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一
又一次团体心理学课程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意外地发现了一些以前从未发现的问题。
说实话,我内心是很抵触这种班级氛围的。因为耽误了,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同学们都围坐成一圈。我的心开始感到焦虑。还剩两个座位,我选了女生旁边的那个安顿下来。没有桌子保护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觉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暴露在别人的眼睛里。这种空的不安全感真的让我很难受。
整个活动互动过程中,各种问答、思考、感受环节,让我第一次触碰到了藏在心里的问题。
我是一个开朗乐观的女孩,我擅长交朋友。我一直坚信,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没有恐惧的感觉。从来没有发现自己被别人看的时候这么难受。我迫切需要一些东西来遮盖自己。我紧紧握着笔记本,感觉它可以拉近我和别人的距离。每次回答的时候,我都尽量用微笑来掩饰自己的紧张。我尽量贴在椅背上,让自己更有安全感。我会时不时开合笔帽,缓解紧张的神经。无数个瞬间,我都有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选择一个喜欢的人的过程给了我灵感。我开始尝试去感受如何去接受和理解不同的人;试着去感受一些同学的真实情绪;发现自己好害怕不被别人喜欢;同时也害怕被人喜欢;害怕成为焦点...
这些都是我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更了解自己。我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别人的关注下,我依然可以拥有灿烂的笑容。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二
心理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思维、情感以及行为的科学,对于我们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学学习期间,我有幸选修了心理学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通过五段式的文章,分享我在这门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第一段:了解心理学的意义。
在课程的一开始,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定义和意义。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心理疾病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的行为,并且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这种意识的增强为我以后的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认识和了解自我。
心理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我认知的探讨。我们通过各种测验和活动,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认识到自己在与人交流时的问题,并且学会了更好地处理情绪。这些体验和认识,不仅对我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更让我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加自信和真实,极大地提高了我的人际关系质量。
第三段:洞察他人的心理。
除了认识自己,心理学还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他人的心理。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了不同性格类型和心理疾病的表现,并学会了如何与这些人群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支持。通过在实践课程中的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我逐渐培养了观察他人行为和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且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第四段:运用心理学知识改变思维。
心理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一些负面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情绪。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正向心理学的知识,例如积极心理、自我激励和情绪调节等。我开始尝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消除负面情绪,并且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这些努力不仅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也提升了我的情绪调控能力,使我更加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五段: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最后,我相信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是最重要的。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心理咨询和辅导的过程,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内容和技巧。这种亲身实践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心理学的力量,并且激发了我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兴趣。通过这门课程,我开始考虑将来是否进一步深造心理学,并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结:
通过五段式的文章,我分享了在心理学课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这门课程让我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洞察了他人的心理,学会了用心理学知识改变思维方式,并且意识到了心理学的实践意义。我相信,这些学习和经历将给我今后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问题。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三
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给人们如何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去适应生活,以及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或技术,帮助人们战胜自己的某些疾病,进而战胜竞争中的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开的开的困惑,而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我们如何去应对那些问题以及如何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我想我们都一样,在刚进入大学时有很多的问题,比如目标的失落和确立的冲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学为唯一的目标,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但我知道,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学。在进入大学后,更加验证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在我心中大学应该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开学时,激动,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兴奋过后,才发现大学原来和高中一样,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也让我明白,如果不改变,如果不努力,我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在这个强手如林的学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赶上时代日益紧凑得步伐。
恋爱、学习、生活、以及人生目标等等。在课堂上,老师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大宝贵的意见,指导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在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时,教会我们如何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让我们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指导了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上的困惑。
对心理压力应有的正确认识,对待心理压力这一问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和认识,正确认识心理压力及其表现形式,以奠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的认识基础,而开设心理课恰恰做到了这点。
首先心理课让我们知道了产生心理压力和疾病的原因,总结如下: ? 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面临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会产生不适。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特别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的学生会产生不适应感;其次对于远离家乡的学生会产生一种远离家乡的距离感;再次是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有些同学初期语言交流易产生障碍,会造成一定的孤独感。这种因环境的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感、距离感和孤独感虽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新生心理就会“缺氧”,导致“心理真空”,产生心理不适。
不理想,甚至出现不及格。据统计,大学一年级期间出现不及格在大学四年之内是最多的,这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在大学期间想取得理想成绩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学习上的压力来自一些考试,大学期间,一般需要通过英语四、六级统考和计算机过级考试,特别是研究生考试,这是闯过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闯关,所有这些考试,一些同学会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或发挥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一段时期的压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学经受的是长时间的更为沉重的压力。
在大学,人际交往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学生面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关系处理得好的同学,知心朋友多,群众威信高;而有的同学陷入了有话没处说、有困难少有人帮的困境,由此引发孤独、空虚、压抑、失落,同学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进行心理调适,往往找不到自身缺点或不能克服,最终导致压力过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心理素质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导,就不能正确对待压力和挫折,容易悲观泄气,消极处世,有的进入这样的误区不能自拔,沉溺网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闷,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影响了学习和休息。
自恋型,这样的同学往往嫉妒心强,看到同学学习工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就开始闷闷不乐,甚至造谣生事、恶语中伤。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一些不应有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明白压力的来源后,心理课上,老师就根据当代大学上的心理特征讲解了一些如何调节心理压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师的观点, 我总结出了几点关于大学生比较有效心理调解的方法:
1、情感调节
大学生精力旺盛,情感丰富,常常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不良情绪所产生的能量难以释放,就会影响身心健康。因此,要学会情感调节,使不良情感得到转化,即将不良情绪带来的能量引向比较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向,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积极行动。
2.群体阶段性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级时的心理特点不同,要注重不同年级心理的调节。例如,一年级新生刚进入大学,应注意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调节;而高年级特别是毕业班学生,应引导他们对未来目标的选定,个人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舍弃与服从等方面的调适,以保证大学生在各阶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3.适当组织文体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学校可在某一阶段,适当地组织一些诸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或旅游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加强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如在新生刚入校时,适时组织一些小型体育比赛或旅游等,能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加强交流,减轻不适应感和孤独感。
4、自我意识调节
自我意识使人能够认识和体验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控制情绪的变化。如一个人的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公民意识以及角色意识等均可对情绪起到调节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识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证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发挥正常的自我意识功能。
5.培养自信的动力
自信的动力其实就是自己拥有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一般比较自信,说白了他们有自己炫耀的资本,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大学是和社会接轨的桥梁,展现自己的舞台,所以在大学里,没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同时也是预防产生心理疾病的手段。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四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科,它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领域,还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近期,我在大学中选修了一门心理学课程,通过学习与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第一节课上,我们首先学习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明确了心理学的概念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深刻意识到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多样的,仅凭直观的观察是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因此,心理学家们运用多种方法,包括实验、观察和访谈等,来研究人们的心理现象。这让我明白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进入课程的中段,我们开始了对不同派别心理学的学习。其中,我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一派别强调通过观察行为来研究心理活动,它对于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恐惧的处理和行为的塑造等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课堂上,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这一部分的学习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人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拓展了我的思维。
同时,在学习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还意识到了心理学对于解释人的内心世界的局限性。尽管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些有力的解释模型,但它忽略了人的思维和感受,也没有给出对于个体差异的充分解释。因此,我们在课程的后期深入学习了其他心理学派别,如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以弥补行为主义的不足。通过对不同心理学派别的综合学习,我得以全面理解和把握人类心理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除了理论学习,这门心理学课程还注重实践操作。我们参观了心理咨询室,观摩了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通过与咨询师的交流和观察,我对于心理咨询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发现,心理咨询师在倾听和理解的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提供有益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心理学对于改变个体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门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用学科。比如,在教育领域,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在管理领域,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心理学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解决心理困扰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这门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学的魅力和重要性。心理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同派别心理学的综合学习、以及实践操作的体验,让我对于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这也使我明白了心理学对于提高人际关系、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正是这门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入探索和了解了人类心理世界的奥秘,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五
心理课程是大学生活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扩展知识面的途径,更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的工具。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心理课程给予我的启发和帮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心理课程的体验和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心理课程中,我了解到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多变的。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通过学习自我意识的概念,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它们。这些知识和技巧不仅帮助我更好地处理情绪和与他人相处,也在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人际交往。通过学习人际交往的原理和技巧,我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仅是言语之间的交流,更是一种深层次的相互理解和连接。通过学习非言语交流和倾听技巧,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表达,并作出有效的回应。这使我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舒适,并且能够建立更深入的人际关系。
第四段:应对压力和情绪。
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压力和挑战。在心理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应对压力和情绪。通过学习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技巧,我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困难,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这些技巧不仅在学业上,也在生活中给予了我宝贵的支持,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五段:培养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最后,心理课程还教给我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和案例分析,我开始了解到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成功至关重要。积极心态可以让我们看到困难中的机遇,乐观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持不懈。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我学会了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这使我更有动力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结尾:
通过这门心理课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自己和他人的关注和理解。心理课程的学习是一次深入的心灵之旅,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明确和坚定。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将能够将心理课程所教给我的宝贵经验和技巧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更好的自己。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六
走入心理学这个专业领域,就象揭开蒙娜丽莎的神秘面纱。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类对生活和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人类已知的领域永远没有未知的领域多;虽然人不能为所欲为,但我们在生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智慧的力量给了我们无穷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学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科学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观察实验能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概括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学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实验心理学来说,也需要学生能够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提问,这样才能学好。加强实验心理学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更为重要,也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心理学工作者,始终要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来工作、教学与研究。
地方师范院校教学受条件、师资力量等限制,在教学资源搜集方面相对困难多些。目前实验教学的主要资源包括:一是来自权威专家编著或翻译的实验心理学教材;二是来自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是“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课程;三是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专著、论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一些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载。如果国家师培中心能适当加大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开放力度,我们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在地方学校,一门专业课一般由一名主讲教师承担。我以为,由一名教师主讲的课程是不能建精品课的,因为无法组成课程组。虽然主讲该门课程的教师只是一人,但是和我们这门课程建设有关的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课程组的成员。听了郭秀艳教授关于课程团队人员主要职责的介绍,我的体会是:如果我们要建好实验心理学这门精品课程,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比如多交流,多听课,以科研课题来带动整个精品课程团队;二是实验心理学专业性强,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互相支撑,可以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老师都整合进来;三是在学校引进人才时要考虑团队建设;四是我们的老师大都孤单地做着个人专业发展,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感,可以用企业管理中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来激发一下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大家的凝聚力,搞搞头脑风暴。
变量和实验设计这个章节是最有实验心理学特色的一章。实验设计的理论讲的时候不难,但真正面对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战更难。具体学习哪一章哪一种设计时学生都很明白,具体进行实际的操作,如学生自己进行某一项科研时、写毕业论文进行实验设计时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做中学”,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实验设计案例,逐步学会自己设计。实验设计是较难的,受教学条件和设计能力的影响,我们一般做的是传统实验,验证型较多,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设计性实验这一环节去做文章。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觉得课程太难,总觉得参与不进来,可以找到一些经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讨论题目,请学生讨论和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这一节应该与统计知识结合起来讲解比较好,这对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很有好处,而且有利于学生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来找统计方法,但经常误用。实验心理学老师要有这个意识,把统计学的知识与应用性结合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不少学生学习知识是割裂的,机械的,缺乏分析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性的意识与能力。有一个结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他们在写实验报告时必须通过数据的统计处理来给出结论,这样使她们温习、讨论、练习适用统计方法。
实验心理学的教学也可以借鉴案例教学的方法(当然是在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选一些经典的研究案例,让学生先讨论(讨论的时候先不让他们知道这是个经典的研究),然后给他们介绍研究案例,再请学生分析和评价这个研究案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概念和实例更深层次的思维加工。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课让我对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纠正了长久以来我的一个错误认知——咨询心理老师或者医生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人,通俗说就是心理有毛病的人。经过老师的讲解,现在我明白了这只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一次很正常的交流。我们没有必要对讨论心理感到尴尬或者难为情甚至是排斥。现在让我来回放一下我们的第一节心理课。
先来谈一下我们可亲可爱的老师:我们的心理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女性。温和的笑容总是能让人感到惬意。单从眼神就能看出老师的自信和知性之美。不多说,作为第一眼就被老师收服的学生,我是挺喜欢心理课的。我们的心理课就在老师的从容笑容下拉开了心灵探索之旅的序幕。
经过高考的磨练我们总算进入了大学,不管是带着憧憬进入我们的校园还是带着没能踏入梦中大学的遗憾来到了我们的立信金融。高考失意或得意都终将消退在我们的历史里。高考这座大山我们翻过来了。迈入大学将开启我们一段新的征程。我们的心理老师告诉我们:放下过去,面对未来。
我语塞,确实,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是生来就会各种神奇技能的。我所羡慕的也许是别人经过多次训练得到的。付出和收获总是相联系的。我跟老师说我羡慕他们多才多艺,但是未曾静下心来想想:其实就算我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但是我可以为会唱歌会跳舞的人鼓掌呀!作为新生的我正是时候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开始去学习各种知识,去吸收各种养分,去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心理课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学会调整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去看待每一件事,少点儿钻牛角尖。学习心理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大学生活才能过的更有意义,更幸福。坦然欣赏别人的美,同时也别忽略自己的美。当你感觉到自己不够好从而失去了自信力的时候,请你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给自己一份安心和自信。也别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说自己不行就是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任何时候你都该相信并且坚定自己的步伐。
现在,让我列出而自己的优点: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热情而积极,可爱又真诚,富有责任心,坦率又自然,对生活拥有不一般的热爱,喜欢阅读,喜欢和正能量做朋友,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期待,愿意学习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自己有什么觉得羞愧难过?心理课的意义也在于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
大神来传授学习经验
第二节心理课出人意料,因为我们老师请来了一位帅哥学霸。带这阳光笑容和自信眼神,我们的学长站在讲台讲台上侃侃而谈。这股子自信和拼搏值得我们每一个新生学习。
学长说当年的他是打着擦边球进入了这所大学,刚来的他不甘心没进入名牌大学。于是,学长报考了插班生,大一一整年都在为插班生做着准备。与学习为伴总是对的。尽管那段艰辛旅程没能让他成功考上插班生。一分的遗憾也不再是遗憾。学长告诉我们,他无悔。因为考插班生这件事让他保留着一股气儿去拼去搏。插班生落选后他又着手准备考研。现在的他,当了三年的学习委员,正在准边考研。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学长我突然意识到我也有梦想。我也该为自己的梦想拼一把。
学长就是一个从无名小卒奋斗成为大神的励志人物。那么我呢?大神的到来似乎唤起了我的梦想。摆脱普通人的身份,我们要努力去做一个会发光的自己!那么,现在该是我来列出自己打算在大学完成的任务了。
1、摆脱英语差等生的身份,每天学习英语2小时。
2、摆脱数学学习困难症,每次高等代数数学作业要弄懂
3、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不要做一个混吃等死的家伙
4、大学前三年自学cpa,坚持从明天晚上开始每晚学习2个小时cpa课程
5、每次学习的时候,努力做到专注
6、努力学习计算机,不做计算机文盲
7、争取奖学金,为家里减轻经济压力
8、走遍上海每一寸土地,做一个上海通
9、力争上游,时刻反思,做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
10、永远不要颓废,同时不忘享受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大学该是自己成就自己的舞台。感谢大神唤醒了我的梦希望自己的执行力永不减弱。加油,时刻检点反思自己。
盲人和拐杖
第三节心理课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玩了一个有意思的游戏:盲人和拐杖。被蒙上眼睛的我们充当“盲人”,作为拐杖的同学沉默着带领“盲人”行进。
很神奇,我被蒙着眼睛,在我晃神的时候突然有个人抓着我的手臂拉着我前进,一声不吭地被人拉着走的感觉是很恐怖的。我慌张地用手挥舞着,似乎想要抓住什么东西,结果前方什么也没有。黑暗的世界总是让人不安,害怕随时会遇见前方有陷阱。就这样一步步前行着,终于我不小心撞在楼梯上了。身边的“拐杖”总算开始关心我了,更为小心地带领着我。我同时感觉到了心里那股自卑和不服气。难道就因为我不够漂亮所以男生没那么悉心带领我。人都是爱美的,我就长这样也不丑。我一次次在心里告诉自己,人三分长相三分打扮四分气质,所以在大学里要努力变美变有气质。
盲人和拐杖的游戏让我体会了一次黑暗的恐怖,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人是不能独行一辈子的。尽管我的拐杖并不怎么好用,但是我仍旧感谢他。当换我来当拐杖时,我体会了摔倒的痛苦。所以我格外地唠叨和小心,我拉着我的盲人,小心而谨慎地带着他。我们这一次走得很快很稳。因为我特别多话特别细心地告诉他该怎么走。我很愉快,因为我帮助了别人。
可当老师后来点评时,我知道我自私了,没有让我的盲人体会到黑暗的感觉。这么说来,是我敏感了,我的拐杖是很为我考虑地带着我了。是我敏感了。我该摆脱这种自卑和敏感,我是带着光的是漂亮的,没有必要过分自卑。同时,我也该学着正确地关爱他人而不是自我主观地想当然。盲人和拐杖的游戏还是让我学到挺多的。人际关系和自我反思都是对的。
在未来的生活里,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独行,我们是应该更好地相处着。学着接受别人的同时也要去关爱他人。即使是盲人,我们也不要怕,试着去相信我们的“拐杖”。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有人说:大学就是一个给我们撬动自己的地球的支点。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以上每一节我都在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展望。第四节我希望可以总结自己上大学以来的心理感受,以及解决方案。来了大学,从第一天的早起到今天的中午11点才起床我想可以充分说明了大学可以瞬间让人堕落。而我要做的就是抗争并且要做一天比一天有神采的自己。大学里,可以谈恋爱,可以学习自己想学的,可以去旅游长见识,甚至可以开始想着······唯独堕落我不允许。所以最后一节,我希望遇见越来越美的自己。大学里放飞自己的梦想永远是对的。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要一一落实到行动上,一步步靠近梦想总是件很幸福的是事。最后:祝福自己。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八
心理课程是大学必修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学习心理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思维、行为以及情绪,使我们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同时,学习心理课程也提醒我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绪,这对于我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课程让我意识到人的思维方式是多样的。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心理学理论和实验结果,其中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人的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办法。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这也是我们要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
其次,学习心理课程使我更加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我面对压力和困惑时,我学会了使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学会了一些放松和舒缓压力的方法,例如冥想和呼吸练习。这些方法对我情绪的稳定和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学习心理课程的过程中,我也培养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另外,学习心理课程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在心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了解了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这对于我个人来说,尤为重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更加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需求。通过运用所学的沟通技巧,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和融洽。
最后,学习心理课程让我对自我成长和发展具有更加明确的意义和目标。心理课程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课程中,我通过参与各种小组活动和个人反思,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这使我能够更加明确地制定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相应的努力。
总而言之,通过学习心理课程,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不仅意识到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也学会了更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提升了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学习心理课程也让我对自己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为实现个人目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心理课程是我大学阶段中非常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相信,这些学习的心得体会将会在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九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是我的存在价值,既能够了解自我又能够在理解自我时候有自知之明。对着自己的本事,性格和优秀点,都能够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也不会对我提出苛刻,非分的期望和要求,对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梦想也能够切合实际对视,自我总是满意,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此我无法补救的缺陷也难过安然处置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对这些名,并且总是对自我不满意,由于锁定目标和梦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悲,由于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却总是没有办法做到完美无缺,一是就是讽刺,同自己过不去,结果让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保持平衡。
也没有摆脱自己感到即将面临的心理,围巾心理健康指的这种状态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够适当的行为给予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情,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确定健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几项原则。
心理和环境的正常的心理行为在资料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同一性,指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之中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者是轻微的心理失调,此刻在大学生身上,大多数表现为心生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的时候,难以协调的矛盾的出现时间段程度比较轻微,所以情景的改变而消失,或者是减缓。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此刻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者是减退感应,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等等。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
心理破冰课程是我大学期间参与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心理破冰的重要性和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课程中的体验和所得。
第二段:理论学习与思考。
在课程的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心理破冰的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心理学、沟通学等相关学科,我对自我意识、情绪管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开始思考自己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并且感到有必要改变和提升。
第三段:实践与反思。
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这些活动旨在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决策能力以及与他人的沟通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我发现自己在团队合作中常常缺乏主动表达和倾听,并且容易产生偏见和误解。这让我意识到,要想真正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段:情绪管理与自我意识。
心理破冰课程还特别强调了情绪管理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课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了控制情绪的方法。我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采取积极的方式来管理和表达这些情绪。我发现,当我能够冷静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与他人的交流也更加顺利和愉快。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与心理破冰课程,我收获了很多。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亲身体验到了实践的重要性。我意识到,人际关系的成功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密不可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并且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之,心理破冰课程让我在大学生活中获得了极大的收获。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和自我意识的知识,也实践了这些知识。通过课程,我意识到改变和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我相信,这些经历和体会将对我今后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心理课程,让我开启了一扇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大门。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我逐渐认识到人的内心世界是复杂而深奥的。心理课程以其实用性和启发性而成为我大学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门课程。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在心理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心理课程让我更加了解自己。通过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我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类型和优缺点,并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个人心理测试和分析,通过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和行为倾向,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于成就的渴望和对他人认可的需求。这些意识让我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更加努力地朝着这些目标前进。
其次,心理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是成功沟通的关键。通过学习心理学中的沟通技巧和交流原则,我懂得了要注意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倾听他人的需求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学会了关注他人的情感和体验,体会到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这些技巧和原则使我在与他人的沟通中更加得心应手,极大提升了我与他人的互动和理解。
另外,心理课程也让我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们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活中非常关注的问题。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我了解到了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性。我学会了如何排解压力、放松自己,并培养了积极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不再轻易失去信心,而是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技巧和心理调节方面的知识使我在面对诸如考试、复习等压力时更加从容,有助于提升我的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心理课程还让我更加了解人性和社会现象。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的理论,如认知、学习和社会心理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开始思考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我明白了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的情境和环境中产生的,与个体的特点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种洞察力让我更加宽容和理解他人的行为,避免了一味地给他人下结论和评判的做法。在大学生活中,我开始更加认真地观察和思考,以及主动与他人交流,以获取更多的观点和意见。
最后,心理课程给了我更多选择的余地。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我发现了心理学可以与许多其他学科结合,如教育学、商业管理等。这使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意识到学习心理学并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而是可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自己和他人解决问题。这种意识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目标更加明确,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总之,心理课程给了我一个了解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机会,让我学会了与他人有效沟通,培养了积极的心态,并使我对人性和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助我取得更好的成就。我将继续保持对心理学的学习和探索,用所学改善自己的生活,影响他人的心理健康,为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100字)。
心理破冰课程是我大学期间参与的一次特殊体验。在这个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的知识,也发现了自己隐藏的一些心理问题。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感受到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第二段:体验与感悟(300字)。
在心理破冰课程中,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和讨论。通过亲身参与其中,我开始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在与他人交流时,我常常感到羞怯和不自信。这导致了我的回应速度变慢,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而通过课程中的训练和辅导,我逐渐摆脱了这些心理障碍,开始更加自在地与他人交流。我学会了倾听他人,尊重不同意见,并通过开放式提问积极参与讨论。这些技巧在课程结束后对我个人和学业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段:人际关系的重要性(300字)。
在心理破冰课程中,我们还深入研究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和实践,我理解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支持、理解和互帮互助,而一个糟糕的人际关系则会带来不安和压力。我们学习了如何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有效沟通、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等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在学校和工作中有所帮助,也对个人的家庭和友谊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段:心理疏导的重要性(300字)。
心理破冰课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这项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心理问题和压力。在这个课程中,我意识到心理健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忽视它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学习心理疏导的技巧,如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积极思考等,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积极采取措施来维护它。我发现,当我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变得更加自信和积极,人际关系也更加和谐。
第五段:结语(200字)。
通过参与心理破冰课程,我收获了很多关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心理状况,学会了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并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这些知识不仅在我个人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我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深信,通过心理破冰课程的学习,我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问题,从而迎接未来的挑战。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四
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高校师资培训,听实验心理学界专家郭秀艳教授的讲授,感触很深,收获颇丰。郭教授及其团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我启发很大。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讲授过《实验心理学》这门课,但是通过这短暂的三天的学习,使我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了更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研究性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网培中心精心组织的讨论交流活动也使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实验心理学开设以及教学情况,学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学案例和宝贵的教学经验。下面结合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感想。
通过郭教授的介绍我深深体会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编好一部教材、上好几节课、做好几个实验,它是一项系统、立体工程,需要教学团队长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课程特色、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案、辅助资料、教学录像等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课程建设的灵魂,这是课程建设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教学团队,现代社会任何成功都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的,而是靠一个团队的力量,必须要依靠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努力实现目标。比如《实验心理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就具有一支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每个人的分工有所不同,发挥自己的特长,如课程负责人是杨治良教授,郭秀艳教授、庄锦英副教授和叶斌副教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李林则是基本理论功底扎实的新生代年轻教学人员,课程组还聘请了黄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为教学顾问。课后辅导工作由郝兴昌博士与唐菁华博士负责,课后辅导工作,一方面减轻了骨干教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教学辅导条件。实验指导工作由王新法老师与朱磊博士负责。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心理学”一直是公认的“难讲”课程,对学生而言,“实验心理学”是他们头痛的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对老师而言,“实验心理学”是学生不爱听的枯燥的一门课,因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授课教师和学生。通过郭教授的讲授以及朱磊老师的实验示范课,通过与同行教师们的交流,我发现“实验心理学”并不是难在课程教学内容,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郭教授的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她把教师课堂讲授与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对学生发现的问题不直接给以答案,而是积极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分析调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她的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归纳、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学习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提高“实验心理学”教与学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实验心理学的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心理学实验计算机化已经成为心理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比如传统心理物理学方法(具体包括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信号检测论(包括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反应时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信息加工实验(包括刺激编码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记忆搜索方式、表象旋转、刺激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等方面的实验),学习和记忆方面的实验(包括学习迁移、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系列位置效应、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这就对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实验老师设计实验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衷心感谢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感谢郭秀艳教授以及朱磊老师的讲授,感谢网络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五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在洛桑召开运动心理学专门会议,它标志这个学科进入科学的行列。运动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顾名思义,它是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也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与体育学、体育社会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项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表象、思维、记忆、情感、意志的特点,及其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人们参加各种运动项目时,在性格、能力和气质方面的特点及体育运动对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有效地影响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运动训练,除了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还包括专门的心理训练,才能构成现代运动训练的完整体系。整个运动训练都含有心理结构。只有了解身体素质的心理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身体训练。运动技术训练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下逐渐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的过程,运动技术水平,依赖于心理过程的机能特性和发展水平。如运动表象,空间,时间定向与判断,反应,思维及注意,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参与了技术动作的调节,是提高技术动作水平的基础。
比赛双方在身体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对实力相当的两队来说,心理因素的训练和心理能量的发挥,往往在竞赛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两队交锋,可以说心理能力强者胜。运动员的选拔内容必须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选材要依靠一套心理测量,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等许多心理测定手段,并根据体育运动学所提供的原理,制定心理素质测验的标准。
在研究运动心理学的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运动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它在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已得到广泛的运用。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任意时间内进行周密的观察,并且别人可以验证,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认的客观性。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和准实验三种。
(一)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借助各种仪器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测定反应时的实验,操纵的变量是某种声音或颜色的光,借助的是反应时测定装置。
该方法的优点:实验者能够有效地控制实验中的各种变量。
该方法的缺点:人为的痕迹过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需要有昂贵的实验仪器。
(二)自然实验法,是指由实验者在自然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实验情景,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变量而进行的实验。例如,在自然班级的条件下,对实验组被试采用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对照组被试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以便证明哪一种教学方法更为优越,这种实验就属于自然实验法。
该方法的优点:被试的反应比较真实自然。
该方法的缺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条件难于控制得完全一致。
(三)准实验法,是指在某些自然情景下将实验室实验作一些变通处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来收集资料而形成的实验。例如,考察体育锻炼对减轻潜在的焦虑的作用,需控制有氧锻炼的项目、持续的时间、并记录被试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和测量焦虑的水平等指标,这属于准实验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使用起来有一定的灵活性。
该方法的缺点:对变量的操纵控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场研究法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询问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对被试进行控制,不对被试施加影响。也就是说,实验者到现场去询问或观察时不操作任何变量。所以,它作为研究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而被广泛采用。
在现场做观察记录时,要做到客观、不带主观的倾向。必要时,可以通过录象、照相、录音、遥测等手段来作详细而又真实的记录。为获得详尽、全面的观察资料,事先可以编制好观察记录表,明确规定观察哪一种或哪几种行为,每次观察多长时间,两次观察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此外,事先练习作记录的方式,使能够很快而又不漏地把被试的行为反应记录下来。该方法是研究从事体育活动者心理现象的最简单方法。其缺点是研究者对所观察的事项不能随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纵,现场条件在不断地变化着,观众和教师等因素常常左右着研究结果。因此,从现场研究所收集到的资料不容易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结论的科学性难于保证。
心理测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标准化的专家的讲座,希望有机会能继续参加心理辅导方面的培训,以便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于1月10日在师大逸夫楼进行了心理方面的培训。聆听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富珉现场讲座,她用活动的.方式讲授了班级辅导技术。虽然培训时间只有一天,但这一天过的很充实,内容并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培训,而是结合活动练习,通过活动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正是物有所值,以下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
团体辅导,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团体过程和团体动力的作用,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重新评价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可以在安全的实验性社会情境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改变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解决每个成员所面临的成长问题或心理障碍。本次培训之前,我的意识中,更多的是个体的辅导,一对一的辅导,没想到这次是面对20xx人的辅导,第一个感触是辅导的面广,第二个感触是被辅导人进入状态快,效果明显,也使我看到了团体辅导的优势。团体辅导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方式在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帮助学生个人增强素质和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帮助提高团体的整体协作性和创造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提高团队绩效。我想团体心理辅导将会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辅导技巧:接纳、倾听、共情。老师首先要做到接纳对方,即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困扰着对方的事情,对其产生共情,感受对方的感受,了解其情况,让对方的情绪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讨,最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一下心态,无条件的采用积极关注着、倾听、共情等方式,真诚地对待别人,促进其人格的健康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性团体心理辅导书籍、活动道具、活动光盘等的支持。为了满足广大心理教师、心理学工作爱好者对团体心理辅导的需求,京师博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工具箱的设计以人际沟通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总结归纳各个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主题,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心理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配备了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手册、活动光盘,为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团体心理辅导具有操作性强、可变性大的特点,配套光盘能够更直观地授予心理老师以渔,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技巧。
辅导中的两个小游戏给我印象很深,第一个叫爱的鼓励。这是一个拍手活动,需要在统一节奏下打出节拍,只有很简单的节拍,是12123123467,别看就这几个简单的节拍,全班同学只要节奏齐,就会打出非常宏大的气势。第二个是用手指演示出风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形。这两个小游戏体现了团队的重要,体现了团结的精神,它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能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想在遇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感觉到困乏时,进行这样的小游戏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培训中,樊教授给我们练习了很多的活动,每个活动都有着它的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我举个例子,在让我自豪的活动中,老师给我们每人一张纸,上面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现在这几个阶段,她让我们填出在这几个阶段中自己有哪些值得自豪的事件和引以为豪的原因。之后8人一组,每人轮流对大伙说出自己所填的事件和自豪感的原因。当我们面对互相不认识的人时,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事时,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我有自信了,因为我在各个阶段都有另人羡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也是很优秀的,我从此不再自卑。通过这个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使自己真正的不再自卑,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另外通过这个活动还可以尽快地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我们由不认识到相识,甚至成为朋友。我想当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可以采用这种活动,首先让学生觉得自己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很快的和新同学彼此认识,让其他同学较全面地了解你过去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可以使这些互相不认识的同学们尽快的组成一个新的班集体。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培训,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团体心理辅导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是同样的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六
某月至某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十七
结合有关心理学知识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们。
从大学生们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们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一个没有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所以,培养好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通过测验大概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冷静型、平和型,是属于内向型的。其实就算不测,我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我胆小、话少,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说话,我很羡慕那些活泼开朗的人,人际关系很好,与谁都谈得来。我也一直想改变我的性格,但终是迈不开第一步,我知道性格一旦形成了,不容易改变。其实有许多人跟我说过,怎样改变,但道理我都懂,就是行动不起来。我不善交际,不啊知道到该与别人说什么,我承认我有点自卑,我也在想办法克服。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改善自我形象,积极参加社交;面对新局面,尤其处于不利地位时,要暗中鼓励自己“一定行”,竭尽全力争取成功;积极与人交往,通过成功的交往开阔自己的胸怀,克服自卑心理。所以,我一定会诚信待人,热情助人,谦虚、谨慎、自信,尊重、宽容、理解他人。我也学着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希望我能成功吧。
当一个人面临挫折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他人的安慰、同情与关心,包括同情体贴、鼓励安慰、提供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其走出困境,处理问题,应付心理上的挫折。帮助对方端正对于困难或挫折的认识,以此改善自身心理问题。如对新入伍的战士,要设法使他们知道,任何人在到一个新环境都会遇到一个适应问题,能否很快适应环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准之一。挫折和困难可以促人成长,艰苦的环境能磨练人坚韧的意志。总之,检讨自己对问题或困难的看法,调整对挫折的感受,常能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以便用较有效的方式去处理困难。
有的人,一生中不断变换职业,他们从事了很多不同的职业,但是到了年老,感慨自己一生的碌碌无为,抱憾而终。为什么这一类人在职业生涯中得不到成就感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忽略了内职业生涯,而过分重视外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在就职中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心理素质、内心感受……它们是通过从事职业时的表现、言谈举止、工作结果来体现的。外职业生涯指的是一个人在就职中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它们是通过名片、工资单体现出来的。现在大学生们关心的多是外职业生涯,很少有人会关心内职业生涯,比如一个人在求职时往往会问企业,“你们的工资?奖金?工作环境?宿舍设施?……”但是很少人会这样问:“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素质能力或观念?”“我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自己具备你们所需要的这些?”由此可见,不单是正在从业的人员,就连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也忽视了他们即将从业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满足感。一个人,只有心理上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动力,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我们不仅在学业上而且工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成就。通过心理学中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使我们对我们自身意识、情绪、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了系统客观的认知,并有助于我们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心理学中的各个章节都从理论讲述、分析理解和应对措施方面详细清晰地为我们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服务着。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对人生的价值、态度、责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道德情操、义利观念都有一套较为稳定的态度取向和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懂得了要深刻地体验自我,准确地评价自我性格;有意识地调整自我,积极塑造良好个性;勇敢面对自我,克服性格弱点。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们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加强对大学生们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们,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对自己进行确认。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应该强调的是,比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咨询师的人格魅力,他必须是心理健康、有亲和力、诚信度等,因为心理工作是一项助人成长的事业,要求咨询师既要热情、诚恳、耐心、有适度的感情 投入,还要理智,掌握分寸、拥有职业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没有信心做心理咨询。认知信心的重要、认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为信心问题直接影响人的情绪,也影响做心理咨询的成效。那么,信心坚定与否,受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有必要检验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客观的,还比较好克服,主观的又来自哪方面?是知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