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3篇)

最新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7 12:18:22
最新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3篇)
时间:2022-12-07 12:18:22     小编:zdfb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一

1、经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本事以及现场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构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确定本事,初步建立对某一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中国科学院xx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xx.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xx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xx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xx.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xx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5、20xx.09.04星期五上午,在xx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资料,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第一天8.31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教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资料,强调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之后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最终胡红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所谓地学文化,是人类在研究与利用地球资源过程中所构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人地关系在文化上的反映。地学文化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如黄山、九寨沟、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质旅游景观,每年吸引着大批游客。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的庐山,不可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源地,并且其浓厚的文化气息,最终使这个风景名山成了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20世纪地球科学在认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质事件、勘查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灾防灾、推进社会提高、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学诞生100多年后,附加于其上的巨大文化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地学文化资源既能够表现为有形的地质地貌景观和人物形象,也能够表现为无形的地学知识、地质灾害现象、地学历史记载等,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能够表现超大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尺度,也能够进入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和难以预知的未来世界。

地学文化的任务是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架起桥梁,满足公众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众的地学文化素养。譬如到xx森林公园实习,我们看到了那些球状风化了的石头、剪解理和残积土,也看到由它们所构成的神奇的大自然轮廓,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比神力。地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硬邦邦的科学理论,还有那无限的精神享受。

小结:地学文化的领略也需要人有必须的人文修养,再深一点就是人的综合素质。例如胡研究员就是一个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进行文化创作的能手,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杂家”。而我也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第二天9.1关键词地化所矿物岩石

早上我们步行至中国科学院xx地化所,展开我们第二天的实习,此站主要目的是认识矿物和岩石,增进我们对矿物和岩石的感性认识,以及经过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的科研过程。

我们首先进去科普馆参观,接待我们的是地化所里的三个研究人员,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参观里和他们还有教师一齐交流和学习。科普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那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那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听研究员和教师讲解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可是那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构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构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科普馆里同样陈列这很多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科普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可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化学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

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参观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此实验室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研究室,建立了我国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开创了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以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学科优势为依托,发展适用各种地质对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踪方法,加强多元同位素体系理论研究,并与当前地球科学前沿领域—大陆动力学和全球变化密切结合;经过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为解决大陆动力学、壳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资源构成和勘探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基础问题作出具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此实验室拥有精良配套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不仅仅能够进行各类地质和环境样品常规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固体和气体稳定同位素以及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并且大部分仪器还配备了激光探针进样系统,加上最先进的电子探针,还能够进行各类样品的微区原位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以及图象分析。

小结:今日的参观和学习确是拓展了视野,认识了更多的矿物和岩石以及它们的结构和构造。对于同位素实验室的参观,虽然没有深入去了解,也不可能去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室的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但能够从实验室里的那种静谧的气氛去感受做科研的严谨。

第三天9.2关键词:基坑工程边坡工程

一、实习前的资料准备

基坑工程

1、场地: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形似的反应谱特征。场地根据场地土的刚性(即坚硬或密实程度)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i、ii、iii、iv类。

2、冠梁:是基坑护坡桩顶面打的梁,是把护坡桩连到一齐构成一个整体,防止基坑边沿塌方,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离散的桩结合起来,让其共同作用;如果是带内支撑的方案,冠梁还是主要的受弯构件之一。

3、锚杆:作为深入地层的受拉构件,它一端与工程构筑物连接,另一端深入地层中,整根锚杆分为自由段和锚固段,自由段时指将锚杆头处的拉力传至锚固体区域,其功能是对锚杆施加预应力;锚固段时指水泥浆体将预应力筋与土层粘结的区域,其功能是将锚固体与土层的粘结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锚固体的承压作用,将自由段的拉力传至土体深处。

4、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法是用于加固饱和和软黏土低级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经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必须强度的优质地基。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它与混凝土硬化机理不一样,由于水泥掺量少,水泥是在具有必须活性介质——土的围绕下进行反应,硬化速度较慢,且作用复杂,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种水化合物后,有的又发生离子交换和团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应,使水泥土土体强度大大提高

5、旋喷桩:旋喷桩是利用钻机将旋喷注浆管及喷头钻置于桩底设计高程,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经过高压发生装置使液流获得巨大能量后,从注浆管边的喷嘴中高速出来,构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坏土体,过程中,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在土中构成必须直径的柱状固结体,从而使地基到达加固。施工中一般分为两个工作流程,即先钻后喷,再下钻,然后提升搅拌,保证每米桩浆液的含量和质量。

6。钻孔灌注桩:系是指在工程现场经过机械钻孔、钢管挤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构成桩孔,并在其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桩,依照成孔方法不一样,灌注桩又可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挖孔灌注桩等几类。

7、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土体侧压力的挡土墙。

8、常用深基坑支护方法[1]:

8.1钢板桩,是一种施工简单,投资经济的支护方法,但由于钢板桩本身柔性大,所以对基坑支护深度较大的软土地层,不宜采用。

8.2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由于地下连续墙具有整体刚度大和防渗性好,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软粘土和砂土多种地层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尤其是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层软土,须将墙体插入很深的情景。所以,在国内外的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8.3柱列式灌注桩排桩支护,柱列式间隔布置包括:桩与桩之间有必须的净距的疏排布置形式和桩与桩相切的密排布置形式。为防止地下水并夹带土体颗粒从桩间空隙流入坑内,应同时在桩间或桩背采用高压注浆、设置深层搅拌桩、旋喷桩等措施,或在桩后专门构筑防水帷幕。

8.4内支撑和锚杆,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墙体的支承,内支撑(水平横撑、角撑、斜撑等)和锚杆(斜锚杆、锚碇板拉杆等)的作用对保证基坑稳定和控制周围地层变形极为重要。

8.5土钉墙支护,土钉墙围护结构是边开挖基坑,边在土坡面上铺设钢筋网,并经过混凝土构成混凝土面板,从而构成加筋土重力式挡墙起到挡土作用。

除此还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支护和旋喷桩帷幕墙支护。

9、影响基坑稳定的因素:基坑土的性质,地下水情景,顶部堆载情景,边坡断面形式,边坡防护情景,基坑周围环境等等。

10、流砂:是土体的一种现象,通常细颗粒、颗粒均匀、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容易发生这个现象,流砂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河水的冲积经过地质的变化而构成的砂层,在遇到水流的情景下,整个砂层发生流动,从而构成了流砂层,在通常情景下地下水的压力是固定不变的,可是一旦水压发生变化,整个砂层就会跟着发生变化,所以处理好流砂问题对基础的影响,对于基础施工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基坑降水方法:比较常用的有明沟降排水和管井井点降水。

边坡工程

1、导致滑坡发生的因素:地貌、岩层、构造和水的因素。

2、边坡防护的主要措施:排水、减重、支挡工程

3、常用支挡工程类型[2]:抗滑片石垛、抗滑挡土墙、锚杆结构、抗滑桩、高压注浆锚固滑动面。

二、施工现场

基坑工程

上午我们所到的基坑施工现场是xxxx海花园酒店基坑后续施工现场。

该工程位于xx市xx员村四横路东侧,场地南侧为珠海,原地貌属河流冲击阶地,后普遍被人工填土填高,地面平坦。周边环境情景为:西侧紧靠两层地下室机构;北侧靠西部距离基坑边约20m为三层幼儿园房屋;东侧距基坑约10m为道路,路的东侧为琶洲大桥桥墩;南侧距基坑边约30m为沿江路,沿江路南侧为珠江。

地质情景:根据地质钻探结果,场地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击土层、风化残积层及白垩系上统基岩四大类。

地下水: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在现场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u”基坑的左右两侧顶部的1:1放破1.5m。而在坡低所设的两排搅拌桩止水已经施工完毕,并不能看清搅拌桩成型后的结构。在搅拌桩靠基坑的侧设置了钻孔灌注桩挡土,桩顶设700厚的冠梁,把钻孔桩连接到一齐,加强基坑边沿的整体性。按照施工设计,从上往下设基坑内共设三道锚索,在现场能够看到基坑内壁原第一道腰梁和新施工的腰梁,标高分别为—6.9、—7.4m。基坑顶部,围绕基坑设计有一条宽300的排水沟。为确保基坑的顺利施工,做到发现情景及时处理,在基坑开挖施工的过程中设置有各种监测仪器,如在现场看到的水位监测点,除此还有位移、沉降观测点等。

边坡工程

第二个施工现场是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xx公司物资中心后山山体边坡崩塌应急排险工程。该工程在a、b区排险主要采取修坡的方法,一级坡坚持原先坡角不变,清除坡面凸出松动的危岩;2级坡按照60°坡角进行修坡。c区排险主要采取坡顶清除危岩的方法;坚持原坡角不变,对危岩清除控制线以上凸出松动危岩进行清除。现场能够看到在边坡顶部设置有排水沟可与道路市政排水沟联通,且在地形低洼处设置集水井。现场边坡已经清理完,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高压注浆作业。

小结:在基坑工程的现场虽然没看到基坑支护的施工,但在之前充分地查阅资料,所以在现场看到实物的时候并没有感到很陌生,相反这大大增进了感性认识。可是我想学起来和真正地在现场施工,那又是一回事,毕竟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明白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第四天9.3关键词花岗岩球状风化节理坡积土残积土

上午我们登顶后,在教师的讲解下从山顶一向往下走,途中教师给我们讲解了山上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作用,岩石裂缝的构成,以及坡积土和残积土的区分判别。

xx位于xx市xx区东北部,广汕公路南侧,西接华南植物园,北临xx树木公园,东隔大观路,与世界大观、航天奇观两个大型娱乐场所遥遥相对,涵盖沙河镇的柯木村、岑村,xx镇的凌塘村。长约三公里,面积600公顷,处处能见到黎朔、荷树、火力楠、海南红豆、美丽异木棉等带和南带优良阔叶树。山上自然气息浓厚,除了爬山小路之外没多少人工痕迹。空气十分好,林木繁盛,水源富饶。山中猪头石、鸡枕石,三间二廊等自然景观,在民间享有盛名。

xx山间遍布花岗岩,巨大浑圆,这是数百万年前的岩浆岩先构成于地下,经过一系列的地壳构造运动,使岩石露于地表,在必须的气候温度下,受风化剥蚀,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之后在岩石的表面容易构成龟裂,之后风化程度高的岩石就掉下来,最终趋向球形。这样的风化过程就是所谓的球状风化。球状风化是花岗岩地段比较突出的一个不良地质现象。如果不能在勘察阶置充分的了解其分布特点。很可能在工程施工和线路运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同题。在岩石的表面上镶嵌有较为坚硬的石英和长石。

岩石风化程度的初步野外判别:如果岩石用手能够掰开,确定为全风化岩;岩石用榔头能够击碎,确定为强风化;如果用钻机才能钻进,就为中风化;如果是未风化和未风化,用钻机也很难钻进。现场的岩石多数能有手掰下或用榔头敲下,说明已经是强风化和全风化岩了。

在山顶处的土层为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原地的碎屑物,叫残积土,而在山脚处的土层可能是残积土,也可能是岩石风化后经搬运在山脚处构成的堆积物,叫坡积土。区别的依据是残积土的矿物成分很大程度上和下卧基岩一致,而坡积土就不一样。

在山上还能够看到岩体破裂,破裂面较为平整光滑,并且裂开岩体往往有必须的位移,此为剪节理,也称“x”节理。可是也有的岩石裂隙中充填这石英或长石,这种充填在岩石裂隙中的板状岩体,叫做岩脉。

在山上还有一种特殊的景象,一个一棵树生长在岩石裂隙上,随着树的生长,就对岩石产生一种劈裂作用,加速了岩石的风化,这也就是生物风化。

第五天9.4关键词总结收获

上午,我们在课室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资料,并以xx药学院大学城校区教学区首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相关资料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五天实习很快结束了,可是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回归到理论上来,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来,再从观察到的实际比较理论,分析其中的异同,知识得到了运用、加深和巩固,这是我们实习的主要目的。

当然也经过这次实习来从新审视自我做事的一种态度。我倒认为这是更重要的。正如宿教师在课堂上做了的简短实习总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做事缺乏活力、学习过于被动。可能在学生阶段,还没有显现出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广州番禺莲花山

1、观看影像资料—不良地质现象

2、地质图阅读,工程勘察讲座,阅读收集整理资料

3、野外实习:莲花山矿岩、构造及地貌参观

4、编写实习报告

1、(10月20号星期一)

时间已经是秋天,天气还是挺热,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教师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资料。午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我们团体观看了一些影视资料,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还观看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为课本知识的补充,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还有观看了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的产状,结构和构造,了解它们的工程地质特征,虽然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后还是增进了我们的工程地质专业知识。

2、(10月21号星期二)

今日天气晴朗,在观看完资料,使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开始学习阅读工程地质图。为使我们能了解不一样倾斜程度(水平、倾斜、直立)地层、褶皱构造和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教师详细讲解了水平岩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褶皱构造、断层在地质图上的特征。可是人太多,都围在教师身边,教师讲话的声音又不是很多,所以听的不是很清楚,结合实习指导书的资料和听到的一部分,大致还是学会了从地质图上阅读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地质现象的分度规律,还掌握了对褶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岩浆岩侵入活动地区地质图的分析方法,从有地质构造图的地质图上绘制示意地质剖面图的方法,根据地质图分析区域地质发展史的方法。

为了在野外实习时不至于手足无措,我认真的阅读了实习指导书,还仔细的看了教师给的课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比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资料。

3、(10月22号星期三)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最终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番禺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广州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景区。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向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很多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和地层简介如下:

莲花山的构造位置处于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带上,构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造山期,为一典型的褶皱山系。莲花山山脉向东北经丰顺、梅县、大埔进入福建的华安南靖一带;向西南:至海丰、惠东宝安各县分别于大亚湾、深圳湾如南海,又复出于万山群岛、高栏列岛。广东境内长约500km,宽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断裂为一条强烈挤压破碎带,共有120多条断层组成,分东西两断层束,向东南有13条主干断层,向西有14条主干断层。此带动力热力变质作用强烈(属低中压型变质),可寻找到铅、锌、铜、钨、锡等矿藏。是重要的导岩构造,中酸性岩浆发生多次裂隙式多间歇性喷发,深断裂内,岩体达100多个。为内生金属矿床成矿带。

地层:侏罗系上统称高基坪群(为陆相中酸性火山岩),该群为一套复杂的陆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积岩夹层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几个班搭着校车到了莲花山,上山的路比较陡,但沿途的风景不错,一路鸟语花香,忍不住想快点下车,去好好的欣赏。最终到了山顶,下了车之后,我们就跟着教师,一边听着教师的讲解,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名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海观音,其规模宏大,气势十分壮观。望海观音金像高四十多米,这观音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据说是目前箔金铜像的世界之最。此时正恰夕阳西斜,观音像头顶佛光灿灿。望海观音右侧的就是观音阁了,是仿古单体建筑,三层,面阔七间开,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营造,雄伟庄重,气势恢宏,古色古香。于第三层阁顶高处有“莲花禅寺”之牌匾。大殿门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们虔诚焚香礼拜,祈求福缘。

沿着石阶往下走,就到了狮子岩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块石头,像头雄狮,估计是由此得名吧,据说它是莲花山的标志之一。这块石头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蚀而成的,看来千万年前那里是水位还是很高的,石头的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极容易被风化。

接下来就是飞鹰古道和飞鹰崖了,飞鹰古道是人为开凿的隧道,隧道洞比较宽大,穿透整个岩层,岩层岩性为沉积岩的棕红色砂岩,层理构造明显。

我们跟着教师一路走下去,狮子岩对面的就是观音岩了,它是一块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内凹陷的岩石,上头有“观音岩”三个字,岩性也是沉积岩中的棕红色砂岩,下头供奉的是一尊观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顶礼膜拜,还有求姻缘的,虽然我不信这一套,但应对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签,但最终没有去,而是跟着教师走。接下来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很明显是岩石受到比较大的拉应力,还有生物风化作用。

在观赏的过程中,由于人太多,我们走散了,没有跟上我们班那队,而是跟错了另外一个班的教师,我们来到了浴仙池,听教师说,这是一个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层低洼处积成的小水池,水池经人工处理呈椭圆形状,在水池靠壁的一侧,是一尊用白色石头雕成的塑像,有点像天龙八部里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头上的发簪,正准备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水池四周的砂质岩石经过长年日晒雨林风吹,野生物生长,其风化程度强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经出现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我们跟着教师继续走,走到了池,可惜池里已经没有莲花了,仅有鱼在游来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风流快活,池亭台轩榭,走廊,小桥与山间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诗词“多少楼台次第成,莲花燕子纪朦胧。眼前无限狮洋浪,不发千秋水上名”。在莲花池后面的岩石上竖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观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岩了,燕子岩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两片岩石高耸在胡面上。燕子岩顶上还建了个观光亭,看上去很危险,岩石上有一道倾斜节理,但这两快岩石却历经千年而不倒,实在让人叹为观止。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其以“人工无意夺于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于世,是国内旅游和科研价值的“人工丹霞”奇迹。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构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构成水湖。

一天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并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还要感激教师的细心指导。经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必须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二

专业年级 09水利水电工程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提 纲

实习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等

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

主要是野外所看到的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包括地层岩性背斜、斜等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掌握了关于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大都是理论上的,往往与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现象,加深对其了解,我们09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4月23日在黄勇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工程地质实习。

学会对肉眼的岩石判别

了解湖山地区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我们到达湖山地区,观察湖山地区的地质地貌,肉眼判别岩石,采集岩石标本,并且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石的产状,判断背斜和向斜;其次,我们去参观南京地质博物馆,了解中国石文化。当天下午三点结束工程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大约28公里,处于宁镇褶皱束南带,有三列山组成,其走向为北向东。自南京有公共汽车通汤山镇、湖山地区,交通便利。于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对湖山地区进行了研究。而国内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也对此作过研究。在湖山地区所观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积岩为主,还有少量的侵入岩。这里地层出露齐全而清楚,易于观察,在宁镇地区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边组、坟头组出露较好,茅山组很不发育,仅零星可见。五通组、孤峰组发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龙潭组中下部的页岩与砂岩暴露,易于观察。青龙群在棒锤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层剖面十分清晰。

在开始实习时,老师给我们介绍以下内容:

1、高家边组(s1g)

主要由土黄色页岩(质感滑腻,易折断)及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93.5米;据资料,高家边组含有多种笔石。高家边组与上伏五峰组的接触关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2、坟头组(s2+3f )

主要由土黄色中层-厚层砂岩构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夹有少量土黄色薄层粉砂岩、泥岩和页岩;厚度120m;据资料,坟头组含有王冠虫等化石。坟头组与下伏高家边组为整合接触 。

3、茅山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组成,夹粉砂岩等;厚度约为20余米,呈斜层理构造。茅山组与下伏坟头组为整合接触。

五通组(d3w)

底部为中厚层底砾岩、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厚层粉砂岩,上部为砂岩及粉砂岩,顶部为中厚层石英砂岩,有层间构造,如印模构造等,有风化现象,可见节理构造,成岩破碎,没有错位,粘土高岭土化;厚约150米;据资料,有斜方薄皮木、亚鳞木及楔叶木等化石,但是没有观察到。与下伏茅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1、金陵组(c1j)

为灰黑色为生物屑灰岩,有笛管珊瑚和假乌拉珊瑚的化石;据资料,还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贝等化石;厚度约为6米。金陵组与下伏五通组为假整合接触

2、高骊山组(c1g)

杂色页岩,砂岩,有重力负荷现象,出现挠曲;厚约46米;据资料,有腕足类化石碎片。与下伏金陵组为假整合接触。

3、和州组(c1h)

为白云质泥质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约5米。据资料,本层产袁氏珊瑚、巨长身贝等化石。与高骊山组为假整合接触。

4、老虎洞组(c1l)

为灰白色白云岩,有紫红色的燧石结核,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厚度约12米。据资料,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黄龙组(c2h)

黄龙组底部为5米的巨晶灰岩。主体是灰白色略带微红色的生物微晶灰岩,产纺锤蜓。厚度约为55米。黄龙组与下伏老虎洞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石英砂岩:石英呈粒状,粒径为1~2毫米,白云母呈白色片状,平躺在岩层层面上。磨得很圆,大小均一,表面光泽暗淡。

五通组底砾岩:砾石有红色的石英砂岩,黑色的硅质岩及红色的页岩。

微晶生物灰岩:金陵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岩中生物屑,结晶颗粒小,上青龙组底部出现瘤状灰岩。

白云岩:质密坚硬,风化的表面有刀砍状溶沟,有红色燧石结核,主要由白云石矿物组成成。

硅质岩:是由硅质构成的岩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坚硬,风化强者较轻的特点。主要可见:

层状产出的硅质岩: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黑色.

具页理的硅质页岩:也产于孤峰组和大隆组,灰黑色.

呈透镜体状的硅质岩:分布于老虎洞组、栖霞组,前者呈紫红色,后者呈黑色。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划。

泥岩:呈不具页理的块状、层状,致密和固结程度较高者。颜色一般较浅,性较坚硬,遇水不易变软,可塑性差。 主要分布于下青龙组下部,高家边组也有少量泥岩。

页岩: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布于高家边组、高骊山组和下青龙组下部,颜色多样,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绿色等。

沉积构造是指沉积岩形成时所生成的岩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形式。

层纹倾斜,可判断古流向、确定岩层的顶和,在坟头组和龙潭组出现。

缝合线是岩石中呈锯齿状起伏的曲线。总的展布方向与层面平行。规模较大的缝合线代表沉积作用的短暂停顿或间断,规模较小的缝合线是沉积物固结过程中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层面循环时溶解两侧物质所致。主要见于白云岩及石灰岩,有时也出现在砂岩中。可以用缝合线来较准确地确定岩层产状。黄龙组、船山组中可见。

随后我开始用地质罗盘对滑坡开始测量,并且采集岩石标本。

在湖山地区实地测量完以后,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地质博物馆,领略中 国石文化。

地质博物馆分为新馆和旧馆两部分,首先我们先参观了旧馆。旧馆罗列了许多地质科学家曾使用过的勘测工具,各种文物上都有些岁月的痕迹。还有地质工作人员的蜡像,伟大科学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触颇多。

来到二楼和三楼,博物馆陈列的各种各样的石头,有灵壁石,太湖石,黄铁矿,赤铁矿,人造石……见过的,没见过的,真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还有各种地貌地形的模型,形象逼真。

参观完旧馆,我们向新馆进发。

新馆是生命的进化史,其中作用现代化的技术,让置身于科幻的世界。

进入新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龙骨骼化石,头脑中猛然出现了侏罗纪时代的画面,这些巨型动物在地球统治了两亿年之久,真让人难以想象,然而却在六千多万年前神秘灭绝了,这也成为迄今为止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是气候的变化,有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众说纷纭。

新馆还陈列了各种其它史前动物,如剑齿虎,猛玛象等等。

然而最惹人关注的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了,从类人猿到直立人,人类一直在不断的进化中。人类的出现,无疑是宇宙中最伟大的杰作!

参观完南京地质博物馆,下午三点,我们集合返校,结束了工程地质实习。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

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

5、了解了湖山地区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三

实习报告是野外实习全部工作的系统整理、分析与总结。是反映同学实习与教学效果的最后成果。因此,要求同学很好地进行总结,认真地讨论编写,真正地反映同学们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要求同学实事求是,要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报告要文字叙述精炼,图件整洁清晰、能说明问题。

实习日期、地点(包括野外观察范围)、内容、目的及要求,完成的情况。实习地区的交通、经济、地形、水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

1 、实习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的位置及其基本特征,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附位置图。

2 、地层的时代、名称、代号、分布、岩性特征、成因、风化特征,岩层构造与地貌 的关系等,附地层柱状图。

3 、地质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总的特征。

褶 皱:名称、位置、组成地层、产状、类型特征、成因分析,附图。

断层:名称、位置、类型、特征 ( 断距、破碎带、伴生裂隙等 ) ,附图说明。

节理、劈理、卸荷裂隙等发育情况。

本区构造应力场的简要分析。

岩溶现象的分布情况,发育在何种地层中。

岩溶的形态特征:地貌和地下洞穴,通道。

岩溶发育的规律性:地层、位置,发育的阶段,垂直分带性,与断层、节理、层理的关系。

对工程的影响:水库渗漏、坝基及绕坝渗漏,洞室围岩稳定,地下水水源。

据下苇甸电站及担礼隧道等地所见,试述本地区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

影响岩质边坡稳定的因素都有哪些?在这几处都是哪些因素起控制作用?试分别论述。

对下苇甸z3j岩体边坡,试用赤平投影法,分析其稳定性。

就实习所见,试述影响洞室围岩稳定的因素。

试估算原军——三铁路线隧洞的山岩压力及围岩自稳时间,并评价分析其稳定性。

试评述斜河涧铁路隧洞围岩稳定性及喷锚支护措施的原理,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优缺点。

陈家庄坝址地质条件概述: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

如选定为土坝坝型,试选择确定溢洪道、电站及隧洞的位置,并评价其工程地质条件。

坝右岸渗漏的地质条件分析,入渗地点、岩层、渗漏通道及排泄条件。

应采取何种防渗措施。

试比较三家店坝址及陈家庄坝址的优缺点。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四

12月29日—12月30日

金牛山公园后山

学习并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通过实地的野外实习,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并现场认识风化、滑坡、泥石流、断层等地质现象。

实地选择一处断层,用地质罗盘测量其岩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并对其定位。

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观察岩石标本,了解矿物及岩石的种类及其物理性质。

地质罗盘、铁锤

地质罗盘的使用:

1— 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l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l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l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锥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主要由岩浆岩构成。我们上山实习的道路旁可见多处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还有山体出现的多处滑坡,崩塌,断层以及随之出现的马刀树,公路裂缝等现象。

(一)概况:

12月27日上午10:30在学校北区4号教学楼201教室,老师统一教授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到教学楼下进行实践操作教学。12月29日上午8:30全体同学在金牛山后门脚下集合后上山,开始实习。实习过程:上山过程中,老师实地教我们辨别风化壳、滑坡、马刀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现象,并为我们讲解它们的一些主要特征;到达高处后,我们进行了对断层产状的实地测量。11:30基本完成任务。12月30日上午8:30在岩石标本实验室观看各种类型的岩石,分析并记录各岩石的物理性质与特征。

(二) 内容:

1、风化壳

我们对岩石还不能很熟练地用肉眼辨别,老师便让同学拿着锤子,敲击岩石,生动地让我们看到、听到、理解了岩石风化的一些基本内容。当用锤子圆头一端敲击岩石,能明显听出有的岩石声音非常沉闷,有的却非常清脆。当用锤子剪头一端敲击岩石,发现有的岩石一击,表面就掉落了下来(全风化);有的岩石却只是在表面留下痕迹(中等风化);还有的用脚轻轻一踢就全都散落下来(残积土)。这些岩石中,声音沉闷,一击就掉的岩石几乎都是颜色较深,说明它们由于温度的影响,膨胀和收缩幅度大,风化严重。后来我们了解到,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大部分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还有很多岩石的风化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岩石比较坚硬,有的比较酥脆。

2、滑坡

在山上水泥路的某处我们发现了一处小型的滑坡,它应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上面已经长满了杂草、灌木(滑下来的路径上没有树木)。在该处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见证了真正的“马刀树”。但由于滑坡很小,所以该处基本很难看出滑坡完整的形态。

3、泥石流

我们发现了一处早期形成的泥石流(在金牛山里没有近期形成的泥石流),它大多已经被矮小的灌木给盖满了,没有很明显的迹象。但我们会很明显的看出那里有一个很狭窄,很深的沟(靠近公路处有唯一的一颗已经枯萎的树),说明在此处是泥石流的流通区。由于后期的公路建造破坏了地质地貌,泥石流的堆积区我们已经没办法看出了。

4、崩塌

在金牛山上的马路后壁有一处岩体裸露的特别明显,整体斜坡较大能看到明显的棱,下面有岩石的堆积物。走进观察知道岩体较为破碎,多数岩体被裂隙切割成小块,经了解该处的岩石是一些厚层灰岩、砂岩、砾岩和喷出岩。该处的坡度很高,很陡峻。

5、断层实测—– 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左边第一棵棕树为树1,右边最高的树为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相对树1的位置为sw230,对树2的位置为sw256(如下图所示)。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可知道是逆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w275°,ne6°,∠82°( 如下图所示)

6、 岩石标本的观测

1、黄玉

黄玉又叫黄晶,是含氟硅铝酸盐矿物,它是由火成岩在结晶过程中排出的蒸气形成的,一般产于流纹岩和花岗岩的孔洞中。由于它经常与锡矿石伴生在一起,因此可作为寻找锡矿石的标志。黄玉一般呈柱状或不规则的粒状或块状,颜色有多种多样,一般为黄、蓝、绿、红、褐等浅色,有玻璃光泽,有的无色透明。其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块状。黄玉的颜色在阳光长时间曝晒下会发生退色。黄玉可作为研磨材料,也可作仪表轴承。透明且漂亮的黄玉属于名贵的宝石。

2、 钟乳石

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在石灰岩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渗入石灰岩隙缝中,会溶解其中的碳酸钙。这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上滴下来时,由於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而成的,称为“钟乳石”。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3、石英

石英,无机矿物质,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如al2o3、、cao、mgo等,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晶体,一般乳白色,质地坚硬。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石英块又名硅石, 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 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石英砂是一种坚硬、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其主要矿物成分是sio2 。石英砂的颜色多种多样常为乳白色、无色、灰色。硬度为7,性脆,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相对密度为2.65,其化学、热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明显的异向性,不溶于酸,微溶于koh溶液,熔点1750℃。具压电性。

4、 黄铁矿

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故又称为“愚人金”。 浅黄(铜黄)色,条痕绿黑色,强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参差状断口。摩氏硬度较大,达6-6.5,小刀刻不动。比重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黄铁矿分布广泛,在很多矿石和岩石中包括煤中都可以见到它们的影子。一般呈黄铜色立方体。黄铁矿风化后会变成褐铁矿或黄钾铁矾。黄铁矿可经由岩浆分结作用、热水溶液或升华作用中生成,也可产于火成岩、沉积岩中。黄铁矿化学成分是fes2,是提取硫、制造硫酸的主要矿物原料。其晶体属等轴晶系。成分中通常含少量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常有完好的晶形,呈立方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立方体晶面上有与晶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纹相互垂直。集合体呈致密块状、粒状或结核状。

对于这次实习,虽然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感触还是蛮多的。

首先,刚开始上山走的都是小道,加上雨天路滑,有的同学都滑到了。我觉得这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土木工程尤其是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就是以能吃苦耐劳而深受施工单位的喜爱,虽然这次爬山没有吃什么苦,但是我觉得从细小的地方就可以联系到以后更大更远的方向。我们必须培养起这种精神,并一直把这种好品质带到学习中、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去。

接着,老师在上山途中给我们讲解、教我们判别了许多地质现象。这让我感触很大。比如风化:以前看山上的石头,只是觉得它们长得不一样,从来没想过它们的声音、硬度会不同。没想到只是敲一敲它们这样很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有很多的收获。外表看起来都是石头的岩石其实内部有这么多的不同。再如滑坡: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山上有些区域是不长树的,更没想过为什么这些地方不长树。看到树歪了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点的质疑。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深深地觉得工程地质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它一点也不“难”。

最后,在山上实测断层的产状。在测量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不顺。比如之前没有注意到在测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通过实践,我们小组的成员互相讨论解疑。当自己亲手用地质罗盘测出断层产状的时候,有一种成就感。再一次觉得工程地质就在我们的身边。顿时我对工程地质这一学科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我觉得这次的实习活动让我们更加贴近大自然,而通过对工程地质学知识的掌握,让我们对近在眼前的大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里,我想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实习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一路对我们的教导。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五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 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 三 ) 海汇镇水库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分有几种:

a.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d.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e.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 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我们在此处所测的一处的数据如下:一处的地质产状的测量结果如下:倾向:124.5°倾角14°走向29°

( 四 ). 三叠泉

实习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三叠泉,我们到售票点的时候天下雨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麻烦,但我们都想看看三叠泉到底是怎样的,因而大家依然很兴奋。刚进大门大门不久,也就是三叠泉的入口处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右边有一座很特别的山,岩石是一层一层的,而且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沉积岩。我们还了解到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老师告诉我们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

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随后我们继续往上走,爬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三叠泉。三叠泉它位于五老峰下部,我们看到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据了解它落差共155米,看起来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此处我们又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 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 三叠泉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非常非常的美!

最后一天我们驱车来到狮子洞,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 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 hco3-caco3==ca2+ +co2+ 3

caco3+h2o+co2 ====ca2+ + 2hco-- 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 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 3形成 ca(hco 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 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六). 隘口马头山庄

最后一程我们来到了隘口马头山庄,这里以前是一个采石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背斜山,背斜山也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还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 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因此处的倾角大于45?,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告别了庐山之旅,期末也快来临了,大家又忙碌了起来。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而且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和沉积岩等。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既锻练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获益甚多。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六

一兴城

1岩浆岩

花岗岩:

主要由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块状构造,中细粒半自形等粒结构。命名为灰白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岩。

花岗斑岩:

矿物成分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块状构造,中粗粒半自形等粒斑状结构。斑晶直径约为2㎝,成分主要为正长石和石英。有些岩石中可见包体和捕掳体。命名为灰白色中粗粒黑云二长斑状花岗岩。

2沉积岩

砾岩:

包括海房沟组复成分砾岩、大红峪组灰黄色到灰白色石英砂岩质砾岩。风化面为黄褐色,粒径最大为30~40㎝,最小为1~2㎝,平均为8~10㎝,磨圆较好,分选不好。

砂岩:

主要包括常州沟组中厚层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串岭沟组深灰色薄层粉砂岩、团山子组红黄色细粒钙质砂岩、馒头组紫红色泥岩粉砂岩。该段岩层中发育有寒武纪叠层石。磨圆很好,分选很好,二氧化硅含量高。

石灰岩:

主要包括团山子组灰黄色白云质灰岩、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昌平组角砾状白云质岩、馒头组紫红色中夹薄层黄绿色灰岩、张夏组巨厚层深灰色鲕状灰岩。其中青灰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中还含有燧石结核和燧石条带。

二秦皇岛

本区三大类岩石均有出露,其中沉积岩出露的最多,覆盖面广,其次岩浆岩侵入体较多,变质岩相对最少,分布也较局限,张崖子地区的含金云母混合花岗岩具代表性。

1岩浆岩

花岗岩:

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沉积不整合在马岭组石英砂岩之下。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辉绿岩:

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岩石呈暗绿色,细均粒结构,镜下具典型辉长结构,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具隐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是斜长石,有时含角闪石较多,有的基质中含少量石英,有的可见球粒结构和流线结构等。

2沉积岩

含海绿石的石英砂岩:

位于张崖子的青白口群龙山组含有表面被风化成黄褐色内部为灰白色的中粗粒石英净砂岩,浅海相沉积,含海绿石和少量云母。

豹皮状灰岩:

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含微层理的白云质灰岩: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3变质岩

混合花岗岩:

主要为绥中花岗岩,新鲜面为肉红色,含有石英、黑云母、正长石,少量角闪石,为片麻状混合花岗岩。该岩石为粗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是区域混合岩化作用的结果,年龄为17.5~18.2亿年,以岩基形式侵入,因在绥中区域出露较典型而得名。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七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提高学生土木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实习包括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两部分。在课堂中,老师简单讲解实习内容及各种地质相关内容,在现场根据具体情况姚老师深入分析,精心讲解,不仅使我们掌握了野外实习的基本要领,还使我们对课程理论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并加以巩固和深化。

岩石及边坡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实习本质就是研究各种地质情况,其中一大块内容便是岩石和及其构成边坡的工程地质问题,因此,此次实习最大的内容就是观察各种岩石和分析其构成的边坡情况。实习中我们几乎每天都跟岩石和边坡打交道,老师也花了大半部分的精力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我们看到了由残积土形成的土质边坡,其下的坡积物颗粒大小悬殊,工程性能很复杂,需要压实的能量相当的大。由于该坡的坡角和坡度均不大,这里只采取了最简易的边坡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斜褶皱现象,由此我感到相当的荣幸。在这,我和同组组员对背斜两翼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进行了测量,左翼: 73°,341°,34°,右翼:334°,240°,34°。

在公路旁我们看到路旁的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岩体的表面长着一颗树,自上而下遭受着植物生长活动引发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作用,这让我想起了郑板桥的一首《竹石》诗,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最后我们考察了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已存在的岩石,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

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

b)千枚状结构 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才

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可以看出矿物颗粒。

d)片麻状结构以石英、长石等矿物为主,期间夹以鳞片状、柱状变晶矿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断续带状分布而成,他们的结晶程度都比较高。

e)块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分布均匀,结构均一,无定向排列,这是大理石和石英岩常具有的构造。鉴别变质岩时,可先从观察岩石的构造开始,根据构造,将变质岩区分为片理构造和块状构造两类。然后可进一步根据片理特征和结构以及主要矿物成分,分析所属的亚类,确定岩石的名称。

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很快的就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应该归功于实践的作用。此外,在此次实习中我在老师身上学了不少的东西。体会最深的就是做事要认真、不能懈怠,更不能放弃,爬山时,在老师的激励下,我坚持下来了,所以要铭记:做事要认真,即使不喜欢的,也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让自己造福于人类!在实习中我还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经过五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加深了对书本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认识,对三大类岩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如果你不和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它只能变成无用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应该尽量多的去实践,只是感觉实习时间太短了,感觉还不是很够用,如果能常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们就能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地址面貌有个更深的理解。这次实习也让我认识到团体协作的力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一定要注意团队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八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经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本事。

实习任务:

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本事以及现场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2、解矿物和岩石的构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确定本事,加深对其认识

3、运用自我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实习时间:

20xx年4月23日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汤山地区

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

实习路线:

文天学院陡山北坡采石公路剖面(火石峰背斜)小铁路人工剖面南京地质博物馆文天学院

1、地层岩性(部分)

青龙群(t1+2q)

厚度约500m,与组整合接触。

在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1x),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

上部为灰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

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

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2、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的猿人洞(葫芦洞)和雷公洞(裂隙式溶洞)即发育于南列山。三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构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纪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

3、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能够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4、其他地质现象

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

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5、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

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那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仅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志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水退却,成为陆地,理解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育。到晚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岩。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锰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隆起过程,称为东吴运动,使本区海水

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特征的上二迭统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构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构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一运动为淮阳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由于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期海侵的历史,使之成为陆地。在金子运动构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迭统的黄马青群沉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堆积有数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盐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气候由干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构成含煤沉积,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场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迭统在内的所有地层褶。这次地壳运

动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格架全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和山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的构成。象山群与下伏地层在许多地方都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如栖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之上。

象山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那里地壳运动频繁,主要形式是差异性质的断块运动。断裂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断裂下落的部位构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河湖沉积,构成很厚的砾岩、砂岩和页岩。同时,由于断裂切割相当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侵入和喷出,因而陆相地层中同时产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很多的中酸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相应的地层之间出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地层的褶皱比较缓和而开阔。

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很大的陆相砾岩、砂岩、页岩地层。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生油地层和找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武质岩浆上升、喷溢,构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玄武岩层的堆积,例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

早上十点钟我们来到南京东郊汤山镇湖山地区并于火石峰集合。首先教师让我们调整罗盘,当地的磁偏角为4,并教会我们怎样使用罗盘一级岩层表面不平整时怎样样量岩层的产状。

我们徒步走上山去,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皱。经过现场观察回归课本,对地质构造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并对称分布。背斜,向斜是褶皱的两个基本类型,褶皱就是多个连续的背斜,向斜。教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为了识别褶皱,我们一般可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进行观察,首先根据岩层是否对称重复,确定褶皱是否存在,然后比较褶皱核部和两翼的岩层的新老关系,确定褶皱是向斜还是背斜,最终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经过观察和聆听教师讲解,我们对地质构造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

经过教师的介绍,研究宁镇山脉湖山地区已有多年的历史,早在李四光时代,此刻有日本的小野家族,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三山夹两谷地貌,低山丘陵。我们实习路线由北向南前进,地质年代越来越新,经过沿途学习,我们看见第一个岩层为老虎洞组(c11),老虎洞组的演示成分为白云岩,表面有刀砍装溶沟,俗称刀砍纹,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包含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

接下来是黄龙组(c2h),但仅有很少的一块岩石。黄龙组与船山组假整合接触,黄龙组底部有白云岩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黄龙组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0.1~1cm,厚约5m。

黄龙组主体部分为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来确定其层面产状。产布克小纺锤虫筳、筒形纺锤虫筳、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在此之后我们看到了河州组(c1h),和州组厚度为5m,与老虎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在河州组不远处为高骊山组(c1g),但我们所看到的高骊山组覆盖,呈沟状分布,纵深2m左右,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中部为灰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包含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

随后张教师带领我们来到了一处平缓的山坡,山坡侧面为明显的背斜构造,是汤仑复式背斜,北翼较陡,南翼缓,层次清晰,此为五通组(d3w),岩石主要成分为石英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硅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十分发育。

我们还看到了断层,了解到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可达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组成。断层面是岩石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简称断面,能够是一个单一的面,也能够是一个有必须宽度的带。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一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一盘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其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是地壳上部构造层次脆性剪切变形的典型产物。有的大断层向深处其倾角逐渐变缓,使断层面成凹面向上的弯曲,其剖面似铲形或犁形,称铲状断层或犁式断层。在地壳深处的韧性变形域,相当于断层的两盘作相对剪切位移的变形带称为韧性剪切带。

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确定断层面的产状,确定断层的运动性质,测定其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分析断层构成的时代及活动历史。常见的识别断层及其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有﹕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岩脉和矿脉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证明断层的存在,并可求其断距。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走向断层常见的一种效应。结合地层与断层两者产状的关系,能够确定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一般正断层造成垂向上的地层缺失,逆断层造成垂向上的地层重复。擦痕是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断层面有时被磨光,并附有铁质或硅质的薄膜,光滑如镜,称为摩擦镜面。其上的平行细纹指示了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面上生长的石英或方解石纤维状晶体,貌似擦痕,称为擦抹晶体。它们是在断层运动过程中平行运动方向生长的晶体,纤维方向代表了断盘相对位移的方向。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块受到拖曳造成的岩层局部弯曲,或岩层由塑性变形进一步发展而破裂成断层时留下的弧形弯曲。弧形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断层岩。断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岩石。有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常见于一般断层中。糜棱岩是另一种常见于大断

层带中的岩石,它是深处韧性剪切变形的产物(见韧性剪切带)。此外,地貌现象(断层崖﹑错断山脊﹑水系突然改向等)也有助于识别断层,尤其是活动断层。

在湖山地区的考察实习在忙碌中结束,午时我们来到了位于珠江路上的南京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的门外存放着几块大的岩石。教师就在外面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矿物岩石的基本知识,让我们对他们有个大概的了解。

博物馆里的岩石和矿物琳琅满目地陈列在展柜里,有关地球科学的图画也挂满了墙。那里的岩石和矿物有的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见过,但更多的是从未见过的,只见于书本上介绍,自然也没有那种感性的认识。那里有常见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辉绿岩、混合岩、大理岩等。也有常见的矿物,如石英、萤石、长石、刚玉和云母等。薄片状,鳞片状,块状,土状,球状,钟乳状,黄的,绿的,红的给了我们无限的视觉冲击。我们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矿物和岩石的颜色和形状,一边看标本下头关于这些矿物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的讲解,以及他们的工程地质评价。看到了灵璧石,雄黄雌黄,孔雀石,内蒙的鸡血石章石雕,吉林的松花砚。还看到不少钻石,玉和翡翠。如金绿宝石,红宝石,绿宝石,祖母绿,和田玉,南阳玉,珍珠等等。可是那里最吸引眼球的要数沙漠玫瑰了,

沙漠玫瑰又称戈壁石、风雕石,常见的有球状的和块状的,主要产于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构成物,是沙漠的细石经风吹雨打后构成类似玫瑰般的结晶石,这种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场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博物馆里同样陈列这很多的生物化石,有硅化木,中华鲟鱼,潜龙,古蜻蜓化石,大型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以及第四纪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动物化石,如距今数亿年的震旦角石、莱德利基虫、创孔海百合、狼鳍鱼、拟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员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时候所用过得的物品,很难想像他们是如何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去从事科研工作的。可是也正是因为他们几十年来为发展地球地质事业做出的努力,才有今日的成果。

在展厅中,我还了解到我国近代地质学发张历程。萌芽时期(18401910),草创时期(19111921),成长时期(19221936),动荡时期(19371949),发展时期(1949此刻)。参观了一楼和二楼,最终我们又去参观了三楼。三楼分为两厅,左厅为矿产资源厅,右厅为地质环境厅。了解到我国矿产资源的丰富和人均资源的不足。在右厅中我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溶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环境。

经过这次实习,使我在诸多地质构造性质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沿途我们见到了许多地质构造,捡了许多卵石。

实习的日子我们虽然有些累,但收获了大学的课堂里没有的许多东西,不仅仅学到了地质方面的许许多多的知识,也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怎样学习,也学会了把书本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心地质情景,继续学习,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期一周的实习很快过去了,在教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到了很多,基本的认识并能清晰确定以地质构造,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都会对我大有帮忙。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九

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

1)堆积地貌

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峨眉山地区的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地层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顶部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第四系(q):最常见的第四系沉积层包括冲积层、洪积层、残积层、坡积层;

侏罗系(j):上部砖红、紫色泥岩为主,夹杂少量砂岩及粉砂岩,中部和底部为紫灰、灰绿、灰黄、紫红等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回旋层组成;

三叠系上统(t3):上中部为灰、深灰色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页岩及煤层或煤线的旋回层,底部为深灰、灰黑色灰岩、泥灰岩、泥岩或页岩的韵律层;

三叠系中统(t2):上部为白云岩、含膏白云岩、夹膏溶角砾岩,中部以灰岩为主,底部为云泥岩及中层状白云岩;

三叠系下统(t1):上部以白云岩为主、最顶部为水云母粘土岩、中部为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的旋回层,底部为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旋回层;

二叠系上统(p2):上部为紫红、灰绿、黄绿等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回旋层,下部为微晶、隐晶、斑状及杏仁状玄武岩组成;

二叠系下统(p1):上中部为灰、深灰色中—巨厚层状的石灰岩,夹少量薄层泥岩,底部为灰、灰黑色页岩、泥沙岩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前震旦系(y2):灰白、肉红色花岗沉积岩构造:

泥岩:在铁路沿线100至200米处的河流两岸存在大量的泥岩,属侏罗系泥岩,由泥巴及黏土固化而成的沉积岩,颜色为褐色,质地松软,固结程度较页岩弱,遇水软化,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后田坝的泥岩内部带有石膏状纤维,因此富含so42-,容易对桥墩造成腐蚀,因此工程性质差。石膏具有遇水易膨胀。

侏罗系泥岩:失水易干缩的性质,因此也不利于桥墩的修建。

页岩: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属于三叠系上统。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含有机质的呈灰黑、黑色。页岩抗风化力弱,易出现葱花状风化构造,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层积岩:沉积岩的形成:水底淤泥等沉积物由于水的退却二出露地表,形成未固结的土,一段时间后,经物理化学作用,土里的水逐渐蒸发,土质逐渐固结,形成固结土,最终形成沉积岩。铁路沿线1800米左右处可以明显的看到层积岩层面构造。

层积岩的层面构造:层面构造是指层积岩层面上保留有层积时水流、风、雨、生物活动等作用留下的痕迹,如波浪拍打过的痕迹、虫迹、泥裂、雨痕等

在线路沿线1800米处有大面积的层积岩出露。

岩层产状:走向n165°倾向252°倾角83°

白云岩: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含少量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镁钙,颜色多为灰白色,遇稀盐酸不易起泡,滴镁试剂由紫变蓝,岩石露头表面常具刀砍状溶蚀沟纹。属于三叠系中统。在铁路沿线550米处有大量白云岩存在。

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属三叠系下统。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的基性岩流,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常具拉斑玄武岩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颜色为灰绿、绿灰或暗紫色。多为隐晶和斑状结构,属二叠系上统。

石灰岩:方解石矿物占绝大部分,有时含少量白云石、粉砂砾、粘土等。纯石灰岩为浅灰白色。性脆,遇稀盐酸时起泡剧烈。有竹叶状、团块状等结构。还有由生物碎屑组成的生物碎屑灰岩等。属二叠系下统。

a、报国寺断层

报国寺断层发育在报国寺和伏虎寺之间,向北延伸至龙门洞口,再继续向北向西方向延伸,长约8公里,倾向西至西南,为高角度逆断层,上盘为t3,下盘为j。在报国寺附近错失了全部厚度近1000米的伤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使雷口坡组直接掩复于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之上,断层两盘地层全部直立倒转,破碎带较宽,但因其发育于山麓地带,大多为松散堆积物及植被所掩盖。报国寺断层为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沿断面上盘为三叠系上统,下盘为侏罗系。

b、伏虎寺断层

伏虎寺断层是逆断层,上盘为t2,下盘为t3,产状方面,走向是131°,倾

向是41°,倾角是89°。

c、牛背山断层

牛背山断层发育于牛背山背斜核部,走向北西,断层南起麻柳湾,北至石店,全长约9公里,断层倾向南西,倾角较陡,在挖断山垭口,下二叠统灰岩覆盖于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上,在峨高公路两河口一带,下二叠统灰岩被错断,岩石破碎,节理、劈理、构造透镜体等现象明显,为逆断层,为pi、p2的分界线。有擦痕和阶步。产状方面,走向是133°,倾向是224°,倾角是57°。

剪节理:

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或者破劈理,处处可见,尤其是侏罗纪以前的钢性岩石。剪节理形成于主构造破碎带的边缘,如果是密集带又可称为劈理化带或构造破碎带,是一种比较平直、紧闭、陡倾角(80-90度)的裂隙。单组剪节理(又称剪切裂隙)延伸可以较长,地质构造力学把它叫做扭性裂隙。剪节理经常成对出现,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岩层有许多剪节理,为表生节理,没有一定规律性和方向性。

剪节理密度为8.3条/米,节理加速了岩层的风化速度,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

柱状节理:

属于原生节理,是岩石在冷却时体积收缩形成的。如玄武岩的六边形柱状节理。由于形成岩浆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温度差的存在,杂质的影响,岩浆厚度不同,造成柱状节理不是标准的六边形。

a、牛背山背斜

牛背山背斜,为本区次级褶皱构造,南起慧灯寺,北到尖尖石,中南段轴向北西,北段逐渐转为北东,长约27公里。核部地层为下二叠统,两翼分别依次为上二叠统、三叠系、侏罗系。南西产状正常,倾角是45°左右,北东翼南端倒转,为斜歪倾伏背斜,背斜轴部虽然有断层通过,但因断距较小,褶皱形态仍然保持完整。

1)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在线路沿线大概1100米处河流对岸有一处滑坡,此处滑坡原因是此处地层岩石为三叠系上统的泥岩与页岩互存,泥岩遇水极易软化,在洪水期雨水侵入,岩体自重增加,岩体遇水软化,导致滑坡产生,此处滑坡发上在2004年夏天。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a.排除地表水,其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崩塌: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崩塌,崩塌无固定滑动面,是局部性的,速度快,位移小。有一处是在龙门洞水电站对面,大约线路沿线1850米处,位于交通要道旁边,崩塌一旦发生,就会阻断交通,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另一处崩塌位于背斜核部,内因是由于距背斜核部近,裂隙发育,将岩体分割,岩性下降,外因是由于水的作用,进入裂隙降低了铰接强度,降低岩体强度。此处发生崩塌,会使引水渠挡住,影响发电站发电。若崩塌一旦发生,有时会使建筑物,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2)崩塌: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1)遮挡,拦截,支挡,修护墙、护坡,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刷坡、削坡等措施。另外排水也很关键,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2)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3)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3)、岩溶: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象的总称。

峨眉山地区大面积分布质地较为纯净的碳酸盐岩,致使本地区岩溶发育较为强烈,岩溶地貌千姿百态。

岩溶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即可溶性岩石、岩石具有透水性、水具有溶蚀能力和流动的水。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经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不均匀沉降、溶洞塌陷、基坑和洞室涌突水、岩溶渗透、地表土潜移等地质问题。在工程上,对不均匀沉降的处理,当土层较浅时,可挖掉大部分土层,然后打掉一定厚度的石芽,再铺以褥垫材料,也可采用换填法或灌浆法加固土层。当土层较厚时,可设桩基,使基底荷载传至基岩上,也可挖掉部分溶沟中较厚土层,将基层做成阶梯状,使相邻点可压缩层厚度相对一致或呈渐变状态。当溶洞顶板不安全时,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灌浆、加钢垫板等方法加固顶板;扩大基础,减轻顶板单位荷载;填死溶洞或洞内做支撑等。在工程上,当涌水量较小时,可用注浆堵水,也可利用洞室中心沟或侧沟排水,当涌水量较大时,可用平行导坑排水,有时只能绕避等。在工程上,对可能产生潜移的地区应详细勘察,工程开挖后应进行细致准确的观察测量产生潜移的工点,可用抗滑挡、挡土墙等进行整治,必要时应绕避。

1)下降泉:下降泉是由无压含水层(包括潜水和上层滞水)补给的泉。其水流在重力作用下呈下降运动,泉水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有季节性变化。在黄湾—龙门洞这段路,有两处下降泉,第一处下降泉在报国寺断层旁边,线路沿线1500米处,陡崖的旁边。此处下降泉无色、透明、无气味。水温为18°,ph=7.5,从高处往低处汇积,泉水为基岩裂隙水,水中含基岩离子。流量为0.07m/秒,流速4.5米/秒。

另外一处在牛背山背斜处,形成原因为:背斜的核部有个溶洞,经过常年积水,所以形成了一处岩溶泉,ph:7.5温度:21°c溶洞口

2)地表水:地表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黄湾到龙门洞沿线主要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

1、隧道位置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应当避免将隧道设置在褶曲的轴部,该处岩层弯曲,节理发育,地下水常常由此渗入地下,容易诱发塌方和突水,向斜轴部为聚水构造,开挖隧洞常遇涌、突水和突泥。通常尽量将隧道位置选在褶曲翼部或横穿褶曲轴。隧道横穿背斜时,其两端的拱顶压力大,中部岩层压力小;隧道横穿向斜时,情况则相反。

2、桥基与地质构造以及选址的关系

断层破碎带岩石破碎,常夹有许多断层泥,断层附近的影响带节理裂隙发育,应尽量避免将工程建筑物直接放在断层上或其附近。铁路选线时,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线路不应沿断裂带走向延伸,在条件不允许,必须穿过断裂带时,应大角度或垂直穿过断裂带。活动断层上不宜修建筑物。

要在河上架桥,桥墩应放置在河床较窄的地方,桥墩应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桥墩的浇注时应注意特种水泥的运用,因为水中各种离子的腐蚀作用特别厉害。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十天的地质实习在弹指一瞬间,就结束了,但是在这十天的地质实习中所获得的一切,将使我受益终身。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一个变化的过程。由开始对实习内容的一无所知,到老师具体讲解后的慢慢了解,再到最后慢慢整理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的全过程,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你用心学了,认真付出了,你总会有收获。

还记得自己领到仪器那欢喜的场景,对即将开始的地质实习充满了好奇想迫不及待的看看地质实习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慢慢的发现自己很多原来课本上学的东西和实际的地形联系不起来。还记得拿到一块块石头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出他的名字,走到伏虎寺、报国寺断层,怎么也看不出来是个断层、沿途还有很多的滑坡、崩塌、岩溶的地质灾害,都是在刘老师的指导才看出来。很感谢刘老师细心的讲解,我总算明白了过来,发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要用到实际问题上总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我们自己慢慢去揣摩。

实习中最骄傲的就是学会了用罗盘仪测地层和岩层的产状,明明书上有图,刘老师也边讲边示范,可是真正轮到自己测的时候,发现又搞混淆了,又跑过去问刘老师,就这样一遍又一遍总算学会了,过程虽比别人慢但是我还是觉得很骄傲。

实习中最感动的就是小组的默契配合和相互照顾。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我不得不这样说,无论是野外实习还是内业处理,我们组完成任务总是最快的,检标本的、测产状的、写记录的,默契配合绝不含糊。内业处理过程中,大家一起学习,相互讨论,那种氛围让人觉得既温暖又感动……

我们这次实习,还学到了很多工程实际问题,对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很谢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刘老师这几天来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十

1.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2.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

3.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4.了解岩石种类及物理性质和岩石标本

地质罗盘铁锤

岩层产状测量,是地质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的。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击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在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12月11日上午十点,统一学习使用地质罗盘的,下午1点半去往金牛山进行地质勘探,12日早上到仓山校区观看岩石标本。

1.金牛山的简介

金牛山位于福州鼓楼区北侧闽江乡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断层及不均匀沉降对山体与道路的影响,例如马刀树,公路裂缝等。

2.测定岩层产状

确定山体旁两颗很明显的大树为盆架,记做树1和树2.测定图中的断层位置为对树1的位置为n308e,对树2的位置为n279e,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可知道是正断层。

根据要确定位置测得的岩层的产状为:n330e,n247e,<50

3.断层岩石(样品)结构及成分的分析

1).结构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浆岩,而且都是粗粒结构和中粒结构

2)构造金牛山的样品分析看可知道该岩石是块状构造,矿物在岩石中分布杂乱无章,2.不显层次,呈致密块状,富含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系列浅成岩的构造。

3).成分从样品看岩石是浅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岗岩或正长岩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从全晶质中粒和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就可以判断是浅层岩。

4.断层地理环境情况

金牛山地质相对复杂,在上山途中发现了很多滑坡断层及不均匀沉降等地质现象。仅大家用于观测的一面山体,比较大的断层就达7处之多。金牛山断层现象千姿百态,产状各不相同,并带有多出滑坡现象产生,是因为金牛山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岩浆岩分化后,风化壳表层间的滑动引起的风化壳滑坡。

5.岩石标本的赏识

实验室中,陈列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可以分为矿物光泽标本,矿物断口标本,矿物硬度标本,矿物解理标本,矿物比色标本,矿物形态标本等类型。

理论的学习,已经让我们对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标本参观,使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开拓了视野。

6.实习总结

两天的实习非常短暂,但我们的收获是重大的,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对真实的地质现象有了一定了解。从标本室里我们更认识了许多未见过的岩石,扩大了我们的视野,充实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实习结束了,而我们对实际动手的渴求依然很强烈。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十一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天府镇位于北;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3.沉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地区基础地质实习报告 天府镇位于北碚主城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辖8个村,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余人。地处重庆市主城区外围,东连静观镇、水土镇,南临嘉临江,全镇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岭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内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家兴办的实体,有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办公场地作孚楼,有建于30年代的中国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遗址,有民国初期较繁忙的北庙子水码头,有民国初期较繁华的北庙子古城,有长达10公里独特别致的溶洞,有抗战时期保育员金剑山分院,有历史悠久的金剑山佛教圣地。年平均气温15℃,最高温度34℃,最低温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时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区最近的休闲场所。 天府地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实习去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上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与褶皱(背斜)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该区属于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盐的碳酸盐被强烈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称“前槽”,发育较好。东南翼的“后槽”因断层作用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腐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强烈剥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而在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苍翠欲滴,组成一副美丽的山水图。

该区以采煤业为主,有最早开发煤田的天府矿务局以及黄铁矿,石英砂,采石场等小型企业,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坡地以红薯,玉米,苕类为主,耕作条件一般。

重庆是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较高,7-8月份日平均温度在33-35摄氏度。不过实习区处于山地,气温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从重庆市区及大学城均有高等级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后峰岩的公共汽车每15分钟一班,约需30分钟。交通较为方便。

解放前地质前辈做过一些地质路线及矿点调查,解放后做过1:10000煤田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质普查等工作,资料较多,特别是矿区地质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选此地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本次实习由五个阶段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沟,鹰儿崖,铁厂沟,观音峡一带踏勘,了解地形地貌特征,出露的底层系统,各地层单位主要岩性特征和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2.实测地层剖面:实测地层剖面,编制相应图件.

3.沉积相实习:野外观察实习及相剖面图编制.

4.野外地质填图:对实习区做全面填图

5.地质实习报告编写及图件编绘.

在北碚区天府镇我们进行了为期大约五周的地质基础实习,从才到天府地区对当地的地质情况不大了解到随着实习的结束,我们逐渐对天府地区的地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在这五周的实习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始的踏勘,到接下来的沉积相分析,

再到然后得地层实测,再到最后的地质构造填图,我们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区的大致地质情况。在实习的过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随着知识的增长,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一.地层结构

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地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

本次实习以上二叠统的龙潭组为开始,到下三叠统的嘉陵江组结束。

1.上二叠统p2

上二叠统可分为两个组,即龙潭组和长兴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渐变薄,自上而下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

龙潭组是天府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也是中国南方开采煤的主要对象,该组以黄褐色页岩为主,含有煤层,长马尾松,含有灰岩层,硅化白云岩,夹中层状的带黄色的砂岩(含硫).

长兴组厚大约105米,为浅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带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有大量的蜓类,珊瑚类等古生物化石,但由于覆盖严重,并未看见.

在此层顶部有事可见到灰黑色硅质岩及中层状,透镜状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有的地方不见此层,则为黑色硅质页岩或直接是块状灰岩,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接触关系为假整合.

(1)t1f至p2ch随手剖面图

2.下三叠统t1

下三叠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称为飞仙关组.在天府地区为紫色泥岩,页岩,紫红色灰岩和灰白云灰岩互层.根据岩性可分为五段.由老到新叙

述为:

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厚约74-160m

暗紫红色泥灰岩同暗紫红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黄绿色页岩.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覆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硅质灰岩,块状燧石灰岩等接触.

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厚约17-32m

浅灰-灰色厚层状灰岩及细粒亮晶鲕粒灰岩,向下部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时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厚约174-209m

以紫色钙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灰岩透镜体,它一下部40余米处为最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正海扇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厚约92.8-144m

主要为灰色薄-中层状鲕粒灰岩及泥灰岩组成。上部泥灰岩夹介壳灰岩与搅动泥纹泥晶灰岩。介壳灰岩常与腹足灰岩组成韵律,有时砂屑,砺屑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中下部以介壳鲕状灰岩为主夹砂屑泥纹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鲕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近顶部有一层厚约7-8米的灰黄色薄层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厚约46-52m

紫红色泥灰岩与同色灰质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壳,砂屑状灰岩。上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壳细粒砂屑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夹同色泥灰岩与灰色介壳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壳泥质灰岩中有对称波痕。

嘉陵江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灰岩和角砾状灰岩组成,其间夹有石膏层,但地表不易见到,下部夹有一层黄绿色页岩,地貌上岩溶特别发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组整合于飞仙关组之上,从老到新分为四段:

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厚约244m

灰色介壳灰岩或砺屑灰岩与泥纹粉晶,泥晶灰岩粒序层。上部为介壳灰岩层发育,中部为薄层介壳灰岩有时夹有透镜体夹层,下部为泥粉晶与泥晶灰岩发育。本层底以微晶灰岩与t1f5紫红色泥灰岩整合接触,界面清晰。

嘉陵江组第二段t1j2:厚约79m

以泥晶白云岩,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灰岩大多含白云质,主要为藻灰岩,豹皮灰岩,大多发生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顶为砺屑灰岩,上部夹一层豹皮状团块灰岩和溶蚀角砾岩,底为粉晶,泥晶白云岩,刀砍纹发育。

嘉陵江组第三段t1j3:厚约143m

灰色泥晶介壳球粒灰岩和泥晶灰岩,顶有白云岩。上部为白云化的泥晶含介壳球粒状灰岩与泥晶灰岩序粒层,夹小扁豆体的砺屑泥晶灰岩。

嘉陵江组第四段t1j4:厚约116m

灰色溶蚀角砾岩,泥晶白云岩为主,夹结晶灰岩,上部以砂屑,砺屑灰岩为主夹泥晶白云岩,下部为一套重结晶灰岩,顶为交代成因的有孔虫泥晶白云岩,刀砍纹较发育。

二.沉积发展史

早在五亿年前,本区为一片海洋环境。其中寒武纪中晚世时期,陆源物质缺乏,海水较浅,低等的非硬体生物较繁盛,部分硬体生物也有发展,沉积物的厚度超过了358米。

奥陶纪期间,本区仍为浅水海洋环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纪略大接近或位于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无硬体的低等生物以外,许多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发育,海水较为浑浊。

志留纪初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地壳有较大幅度的抬升,并曾一度达海水面之上形成岛屿。之后本区再次被海水淹没成浅海,水体较浅。晚志留世时,再次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大范围抬升成为古陆地。使本区长期遭受剥蚀而缺失上志留统,泥盆系和下石炭统的地层。

中石炭世时,海水自南和自东曾一度缓慢侵入本区,使本区沦为海陆过渡环境,此时的古陆因长期剥蚀已被夷为平地而缺乏陆源物质,气候干燥且蒸发强烈。从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产蜓和有孔虫的钙质白云岩与角砺状白云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区而缺失上石炭统地层,直至二叠纪开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没。

早二叠世梁山时期,本区为海陆交互环境,气候温暖雨水丰腴,植物繁茂,浅水沼泽随处可见,古陆区较为平坦,仅提供数量不多的 泥级碎屑。从而形成夹煤线的 泥页岩和钙质泥岩。

而后海水大范围侵入四川的广大地区,使本区又一次成为浅水海洋环境,当时,陆源物质缺乏,各种生物随处可见,而早于古生代一度繁盛的叶虫,笔石等生物绝大多数不适应新环境而绝灭。仅存极少数幸存者残存下来。

早二叠世末晚二叠世初期,发生了著名的东吴运动,四川西部的大地裂开了数百公里的大口子,摄氏一千多度的炽热基性岩浆断断续续从中溢出,滚滚沸腾,壮若火海。这些岩浆冷却后变成暗绿色的玄武岩,覆盖了西南三省及重庆市区大约五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厚度达400余米。

火山喷发后,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区,形成海陆交互环境,当时气候温暖潮湿,陆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积形成西南地区及其重要的龙潭煤系地层,季候海水逐渐加深扩大,古陆后退缩小,本区又变为温暖的浅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长,局部地形高处有小型生物焦发育,形成川东重要的产气层位-长兴组。

晚二叠世末期,由于碳酸盐沉积特别是生物焦体的快速堆积,也由于地面的轻微抬升,本区曾短暂出露地表,形成老龙洞等焦体盖顶的“钙结岩”。

早,中三叠世时期,海水又一次广泛侵入,四川广大地区有成浅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飞仙关时期,西部古陆有相当多的陆源物质供应,与之邻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发育泥质沉积,称飞仙关相区。东侧邻近广海,川东和鄂西主要发育碳酸盐沉积,成大冶相区。

本实习区恰位于东西交汇地区,故形成紫红色钙质泥岩,泥灰岩与灰岩的间互沉积。而后陆源碎屑减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环对流不佳,气候干燥酷热,蒸发量打,海水含盐量不正常,生物种属单调,发育形成石灰岩与白云岩的沉积,其中常夹有石膏和石盐等矿产。

下中三叠统沉积厚度达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叠统的沉积速率大约为每百年四毫米。足见碳酸盐沉积作用是相当快速的。

另外,在三叠世末期,西南地区又发生过火山喷发,形成广布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积,后成岩变成了绿豆岩。

中三叠世末,受印支运动的巨大影响,四川地区发生了划时代的变迁,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区从此变为永久性陆地。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时期,整个四川盆地地区是一个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围有许多河流发育,在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还发生了各种很明显的重要变化。

晚三叠世和侏罗纪初期,气候温暖潮湿。一些低凹地区常是湖泊。湖波的规模,深浅和陆源物质的多寡亦有变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积埋藏后可形成煤层。

侏罗纪末期,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川东地区发生强烈的褶皱运动,在巨大挤压力的作用下,侏罗系及其以前的岩层,由水平被挤成倾斜,直立,甚至倒转。巍峨高进的华蓥山脉就这样诞生了。此后,华蓥山地区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质应力的侵蚀。

因此门奔去缺失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直至第四纪时期,在河谷地带才有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零星分布。大自然终于塑造出现今巍峨秀丽的华蓥山。

三.构造特征简介

天府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依槽台说处于扬子准台地,四川台向斜,川东南端褶皱带上的川东高褶带西缘,观音峡背斜。

川东高褶带东西两侧为深大断裂所限制。期间发育一系列线状背斜。

褶皱强烈,一般为不对称的梳状褶皱,形成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组合。轴向北东至北北东向。北边与大巴山台缘褶皱带相邻。华蓥山背斜于合川三汇向南西发生多条分支形成扫帚状褶皱群,其褶皱幅度逐渐降低与川南低褶皱带相接。

1.褶皱构造

观音峡背斜属于川东南褶皱带,画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个背斜,实习区为观音峡背斜中的一段,暂名天府段.背斜轴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

核部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局部由于断层作用有少许下二叠统茅口组地层.两翼由长兴组,飞仙关组和嘉陵江组等地层组成.

各地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两翼地层请教陡缓主要取决于断层的发育程度. 从褶皱枢纽看以5°-10°的倾伏角向西南倾伏.龙潭组地层倾没于廖家坡北边山沟中,长兴组地层在菠萝山倾没,飞仙关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倾没,褶皱总体成一个线状紧闭向南西倾伏的不对称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东翼上有一些次一级的小褶皱.大多数是由于断层作用产生的牵引构造和翼部地层手里变形的次级褶皱.规模较小,轴线方向与主背斜大体一致,多发生在飞仙关组第三段的塑性地层中.

2.断裂构造

断层发育,类型较为齐全,在冯家湾-芹菜田以北,多集中发育在背斜轴部及南东翼上,而以南多发育于北西翼上,以纵向断层为主.

可分为四类型,逆断层,正断层,平移断层及顺层断层.逆断层有水岚垭,大品湾,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断层及楼梯沟高角度逆断层.其他有廖家坡正断层,芹菜田平移断层等.

基本断层数据汇聚如下:

水岚垭逆断层:水岚垭沟f135°∠28°,地层断距140米;大品湾水库:f130°∠40°,地层断距10-20米;

大品湾逆断层:大品湾北东处f100°∠42°,地层断距20米;

廖家坡逆断层:48°∠45°及126°∠34°,地层断距70米;

廖家坡正断层:302°∠60°及235°∠58°,地层断距40米;

楼梯沟逆断层:铁厂沟f310°∠70°,地层断距150米,仰天窝330°∠60°,地层断距约20米.

芹菜田平移断层:f190°∠85°,平移断距50米.

3.小型构造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四.沉积相分析;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

共轭剪切带:地壳内一个窄的两边基本平行的一个强烈应变带.

构造缝合线:是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一般认为是在后生阶段由于岩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锥轴是垂直于岩层层面,而缝合面与层面基本平行.另一种是构造缝合线,是构造压力压溶的结果,一般缝合面不和岩层层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关系.

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地壳上分布最广泛的地质构造现象,其种类甚多,其中构造节理是油气和地下水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有事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合分析构造发展,形成的依据之一. 4.构造形式及受力简介

川东高褶的前地质背景,是在变浅质的基底上,开始盖层沉积,古生代为斜坡,中生代作为印支隆起.经喜山运动改造完成.

主要动力来自南东和北西方向的对持强大挤压力,由于该区东为七跃山,西为华蓥深大断裂的制约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响,形成了北东向线状型梳状褶皱,背斜窄而紧闭,向斜宽而平缓的隔挡式构造.

观音峡背斜,天府段的构造,是受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该区是受南东-北西向近水平压力,所形成的不同规模,不同力学性质,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种构造.

四.沉积相分析

在沉积相分析中,我们主要所观察的地方的岩层厚薄,沉积构造,隐晶或粉晶等,内碎屑粒度大小,藻纹,凝粒,纹理变化,表面是否有冲刷,透晶,虫孔,生物钻孔是否发育,是否有黄铁矿进行了观察描述.

1.嘉陵江白庙子t1f1,t1f2沉积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积相分析

3.自流井组东岳庙段沉积相分析五.地质填图分析;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1.断层构造;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b.天台寺断层分析:;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

五.地质填图分析

在临近实习结束的前两个星期,我们开始了实习的最后一项任务----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就是划分填图地层单位,选定标准层,通过勘探阶段的全面观察和对比,结合地层坡面的研究以后拟定,然后根据定出的岩层出露的点,根据v字型法则进行地层分界线的连线,以确定在地质图上各个地层的分层情况并标识所见的构造.

下面将对地质填图所见的各个主要构造,包括断层,侵蚀窗等进行详细分析.

1.断层构造

a.廖家坡正断层,逆断层分析:

位于廖家祠堂至菠萝山一带,可见逆断层上盘为p2ch石灰岩,下盘为p2ch和t1f1泥岩,泥灰岩.明显可见石灰岩掩盖在t1f1砂猪肝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断层带上有压碎的构造角砾岩.破裂现象,断面上有擦痕及阶步,倾伏角85°n,破碎带宽度约2米左右,并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断层产状126°∠44°.断层断距约70米.出露长度约600米.

正断层发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盘地层产状264°∠29°.下盘302°∠49°.断层产状302°∠60°及285°∠58°.地层断距为40米,断层上下盘地层产状明显不同,沿断层面岩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现为溶沟.溶沟沿断层线分布.断层沿背斜枢纽方向展布,出露长度约为300米.

断层形成分析:褶皱的产生是水平侧向挤压所致.岩层在初期受力变形产生评断褶皱的同时,剖面上一对共轭剪裂缝已经形成,随着应力的持续作用,岩层变形加剧,形成北西翼陡,南东翼缓,并在持续挤压作用下岩层沿剪节理面你冲形成逆断层.由于便捷条件的改变,局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导致倾向南东一组剪裂缝想压扭性转化.而倾向北西一组剪裂缝想张扭性变化,由于裂缝性质的改变,又处于背斜转折局部引张的结果,再加上上覆地层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断层的形成.由于断层的破坏,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态

b.天台寺断层分析:

其出露位置与走向大致与背斜东南翼飞仙关组第二段岩相一致.主要证据是飞二灰岩被上盘掩盖缺失及不明显的破碎带.产状130°∠30°.断距约50米.露头较差.

c.三官殿断层分析:

沿后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气以03横坐标线与山脊相交处山垭口标志清楚.断层倾向北西,产状318°∠28°.下盘地层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泥岩和飞四中到薄层灰岩,上盘为飞三段紫红色钙质混岩,明显推伏在下盘的泥岩和灰岩之上.统可见宽度不大的破碎带,沉积破碎风化后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带有灰岩及破裂岩,上下盘岩在断层面附近有牵引现象.其地层断距约为80米.断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间分水岭的东南侧山坡上部,全部发育在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层内,有不明显的破碎带,裂痕节理发育等标志.

d.水岚垭断层分析:

在大品湾水库堤坝两侧有出露.断层产状130°∠40°,有破碎带,牵引现象等证据.断层线平面上由飞四的慧眼内进入飞三飞四的分界处,而后向东北方向延入飞三紫红色钙质泥岩内消失.因此在地层方面仅厚度有变化,地层错位标识不明显.

在水岚垭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发育,断层上盘地层为飞三和飞四,下盘地层为飞四和飞五.上下盘地层明显推移错位.并有破碎带发育,其内有压碎角砾岩,破裂岩,断层透镜体上,下盘还有不同程度的牵引现象.此处的断层产状为135°∠23°.地层断距为140米左右.

水岚垭逆断层

e.芹菜田平移断层:

位于后槽芹菜田村南.断层走向280°-100°.倾角接近于直立,微向南西倾,长

约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红色页岩中,东段进入嘉三地层中消失.断层南北两侧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显发生错位,且有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构造强化作用形成的劈带,水平擦痕.地壳上有溶蚀洞.地层断距约50米,为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与主褶皱轴呈斜交,并与平面上共轭裂面具统一运动方向.背斜系受南东---北西向的挤压应力而产生,于此同时还发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两组平面共轭剪裂缝.芹菜田平移断层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右行平移断层

芹菜田平移断层平面图

f.楼梯沟断层分析:

断层分布在背斜轴部铁厂沟-仰天窝一带.上盘为p2l和p1m地层,地层产状均为北西倾向,下盘p2l5及p2ch地层,倾向南东.

由于断层作用,背斜轴被破坏,失去完整形态.断层产状在铁厂沟北东山坡上为310°∠70°.仰天窝为310°∠60°.地层断距在铁厂沟约150米,仰天窝为20米左右.断距有上小下大之势.南西端消失在麻柳湾山沟中.北东端伸出填图区.由于采煤废石堆积和植物覆盖,断层面难以观察.但有明显的地层证据:

沿断层有泉水发育,地貌有凹沟亦为佐证.

该断层是区内仅有的一条高角度破轴逆断层.他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南东-北西向的侧向挤压,大致平行周面,由于强烈的褶皱时p2l的页岩,煤层,沿着垂直挤压方向发生塑性剪切滑动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现在侧向挤压强烈的褶皱的轴部一带.是诧异塑性剪切滑动结果,并非是在剖面x剪裂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逆断层,这与低角度逆断层形成有本质的区别.

楼梯沟逆断层

2.侵蚀窗构造

a.在大品湾水库东侧坡上有小块长兴组p2ch出露,这是被水沟侵蚀的结果.

b.在背斜核部,骑龙屋基至毛狗洞一带,可见飞仙关组第二段鲕粒灰岩的出露呈圆圈展布,其中心为飞一的紫红色钙质泥岩。其特点是第十高处飞二连片,在地势低处出露飞一,且飞二分翼出露.因此,此处为飞一剥蚀的结果出露,亦为侵蚀窗.

六.实习总结

在这次为期大约五周的实习期间,我觉得我学到了非常的知识.使我对各种岩石的岩性,产状,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层理等知识有了丰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是从书本上对各种岩石及其特征有所了解,对各个地层的情况更是生疏.在初到实习基地的时候,我甚至连罗盘的使用方法也忘记了.慢慢地,在实习过程中,我复习了很多以前学过的知识,也掌握了罗盘的使用.

在前几天的踏勘中,我们逐渐复习了以前所讲过的知识,使我对以前书本上的各种岩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了解,对该区域出露的地层情况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下,我对各种知识的掌握也逐渐加深.

在后来的沉积相分析,通过老师对地层各层分层的讲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辩出某层大致岩性,如灰岩,泥岩,页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颗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构造特征,如藻纹,泥纹,鲕粒,溶蚀,波痕等.这让我对以前书上学的东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记忆更加具体,使我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是实测剖面实习,在这一阶段实习中,我们通过自己对地层的分层和用皮尺对地层厚度的测量,逐渐的有了对实际地质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在测量过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对地层分层的方法以及对地层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同时,在对地形复杂的地区,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更是增加了团队集体感和亲切感.

在最后的地质填图时期,我们通过对各个地区的走动追踪,慢慢的把该实习区域中各个地层界线逐渐定点出来.这让我学会了地层与地层之间界线的识别方法

和对从远处沿线过来的方法.在每个构造点,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也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对各个断层的讲解,使我知道了其产生的原因,识别的方法以及断层的倾向等各种特征属性.通过练习.我也逐渐掌握了观察周围地形地貌来定点的方法.

填图期间,虽然路途遥远,天气炎热,但是看着地质图上逐渐成形的地质界线,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师顶着酷热的太阳给我们不辞辛劳的讲课我们也被这种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饭时,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体恤,也让同学们的友谊增进了不少.虽然说晒黑了,晒伤了,走累了,脚痛了,但是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我觉得很是值得.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养和提高.使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师负责自习认真的讲解也使我的知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对这个专业以后所要从事的实际工作有了逐渐的认识.实习只是今后我们工作中的冰山一角,从老师的身影也看出现代地质工作者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我对他们感到骄傲,也对今后我将从事此种工作而感到兴奋.也对今后从事这个工作充满了信心.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十二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的能力。

2、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三峡库区的地质概况和三峡库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

3、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以及倾角。

5、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罗盘仪、地质锤等

20xx年11月22日至20xx年11月23日

1、认识三峡库区的基本地貌、岩层的产状(用罗盘仪进行测量)以及岩石的特征。

2、实地了解三峡库区的山体、河流的一些特征。

3、观察并学习如何对库区的边坡进行治理。

4、了解库区的一些滑坡,掌握滑坡的形成原因及类型。

5、观察并学习链子崖危岩体的特征及其所造成的一些影响。

1、观测岩层

其中包括观察岩石的类型和特征,观测岩层的产状(测量是用罗盘仪)。

1.1岩石种类及岩层产状的一些概念

在课本上我们学到了岩石的类型有三种,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凝固结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变质岩是指地壳中原有的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造成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当其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

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在野外工作中可以只测量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走向可以根据前两者算出。

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方向称为走向,倾向是指岩层的倾斜方向,是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的方向,而倾角即岩层的倾斜角度,是层面也水平所夹的最大锐角,也是倾向线与倾斜线的夹角。

1.2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在测量岩层产状之前老师给我们仔细讲解了几遍如何使用罗盘仪进行测量岩层的产状。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因为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所以再测量岩层的倾向时要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1.3所见岩石

1.3.1页岩 在路旁我们看到的首先是页岩,页岩在形成过程中有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颗粒大的页岩较颗粒小的页岩的抗风化能力强,颗粒小的页岩用地质锤很容易敲碎,可见其抗风化能力很弱,现在已经风化的很厉害了。

而颗粒大的页岩我们可以看到其现在还保存的很好。

页岩是沉积岩,我们可以看到它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1.3.2砂岩 在离我们比较远的地方我们看到了一大块砂岩位居一块地中间,我们不方便测其岩层产状,但老师这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在野外考察中可以根据某一岩层来推测另外的岩层。

于是我们向路的前方看去果然在落边看到了与那块砂岩产状一样的另外的砂岩。

于是我们赶紧拿出罗盘仪对其岩层产状进行测量。

最后测得其倾向是255°,倾角是30°

1.3.3石灰岩 用罗盘仪测得我们看到的石灰岩的岩层层面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节理面的产状是倾向为65°,倾角为90°。

用地质锤敲打石灰岩,可以看到其中的矿物有方解石。

1.4褶皱构造

我们看到了两处褶皱构造,一处褶皱是页岩的背斜构造,两侧岩层都是页岩,则此褶皱的抗风化能力弱,用地质锤很容易将其敲碎,两侧岩层的倾向是250°,倾角是50°如右图所示。

另一处褶皱是辉岩的向斜构造,可以清楚的看到有弯曲的形状,而且是非常有层理的。

其风化程度是强风化。

用罗盘仪测得两测岩层即辉岩的产状知其倾向是240°倾角是30°。

其素描图如右图方框内所示。

1.5断层构造

在路旁我们还发现了一处断层构造,从书本上我们可以知道,岩层或岩体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沿破裂面两侧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现象称为断层。

而我们发现的断层,它的上下盘是砂岩,破碎带是由页岩组成的。

如右图所示。

其形成原因可能是上盘受下盘牵引,下盘对上盘的冲力。

用罗盘仪测的上盘岩层的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0°,下盘岩层产状是倾向为260°,倾角为55°,破碎带岩层的产状和上盘岩层的产状相同。

通过这次实习我觉得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在野外考察时该如何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产状,如何认识一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对三峡库区也有了更多的更好的了解。

能够学着理论联系实际,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以及和别人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收获甚多,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希望以后会有更多像这样的机会。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篇十三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该课程的一些实地相关的地质例子,进一步了解该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一天参观南京六合区的火山岩形成区的景观------桂子山石柱林景区是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六合城北约17公里,与金牛湖景区紧邻,由六合城区经金江公路即可直达,交通便捷。桂子山石柱林被评列为金陵名胜之一,描述为“上溯万年,冲天赤焰三千丈;遨游六合,掷地琼林十万株”。从科学的角度讲,桂子山石柱林系千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浆喷射到地面冷却收缩后形成六棱型、五棱型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现有的石柱林直观陡壁高达50余米,山体岩壁约有5万余根熔岩石柱,它们或直立、或倾斜,如修饰性开发后直观高度可达100米,雄伟壮观,令人称奇。

该地区原是一采石厂,1983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徐克勤在周边地区作地质考察时,首次发现是比较规则的石柱林,后建议上级政府给予保护,并作为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地质考察点。该奇迹被发现后,吸引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浓厚兴趣,1987年被南京市列为金陵四十景之一,1996年8月被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指定为代表考察地点,有意大利、丹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专家到现场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景区的平面布局可分为三部分。自金江公路桂子山入口到游客广场为引导区,地质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区,山体部分为奇迹观赏区。

引导区有供游客停车、休息的基本设施,建有“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门碑,有近5000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景观,乡土气息浓烈。

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地质公园的科学与文化,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按顺序分为6个厅。一是接待和服务厅,为景区工作人员办公和游客接待的场所。二是多功能影视厅,有多媒体影像,介绍六合及桂子山景区的地质布局和特点,让游客详细了解六合全区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三是模型厅,按照等比例的设计将六合全区各个地质景观的全貌,用实物反映给游客,让游客落脚桂子山就能对其他的景点有所认识。四是火山与石柱林展厅,通过23块地质资料展板和部分实物,让游客充分了解到世界各地和中国的火山分布,各地的火山类型及特点,了解石柱林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增加游客对火山的感性认识。五是火山爆发演示厅,在图片介绍火山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制作火山喷发实物模型演示。融合喷发系统、声光电系统、软件控制系统、模拟岩浆流演示系统、热感系统等为一体,演示火山喷发实景,让游客有亲临火山喷发现场的真实感觉。六是雨花石与文化展厅,展示南京特产六合雨花石和中国现代民间艺术四合农民画,在实物和作品展览的基础上,安排农民作者现场创作,供游客观赏和收藏。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客登山步道,可以登临桂子山顶,既可俯视近处的农家田园风光,也可远眺金牛湖和冶山的山湖景色,有心旷神怡之感。从步道下到山脚,石柱参天景观尽收眼底。熔岩石柱呈五棱或六棱整齐排列,耸立而呈石柱崖,其北侧为倾斜石柱。石柱约有5万余根,宽40-50cm,每段高达10-35cm,巍然壮观,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赏。石柱都呈五边形或六边形,这是因为玄武岩浆的分子结构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玄武岩中含有的大量镁、铁成分,在冷凝和节理过程中,由于受冷均匀,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岩石节理成六边形柱状结构。

第二天参观无锡的火山岩熔地区-----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

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出洞处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耸立着唐代司空李所书的“碧鲜庵”石碑。重建的晋代祝英台“读书处”英台书院,院内秀丽古朴典雅的一组园林建筑与怪石林立、竹影摇曳、相互映辉。山上正在恢复的圆通阁,拜斗坛,喜雨亭等景观,并匹配400米缆车和800米滑道。附近有三国时所立的国山碑称“江南第一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雄峙山巅,蔚为壮观。景区内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及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阳羡景区一条龙服务。一座三星级涉外宾馆“螺岩山庄”坐落在螺岩山脚,与善卷洞交相辉映。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第三天参观流水侵蚀河岸形成的奇特景观-----燕子矶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拨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清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48景之一。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寺废陕北秧歌阁等建筑。岩山有12洞,为江水冲击而成,大多是悬崖绝壁。其中以三台洞最为深广曲深。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由燕子矶登陆,直逼南京;二战时,日寇在此江滩处集中屠杀南京同胞数万人。参观燕子矶之前,老师介绍了汤山的背斜地质构造,介绍关于背斜在隧道工程的应用及一些相关措施。第四天参观现场地质勘探队的现场操作,认识地质勘探的详细过程及一些细部操作,介绍地区采样点间距及个数,采样点的深度取样层次,记多少米取样,夯击多少下等细部过程。

本次地质实习进一步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深刻认识到课程对实际建筑工程及勘探考察的帮助,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书本知识不能应用,对以后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