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优秀10篇)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5:26:08
最新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优秀10篇)
时间:2023-11-15 05:26:08     小编:BW笔侠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一

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师,他把一腔热情全部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省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师德标兵、**小学党支部书记**同志。

1986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中师毕业后开始了他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生涯。作为教师他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他认真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捧着教案向同事虚心求教,反复切磋,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水平。

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和随笔。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他平时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化为工作的动力,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奉献精神,并落实在关心广大教师、学生的利益,关心学校的发展上。365天没有节假日、暑假寒假,早晨上班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师生,傍晚总要送走最后一位离校的学生后才披着星星回家。

他先后辅导学生发表小论文30多篇;撰写的20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杂志上发表;获得省市教育部门授予的40多种荣誉称号,不愧为开发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师,他把一腔热情全部奉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省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师德标兵、**小学党支部书记**同志。

1986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中师毕业后开始了他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生涯。作为教师他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他认真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课,捧着教案向同事虚心求教,反复切磋,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水平。

写了10多万字的心得和随笔。

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他平时从点滴做起,身体力行,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化为工作的动力,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奉献精神,并落实在关心广大教师、学生的利益,关心学校的发展上。365天没有节假日、暑假寒假,早晨上班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位师生,傍晚总要送走最后一位离校的学生后才披着星星回家。

他先后辅导学生发表小论文30多篇;撰写的20多篇。

教学论文。

在省市杂志上发表;获得省市教育部门授予的40多种荣誉称号,不愧为开发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二

牢记职责使命,用心用情做好驻村工作。

某同志自派驻下,在派出单位区委老干部局的关心下,在村两委及工作人员的支持下,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岗位职责,按照两年派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开展走访摸清村情民意。积极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通过走访184村民,对了解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合理化建议,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进行研究并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制定了两年帮包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抓好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围绕“三会一课”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内部活动各项规章制度,补充完善相关学习活动资料,积极发展预备党员两名。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村党支部“六个一”活动,使村上党员学习活动走上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主动为村上党员同志上党课,收取党费,不定期的开展谈心谈话,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

三、注重办实事惠民生。精心组织,丰富村民文化生活:1、与村两委工作人员一起为马公祠村60岁以上老人们包水饺,举办演出开展欢度“重阳节”村百人包水饺共吃团圆饭活动;2、重大节假日个人购买物品走访看望村里的困难贫困户;3、邀请文艺团队到本村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4、特邀区摄影家协会为本村拍摄宣传片等。各项活动的开展促进马公祠村文明和谐建设。

积极宣传“消费扶贫”活动,通过在微信、公众号加大对所挂包村扶贫产业项目、集体经济项目的宣传力度,号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贫困村、贫困户产品,通过“以买代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养鸡销售、种植农产品销售等难题,真正做到“消费扶贫”扶到急需扶的人,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户产品量小、分散、难以供应的问题,从而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增加集体收入。

四、集思广益、多方筹资,配合村委做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工作:1、走访入户宣传扶贫相关政策,做好脱贫人员思想稳定工作,为贫困户及时发放项目分红;2、由村委出资对村内主干道路灯不亮的,及时进行更换;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雨季受灾的村民走访看望并对受损房屋进行重新维修;4、对因施工致使村上受损的路面及时联系施工方进行重新维护,确保道路畅通;5、在区水务局的支持下,从淋漓湖景区内修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引入到村内,确保全村村民饮水达标;6、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村内卫生环境大整治工作,每周六定为村上工作人员卫生清洁日,对村内卫生死角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情况进行清理。

五、严于律己,严守派驻工作纪律。协助村两委做好各项工作。严格遵守“十不准”等工作纪律要求,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与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服务,个人出资购买肉、油、大米等食品看望生病的贫困户、老党员,开车帮助贫困户拉地瓜等,积极帮助村民宣传推销农产品,做到在帮扶工作中接地气、受教育、增才干,确实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今年上半年积极投入到疫情抗击战中去。一是以党建为引领,立即成立马公祠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号召村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相关工作。自成立疫情劝返站以来做到主动带班,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做好外来人员的劝返工作和本村村民及车辆的出入村登记工作;二是个人先后为村上劝返站捐赠医用手套100只、口罩60个、方便面两箱、八宝粥两箱及其他食品,带动了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疫情抗击工作的积极性。

我叫胡红宝,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15年4月份到双龙湾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15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__是市林业局主任科员,他任__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半年多来,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用心用情、扶人扶志、苦干担当,为推进整村集体产业增收努力奔波。

__带领村“两委”干部,坚持学习和会议制度,以“两学一做”、“4?13”重要讲话大宣讲、“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等活动为契机,引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建设“整村推进”和“美丽乡村”的示范点,推进香水莲花项目落地,实现“土地租金+务工薪酬+分红+乡村旅游”四方面收入。推进红掌种植扶贫产业,收益全部用于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兜底分红保障、鼓励建档立卡户就业创业奖励。村委会购置28头黄牛交由农户代养,为日后壮大养牛产业打下基础。让干沟四村小组的村民开展蒌叶种植。组织部分不方便外出打工的村民,学习制作彩雕画增加收入。

__村作为全市迎接省脱贫攻坚“大比武”观摩示范村,以崭新的面貌顺利通过省检查组的观摩。并获得了检查组一致好评。全村村民共同对各家各户、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让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目前拆除危房10栋,计划为贫困户入户路进行硬化53条,已有17条正施工;厨厕整改59处,已完工55处。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__是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副主任科员,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抱古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他把扶贫扛在肩,致富抓在手,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__带着感情和责任去扶贫,走村入户,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到村组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话生产,了解村情民意,和村民同吃同住,将驻村帮扶当做自己工作的第一要务,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出发点,逐户制定帮扶计划。他跑遍了抱古村11个自然村,走访580多户,切实感受到贫困群众的“难”,找出了制约该村发展的“症结”。兰玉光是大隆水库移民,大儿子在5岁时患上了软骨病,欠下了一大笔债。在__的帮扶鼓励下,兰玉光大胆地试种了皇帝蕉,年收入突破8000多元。

__立足村情,坚定了引进香水莲花种植和建设立番村共享农庄产业项目的决心。20__年8月,抱古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组织了首批13户贫困户,成立了抱古村香水莲花专业合作社,首批种植睡莲200亩,探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抱古“莲花世界”品牌。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

***,男,仡佬族,全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安顺市第四次党大会代表,关岭自治县林业局林政站站长、普利乡长田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立下军令状。

2017年7月,严泽江响应县里面脱贫攻坚的号召,放下了家中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患病需要照顾的老人,带着未知,来到了离家40多公里的长田村。

初来长田,眼前的山村,贫穷的村貌,他显得有些失望,长田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无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心”村,贫困人口283户1284人,贫困发生率37%,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村民居住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甚至还有“清风穿墙过,屋漏无处干”的住房……。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他心头翻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组织的嘱托不能忘,誓要带领群众改变穷貌。“唯有带着责任和感情,视群众为亲人,真情帮扶,真心带动,才能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他的民情日记本里有这样一句话。

入村半年,严泽江走遍了长田村13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村寨,走遍了长田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记住了建档立卡户的信息、房屋情况,劳动力情况、入学情况和致贫原因等,他了解的甚至超过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因用心用情开展工作,严泽江在村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严泽江如同信息储存的数据盘,对建档农户的所有信息如数家珍。

走访了一天的严泽江回到村办公室,开始静下心来整理一天的工作——撰写民情日记,这是他工作的“记账薄”,他把走过的贫困农户,一一记在本子上,并将需要解决的事项重点注明,因学致贫的是哪几家,因残、因病致贫的又是哪几家。工作中的严泽江不仅体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更可贵的是他始终站在贫困群众中,和贫困群众在一起,王万献户因其之子王军瘫痪,严泽江便到县残联帮他协调轮椅,并亲自送到家里,还用心鼓励他家要振作精神搞发展。詹友坤夫妇,詹友坤为精神病患者,去年送往医院治疗至今未愈,妻子杨和琴是聋哑人,生活困难,严泽江多次为杨和琴购买生活物资,因学致贫的刘定彬户差点被删除,通过他认真核实后发现其孙女考上内蒙古大学,家庭经济的确困难,绝对不能删......。

率先垂范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自从严书记来到我们村后,经常喊我们这些老党员参与村发展的谋划和决策,时常叮嘱我们一定要发挥好一名老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尽余热,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为我们村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今年63岁的老党员陈胜睦会后同其他党员议论说道。今年4月,严泽江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及群众代表大会,对长田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各位党员及群众代表商讨,并诚恳地听取意见和建议。严泽江到长田村后,同村支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严泽江还“盯上”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毕业生,将他们作为党员发展对象,纳入村级班子人才储备库。目前已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名,吸纳1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担任文书,为村支两委增强了活力。

村支两委一班人在严泽江的带领下,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他们放弃了自家的家务、放弃了休息时间,冒严寒、顶酷暑,坚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打牢基础铺好致富路。

说起变化,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长田村村民周仕洪竖起了大拇指:“从去年到现在,我们村子的建设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村组公路、机耕道、串户路、庭院硬化、土地流转、连片产业、大批扶贫项目等,样样都饱含着严书记的辛勤与汗水啊!”截止目前长田村已完成串户路37414.5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7500平方米;组组通5.22公里,机耕道16.9公里。

严泽江刚刚入驻长田村时,长田村几乎没有任何产业,全部为传统的农业模式,整个长田千亩的耕地全部用于种植传统玉米。他深深意识到,长田村必须立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唯有如此才能带动群众致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零突破”。在他的动员和带领下,长田村迅速成立了自己的村社一体合作社—关岭长田村和美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和作社,然后他又多次动员村干部和群众踊跃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2017年7月底至今,长田村村社一体合作社已从群众手中流转土地710亩,已种植晚秋黄梨套贵农5号刺梨套紫花苜蓿300亩,种植贵农5号刺梨套种紫花苜蓿110亩,单独种植紫花苜蓿100亩(下步将用于套种黄金蜜桃),种植饲料玉米200亩(下步将用于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长田村的产业基本实现转型并初具规模。下一步严泽江还计划带领大家种植黄金蜜桃套种紫花苜蓿350亩,发展荒山种植茶叶1000亩。

在严泽江同志的大力协调下,长田村还落地了500万元养兔项目一个,该项目的落地实施花费了他不少心思,一开始村支两委干部都怕干,为了打消村支两委的顾虑,他耐心的召集大家开会,并随分管产业的乡领导,先后考察了普定、贞丰、兴仁、册亨的养兔产业,最后还到了四川、重庆等地考察,给大家算账,为大家鼓劲,经过他的动员村干部放下了顾虑,积极投身到养兔场的建设中。

夜里,严泽江刚开完群众会,走在回村委的路上,看着点点灯火,他内心深知,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工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探索和拓展,才能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笑脸多起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他始终斗志昂扬,用信仰和激情全部武装,用产业和收入收击垮贫困,杠起胜利旗帜,迈入小康路上。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7.5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三门峡市卢氏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瓦窑沟乡庙上村担任第一书记。

瓦窑沟乡庙上村位于瓦窑沟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

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4.4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xx,男,39岁,20x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三

我叫xx,中共党员,是三门峡市工商局竞争执法科科长。按照组织的安排,20xx年4月份到xxx镇久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久富村位于卢氏县西南山区,是省级贫困村。全村辖6个居民组,174户498人。国土面积xxx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2994亩,耕地面积389亩,人均不足1亩。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基础设施薄弱,生存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困苦,聋、哑、呆、智障及残疾多达40人,近78%的村民仍居住在土木结构房屋中,个别人家全年收入不到1000元。目前,该村有贫困户为88户258口人,贫困发生率为49.5%;兜底户13户、33人,贫困面比较大、程度较深。

驻村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我牢记责任和使命,树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严守组织纪律,坚守工作岗位,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市、县会议精神,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理念,紧紧围绕“项目兴村、产业富民”目标,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充分发挥作用,倾心投身脱贫攻坚,倾情帮扶贫困群众,新发展产业项目5个,为村、群众办实事好事40余件,争取项目、财物、钱款总价值2600余万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脱贫31户111人,贫困率下降22.29%,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明显增强,一举由软弱涣散村、贫困村成为脱贫攻坚先进村,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赞扬,连续2年获得三门峡市和卢氏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多次代表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做典型发言。

按照“党建引领、支部搭桥、党员铺路”工作思路,我和久富村两委班子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抓好硬件提升,阵地建设有了新变化。先后筹措资金13000元,对村室、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坚持制度上墙,配备办公家具;筹集近27万元资金,修建二层楼房,党员活动阵地扩大到280多平方,硬件建设水平大大提升,阵地面貌持续改观,达到了争创“五星级”党支部条件。

二是强化党性锤炼,党员担当意识实现新提升。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党员活动日为抓手,认真开展“党员积分管理”等活动,带领村干部、党员先后到狮子坪、洛阳龙峪湾学习党建先进经验,极大增强了党员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战斗力大大提升,党员精气神进一步提振。

三是推进电子商务,脱贫产业有了新发展。市、县组织部门筹资5万多元,建成久富村电商服务站,成为全市“党建+电商+扶贫”模式示范点,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已开发农副、药材食材、旅游和花卉苗圃四类产品30多个品种,统一纸质包装,统一标签,提升了上行产品质量和数量,久富村党建引领脱贫,电商产业带动群众脱贫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我同村两委一班人,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宣扬先进典型,坚定群众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从提升村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入手,一项项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得以实施。

一是积极推进村级道路建设。争取资金近127万元,硬化村级公路9条7.6公里,目前已投入使用,彻底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贯穿全村的投资近600万元的5.28公里宽5.5米的水泥路拓宽工程,已于今年10月9日正式开工,明年5月份将完工投入使用,全村村道面貌将彻底改变。

二是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建设。投资46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新修了群众娱乐室、阅览室、大舞台、活动健身场地等基础设施,10底正式投入使用;投资11万元的村卫生室4月份已投用。通过积极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村偿捐彩色b超仪2台,价值38.4万元,极大改善了医疗条件。

三是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重点对农户房前屋后、村道河道垃圾、粪土乱堆等脏乱差现象进行整治,价值10万元的垃圾车和12个垃圾箱、启明公益基金会捐赠的价值30万元垃圾桶全部到位,并配齐3名清洁员,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得到有力改善。联通公司的宽带网线实现了“家家通”;投资300多万元的农村电网改造顺利完工;投入25元资金对村室、党员活动室进行改造;整治周边环境,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久富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呈现出新的面貌。

致富靠项目,发展靠产业。我和村委一班人把目光紧紧瞄准产业项目,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致富无路、增收无门的问题。

一是抓住农业产业项目。争取到670亩连翘种植到户增收项目,已通过验收,49.2万元政策性补贴已下发到村民手中;争取到北京启明公益基金会资助资金xxx万元,支持发展大樱桃产业,今年已种植了100亩6000余棵。初步形成长期见效的连翘产业和短期见效的香菇产业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二是大力推进劳务输出。通过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就业脱贫,目前全村70余人长期外出务工,60余人在附近打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

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牵手河南省菜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8个生态卢氏鸡养殖场,成为久富村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目前已初见效益,集体收入4.8万元,贫困户收入11.8万元。

四是发展新型集体项目。投资90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即将并网发电,运转正常每年将给村集体增收纯利润16万元;投资169万元的食用菌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动工,预计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进20万元的收入。5大新的增收产业项目的建成发展,极大地推动村经济发展,加快村民脱贫的步伐。

党旗招展千帆竞,凝心聚力万象新。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我和久富村党员干部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干事创业的热情、动真碰硬的豪情、奋发有为的激情,书写脱贫攻坚新篇章,让“久富”久富,成为名副其实的永久富裕之村!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四

村干部是指村级以上单位派往行政村或自然村协助村级工作的人员。驻村干部要做方针政策的宣传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__是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副主任,今年5月份,他被委派到__区__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到任以来,他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用心为__村解难题、办实事,村民们称赞他“踏破鞋底真扶贫,扎实干事谋发展”。

__村一直戴着软弱涣散党支部的“帽子”,__就任后,坚持把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作为首要任务,带头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2名公道正派、想干事、群众信任的村干部吸纳为村委会成员,短短半年时间,整个__村党支部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此后,__便全身心投入到__村脱贫攻坚工作中,磨破鞋底,白天奔走__村各个角落,晚上挨家挨户开展调研工作,在找准了制约贫困户脱贫的关键因素和要害问题后,先后帮助__村董静雄、董开生等4户贫困户引入了光伏产业,帮助李森盛、周琦、胡春妹等48名贫困人员和边缘户解决了公益性岗位就业问题。__一次又一次为__村争取到了建设“福利”,如巩卫经费12万元,垃圾清运环卫车15辆,治安维稳巡逻车1辆。联结福返热带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__龙源泽水产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办起了合作社,彻底改变了__村长期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尴尬局面。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01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矗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矗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00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

(一)是全面认真地学习有关政策法规,(二)是积极主动的与其他帮扶工作队交流,学习总结帮扶工作方法;(三)是积极参加了各级部门组织的学习交流和培训会议。(四)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

(一)走得进,呆得住,多与群众交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二)团结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积极与老党员老干部交流,了解村情民意。

(一)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努力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累计圆满完成了六个自然村秀美乡村建设,四个移民项目建设(二)结合各级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发展优质水稻、油菜等种植业、高产油茶,进一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一般户创收(三)在全体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配合下,加强就业扶贫(设置工益性岗位,介绍外出务工)、产业扶贫,今年全村九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五.很抓环境卫生工作,努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先锋榜样评选、宣传,提高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六.狠抓综治,扫黑除恶,疫情防控工作,所有自然村进出都安装了地网工程,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设卡守卡,经常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巡查到深夜,加强宣传防控措拖,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确保让群众有一个公平,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做好本村疫情防控的同时,自觉申请到疫情爆发重点地区,协助付家村委会做好设卡守卡,民情安扶,群众生产生活后勤保障,疫情排查,重点人群隔离,疫情宣传,迅速稳控了疫情发展。

xx,男,39岁,20xxx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xx20xxx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xx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四议两公开”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推动党支部的建设。改变了过去的“只会不议”的不良会风,为民而议,为议而会。党支部的提议要求支部书记放下“土皇帝”的架子,做出为民谋事的样子;党员大会审议,帮助每个党员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振了精神,提升了责任;两委商议促进了团结,形成了合力;村民决议确保了方向形成了动力。决议公开和结果公开,更加彰显了党组织的坦荡胸怀,密切了党群关系,不少年轻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xx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xx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xx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xx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xxx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xx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xx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xx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xx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xx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xx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xx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xx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xx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xx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执着奉献不言悔倾心为民显作为。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五

根据组织安排,×自2021年×月起,到×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用自己的实干与实绩,点亮了×村的致富梦想,交出了一份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优秀答卷。

加强组织建设,让党支部强起来。

乡村振兴,党建先行。×首先把强化村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结合“一网三联”工作推进,通过完善制度、奖优罚懒、教育谈话等方式,“唤醒”了党员干部的创先争优意识,为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帮助村里顺利完成“两委”换届,同时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新发展党员×名,储备村级后备干部×名,积极分子×名。

选准发展项目,让群众荷包鼓起来。

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发挥×村传统×加工产业优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万元,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的×等产品,实现年收益6万元。引进×站项目,村集体增收×余万元,一次性还清了村庄积年的欠款共×万,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20万元,比2020年增长了10倍,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为了方便村民耕种,维修机井5眼,铺设农业灌溉管道6200余米;

新建村口大牌坊、“百姓大舞台”和文体广场2500平方米,新建饮用水中心,绿化树木760株,铺设污水管网2300米,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的带领下,×村从一个集体收入低、基础设施差的薄弱村,蜕变成一个基础设施健全、产业发展好、村民生活有盼头的希望村。

“能让村庄发生可喜的变化、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是我们第一书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继续用滴水穿石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党的‘形象指数’”,谈到×村今后的发展,×自信满满。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六

10月28日,我市召开“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座谈会,总结回顾前一阶段相关工作,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相关工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南萍参加会议。

会议肯定了我市扶贫工作队取得的成绩,认为11个县(市、区)在第一书记服务管理、驻村工作等方面成效明显,亮点突出。去年以来,我市各级第一书记(乡村工作队员)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积极争取后盾单位、上级部门的支持,累计为基层争取项目1786个,资金5.76亿元,精准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马南萍指出,选派干部驻村,是落实精准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宜居乡村、建设“美丽广西”的重要举措,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有力举措。各县(市、区)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工作队要进一步落实责任、第一书记管理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管理,各派出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坚强后盾,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作用,乡镇、村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监督保障,驻村工作队员要进一步履职尽责;通过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强化驻村工作队伍的服务管理,引导第一书记、乡村工作队员扎根基层、服务发展,努力锻造一支精准攻坚脱贫的生力军。

会上,11个县(市、区)的工作队队长,3名自治区、市、县级第一书记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七

驻村干部的“劲”与“禁”

近日,各地组织部门正在紧张有序地研究部署着人员派驻相关工作,有的驻村干部缺乏基层一线工作的经历,难免出现畏难情绪、厌战情绪和急躁情绪等消极情绪。笔者认为,驻村干部要正确对待“劲”与“禁”,才能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离不开“劲”:

“咬定青山不放松”,干字为先“不松劲”。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回望八年脱贫攻坚历程,在党的领导下,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全国仍然还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驻村干部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在推进乡村振兴伟大战略面前,不能停顿、不能大意、更不能放松警惕,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帮扶“用足劲”。心中有真情,脚下有力量。有的驻村干部将农村工作想得过于美好和简单,一旦入驻后发现基层中的许多问题比想象中繁重和复杂,就开始泄气、埋怨。但驻村不是“镀金”,更不是“作秀”,驻村干部要常思“驻村为了谁、驻村干什么、驻村怎么干”等问题,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真实反应群众诉求,真心关心群众疾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后顾之忧,理清驻村发展思路、促进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用汗水和真情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敢教日月换新天”,开拓创新“再加劲”。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需要攻克的难关,广大驻村干部要勇于以亮剑精神,直面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要以强有力的“头脑风暴”,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为全面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创新思维帮助人民群众创新生产方式、谋划新的发展路子,不断激活农民的积极性,带领群众将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现实。

坚定意志、心无旁骛,离不开“禁”:

“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战越勇禁气馁。对于很多年轻干部来说,驻村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行业从事陌生的工作。加上有的长期在机关,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和群众基础,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面临当地干部、群众不信任等因素的困扰,容易催生“畏难”心态。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派在一线的尖兵,是打仗的能手,畏难就不能打仗,更不能打胜仗。驻村干部要勇于克服畏难情绪,多向基层干部请教,拜人民为师,快速融入基层一线,不断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努力成长为基层“全面手”。

“一山还有一山高”,不断超越禁忘形。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不可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刚摸到一些门道,取得一些成绩,就自以为了不起,放松了思想和要求。要深刻认识农村改革永远在路上,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长期性、历史性任务来对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谋划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和实施路径。要永远把成绩当作新的起跑线,不断取得新的进步、新的突破,不满足于一时之得、一尺之进,不断自我加压,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每临大事有静气”,沉得下心禁浮躁。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攻坚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因此,每一名驻村干部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怀着对“三农”工作的无限热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扛得住担子。要发扬奉献精神,克服急躁心态,摒除驻村帮扶中早脱贫、早脱钩、早脱身的错误想法,躬身实践、亲力亲为,真蹲实住、真抓实干,沉得心、扑下身、扎下根,全心全意地投入基层一线,在广袤的原野上施展更大抱负。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八

河源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非常关键。1日上午,全市55名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齐聚一堂,交流工作经验、畅谈工作体会。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中,各帮扶单位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做到了身到、心到、情到,迅速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工作,为河源三年脱贫攻坚战开好头、起好步作出了贡献。而在今后更为紧迫的'帮扶工作中,他们也有不少好建议、好思路,并用实际行动努力当好脱贫攻坚的“领头雁”和先锋队。

「谈体会」扶贫工作虽很难很累但很来劲。

“扶贫工作难不难?很难。扶贫工作累不累?很累。但是我觉得扶贫工作很来劲。”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到龙川县车田镇官天岭村的第一书记曾宪伟,是参与过三轮扶贫工作的“三朝元老”,他在分享扶贫工作体会时如是说。

第一书记都是由各机关单位派驻到村里的优秀骨干,从“机关门”走进“农家院”,由于很多人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到了新环境工作后总会遇到一些问题,甚至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曾宪伟建议,在开展扶贫工作时要做到“三不”,即不比较,不埋怨,不讲条件和价钱。他还建议,多学一些农科知识,多学一些解决农村问题的办法。

“驻村半年来比较深的感受,就是驻村干部一定要‘住’‘进’‘来’。”河源日报社驻和平县彭寨镇二六村的第一书记胡剑廷说,“住”就是吃住在村里,这样可以充分了解村情,为村集体脱贫找准靶心:“进”就是要走进贫困户家里,通过拉家常增进感情,摸准路子真情帮扶:“来”就是要同深圳驻村队长一起,千方百计找来产业扶贫项目,努力通过产业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我们需要组织关怀,更需要自身信念强化。”由市科协派驻到东源县漳溪乡群星村的第一书记吴健说,一定要不忘初心,保持工作的冲劲和动力。他还建议,加强第一书记考核管理,通过定期、不定期明察暗访督促第一书记做好工作。

由市商务局派驻到连平县三角镇石马村的第一书记周金苔则表示,基层工作繁琐复杂,需要大家饱含工作热情,通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帮助群众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自力更生,自助发展。同时,要充分调动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很多情况下都要靠他们去做群众工作。

「提建议」加强培训提升第一书记“内功”

练好“内功”,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市民政局派驻到紫金县敬梓镇甘田村的第一书记张仕通就建议,组织开展一个第一书记论坛,围绕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提升第一书记的能力水平。市土地储备中心派驻到东源县康禾镇若坝村的第一书记蔡东清也建议,对扶贫工作的某个重点环节、重要事项,比如扶贫项目的实施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作专题培训,以提高第一书记的业务实操水平。

扶贫资金是扶贫项目落地的保障,必须用在刀刃上,马虎不得。不过,在具体工作中,不少第一书记遇到扶贫资金使用的一些问题,比如,使用程序不明确、审批过程繁琐等。对此,张仕通建议,市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关于村级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相关规定,为村级扶贫资金使用提供更加翔实的指导。市府办派驻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的第一书记蓝诗则希望,对于帮扶单位已经审批拨付的帮扶资金,在具体落实到项目时要尽量简化程序,以免影响项目进度。

「谋思路」在精准扶贫路上走出自己的特色。

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重点聚焦在提升贫困村、贫困户的“造血”能力,从而实现长远可持续脱贫。在座谈会上,第一书记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杀手锏”,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出了各自特色。

周金苔在连平三角镇石马村所探索的“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新模式,得到了与会人员盛赞。石马村牵手河源电商平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依托农村电商将蔬菜销售出去,让贫困户手中的土地成了“金饽饽”。周金苔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在行业扶持政策方面支持该类企业,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出路。

省交通运输厅派驻到紫金县九和镇金光村的第一书记郑晓峰则以“互联网”等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统筹各种扶贫相关资源,提出“创业扶贫”的理念。目前村里已与河源it科技创新企业河源通公司合作,以“村长伯伯”为项目名称参加第二届全国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通过互联网的线上平台,综合利用金光村的交通、旅游等线下资源,通过项目的成功运作达到创业扶贫的目的。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九

只要心怀暖阳,何惧x不灭。在当前全民抗x的关键时刻,面对x防控物质紧缺难题,他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急忙从村里赶往省城,自掏腰包、千辛万苦联络货源购买了x万只口罩赠送给所驻镇村用于x防控,他就是x镇x村驻村第一书记x同志。

x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大年初五,一接到归队“抗x”的通知后,还正在老家过年的他,马上自驾x个小时,一路奔波一路逢检赶到村里报到,并立即投身到所驻x村的x防控工作中。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他被推举为x村x防控党员先锋队队长,每天坚持与其他党员干部一起进组入户进行宣传动员,认真开展相关情况排查,积极向群众宣传x防护知识,动员农村老党员、乡贤寨老发动村民共同参与x防控。

可以说,无论是在之前的脱贫攻坚战场,还是当前x防控一线,x同志都能时刻擎起迎风飞舞的“党旗红”,展党员担当,保一方平安,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信赖,更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送予一面锦旗:最美书记关键时刻有情怀,大爱无疆x面前显担当!

面对x,x同志率先垂范,冲锋在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x与使命,有力彰显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事迹材料劲心劲力换得十分满意篇十

杨松茂,男,39岁,2015年8月被选派到卢氏县狮子坪乡下庄科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坚持真情走访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千方百计发展产业,多措并举强力脱贫,使下庄科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生条件明显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其本人第一书记的形象得到广大认可,赢得普遍赞誉。

凝心聚力巩固堡垒。

杨松茂2015年担任下庄科村第一书记之后,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调查了解下庄科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下庄科的自然、经济等基本情况,找到下庄科成为全乡、全县重点扶贫村的原因所在,除地域偏远、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过差是不容否认的重要原因。

杨松茂深知自己入村的使命和责任,能够安下心、扑下身,有过皱眉、有过叹息,但没有报怨,没有泄气。首先与支部书记、支部成员促膝交谈,共商良策。其次组织民主生活会正常化,开展“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活动,使散兵游泳的个体党员聚拢到组织的大家庭之中,抱团取暖,信心倍增。紧接着分任务加压力,共产党员包户扶贫,荣誉感、使命感激发了热情。

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村两委的后备梯队呈现出后浪推前浪的可喜局面。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软弱涣散的党支部真正变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

攻坚克难摆脱贫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稳定民心,增强信心的工作,杨松茂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下庄科要项目跑资金,先后修通了4条到自然村的公路,总里程10.2公里,入户路的硬化结束了下雨水泥路,天晴杨灰路的历史。26万元的文化广场及配套器材,丰富了下庄科的精神文化生活。120万元资金帮助40户居民改造了房屋,向美丽乡村跨进了一步,使下庄科成为卢氏旅游廊道上的一颗明珠。80万农网改造项目,彻底解决了生产动力难题。72万元建设了红庙湾、草沟口、寺而沟三个通讯基站,消灭了信号盲区,沟通了与外界的联系,捕获信息更为便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第一书记担负的重要任务,杨松茂耗费了心血,想尽了办法,找准了路子,做出了成绩。在澄清家底,确定对象之后,关键是上项目、上产业。没有产业来支撑,攻坚脱贫嘴上功。杨松茂一边宣传护林政策法规,一边联系外购原料,帮助群众稳定发展传统产业代料香菇。在争取县林业局提供14.3万株连翘苗,1.6万株核桃苗发展林果产业外,自筹资金2万元,为贫困户购买4000株大樱桃苗、2000株猕猴桃苗,建起了特色水果基地。为了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管理水平,杨松茂与村两委一班人马组织成立了农民合作社,54个贫困户养殖优质黑猪270头,单项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落户安装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将给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可观收入。

民生基础的改善,扶贫产业的发展,帮助下庄科20户8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同时为持续发展,奔赴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串户温暖民心。

驻村工作像回家,走罢东家串西家。杨松茂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农民的感情之缘可想而知,加上随和爱动的性格,走村串户成了工作常态和必修课程。

刚到下庄科村的时候,一切都很陌生。杨松茂就抓紧时间到村各户了解情况,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沉到底,接地气的方法,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也给他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党建工作要求每一个党员都要聚集在支部中,党旗下,长期弱化放任的生活方式,相当一部分党员的模范意识、纪律意识、组织观念日渐淡化,对党建活动冷漠。杨松茂就登门拜访,逐一交谈,回忆历史,谈论现在,展望未来。老党员李国泰就是这样重新回到了组织的怀抱,并且成了活动的积极分子。

修路架桥,本是惠民利事,但触及到少数人的利益之时,就产生了矛盾甚至冲突。下庄科村近两年新修的几条公路,都是杨松茂苦口婆心,软磨硬缠才得以实施的。

精准扶贫的第一步是精准识贫。而把“精准”这个动听悦耳的词语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从最初不愿当贫困户脸上无光,到后期的不愿退出怕收益受损,从开始不愿上项目怕担风险,到随后膨大规模挤占份额。不管是调查计算的结果,集体研究的决议,还是张榜公示的内容,都是变成杨松茂一次次“访问”的谈资,晓情喻理,才可以变成可以总结的成绩。

工作的事认认真真,群众个人的事也尽心竭力,学生上学,看病求医,杨松茂有忙必帮。虽然他是“外来户”,“过路客”,却把自己当成下庄科的一员。无论谁家的红白喜事,他都登门帮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九百多天的交流融合,杨松茂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遵纪守规塑造形象。

杨松茂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看似喜喜哈哈,实则细致入微。虽然是天马行空的“独行侠”,却时刻紧崩着纪律之弦,坚守岗位,严于律己,把组织要求的“五天四夜”工作制度演变成“5+2”,“白+黑”。两年多时间从没有脱岗漏岗受处分,也没有迟到参会挨批评。有时晚上开完会驱车回家,第二天早上又出现在下庄科。群众戏称“夜猫子”,妻子嗔怪“像野人”。

长时间生活在村里,每天和群众打交道,杨松茂很注意生活纪律,自带炉灶、生火做饭。不仅做到不吃请、不收礼,不搞特殊,还自掏腰包买礼品,中秋、春节慰问老党员,自己赢得了口碑,维护了党的形象,树起了“第一书记”的大旗。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一名第一书记,杨松茂只是千千万万个第一书记中其中的一名,但他却用自己的真实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历史使命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应尽职责。

先进事迹简短300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