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通用8篇)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8:50:17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通用8篇)
时间:2023-11-17 18:50:17     小编:文轩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一

crm营销服务具有复杂性较高、技术含量较强等特点,其中营销策略的制定、营销创意的设计、营销平台开发及营销数据分析、营销活动的执行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及丰富的营销经验,品牌客户独自运营crm营销服务部门的管理难度较高,综合成本较大,其通常根据自己具体的营销需求及运营习惯将部分crm营销服务业务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营销服务商以获取策略、创意、技术及营销经验方面的支持。

由于crm营销为点对点营销,具有客户的销售转化率较高、营销效果明显等特性,该种营销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的重视,特别是在汽车、快消品(奶粉、服装等)、奢侈品、酒店旅游等领域,crm营销已经成为这类行业品牌企业的重要营销手段。

汽车行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品牌企业不单需要保证并提升产品的质量,还需要在产品服务方面加大力度,从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方面来完善服务品质,做好客户关系管理。汽车行业单位产品的销售价值较高,客户的生命周期较长,推行crm营销可以在不同时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并最终形成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

奶粉行业市场空间较大,各个品牌厂商竞争也比较激烈,奶粉企业销售费用率水平近年维持较高水平,行业整体投入水平仍维持高位,相比过去传统的广告模式,当前企业投入方向更多聚焦线下消费者互动和新型社交媒体,同时,奶粉的客户生命周期较长,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增加产品的复购率,客户关系管理在整个奶粉行业营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汽车行业、奶粉行业,crm营销在服装、奢侈品、酒店旅游、饮料、化妆品等行业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随着crm营销理念的逐步渗透,crm营销效果逐步得到认可,越来越多行业中的品牌客户开始将crm营销作为其重要的营销手段。

服装业消费升级和消费细分的特征较为突出,消费需求的变化加快,场景式消费特征日益突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消费形态、消费方式都不断发生着变化,服装企业对于品牌运营、客户关系管理具有较大的需求。

软饮料企业销售额由触达人群、转化率复购以及销售单价决定,饮料企业通过差异化、创新化的营销服务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并提升消费者忠诚度,故饮料市场也是crm营销的重要应用领域。目前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近万亿,销售年增速为高个位数,市场规模较大。

化妆品行业的研发、品牌、渠道和营销为其成长的重要因素,除传统营销渠道外,其社交内容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营销也在快速崛起,通过kol种草、直播带货等“组合式营销”发力,实现爆款打造和品牌建设的目标,也造成了该行业对于crm数字化营销的需求的迅速提升。化妆品行业规模巨大,且我国市场处于高速增长趋势。

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对于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打造扶植知名服务品牌具有很强意愿。作为现代服务业一种新型方式,crm营销服务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客户忠诚度,增加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帮助企业做强品牌,借助产业政策发展机遇,crm营销服务业也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微信、微博、社交网站、行业平台等多种信息平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这类平台,crm营销可以更为便捷的了解消费客户需求以及可以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消费客户进行沟通。同时,专业数字营销平台的出现、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升级,使得通过crm营销可以为消费客户提供精准的客户画像,为营销的精准化提供保障,大幅提高营销效率。技术升级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对于crm营销的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3)企业积极的品牌战略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本土企业自有知名品牌相对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发展缺乏品牌价值的支撑,为了促进品牌发展,国家将品牌建设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我国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三个转变”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建设品牌强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路径。

目前,在国家对品牌建设大力支持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自有品牌的建设,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品牌战略,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企业积极引导消费者重视其品牌理念和核心价值,从促进消费向引导消费转型。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加深,跨国公司以及外国企业一并加入品牌大战。在此形势下,立足于客户关系管理的crm营销作为品牌建设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市场需求会随着市场品牌战略布局获取良好的发展契机。

(1)企业对于提供从“策划到执行”全服务的crm营销公司的需求日益增强。

目前,“以客户为中心”营销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实现潜客的转化以及老顾客关系的维护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所接受。crm营销正是围绕客户关系管理展开的营销,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的重视。crm营销涉及企业crm营销策划、内容创意、技术支持、落地执行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多家营销服务公司在各自的领域提供营销服务,但是由于不同公司对于品牌企业的品牌文化、创意方向、发展战略理解不同,导致crm营销从方案策划、内容创意、技术支持、落地执行各环节不能起到很好地协同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因此,能够为品牌客户提供覆盖从“策划到执行”全环节的crm营销服务公司能更好的满足品牌企业的需求,将越来越受到品牌企业的欢迎。

(2)crm营销逐渐数字化,并在企业级数字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企业级的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crm营销在客户洞察、营销传播、线索分配、客户跟进、会员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等多个环节数字化趋势明显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字化的技术以及数字化工具在crm营销各个环节得到了有效的利用,逐渐成为crm营销不可缺少的部分,例如客户洞察数字化是基于企业内外部数据整合以洞察客户需求,从而挖掘业务机会;营销传播数字化是通过数字化技术统一销售终端的微信管理,实现一站式后台管控;线索分配数字化是综合客户意愿和终端销售门店的实际情况优化派发规则,智能分配线索,提升线索利用效率;客户跟进数字化是利用建立的客户标签体系,依据客户生命周期精准的管理,通过移动工具与客户灵活的沟通以达到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地方、用合适的内容跟特定的消费者实现有效互动;会员管理数字化是围绕客户忠诚度模型定制沟通服务、会员福利以及互动活动计划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是通过客户管理门户系统,建立360°消费者数据视图,自动分析客户生命周期的利润机会,以实现精准营销的效果。crm营销数字化加强了数据的质量管理提升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数据分析和客户洞察作为引擎,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企业原有的运营模式、客户触点进行改造,为建立全面的企业级数字化提供支撑。

近年来,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媒体飞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间已接近6小时,移动互联网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交、视屏、电商、理财、出行等生活刚需场景,这几大行业渗透率均已超过50%,其中,微信月活用户规模更是已经接近9.5亿,渗透率已经高达83.6%,用户使用小程序的习惯也已经养成,月人均使用微信小程序接近1小时,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部分用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和普及,企业在实行crm营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字媒介作为工具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以及客户关系的维护,同时在推行数字营销过程中又会加入crm营销策略增加客户的黏性,crm营销和数字营销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很多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比如通过微信服务号等数字工具对会员进行crm营销和管理、通过知名行业app或网站进行潜客挖掘等。

传统的crm沟通模式主要为企业对客户的单向沟通,以达到客户满意度的提升,促使目标客户能够持续购买企业产品。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聚集在了社会化媒体中,crm营销也更多地和社会化媒体进行了融合,通过社会化媒体实现对客户的个性化互动、社交化沟通,富有创意的社区化运营将会在社交媒体中快速实现口碑传播,形成较好的营销效果。

此外,crm营销服务的内容也趋于丰富和深入,从原先单一通过呼叫中心、短彩信和邮件等传统方式了解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逐步融入了客户体验等新元素,通过增加客户体验以及营销内容的创新,直观全面地展示品牌和产品特色,让客户在体验中感受到品牌文化并且更为直观的了解客户真实需求,从而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crm的数据服务也从简单的crm自身数据销售漏斗分析、客户画像分析逐步引入数据的分析,将传统crm数据和社会化媒体等多渠道的数据进行了融合,大幅提升客户生命周期管理的精准性、客户画像的准确度,实现更为精细化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营销服务业因其营销服务的定制性、营销目标的精确性、营销效果的显著性特点受到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重视。crm营销服务行业对营销服务案例、专业人才、策略咨询、创意和it技术等因素有较高要求,因此相应存在如下行业壁垒:

crm营销主要依靠专业人才为品牌客户提供创意策划、项目执行等专业服务,其营销服务的各环节均需要大量人才,属于人才密集性行业。在创意策划环节,需要业务精湛、阅历丰富的创意人才,帮助客户挖掘品牌、产品的文化价值,为客户设计规划符合需求的crm营销策略,形成完整的营销方案。在项目执行环节,需要具有统筹规划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团队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及预算管理能力的项目执行管理人才,高质、高效地贯彻营销策略并执行项目。企业要建设优秀的项目创意团队与执行团队,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投入,与此同时,优秀专业人才的流动也倾向于品牌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企业。因此,新进入crm营销服务行业的公司面临一定人才壁垒。

在移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的背景下,客户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营销服务,而是希望获取包含移动crm运营系统搭建、数据建模等一揽子crm营销服务解决方案,对于it技术的深度及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新进入的crm营销服务企业,没有强大的it技术团队,丰富的项目服务经验,难以为品牌客户提供的crm营销服务提供有效的it技术服务支持。因此,新进入crm营销服务行业的公司面临一定程度的技术壁垒。

大型品牌客户对于营销服务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倾向于选择在行业中拥有丰富服务经验的服务商。品牌客户会综合参考营销服务商现有服务的客户案例以及过往服务的成功案例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服务商,那些拥有丰富成功营销案例的服务商将拥有更多的机会获取客户的青睐。对于新进入行业的营销服务商通常很难获取优秀的案例所以很难去打动品牌客户,故成功营销案例对新进入行业者而言形成了壁垒。

对于营销服务公司而言,营销策划的创意水平是实现营销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互联网时代媒介数量及种类的丰富,受众的注意力愈加分散,只有富有洞察力和创意的营销传播内容和方式才能充分获取受众的注意力并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对于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完善的创意体系及优秀成熟的创意团队,加上行业经验积累不足,较难提供富有洞察力的创意方案。故创意能力对市场新进入者形成了壁垒。

营销策略咨询水平是传播品牌价值与形象、实现营销推广效果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数字媒体的发展营销手段以及营销内容越来越丰富,只有立足于行业,并且符合企业的品牌定位的策略咨询方案才能充分获取受众的关注并取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同时,crm营销是和顾客直接接触,对于客户生命周期各个节点的准确把握以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提升crm营销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相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crm营销对于营销方案的落地执行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策略咨询能力及项目落地执行的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行业沉淀,对于新进入行业的企业而言,短期内较难提供富有洞察力和创意的策略咨询服务,较难有效的落地执行crm营销方案,难以在行业中稳定快速发展。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二

餐饮业是是传统的行业,餐饮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市场大、增长快、影响广、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而广受重视,也是发达国家输出资本、品牌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国际知名餐饮企业的不断涌进,对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可以预见,未来我国餐饮行业竞争局面激烈仍将维持。

现在的餐饮行业越来越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看着红红火火,里面的人冷暖自知。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开展,高端餐饮受阻,而与此同时,物价不断飙升,租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餐饮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一轮的洗牌在所难免。有知名餐饮机构的黯然退场,就有新兴餐饮品牌的粉墨登场。

20xx年广东高端住宿餐饮企业零售额继续下滑。广东省统计局3月17日日发布数据显示,1-2月,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1%。全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稳定增长,仅高端住宿餐饮业出现下滑。

20xx年整个餐饮行业仍处于不景气状态。我国餐饮行业增速下滑和企业盈利受压交织,消费需求变革和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呼应。在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冲击下,中国餐饮行业在市场结构和商业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整个餐饮市场在波动和震荡中逶迤前行。

“在餐厅做服务员需要长时间站立,吃的都是青春饭,也赚不了多少钱。”白女士讲,现在物价较高,生活成本压力大。“我现在房租加水电费都得600多元,加上吃饭和平时零花,2000元的工资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白女士说。

现在的餐饮消费也已进入到第三重阶段,即看不见、摸不着的整体消费意识阶段,消费者在离开消费场所后在头脑中形成的整体感知回应是什么,这便体现出餐饮店的品牌文化,所以商家的独特体系已不仅仅是菜品、味道、服务、环境、音乐等,而是综合因素的整体体现。随着人们在就餐环境、体验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名气大、品牌响的餐厅越做越大。餐馆档次也体现在环境上,文化成为餐饮业装潢视觉的重要元素,“吃环境”将是餐饮业发展趋势之一。根据定位不同,体现不同文化,成为许多餐馆的竞争手段。餐饮市场的竞争,必将回归于品牌间的竞争,品牌力更强就有更广阔的市场。

在今年商务部的重点工作中,早餐工程、厨房改造工程、绿色饭店将是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引导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入到早餐工程、社区餐饮、商务快餐等领域,加大大众化餐饮连锁步伐。

连锁经营不仅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能帮助餐饮业突破发展中的管理瓶颈。连锁经营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应该是餐饮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餐饮行业整体由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产品与企业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由单店竞争、单一业态竞争,发展到多业态、连锁化、集团化、大规模的竞争。

“导吃顾问”、“美食侦察”为餐厅带来创新、改良菜品、营销餐厅。网络营销也被看重,用网络搜索自己钟意的餐厅、美食已是常见景象。企业应当及早充分认识到微博微信在餐饮行业的营销中将会发回的重要作用。

特色是传统餐饮立身之本。这种强调口味的做法,仍是宣传之道。但口味一旦被复制,特色也成了平常。关注地方风味、精细化定位、拥有特色菜肴,精细化的创新定位渐成趋势。养生概念从原材料的健康养生发展到全面的养生体系,即菜品原辅料养生、烹饪加工数字化养身、餐饮服务养生推介,再融汇绿色装修材料、个人养生食谱打造、养生礼品等系列产业的开发,把餐饮业真正打造成绿色养生产业。

信息化的应用将覆盖企业预订、采购、点餐、人员绩效考核、财务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环节,促进餐饮企业实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率、优化服务流程。

我们不难看出,现在餐饮市场上基本都是以国外知名品牌连锁为主,它的模式简单,可复制性强,加上其产品本土化及主题餐厅策略的推出,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更有势不可挡的趋势。面对这样来势汹汹的“洋快餐入侵”,中国餐饮业将面临巨大挑战。但同时,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后,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产生深刻影响。洋餐饮让本土餐饮的视角变得更为宽广,经营创新的渠道也更为多元。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趋向在餐饮行业也明确体现。

想要在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中脱颖而出,就需要通过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同时形成自己的流水作业方式,加上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以及企业品牌价值打造等多方面进行突破,最后形成拥有本企业核心优势的中国连锁餐饮企业。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三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金融行业分析报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体现在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紧密结合,而企业的战略发展随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时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对外部行业环境人才动态有着灵敏的嗅觉和认知,才能在战略高度上把握全局,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在行业人才博弈中脱颖而出。

截止到20xx年7月,智联招聘各行业客户数达199万家,每天有220万个热门职位更新,每日平均浏览量达485万人次,简历库有效简历2680万份,为行业报告提供了庞大的数据分析基础。

本报告结合外部行业调研、企业招聘需求和简历库数据集合分析而成,主要分析了行业从业人员现状、企业招聘需求、求职群体分布以及薪酬数据。广泛的数据积累和成熟的统计方法最终形成了科学的行业人才报告,为行业内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招聘实施、人才激励等方面提供了科学、全面、专业的数据依据。

中国的金融行业正在步入混业经营阶段,随着中国保险企业进军银行业,中国金融行业的境外收购量已大幅上升至280亿美元。这些海外收购不仅为中国企业进军原本受限制的欧洲和北美市场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使得外国企业得以进入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目前,全球金融机构市值排行榜前10名中有5家来自中国。

1、企业数量规模。

20xx-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

自20xx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基本趋于稳定,增长率基本在0.05%左右。截至20x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企业总数量达到83005个,金融行业主体受国家控制,行业内法人单位不足1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明显高于其它城市的是上海、北京上海和广州;其次,成都、天津、重庆排名靠前。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数量城市分布万家,其余皆为分支机构,每年企业数量变化不明显。

20xx年上半年金融行业企业性质分布。

截止20xx年6月,金融行业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占99.3%,集体企业占0%,股份制企业占0%,私营独资企业占0%,外资及港澳台占0.8%。金融行业受政府管理,以国有企业为主。

2、企业从业人员构成。

目前国内大约有金融人才399万人左右,但复合型人才,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都精通的人才不到10万人,因此我国金融业急需高素质的混合型人才。

自20xx年开始,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基本稳定,增长率平均在2.8%左右。截至20xx年6月,金融行业全国从业人数总数量达到399万人,2008及20xx年上半年均呈现微小增长趋势。

通过对主流招聘网站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行业相比,国内金融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没有其他行业明显,自2008年6月份以来,国内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上扬趋势,特别是经过春节期间的短暂调整之后,进入20xx年,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上升趋势明显。内资金融企业在本次金融危机期间,招聘需求逆市上扬,有部分企业甚至组团赴华尔街抄底人才市场、招揽人才。

2、行业招聘主要职位分布图。

从通讯行业的在线职位看,主要的招聘需求集中在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和保险代理人等职位类别。说明行业对这三类人才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控制以及信贷管理/资信评估类人才。由此可见,金融行业的产品仍然需要专业性较强的客户顾问向客户介绍,并引导客户购买相应的产品,行业对于顾问型销售人才需求较为迫切。

1、从业人员地域分布情况。

目前金融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占总人数的53%,三地中以北京为最,所占比例达23%。江苏、山东、四川三省分别以5.30%、4.68%、4.53%依次排列。

2、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金融行业从业者学历程度比较均衡,主要集中在中端,本科学历的占37%,本科以下的占26%,硕士学历占24%,这三部分人群占据了87%的比率,而高端学历的人数较少,呈现金字塔格局,体现出行业对从业者的经验积累要求较高。

3、从业人员工作经验概况。

在工作经验方面,3-5年的从业者人数最多,达31%,其次是1-3年的,为28%。由此可见,金融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在向国际接轨和看齐的情况下,需要大量的初级人员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3-5年工作经验的中坚力量需要支撑起行业的基本需求,并着重吸引初级经验的从业者加入本行业,同时如果要承担重要的角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达到要求。

1、从业人员薪酬现状。

注:此月工资包含个人基本工资、各项补贴收入、变动性收入(绩效奖金、业绩提成、年终奖、企业分红)各项相加再平均到每月的税前收入。

金融业从业人员的月工资主要集中于1000—3000、3000—5000和5000-8000三档,所占比例之和达到82%之多。10000以上的比例占9%,高端比例较小。整个行业月工资比例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状况。

2、从业人员按职能月工资分析。

金融业从业人员平均月工资在3900左右。个别与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月工资普遍高于平均值,比如金融投资类为4958、研究开发为4608。而客户服务类月工资却低于平均值,说明金融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从业者素质要求较高,人员结构和岗位要求是其薪酬的主要参考依据。

3、从业人员按级别月工资分析。

随着行业内职位级别的提升,公司赋予职位的职责义务增多,各级别薪酬也呈现加速上扬的趋势。一旦从普通员工达到管理级别,薪酬的差距就会逐步拉大。公司对中高管、核心员工的价值评估决定了其在级别薪酬带宽中的具体范围。

4、求职人群期望薪酬。

金融行业求职人群的期望薪酬偏于中档,主要集中在4000—6000元一档,占42%,与目前整个行业平均工资值比较吻合。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四

曾经在国内某知名童车生产企业担任高管的沈俭向jz介绍,目前市场上的安全座椅技术含量不算很高,企业进入门槛也不算高,所以仅从目前销售最火爆的电商渠道上看,在售的安全座椅品牌高达96个。江苏省宁波市是安全座椅厂家最为集中的地区。

国外知名品牌包括德国的康科德(concord)、kiddy、英国的宝得适(britax)、荷兰的maxi-cosi、美国的葛莱(graco)、日本的康贝(combi)等,它们不少在中国设立了工厂,或者找国内代工生产。国内也有一批企业在3c认证强制实施前通过产品认证,取得3c证书,如麦克英孚(宁波)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基德儿童用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宁波环球娃娃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宁波贝安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江苏百佳斯特汽车制品有限公司、福建麦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等。

福建麦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的国内营销总监巫伟明告诉jz,除了电商渠道外,市场上安全座椅的销售渠道还包括汽配市场、母婴店、百货市场等。从销售情况来看,实体店的国外品牌销量比较大,而网上则是国产品牌的销量会更好一些。这主要因为网络上看不到实物对比,消费者还是受价格导向的影响,更乐意选择相对便宜的国产品牌。而实体店中,对于汽配城和母婴店的销量增长,商场和超市的销售情况就相对低迷。

国内现状背景。

一、安全座椅产业正处洗牌阶段。

江苏百佳斯特汽车制品有限公司国内销售部经理陈凯告诉jz,国内安全座椅生产厂家最多的时候是20xx年,当时据他们公司的统计了解起码有400多家工厂。但是随着近年社会对于安全座椅质量的关注,以及我们国内的儿童安全座椅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gb27887-20xx)于20xx年7月1日实施,20xx~2014年间淘汰了不少厂家,目前据第三方媒体不完全统计只剩约120多家。

如此高的淘汰率,或许说明早年安全座椅生产企业爆发式增长只是行业兴旺的假象,不少企业生产出来的安全座椅根本达不到基本的质量标准。宁波幸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质检部经理陈立告诉jz:“儿童安全座椅要是出口到国外的,能通过欧洲ecer44/04检测认证的一般就没有问题。ecer44/04是目前全球检测最严格的标准,但测试费用一般中小企业承担不起。从产品测试到拿到欧盟颁发的证书,顺利的话也要40-60万元,工厂每生产5000个产品欧洲实验室就会进行抽查测试,也是要付费的,如果产品严重不符合标准,那工厂麻烦了,证书会被吊销,产品也就不能卖到欧洲了。所以,国内生产厂绝不敢造次。”

陈立补充道:“但是对销售到中国国内或非欧洲地区的儿童安全座椅即使贴有ecer44/04标识,产品的可靠性却很难核实。20xx年宁波一企业产品在被央视曝光的抽查检测过程中就碎裂了,质量问题严重。由于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有些不法企业,通过偷工减料、掺入回料、以次充好等浑水摸鱼,随便弄个标识,追求‘神似’,就可以在淘宝上卖。”

二、将迎新一轮优胜劣汰。

今年9月1日起,未获得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和未标注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3c强制认证实施,安全座椅行业又迎来新一轮优胜劣汰的高峰。目前安全座椅质量不过关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可见一斑。业内人士分析,产品准入门槛不高,市场规范性不强,法规执行监督力度不够等,成为了国内市场安全座椅产品质量较低的原因。3c认证的开始,对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及竞争环境有很积极的意义。正如当初国标出台后引发了第一轮淘汰潮,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距离3c认证强制实施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不少安全座椅生产企业都正在加紧为产品申请3c认证。据jz采访所得,如江苏百佳斯特汽车制品有限公司目前取得3c认证的产品有12款;福建麦凯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已取得3c认证的产品则有6款,占总公司产品数的70%左右。“实施3c认证能够淘汰一大批不合格的儿童安全座椅生产企业”,陈凯建议,3c认证实施初期政府的市场监管频次要频繁一些,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我国安全座椅市场现在尚处在培育期,相关生产厂家和监管部门都有责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安全座椅3c强制认证是对生产企业的一种约束,说明国家对于这一个产品的关注度正不断提高。从长远来看,3c认证仅仅是开端,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纳入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才是更重要和紧迫的。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引导该市场走向成熟和健康发展将起重要作用。

市场现状。

一、线上线下冰火两重天。

昆山优佳宝贝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西祥告诉jz,安全座椅线上线下的差别十分明显。“线下的销售表现平淡,但在电商渠道上的销售呈暴增态势。”胡西祥认为,线下安全座椅价格高,是主因。“很多实体店卖的都是那些进口货,动辄价格就要两三千元,也有一些价格千元左右的国产品牌,但消费者又怕不安全,买得少。安全座椅就是这样,价格差别非常大,但这个经销商也控制不了,进价高自然卖得高,从质量来说价格高的相对来说会好一点。”孩子王儿童用品(中国)有限公司用品采购经理李洁告诉jz。

在电商渠道,安全座椅的价格同样悬殊,jz在淘宝上搜索“儿童安全座椅”后发现,价格悬殊高达数千元,品牌数量更加是数不胜数。电商这一渠道的产品鱼龙混杂,但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淘宝的儿童安全座椅销售火爆,而这一火热势头并没有在另一个重要渠道经销保养汽车的4s店显现。深圳小熊嘟嘟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马经理告诉jz,“线上线下的销售比例约为8:2,网络销售比重和空间都更大一些。实体店进场费、条码费等各种费用,无形中提高了产品成本。4s店的进店成本更高,因价格虚高,销售情况很难改善。”

二、座椅使用率不足三成。

安全座椅在电商平台热销,说明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儿童的出行安全。但对于全国高达15447万辆民用汽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xx年年末数据),使用这种产品的可能还只占少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在20xx年曾指出,我国安全座椅使用率不足30%,安全座椅依然是“叫好不叫座”。

台州市感恩汽车用品有限公司的推广经理陶舒认为,国内私人汽车拥有量近些年爆发式增长,由于时间比较短,消费者观念上还没有那么成熟。其次,中国人的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撇开儿童安全座椅的低使用率不说,很多汽车相关的其他安全措施的遵守情况同样不理想,比如安全带的使用、酒后驾车等行为,以及整体行车环境和道路交通规则也不够完善。此外,也有人觉得安全座椅价格昂贵,没有意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据报道,《宝贝市场》杂志和sinmedia调研部门联手对100名居住于上海、北京两个一线城市的有车有孩家庭;以及100名居住于长沙、广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的有车有0~6岁孩家庭做了关于“儿童安全椅使用状况”以及“未普及使用的原因”等方面的调查。除了陶舒提到的安全意识缺乏、认为安全座椅价格昂贵是主因外,安装复杂、孩子不肯坐、占用车内空间等也包括当中。

发展方向。

一、强制立法将激发市场需求。

早在30多年前,欧美等国家已经立法规范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96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法律法规,其中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的使用率很快便超过了90%。上述地区立法后的儿童乘车伤害案例大幅下降。如今,国内部分地方政府已率先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纳入交通法规。

深圳在今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下儿童不得乘坐副驾驶位置,4周岁以下儿童乘坐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儿童安全座椅,违反规定者将处300元罚款。此外,还有上海和山东也将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纳入交通安全法规。这一系列政府立法行为,将加速这一类产品在国内普及。业内人士也预测,20xx年是全国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工作取得突破的一年,最快甚至在20xx年将正式实施。如果实施,相信市场上对于儿童安全座椅的需求将呈现井喷式的爆发,这一行业也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

二、积极主动培育市场。

出于国内市场长远的增长潜力以及自身企业品牌培养的需要,不少企业对目前国内市场还是充满信心的。据jz了解,有国内厂家已经计划投资建设新厂区,开发新的产品线,迎接新的市场变化。但它们所面对的最严峻问题并不是同行间的竞争,而是市场对于品牌的认知,这一点短期内无法改变。

“3c认证出台之前这个市场水太深了,但是现在有了这个新规定,让我们意识到,这个市场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创新产品设计、创新使用方法、升级售后服务,树立品牌形象都会成为厂商未来关注的焦点。树立品牌形象也是企业主动培育市场的过程,只要消费者真正愿意为孩子的安全出行花钱,这个产业的蓝海才会真正到来。”陶舒对jz表示。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五

“互联网+”进一步打破了传媒产业的边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传媒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互联网推动下的传媒产业,创意和技术融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和人们的物质消费生活需求结合,将传媒产品的文化和创意附加值衍生到消费产品和服务中,并且借助媒体传播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政府将在传媒产业、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领域不断推出和完善引导性、扶持性、规范性政策,更好地促进传媒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从21世纪初的博客到20xx年新浪微博的上线,自媒体完成了原始的积累,20xx年微信的面世将自媒体主战场转移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上。20xx年微信公众账号的面世将自媒体行业推向一个高潮。20xx年以来,自媒体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微信公众号、微博、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虎嗅网等多个自媒体平台快速发展。当下,各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自媒体视频节目,视频自媒体将成为下一个行业热点。20xx年8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对微信自媒体为主的即时通讯公众信息服务的运营划出“七条底线”。“微信十条”显然意在净化微信自媒体生态。对行业的监管及规范有一定的正面效果。

现如今,自媒体开始进入资本时代,大额的投融资案例频出,这也说明自媒体将进入行业整合的过程,目前数以千万的自媒体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用户粘性低,无法提供持续的优质内容的自媒体将消失,而那些掌握了粉丝资源的自媒体将开始往资本化、公司化方向发展。

自媒体行业报告根据自媒体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自媒体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自媒体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自媒体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自媒体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六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xx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料(12家)、高性能结构材料(7家)、新型建筑材料(5家)等领域,电子信息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行业。

1、信息材料。

信息材料是我国“十五”期间发展的重点,而且它作为信息行业的基础,这些年不论是材料研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还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都取得了质的飞跃。以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和新型磁性材料为代表的信息材料,已成为新材料领域中最具活力的因素。

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初级产品过多,中级产品质量不稳定、高级产品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除部分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导致国际竞争力弱,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

2、化工材料。

化工主要特点是技术高度密集、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国际性强、产品的质量和特定性能在市场中起决定作用。

化工新材料上市公司之所以表现优良,主要是由于这些公司的产品都具有垄断优势,如星新材料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有机硅、双酚a和特种环氧树脂产品的生产基地;红星发展的碳酸钡、碳酸锶产量全国第一;皖维高新是国际上仅次于日本出口特种化纤的企业;三爱富的股东上海有机氟材料所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高分子氟材料和各类含氟精细化学品研制开发的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等;烟台万华的mdi是继德国的basf、bayer、英国的ici、美国的dow、日本的三井东亚后第六个拥有mdi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技术和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在所统计的52家新材料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或大股东为国有的有35家,民营的有17家。由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要求高密度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因此目前在新材料企业中以国有企业居多,而且多为中央属企业,很多是研究所或院校转型而来。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七

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旅游国。xx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xx年增长18.9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亿美元,比xx年增长47.87%。

xx年1-9月,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19.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50%。其中:过夜旅游者在华花费为198.58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90.31%;一日游游客在华花费为21.31亿美元,占9.69%。未来几年内,交通运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交通运输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xx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同时,国内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xx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

据统计,至xx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但旅行社的增加也使得旅游业的质量问题亮起不少红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营业和服务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制订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随着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升级,旅游业“低投入高产出”的时期已经结束。由于国家的资金投入有限,景区等旅游产品事实上是一种不完全的公共产品,对其要求有公共产品的价格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xx年以来,景区提高门票价格成为旅游业界的热点话题,又例如xx年广州在第98届广交会提出了对酒店房价的“不限价”,oxiang.com类似的问题牵引着旅游业竞争模式、盈利模式的变迁。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篇八

第一,产业集中度低,公司数量种类很多,但真正能起带头龙头的作用这类企业并不多。

第二,整个产业的经营业态通常也比较落后,大多数公司仍然是以家装游击队的水准,都是粗放式的管理,原始操作。

第三,家装公司缺乏普遍的法人管理模式,高端人才没有进入的门槛。第四,大多数企业属于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关注合理的优化的流程,缺乏关注客户的需求,缺乏战略远见和战略规划。第五,大部分的家装公司管理落后,缺乏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更缺乏系统的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用。

第六,大部分公司没有好的研发机构和研发系统,即使有研发,也是小的研发。

第七,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家装公司没有找到可复制的先进的引领模式,由于没有可复制的战略引领模式为支撑,或者相应的物流模式的管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或者在过程中出现非常多的问题。第八,目前家装企业打出的集成家装概念只是集成家装的一个皮毛,没有真正做到产业链的二次深化。

第九,大部分的家装公司缺乏战略资金的引入,也非常不善于购并和重组,致使企业没办法做大做强。

2、全国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家装行业本身的不断的发展,升级更新和换代,房地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向高端人才与资本的不断的进入,资源资产的不断的重组,未来会出现几大类型的公司,将会成为具体的发展的趋势:第一,主要是针对小户型大量上市,大量的精装小户型,它带动了巨大而庞大的市场。所以会产生以这一个领域为产业背景的特大型的公司,但这类公司它以传统的模式经营,它要面对的是所有的地产开发商。而不是一个一个单一的客户。因此这一块有它独特的特点,这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要有比房地产开发商自己组织开发更具有的优势,他才可以规模化、快速化地扩张。

第二,传统的零散客户,他们大多数是以满足家庭功能的需要为主要背景的,当然更高的是有一个文化和品质的需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将整个行业资源有效整合,通过缩短交易过程、降低交易风险,运用科技化管理机制和软件系统更专业精准的把产品潜质化,品质化,操作化。

第三,它的产值和规模都不是特别大,但是客户有极高的设计要求,诉求性的开发商,他们提供高档的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会形成专业的色彩,国内外有很多的这样的设计师事务所,但这类公司可以预测他不会成为主流。

第四,再一类,以小而专的形式出现的这类公司也会有一部分,他们主要抓住某一个细节,市场需求的某一个细节,这种优势和长处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效益,这是成熟市场业务细分的通常的做法。所以说呢,这类公司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第五,大家经常讲的“混合业态”。做建材的,做家装的,这类的开发商也在往我们家装行业里头靠。它可能会有它的优势,但它的优势永远不可能替代家装行业的优势。所以说也不会成为未来的市场的主流。

从以上这五大优势分析得出,以小户型为主流的户型商和集合多方资源运用高科技管理机制的平台运营商将成为整个家装行业的主流,引领家装行业划时代的变革。

设计师是一个很笼统的称谓。在装饰行业发展的初期,一般刚出校门的学生都不敢以设计师自居,不像现在,只要拿到室内设计专业学历者,似乎就可以担任起设计师的工作。虽然一般业主看不出设计师的水平,但行家可不是好糊弄的。有句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目前设计师行业比较混乱素质水平等方面良莠不齐,再加上近年来家装市场逐渐萧条,更值得我们去分析。

1、设计费昂贵“返点”不来自客户。

对于基本功扎实的设计师来说,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般都能进入不错的设计院或学校等大单位,差点的,也会进入不错的装饰公司(如东易日盛、业之峰、元洲、龙发等)。经过十几年历练,有经营头脑和胆量的,干脆自己开设计公司或工作室。他们三五成群,自组设计公司,在南方等大城市相继推出高设计收费的运作模式,和那些一直以优良作品生存的设计师一道,开创了家装行业的新局面。这些设计师和已在社会上立住脚的成功设计师一样,有不错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回报,高昂的设计收费,使他们可以专心做纯设计。他们现在的市场主要是针对高端客户,设计一般以原创为主。

这部分设计师虽然不能说一点“返点”的现象都没有,但绝对不会把“返点”的钱加到客户身上,而且他们推荐客户购买的材料,一般绝对比客户自己能买到的价格要低廉。所以,客户是绝对不会有什么损失的。不能说他们视金钱如粪土,但他们更看重自己的作品,并以此带动更多的市场。有位材料商说过,优秀的设计师选用他们的材料,做出的样板房一般能带动一批人,所以给他们些“返点”,实际上也是变相的广告宣传。因此,请这样的设计师,业主尽可放心。当然,他们高昂的设计收费,也不是一般消费者能接受的。这类设计师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设计收费贵,二是一般不会接太小的工程。

2、“返点”追波逐流。

还有一类设计师是那种能独立设计,但一直没有太多出色作品的良好设计师。他们虽然入行不晚,但因为综合基础知识薄弱,无法进入行业的主流。因为没有太多的案例影响客户,加上社会上还很少有人接受“设计费”一说,他们就开始“自己铺路”了。路在那里?看着别人大把“返点”,也开始极力开动脑筋,将返点最大的品牌产品直接设计进设计图。由于把控业主到位,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更是没有选择,因为要达到“完美”的设计效果,只能选择设计师推荐给你的品牌,甚至连颜色型号都不能有一点差。

不过当业主回过味来就会发现,这种风格的产品只有在一家或几家建材品牌才能找得到,而这些建材产品的返点肯定是最高的。为了这太“完美”的效果,消费者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几年下来,这些“设计师”甚至有的修炼成仙,居然还真发了些小财。

目前,这类设计师的收入主要靠微薄的设计费,另外就靠回扣。但他们一般都比较理智,不会无原则地为了钱而去采用那些和设计相背离的材料。

3、经验尚缺金钱为上。

还有一类设计师。因为学过几年设计,再加上把效果图玩得比较熟练。这部分设计师虽然没有多少实际经验,但还是能“蒙住”一部分客户。他们的设计有些也能从主人的角度考虑,但当效果和金钱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后者。几年下来,因为过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返点”上,除了赚几个钱外,他们的设计水平早已经不适应新的市场了。时间一久,他们或改行或做“专业家装公司”。但也有些人凭工作经验,能到一些“专业家装公司”担任“资深设计师”或“主任设计”。由于有公司全面立体性的广告宣传,他们很快赢得那些中、低档次家装市场的青睐。行业的混乱给这类设计师提供了商机,“免费设计”的背后,上演着现在人尽皆知的“返点”。当然,他们有个别的因为从业时间长,有深厚的功底,所以拿“返点”还能蒙过很多“精明”的业主。保守估算,他们的“返点”已远远高于刚入行的年轻设计师,毕竟他们多年的经历,有了广泛的材料供应商网络。

有时为了向业主表示自己的清白,有些资深设计师只是象征性地向你推荐几个品牌的产品,并不强制业主一定要选择哪种品牌,主动权全在业主。毕竟,现在的业主越来越精明了。

4、办“三无”公司能宰则宰。

最后一类设计师,就是那些末流大学甚至没有什么正规学历、素质较低的所谓“设计师”。如果以真正的设计师所要掌握的学科去要求他们,他们只能被划进不合格行列。但现在,社会对设计师的从业资格把控得不严,使他们也混进了设计队伍。这些人一般连正规的家装公司都进不去,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自己开个“三无”公司,领几个人自己干。不过你可别小看他们的能力,虽然设计水平一般,但他们一般更精于攻关,听到哪个小区交工了,他们甚至能通过物业部门拿到业主的电话,然后不断地与业主联系,有的干脆跑到小区门口拉活。这些设计师一般都是设计、公关和施工一体化,无论客户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能一口答应下来。比如你说要包清工,他们也会答应下来,然后,再利用他们的口才,说服你去买他们“自己门头”里的材料。这些设计师,也知道自己是吃几碗干饭的,他们就是想趁着行业管理混乱的时候多挣几个钱,也没想过在这个行当长久干下去。因为没有了顾虑,再加上大部分业主对装修材料并不了解,况且亲力亲为地挑选建材既费时间又耗精力,这就给他们在代购过程中明目张胆吃回扣提供了条件。目前,这部分人的市场还真不错,主要是那些贪小便宜的业主滋润着他们。

目前优秀的装修设计师大多从属于一些装修公司,他们在做家装设计时,往往从家装公司的角度出发,向您推荐时尚风格,用高档装修材料,设计复杂的造型,以取得利润,拿提成。

传统装修公司,从普通设计师到主任设计师,不管做到什么程度,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是隶属于当前所在的企业的,你在做装修设计方案、编制预算、主材推荐、施工组织、现场跟踪等等方面,都必须以公司利益为首要目的。

当然作为企业的一员,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工作是必须的,但有的公司,特别是一些没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公司,会强制或半强制地要求设计师为客户推荐或使用各种高档的装修材料,做各种花哨的背景图案以增加工程量。同时装修公司内部在给设计师评定等级时,签约量和利润率往往是最主要的评定标准,而客户满意度、回头率等指标反而被忽视了。

还有设计师推荐装修主材拿高额回扣的`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同样档次而不同品牌的家装材料,比如瓷砖吧,哪个销售商返点高,哪个返点及时,哪个时不时地赠送些小礼品,设计师就肯定会给客户推荐这个品牌,而客户在充分相信设计师的情况下,往往花了比自己在建材城买还要多的钱来买了相同的装修材料。

当然,这样的设计师迟早都会被看穿,可是也正是这样的设计师,往往能签到金额比较大的单子,公司会将其奉为和签单能手而重用。在施工期间,设计师又往往处于设计方案常常被工人以节省材料为名任意更改、缩水的状况,这时候公司为了不返工,少返工,又会想尽办法地说服客户接受现况,哪管最终装修效果怎么样。

这是拼命增加工程量的设计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公司为了留住各种档次的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家装公司想更多地留住中下档次的家装客户,就鼓励设计师们都去做所谓的现代简约式风格,其实就是四白落地式,刷墙、铺地、走电线水管,工程量少没关系,只要个数多就成,一个小区签个二三十户的,利润也到手了!这些设计师们于是都变成了可怜的绘图员和预算员,作品毫无设计可言,可是在公司的设计师评定时,也会因为签单个数多、周期短而称为签单高手。一些客户是只要求设计,不要求公司施工的情况。按装修公司规定收取设计费,家装公司和设计师之间按4:6的比例分配。像这样的单子相对设计师就做得比较开心,可以更自由地发挥设计能力,不必担心公司赚工程量少了还是多了的问题。现场跟踪时也会更大程度地得到工人师傅的尊重,同时还能得到更多的施工经验。

随着家装市场的成熟,分工的完善,独立设计师+配材中心+施工队这种模式会得到认可,普遍接受。现在一些大型的家装企业已经开始走"配送中心+施工队"的道路了,所有家装材料由正规建材市场统一配送,施工队只管施工。当然这不是说说这么简单,里面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细节是非常丰富的,这种模式肯定是家装业发展的大前景。

受累于严格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下游的家居建材行业早已“入冬”,但盈利不济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收缩规模。相反,以家装建材为主的零售卖场仍然在不断加快扩张步伐。同时,外资家居零售商也没有放弃中国市场。

1、普陷亏损。

眼下,虽然各大家居建材卖场已展开诸如促销、降租、电商等多重渠道突围,但仍然掩盖不了惨淡的行业现状。国美电器原董事局主席陈晓投资的名巢靓家上海旗舰店就在开张半年后关闭。外资建材商更是败走中国。以全球最大的家装用品零售商家得宝公司(hd)为例,已经关闭多家卖场。百安居同样未能“幸免”。最高峰时在中国曾开出60多家店,两年后却关掉了20多家店,其余门店在面积上也有所缩减,在中国市场也连续多年亏损。盈利状况不佳是百安居收缩的最大原因。

2、卖场过剩。

值得回味的是,淡季之下,家居建材卖场扩张的步伐丝毫未减。红星美凯龙就是业内当之无愧的“扩张王”,如今已达到百mall的规模,并放出豪言称,在2020年要达到全国200家mall。近几年,家居建材卖场扩张步伐的速度前所未有。全国家居卖场总面积已超过4000万平方米。统计显示,单在上海,就有约120家家居卖场门店。按1万平方米年销售1亿元计算,目前国内市场年销售2000亿元,也就是说,只有2000万平方米的卖场就足够了,这意味着有将近50%的卖场过剩。

3、扩张背后。

市场需求减弱,门店效益猛降,为何这些连锁卖场还要硬着头皮扩张?“靠租金赚钱是目前卖场绑架商家的捷径。”沪上一位知名建材企业高管一语道破其中的“潜规则”。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上海,有卖场的租金每平方米已近300元。在北京,有些卖场100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将近60万元。

目前,卖场的租金已成为建材经销商的不可承受之重。此前,重庆、南京、郑州等城市都有厂商或代理商从红星美凯龙撤离。居然之家也出现部分品牌撤离的情况。有报道称,这些家居卖场中约60%的经销商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上述建材企业的高管对记者称,“60%可能还是保守说法,实际亏损的经销商应该远不止这个比例。”“其实单个卖场的租金涨幅对我们这种大企业来说是可以承受的,但是这几年来,家居卖场的数量暴涨,我们的租金总额也就一下子涨上去了。”该人士说。

上述高管对记者透露,卖场与地板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时,往往要求企业品牌入驻卖场在全国各地的连锁店,如果商家不愿意进入新开的某一卖场,那么,以后也将失去进入这个连锁卖场的其他机会。比如,这个卖场若是再开店,这个品牌就无法进入,即便进入了,品牌也不能优先选择摆放权。

家居建材行业的困境与当下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导致家居建材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国内宏观经济走势依旧低迷,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缩水,市场需求减弱;其次,房地产受到国家的严格调控,家居建材业是房地产的下游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最后,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断提升,极大挤压了其利润空间。今年后半年家具建材业走势需依宏观经济走势而定,回暖的可能较小。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家具行业将面临低沉的下滑态势,家具行业的回暖可能要等到未来四五年后才有可能出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满足基本居住需求到体现主人的个性和品位。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日益旺盛,使人们对家装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美观的需求,家装也不再是千篇1律,个性化和品质化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于是就有了从大众化到小众化需求的转变。我们先来看看以前传统的家庭装修模式:

1、马路“游击队”模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家装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格,只以实用为主。装修人员没有统一的组织,大多蹲在市场或马路边,面前放着一个纸壳板,写着装修工、泥瓦工等,如果客户有需求,能立马就地组成装修队,进家装修。

马路“游击队”的模式存在诸多缺点:在资质上:“游击队”没有营业执照和资历证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证件,客户的家装工程就得不到法律保障,一旦发生纠纷,倒霉的只是客户自己。在信誉方面:市面上的“游击队”采取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装修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无法与正规公司相比,工程一完工,结账就走人,一旦出现售后的问题,就找不到人,更谈不上对装修质量负责。在质量上:不管你是采取材料自购还是由“游击队”购买,你都会担惊受怕,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事情常有发生。要么一不小心,来个偷梁换柱,要么工艺粗制滥造,渗漏问题不断,带来无尽的烦恼,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在设计上:“游击队”谈不上设计,基本上是照搬别人家里的样子或是听主人怎么说就怎么做,往往效果出来不伦不类。在追加资金上:“游击队”往往先以低价位引诱客户,待工程动工之后,这里要追加钱,那里要追加钱。不加,他们干脆不再施工;加,仿佛一个无底洞,愈增愈多,骑虎难下。在服务上:“游击队”谈不上服务,流动性又相当大,施工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服务规范和服务意识。

这种“游击队”式的装修,首先工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从装修的过程,到装修结果,乃至后期的售后服务都没有保障。

2、装修公司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房地产行业也逐渐升温,作为其下限产业的家装行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人们对家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家装的模式也从“游击队”走向正规的装修公司。家装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方式大致有:全包装修,也叫包工包料装修,也就是说所有材料采购和施工都由施工方负责,对于业主来说,这是最省心的一种装修方式,同时这也是装修公司利润最大的一种装修方式。这种委托装修公司从设计、购料到施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形式,现在被很多客户所接受。这种承包方式适用于对装修材料极为不熟悉,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采购材料的客户。全包装修模式省事省力,可以为客户省去很多麻烦。但在这种方式下业主容易与装修公司发生扯皮现象,业主担心装修方虚报价格,与材料供应商联手欺骗自己。费用相对也较高,所以大部分业主不选择这种装修方式。

半包装修,即装修公司负责施工和辅料的采购,而主料如瓷砖、地板、洁具、涂料、厨具等由客户自己采购的装修模式,这显然不利于装修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家装是非常繁杂的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家,除了装修,还需要配置主材、家具、饰品、用品、布艺、灯具、电器甚至绿植等。所以,对于居家装饰来说,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空间、平面、色彩、家居配置及环境布置等,如果由非专业的人员去完成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势必就会造成设计难、选材累、过程苦、效果烦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传统的居家装饰模式,装饰公司只负责为客户提供施工,材料商只负责为客户提供材料,家具供应商只为客户提供家具,饰品供应商只能为客户提供饰品,各个节点的连接需要客户自己来完成。

a、设计难:业主与设计师在沟通交流时,由于语言上的不对称(业主是非专业人士,设计师是专业人士),造成设计师很难把控业主的真实需求。另外,方案的确认等待时间过长,先是要等平面方案出来,再是效果图,最后是报价,这期间,需要反复协商修改,等待,再协商修改再等待。

b、选材累:如果业主选择半包的形式装修,十几种装修材料都需要消费者自己分别去选购,业主本身不具备专业的家装建材知识。为了慎重购买,必须一有空就跑各大建材城,了解材料知识,比较材料的品质、价格、售后服务,等到材料终于买齐,也耗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万一材料出现问题,一来一往退换货所浪费的时间更加难以控制。c、过程苦:材料以次充好,施工偷工减料,装修质量不过关。比如地板出了问题,业主来找家装公司,公司就会说,你要去找地板商解决,常常弄得消费者焦头烂额,身心苦不堪言。此外,还有环节烦琐,无规划,不按标准的工艺规范施工,施工进度一拖再拖,延误工期等等。

d、效果烦:家装效果与设计方案脱节,由于装修过程涉及领域很多,如空间、色彩、家具配置、材料、环保、风水规划等,装修公司只能解决设计和施工的问题,很难对整体家居有效整合。

目前国内家装企业无法壮大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家装公司采取的是裁缝铺式的运营模式,即:从客户接待、洽谈、量房、设计、选材、签订合同到现场服务都是由一个人负责,从而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对人员的要求较高。这对企业来说,难以扩大规模,容易形成私单,管理难度加大,并且净利润少。

因此,当前的居家装饰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进入的门槛不断提高。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将出台更为严格的行业标准,行业准入制度将更加严格,导致家装企业在很多方面受限加重,盈利降低,经营风险逐步加大。因此只有规模化和品牌化企业才能应对残酷竞争,在生存中谋求更大的发展。二是人力成本与房租不断提高。国家劳动保障的完善,社保保险用工合同的规范,使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加剧了劳动力的减少,使得传统家装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降低,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最终必将出局。三是资本进入家装企业。资本与家装企业的完美结合,将是目前家装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借用资本的力量,不断壮大企业的规模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巩固企业的品牌,最终促成企业成为行业新的巨头。

1、装修品牌意识增强。

家装消费品牌意识提高,是今年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日益理性,品牌消费成为趋势。更多消费者意识到,品牌不仅意味着品质保证,更是服务保障。

通过分析市场发现,更多的企业在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上,覆盖面更加宽泛。如提供成套的设计方案、全套的主材、科学的生活方式等。东易力天装饰针对不同户型推出了完整家居,提供从风格设计到后期配饰的全套家装解决方案。而超凡装饰将高科技引入家装设计,把智能化的概念普及到高端家装设计中。

很多家装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不管是整体家居解决方案还是大家居概念,或者很多企业推出的套餐装修,都在市场赢得不错的反响,反映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对其整合的材料品牌等的认同,也是家装品牌消费意识增强的一个重要表现。

2、家装消费能力下降。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家装主力消费人群仍然是26岁至40岁之间,80后比例上升明显,且大部分人装修房屋都是自住的刚性需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普通家装消费能力较前两年有所下降,消费者装修(不含家具、家电)的花费平均在6.8万元。分析其中的原因,首次置业装修的刚需业主占了很大部分,由于房价一直处在高位,购房的压力增大,促使他们缩减装修的费用。

由于受上游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游的家装行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因此,各大公司都在通过减免管理费、压缩利润空间等措施,吸引为数不多的消费者。

见多了各种促销打折的消费者,对于商家花哨的促销更加理性,很多家装企业反映,不管是买送还是增值、减免等,如果不是实打实优惠,很难打动消费者。

很多的消费者也表示,由于装修预算减少,好钢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则一分不多花。

3、设计、环保决定选择。

在前两年的调查之中,装修业主视价格、质量为选择家装公司的主要因素。而今年家装企业普遍反映,消费者在选择家装公司时虽仍然考虑这些重要因素,但设计的分量在加重。

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消费者认为,是否选择家装公司,首先得看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是否对眼。和过去人们一味注重价格不同,现在的消费者,更看重家装设计能给自己未来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品质。而消费者对设计的认同,还表现在对设计收费的认可上。很多消费者表示,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如果得到认可,愿意为他们的劳动成果付费。

4、把装修实用放在首位。

近一两年来,设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并认可,从不理设计到为设计买单,设计本是家装的灵魂的理论被普遍接受。调查数据显示,除了设计好坏成为选择家装公司第二因素外,消费者对设计的理解也更透彻,对实实在在的功能设计越来越看重,相反以往看重的浮华的外表造型在被淡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