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上册)韵味枫叶如丹
五年级,这是才进入高年级的起始阶段。中低年段的字、词、句、段的训练,到了高年级已经升为篇的训练。我始终认为,学生一定要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设计思路中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表现。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加上老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学生自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感悟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从而积累了语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本堂课设计的不足之处:对于朗读的指导不太到位,个别教学环节,老师的指导过于琐碎。
《枫叶如丹》一课是一篇散文,这种体裁学生接触的较少,理解起来有困难。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多种方式的阅读,通过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这样给学生一种自由的空间自读、自谈、自悟,在其中及时给学生以评价,使学生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乐学。只有他们乐学、愿学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一种良好的效果。这也是本课的成功所在,学生的回答相当的精彩,从中确实有所感悟。最后,又配上优美的音乐,在读书声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
1课时
(出示有关枫叶的课件)你们喜欢枫叶吗?为什么?(指名说)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西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心旷神怡绚烂静憩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1、学习第一部分。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一年四季中,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并且谈谈原因。
(2)自己读课文,思考:文章写春、夏、秋三个季节,到底想赞美大自然的什么?(赞美大自然的生命力)
(3)指名读课文,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自然和人世,处处相通”?(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分组汇报,师小结)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写照相的经过)
(2)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①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②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
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3)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4)自读13自然段,思考:作者到底明白了什么?联系上下文分析。(要求先用笔写,再讨论)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5)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二
一、全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目标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准确认读252个生字。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70个。继续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得正确、端正、匀称。
3、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4、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生活实际、语言环境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知道课文的大意。
6、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收集信息。
8、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通顺的短文。学习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所教班级为新拆分班。学生情况还待进一步了解,根据多方了解,情况基本如下:
1、少部分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爱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但个别同学有缺交作业的现象。
2、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错别字多,而且知识积累也太少。
3、阅读方面,基本能流利大声朗读课内和课外读物,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本能对文章中的人物和较为重要的句子做一定的分析和评价。但对于主要内容和段意的概括能力尚有待于加强。
4、多数学生害怕写作文,作文语句不够通顺,条理不够清晰,内容欠具体,写作水平有待加强。今后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放胆想象,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本领,养成多积累,勤练笔、善自改的习惯。写出真情实感,写出特征,写出个性。
三、完成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节课均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学习。
5、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6、在“30+10”的课堂作业的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四、教学进度(略)
五、学科实践活动(师生两个方面)
本册“学和做”以“说名道姓”为话题,介绍相关的知识,提示探究的途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地进行思考、查询、研讨、习作等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利于他们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三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几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3、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感受想象的神奇,激发科幻意识
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激发想象力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10个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到太空已不是梦想,太空到底是怎样的?和地球是否一样?太空上有医院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件发生在太空医院里的离奇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度课文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学生在书上勾划生字、新词,同位相互检查自学情况
3、检查生字重点指导:诧纽书写知道:舔
4、学生轮读课文,梳理课文条理
5、石说大意
三、:讲述了“我”到太空医院治疗烧伤的神奇的故事。想知道太空医院到底如何神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书读课文
3、上查找有关太空的资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医院的神奇之处
2、体会“我”第一次来到太空医院心情和感受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重点品析
师:由于烧伤“我”住进了太空亿元,在太空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的神奇让“我”新奇不已,难以置信,默读3-20节,思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太空医院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学生默读课文勾划句子并批注
二、与文本对话,引发共鸣
1、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神奇一:“可是干裂的嘴唇发出了火灼般的疼痛……朝我嘴里伸来。”
a、学生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感受如何??学生移情体验,读句子
神奇二:“真奇怪……我很容易地转过去。”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此时“我”的心情又如何?从哪里看出?
c、分角色读10-14节,感受心情由迷惑到诧异的变化
神奇三:“突然,一个奇怪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悬挂在空中。”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神奇四:“我调过头一看……在给我打针呢。”
a、学生谈感受读悟
b、如果此时是你在治疗,你心情如何?
c、带着感受读句子
神奇五:“你现在可以把身上的……敞开着。”
a、学生谈感受,提出质疑估计质疑:为什么要在身上涂上一层乳白色的保护膜?
b、学生自己展开猜想
c、在书上寻找谜底,谈谈此时自己有何感受
d、此时的”我”还有什么疑问?学习22节
e、当”我”的疑惑解答出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三、合理补白,全文
1、当“我”健康出院,准备返回地球时,“我”会对白衣大夫说些什么?
2、你觉得作者关于太空医院的想法,将来有可能实现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前许多人们的梦想都变成了现实,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顺风耳”现在人们发明了电话,有了因特,以前人们梦想自己有“千里眼”,现在有了电视,可视电话。科学技术的神奇让人们有了呼风唤雨的巨大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空医院能变成现实,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梦想之心,并又把梦想变成现实的决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画一幅科幻或编一个科幻故事
板书:21、太空医院
翻身——怀疑——神奇——迷惑——打针——诧异——涂保护膜
尼龙丝病床梦想成真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四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战,即战斗。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可见灾情的严重性和斗争的紧迫性,它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人民利益的莫大关心,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把握课文的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理解,感受课文采用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中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既全面有真实生动。
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有关的视频材料。
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利用电脑播放歌曲)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大江保卫战
读题,解题,质疑:
战,即战斗。
课文什么比成战斗?(把抗洪抢险比成战斗。)
将抗洪抢险比成战斗,说明什么?(灾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4、教师简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读课文:
同学们,你觉得,你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通过划一划,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留待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教师巡视)
3、检查自由读课文后的效果。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交流初读的感受,收获。(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为“什么战——怎样战——战斗的结果”这样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段的内容。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归纳。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四、学习第一段
1、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第一段。
2、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点的词语句子,读一读。
灾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
奔赴战场:日夜兼程,挺进
3、指导朗读。读出情况的危急,读出子弟兵们英勇无畏,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指名朗读,评点,再读,齐读。一定要指导学生用一字一顿的重音,把三个“!”读出来。)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内容,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齐读第一段(媒体播放灾情,渲染气氛),说说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二段
(一)、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
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典型事迹?
(1)默读。
(2)交流概括。
大堤抢险
(3)板书:铮铮铁汉(典型人物)
勇救群众
(二)品读课文——大堤抢险-
1、幻灯片出示抢险的图片,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
3、学生谈自己感动的内容,指导朗读,感悟表现战士们奋不顾身和乐观主义的精神的词句。
出示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
朗读,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
(2)“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3)“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4)“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
4、小结过度:
这一层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绘了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体现了全体官兵为了保卫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来,课文又是从哪个角度去描写的呢?
(三)品读课文——铮铮铁汉
1、学生自由读,说说这一层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
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讨论,结合学生的交流,出示: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好好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
3、齐声朗读——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4、谈谈自己的感受。——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四)品读课文:勇救群众
1、过渡: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还有哪些感人的事迹,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指导朗读,理解,背诵——
(1)“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抓住三个“飞向”引导学生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抓住四个“哪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师,他们真是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如此令人感动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们能背出来吗?
(五)小结: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样不惜一切抗洪抢险的。
播放视频《大江保卫战》
三、导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声朗读。
四、总结全文,作业
1、回全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述说感动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五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籍”,唤起学生与课文共鸣。
理解第八、九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多媒体课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2、说说你对天窗的了解,你还想了解一些什么?
过渡:天窗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的哪部分内容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3、指名读课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乡下的房子只有一排木板窗,但碰上大风大雨或冬天,木板窗一关,屋子里就像黑洞似的。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加深对天窗的理解。
齐读课文第一到三小节。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学生字词。藉、霸、宙。
2、理解词语。(说说通过自学,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新的词语。你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默读课文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段:(1—3)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
第二段:(4—7)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段:(8—9)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茅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内容?
(学生读课文后简单交流自己已经读懂的内容。)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2、交流汇报。
估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2)“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
(3)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4)为什么说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5)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弄懂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梳理问题。
(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1、想一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学习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第二、三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课文第二、三部分。
2、默读课文二、三部分,思考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交流汇报,深入理解。
1、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请两个同学分别朗读第二段中的两个事例。
(2)“慰藉”是什么意思?(“慰藉”就是安慰的意思。)
(3)比较句子: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小小的天窗是慰藉。
(读一读,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老师引读第4、6节)
2、为什么说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呢?透过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1)(交流汇报:明确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内容。)
(2)教师引读:我们把孩子的所看所想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老师的引读。
3、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们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
小组讨论,交流。
4、出示:它会使你看见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想不起来宇宙的秘密;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齐读。
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
5、有了想象,我们才能看到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切的世界。实际上,我们周围有许多机会,文章最后一节中加引号的天窗就是指一切想象的机会,我们要抓主机会,积极动脑,展开想象。
五、体会文章中的想象。
1、怎样才能想象得好呢?我们来看看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如何想象的?
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
“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跳)
“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声音)
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观察仔细)
还从哪些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带子似的、一瞥、掠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象得好,首先要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呢?
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样会想到雷和风呢?(因为两者有联系。)他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
个别读,齐读。
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
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齐读。
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
(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
男女生比赛读书。.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象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
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5.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六、总结课文。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拓展阅读:《童年,再这里留下脚印》、《月光饼》
八、板书设计。
来历
天窗唯一的慰籍(阵雨来临、被逼上床)
神奇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六
1.老师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电视剧,让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画面。现在请你当导演兼摄像师,你准备选取哪些镜头?为什么?先读书思考,还可以同桌讨论讨论,然后我们交流。
2.学生读书准备后交流。
3.谁先说说电视剧的开头?
4.生边答师边指导朗读,引导体会对母亲及母亲对我浓厚的情感。
注意集中表现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
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集中表现了慈母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热爱母亲的情感。强调“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读完课文,谁都会被慈母情深深打动。这位平凡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深沉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难忘的印象。
课后题:“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抽生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表达热爱母亲的感情。
1、感情朗读。
2、背诵《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点评: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七
1、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2、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3、抓住关键语句复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1、“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
2、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
体会、感悟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一、导入
1、用“男”字组词,表明一个人的成长过程。
预想回答:男婴、男孩、男青年、男子、男子汉。
2、你知道中外历能称得上男子汉的有谁吗?
预想回答:岳飞、杨家将、巴顿、成吉思汗、林肯……
二、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男子汉”。
注意从哪几方面写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预想回答
1、他对食物有足够的兴趣;
2、他崇拜父亲,认为父亲无所不能;
a) 他有独立的要求,要求独立做事;
b) 他不轻易掉眼泪;
c) 他沉着面对生活挑战。
三、教师主持讨论
有的同学认如何为小学一年级新生做开学准备为男子汉应该是男性的成年人,应该是健壮的、刚强的,而文中写的是男孩,不能称他为男子汉;有的同学则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他可以算是男子汉。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课文,看看作者为何称这个小男孩为男子汉。
要求:申明自己的观点: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达到进一步熟悉课文的目的)
四、读课文开头和结尾的几段文字,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我们家的男子汉”的特点。
我们家的男子汉:他有独立意识;他刚强,不轻易落泪;面对不得不做的事,他坦然接受。……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五、品味本文描写细腻、语言的风趣幽默。
学习方式:由临近的四个同学组成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比一比谁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比比谁找得多。
六、写作练习
利用周六日或放学以后的时间,到自己居住的大院或街道,观察几个小朋友玩耍时的情景,描写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八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学习课文2-4自然段,了解小艇的样子,感受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它在威尼斯的作用。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
教学课件。
一、感受小艇之奇特。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继续畅游威尼斯。同学们大声一起告诉老师威尼斯的什么最出名?
学生们回答
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大文豪马克吐温先生是如何向我们介绍威尼斯的。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文字)
指名朗读。读了这段,请你说说小艇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小艇的特点长窄深
出示大屏幕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起来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谁来谈一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使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谁能具体说一说
小艇又窄又深,比做独木舟;把小艇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的形状,比做天边的新月;把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比做田沟里的水蛇。
因为有了这些比喻句所以我们感到小艇被描写得生动形象,既然是比喻句就会有比喻词,同学们我们来找一找这些比喻词。
同学们找出的比喻词:……有点儿像…… ……像…… ……仿佛……
用不同的比喻词可以让句子更生动。
这么美丽的小艇同学们想不想坐上去感受一下?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点名读课文。
同学们来表演坐在小艇上的感受和所见所闻。
二、赞叹驾驶技术之自如。
刚才我们学了小艇,新月一样的美丽,水蛇一样的灵动,但是再美再灵活的小艇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也没有灵气,接下来就请一位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其余同学从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船夫的驾驶技术吗?
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文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板书:船夫驾驶技术操纵自如
总结: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操纵自如,不手忙脚乱;急驶的时候——能够拐弯;拥挤的时候——能够挤进挤出;极险极窄的地方——能够穿过去。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教师引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他动作灵活──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他速度极快──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2)讨论这个段落的写作手法
总结:总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三、威尼斯人的生活如诗如画的夜晚。
威尼斯的小艇很奇特,坐在船舱里很舒适,小艇行驶过一座座石桥,打开窗帘,耸立在两岸的建筑映入眼帘,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同学们自学课文第5、6自然段,并填表。教师配乐。
时间什么人干什么
坐着小艇
白天
晚上
如果你就是威尼斯人,那么你想乘坐小艇去哪儿?我们先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这样漂亮的小艇,技术这么娴熟的船夫,那么在威尼斯旅游肯定是一种享受,一起读最后一自然段,享受威尼斯的夜晚。教室播放背景音乐。
夜晚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白天的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白天喧闹,有生气;晚上宁静,如诗如画
为什么威尼斯的白天和夜晚大相径庭呢?
因为小艇,白天小挺多,所以喧闹,晚上小艇停靠在岸边,不活动了,所以安静。
一动一静,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板书:对比和反衬。
晚上,人歇了,船停了,城市进入了梦乡。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行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人们的生活寸步也离不开小艇,这就是给威尼斯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小艇,难怪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四、归纳文章写作方法。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写是本文写法上的特点。
五、读写结合小练笔。
要求
1、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字迹清晰,无错别字。
3、不少于50字。
威尼斯的小艇
小艇的特点长窄深外观
船夫驾驶技术操纵自如活动
重要作用息息相关风情
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九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14个生字,正确认读“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大饱眼福”等词语,并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4、引导学生练习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以丰富对非洲的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非洲的风情特色,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非洲的风情特点的。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阅读知识,自学课文内容,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1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离开了万象之国——泰国,我们仍深深地陶醉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今天我们要走进辽阔的非洲,去欣赏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教师板书课题:28彩色的非洲)
2、齐读课题,对课题质疑。
二、自主学文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课文中边读边作批注。)
3、对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色彩斑斓”的意思。
2、朗读句子。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
4、课堂交流,引导学生概括。
(1)非洲的蓝天、骄阳是彩色的:
(2)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3)非洲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
(4)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5)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
5、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找出这些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深入阅读,体验“非洲的彩色”
1、色彩斑斓的非洲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画一画:非洲的哪一处地方最让你心动?读一读,品一品。
2、自由交流,随机指导。
(1)重点交流课文第四自然段:哪些词语写出了花之多,花之艳?
①出示句子:“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
“高擎”和“绽开”两个词妙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似一片霞”写出了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出示句子:“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望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分小组交流非洲其他方面的“多彩”。
(3)小结:作者写非洲,紧紧抓住非洲的特点——“多彩”展开笔墨,从天空、植物、动物、非洲人的生活、艺术五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出了非洲特有的风情特色。
五、总结非洲风情
1、导语:这激情洋溢的舞蹈,来自舞者的心灵。它诉说着非洲的原始与神秘,诉说着非洲的热烈与奔放,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2、学生朗读这两个感叹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3、教师点题:是啊!说非洲是彩色的在于它的色彩斑斓,更在于它的多姿多彩!让我们再一次赞叹这彩色的非洲吧!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这两个感叹句。
4、学生自找答案:回到课前学生的质疑,如: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为什么课文要以“彩色的非洲”为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答案。
六、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前搜集到的非洲相关资料,谈谈你对非洲的印象。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如,画一幅画,写一段话,写一首小诗等。
2、全班交流。
七、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