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大全8篇)

2023年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20:40:06
2023年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大全8篇)
时间:2023-11-18 20:40:06     小编:QJ墨客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一

结合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为了让孩子对妈妈的特征进行仔细观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1、学习手指压印作画,以及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动态的小蝌蚪。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1、对事物的细致观察。

2、掌握曲线添加的方法。

3、对蝌蚪各种动态的表达。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ppt、黑色颜料、黑色水彩笔、抹布。

(一)引入。

1、老师:“呱呱呱、宝贝们听一听,是谁在讲话呀?”(课件里呈现青蛙妈妈)。

老师:“原来是青蛙妈妈呀!可是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不开心的样子,我们一起来问问它是怎么回事吧!”(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贝在到处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青蛙妈妈担心它的宝贝找不到它,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紧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呈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乐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课件里小蝌蚪是往不同方向游动的'。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多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示,把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老师这里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资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假如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四周环境的整洁。(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资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二

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

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

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3、在幼儿自己操作的过程中,我加以指导一些常规教育,以此来巩固幼儿的良好习惯;。

4、不足之处在于:从最后的作品上看,在给幼儿进行绘画操作示范的同时,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不少孩子画的小蝌蚪尾巴都在相同方向,所以,如果重新上这堂课的话,我会在这方便多加以引导,让幼儿更具想象力。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三

1、请幼儿把故事中的一个情节画成一幅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幼儿注意画面安排,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感受色彩对比。

1、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师对故事内容要很熟悉,语言要生动、形象,特别是讲到动物的形状、色彩、动态时,更要仔细具体)。

2、每个一盒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和一张纸。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图画,怎样画呢?不是看着老师的画再画,而是听了老师讲的故事以后再画。小朋友,你们会画吗?认真听老师讲故事的`小朋友,就一定会画。现在听老师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池塘边,长着许多水草,在草丛里,青蛙妈妈生了许多小宝宝。小宝宝长大了,变成了大脑袋、尖尾巴的小蝌蚪。许多小蝌蚪你追我赶地游呀游呀。小蝌蚪要回家了,可是妈妈呢?妈妈不见了,快快找,小蝌蚪找妈妈,游到西,游到东,游到荷花旁边,看见一条金鱼,眼睛圆又大,忙叫:“妈妈!妈妈!”金鱼说:“你们认错了,我是金鱼,白肚皮的才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问问这个,这个说“不是”,问问那个,那个也说“不是”。“呱呱呱”,青蛙妈妈游过来了,说:“孩子,好孩子!我是你们的妈妈呀。”小蝌蚪看看青蛙:大眼睛,白肚皮,四条腿,样子怎么跟我们一点儿也不像呢?青蛙妈妈说:“好孩子,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安排好画面,注意远近、大小关系。

3、讲评:结束后,将幼儿的图画张贴起来,让幼儿观看和相互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传统课文,因其内容生动、有趣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学生上课被动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寻人启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寻人启事》:

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在哪里?听说二(7)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四

1、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青蛙妈妈的样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在家里人当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小结:是妈妈生下了我们,而且最照顾我们、宝贝我们的也是妈妈。

提问:你们和妈妈长得像吗,什么地方长得最像?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重难点:了解青蛙的主要外形特征。

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这节活动课,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培养幼儿语言发展的好材料。反思自己设计的这节活动课,虽然有成功的'一面,但是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五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我根据学校研究的课题,进行尝试有效性的提问,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相信,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引导,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六

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读课文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者是让他们自己读题质疑。让他们在读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教学本课时,出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问学生看了题目有什么感想。孩子们争先恐后表白之后,我顺其自然以"是啊!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么找**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你们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呢?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通过自已的朗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七

1、观察画面中小蝌蚪的变化及周围背景的变化,想象故事的情节,并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学习围绕故事的名字来观察、思考画面的内容,并用想象填补画面空白,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长过程的乐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1、小蝌蚪的图片。

3、视频。

(一)、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师:听!什么声音?是谁在哭?

2、出示小蝌蚪图片。

师:它是谁?它长得什么样?

我们来问问它为什么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妈妈了。)。

3、师:它说发生什么事情了?它的妈妈是谁呢?

我们一起陪它去找妈妈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故事的情节。

1、出示幼儿用书。

师:请你们自己来阅读这个故事吧,看着画面试着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幼儿自主阅读。

3、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大胆讲述。

师:小蝌蚪发生了什么事?谁来大家介绍它的故事?(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画面)。

(1)鸭子。

师:它找到了谁?是它的妈妈吗?

小蝌蚪会怎么问?鸭妈妈会怎么回答?

(2)大鱼。

师:它们在说什么呢?

(3)乌龟。

师:乌龟是告诉小蝌蚪什么事情?

(4)大白鹅。

师:它是小蝌蚪的妈妈吗?它说了什么?

(5)青蛙。

师:找到妈妈了吗?小蝌蚪心情怎么样?妈妈会说什么?

4、完整阅读故事。

师:让我们看着大书,一起来阅读这个故事吧。

(三)、引导幼儿讲述小蝌蚪生长的过程。

1、师:小蝌蚪的妈妈怎么会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么长大的?

2、幼儿讲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幼儿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也让幼儿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幼儿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大班语言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及反思篇八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条主线展开了。

从课题入手,首先出示小蝌蚪有趣的图片,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小蝌蚪的妈妈会是谁呢?它是怎么找的?结果怎样?在学文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到,通过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的帮助,小蝌蚪一步步知道了自己妈妈的特征,并让学生一步步地说青蛙的特征,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初学文本时,当学生通过第一次浏览课文知道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后,我出示青蛙图片,让其观察两者外形差别。学生纷纷说两者不像,于是我抛出问题:小蝌蚪要变成青蛙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换言之,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要发生哪些变化?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

如此明暗线结合,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对文本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