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全12篇)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3:19:09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大全12篇)
时间:2023-11-18 23:19:09     小编:琉璃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一

为认真实施**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有效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彻底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省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围绕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重点,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概况。

**镇**村位于**省***市**市东南部,镇政府东9公里,坐落在**河南岸。**村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辖16个自然屯,16个村民小组,816户,3450口人,耕地面积1179公顷,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年。

突出,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畜禽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种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忽视积造农家肥,导致畜禽粪便肆意堆放,同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在不断增多。目前,**村年产生活垃圾503.71吨,年产生活污水2000吨,年产畜禽粪便3862.78吨,由于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堆积量越来越多,散落在村内村外道路两侧,得不到及时清运处理,被风带起卷起扬尘,产生恶臭气味,长期堆放的垃圾滋生蚊虫,产生渗滤液;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加之雨水无序横流,与垃圾渗透液混合渗入地表,严重威胁村民地下饮用水源的安全,影响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生活环境和村民的身心健康,对附近的**河水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和隐患。这些环境问题,急需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予以解决。

三、实施的治理项目。

主要措施:建设畜禽粪便堆肥场、垃圾箱、分类收集、转运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把粪便转化农家肥进行利用,将非降解垃圾送往村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减量化。

1个堆肥场、配备垃圾运输车1台、垃圾收集车6辆、钩机1台。每户村民将产生的生活垃圾与畜禽粪便进行分类收集,由村委会统一购置垃圾收集、清运、转运环卫设备,定时将村民分类收集的垃圾与粪便运往村外指定垃圾堆肥场,每个村屯内凡硬化路面两侧均建设标准化污水排水沟。

四、预期目标。

总体目标为:通过对畜禽粪便、生活垃圾采取收集、清运、转运、处理,实现转化综合利用,建设村庄路边排水沟,彻底解决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堆积成灾、生活污水乱排乱倒等污染问题,实现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控制面源污染和饮用水源污染,改善村庄大气质量,保障群众身心健康,确保辖区**河水质安全。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测算。

项目建设目标为:

一、生活垃圾处理申请投资84万元,其中购置垃圾运输车(小金刚)1辆,15万元;垃圾收集车(小金刚)6辆,45万元;垃圾箱80个,24万元。

二、畜禽粪便处理资金64万元,其中购置钩机1辆,12万元;在葛家岗自然屯建堆肥场1个,1000平方米,每平方米400元,需40万元。保洁员20个,每人工资6000元,计12万元。

总计需资金148万元,其中申请专项资金11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7万元。

六、环境效益分析。

全村共16个村民小组,816户,3450人,耕地面积1179公顷。通过环境治理共转化生活垃圾503.71吨,畜禽粪便垃圾3862.78吨。畜禽粪便垃圾转化综合利用既能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地控制了饮水污染和村庄空气污染,又保障了群众的身体健康,也给村民改良了土地,节省了部分经济开支,提高了环保质量,并促使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发展,迅速奔小康。

七、实施进度安排。

利用1年时间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2012年2月完成项目选址和所需征地;2012年3月完成项目招标、规划设计等,配套资金到位;4月完成钩机、垃圾运输车等环卫设备的购置;5—7月完成粪便垃圾箱、路边排水沟的建设;8月对整个项目预验收,通过自检进行完善整改,达到建设标准;9月迎接上级检查验收,使整个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与污水综合整治项目正式投入运行。

八、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建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总支书记等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和项目实施任务。

2、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设立专项资金管理账户,按着《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按程序申请,合理使用,严禁挪用专项资金,定期接受财政、环保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3、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应当按照政务公开要求,将资金安排、实施情况向本村受益农民进行公示,适当时在财政、环保网站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确定专业人员负责工程质量监督,定时向财政、环保部门上报项目实施进度,按要求、按进度、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

5、在对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收储运输时,既要防止扬尘污染,还要做好储存管理,防止渗漏等二次污染,做好防渗、封闭等安全处置措施。

6、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保证项目长期运行。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突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向小城镇集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局面,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充分利用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通过开展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破解当前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土地制约难题,探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全县乃至全市实施迁村并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

许家台乡新农村项目的基本思路是:以村为单位整体实行“以地换房”,农户按“拆一还一加优惠”办法实行“以宅基地换房”。所置换出土地用于商品住宅区开发建设,收益用于平衡农民还迁住宅建设投入;对原村庄占地进行复耕,用于周转用地指标的占补平衡。

在实际操作中把握以下原则:一是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二是群众自愿,政府批准。三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全乡总体规划为依据,各村有计划稳步推进。四是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健康开展。

二、项目基本情况。

许家台乡,地处蓟县西北部山区,是盘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全乡共辖15个行政村,总人口10036人,3087户,村庄占地面积2873.9亩。按照规划建设方案,新镇区位于许家台乡瀑水村附近,涉及拆迁全乡15个行政村,新农村项目总用地面积2700亩,人口规模1xx人。许家台乡新镇区可利用建设用地面积702亩,需要新增建设用地亩。按照土地整理复耕规划,拟复耕的13个村庄占地总面积2171.9亩。具体运作上,首批启动小米庄村、歇人场村、花甲石村三个村,一期建设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27.5亩。

挂钩周转指标规模。

本着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原则,并从新农村项目建设实际可行的.角度,按照农民住宅建设与产业功能区同步启动的思路,根据许家台乡总体规划,确定一期建设用地周转指标规模627.5亩,用于农民还迁住宅建设。

四、组织管理。

建立政府推动、各村申报的操作机制,以乡政府为工作主体,村抓具体落实,形成乡村联动、统筹推进的格局。

1、乡成立新农村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卢旺任组长,乡政府乡长陈恩勇任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府副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推动新农村项目建设的运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许家台乡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整理复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各村在项目领导小组指导下成立村一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群众履行民主程序提出新农村建设申请,并落实还迁、拆迁、土地复耕和维护稳定等工作。

3、以自愿为原则,由村民向村民委员会提出将现有宅基地交回集体统一规划使用,换取新镇区内住房的申请。

五、工程进度安排。

1、xx年3月底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并完成招商,启动新镇区一期农民住宅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广州恒大集团盘山国际会议旅游度假中心项目坐落在我县官庄镇和许家台乡境内,县政府与其签定的合作协议中规定,广州恒大集团负责一期农民住宅工程建设和相关配套建设。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三

为规范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根据农村土地整治相关政策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总则1.基本原则。

示范项目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实现耕地总量增加、高产农田比重增加;坚持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布局结构优化;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2.基本条件。

示范项目的确定和建设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并与村镇体系等规划做好衔接,主要安排在城镇郊区、中心村镇,以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供求矛盾尖锐的城镇化地区。示范项目要以县为单位相对集中安排,可以涵盖单个或多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实现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要严格执行增减挂钩的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在增减挂钩试点范围内,且增减挂钩指标不超过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

3.程序性要求。

版本号1006.04—2—。

国土、城乡建设、农业、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和分工,按现行审批程序申报审批,并具体组织实施、管理和验收。

4.实施方案编写实施方案编写。

《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实施方案》)是根据示范项目建设目标任务、资金计划安排等相关控制性指标,以项目区为单元,在完成相关规划设计、落实工程建设内容(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等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经省级国土、财政部门组织审核后,汇总相关数据资料,从省级示范项目建设的宏观层次,设定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工程量分解,据此安排估算资金的分配,并提出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的制度与措施。实施方案应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项目概况,确定编制依据;(2)落实项目区和实施片区,确定土地整治的面积与范围、新增耕地规模、提高粮食产能总量、节约建设用地面积等指标,提供相关汇总数据;(3)明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建设任务和计划;(4)明确项目组织部署,说明项目公告、监理、招投标等制度安排;(5)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组织施工布置,制定主要工程措施;(6)提出项目实施的控制、管理和保障措施。

二、编写大纲编写大纲。

《实施方案》可参考以下提纲编制。

目录。

版本号1006.04—3—。

版本号1006.04。

—4—。

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

分析项目提出的缘由。从宏观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耕地保护、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区域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城乡用地矛盾的意义;从项目层面分析项目建设对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和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

1.2项目概况。

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1.3建设内容与投资。

说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建设工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式。

1.4指导原则与编制依据指导原则与编制与编制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指导原则,以及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基础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

2.项目分析.2.1合法性分析。

(1)法律法规分析项目建设与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致性。(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分析项目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的一致性。(3)其他规划说明项目与基础设施规划、农田水利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生态退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一致性。

2.2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耕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等)进行分析。

2.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

涉及使用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需分析项目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闲置(废弃)或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前期挂钩置换试点经验、群众意愿等。说明拆旧区与建新区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拆旧区耕地增加潜力;说明建新与拆旧的协调衔接关系;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方案的实施对提高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

2.4新增耕地来源分析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确定新增耕地来源。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相关基础资料,查明项目区农用地整理潜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废弃地复垦潜力以及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落实新增耕地来源。

县级项目申报材料中要包含水土资源分析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并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出具专项报告及论证意见,省级国土部门在相关资料汇总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对示范项目建设水土资源平衡状态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分析结论。

2.6潜在风险分析。

计保障等。

版本号1006.04。

—6—。

3.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规划方案与建设内容3.1规划目标。

说明项目实施所预期达到的规划效果。规划目标的确定需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背景,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合理确定重大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和分区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包括扩大农用地及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提升区域基本农田建设标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前景、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

3.2建设标准。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和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合理确定田块规格、平整度、灌溉、排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护等各项工程的建设标准,并说明选取依据。

3.3总体布局。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对项目建设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的优化组合,对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确定用地比例、面积,选定土地利用结构的最佳方案,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与分布。

3.4工程量汇总。

根据各单个项目区规划设计成果汇总工程量。

4.投资估算.4.1编制说明。

投资估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试行稿)》要求编制;人工单价费和定额不足部分可依据省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制定;材料、设备等单价按照编制年市场价格水平确定。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预算结果乘以1.1的扩大系数确定项目估算。

4.2费用构成说明费用构成和计算标准。

4.3资金筹措。

提出项目投资组成、投资承诺意见和资金筹措方式。

版本号1006.04。

—7—。

5.效益评价.效益评价5.1社会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在保护耕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2生态效益分析。

阐述项目实施的生态效益。需说明项目实施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木覆盖、优化生态结构所取得的效益等,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5.3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非盈利性项目静态分析方法,通过投入产出分析,定量计算因有效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带来的农业产出增加、成本降低和农民收入提高等。

6.实施计划.实施计划6.1实施流程。

说明项目实施流程,包括:(1)总工期和起止时间,各项目区工期和起止时间;(2)。

先导工程、骨干工程、田间工程的衔接程序及关键节点时间;(3)提出实施总体进度安排。

6.2建设计划。

按分解工程量,重点进行先导工程和骨干工程的建设安排。

6.3投资计划。

根据建设计划确定的工程量安排投资分配计划。

6.4监测与评价监测与。

说明对项目计划(包括季度计划、计划、分项工程计划)的监测与评价办法;说明监测评价结果的处理办法。

版本号1006.04。

—8—。

7.实施准备.7.1组织部署。

说明项目的领导方式、组织机构、部门协调等的制度安排,明确项目参与各方的职能和权利义务关系。

7.2项目公告。

说明项目公告的基本要求、主要类型、内容规范、公告形式和时间安排等。

7.3项目监理。

说明监理选择的基本条件和要求,说明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模式。

7.4项目招投标。

说明项目招投标的基本原则、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和招标范围、标段划分方法;说明投标人的基本条件和投标文件的提交要求;说明开标、评标以及合同授予的要求。

8.实施控制.8.1进度控制。

说明监督、管理、控制项目实施进度的具体措施;说明可能影响进度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应对预案。

8.2资金控制。

说明项目资金管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投资估算、预算、概算、决算、核算制度,资金审批、支配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制度等。说明项目资金的来源和筹措方式,确定中央支持与地方配套资金的构成和拨付方式。

8.3质量控制。

说明各项建设内容的质量目标,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明确工程质量建设标准;提出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8.4安全控制。

明确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目标,说明安全生产的责任与保障措施,提出施工安全的检查手段和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

版本号1006.04。

—9—。

9.实施管理.9.1协调管理。

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组织关系、配合关系、约束关系等内容。协调组织关系,主要解决项目的分工与配合问题,理顺项目组织内部、项目相关单位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相互关系;协调配合关系,以求组织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的齐心协力,解决项目实施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信息等的供求平衡;协调约束关系,主要是要了解和遵守政策法规的约束,在项目实施中保持与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统一。

9.2权属管理。

明确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状况和土地权属调整的范围;说明土地利用权属现状和现有权属的问题的解决措施;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说明土地权属调整的形式和程序。

9.3变更管理。

说明项目可能变更调整的原因;说明变更调整的原则、审批程序;说明变更材料的编制要求;说明变更计划的实施措施等。

9.4验收管理。

确定项目验收的组织和执行部门;明确项目验收标准和要求;制定验收程序;说明验收的内容与形式等。

9.5档案管理。

说明项目档案管理的归档范围、整理排序方法、检索途径、借阅规则等;说明档案检查的方法、保管的有效期以及其鉴定、销毁方式等。

9.6后期管护。

明确项目工程管护的原则、管护工作组织和人员安排以及经费来源;说明管护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范围;分工程类别制定管护措施。

10.实施保障.10.1组织保障。

从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发挥群众、落实权利义务等方面说明组织保障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版本号1006.04。

—10—。

10.2政策保障。

说明地方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所制定或拟定的政策措施。

10.3制度保障。

说明项目法人制度、项目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代建制度、合同制度、公告制度、审计制度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0.4技术保障。

说明项目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包括组建专家队伍、建立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等在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11.结论与建议.11.1结论。

对《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提出研究结论。

11.2建议。

(1)提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建议;(2)提出项目实施中需要有关方面协调解决的问题;

(3)提出政策支持的意见和建议。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四

到xx年底,全县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与14个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村(引领区)同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县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一)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到xx年末达到70%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千方百计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高质量村庄规划为龙头,带动乡村“三生融合”、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因地制宜,把好编制依据、组织审批、技术水平“三关”,提升规划质量,确保可落地、可操作。2022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三)做强乡村产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1个及以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富民产业。大力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或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逐年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到xx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有条件的村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维护。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水平,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五)抓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开展村民集中建房试点。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高质量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任务,打造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到xx年,各村无非正规垃圾集中堆放点,无敞口垃圾池,无露天焚烧垃圾,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一个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六)深化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最美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以上文明村,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每个村有1个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年至少开展1次“三下乡”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庄、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

(七)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组建本村乡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八)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标准化建设达100%,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

(一)逐村建立任务清单。20xx年6月底前,各村对照指导标准,强化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尊重村情民意,逐村制定示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报县级联点领导审定,县乡村振兴局汇总。

(二)确定年度项目清单。每年3月底前,各村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形成年度项目清单,经县级联点领导审核后,由县乡村振兴局汇总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

(三)建立专项任务责任清单。每年4月初,按照职责分工,将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县直责任单位应将本行动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纳入本单位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保障实施。

(四)组织验收。每年12月底前,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对相关单位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xx年12月至xx年1月,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一)加强统筹。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加强统筹、督促推动、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注重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

(二)整合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科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国、省、市、县涉农专项资金申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安排,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项目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三)从严考核。建立“每月调度、双月盘点,季度讲评,年终总结”的调度机制,从严考核督导,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创新经验、做法,表彰有关先进个人和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价范围。对因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导致成效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市畜牧服务中心《关于2021年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财政补助)分配意见》,2021年分配给我县粮改饲示范县项目资金46万元,分配任务收储面积0.27万亩。结合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兽医局、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省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字(2021)26号)要求,为组织实施好今年的粮改饲示范县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概况。

1、总体要求。

紧扣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聚焦奶牛、肉牛、肉羊和驴等草食畜生产优势区域,以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坚持需求导向、产销对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种养结合、规模适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收贮、使用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优质饲草料的积极性,加快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

2、建设内容。

粮改饲主要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推动种植结构调整,促进青贮玉米、苜蓿、燕麦、甜高粱和豆类等优质饲料作物种植,收获加工后以青贮饲草料产品形式由牛羊等草食家畜饲喂,引导项目区牛羊养殖从玉米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在确保粮改饲任务面积全面完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落实机制,通过青贮窖池改扩建、购置高性能青贮饲料收贮机械等方式,构建粮改饲长效机制。

3、资金用途。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县2021年粮改饲资金46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优质饲草料收贮工作,扩大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增加收贮量,全面提升种、收、贮、用综合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动饲草料品种专用化、生产规模化、销售商品化,全面提升种植收益、草食家畜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二、项目承担单位申报要求。

1、申报条件。

2、申报程序。

申报粮改饲项目的养殖场或收贮企业(合作社)需提交申请表、营业执照复印件、项目实施保证书以及对公账户。

3、补贴标准。

全株玉米收贮每吨补贴不高于58.96元。每个项目场应得补助资金,按照实际收储量占全部项目场实际收储量比例进行核算。

4、项目实施要求。

在项目实施前,各项目承担单位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在收贮期间,完善台账和全株玉米青贮相关手续,主要包括地块收储合同或者协议、资金支出凭证等,并按照方案相关要求,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全株玉米青贮任务。

5、验收要求。

项目实施完成后,各项目承担单位提交验收申请,收贮台账、收贮发票或相关票据等。

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21年8月23日一8月31日:确定项目承担单位。2021年9月1日-10月1日:全株玉米收贮。

2021年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总结、验收,迎接省市检查验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障粮改饲示范县项目的实施,县畜牧服务中心、县财政局成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和协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宜。

项目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跟踪指导和核查。

技术指导小组名单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加大政策宣传。

我们将通过网上公示,印发通知、明白纸等方式,加强对粮改饲项目的宣传从而营造浓厚的政策氛围,确保养殖场和收贮企业(合作社)对项目全面了解,切实发挥项目的导向作用。

3、强化项目管理。

做好项目的技术指导、督导推动和抽查验收等工作。按照“受益对象明确、贮存地点清楚、收贮数量准确、款物台账详细”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按照农业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切实加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做好项目实施情况的核查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严格按照财政资金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拨付,不得擅自扩大支持范围,不得挪作他用,保证项目落实到位。

4、规范考核验收。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六

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实施建设新乡村、培养新农民“双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六个xx”提供重要支撑。

2.目标任务。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互联网+产业+公司+基地”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模式;继续做大做强“一县一特”花卉产业,提升xx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品质;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典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实现乡村环境更美丽、更宜居;提高农村改革成果转化率,积极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继续保持可支配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速高于城镇;提高动植物疫病防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水平。

3.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设立脱贫攻坚五年过渡期要求,做好xx区“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规划,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逐步由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和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持续跟踪易返贫人口收支变动、“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接续产业扶贫政策,巩固和支持一批产业扶贫项目,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加强就业扶贫,继续办好用好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加大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等力度。加强消费扶贫,深入推进“三专一平台”建设,打造全省领先的消费扶贫典型经验【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医保局、xx镇、xx街道、xx街道、xx街道等为责任单位,排名第一为区直牵头单位;相关乡镇(街道)为工作落实具体责任单位,文中不再表述,下同】。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区委组织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区委农办)。开展“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攻坚主题活动(区农业农村局)。

4.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完善低收入人群保障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稳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人社局)。

5.稳定粮食生产。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要位置,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立区、镇、街、村粮食生产考核、通报、约谈机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区发改局、区农业农村局)。在种植结构调整区积极引导发展特色旱杂粮生产(区农业农村局)。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区发改局);严格执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区财政局);出台补齐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短板的实施意见(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编办)。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区发改局)。

6.稳定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落实“菜篮子”工程,稳定生猪存出栏数量。推动区域养宰加销环节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动物防疫短板,抓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建立健全动物防疫随机抽查、评估通报、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推进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和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抓好蔬菜、油菜产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

7.深入推进品牌强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肉制品和花卉苗木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平台化、数字化、融合化“五化”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完善品牌建设规划,打造地理标志和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抓好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农产品“身份证”“合格证”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严格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大假冒伪劣农产品打击力度(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管局)。

8.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价值链“五链”融合,推进产业融合强农,形成生态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打造xx省农业产业数字化高地(区农业农村局、xx经开区)。深入推进开放强农,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招大引强。引导优质农产品企业开设品牌旗舰店、专营店和专柜。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销售。对农产品企业参加展会实施奖励政策,推动农产品出湘(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

9.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提升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和发展设施农业(区农业农村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区发改局、区商务局)。持续推进拖拉机安全顽瘴痼疾专项整治和“平安农机”创建(区农业农村局)。

10.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服务长株潭都市群市民下乡,推进农旅深度融合,将休闲农业与xx、盘龙等旅游景点、xx现代农业示范园发展有机结合,有效实现都市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和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发布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区文旅广体局),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区教育局)。力争创建省级示范休闲农庄x家(区农业农村局)。支持推广“慧润模式”,带动乡村民宿上网、农特产品上线(区文旅广体局、区农业农村局)。

11.加快编制村庄规划。落实《xx市村庄规划建设条例》,严肃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不搞大拆大建。培养专业乡村规划队伍(区自然资源局)。力争“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成果落地x个以上(团区委)。

12.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规范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x公里,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x公里,推动乡乡通三级路建设,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逐步提升建制村通双车道水平。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全面实施“路长制”,严格按要求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区交通运输局)。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市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x万人,到20xx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区水利局)。推进燃气下乡(区城管执法局)。继续实施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进农村5g网络、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在应用需求明确的农业园区、景区、重点村镇有序部署5g、移动物联网(区科工信局)。推进快递进村,实现区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区商务局)。统筹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区文旅广体局)、村级客运站点(区交通运输局)等设施工程建设。健全乡村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逐步将管护费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13.接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五年提升行动,推行城管、交警执法下乡,着力创新技术模式、建设模式、参与模式。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主要交通干线“三治三化”和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坚持质量首位,改(新)建x户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落实农村新建房屋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要求(区农业农村局)。推广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模式,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收、转、处体系建设(区城管执法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全覆盖(区发改局)。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体系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创建省级特色精品乡村x个,分别创建省、市、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各x个,打造美丽屋场x个、“三星”美丽庭院x个(区农业农村局、区妇联)。建立区级领导联点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机制(区农业农村局)。

14.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施提升。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继续实施增加农村公办幼儿园学位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实施农村网络联校全覆盖攻坚行动,加快推进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区教育局)。全面巩固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95%以上,产权公有率达到95%以上,每个行政村卫生室均配备合格村医,推动乡村医生向职业助理医师转变。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建设工程,提升区级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农村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进中医药服务基层全覆盖(区卫健局)。落实困难群众参保资助政策,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交接续,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规范医疗救助管理(区医保局)。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区民政局)。提高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水平,实施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培训计划,高质量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惠民活动(区文旅广体局)。建强建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实施“家门口十小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综合型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区融媒体中心、区文旅广体局)。深化基层“一门式”公共服务建设,增强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局、区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健全完善“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监测预警社会协作机制,抓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区人社局)。

15.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王家晒、爱劳渠等样板河湖。完成河道治理x公里。完成x座小型水库维护保安(区水利局)。抓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和农业防灾减灾(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

16.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5g等应用试点示范,建成x家以上集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控制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动盘龙5g大棚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区科工信局)。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区行政审批局)。

17.加强耕地保护。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区自然资源局)。严格落实“六个严禁”,开展耕地抛荒治理专项行动。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巩固“大棚房”清理整治成果。明确耕地利用优先,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水稻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油料等农产品生产(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察,将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开展绿化造林、挖湖造景、非农建设等“非农化”行为纳入绩效考核内容。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区自然资源局、区农业农村局)。

18.推进现代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重点水域禁渔工作,全面开展打击整治非法捕捞行动,启动智慧渔政建设,建立属地专业巡查队伍,健全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持续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健全河湖长制工作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区水利局)。实行林长制,推进农村重点节点和美丽乡村创建村的绿化(区自然资源局)。

19.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建设,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和风险防范,树立一批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示范典型,农村土地流转率达到62.5%以上(区农业农村局)。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府金融办、区自然资源局)。

20.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改革。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空心房”和村容村貌,节余指标调剂及收益主要用于乡村振兴。严守土地所有制性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落实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用地。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满足乡村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分散布局的实际需要(区自然资源局)。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建立区(镇)街村、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住建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严格落实联审联批联合执法、“一户一宅”和“三到场”要求。全面建立农民建房公示监督制度(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区发改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区自然资源局)。

21.扩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配合做好全市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区农业农村局)。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管理规定,推行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力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财政投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项目资金量化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试点,重点奖励扶持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型、股份合作型项目。开展小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承接试点(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

22.统筹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等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好益农站点作用。积极探索供销、电商、快递、金融、邮政、便民等“多站融合”的新型组织形式,推动基层社提质扩面(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

23.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计划。扶持小农户发展成为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推进试点。积极组织示范合作社理事长、示范家庭农场主参加市局组织的“走出去”培训、学习。引导扶持建设“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联合体、市级示范社和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区农业农村局)。

24.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规范高效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促进城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管理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建立城乡要素合理配置机制,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要素资源城乡合理流动。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机制,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长效机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xx公安分局)。

25.持续推进“十园十镇”建设。落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办法和投资指引要求,创新运营机制,突出发展农业园区“一园一业”,主导产业产值比重提高10%以上。争创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完成计划投资x亿元以上(区农业农村局、xx现代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xx小镇建设,完成x亿元投资(区住建局、xx经开区)。

26.促进区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支持发展特色小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推动实施“北进xx、融合发展”的策略(区发改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打造xx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园项目,充分融合xx风景区、仰天湖水上乐园、森林步道、盘龙大观园、xx现代农业示范园、xx国际商贸城等现有资源,形成优质的农旅体系,发展乡村旅游。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道路延伸到各村,并与市级绿道相衔接,争取纳入国家优秀旅游路线图,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区发改局、xx经开区、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广体局)。

27.促进农民增收。持续推进“五个促增收”行动。以农民工返岗复业和就近创业就业为抓手提高工资性收入,以农产品产销对接为抓手提高经营性收入,以惠农政策落实和困难群体帮扶为抓手提高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区委农办、区人社局、区商务局、区民政局)。

28.促进农村消费。进一步落实“六稳”“六保”政策和农村消费补贴等政策措施,激发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镇(街)村生活服务,推动“电商下乡”,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区发改局、区商务局)。

29.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建立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依法厘清街道(乡镇)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30.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区民政局),加强镇(街)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平安乡村创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推进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乡村。建立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打击农村非法宗教活动,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和向未成年人传教。

31.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深入挖掘湖湘文化资源,弘扬红色基因,打造一批红色教育基地。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行动和“治陋树新、播种文明”、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深化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行政村“结对帮扶”活动,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确保20xx年底区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到55%、60%以上(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广体局)。

32.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增强政治自觉(区委农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xx省实施办法,制定我区实施细则,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区委农办、区委组织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区委组织部)。建立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都要确定联系点,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区级分管和联系领导抓农业重点产业链。区委书记抓现代农业产业园,办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长联点抓“一县一特”产业链。区委书记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的“五考”具体要求(区委农办)。开展镇、街、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办)。

33.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出台重大涉农政策、文件要征求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意见并进行备案。设立由党委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五个振兴”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明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确保上下贯通、指挥有力(区委农办、区委编办)。

3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区科工信局)。发挥农业专家科技服务团的作用,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区委组织部)。引导农村创新创业,打造乡村振兴“双创”平台,推进xx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积极引进优质项目落户园区(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人才吸纳引入机制,着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中培养选拔乡村振兴带头人(区委组织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树立“十美新乡贤”典型(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一期农业领域企业家轮训和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和农机服务、农村电商、村集体经济等为重点,年内培训农民x人次。选树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区农业农村局)。支持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20xx年培养x名农民大学生(区委组织部)。落实农村定向大学生公费培养制度(区教育局)。

35.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打造乡村振兴投融资平台。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力度争取国、省涉农专项资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资金使用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区财政局)。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信用担保、保单质押、农机具、大棚设施等贷款业务和养殖业按照养殖规模进行信用贷款业务。建立健全银信担保对接沟通机制,支持省农担公司和地方信贷担保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对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增信服务。支持农业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区政府金融办)。支持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机制(区财政局)。

36.强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xx镇党委、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每年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区委办、区政府办)。继续把乡村振兴纳入对镇、街和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对考核优秀的镇、街实施激励措施,优先提拔使用乡村振兴实绩突出的党政领导干部,对考核排名靠后、履职不力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区委组织部)。建立市委一号文件调度、督导、通报、落实机制,开展镇、街、村书记履行抓乡村振兴责任大检查(区委农办)。举办1号文件宣讲活动。总结一批乡村振兴创新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区委农办、区委宣传部)。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七

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思路,结合村情民意和资源优势,着力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治理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将全村建设成为“经济强、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翟家河乡程家河村。

xx。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统筹规划,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自然村道路畅通,硬化和砂砾铺设率达到90%。自来水、小电井及大口窖的使用率达100%,且水量保证、水质达标。供电质量安全稳定,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20xx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善后续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窑洞房屋居住安全率达95%,美丽庭院示范户达100户。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络通村入户,信号通畅。有文化交流场所、快递物流网点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功能完备,常年保持整洁有序,无柴草乱堆乱放、危旧房屋、棚圈乱搭乱建等现象。垃圾桶、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收集、清运设备配置合理,做到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户厕改造实施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部建成高标准化水冲式厕所。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小学、有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建有具备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技能等学习培训,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

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有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等政策宣传教育场所,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精神面貌好。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

1、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计划新修柏油路张沟至刘家塔山3.6㎞;阜桐路沿线群众进户路进行硬化,铺设路沿石;程家河村居民点群众出行道路及活动场所硬化;维修加固九家掌、赵家掌进组道路路面,两边排水渠进行提质改造;对阜桐公路沿线3公里排水渠护坡进行加固;解决村部、居民点、公路排水难问题,包括程家河村居民点周边铺设雨水管网70米,安装90涵管、土方填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装栅栏;清理“三堆”、并为公路沿线居住集中的农户购置布设柴草屋、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拆除废旧房屋、封堵废弃窑洞等。

2、富民产业培育。在程家河村规模种植饲草玉米,20xx年计划种植1350亩,引进饲草收购加工企业在程家河村落地建设基地,实现就近集中收购加工,减少群众运输成本。继续发展养殖产业,引进陇东黑山羊进行试点养殖,积极衔接合作社实现配种、防疫、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在原有养殖基础上,继续扩大散户养殖规模。村集体收入争取达到10万元以上。

3、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提升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的要求,建设户外文体活动场所1处,配套基础设施附属工程。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卫生所、爱心发屋等公共服务中心平稳运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4、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墙、文化广场、学校等场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新建“1+1+3”乡村治理展厅、文化长廊,评选先进典型,表彰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增加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我们将按照“1+1+3”乡村治理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依托一支“红蜜蜂”党员服务队引导,推进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四个一”(一广场:法治宣传广场;一平台:利用数字乡村平台,进行矛盾调解申诉、法律知识宣传等;一辆车:将中国联通庆阳分公司捐赠的“红蜜蜂”服务车设置为“流动调解庭”,将矛盾调解服务开展到田间地头;一诊所:每村建设法律服务诊所,聘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将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组建“四会”(百姓说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开展村民自治管理,引导群众积极破陈规旧习,厚植文明乡风;建设“四个一”(一礼堂:道德文化大礼堂,一超市:“红蜜蜂”爱心积分超市,一队伍:草根文艺宣传队,一展厅:乡村治理展厅)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铸魂。

(一)组织领导。由程家河村包村领导负总责,各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协同合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今年核心工作任务来抓,村上按照乡上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规划协调、宣传鼓动,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二)健全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实行创建工作专项制,精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发挥乡贤人才作用。二是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事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三)强化宣传。利用各乡村组微信群、翟家河乡官方抖音、快手、乡村大喇叭和主题党日、群众会等机会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村共同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八

稳定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20xx年三农工作`十九届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保障粮食安全,不大规模返贫,继续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扎实有序地做好农村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村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农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有效促进农民和农村共同繁荣。

1.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全面落实党和政府对粮食安全的同等责任,完善粮食安全责任制,压实属地责任。完善农民粮食种植收入保障机制,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和储备订单直接补贴政策,加强粮食优惠政策,确保粮食种植者的合理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和建设123.88万亩水稻生产功能区,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抓好粮食流通,加强粮食监测预警,落实保供稳价措施,保持粮食市场总体平稳。加强粮食储备,完善应急成品粮油储存方式,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全力推进粮食种植、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加大节粮爱粮宣传,引导理性消费。

2.落实长牙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党政耕地保护责任,严格遵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发展边界的顺序,统筹规划实施三条控制线,逐步分解耕地所有权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步签署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责任的刚性指标。分类明确耕地使用,严格执行耕地利用优先顺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管,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推进示范项目1万亩,开展农田设施灾损保险试点。完成1个、接续实施2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建设,增强灌区灌溉供水保障能力。

3.丰裕“菜篮子”产品供给。坚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冬春设施蔬菜,鼓励城镇周边建设叶菜基地,促进蔬菜均衡供应。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提高工厂化生产和设施栽培水平。积极发展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生产。优化畜牧生产结构,扩大肉禽、蛋禽和草食动物生产,稳步提升鲜蛋、乳制品供给保障水平。加快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支持创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强农、林产品质量监测预警,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保障农、林产品质量安全。

4.保障生猪产能平稳。强化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保持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22万头左右、规模养猪场数量稳定在2400个左右,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总量控制、压小上大”原则,持续优化生猪产业布局,推动养殖设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提档升级。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毫不松懈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省际动物疫病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跨省“调肉不调猪”和入省指定通道制度,夯实生猪产业安全基础。

5.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和社会响应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持续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河湖系统管理。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9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万亩,建设安全生态水系126公里。推进一批现代化渔港、渔船通导装备能力建设,构建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河湖安全减灾体系。推进汀江流域森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做好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农业领域生物安全监管,强化口岸检疫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扎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有效防治水稻“三虫四病”、草地贪夜蛾、红火蚁等农作物病虫灾害。加强防灾减灾演练,落实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共享和服务联动机制。

6.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发挥“一键报贫”等平台作用,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多措并举防止致贫返贫。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加强研判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支持搬迁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加强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实行分类管护、规范处置,提升资产收益。

7.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含智力、精神三级)和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单人纳入低保,有条件的地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家庭。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低收入人口相应的专项社会救助或实施其他必要救助措施,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

8.加快推动脱贫地区向乡村振兴转变。主动对接中央、省关于加快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帮扶政策。支持脱贫县、乡、村改善生产条件,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发挥消费帮扶、以工代赈等政策作用,帮助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帮扶对象就业增收。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打造现场教学示范点,优先选送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到涉农大中专院校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脱贫县、乡、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山海协作帮扶,协助闽宁对口帮扶,扎实做好援疆工作。

9.不断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农业“1172”体系,创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更多特色产业强镇,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20xx年七大特色优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实施省级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花卉苗木示范基地15个,完成全产业链产值130亿元以上,推进特色花卉产业园建设。实施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山区竹木、茶果菜菌等加工业发展,提升县域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加快培育“红古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整市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培育一批乡村物流服务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建设乡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完善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做大做强茶、文旅和康养等产业,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和金牌旅游村,加大乡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10.不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开展全市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推进农业、林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鼓励扶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特色农业种质创新与优质新品种选育,发挥省农科院龙岩分院作用,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加快农业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加强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展示评价点建设。培育壮大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化种业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及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加快优质稻“福香占”栽培技术集成模式,打造千亩示范基地建设。加快特色农作物种苗繁育基地、畜禽供种繁育基地建设。强化品种管理和种业市场监管,净化种业市场环境。

11.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作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建设高标准钢架温室大棚。加快改造传统养殖网箱,推广山坳节水养殖技术。深入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鼓励研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和特色作物生产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推进福建龙岩国家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用,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提升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加快信息进村入户,支持建设一批数字乡村示范乡镇(村)。

12.不断深化龙台农业合作。巩固龙台农业合作交流成果,高质量建设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支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漳平台湾林农创业服务水平。加快龙台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支持上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发展,打造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13.不断加强农业支持保护。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持续加大“三农”财政投入力度。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探索制定服务“三农”重点领域目录,提升金融便捷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乡镇、村、户评定模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扩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扩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打造“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完善“惠林卡”、林业区块链等林业金融服务项目。加强气象指数保险工作。

14.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管理,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探索一批乡村治理有效模式。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推行近邻服务,促进邻里守望互助常态化。深入推进基层协商,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活动。加强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法进乡村”法治宣传,实施农村地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加大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15.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镇(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农村地区警务室建设,发挥“一村一警务助理”作用,探索群防群治新模式。强化信访工作责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机制。严格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用,依法就地妥善处理信访事项。

16.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化福文化建设,引导农村社会树立文明观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风尚。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坚定信心跟党走。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推动乡镇、街道实践所建设全覆盖,加快建设一批村、社区实践站。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移,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各级文明村镇创建水平。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优秀农耕文化,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加大移风易俗推进力度,持续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推动完善村规民约,治理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文明乡风,推广上杭县“殡葬改革”经验。

17.加强农业农村固碳减排。推进水土流失深层治理、综合治理,建设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生态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绿肥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xx年分别减少2%以上。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机具回收处理体系。持续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9万亩、松林改造提升50万亩,加强森林经营管理,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组织实施4个林业碳中和试点,建立健全森林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18.切实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以项目化促进乡村振兴,全市实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400个以上,总投资5亿元以上。持续抓好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继续按照串点连线成片、片区化打造的思路,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实施片区项目,全市实施片区建设项目130个以上,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项目建设中产业项目投资比例不低于40%。扩大乡村振兴投入,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压实政府投入责任。

19.切实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村民主体,推进县级国土空间规划成果应用,强化规划编制技术支撑,加快“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规划执行刚性,严格用途管制,强化规划许可管理。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工作,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撤并村庄。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民居和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护利用,设立一批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

20.切实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完善通乡达村路网布局规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60公里、改造危桥37座、农村公路安保提升141公里。开展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创建,加快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推进城市公交延伸发展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出台乡村电气化标准规范,推动建成一批乡村电气化示范点和示范项目。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完善应急广播体系,持续开展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建设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和基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加强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建设。

21.切实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治一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100个行政村的整治任务。加快农村厕所改造升级,完善建管长效机制。扩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面,推进70个村庄建设管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或建设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20个村庄通过提升治理村庄核查评估。新建乡镇污水配套管网100公里,以县(市、区)为单位推进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市场化运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深化房屋安全专项治理。启动建设崇尚集约建房县、集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工程。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推进绿盈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森林村庄建设。

22.切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大乡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各地办好乡镇高中,加强市农业学校等涉农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扶持县级职业学校改革发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及省级专项培训等项目。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乡镇卫生院服务提标,推进常住人口800人以上行政村公益性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促进村卫生所规范运行。维护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权益,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提高参保人员医保待遇,开展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加快乡镇敬老院转型升级,打造一批集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逐步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乡村戏台、农民文化公园等主题功能空间,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活跃乡村群众文化生活。

2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管理和改革,做好确权登记颁证扫尾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强化对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入市程序和操作办法,进一步盘活资源、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持续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要求,坚决遏制农村新增乱占耕地建房行为。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规范完善宅基地管理办法,加快建设审批管理平台。

24.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回头看”,巩固提升改革成果。健全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推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线公开、在线监督。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试点范围,拓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路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按部署开展村委会事务和集体经济事务分离试点。按部署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试点,促进农村要素流动、合理配置。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及现代化国有林场试点建设,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和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机制。

25.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5家以上,新增培育农业产业化市级联合体14个以上、省级联合体5个以上。深化农民合作社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试点,整县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新增示范社176家。加快培育家庭农场,新增示范场295家。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健全各级服务组织名录库,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成生产托管服务7.9万亩次。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推进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

26.广泛调动参与乡村振兴力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六要”群众工作法,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行动,培训高素质农民9700人次,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乡村建设工匠、农业经理人等一批乡村产业人才,加强对“土专家”“田秀才”培养使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鼓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兴业,捐资捐物,发展公益事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定、项目申报、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权益。支持党政干部、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

27.不断提高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实施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加快建立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完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研究谋划“三农”重大问题。加强市、县两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设,充实工作队伍,履行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加强统筹谋划,狠抓工作落实。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要组织抓好农村工作各项具体政策措施落实。

28.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党建富民强村”工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共同富裕。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完善导师传帮带机制,加强村干部结对帮带。鼓励引导党员带头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三个一遍”摸排机制,落实“四个一”整顿措施,限期解决问题。大力发展壮大村级组织集体经济,抓实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探索具有闽西特色的红色产业发展之路,总结推广跨村联建、村企共建、强村带弱村等发展模式,以组织形态创新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式发展。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完善村干部奖励激励办法,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

29.不断打造新时代“三农”工作队伍。建立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强化乡村振兴指导员和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管理服务,鼓励驻村第一书记开展联建共建。坚持和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双向选择、按需选认、精准对接的要求,完善“订单式”需求和“菜单式”服务供给模式,围绕市、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加快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覆盖所有乡村。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岗位,强化管理,激发队伍活力。强化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探索赋予乡镇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九

为了规范程序,统一方法,合理操作,确保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并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后的《全区扶贫开发移民扩镇项目示范区实施方案》,在认真总结一、二期移民扩镇试点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方针[文章-http:///文。

秘114网帮您找文章]。

鄂托克前旗昂素镇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项目工程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经营、快速致富”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宗旨,在充分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快、信息灵、观念新、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发,整体搬迁方式,坚持先开发后安置的原则,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致富达小康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促进鄂托克前旗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示范区项目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2003年主要组织摸底调查,确定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制设计、可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工程招投标及生产开发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2004年进行完善生产开发项目,启动生产项目,移民安置、组建基层组织,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帮扶等后续服务工作,重点是移民安置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落实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旗的原则。

(二)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采用高效农业、集约经营、劳务输出等多种开发模式,推动示范区(乌兰新区)与城镇经济区域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原则。

(五)坚持以工代赈,组织移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示范区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则。

三、迁出、迁入区概况。

(一)迁出区。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敖镇三道泉则村和大沙头村。移民101户411人,其中:三道泉则村61户251人,大沙头村40户160人。

敖镇三道泉则村。地处干旱硬梁地区,总土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5万亩,辖5个农牧业合作社,共227户、985人,其中贫困户152户、772人,现有水浇地710亩,饲养牲畜1680头只,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74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

敖镇大沙头村。地处沙区,总土地面积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2万亩,辖4个农牧业合作社,总户数343户1362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70人,占总人口的41.9,现有水浇地1900亩,牲畜3200头只,2002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0元。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超载过牧,人口稠,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水利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360米,却未找到出水量充足的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

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

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

迁入开发区位于旗府所在地昂素镇镇东侧,这里紧靠镇区,人口相对较少,各项基础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宜开发土地2万多亩,且土质肥沃,集中连片,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昂素镇镇总体发展规划。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十

20xx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庆市、xx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探索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振兴模式和经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xx村位于xx镇西南,距沪蓉高速xx互通2公里,距xx城区17公里,在建梁开高速公路在村内与沪蓉高速相接,xx河服务区北出口设在村内七涧河处;xx河、七涧河流经xx村,长度达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33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1149户、3617人,耕地面积3500亩,林地面积296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发展绿色蔬菜、优质粮油、经果、渔业等特色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得天独厚。现有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5户,流转土地600余亩。已实现组组通公路,水、电、邮、讯全覆盖。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村党总支部下设农村支部、营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支部和黄瓜支部,现有党员72名,其中女党员23名,大专以上学历4名。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全面推进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到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0元;到2035年,农业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实现。

(一)实施xx河蔬菜公园建设工程,推动产业振兴。

重点打造有机蔬菜、优质粮油、生态鱼等产业项目,将xx村建设成为兴业的乐园。

1.全力配合建设xx河蔬菜公园,流转土地500亩,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由xx丰瑞公司与山东寿光业主合作打造30万平方米的蔬菜大棚。着力叫响五彩椒、水果黄瓜、番茄等品牌蔬菜。

2.以xx公司为龙头,转型升级生态养、休闲钓、愉快吃为主营模式的渔业养殖基地270亩。

3.以xx萍江农作物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粮油轮作,全程机械化,发展优质油菜500亩;投入资金80万元发展瓜蒌等中药材200亩、西瓜200亩。

4.对未流转的1000余亩土地争取区农业农村委立项投入资金600万元实施宜机化改造,打造高标准农田,引入业主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打造优质粮油基地。

5.依托xx河服务区与xx村小环道高度融合的契机,多渠道投入资金200万元打造蔬菜公园展示窗口。

6.在xx村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1个,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

(二)实施xx河流域治理工程,推动生态振兴。

1.投资1000万元建设xx村蔬菜公园核心区xx河流域4.8公里、1.6米宽彩色人行步道,配套建设座椅、路灯、标准公厕等。

2.在已改造新建265座卫生厕所的基础上,再新建改造卫生厕所800座。

3.投入1200余万元实施全村“一带二环”15公里道路拓宽油化改造;投入160余万元硬化组级断头路和入户道路3公里,让农户的小车都能开到自家大院。

4.对未改造的农村房屋300户进行风貌提升改造,在七涧河中桥、双河口、xx村桥头、xx村电商中心等处打造3-5家星级农家乐。

5.对已批准建设的38亩新农村用地进行规划建设。

6.制定xx村卫生考核奖惩办法,推行垃圾分类综合回收利用。对评比出来的卫生家庭、最美庭院给予奖励授牌。

7.推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8.对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方便村民看病就医。

(三)实施黄桷树文化公园建设工程,推进文化振兴。

1.实施“一园三点”建设。利用夏家观千年黄桷古树和寨文化的历史底蕴,多渠道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将位于xx村10组的`夏家观50亩土地进行综合利用,建设xx村黄桷树乡情文化公园,将山寨文化、农耕历史、千年古树融入一体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风情公园,把“心向最高处、根植最深处”黄桷树精神发扬光大;在农户黄桷树院落集中点合理布局3个文化活动点,建设小微广场,配套书报、音响、棋牌和体育健身设施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投入50万元建设文化宣传长廊100米,将党的方针政策、扫黑除恶、禁毒戒毒、防诈防骗、防火防盗、xx非遗、特色产业等进行宣传,提升xx村整体形象。

4.制定村规民约,反对陈规陋习,树立新时代新风尚。

5.鼓励村民对孩子的培育教育,对考入大学的学生家庭授予大学生家庭牌匾。

(四)实施人才培育引入工程,推动人才振兴。

1.引智借才,与山东寿光和科研院校合作,打造优质蔬菜品牌3-5个,提升农产品品质。

2.通过区农业农村委培训50名农业技术实用人才,为蔬菜公园和优质粮油基地建设配套服务提供人力技术支撑。

3.建立xx村成功人士联谊会,将他们的成功经验、资金、技术发扬光大,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4.组建劳务公司,为企业、业主提供人力支撑。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本土大学生回乡创业。

(五)健全深化组织建设体系,推进组织振兴。

1.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增强为民服务本领,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

2.搬迁新建标准化村级服务中心,提升窗口形象,方便村民办事。

3.坚持“三会一课”制度。

4.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

5.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严厉打击邪教组织,非法宗教活动。

6.完善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

7.实行党徽佩戴、党员家庭挂牌行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区政协副主席陈命安联系指导xx村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2.区生态环保局牵头区社保中心、区电信局具体联系帮扶乡村振兴示范工作。

镇成立以党委书记xx为组长、镇长xx、副镇长程xx为副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加强对xx村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

4.区里派驻xx村的第一书记xx具体负责部署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5.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成员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包组、包点、包项目具体落实。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十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政府关于**地区移民搬迁安臵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根据《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臵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省市县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移民搬迁政策,按照“搬的出、稳的住、能致富”的工作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消除隐患、脱贫致富、修复生态为目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推动镇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全镇2011到2020年需完成**户***人的移民搬迁安臵任务。其中:地质灾害移民搬迁安臵**户**人,洪灾避险移民搬迁安臵**户**人,生态移民搬迁安臵**户***人,扶贫移民搬迁安臵**户**人,工程移民搬迁安臵**户**人。

三、搬迁对象。

1、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农户。

2、居住高寒边远山区、水电路不通、生存环境恶劣的农户。

3、居住在生态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农户。

4、因国家工程建设需要搬迁的农户。

四、搬迁原则。

1、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移民搬迁安臵坚持政府引导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由符合条件的农户自愿提出申请,以集镇集中安臵为主,统规统建为主,按程序申报,统一组织实施。

2、镇政府负总责的原则。镇政府为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的建设主体。根据移民搬迁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统规统建和统规自建的方式建设集中安臵点。

3、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各村要按照***镇城镇化发展规划布局,编制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并对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实施综合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统一选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风格造型,统一完成时限。

4、统筹项目与重点打造的原则。镇政府统筹整合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实施集中移民安臵点基础设施项目,对有一定规模的集中移民安臵点进行重点打造,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

5、突出集中安臵与严格限制分散安臵的原则。对有意愿、有条件的移民户实施集中安臵,原则上不再审批分散建房用地。

6、移民搬迁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移民搬迁安臵应与小集镇和重点镇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

7、移民搬迁政策与农民进城政策相结合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购房安居,享受移民搬迁安臵建房补助政策。利用移民搬迁安臵补助政策在集镇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集中安臵进集镇农户。

8、移民搬迁户与***工程移民安臵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安臵点规划区打造一个多层移民区,鼓励无土安臵的户入住,并配相应的商业用房。

五、优惠政策。

1、建房补助政策。集中移民搬迁户分别按3人及3人以下户60平方米、4人户80平方米、4人以上户100平方米三种户型进行设计建设,由群众选择户型面积并分别承担1万元、2.5万元、4万元购房费用,其余部分由省市县三级承担。分散移民户享受每户每户3万元的政策补助。

2、户籍管理政策。搬迁至本镇外的移民户,户口必须随人迁移至新居住地;镇内安臵的移民户,户口可迁至新居住地,也可暂时保留在原居住地。移民户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户口迁移,由迁入地负责落实。

3、规费减免政策。免收搬迁群众新建房用地和办理户口转移、土地调整、建房林木审批等费用,免费为搬迁户提供房屋建筑设计图,移民搬迁城镇集中安臵区建房按经济适用房政策执行,购买安臵住房的移民户减免房屋买卖交易契税、转移登记等方面的规费,最大限度地减轻移民搬迁安臵成本。

4、权益保障政策。移民搬迁户子女就学,由安臵地统一协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享受与迁入地居民子女同等就学待遇;移民搬迁户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但已享受农村居民进城落户补助政策的除外。鼓励农民依法、有偿流转承包地,以防耕地摞荒。

5、就业扶持政策。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优先向移民接收地安排,优先吸纳搬迁群众及子女参加劳务技能培训,优先输出安臵就业,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增强后续自我发展能力;在城镇和移民搬迁社区增设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户就业;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培育后续产业,加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化经营,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六、实施步骤2011年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共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召开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动员会议,对今年的移民搬迁安臵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同时,以村为单位逐户调查摸底,按照搬迁范围和对象确定搬迁户,制订搬迁安臵计划和总体规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1日至10月31日)。按照搬迁方案,组织实施集中安臵点的基础设施和搬迁房屋建设。分散安臵户在本阶段内必须完成房屋建设主体工程。全镇搬迁安臵户数要达到任务的100%。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完善各类档案资料,搞好工作总结,报请上级验收。

七、职责分工。

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搬迁任务重。镇上有关部门和各领导要各司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协调解决好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圆满完成移民搬迁安臵任务。

镇项目办:做好移民搬迁集中安臵项目整合、资金争取和对上衔接工作。

派出所:协助做好移民搬迁户的户籍审查及转移登记工作。

镇民政办:负责做好“五保户”和“特困户”的搬迁安臵、困难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工作,指导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镇财政所:及时筹措、划拨、兑付移民搬迁资金和报账,并做好资金的全程监管工作。会同镇项目、土地、交通、林业、水利、住建等相关科室站所,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移民搬迁安臵。

土管:负责地质灾害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实施工作;做好移民安臵用地保障,严格按标准审批村民建房用地;做好搬迁后的宅基地复垦,移民土地权属变更登记等工作。

住建:负责做好集中安臵点的规划选址,绘制移民搬迁户建房设计图纸,加强建材、建筑质量监管。

交通:负责制定移民搬迁集中安臵点道路交通规划;争取上级交通专项资金,投入移民安臵点道路建设。

镇农技站:做好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投劳管理工作;指导搬迁户使用沼气,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农业产业。

镇林业站:负责移民搬迁户的木材审批,采伐。镇扶贫办:负责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镇移民办:负责引汉济渭工程移民搬迁的申报、立项及组织实施工作。镇教体、卫生、环保、电力、社保等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好移民搬迁安臵项目实施过程中教育、卫生防疫、环境污染治理、供电和搬迁群众就业培训指导等工作。

信用社:积极为移民搬迁安臵中的贫困农户发放建房贷款。

八、组织保障。

由***镇长任组长,人大主席**、副镇长**、任副组长,镇纪委、党政办、经济发展办、财政、土地、林业、扶贫办、移民办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此项工作。由人大主席**同志牵头,负责***库区移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办公室,由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制定移民搬迁安臵政策措施,编制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组织协调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相关事宜。检查工作任务实施进度及效果,验收移民搬迁项目完成情况及挡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各村成立相应机构,由村支书负总责,村三委会班子齐抓共管。当年有建设任务的村要求每月13日和28日前上报本村建设进度情况。

九、工作要求。

1、科学制订规划。各村要按照“统筹城乡、统一规划、集中安臵、设施配套、安全避险、有利发展”的要求,制订陕南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总体规划。按照二十年不落伍的标准,对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进行超前规划,统筹解决好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问题,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

2、深入宣传发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会议、政务公开栏、标语、过街红、上门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移民搬迁安臵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解答群众疑虑,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及时总结在移民搬迁安臵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典型经验,为促进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落实包抓责任。建立镇级领导联系村移民搬迁工作制度,实行镇级领导包抓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制度,镇上三大班子主要领导要分别包抓一个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镇主要领导要分别包抓一个20户以上集中移民搬迁安臵点建设,各站所部门要积极配合,镇村联动,抓点示范,点面结合,推动全镇移民搬迁安臵工作整体推进。

4、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移民搬迁安臵有关政策规定,严把移民搬迁对象审核关、集中安臵点选址关、建设用地和建房标准审批关,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推行公示、公开,群众参与式管理机制,完善制度监管。镇财政、纪检等部门对移民搬迁安臵项目资金实行全程监督,严禁截留、挪用或贪污移民搬迁资金问题的发生,确保项目计划严格执行和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行。

十、几个具体措施。

1、为了达到陕南大移民的初衷,建议搬迁户暂时可不拆旧房。

2、全镇范围内群众应尽量集中安臵,但每户只能享受一套搬迁新居。

3、工程施工时,为保障质量,降低成本,建设主材由镇上提供。

4、对于河道取沙石等材料,建议河管部门协调由当地政府统一管理。

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篇十二

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三年,每年在全县遴选4个村或示范片区(以下统称示范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创建成有规模、有特色,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县乡村振兴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

(一)党政主导。党委政府引导示范村立足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不大包大揽、大拆大建,通过领导联点、政策激励、资金奖补等方式,全力支持示范村开展创建工作。

(二)部门主推。在派出强有力的县直单位驻村帮扶的基础上,县直各责任单位对示范村按照“一村一策”和“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协同制定创建工作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在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为示范村创建提供政策支持。

(三)属地主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为示范村创建第一责任人,对示范村的申报、成功创建负主责,村支部书记为示范村创建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抓好示范村创建工作的落地落实。

(四)乡贤主创。发动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示范村创建,促进项目回归、人才回乡、资金回流、技术回援、文化回润、公益回扶,加快补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秀美村庄。

(五)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三联一创”、成立村民理事会、编制“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出智出力、筹资筹劳共同参与示范村创建,确保创建后期运维管理持续有效、成果共享。

(一)申报单位。

乡镇(街道)为示范村申报单位。

(二)申报条件。

示范村申报应具备“三强三好”条件,能打造成产业带动型、文化创意型、乡贤引领型、村企共建型、自然生态型等示范亮点和特色优势。

1.班子配备强。村级党建工作扎实,干部配备合理,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治理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村级无债务,有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产业发展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内有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带动村民致富效益明显。

3.乡贤力量强。能挖掘具有桑梓情怀、有能力、有意愿为家乡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乡贤。乡贤能带头捐资支持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

4.资源禀赋好。依山傍水,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村庄布局规范,村容村貌整洁美观,存留有平江特色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可考证的历史人文典故或红色文化底蕴。

5.群众基础好。村内群众面貌新、民风好,勤劳节俭、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美德蔚然成风,能主动积极筹资筹工筹产参与乡村振兴。

6.基础设施好。交通便捷、通畅,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和便民设施齐全,电视、网络、自来水等可覆盖。

(三)遴选程序。

1.村级自愿。有意愿的村填写申报表(附件1),并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附件2)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申报。乡镇(街道)对提交申请的村进行评估筛选,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进行审查,择优推荐申报到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片创建的以牵头村为申报主体)。每个乡镇(街道)原则上只能推荐1个村,申报材料、图片等资料于3月1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514室)。

3.实地核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实地核查评估,3月15日前初选8个村,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4.现场评审。乡镇(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乡贤代表为成员的参选小组,利用ppt等形式进行演讲(10分钟),并现场答辩(5分钟),通过现场评审确定4个示范村。

(一)产业兴旺。

1.产业发展。在原有的产业基础上,做强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民宿餐饮、乡村旅游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入股分红家门口就业增收、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项目配套。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合理配置农田灌溉设施,坚决遏制耕地抛荒,耕地主要用于种粮食,能种双季稻的'良田必须全部栽插双季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利用空闲地、废弃地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乡村两级为其提供土地流转保障,不与粮争地。(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利局)。

3.创业扶持。支持农民创业,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培育一批创业致富带头人和土专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对村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扶持,创建优质的政策和服务吸引乡贤回乡投资,壮大村级经济产业。(责任单位:人社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商务粮食局)。

(二)环境秀美。

1.村庄规划。按照“多规合一”的方式,编制公众参与、科学可行的村庄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

2.人居环境。持续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村民聚居点进行秀美屋场打造,村庄进出口有特色标志,主要路段、屋场、景观有标识介绍,村内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电视、广播等杆线整改设置规范,农村户厕改和聚居点人工小湿地全覆盖,有效整治小微水体、黑臭水体,主干道路、公共区域和房前屋后适度绿化美化,村民住房整洁美观,生活生产用品有序存放,家禽家畜圈养,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城管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

3.地域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山塘、美丽水库、美丽河坝等自然景观,依法依规加强对村内合法历史古迹的修缮和保护,保持村庄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古迹。(责任单位:水利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三)生活便捷。

1.交通物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落实路长制,村组道路畅通,道路安防及标识齐全,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加强物流服务,设立快递综合收发点,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入户。(责任单位:交通局、商务粮食局)。

2.数字乡村。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千兆光纤、5g网络全覆盖,完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实现“村村响”和“雪亮工程”全覆盖,促进智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责任单位: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商务粮食局、融媒体中心、公安局)。

3.便民设施。建设村级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购物金融、养老服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责任单位: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应急管理局、金融办)。

(四)生态和谐。

1.水土养护。落实河长、林长、田长制,有效管护河道溪流,杜绝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现象,保护山林田土,杜绝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乱砍滥伐、山体裸露的等现象。(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农机事务中心)。

2.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广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对荒山、主干道路和水系两旁、房前屋后等地方植树栽花。(责任单位:林业局)。

3.低碳生活。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提倡节约水电,积极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提高生产生活的电气化、清洁化水平,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低碳理念。(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

(五)乡风文明。

1.文化挖掘。挖掘历史人文典故、传统民俗文化,利用发展沿革、风土人情、红色历史、典故传说、祖训家规等乡村特色文化充实村庄文化内涵,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责任单位: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2.邻里风尚。通过“移风易俗”树立社会新风,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选树和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弘扬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建成勤劳致富、邻里和睦、尊老爱幼、扶困助弱等社会新风尚,杜绝农村黑恶势力、偷盗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

3.共建共治。打造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强,对乡村振兴思路清晰的支村两委班子,吸收大学生、创业能人为支村两委后备力量,选派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引导乡贤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法依规参与乡村治理,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广泛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责任单位:组织部)。

示范村创建周期原则上为1个年度,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申报遴选阶段(20xx年2月28日-20xx年3月20日)。2月28日前下发实施方案,3月10日前完成示范村创建申报,3月15日前完成示范村初选,3月20日前完成示范村遴选。

(二)规划设计阶段(20xx年3月20日-20xx年4月20日)。由乡镇(街道)牵头,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林业局等单位协助,聘请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公司,为示范村编制创建规划。县直各责任单位通过实地调研,制定与示范村创建规划相统一的支持方案,明确支持项目、完成时限和投资规模。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于4月20日前报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批准。

(三)创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日-20xx年3月31日)。按照示范村创建规划和县直各责任单位的支持方案开展创建,确保20xx年4月中旬动工、9月底完成过半,20xx年3月底完成建设。由乡镇(街道)乡村振兴办负责,每月25日向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一次示范村创建实施进度。

(四)评价验收阶段(20xx年3月31日-20xx年4月30日)。20xx年4月底完成示范村创建工作评价和验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和组织县四大家在职领导现场观摩示范村创建成果。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平江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交通局、应急管理局、城管局、人社局、商务粮食局、卫健局、教育局、民政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金融办、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尹佑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政府年度整合涉农资金20xx万元,按照快投快补、少投少补的原则对示范村给予奖补,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乡贤资本等积极参与。县直各责任单位和乡镇(街道)对示范村创建依规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严禁新增村级不良债务。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示范村,保障好示范村农民建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用地计划指标。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用于乡村振兴。推进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

(三)强化督查考核。县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示范村创建工作实行半月简报、月调度、两月讲评、季度召开一次现场督战会。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党政主要负责干部任用和综合绩效、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依据。凡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未达到创建目标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对在示范村的创建工作中涉嫌贪污等问题的,移交县纪委监委立案处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