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大全13篇)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5:32:05
2023年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大全13篇)
时间:2023-11-17 15:32:05     小编:曼珠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学生中进行自我反思。

教师在自我评价中,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优评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进的计划,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自评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最佳途径。教师在自我评价中的反思可以围绕以下五个内容进行。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处理得当,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灵感和火花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归类整理。这样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众所周知,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慎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3、思所疑,加深研究,明白透彻

这里的“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思所难,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一节课下来,教师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及取舍,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在充分发挥教师自我评价的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同事及家长评价的作用。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教师的工作表现。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他们能发现教师自我评价难以认识到的问题,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他人评价中,学生和同事的评价尤为重要。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师生交往有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转变某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例如,课后当学生说某个知识要点不理解或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实践时,教师就应该反思:在教授这个内容时,是否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否将新授内容与原有知识进行了正确引导;引导的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等。教师沿着这个思路反思,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为以后再教学中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经验参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新课改中的教师要想更快地提升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必不可少。由于同校特别是同级教师在教学同标、方法和过程以及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相似性,因而对于教学就有更深刻的共鸣和更准确的理解。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既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又可以吸取自己的教训,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们只有理性地对待同伴的评价,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才能避免“孤芳自赏”,才能实现“蒸蒸日上”的进步。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有利和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反思

(1)课堂观察反思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教师自我评价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学,因此,在课堂上,应时时观察学生、关注学生,学生所作、所说、所思、所感受都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依据,我们应根据他们外在的显性言行,运用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

(2)分析学习档案袋

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效记录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能让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不断提高他们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经常翻阅学生的学习档案袋,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又有助于教师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2、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反思

学生的学习结果通常通过练习(作业)或考试予以检查,传统的教学在设置练习或考试题时,过多地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在评定学习结果时,单纯采用“打分”或划分等级等量化评价方式,而忽视运用定性评价方式,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予以必要的关注;在处理评价结果时,一味强调教学评价的附加性功能(选拔功能),而忽视评价的本性功能,即评价为学生本人提供学习情况的信息,使其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于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行为。

新课程倡导的是动态的、过程的评价,关注被评价者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关注被评者在达到目的过程中增加了哪些经历和体验,关注被评者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进步。所以,新课程教学评价并不否认考试的作用,而是在于怎么考,怎样处理考试结果。

我们在练习(考试)的设置中,一定要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在处理练习(考试)结果时,注重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在对此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量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用定性分析的形式多进行鼓励性评价。

总之,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教师应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并将其作为准确了解自身优势和不足的机会。要分析自己取得进步的多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定发展目标,针对不足深入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行动,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力。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二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笔者就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教、学、评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学,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1.1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评价结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客观、科学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对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团队的科学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有效的教师团队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结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化的教育决策,及时获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全面掌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评价需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确认识教学评价意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声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1评价主体问题。

教师教学主体评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被评对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管理人员评价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角度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听取学生意见,并同教师讨论学生成绩和教学问题。管理人员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决策的正确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人员评价受管理人员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学评价的偏差。管理与考评一体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管理人员评价只适合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奖惩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有着切身的体验,学生评价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产生过多的顾忌,学生有时也会怕得罪教师而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2.2评价客体问题。

评价客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和内容,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不是简单的教学者,它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必然包括对教学情况、教学研究及教学实验等。但受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影响,评价客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量化难度大。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间徘徊,教师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教育对象又存在着特殊性、多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教学评价不能够单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而应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全面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过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价,给教师教学工作添加烦恼和不必要问题,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

2.2.2评价指标体系庞杂烦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时忽略了科学性和适用性,过分强调各项指标的代表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涵盖其中,指标体系反应仅能够代表评价对象的典型行为,而并不是全部行为。指标体系庞杂,主次不分,进而影响典型行为指标的突出。通过评价学常识,可以了解到评价指标系统由一组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指标结合构成的,每条指标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是重叠关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统一评价指标一概而论,缺乏可比性,没有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评价指标中很难搜集到有用的学科教学信息。评价者以某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判断,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属性价值高低。只要这种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我们就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可靠地、客观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导和比较、鉴别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观经验或是经验得出结论就难免会产生错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就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根据教学效果差异,得出结论,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3.1实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

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奖惩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甄别,是利用某种外在、统一标准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一种方式。奖惩性评价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师的升级、增薪、聘任、降级等学校管理决策当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说服力。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则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它要求以每个教师个性多样化和教育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对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合理性,从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入手,积极判断每名教师的强项和弱项,发挥各家所长,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各有所长,想要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的自律性和他律,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教师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和内容。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取得教学中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去认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而不是将其排除在教学评价之外。教师才是最了解教学工作优势和问题、了解工作对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做好教师沟通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教师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自律性。

以学评教虽然略有偏颇,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有着较高的发言权,要增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树立教学管理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作用,提升以学评教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它对教学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积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作用,推动教师工作发展,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

4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保障。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95.

[2]刘华金.基于matlab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8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三

摘要: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0,42.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四

我于11月19日参加了区级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反思与体验:

本节课是必修课本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学生信息鉴别与评价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提问引导法和任务探究的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案例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中掌握鉴别信息真伪的方法,提升评价信息价值大小的能力。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好的方面有:

通过视频导课让学生意识到了信息鉴别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诈骗短信”引发的思考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信息的来源鉴别信息的真伪;“非洲卖鞋”和“通知”让学生明白评价信息的价值大小还要参考价值取向和信息的时效性。这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从三个方面对信息真伪和价值大小进行鉴别。

实战演练环节主要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敏感度和实际应用能力。期中“网友见面”主要针对学生比较敏感的也比较常见的网络交友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又爱又恨的朋友圈”着重让学生体会由于没有一定的信息鉴别意识,自己的不自觉的行为可能会给网络环境和自身带来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法律意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重难点的突破都很好的实现了。

在每一个任务的探讨和交流中,学生的参与度都比较高,讨论激烈,各小组能够很好的对下发的任务和老师的提问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全班15各小组中除了两组外其余小组都积极做了发言,并第二组和第三组发言两次以上,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很好的。其中第九组在“网友见面”案例中补充了其他小组的发言,观点鲜明,非常实用有效,说明学生有在积极思考,倾听。

本节课是一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不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我精心选择了案例和媒体呈现类型,从最初的选材到最终的定稿案例更换了至少四次,导课就改了三次,视频由原来的四个减少到2个,视频导课很快吸引了学生,进入了新课的情境,最后一个视频汇总了常见的信息陷阱,增加了学生的防范经验,图片和ppt 的呈现方式也注重学生的感官,包括任务探究案例和实战演练的word,也添加了图片和文本效果,让学生感觉新颖,不枯燥。

每一个探究任务我都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比如导课的问题“妈妈为什么会上当?”让学生分析原因,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就会自己体会到信息的复杂多变,鉴别能力非常重要。“朋友圈”给出引导问题“小王这样做有没有不妥之处?”,“是什么影响了他的判断?”等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使得探究学习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信息技术课学生的关注点在电脑屏幕,如果板书吸引到学生,就没有意义,由于这节课讲信息的鉴别与评价,对信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既不能拒之门外又不能全盘吸收,那么我就想到了安全卫士,可以帮我们过滤不良信息,可以很好让学生记住本节课的重要性,盾牌的设计的确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节课小组讨论比较多,可以很好的看到学生的参与度,应该给小组下发评价表,之前做过,这次没有用,有点遗憾,如果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方式的肯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提到“点赞”“增加人气”这一说法,当时由于时间关系,知识草草带过,没有延伸探究,其实可以拓展下此类做大的不妥之处,更好的为案例的主题服务,也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老师都会关注到。

通过这次授课,使我深深的意识课没有最好的,只有尽力把它上好,要想上好一节了离不开自己的精心钻研和设计,更离不开大家的集体智慧。一个好的课程一定要在设计上下功夫,要了解自己的学科特点,了解学生情况,反复揣摩,不仅如此还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来充实和指导自己的实践授课,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进步。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五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突显学生的自主性,要做到师生关系由权威、依存到平等、对话的评价;教材观从“圣经”到学生自主解读的评价;教学方式由教师灌输到学生自主探究的评价;教师评价从“一刀切”到激励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 。

教学评价 自主性 激励 平等 探究

传统教育长期以来是“听话”教育,学生在惟书、惟上、迷信权威、盲目服从的思维定势中生活,自主思考的能力、创造的愿望日渐丧失。而时代的发展呼唤着人的自主性,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转向,让学生回归自我,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空间,是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进行的,要想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必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并逐步形成一套与教学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下面是我对自主性教学评价的几点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下,形成的是“师道尊严”传统。教师充当的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学生在教师面前“只不过是未成熟而有待于成熟的人;是知识浅薄而有待于加深的人;他的经验狭隘而有待于扩大。他的本分是被动的容纳和接受。当他驯良和服从的时候,他的职责便完成了。”这样的师生关系相当于“学生是储蓄所,教师是储蓄者”。课程运行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在学生那里储蓄的知识量,而学生则在不断接受所谓的“博学者的知识赠品”的过程中,其客体地位及依附于权威的心理便变得根深蒂固,批判意识及能力也就会随之丧失。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就必须转变这种师生关系。首先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破除学生“无知者”的人学假设,不再把学生看作是不成熟的、不能承担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重托的个体,而应该认为学生是具有批判力、创造力的个体,他们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视界,有着自己个体的独特性。

为此,教师不要轻易用自己或教材的观点、看法统一所有人的思维,不要轻易根据自己的思路将学生进行“格式化”,而要允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拥有多个“版本”,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感受、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看法,允许白菜地里长花生、高粱地里长萝卜,使学生通过与教师的精神相遇而与知识对话,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地建构知识、生成知识,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最终成为自己的主人。

否则,学生以后就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脱离了书本和教材就不会有自己的声音和言语,就只能像“录音机”一样说话。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育中作用的消解,而是要求教师设身处地使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处于学生的地位,表现出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充分理解,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了解,以外在于学生情境转为与这情境共存,成为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课堂情境之外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者”。

传统课堂将教材当成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对教参的依赖程度极高,我们经常可以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绕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教师被教材牢牢地栓住,他们没有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教学设计的个性化,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教学不是再把教材当成“法定知识”的“圣经”去复制。

去“小心翼翼地保存”,而是慷慨地赋予学生建构课程内容意义的权利,课程内容也只有当学生赋予其意义时,其“潜在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它好比“罗夏墨迹测验”的测验纸,需要通过自由联想才能生成其意义。因此,发展学生自主性的教材不是强制学生接受的“圣经”,而是师生共同解读、共同建构的文本材料,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只是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同观点的融合提供一个平台,从而展开学生精神自由的翅膀,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通过与教师、教材的相互作用而自主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构。

但“教材无论编制得多么出色,它依然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被加工和重新创造的对象,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作为教材与学生的中介,教师处理教材的态度和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同样,一个缺乏自主性的教师也不可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从“教教材”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不断地学会“用教材教”,做有自主性的教师,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创造者。

确立课程的主体地位,具备课程意识和批判意识,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与知识牵手,利用教材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给予他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从而现实地赋予学生决定课程内容意义的权利。同样,学生也应联系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主动寻求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判断和思考,不迷信书本知识,使自己成为体验者,成为自我知识的建构者,真正地成为自己的主人。

长期以来教师遵循的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学生成了“沉默的他者”。这样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于是,教育活动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

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乐于接受现成结论,而不是质疑,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传统的教学评价以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手段,并且在考试形式上以“标准化测试”最盛行,认为任何问题只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测试中,凡是与标准答案不一致的看法,皆为错误,学生不得不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一味追寻所谓的“正确答案”。学生逐渐形成了死记硬背标准答案的习惯,其思维桎梏在别人设置的范围之内。

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必须改变以教师为绝对主体的“一刀切”标准化测试,完善教学评价。首先要加强考试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使学生摆脱书本知识的束缚和已有答案的限制,为学生自主探究和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余地,养成学生放弃对书本的依赖和开动脑筋自主思维的习惯。其次应该摒弃等级评价,选择非等级评价,从目标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从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为了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存在体验和自我价值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认识自己,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期望和自主发展的动力,而不是依赖强制的外部力量和标准。再次要赋予学生自主评价的权利,使学生从被评价的对象转变为评价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的权力,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评价的责任感与能力,这样有利于学习者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改进,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任务完成式学习转变为积极自主的发展性学习。

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具有发展性,充满生命力。

评价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以上是我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想法,是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需要所进行的一些初步思考,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探索中逐步改进。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六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由此出发,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等已有知识和经验自己探索,从而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问题的出现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学习的动力、创新的因素。本课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使“130×5”“402×3”“307×8”等有相同点却又相异的问题集中出现。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比较,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寻求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和发现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探求算理,学习知识的同时,放飞思维。当然,如果能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积是多少,然后再计算,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检验计算结果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估算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本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了自我认识。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气氛中展开的,注意了合作的'有效性。

纵观整个教学活动,体现了《标准》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在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参与活动、展示自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用教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通过“游玩”激发兴趣,“小明乘车”这些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激活,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小组合作,求异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保护,时刻把学生作为数学活动的主体。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互说互议的过程中,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3.适当评价,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使知识的获得与情感的体验同步进行。教师灵活地运用体态、称号等评价方式,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参与热情与灵活的思维进行激励,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起良好的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七

: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xx,(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xx.10,42.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八

当前,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正逐步构建和完善,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内各医学院校相继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借中国解剖学会与香港大学交流解剖学课程改革经验之际,收集了各大医学院校的解剖学教学情况。通过总结目前的解剖学教学现状,分析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1改革的主要措施。

1.1缩减学时,减少操作的局部。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这意味着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课程,使其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捉襟见肘。因此,很多医学院校对解剖学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缩减了学时,以便空出时间供其他新兴学科使用。此外,由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而减少了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课堂讲授,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解剖学的学时被一减再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院的解剖学总学时不足160,而局部解剖学仅在70学时左右。

1.2pbl教学。

目前多数医学基础课程仍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这种“灌输式”教学严重固化了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授课方式的种种弊端,很多高校都尝试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如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翻转课堂等。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养成。

1.3其他措施。

除了上述缩短学时、减少操作局部以及pbl教学等措施以外,还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

2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医学院校就已经对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其措施也包括缩短教学时间、减少操作局部、应用pbl以及实施多媒体教学[1]。目前国内进行的改革与美国的.做法大同小异,基本上照搬了美国模式。然而,cahill于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对美国过去30年的解剖学教学状况进行了评价。文中指出美国立法委、大众媒体对这一时期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阶段培养的医生,大多因为基础知识缺乏而不称职。美国已经对先前的改革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值得引起广大解剖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认真思考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由于学时减少,无法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得不删减教学内容,并相应减少操作的局部,有些甚至是很重要的内容。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局部解剖学学时数在70左右,但解剖完一具尸体,这点时间显然不够。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解剖学的唯一方法就是“解剖”,学生只有通过实地解剖操作及近距离观察,才能理解并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减学时、去局部这样的做法,将使学生不能完整学习解剖学的基础知识,无法全面掌握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制约其今后在临床上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调整课程学时的时候,应该从课程本身的特点出发,简单的“一刀切”式做法值得商榷。其次,目前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变。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主要有pbl教学的运用。pbl的优势在于:首先,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的问题;第三,它可以锻炼学生文献检索、逻辑推理、归纳总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为其今后开展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然而国内做法是,仅在解剖学课程中设置几次病例讨论,并未以问题为导向对该课程乃至跨学科进行讲解。因此,大多只得其形,而未得其神。cahill在其论文中,对pbl进行了评价[1]。文中指出pbl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是一种顾此失彼的教学方法。而且pbl还受到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pbl教学模式可谓有利有弊,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的时候不能盲目照搬,对于解剖学课程而言,应从该课程整体教学架构与计划等方面深入思考,根据自身条件及办学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3解决问题的途径。

有的医学院已经意识到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结合解剖学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以协和医科大学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为代表的高校,秉承“小系解、大局解”的优良传统,从解剖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并未对学时进行大量缩减。具体做法是将少量的学时用于讲授系统解剖学,让学生构建完整的人体概念,然后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教学,通过实地解剖的方式来学习解剖学,保障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这种方式具有学时设置合理、且内容详尽丰富、涵盖范围广的特点,同时也是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方法。

3.2拓展性学习和继续教育为了弥补课时不足。

带来的影响,以第四军医大学、福建医科大学以及重庆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计划以外的局部解剖学实验。通过拓展性学习,既保障学生能完整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我校,课题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lcd教学模式[2,3]。其包括三个环节:l指学习(learning),即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性学习、课余的拓展性学习以及基于专题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4]。c和d(com-munication&discussion)指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根据不同的专题,阅读临床相关教科书/专著、浏览视频、上网查阅文献,撰写综述,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数年的教学实践表明[3],这一模式能较好地解决教材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基础与临床脱节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学相长。lcd教学对于那些招生数量多而师资力量却相对不足的学校,更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因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数量众多,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受到局限,实验室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及学生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思维固化,参与拓展性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因此,lcd教学在实际运用中,应结合办学规模等自身条件,灵活运用并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如今,生命科学已从分子、基因水平认识人体,但迄今为止,大体解剖仍不能少。解剖属于大体形态学的范畴,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新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但是传统的实地解剖操作仍不可取代。如今由于微创和介入等诊疗技术在临床的广泛运用,对解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着力探索,摸索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解剖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九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完善我国教育制度改革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将教师的教学评价融入高校教学中,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还略显不足,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介绍了教师教学评价的意义,及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反思与转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价;意义;反思与转向。

1.1促进教师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渗入教育评价理念,才能剖析自身不足,正视自身弱点。应认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找到教学灵感,取得教法和观点的进步。教师可以在基本架构中,将创新思维的教材应用于教学评价体系中,充分把握教材,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活到老,学到老”,是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找出成长方向,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从中学到如何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课题研究时,还可以从学生身上汲取教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2强化改革和创新。

高校的招生取之于应试教育,落脚于教科书。应创新人才架构,改变以往重学历、轻培训的格局,将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到操作层面,改变以成绩定学生好坏的弊病。创新应用型人才架构,可为高校的教学教育改革吹响号角,将改革和创新应用到实践中。

1.3促进师生交流。

创建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过去的偏重理性知识,转到应用型的课堂教学。通过思维训练和知识更新,可进一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评价的开展,要紧跟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和知识更新,拉近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大胆调整。

2.1教师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

教师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拓展学科知识、提升自己精神追求、增强自身职业道德。在教学中,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能力和教研意识上下功夫。高校教师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专题研究太多,却无法付诸实践。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较高,却无法全部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扎实,但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大。长此以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就偏低。

高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一方面传授课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必须讲授本学科具有前沿性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学科范围与学科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内容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把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及最新的学术成果改造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这些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具有争议性,其价值还有待于证明,如何讲授内容、如何评价难度较大。

2.3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倾向。

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科研。科研成绩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教师及高校而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科研成果中的论文、著作、课题研究是高校职称评审必不可少的硬条件。教学工作与之相比,成果显现周期较长,久而久之科研成果就成为评价高校和教师成就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成果则慢慢被虚化。高校往往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下任务、定标准,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较为放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便有教学研究的热情,但也因繁重的学科研究任务而缺少精力。长此以往,形成了高校和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3.1高效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新课程评价目标要求完成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成才目标。教师开展工作以来,目标评价标准和行为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工作时,通过教学艺术、情感交流、人格魅力获得学生的尊重。通过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学识的提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立足实践,强化学生学习意识。在学生心中,真正把他们放在了首位。

3.2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理念的基本体现,也是教学活动获得成效的体现。学生在有序的学习中,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功底,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不断学习探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要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客观评价学生。

高效促进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活动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科学探究、实验、调查、科技制作、演讲表演、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实践活动可由师生协商组织,活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第二,书面测评。传统方法的运用,巩固加深了知识。在场景设计中,以结合实际和关注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探究课堂目标。第三,个人成长记录。日记是记载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基石,也是记录学生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体会、成果的媒介。对学生做综合性的评价可以从家长、学生自身的日记记录及教师的期望入手,学生还可以通过它总结学习道路上的不足。第四,教学方法评价。一般是对照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比较,评价一个教学方法的优劣,就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能高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应充分反映教师的评价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组织促进和调节教学。在学习目标上,要明确、具体、可行,重视培养学生技能、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在教学设计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制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适应学生经历、兴趣水平、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的教学和评价方案,要以提高学生知识为己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去。

3.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与监控的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质量评价与教学监控紧密相联,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教师教学的有效监控,把教学评价过程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及时反馈给院系和教师本人,能很好地起到教学监控的作用。教学监控对教学评价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可把教学监控中发现的好的和不良的教学现象换算成分值计入教学评价的成绩中。

4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面向现代化的伟大教育教学事业。实现高效教师教学评价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而构建的良性循环体系。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和改良教学方法,作为校方也应不断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配合教师更好地建设教学评价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兴,吴桂涛,徐邦祯,等.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航海教育研究,2017,(03):57-58.

[2]杨卫东,张征.探索回归本真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j].教育研究,2016,(12):60-6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03):88-89.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119-120.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十一

摘要: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经验表明,教学绩效评价应成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旨在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以教学相关者为主,尤其应加强同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增强针对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专业背景、职业生涯和发展阶段。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度支持和条件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教学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更多从宏观层面关注高校作为一种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为高校从整体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1]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这种宏观的、整体的高校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微观层面对教师教学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是引导教师重视教学、投入教学并改进教学的关键措施。[2]然而,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历来是个难题。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以卓越教学著称的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的教师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本文结合在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college)的实地调研结果,尝试对我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本文从政策导向、基本定位、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方面讨论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问题。

(一)政策导向:教学为中心。

通常,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师德和社会服务四大方面,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是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应成为教师绩效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高校和教师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都还远远不够。在高校层面,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被严重淡化和简化,具体表现就是教师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师科研绩效评价,教学绩效评价基本等同于教学课时数的考核。在教师个人层面,由于科研成果更容易量化,并且在决定教师的课题申请、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各种奖励等工作中占有更大权重,教师自身也难免重视科研甚于重视教学。要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从政策导向上加以调整。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一些政策,不断明确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3]强调要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4]要求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遵循“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5]进而要求高校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和学生考核机制,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以调动教师投入本科教学、不断探索教学新技术新方法新形态的积极性。[6]这都为高校构建全面、系统、有效的学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和方法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定位:发展性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可用于教师的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奖励等多个方面,但是,评价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更不是为了“管理”教师而评价,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是基本定位。作为一种面向教师未来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它应依据教师的专业背景、所处职业生涯阶段、实际工作表现和发展潜力,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同时促进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并针对教学评价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的发展。[7]这一定位,决定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目的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针对性、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性等特征。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任何评价都包括“谁来评”的问题。谁最有资格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回答却很难操作的问题。理论上,鉴于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教育教学效果的滞后性,高校教学绩效评价的评价主体,涉及面应尽可能广泛,应包括领导、同行、学生以及教师本人。但实际上,国内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同行评价缺乏,教师本人参与不够,学生评教较少能发挥实质性作用。美国文理学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评价主体主要都是与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具体包括评审委员会、系主任、教务长、校内外同行、在读学生以及已经毕业的学生,等,学校认为他们能够从教学工作量、专业程度、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一,增加学生评教的分量。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者、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因此最应该参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但采纳学生评教并使其发挥实质性作用,确实有难度,尚需假以时日。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很多院校的教师都不愿意把学生评教意见放进自己的档案袋,他们非常厌恶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指指点点,这些都增加了学生评教的难度。但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学生评教最终还是在美国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得到普遍应用。截至1973年,29%的院校使用了学生评教。到1983年,53%的院校在使用。到1997年,几乎所有院校都普遍使用学生评教。很多大学还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记录在教师档案中。[8]如今,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绩效评价时的做法是,由教师提供所教过的学生的名单,由学校教务处、评审委员会出面,邀请10-20名该教师以前教过的学生和当前的学生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发表匿名评价。在文理学院,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晋升。[9]第二,增加同行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绩效也要有同行评价,因为学生和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并不足以对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大纲、教材选择、教学资料、课程作业、考试内容、课堂教学组织情况、项目指导质量、论文指导质量、项目开发能力等做出专业性的评价,而教师同行则能够对此作出较为中肯的评价。美国文理学院在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进行评价时,通常会邀请本校或其他文理学院的一些相关教师参与,如与被评审者有合作教学经验的教师、客座过其课堂教学的教师、参加或旁听过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或者所教授的某门课程是以候选人所教的某门课程为基础的教师,学校认为这样的同行评价更有意义。[10]第三,加大教师本人的参与度。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既是评价客体更是参与评价的主体,理由在于:其一,这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发展性评价面向教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而不是为了奖惩或考核而评价。加大教师在绩效评价中的参与程度,有助于消除教师对以管理为目的评价的抵触心理,亦可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尊重。其二,教师最清楚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可以对各方评价有所回应。其三,教师参与教学绩效评价后,可以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麦卡莱斯特学院在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时,需要教师提供一些学生和同行可能无法提供的证据来表明自己的教学效能,或提供一项个人陈述,说明自己的教学理念、备课情况、教学策略、教学成果等。教师还可列出自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也需要教师本人在上面签字认可方可生效,教师可对评价结果进行申诉,学校则会依据相关程序进行重新评审。

(四)评价指标:全面可操作。

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不够全面,即不能全面反映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技能、教学效果,以及教师为教学创新付出的努力(包括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情况),仅能判断教师是否完成额定工作量,或判断教授是否给本科生授课。二是针对性不强,即对于具有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区分度不够。三是可操作性不强,即现有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较为宽泛,表述较为模糊,不够具体,除了工作量可以量化以外,其他方面既难以量化,也难以做定性评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工作本身的局限,也有学校制度设计上的缺陷。高校可从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减少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先天不足。高校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指导毕业生设计等不同形式,教学绩效表现涉及多个因素,如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教学工作量、专业水平、科研促进教学的情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教学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全面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评价。麦卡莱斯特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察,就包括学科要求、交流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知识的能力等。评价委员会根据教师本人提交的个人陈述、同行推荐信、学生评价信、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系里平时的听课记录等信息对教师的教学绩效表现作出综合评定。

(五)评价标准:增强针对性。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定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背景、专业特点、年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发展阶段,尽可能增强教学绩效评价标准的针对性,才能切实促进教师的发展。美国文理学院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的评价,就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不同的要求。如,在教学方面,麦卡莱斯特学院对处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的要求是“必须表现出有效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并且能够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经历中,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教师和学生提出的教学要求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对终身职副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必须被学生及同事认可为优秀的教师和导师”,对终身职教授候选人的要求是“须是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富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领域中体现出领导力,例如,作为教材编著者、新课程材料的制作者、新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教育界的领军人物”。[12]可以看到,文理学院在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的前提下,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具体要求有所不同,评价标准层层递进,逐步提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保障条件。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学校的定位、办学理念、教师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要素紧密相关。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决定着教师管理制度的导向,影响着学校资源配置方式。同样,通过学校的教师选聘标准、教师绩效评价标准、教师支持政策等教师管理制度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可以看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发展方向。有效的高校教学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

(一)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

在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学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学校要依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理清教学、科研、服务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三者在教师绩效评价中所占的权重。不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都应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教学和科研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要体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精神。即便是专攻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中心的美国文理学院,也对教师的科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为这是保持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理学院更强调的是科研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会要求教师提供证据,表明自己的科研如何有效地促进了教学。麦卡莱斯特学院对于终身职轨上的助理教授、副教授候选人、教授候选人进行评价时,都是把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放在第一位的。[13]这是文理学院坚守自己办学定位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学校开展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前提。

(二)制定适合学校定位的教师选聘标准。

文理学院的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虽然程序繁琐,所需材料繁杂,但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可行性,并且切实引导了教师以教学为中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校从一开始就招到了“正确的人选”,即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教师。[14]因为教师只有从内心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学工作,才可能更加主动、持续地提高教学水平,外部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美国文理学院在招聘教师时,就特别重视考察候选人的教学能力,要求候选人阐明自己的教学理念、表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文理学院的教学工作、提交以前的学生评教材料、试讲一节课、让本系所有教师与候选人面谈、请学生陪同教师参观校园、共进午餐,等;[15]而教师候选人通过参加学校的招聘面试,基本上也能够感受到文理学院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对于教师考核的重要性。换句话说,文理学院的招聘标准,对教师已经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加入文理学院的教师对文理学院已经有了基本的文化认同,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而这也是此类学校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16]一般来说,我国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更加注重候选人的科研水平,对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不同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相当于给学校设置了一个门槛,有什么样的招聘标准,就会招到什么样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可以说,合理的教师招聘制度与教学绩效评价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三)为教师发展提供支持。

教学绩效评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开展教学绩效评价前应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支持,以帮助教师通过各种考核评价;在教学绩效评价后则要围绕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如果绩效评价的结果不及时反馈给教师,一是会导致教学绩效评价缺乏激励作用;二是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只评不改的做法很容易导致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且劳民伤财。美国文理学院普遍都设有类似“教学与学习中心”的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并将其定位于提供服务的支持性机构,此类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为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教学支持,如开展教师教学培训与学生学习指导,为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包括课程评价服务、教学咨询服务、基金申报服务以及个性化的专业发展服务,设立并提供资助,包括科研发展资助、课程改革与开发资助,等。[17]此外,学校还会通过其他层面的支持确保教师能够达到文理学院的要求。例如,麦卡莱斯特学院为帮助新教师通过终身职评审,特意减少其服务方面的工作量,以保证他们能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改进。该校还出资鼓励资深教师邀请新教师一起共进午餐交流工作经验。

(四)完善资源配置方式。

高校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如不能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薪资奖励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必然得不到教师的重视,自然也难以发挥其预期作用。因此,有必要加大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使其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一是要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这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基本要求;二是要与资源配置建立联系,这是确保绩效评价效果的一种途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针对高校教师对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教育部已出台政策性指导意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提高教师教学业绩在校内绩效分配、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18]这就为高校加强教学在教师绩效评价中的权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实施有效的教学绩效评价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高校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教学绩效评价结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结语。

本文基于美国精英文理学院经验构建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缺陷,如评价指标较多,涉及人员众多,所需材料繁琐,管理成本较高等,许多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其效果也还需要实践检验。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类型的高校办学目标不同,办学定位有差异,用统一的评价体系评价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教师既不科学,也不现实。因此,我国各高校在构建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男星,王春春,姜朝晖.高校绩效评价:实践探索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15,(6).

[2][7]李楠.我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以教学绩效评价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10,42.

文档为doc格式。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十二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笔者就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教、学、评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学,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育目标;信息反馈。

1.1推动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评价结果是必然的,只要依科学、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客观、科学且全面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能够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有利于对教学情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1.2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教师团队的科学化管理就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标志,教师教学评价就是有效的教师团队管理办法。教师管理科学化就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重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教学结果分析,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科学化的教育决策,及时获取教学工作信息反馈,全面掌握每个教师教学情况,以便于提出更加公正、可靠的教学决策依据;促进教学工作发展,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整体办学水平。教师教学评价需要明确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性和目的,正确认识教学评价意义,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高校声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1评价主体问题。

教师教学主体评价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以及被评对象,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管理人员评价是以一种非正式的角度对教师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并听取学生意见,并同教师讨论学生成绩和教学问题。管理人员的正确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学决策的正确性,但其缺点在于管理人员评价受管理人员情感、利益的限制,很容易造成教学评价的偏差。管理与考评一体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启发,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管理人员评价只适合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不适宜作为奖惩依据。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人,他们对教师教学情况有着切身的体验,学生评价教学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这也让很多教师在教学当中产生过多的顾忌,学生有时也会怕得罪教师而不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教学评价的公正性。

2.2评价客体问题。

评价客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体系和内容,教师是传道受业解惑者,不是简单的教学者,它是课程的开发和创造者,教师教学评价内容必然包括对教学情况、教学研究及教学实验等。但受个人认知上的差异影响,评价客体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量化难度大。

一直以来,我国教师教学评价一直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之间徘徊,教师工作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综合性等特点,同时教育对象又存在着特殊性、多边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因此,教师教学评价不能够单一的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而应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势,全面发挥其作用,避免因过多使用定性或定量评价,给教师教学工作添加烦恼和不必要问题,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

2.2.2评价指标体系庞杂烦琐。

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基础和根本依据,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时忽略了科学性和适用性,过分强调各项指标的代表性,这是不现实的,任何指标都不可能将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涵盖其中,指标体系反应仅能够代表评价对象的典型行为,而并不是全部行为。指标体系庞杂,主次不分,进而影响典型行为指标的突出。通过评价学常识,可以了解到评价指标系统由一组相互间关系密切的指标结合构成的,每条指标都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因果关系或是重叠关系。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有的学校会忽略不同学科特点,采用统一评价指标一概而论,缺乏可比性,没有从专业课程和教学实际出发,评价指标中很难搜集到有用的学科教学信息。评价者以某些标准为依据进行评价对象某方面属性价值判断,得出的评价结果就是评价对象属性价值高低。只要这种评价结论与实际相符,我们就说这种评价结论是可靠地、客观的,能够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的结论能够让人心悦诚服,可以用于工作指导和比较、鉴别等,但是若完全以主观经验或是经验得出结论就难免会产生错误。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就应当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根据教学效果差异,得出结论,提高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3.1实现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二者的有机结合。

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应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奖惩性评价侧重于对教师教学的监督和甄别,是利用某种外在、统一标准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衡量的一种方式。奖惩性评价方式主要用在高校教师的升级、增薪、聘任、降级等学校管理决策当中,以此增加高校管理者的说服力。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则重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的发挥,它要求以每个教师个性多样化和教育价值观为依据,重视对教师教学自我评价,提升教师工作绩效的合理性,从教师的长期和全面发展入手,积极判断每名教师的强项和弱项,发挥各家所长,充分挖掘教师潜力,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各有所长,想要增强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应当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评价的优势,提高教师教学的自律性和他律,实现自我评价和他评相结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学评价问题,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明确教师教学工作发展方向和内容。

3.2强调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明确教师教学发展方向和内容,帮助教师取得教学中的突破性进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客观、公正的去认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而不是将其排除在教学评价之外。教师才是最了解教学工作优势和问题、了解工作对象和工作背景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应做好教师沟通工作,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师实际情况,合理分析教师自身优势和不足,深入分析教学问题,不断提出有效的教学改进意见,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提升教师工作的自律性。

3.3以学评教。

以学评教虽然略有偏颇,但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受益人,有着较高的发言权,要增强学生对教学管理的主体意识,树立教学管理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生评教作用,提升以学评教的有效性。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客观评价方式,它对教学工作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不断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积极发挥教师教学评价作用,推动教师工作发展,更好的满足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要求。

4结语。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也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有效保障。应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待高校教师教学评价问题,不断改进、改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萍.高校效能监察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8):95.

[2]刘华金.基于matlab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设计与仿真[d].浙江工业大学,2011.

[3]梁伟东.中美研究型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3):126-127.

[4]李荔.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冲突与消除策略[j].教书育人,2014,(01):86.

观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十三

思想品德课不仅仅只有知识的传授,更要有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课堂的激励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树立自信心,增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勇气。我觉得激励性语言要真诚、具体、自然、顺势。

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时,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身边谦让、分享、助人的事例。关于谦让,陈启鑫说:“女士优先。”我的点评是“绅士风度。”好可爱的一个男孩!关于分享,殷红梅说:“刘群群和我分享了她在期末考试中前进了几个名次的快乐。”我当时特别激动,深情地看着刘群群说:“的确不容易。咱在努力,别人也在进步,虽然只是几个名次,也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满含着老师对她成功不易的理解,她深深地点了点头。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的眼眶有些湿润。关于助人,刘晓娜绘声绘色地说:“在体育课上,老师让跑四圈。当跑到最后一圈时,已是精疲力尽、想放弃。这时有一双温暖的手抓住了我,并告诉我加油说我能行......朋友的鼓励给了我自信。我跑完之后心里特别感动感激,真正感受到了别人帮助自己的快乐。既然接受帮助是那么高兴的事,我何不多帮助别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喜悦呢?况且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她的这一番话足以让我们仰视!老师当时的点评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别人的帮助,刘晓娜心存感激。不仅如此,她还做到了接受别人帮助的最高境界——主动去帮助别人。我们都得向她学习,满怀感恩之心去生活,在别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学习《竞争不忘合作》一课时,老师问同学:“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一般的学生都找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作为竞争对手,并下决心赶超他。当问到全班第二名的宋瑞兰时,她说:“我自己。”思维太活跃了!我当时给的点评是:“自己就是最大的敌人,超越自己你很了不起。”那节课让我发现了她身上所拥有的自强不息的美。

当学生成功时,告诉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当学生失败时,告诉他:“别灰心,你只是暂时没赢!”或者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吸取教训,转败为胜!”有时直接告诉他:“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屡败屡战,永不言弃!”

当学生努力了希望还很渺茫时,轻轻地告诉她:“既然失败来敲门,成功肯定在路上!”

见到为追逐梦想而埋头苦干的同学时,告诉她:“有梦的孩子不言累。为梦想而拼搏,虽苦犹甜!

当学生抱怨时,告诉他:“只为成功想办法,别为失败找借口!”

看到书写特别漂亮工整的孩子时,我会写:“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

对于课堂发言积极的,我会写:“课堂上来自你的声音总能给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对于乐观坚强的学生,我会写:“你总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微笑着面对生活,真好!”

我还会告诉所有的学生“知识不偏心,特爱勤奋人!”“每天进步一点点,奇迹就会发生!”“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孩子,加油!”“天道酬勤!”“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等等。并且在每个鼓励性评语后加一个笑脸,用笑脸点亮孩子的心灵,用赞美预言孩子的成功。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滋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雨露给群山以表扬,群山就会显得葱翠;河流给长江以表扬,长江就会显得壮阔;大地给阳光以表扬,阳光就会显得灿烂。”孩子每家都有一个,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表扬学生几句吧,他们都会开得像花一样灿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