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59:07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精选11篇)
时间:2023-11-19 08:59:07     小编:碧墨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一

家庭是孩子最先接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子女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我镇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我对大岗镇的部分农村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此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本次调查,本人选取了大岗镇的12所小学作为调查样本,在这些学校召开师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并深入到部分农村学生家庭进行访问。调查中,共召开座谈会12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访问农户50户。调查内容主要为: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家长的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教育投入等方面。

1、家庭教育弱化。调查分析发现,我镇有相当部分学生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模糊,他们片面地认为:孩子上学了,其思想、学业等方面的责任已转移到学校老师,老师是孩子的“成长责任人”,从而忽略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殊不知,即使孩子上学了,子女的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家中度过,况且,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教育态度欠妥当。从访问的50户学生家庭来看,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15户,占30%;放任型的25户,占50%;封闭型的`7户,占14%;教育修养型的只有3户,6%。可见,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偏向于放任型、溺爱型,约占80%。

3、家长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据调查了解,一些家长无视自己对子女的榜样作用,在家中不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家庭缺少情感交流,导致家庭气氛、家庭环境、家庭习惯差,对子女的成长十分不利。

4、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生家庭中,家长只注重给予子女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政治认识水平的教育,忽视对子女的意志品格的培养。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普遍采用反诘、讥讽、用别家孩子优点与自家孩子缺点进行比较,甚至实施粗暴教育办法来教育孩子,教育效果差,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5、对子女教育投入比较重视。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学生家长为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对子女学习需求尽量给予满足,他们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日后能够出人头地。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正在转型,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结构等状况有了较大变化,一些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仍较落后、教育方式方法不当、经济环境较差,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还对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到位,家庭教育观念未转变,他们受新“读书无用论”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所影响,对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不了解,特别是对部分普通高中、职校学生,毕业后外出打工与初中毕业外出打工,所得回报与教育程度不成正比,导致他们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漠不关心。

(二)苦于教子无方。虽然一些学生家长也觉得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因自身文化程度较低,不知道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督促子女学习方面,更感到无计可施,教子无方已使他们为之烦恼。

(三)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一些学生家长由于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子女的影响,他们在教育方式上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并且个人言行不一致,失信于子女,难以在家庭教育中树立威信。尤其是,当前独生子女较普遍,大多数处于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庇护,物质的满足和行为的自由放纵,使家庭教育形同虚设。

(一)加大对家庭教育意义的宣传力度。家庭是孩子的成长的“港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为此,各级政府及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教育的宣传,尤其是加大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重教善育”的社会氛围。

(二)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良好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生家长,除了加倍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爱外,还必须加强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并重视个人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创设一个有利于子女生存发展的家庭空间,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要学习一些较浅显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正确应对,采用比较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共同学习,当孩子的表现未能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时,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打骂孩子。同时,家长可恰当地运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宽严有度,奖罚分明。

(四)家庭与学校紧密配合。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为了子女的成长,家长要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因此,家长要经常与教师取得联系,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教师教育始终保持一致。当孩子有了进步,就要热情地鼓励、肯定,当孩子学习成绩“等方面强差人意时,就要配合教师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使子女健康成长。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二

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镇江市南门小学(又名: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度过了我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只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这证明小学语文教师普遍文凭不高。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话不算很标准。这些状况比较让人忧心。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

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

据了解,在现今中学,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特别是理科生,他们的这种想法更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小学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在实习期间,我曾带领实习班级的学生去多媒体教室上过三次课。通过这几次课,我发现小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法还是比较喜欢的,很感兴趣,可是他们自律意识比较差,到了新鲜的地方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导致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另外由于学校资源问题,多媒体教室又是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设备比较多,学生好奇心太强,尽管老师千强调、万强调,还是有个别学生会去拿、去碰。正因为这样,这所小学的语文老师都不愿意带着学生使用先进设备。

小学生是很单纯的,正因为这样,当一个称职的老师就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机夸奖他们,尽量用表扬来鞭策他们进步。当然也不能全靠表扬,在行为习惯的调整方面,批评和惩罚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引不起他们的重视,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老师不足惧的想法。小学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为他们年龄小,就认为他们不懂,其实他们都拥有雪亮的眼睛。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贴近他们思想的老师,他们会去寻找老师跟他们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们会比较亲近这个老师,反之,则比较生疏。他们最不喜欢的老师就是那种对待学生不公平的,无论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无论是乖学生还是调皮的学生,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约而同的。每个孩子都是想通过自己的途径引起老师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会让老师喜欢,也有可能会让老师产生讨厌的情绪,后果是他们始料未及的,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行动出发点都是好的,端看老师是如何看待它。实习中,我就见到这样的事情。我实习的班级有一个小男生叫李嘉龙,很是调皮,老师不看到他还算比较收敛,老师的目光一转到他身上,他便更调皮了,老师对他就比较头疼,因为他上课老是插嘴。综合我的所见所闻,我认为李嘉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比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谈话中争取引导他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我认为,当一个称职的好老师,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寻找适合他们的引导之道。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抵触老师,甚至抵触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所以知识面比较狭窄,上他们的课就不能海阔天空地、一股脑儿地将语文老师所有知道的、关于课文的东西都灌输给他们,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如果语文老师不管不顾这些,那就有可能使学生失去上语文课的兴趣,甚至讨厌起语文课来。实习期间,我教的第一篇课文就是《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片叶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里需要给他们拓展一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含义,但是又不能讲的太过深入,不然的话不仅语文课不像语文课了,而且学生也理解不了。于是,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比较浅层次的讲述了一下基本过程,只要求他们明白叶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学习压力方面,我是在小学实习的,调查的对象都是小学生,教育局明文规定他们的在校学习时间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回家作业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因为回家作业的总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所以划给语文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我认为他们的负担还是很轻的。不过我不是他们,不能为他们立言,为此我专门进行了了解。据我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到的,大多数学生对回家作业的量还是很满意的,也能够及时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迟交或不写作业。可是他们普遍都认为在校的课堂作业太多了,导致他们没时间玩耍。我了解到硬笔习字册是他们课后必须要完成的,大多数时候还要完成大练习册和补充习题的订正,有时候还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誊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去问了几位老师,老师们告诉我其实他们并不想这样,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是由于教育局给的回家作业时间太少,导致很多既定任务无法完成;二是学生本身回家作业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能利用课后时间让他们订正返工;三是学生的升学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成绩,放松作业这块,有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学生家长也不能理解,这在前几届有过这样的前车之鉴。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找出适合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引导他们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重视学生在言语上的发展,适时给与引导,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适时把握学生在识记能力上的发展,让他们多记多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一般特点:入学以后,他们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与老师和同学的相处中,他们逐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及竞争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师生关系及同伴关系对他们的学校适应有重要影响。这种关系的质量既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班级、学校的归属感,也影响到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小学阶段也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他们的学业成败、社会技能的掌握程度,来自教师及同伴的社会支持,对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个性品质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在个性品质上的塑造,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注重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适时给予他们指导,鼓励他们融入集体,关心他人。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从只注意行为的后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动机和结果。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他们越来越能从他人角度看问题,道德情感体验日益深刻。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现,并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知识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的基础能力。根据以上了解到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我认为,在现今条件下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必须先从制度改革抓起,小学生减负不能光看回家作业量,最重要的是要关注教育局的既定作业量。其次要提升教师团队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要培养一批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他们在身心愉悦中增长知识、获得做人的学问。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三

为了深入了解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促进教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于20xx年4、5月与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全县教师人数。

全县教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小学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小学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小学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情况。

引进的教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养,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教师的培训情况教育局对教师每年平均培训天数为0—6天;平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委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举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发展教育的思路出发,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县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奖励办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入开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年县里决定拔专款,用于解决教师参加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教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继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继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教师继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2、徐闻县继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养数量充足、学历合格的教师转向培养质量达标、能力胜任的教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8。53%、100%、90。46%,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教师继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小学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年度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足迹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情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安排、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改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入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强互动;培训后及时反馈。通过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平等性、参与性、实效性,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教师有2289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

将继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教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年度继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年度继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

凡继续教育年度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继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教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考核办法》,从今年开始,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小学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计划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一)部分学校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按照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安排,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别是个别乡镇小学,继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教师却并不积极参与。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习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教师自我培训意识、热情的缺乏是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继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继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继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及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没有及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教师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按照《徐闻县普通中小学教师20xx—20xx学年度继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教师没有完成继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初中和小学教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初中教师95%参加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足教师需求调查显示,60%的教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安排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教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教师应具备的学习内容,但与教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距离。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教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继续教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切实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要设立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教师代表组成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继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积极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继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继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调查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强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须对该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帮助的辅助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年度校本培训计划,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个人的年度自我培训计划。

2、采用问卷《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情况、参训目的、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及时间安排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需求调查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教师中广泛征求意见,形成本县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教师的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课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培训多采用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知识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入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模仿—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照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研究为抓手。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研究,就能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步骤、方法。具体的研究思路是“发现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寻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成果交流”。

研究的课题应该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教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研究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平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情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小学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

2、县继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教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并帮助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帮助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教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教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徐闻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本县教师继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清晰。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教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四

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却严重存在着某些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顽疾,而且如不加以阻止,会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针对这一现状,为了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让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引导和督促,让我街道幼儿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的误区,我们针对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从调查情况入手,通过对一定量的教师的调查,了解黄旗堡街道、坊安街道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建议。

(二)方法与步骤。

1.对坊子区实验学校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黄旗堡街道、坊安街道幼儿幼儿教师抽取32名作为样本,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22名,民办幼儿园教师10名。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职业、学历等)、教育理念与态度,做出数据统计。

3.从这32名教师中,分别对他们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要点:

(1)、您认为幼儿园学前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吗?

(一)教师基本情况、教育理念与态度。

被调查的幼儿教师100%表示她们所在的幼儿园都设有写字、拼音、甚至英语等科目。56.2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学前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为较符合的教师为43.75%,不符合的为0。

当问及“幼儿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会什么”时,98%的公办园教师与100%的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在幼儿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抑制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身心健康,探索精神,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艺术表现力,2%的公办园教师认为除了培养能力外,还要让幼儿学会玩。3-6岁是孩子打下一生基础的重要阶段,应该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去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张扬他的个性,不应该用书本上的死知识限制他们思维的发散。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民办园教师胶原观念达成一致。

当问及“您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吗?”时,公办幼儿园91%的教师了解;民办幼儿园60%了解。此项调查显示,民办园教师对《纲要》了解与公办园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教师教育理念差距的形成。

教师年龄30岁以下:13人,31-40岁:6人,41-50岁:6人,50岁以上:4人,有两人教师年龄不详,可以看出,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组成队伍的'特点皆为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组成的,年龄分布还可;教师中专学历:17人,初中学历:1人,专科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1人,学历不详:2人,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都分布在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学历偏低,有待改善;幼教专业:27人,非幼教专业:5人,公办园幼儿教师100%为幼教专业,民办园幼儿教师50%为幼教专业,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教师在学历分布上、学前专业上明显优于民办幼儿园。但是,公办园由于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性,因此小学化教育方式更改存在困难;民办园幼师毕业生仅5人,而且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原因也导致教师专业培训与发展的较大困难。师资状况堪忧,成分复杂,为学前教育发展带来困惑。

(二)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态度1.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从访谈结果可看出,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高期望留住生源,各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小学化的知识。幼儿园领导对幼儿园开设和管理的有关要求也限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幼儿园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理论探讨和业务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幼儿园领导的观念首先趋于小学化,街道幼教小学化在所难免。

根据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教师是两大原因:

(一)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认识不够彻底。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小学化”。

1.幼儿园教师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在教育理念存在差别: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不多,教师教育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技能),加上她们流动性大,无法进行专业培训,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到家长的左右,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要求过严。具体表现在日常活动中甚至教学活动中要听老师的话,不许插话;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准搞小动作,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等等。这些要求明显具有“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说少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多想、多说、多做”,这种做法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更谈不上幼儿园生成活动的产生。

2.由于缺乏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又有限,这与《纲要》中提出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有很大差距。

(一)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意识到“小学倾向化”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后果,懂得学前教育,了解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才能起到带头杜绝“小学倾向化”这种现象,才能得以慢慢改善现状。

(二)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

1、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县级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把握“幼小衔接”的教学特点,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2、教师要主动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科学制订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保证幼儿每天运动达到一小时,游戏时间达到一个半小时;在幼儿园的班级里建立区域活动场所(如:探索发现室、科学活动室),让孩子自由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材料应选用本地自然资源和环保废旧物品(比如:树叶,农作物茎、杆、叶、皮和易拉罐,饮料瓶等)。

3、教师要在平时工作中,实行家园共育。

建立家园联系栏,增进家园沟通。家园联系是促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责任引领家长了解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比如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利用该手册将教学内容、方式、教师态度、幼儿园发展等内容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教师还可将教育心得、活动安排、幼教知识等展示在联系栏上,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家长也可以将想法、意见、需要反馈在专栏上,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也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关键。愿经过教育主管层、教师、家长多方努力,使我们幼儿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的误区,步入专业而健康的发展轨道。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五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xx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等代表获奖人员发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等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专家的发言、报告在教育战线和广大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石中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教师是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在前期研究当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相比而言要弱于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在中小学比较容易找到非常优秀的学科教学专家,却很难找到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秀教师。搞清楚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家庭和社会环境支持作何评价、能力建设状况如何、碰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来推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基于此,课题组通过教师访谈和专家咨询,编制了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于去年疫情期间,采取立意抽样法,共获得2426位中小学教师样本。调查问卷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人口统计题、评分表题、多选题、五点计分的李克特量表题、开放式问题。数据分析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描述性统计呈现中小学教师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状况和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环境支持、能力建设状况和困难程度。第二,使用t值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教授科目、学段、担任与未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支持、能力建设及困难程度五个可比指标上的得分。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广大中小学老师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上得分很高,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在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理解程度方面,得分不是十分理想。

就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的认知而言,教师认为在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难开展教育活动的三个价值观是自由、民主和富强,属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难度最低的三个价值观为爱国、友善和诚信,均为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在回答“您认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时,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忙、家长不重视、资源缺乏和不理解内涵是中小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突出的难点。这就说明老师们通常把价值观教育当做教学以外的任务,对于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没有形成清晰认识。

在谈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时,升学压力大被认为是影响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最显著的限制因素,家长不重视、教师自身对核心价值观内涵不理解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

教育部有关文件对如何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很多途径和方法的选择,这些方法到底在中小学实践的情况如何,大家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我们称之为途径与方法偏好。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教师认为主题活动、课堂渗透、社会实践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选择校园网络、体育活动和校园戏剧的教师则相对较少。有90%以上的教师指出,自己所在的学校已经通过课堂渗透和主题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择体育活动、校园网络和网络戏剧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榜样示范和情感陶冶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选择理论说理、价值澄清和校园童谣的教师则相对较少。

“您认为我们的国家在下面的价值观维度上可以得多少分?”教师对我国在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友善”三个价值观维度上社会实践环境的评价较高,对我国实践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中“平等”、“民主”、“公正”和“文明”四个价值观维度的评价相对较低。

教师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支持水平评价尚可,但对于资源状况的评价较低,这表明中小学校尚需更多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上的支持。

课题组还进行了比较复杂的人口学统计,看看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不同地域的老师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支持水平评价上是否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在社会价值观环境、同辈的表率作用、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家庭价值观环境、家长支持程度五个方面,小学教师高于高中、完全中学和一贯制学校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中学面临更大升学压力,而小学开展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比较丰富。

第四个维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建设状况。当被问到“您最喜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训形式是什么”时,中小学教师更倾向于参加以参观访问、案例分析和同行交流为形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活动,偏好理论讲座的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训相对不足。在参加核心价值观培训活动的频次、教师对自身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的评估上,文科教师的得分高于理科教师,小学教师高于高中和一贯制学校的教师,东部地区的教师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教师。

就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难程度而言,小学教师是比较乐观的。

教师对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教学、学生的校园及家庭生活。教师提供了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事例,如对数学史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第二,教师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结合理论与实践,并应贴合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第三,学校可以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理解。第四,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对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的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解和实践。

讨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十八大以来,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显著,广大讲师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认同度都是比较高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的应用也能做到得心应手。未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水平较高,但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不了解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难点。特别是老师们普遍感觉比较难以理解和开展的自由、民主、富强、平等、公正等价值观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

第二,继续深化中小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升学压力、教学负担及家长配合程度欠佳是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较高的升学压力,高中教师可能较难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持。

第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构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调查发现,学校实际上采用社会实践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例比较低,从家庭和社区中能够获得的支持也比较有限。提高家庭、社区与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可靠保证。

第四,加强中西部教师、中学教师和理科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建设。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校本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经验和案例;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因素,帮助教师引领课堂中出现的价值冲突;指导教师开展价值教育的行动研究,保障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未来建议开展大样本、周期性的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素养调查,以动态地了解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素养变化趋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探索在尊重各自国家价值观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国际之间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六

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于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次调查采用采访法。通过采访,了解了农村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看法及其总体教育状况。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1、教学问题。

在我们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已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教育的要求,他们要求上高中、上大学。有71%的家长希望孩子拿到大学以上学历。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时,68%的学生选择是因为他们自己喜欢读书,而选择是家长要求的仅为6、4%。由此看来,教育已经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普遍重视。孩子们是渴望拥有知识的,知识可以让他们开拓视野,知识可以让他们进一步的高升,知识可以让他们增长见识。当然,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没有技术,人才也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没有人才,技术只能等待有人来驾驽。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教育经费短缺,以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发现很多学生愿意留在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人们过上幸福生活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内容有些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教师问题。

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县、乡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者,这部分人员的离去无疑会降低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

2)厌教:部分学校常规工作管理落实不利,教师敬业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责任心淡化,不愿钻研教材,对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动丝毫不感兴趣。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另外,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正规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回来的还是比较少,很多骨干教师不愿意呆在农村,调至乡镇或县一级教育机构,这是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比较差;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音乐、美术,微机等教师严重不足。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不良倾向不大胆批评,造成教师为人师表意识淡薄、见异思迁。

3、学生问题。

4、家庭问题。

在西部农村,父母为了维持家庭这种开支,相当一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由于隔代的关系,爷爷奶奶们大都很宠孙子孙女,对他们溺爱有加,这对孩子的成长,性格的形成都极为不利。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现在的孩子大都很调皮,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住他们,任他们由着性子来,一位有一个6岁小孙子的老人说:“没办法,爸爸妈妈没在家,我们根本管不住他。”

还有大多数家长没有家教意识,他们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家长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从事教育职业,就是他们重视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当有限的;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里刨食吃。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七

xx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xx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xx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xx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

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

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4、要健全听课制度;

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xx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xx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八

调查主体:漳州xx小学新校区x年(x)班学生。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7日(星期一)——20xx年3月7日(星期五)。

调查人员:xx学校。

调查时所用的访谈问题:

1、你喜欢上哪个老师的课为什么?

2、你们自己会有参考书,课外是会看吗?

3、你喜欢什么样子的课堂?

积极性,根据百度百科的注释是主要用于新课程下的教师与学生对学习与工作的主观态度。与主动性紧密相连。积极性是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表现。也是人内在潜力的一种外在发挥。

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活动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不仅仅会使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对学习不会产生反感,这样的话,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一种真正的快乐了。

但是从我们小学开始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无趣,知识面窄,经过了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教科书改编,教师教学法加强,学校的设备逐渐完善,但是我们的现状依然十分严峻,这些是我在漳州实验小学见习时常常有的一个感想。我们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高。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课堂气氛总是特别的好,每个人都都很积极的举手,但是到了后面就只剩下稀稀少少的几个人而已,现在那些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无趣课堂教学已经严重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欲。

所以调查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吗,以便跟好的对症下药,营造高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

这次调查的主体是我见习的班级漳州实验小学新校区二年七班的学生。二年七班的学生有50人,因为是每人一桌,所以整个班级看起来挺拥挤的,男女混合班。

在平时的课间时间里,我和一起见习的同学又询问过,基本上二年七班的同学都是每人一本课外参考书,例如:《一点通》,《黄冈小状元》,《小学教材全解》,《奇迹课堂》等等,他们在每次上新课之前都会事先看课外参考书,上课的时候也都会把参考书放在桌子上,然后老师上课的时候,他们都会根据参考书看来回答,因为老师问的问题参考书上几乎都有。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缩影,从中反映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这次对二年(七)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性的看法,对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我觉得需要引起重视,使老师们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对课堂和教学经行可行的改变,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以期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互相学习的效果。

建议:

1、老师在每次上课前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生的主体性。

一方面,老师要将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疑惑,从而产生探究的想法,不固定学生的思维,不要用老师的标准荅案去限制他们,当然老师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帮助,给予提示,使他们在探索中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外教材,很多老师的问题在课外书上都有,这样就吸引不了他们的注意,使他们觉得这课上不上都无所谓,因此,每位老师都应该抱着我的可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认真听会后悔的信念去备课。

2、关心爱护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在听课的时候,我发现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对于答错或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老师总是会露出失望的表情,然后提问别人,又或者对于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但是你不知这个样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每个人的自尊心都需要得到保护,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如在上课时,有同学没认真听讲,你应该会走到他身边用亲切且带些许责备的目光看着他,或问他:“这个问题你会吗?”如果他说不会,你就可以说:“那好,下次努力吧!”我觉得,一个老师只要心细,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批评学生,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及时的奖励政策会起到激励的效果。

(1)每周评选出“善学之星”、“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善学之星”、“环保之星”等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的评比,使他们有一个可以奋斗的目标,这点我见习的那个班就做的很好。

(2)消除学生的顾虑,告诉他们只要积极举手,回答错了没关系,告诉他们举手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的回答。

(3)对平时很少回答问题,这一次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及时鼓励他,并暗示他下次继续回答。

(4)学生的作业,是学生认真的成果,所以老师也要认真的对待,不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一些让学生为难的话,学生作业完成得好的话,可以给他们盖小红花,大拇指。

这些是我在漳州xx小学新校区二年(x)班见习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其想法,教育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前进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未来,学生的未来,教师的未来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九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卓尼县木耳镇中心小学实行农村集中办学、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寄宿制度,走出了新路子。本人就该在校寄宿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进行调查,采写了这篇调查报告。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586人。

在上世纪80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按照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9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14%,小学也达到8%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生源减少,有些教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1998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28人,配有教师4名,师生比为1:7,大大高于1:23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

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xx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389人,服务半径20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十

小学升入中学后学生生活发生明显变化。首先,环境变了:同学结构重新组合,原来的位置发生变化,优秀的同学更多了;与教师关系有了变化,中学接触教师也更多,班主任的管理和照顾不像小学那样周到。这就要求小学培养的学生具有学习自觉性、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其次,学习任务和特点有了很大变化:课程的深度、广度、难度,知识的密度有很大增加,老师教学中比较“开放”,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刻苦学习的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第三,小学与中学的管理不同:中学开展活动常由学生负责,教师只作引导;中学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有对行为进行自我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

二、调查研究。

要帮助孩子平稳地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四个维度:(1)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2)心理承受能力;(3)人际关系;(4)创新精神。如果这些方面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最终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适应力的学生,从而实现小学与中学教育的良好接轨。

2、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理论上,要解决上述的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水准、独立自主的个性、完善的社会适应性、交往的合作性,塑造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富有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基本的心理素质。从实践看,中学老师评价比较好的4所小学的经验总结中也反映出,抓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帮助小学生尽快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1、进行教育思想大讨论。

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必须使教师的学生观、教育观发生变化。进行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是改变教师的学生观和教育观的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讨论,使教师认识到教育中一个要求、一个标准、一条出路,严重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儿童的天性和潜能在我们统一的规则下将会一点点被扼杀,所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思想讨论,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要尊重学生人格,注重个体差异,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己的角色由“权威者”、“塑造者”转变成“协助者”、“服务者”。

2、进行教法改革。

教法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是要求学生具备与瞬息万变的世界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和生活。

3、教育过程中弘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到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自由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想法都不受约束,使许多求新求异的火花得以在顺畅的思维中迸发出来;发扬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各项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中都做“主角”,不做旁观者:举行一些“学生自主”的活动,由学生自主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主持活动内容和进行活动评价;开展“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中队长”、“今天我是一日小班长”的主题演讲,群策群力制定班级管理目标;通过“一事一议”、“课间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等主题讨论,进行自我教育,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改正不足,学习心平气和地接纳别人的意见,克制自负、自傲、自卑、自责等不良的情绪和反应;设置学生自己负责的“图书角”、“生物角”、“作业展”等,发挥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

4、加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加强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来组织教学:预习、朗读、研讨、质疑、评价。还可以实行小组长“自主承担、轮换负责”制,按学科或“职能”各设一名小组长,如数学组长、语文组长、预习组长、讨论组长、朗读组长、分析例题组长、实验操作组长等等,并定期轮换,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表现自我,都能受到学习管理的训练。

5、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成功的体验会给孩子自信。教师要珍惜和接纳孩子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成功,引导学生去领略无处不在的成功喜悦。如在大众面前顺利地作了三分钟的发言,球赛结束前三秒钟仍作了最好的发挥,考试因审慎而多得了几分,等等。对于每一个学生,既要求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追求,又必须让他们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一步一个台阶地去接近。帮助学生设定一些通过努力有把握成功的短期目标,让学生付出努力后能看到自己的成果。如过去对学生期望过高,就作适当调整。经过奋斗获得胜利能帮助学生恢复自尊与自信,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心理辅导活动多种多样。如:设立心理辅导站,由专职心理辅导员、班主任担任辅导员,耐心听取同学的内心倾诉,热心帮助解答问题建立“咨询信箱”,开通“热线广播”,让同学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写出来投进信箱,心理辅导员以专门回信的方式和同学交流谈心,解决他们的心理忧虑,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设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讲座,介绍有关的心理知识和解决生活中小矛盾;进行考前心理疏导,漫谈如何公平竞争、如何正确认识自我价值、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如何克服烦恼、控制愤怒、消除嫉妒,介绍交往的准则、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技巧,指导同学们以健康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等等。

7、开展艺术活动,陶冶同学的情操。

利用学生爱唱爱跳的天性,举办舞蹈、歌咏、书法、绘画、篮球等兴趣小组,每个同学都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其中一项。既培养同学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还能够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其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同学的情操,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服务。

8、通过体育游戏活动,优化同学的人际关系和锻炼意志。

体育锻炼是最具积极意义的保健措施,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消除疲劳、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还是形成开朗、坚强坚韧、积极进取的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身体运动方面的活动是与道德教育、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等有着同等重要价值的教育活动。

9、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

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是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措施。例如运动员为祖国争光,夺得的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而这些恰恰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理教育材料,使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是夺得金牌的根本保证。

小学教育调查报告题目篇十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1、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另外,由于地域特点,学校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对课改实施引领的力度不大,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所调查的一些村级小学,但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实际上并校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当时并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由政府出钱给上学超过5公里以上的学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补贴,并校才得以顺利成功。但目前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学校又无宿舍。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小学是无法与城镇小学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归结原因大致有5点:

1、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2、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3、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

4、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5、现在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专院校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而这时许多同龄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维持自己的生活了,许多农民就会认为“读书无用”、“多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多出一个贫困户”,这种认识和环境的存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令人难以乐观。农村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其问题的解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经途径。否则,就相当于丢掉了小学阶段的大多数,丢掉了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也就谈不上什么全民素质教育了。因此,农村教育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不应该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难也!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是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邓小平同志有两段脍灸人口的名言,“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到了将来就是建设现代化的中坚力量。不要“偏心”,抓好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刻不容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