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一
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于之前学习的《纲要》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有了更详细、具体的认识。
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
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同步和谐发展,让家长也要转变观念,孩子的童年时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二
工作之余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切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而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现在,我就语言领域谈谈我的体会: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看了语言领域的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 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三
近阶段,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指南》中所提到的那样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我们遇到的孩子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尊重孩子们原有的水平,引导其不断地向更高一层的水平发展才是只能所呈现出的阶梯性的意义。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揣摩《指南》和《纲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让孩子们能够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发展。
1.社会现状。
2.《指南》学习。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我对《指南》中新增“学习品质领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这样表述的“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我们一线的老师,天天的教学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现的`。而在这一个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落实,孩子的参与度等等,再看名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在行云流水的环节之余,总感觉,她们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升华”在活动中,这就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过“幼儿园教的知识都没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里还要教?”听来不服气之余,也觉得有那末几分道理。可是假如我们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爱好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延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类幼儿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现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确了幼儿教师不但“教书”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四
一直以来,我们认真学习着《纲要》内容精神,这让我们对幼儿在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等有了深刻清楚的认识。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随着《指南》出台,我们将更认真专注与学习国家教育局颁布的《3—6岁幼儿发展指南》,因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组织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除了全园教师的共同学习以外,我们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也会以小组学习和自学的形式,深入学习《指南》。在认真的学习过后,我觉得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管理很实用,对教师的工作也很有指导作用,能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范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细细品味后是深深的思索。
通过学习《指南》使我再次明确教师的本职是: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另外我也明白到生活中其实处处有教育,只是在于我是否能发现,一旦发现,随机教育很重要,但是我们也可以把这些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更具体、更生动地了解。只要我对幼儿用心了,我就能做得很好。
《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但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惟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穷可能性。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共同树立对幼儿期望值正确的思想,以身作则,摆正教育重心,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充分的调动了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渗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内心世界,正是“润物细无声”,实践中我们在课程、游戏、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环境教育内容。对幼儿来说,也许这个方式更容易接受。
我们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要把有关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有关科目中。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地对幼儿渗透环境教育。如在音乐活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欣赏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时,对幼儿渗透了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引导幼儿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给人舒适,悦耳动听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画出《大森林》、《海底世界》、《亲亲大自然》等童趣溢然的画面。在美术活动与手工制作时,提醒幼儿纸张双面利用,并与幼儿一起回收废纸。在体育游戏“种小树”中,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愿望。只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就会使幼儿受益匪浅。
二、从幼儿兴趣、经验出发,创设育人环境。
1、创设有主题特色性的主题墙。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室内装饰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室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主题墙的布置,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布置零散,内容不贴近幼儿生活。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整个活动的流程便显得不太清晰,这样不但不便于家长了解整个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家园互动,也不利于教师在结束主题时做资料的整理,失去了教学反思的依据,幼儿对主题墙的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保留很长,更不会去探索、讨论。于是我们在设计主题墙时,要坚持以鲜明的格调,有整体的布局,并与主题相结合,将主题内容呈现出来,构筑新知识。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儿常见的蓝天、洁白的云、画面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儿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当幼儿看到这主题时,结合自己以往已有的经验,不用老师多说,也就大致了解“春天”的含义了。当然内容一层不变也是不行的,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更进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增加难度,采用了以感官为依据划分单元主题的方法。设置了“春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并分别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观的图案来设置单元小标题,将这些全部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与“它们”对话,这样对春天的认识形象的升华了。
2、创设以人为本的活动区。
《幼儿发展指南》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幼儿实践活动。因此开设活动区是非常重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这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不受约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
由于活动区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活动特点设置,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选择材料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如:科学发现区里,铁块与木块的数量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磁铁为什么会吸铁的东西?不能吸木制的东西?了解磁铁有正负极之说,适宜大班幼儿。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材料,如:瓶子、珠子、图片、树叶、纽扣、纸盒等等,孩子们不厌其烦的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它们无一不是宝贝,通过创意和遐想就会变化无穷,把活动区装点得富有童趣,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每天做做玩玩,活动区变成了孩子们的创造乐园,独特的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当然,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换活动区、更换活动形式。
3、创设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展示台。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那怎么样让环境真正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呢?怎样来体现呢?我想墙壁的空间是最好的展示台。
活动后的延伸活动,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有时老师甚至是一语带过,其实在延伸活动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时给幼儿创设一个知识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将活动中学到的本领一一呈现,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们的绘画,语言(幼儿口述,家长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张贴在墙面上,既填补了墙面的空白,也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把发生在家里和身边的故事带到教室,并在墙壁上展示出来,这肯定就是孩子们的兴奋点,在这里有他们喜欢讨论的话题,有他们爱玩的东西,有他们爱吃的东西……真正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展现出来了。如:大班主题活动“兵器”,这是比较抽象的主题。我们通过家长,收集到了好多玩具枪和图片,还有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我们将这些实物都钉在墙上,将图片张贴出来,把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图画、故事连环画等作品都在墙壁上展示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停的说着,每天早上来园时、下课时这墙壁下面总是围绕着很多的孩子。我们还利用走廊空白处进行年段幼儿集体布置,如:在走廊上布置幼儿的绘画作品,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手工展示。这些布置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是孩子们和老师的成果展示。
三、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而要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决不可仅仅是教师创设出环境,把幼儿摆进去,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手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而不再一味担心幼儿损坏我们的布置了。我们首先降低了墙面布置的高度,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区域进行布置,再为幼儿提供参与墙面布置的机会和条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师生一起布置墙面,创设环境。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是家里和父母共同收集的材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绘画的作品。在中班开展主题活动“丰收的秋”时,我们设计了很大的秋天背景,幼儿和家长收集了丰富多彩的树叶、果实、种子,在教师指导下,并进行作品创作,幼儿将图片贴到墙上相应的位置,使幼儿一眼就能看出秋天的特点等,具体形象,简便易行,还将枯燥内容形象化,最主要是孩子自己参与其中。这样的环境的环境布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感情,体现了幼儿意愿。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指南》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值得我们探讨的,我们将在以后的日子里认真阅读,到时一定还会有新的认识与感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方向,我一定会将《指南》精神落实到今后的保教管理之中,努力做学习贯彻的行动者,时时对照《指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快乐孩子,幸福自己!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五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幼儿入园开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指导,将直接关系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家庭幸福,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为此,我认为必须认真贯彻学习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实质切实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下面我谈个人的体会与经验:
一、“育人为本”终身教育的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但教育的基本宗旨是树人育人,它以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__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规化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育人为本是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体现。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意义的童年。
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的旗帜。
伟大先哲孔子倡导“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和“因材施教”《学记》提出了教师要“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些尊重学生,尊重教育规律的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对儿童的尊重,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包容与接纳,感性共情与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体现在依据来实施科学的教育活动之中。教是为了学而存在的,学的存在规定了教的存在。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儿童从教育价值的边缘走向教育价值的中心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特征。《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
三、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纵象。
日本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同行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红又大,却不香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苹果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苹果生长是这样,孩子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更是有规律的,更不能随便去改变它。如果在孩子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反复向他灌输精确的科学知识,就会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和求知兴趣,是孩子不可能理解科学的丰富内容;空泛无益的知识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是有害的,因此孩子在上学前应该充分的让他们玩耍不要强加他们任何不必要的知识,使儿童在玩中充分地扩展他们思维的自由空间,开发智力,增强儿童大脑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经元;从小被灌输那么多知识,结果会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这种思想为大脑接受而不加以利用,从而使思想也便得僵化。要是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要以《指南》的要求教给儿童使幼儿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知识。
四、严禁“拔苗助长”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学前儿童正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享受快乐童年的时候,但很多孩子因为不堪忍受学习的重负,被迫学会了欺骗和伪装。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忽视了儿童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或“拔苗助长”或强行灌输,让孩子过早地承担起并不适合他们的重担。岂不知孩子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如此心急只会适得其反。此外,有些家长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童年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一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跨越、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童年亦然。
今天,重要的问题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赢是输,而是如何为孩子们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地保护。只有真正做到尊敬儿童,才能真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快乐成长。
五、《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六¸重视家园共育,提高科学育儿能力。
《指南》强调“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因此,幼儿教育中家园合作是必然的,家长参与幼儿园也是必然的,幼儿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协调,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人的任务。
我在20多年幼教工作中体会到,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尚属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主观上,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结构基本是三个四个或两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造成了爷爷¸奶奶对孩子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父母对孩子的新要求互相矛盾,相互冲突,老人的过分溺爱与父母的正确对待相互矛盾,造成孩子的两面性,父母对子女的期待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不一样,造成家庭教育中的互相抵制;另一方面,从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家长都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市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不利因素,不良作风的影响,在幼儿发展关键时期已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是树立崇高的远大理想¸抱负¸团结¸尊重别的优良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给幼儿造成了教育障碍。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的互相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教育使教师懂得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对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作为幼儿最接触的家庭教育,我认为:
1¸教师,家长都应该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树立大教育观,认识到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不能把教育工作的对象局限在幼儿身上。应该扩展到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指南》精神。
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尊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还要努力提升自己,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3¸教师要主动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利用家长来园接送幼儿的时间,利用家园联系册,教育活动开放日,幼儿活动成果与汇报会,便条或校讯通联系家长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讨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向家长提出要求,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致。
4¸家长要自觉学习育儿知识,提高家教质量。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孩子天真¸好奇¸好问,家长要把握住对孩子的启发诱导,要自觉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掌握规律,不断提高家教水平主动开展家庭教育,家长除了和教师经常联系,接受教师的指导外,还应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参与幼儿园的全过程,让家长都具有“我也是孩子的一个重要教育者”的意识,把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视为己任,并且不断总结经验。做好教育儿童的工作。
5¸让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模范形象,孩子的模仿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及生活,学习习惯,孩子都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并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表现出来,要让孩子充分的活动,愉快的成长。
6¸让家长尊重孩子,关心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观点逐渐形成,有时孩子出现问题,家长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分析前因后果,正面启发诱导,说服教育,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孩子容易接受,在家庭活动中家长要处处考虑到孩子的位置,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和自尊心,在家庭中团结融洽¸互相关心¸民主商量,根据孩子的特点,家长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游戏¸散步¸参观¸旅行等活动中,更好的接触大自然¸社会¸与人交往,从而让孩子或得更多的机会锻炼。
因此,在幼儿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教育的今天,幼儿园应将家园合作视为重要工作之一,注重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家教质量,让每个家庭牢牢抓住学前教育这个关键时期,科学育儿,是孩子受到良好一致的教育,促进幼儿各方面全面发展。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六
首先感谢老师和我们家长一起分享了这么好的《指南》,我觉得《指南》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很全面和仔细,现在很多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上都有很多育儿的文章,但都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我以前也喜欢看这种文章,但是看多了反而把自己弄晕,觉得无所适从,结果还是基本上照着自己的育儿思路来。
现在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逼着学这学那,每到双休日比平时还忙,孩子出了门找不到小伙伴玩耍,小区里找不到3岁以上的'小朋友,原因就是去各种辅导班了,我真觉得有点悲哀,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爱因斯坦和朗朗之类的天才的,确实是拔苗助长。孔子在几千年就提出过要因材施教,实为至理名言。可能每个家长都说这都是环境逼迫的,别人家的都在学,我们怎么能落后?再加上前几年风靡一时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让大家一起趋之如骛,但始作俑者确是我们每个家长。我建议大家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特点,我们的任务是诱导加引导,千万不能和别人攀比。
我们现在家长几乎都是上班族,上班很忙,忙着自己的事业,不一定经常有空琢磨着怎么教育孩子,我建议大家对照《指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做的不足,尽量把不足之处弥补上去,孩子如果能够全面发展才是健全正常的。我经常就做的不好,每当宝宝调皮、拖拉、懒惰、不听话时,我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勃然大怒、恨铁不成钢,我们却忘了,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宝宝的,正人先正己,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在教育自己,古人说“教学相长”也说出了这个道理。
一个人最大的成功是教育子女的成功,因为纵然你拥有了无数家产,面对着不成器的下一代,一样会觉得心灰意冷的。所以,多放点心思在孩子身上,以此与大家共勉!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七
《指南》着重强调的教育理念是:幼儿是积极主动地学习者,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重视家园共育。幼儿教师和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引导和支持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误区。
本书选取常见的教育误区,结合《指南》中的教育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有利于促进《指南》的正确实施。正如本书在(二)社会适应章节所例举的案例,就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涵涵,一个内向、胆小、缺乏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的孩子,他是因何原因变成这样?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怎样的,细心的教师都进行详细的了解,进而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引导涵涵,逐步融入集体,自信大胆。其间的一些方法可以借鉴学习:当幼儿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时,如果找到了可以信赖的人,也就找到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交流的时机。教师可以通过次次的心灵交流努力成为他可以信的人。
第二,要无条件地鼓励和支持幼儿。孩子在新的环境中特别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鼓励、支持、鼓励他们多参与班级活动,多与同伴游戏,多在同伴钱表现自我、树立自信。
第三,要善于发现优点,帮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细心解读,多赞扬幼儿在集体中的表现,使幼儿逐渐得到同伴的认可,最终找到自我的价值。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和帮助。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成长。即使幼儿暂时没有回应我们,我们也要坚持与之交流,让孩子慢慢打开心扉。同时也要与家庭密切沟通与合作,争取家长的支持。
最后,我想以昆体良名言,来提醒自己要学会更耐心地观察、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适应群体生活。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八
《指南》中提出: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为了给幼儿创造更多交流机会,我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和孩子聊一聊昨晚上睡得好不好啊,有没有做美梦啊,早上起床做了什么啊等,给幼儿语言表达的机会。
利用幼儿进餐前,洗手等待的时间,组织幼儿“讲故事”“猜谜语”等语言小活动,使幼儿从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活动中获得语言经验,语言表达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每天的的散步活动时,组织幼儿及时通过自己的看到的,讲一些“我的发现”或是“我的秘密”等。充分利用孩子们各种生活经验进行多种多样的运用和表达交流的机会。
在每天的离园时间,我会和孩子们聊一聊今天都做了些什么,学了哪些本领等等。
我发现,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语言能力的发展。根据《指南》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及建议,在为幼儿选取设计语言游戏时,我们应该注重体现趣味性、游戏性、互动性、教育性的原则,突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1.“兴趣”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幼儿的年龄小,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如幼儿都爱小动物和卡通人物,我们可以用小动物和卡通人物做教具,边讲边演示,使抽象变为形象化、具体化。幼儿一旦感兴趣了就能激发他们倾听的欲望。
2.“环境”是培养倾听习惯的保证。首先,培养幼儿倾听习惯要创设安静温馨的环境。在午睡前、进餐时等环节中,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其次语言环境也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儿歌等,平时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听多看一些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故事和图让幼儿进行聆听。
让我们一起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做到对每个年龄段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想说、愿意说、会说的明灯。
幼儿园到岁儿童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九
近阶段,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几个方面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所该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我们成人在帮助孩子们达成目标时的教育建议。明确了孩子们在每一个年龄阶段末期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让我们教师教育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据可循。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如来园时和他们交流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有没有什么新闻说说。晨间活动时,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别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课时更是鼓励大家积极发言。但是,我却发现,孩子们不怎么说话,或者说,说得没有我预期的那么多。每天上课的时候,发言的总是那几个,难得有匹黑马冒出来,让我欣喜一下。这让我很是郁闷。但仔细想来,问题总还是出在我的身上,于是,慢慢寻找,慢慢发现,再慢慢改变。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能说,也表现很积极。那些知道却不愿意说的,我采取激励措施,让他们从懒洋洋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共享。能力较差的孩子尽量提问些简单的问题,或把提问放在能力强的孩子的后面,让他们如小鹦鹉般跟着其他孩子学说。
在语言活动时,有时候让孩子们看着图说一句话,请一个孩子说了后,我不断要求其他的孩子,能不能说得更完整?能不能说得更好听?这样也刺激大家一起动脑筋,说得更好。这一点我发现很有用,在今后我也会一直用到。
当然,在孩子们大胆说话以后,不管说得如何,我总是给予肯定。希望孩子们越来越能说,越来越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我们可以做的是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授之以渔”,让好奇心、求知欲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一盏爱学习、会学习的明灯,让他们能在浩瀚的知识天地中自由翱翔。千万不能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或是园林工人的“修剪”技能,让所有的孩子“超前生长”或是“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