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一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x.x亿元,增长x.x%。
(一)加大财政投入,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x.x亿元,占全部支出的x.x%,增长x.x%,民生保障政策、市办实事项目得到及时足额保障。建立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为持有居住证人口平等享受就业、就医、养老、子女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
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安排扶贫专项资金x.x亿元,支持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今年全部“摘帽”,打赢扶贫攻坚战。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x元、x元,为x.x万户(x.x万人)低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x.x亿元。安排x.x亿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x.x万人。统筹x亿元,用于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和发放公共住房补贴。
为群众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安排x.x亿元,支持提高居民医疗保险待遇。建立实施补充保险制度,将x种特殊药品、医用耗材等纳入补充医保支付范围,x.x万患者受益,节省医疗费x.x亿元。支持开展产前筛查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或服务。支持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等项目建设,新建成急救站x处,改善居民就医条件。
提升教育供给水平。安排x.x亿元,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x所学校已开工建设,新建成标准化食堂x所,解决x万余名学生的在校就餐需求。支持山大、北航等x所高校建设。
支持打造宜居环境。安排x.x亿元,对重点水源地、生态湿地、生态公益林所在地的村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投入x亿元,推进李村河等x条黑臭水体整治,部分河段再现水清岸绿的生态景观。统筹x.x亿元,用于燃煤锅炉改造,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拨付x.x亿元,支持企业环保搬迁。投入x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治理行动,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投入x.x亿元,完成建筑节能改造x万平方米,预计将改善约x万户居民居住条件。
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统筹x.x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增产增收基础。安排x.x亿元,支持海洋渔业发展,打造“蓝色粮仓”。安排x.x亿元,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的精准性。组建x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着力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提升公共事业服务水平。统筹x.x亿元,支持新机场、地铁、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城市重大功能设施建设。安排公交补贴x.x亿元、隧道通行费补贴x.x亿元,降低市民出行成本。筹措x.x亿元,保障黄水东调工程建设,缓解城乡供水压力。安排x万元,支持扩大食品安全检测范围、品种和频次。支持文化场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x院线”、“音乐季”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等。
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税优惠等政策;
进一步取消、停征、减免、调整x项收费和基金,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
降低失业保险缴费费率。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x亿元。
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开展小微企业转贷引导基金试点,为x家次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x.x亿元。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对“挂牌上市”企业进行补助。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持续优化金融环境。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梳理、发布x类x项支持企业发展政策,通过互联网、新闻发布会、企业走访等活动广泛宣传,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
支持“三创”战略加速实施。安排x亿元,支持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器,服务创业企业x余家次、创客x万余人次。发放创业类补贴资金x.x亿元、创业担保贷款x.x亿元,完成政策性扶持创业x.x万余人,创业带动就业近x万人。
(三)推动财政政策资金供给侧改革,支持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科技创新。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机制,通过简化项目预算编制、下放资金管理权限等,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拨付x.x亿元,对企业研发投入、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予以后补助奖励。专利专项资金增长x%,用于支持专利授权补助、运用、保护等。安排x.x亿元,支持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支持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统筹人才资金x.x亿元,支持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创新顶尖人才资助、高端团队引进支持等政策。
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出资x.x亿元设立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x只,总规模x亿元,投资项目x余个。加速推广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储备项目x个,投资额x亿元,ppp应用扩大到交通、市政、环保、医疗、旅游、教育等领域。
(四)提升财政管理绩效财政信息公开更加全面,涵盖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政府债务、专项资金等x项内容,全面规范公开主体、公开时限和公开渠道,并在x政务网“预决算公开”专栏予以公开,尽量使市民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
建立政府“过紧日子”的硬约束。完善会议费、培训费等厉行节约制度体系,严格控制超范围、超标准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综合定额核定的公用经费预算一律压缩x%。
加强预决算评审,“花钱”凭绩效“说话”。今年上半年,对x项专项资金、x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评审,挤掉“水分”,促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上半年财政总体运行良好,但受经济与政策性减收的叠加影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
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民生支出刚性增长,改革成本需要负担,财政收支矛盾仍十分突出。
(一)更好地发挥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的作用。推进以市为单位实现民生保障标准基本统一,逐步让x市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倾斜。通过补助、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信贷担保加速推广。继续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设立棚户区改造基金,为推进新一轮棚改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二)创新政策措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和覆盖范围,支持“小升规、规改股、股改市”,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招商引荐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化招商,重点引进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业、高端会展等现代产业。支持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医药等新兴产业。支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蓝色粮仓”建设。鼓励引进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服务新旧动能转换。
(三)优化财税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减税效应,落实好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改革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政策辅导、宣传,帮助纳税人用好抵扣政策、享受减税红利。严格落实国家减免收费基金的规定,制定新版收费基金目录清单,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查处违规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通过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优惠贷款平台、过桥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四)加快财税改革步伐。推动出台民生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加快推进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工作。探索试点土地托管经营模式,扶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跟踪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指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建立内部防控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进一步放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准入限制,推动ppp模式尽快覆盖更多领域,强化项目联审联评机制,推进项目尽快落地。
(五)提升财政监管效能。全面开展市级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取消、调整、整合低效、散小项目。加强预算执行跟踪分析,对效益发挥不充分的资金,及时收回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亟需支持的领域。深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在财政执法检查工作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强化信用负面清单应用效果,促进依法依规使用财政资金。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二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这次组织提名我为县财政局局长候选人,深感责任重大。这既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又是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考验。今天,如果通过对我的任命,我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绝不辜负各位主任、各位委员及全县人民的重托。为。。财政事业的发展竭尽全力,努力做到:
一、勤奋学习,提升水平。始终把学习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本、干事之本,认真学习财税法规及金融财政有关知识。虚心向广大财税干部学习,向班子成员学习,向所有内行的同志学习,认真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增长才干,坚持正确的学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具体工作之中,结合财政工作,找准、抓住关键环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达到新的岗位要求,更好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立足本职,认真履职。根据我县财政工作实际,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观念,切实加强财政管理,促进财政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做大财政‚蛋糕‛。以强化征管和争取资金为抓手,千方百计增加我县地方可用财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二是加强支出管理,严格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强化预算约束,确保有限的财力都用到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造福‘’20万人民。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支持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构建‚公共财政‛,关注民生,重点保证全县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四是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农村综改、政府电子采购等各项财政改革,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五是狠抓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规范岗位权力运行,不断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勤政为民的本领,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
三、清正廉洁、以身作则。‚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今后工作中,我将以身作则,坚定不移地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策和部署,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会的监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正确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遵守、坚决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做人,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努力把财政局建设成为县委、县人大、县政府放心的工作部门和广大群众满意的服务部门。
主任、各位副主任、委员,如果我的任职被通过,我将不辜负党组织和人大会对我的期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全力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果没有通过我的任职,我也将愉快地接受组织的考验,服从分配,在其他岗位上一如既往地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
看过财政局长任职讲话精选的人还看了: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三
上半年,县政府成立了税收征管办公室,加大了税收稽查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税收宣传工作。为掌握纳税户的纳税情况,新开发了税源监控系统,实行计算机联网,全面摸清了全县5,848个纳税户的纳税情况,为调整县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打下了基础,提高了税收监管的能力。
2.调整支出结构,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在支出安排上做到了有保有压,严格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顺序安排支出,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了工资按月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法定、重点支出的增长需要。
3.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加强了财政资金拨付管理,对纳入县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费,上级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等各类财政资金实行不同的拨款程序。通过完善拨付管理办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刀刃上。二是积极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上半年,逐步建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取得了新进展,在认真总结了去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对先进地区的经验进行了学习,集中核算的软、硬件设施已经到位,为全面实行乡财县监管做好了准备工作。
4.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规范预算外支出行为。
狠抓票据管理的源头,控制收入流失,加大了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强化土地出让、国有资产出让等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并及时进行稽查和督促检查,充分调动收费单位的积极性,做到了应收尽收。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严格履行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程序,出售资产实行竟价上市拍卖。监督国有企业资产出售后的资金使用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售后上缴财政数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统一核算后,帐物分管的状况,重点加强了对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帐物相符。
6.加强资金调度工作,为发展与稳定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在组织财政收入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上半年共筹措资金20,471万元,解决工资发放及近海经济区建设,为我县发展与稳定提供了资金保障。:。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四
20x年,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发展目标,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充分发挥财政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着力培植财源、强化财政规范管理、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政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x年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93284万元,占全年任务192600万元100、36%,同比增长30、95%;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2735万元,占全年任务132000万元的108、13%,同比增长40、41%。财政收入的稳步快速增长,为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狠抓经济建设,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全力冲刺“全国百强”的发展目标。
市财政局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目标任务,狠抓经济建设、狠抓财源建设,不遗余力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1、力促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工业园区科技、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达4、91亿元,比20x年预算安排增加1、26亿元,增长34、43%。全年共兑现财政扶持资金61588万元,其中: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投入54752万元,科技投入2919万元,环保投入3917万元。二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已向国家、省厅、宜昌争取企业项目16个,申请到位资金13287万元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争取住房保障专项资金4800万元、工矿棚区改造资金1430万元、林业棚户区改造资金16万元、新建廉租房资金460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457万元,改造危房671户。三是运用财政补贴拉动地方投资和消费。继续加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兑付力度,全年受理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5974辆,兑付补贴资金443万元;受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41324台,兑付补贴资金1286万元。四是落实无偿资金配套工作经费。今年来,对20x年度市直各部门和单位对上争取的无偿资金进行了认真清理、审核和汇总。20x年全市共有31个部门、单位对上争取无偿资金资金55757万元,本级落实配套工作经费862、34万元。20x年3月我市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市。
2、加大企业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参与决算的18家企业及时完成年度决算编制工作,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家,集体企业1家,非国有企业10家,同时完成了18家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报表工作;在全市101家规模企业推行效益月报网报制,实现了由单机版向网络报送系统的平稳过渡和衔接。二是扶持壮大支柱产业。今年再度对省争取到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扶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光伏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及新能源产业,积极支持土老憨、天峡鲟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绿色产业,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资金汇入到全部37家骨干企业的银行帐户上。
(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落实惠民政策,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各项财政政策,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重点支出,公共财政的建设步取得明显成效。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继续深化资金项目建设。我市已连续四年被纳入全省现代农业项目,该项目中央专项资金下达800万元,20x年根据全省对上年度现代农业项目绩效考评结果另追加我市200万元,今年以来我市抢抓中央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叶项目建设机遇,在潘家湾、王家畈、五眼泉三个乡镇11个村建设高效标准茶园,项目建设投资4095万元,其中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1000万元,整合其它财政性项目资金2667万元,引导社会投资及茶农投工投劳428万元。争取到全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市)专项资金1600万元,20x年建设项目37个,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万平方米,两年内完成推广示范面积任务72万平方米;及时兑现20x年度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以奖代补”资金,20x年全市乡镇镇区及清洁乡村工程完成投资4372、2万元,兑现“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二是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我市被纳入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建设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1500万元,省级配套800万元。全年拨付农村饮水安全补助资金480万(包括中央投资和省级配套资金);清洁能源入户工程建设项目资金30万元;畜牧水产贷款贴息资金347万元;拨付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14万元;农业板块基地建设40万;马铃薯产业发展资金10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505万元。三是抓好各项财政惠农政策落实,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今年共发放各种涉农补贴资金2094万元,其中:中央油菜补贴资金188万元,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69万元,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60万元;兑现农业机械购置补贴660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808万元。拨付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万元和以工代赈资金386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64万。四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20x年向省办申报项目7个,已批复立项7个,其中贷款贴息项目2个、财政补贴项目3个、土地治理项目2个,财政总投资797、5万元,实际到位财政资金797、5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五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其中20x年全市每个服务岗位平均预算核定基本服务报酬3、5万元,今年平均预算标准达到3、8万元,确保了服务人员报酬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所在乡镇的平均水平。顺利通过省综改办对我市20x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考评验收,连续七年被评为优秀等次,排名宜昌第一。
2、加大社保投入力度,推动公共卫生、医疗、就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全面落实保障待遇。进一步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20x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1810人,参保率达到90、5%,续保率达到99%。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收入4460、86万元,当年实现新农保基金支出5072万元,新农保待遇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完成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收入44985万元,实现基金支出31599万元,确保了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落实城乡低保资金5547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044万元、农村低保1503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对农村低保按月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审核拨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2338、68万元,今年,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209户,补助资金150、5万元。二是积极促进就业再就业。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3282万元,帮助全市1205名“405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为3、1%。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残疾人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总规模达1656万元;积极争取农家乐创业扶持资金88万元,扶持农家乐经营户吸纳就业人员450人。三是大力支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20x年,核定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资金1875、88万元,比上年度1668、14万元增加207、74万元,增长12、5%;拨付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资金13490万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777万元;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配套资金5790万元,20x年我市参合农民287356人,参合率达98、3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230元;筹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20万元,对符合条件对象实施医疗救助,帮助全市16610名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免费参加新农合。
3、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促进全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教育经费,足额落实教育专项资金8083万元,比上年4979万元增加3104万元,增长62、34%。按全市4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学校规模以及各中小学校所处区域,全年安排新机制学杂费、公用经费、住宿费预算1036、06万元,同时附加安排本级在校学生人数以及在岗教师公用经费预算102、43万元。兑现20x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306、346万元,兑现20x年中等职业学校春季国家助学金166、545万元,涉及学生人数2226人,对贫困家庭大学新生,按每生1000-20__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学费资助并提供助学贷款;对在校就读的贫困大学生,按每生每月10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20x年,共资助金额29、5万元,资助名额196人。二是全力保障重点部门经费。优先保证人员经费按时足额发放,按照国家和省级财政已出台的工资政策和标准,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等项目全额纳入年初预算,按时足额直达个人工资账户;市财政投入2261万元用于新建拘留看守所、市法院大审判庭、司法业务用房、车管所等建设项目及政法业务专用装备购置和更新;预算安排203万元用于我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建设,60万元用于接访中心改造。三是建立民生保障资金。年初财政预算安排司法救助资金50万元,法律援助资金15万元,专项用于解决农民工和困难群众打官司请不起律师的问题;从20x年起分别建立了特困老干部帮扶基金10万元、党员创业帮扶基金5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30万元等。
(三)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科学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化财政各项改革,强化财政监管,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管理水平。
1、部门预算改革扎实推进。增强部门预算执行约束力,将年初部门预算编制和年中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市x常委会报告,依法调整部门预算,同时接受市纪检监察、审计部门检查监督,切实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力,今年全市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单位达到202家,真正做到了部门预算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涵盖了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部门预算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全市抽选市政府办等18个单位,重点调查摸底单位办公费、水电费等12项日常公用经费指标和交通费(小车经费)实际支出情况,考虑物价水平上涨等因素,对分类分档定员(定车)定额标准进行了适时调整;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编制程序。按照“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八统一”的编制原则、“三个三”的编制办法,实现了单位编制上报、财政审核汇总、批复下达执行等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
2、非税收入管理进一步规范。20x年向各行政事业单位下达全年任务47455、16万元,全市全年完成非税收入85332万元,为全年计划47455、16万元的180%,同比增加5938万元,增长7048%。进一步强化收入预算管理,将除教育收费以外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市所有政府非税收入分别纳入基金预算、一般预算、部门预算管理,全额缴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全年缴库资金82989万元,其中缴入一般预算的非税收入为30335万元,缴入基金预算的非税收入为52654万元。进一步扩大了非税收入征缴面,从20x年5月起,将松宜矿区、局行资科纳入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管理。今年11月23日,在全省召开的财政住房资金和土地出让收支管理培训会议上,我局作为县级市的代表,作了题为“强化保障房建设筑就广厦千万间”的典型经验交流。
3、财政“两基”建设不断夯实。一是加强国库集中收付管理,对我局现有财政专户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改,全年共下达预算单位各类财政资金用款额度212578、13万元,集中支付186291、02万元,用款额度结余26287、11万元。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村级双代管资金108881、25万元,支付97660、56万元。二是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对国库集中收付系统、社会保障统一发放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时非税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了维护升级,对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开展了全面调研,积极推进乡镇财政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会计从业人员信息化管理,完成了我市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对“会计人员集成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认真组织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力规范了财务行为;完成了20x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工作,并以提高会计人员从业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会计培训活动。四是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共向上级部门领用财政票据195、04万份,发放234、47万份,结存31、68万份。五是加强基层财政所建设。进一步修订了乡镇财政所量化考核办法,实施规范化管理;招录5名大学生充实乡镇财政干部队伍;五眼泉、红花套、潘家湾财政所档案管理晋升“省一级”。
4、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创新政府采购方式,采取“现场报价”询价、竞争性谈判和公开招标等采购方式,继续推行公务车辆定点维修,公务车辆轮胎、公务车辆装饰,办公设备和公务资料印刷等采购协议供货。今年,全市政府采购总额达到68065、9万元,同比期增长35、23%,节约资金7499、8万元。其中:货物类采购9432、4万元,工程类采购55233、6万元,服务类采购为3399、9万元,政府采购直接支付59219、9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我市对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实行etc电子支付管理,有效降低了公务用车成本。二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一年来,我局委托评审项目73个,送审项目金额12672、61万元,审定金额11815、11万元,审减金额857、5万元,审减率达6、77%。其中,预算评审项目66个,送审项目金额11948、94万元,审减金额800、63万元,审减率达6、7%;结算评审项目7个,送审项目金额723、67万元,审减金额56、87万元,审减率达7、86%。
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二次补偿和新农合大病补充医疗补偿机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二是启动农村儿童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对符合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0-14周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及儿童白血病实行“费用包干、定额结算”方式补偿,启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救治试点工作。三是启动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市建立起以乡镇卫生院管理为主要组织形式,以“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制度,对村卫生室采取一般诊疗费补助和财政直接补助的方式予以弥补,测算全市139个卫生室年度补助资金876万元,室均63021元。
(四)加大专项资金追踪问效力度,坚持依法理财,财政监督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市财政局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通过构建公开、公平、民主的财政监督机制,全力打造阳光财政,推动财政工作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
1、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财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制定出台《宜都市财政局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财政内部监督检查行为;成立了乡镇财政监督检查组,初步形成了市乡两级财政监督网络。对各乡镇财政所、机关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20x年度财政政策和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开展内审,促进财务行为的不断规范,全年按工作计划安排,对8个单位进行了内审。二是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对全市78个党政机关、138个事业单位、73个社会团体和6个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计295个单位开展专项治理检查;组织编写《“小金库”治理政策汇编》,系统详实的阐述了“小金库”治理各项政策规定。三是认真做好强农惠农资金清理检查。按照宜昌市纠风办要求,组织专班对全市20x年度各项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共清理检查上级强农惠农资金59项23453万元,其中中央项目39个19328万元,省级项目19个4098万元,宜昌市项目1个27万元。四是强化财政信息公开。依托“宜都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宜都财政网”等平台全方位公开财政资金、财政职能、财政收入等信息;借助“三万”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政策宣传袋、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中邮专送广告、“送戏下乡”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了惠民资金流动查询和两公开网站宣传,咨询服务群众达到10余万人次;抓好来信来访及网评网议,收到网民建议、咨询、投诉26件,均在10天内予以答复,网上答复满意率达到100%。五是积极开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实施情况自查工作。本次纳入自查清理的公务员管理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80个,实行规范津贴补贴发放人员3284人,我市20x年度共发放各类津贴补贴7704、9万元,无自行新设津贴补贴项目、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标准和扩大实施范围现象。
2、切实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一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国有资产收益实行预算管理,编入单位部门预算,资金纳入非税收入征收系统管理。各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及承租人缴纳的资产租赁履约保证金,全部缴入指定银行的非税收入专户;对全市公务用车情况进行了全面登记、清理,重新核定了全市公务用车编制,全市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定编公务用车442辆,其中行政事业事业单位定编315辆,所属事业单位定编127辆;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所办所管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摸底,为脱钩工作做准备。二是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出资20万元包干购买债权,解决我市原房屋开发公司银行债务;对原红花职高债务进行清理认定,11年来债务本金为101、3万元,由市财政逐年安排资金解决,资产及财务由职教中心接管。三是盘活国有资产。对20x年拟处理的存量资产分类排队,并将处置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报经批准后分期分批进行公开处置;加大组织协调处置闲置资产力度,共组织协调处置国有资产3宗,实现国有资产收益8550万元。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点突出服务效能,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
今年来,我们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围绕建设一支“廉洁高效、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服务一流”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连续三届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局党委被宜昌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裴学中同志被表彰全国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郑亚芹同志被表彰为全省财政“五五”法制宣传先进个人,李建国同志被表彰为宜昌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凤彪、罗兵同志被表彰为宜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王会玲同志凭借高水平的做账能力被《基层财会》杂志予以推介。
1、倡导良好学风,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是健全完善学习型组织制度建设。制定《宜都市财政局创建学习型组织实施方案》,对局机关全体干部的学习任务进行安排,将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学习积分百分制、学习管理一卡制、参学对象考勤制、参学结果定期通报制,将干部职工学习积分作为干部职工年度考评和考核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与年度考核、争先评优挂钩。二是组织参与课堂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两江讲坛”学习活动,加强党的政策理论及国情市情教育;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到局机关授课,加强财政业务知识及理论学习;举办“业务骨干讲业务”等学习交流活动,把讨论交流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制度化;安排组织干部职工赴外地的学习,先后分2批组织财政干部40人参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的基层财政人员培训班。三是把实践作为学习的主阵地,结合三万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走访农户796户,发放民情调查问卷金800份,对农村现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并撰写了情况全面、内容翔实、分析深入的调研报告,机关干部在三万活动的实践中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提升了理性认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多家重量级媒体报道了我局“三万”活动。
2、坚持警钟长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建股长套取近亿元x外逃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以为戒;组织机关全体干职工参观了宜都市公安局看守所、宜都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二是开展宣教活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邀请市“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报告团给全体财政干部作“勤廉之星”先进事迹演讲;邀请市检察院检察长作法制讲座,局党委书记、局长上廉政党课;组织《廉政准则》知识的学习和理论知识考试。三是填写廉政档案。局机关33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填写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执行情况对照检查表;局党政班子成员如实填写了廉政档案,并向市纪委申报了家庭年收入等具体情况。四是落实好“十个全覆盖”工作任务。把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各项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每项“全覆盖”工作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消费、部门预算等各项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财政政策标准,扩大社会监督层面,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通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以高标准、高质量迎接了省纪委考评验收。
3、以服务为抓手,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更好的服务社会群众。一是积极制定实施方案,年初制定了20x年机关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将机关效能建设植入财政工作的各个领域,使其贯穿全局,发挥更大效用;二是积极开展整风整纪,将治赌工作作为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治理打牌赌博专项行动,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重点场所督查、严肃惩处打牌赌博行为等方式,进一步肃清了机关风气;三是严格执行效能督查,全年来共开展效能督查24次,扣发效能奖7人次800元。
4、巩固文明成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了“党运昌、财运兴”的征文演讲活动,以讴歌财政干部在财政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喜人成绩以及涌现出来的典型,李文娟同志被选送宜昌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得优秀奖;评比表彰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勤廉之星”及先进党支部。二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开展了党员亮诺、比诺、践诺、述诺、评诺等活动,部分科室及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各支部书记、党员代表积极带头公开承诺。三是扎实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创办机关文明创建宣传专栏,并在局机关设立了市民学校;在局机关开展了控烟行动,制定控烟方案并付诸实施。四是展开财政文化建设的大讨论,在全系统开展文化理念征集活动,进一步做好财政文化的总结提炼和传承创新工作,打造宜都财政文化品牌。
20x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下,围绕我市党代会、人代会和全市贯彻宜昌市三级干部会议精神确定的“实现跨越发展,冲刺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加大财政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力度,以发展经济为主线,更新理财观念,创新理财手段,不断做大财政蛋糕,为宜都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冲刺全国百强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一)“四个五”推动全市经济跨越腾飞。
1、定位财政收入目标,财政总收入净增过5亿元。20x年力争全年财政总收入在20x年的基础上净增过5亿元,达到24亿元。
2、加大财源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发展投入过5亿元。加大培植财源,提高财政持续增收的能力,支持工业园区不断扩容增能;支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重点扶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巩固和拓展精细化工、新型电子、食品加工、建材、纺织等各产业优势,培育和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支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等,总量投入过五亿元。
3、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民生保障投入过5亿元。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等政策,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全覆盖,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补贴,加大对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等事业投入。
4、努力促进农村民富村美,新农村建设投入过五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把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科技创新作为投入主攻方向,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要扶优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柑桔、茶叶、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努力形成规模优势、整体优势和效益优势。要持续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在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打造新环境、增创新优势上加大投入,推动农村建设科学发展。
(二)“四个必须”推动财政工作不断创新超越。
1、必须增强冒尖意识,高扬争创一流财政大旗不犹豫。财政作为冲刺全国百强的重要部门,不能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不能辜负宜都39万人民的热切期盼,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坚定地高扬争创大旗,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落实,勇当全省跨越赶超、奋力崛起的“领头雁”;勇当财政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大胆地闯、大胆地冒、大胆地试,勇当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创新的“探路者”,财政工作的将在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的基础上争创“全国文明单位”。
2、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坚持对上各项争取不动摇。以全球的眼光认识机遇,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机遇,以超前的眼光用好机遇,先人一步、快人一拍,自觉打好财政对上争取用好宜都进百强这张牌,用心思考与上级财政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在政策上、资金上、项目上多向上级财政部门汇报,借助外力发展自己,为宜都的发展争取了更大的空间。
3、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财政改革开拓进取不停步。始终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财政前进中的难题。大力弘扬“敢为天下先”精神,积极营造鼓励财政管理创新、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发展创新,形成善待挫折、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浓厚氛围。坚持以“敢”字当头,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及收支两条线“四项改革”,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完善税收级次管理,坚持对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实行月分析月报告制度,以科学化、规范化手段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4、必须增强公仆意识,坚持财政服务工作不缺位。把作风转变作为第一手段,服务企业,当好“小保姆”,设身处地为企业承着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服务发展,当好“贤内助”。始终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用好每分钱,用活每笔款。服务政府,当好“红管家”。牢固树立“财政当好红管家、人人都是小当家”的新理念,全力服务市委、市政府冲刺百强县市目标。
(三)“四个更加”推动财政管理更加科学精细。
1、财政管理更加精细化。市财政局将以冲刺全国百强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从部门预算、财政服务、财政监督、财政绩效等方面形成一套行之可效的措施,把财政管理夯实,把公共财政做细。
2、队伍建设更加素质化。以提高财政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为目标,继续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提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继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细化制度管理,以人性、优质、高效、灵活的服务提升财政服务绩效。
3、廉政建建设更加安全化。廉政建设上四个确保,即确保“权力行使安全、资金运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4、效能建设更加优质化。严格执行办结制、全程代办制、集体会办制的“三制”服务体系、专项资金到帐告知制、24小时响应制等制度,努力建设“办事态度,办事程序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效率”的人民群众满意财政,以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五
面对复杂的财税经济形势xx市财政地税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牢固树立“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按照“抓好三基、五财并举”整体工作思路和“五个着力、五个促进”的具体工作举措积极履行财税职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指标完成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112.6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4.61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6%,同比增长12.6%。
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税收收入51.7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7%,同比增长7.8%;社保费收入29.51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6%。
全市财政总支出167.94亿元,同比增长8.9%,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106.77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年度预算的102.9%。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39.7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7.6%,同比增长9.3%。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24.90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0%,同比增长12.0%。
市本级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32.4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税收收入20.6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6.42%,同比增长5.6%;社保费收入9.94亿元,剔除一次性补缴因素,同比增长28.1%。
市本级财政总支出39.69亿元,同比增长6.4%,剔除省专项补助和上年结转支出后为31.20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年度预算的99.7%。
20,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评为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连续在市直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获优秀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丽水军分区授予xx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贡献奖;被市委授予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
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立足财税职能,扶持发展积极有为。
紧紧围绕我市“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充分发挥财税支撑、保障、引导作用,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一)坚持科学发展,完善财税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总部经济发展、企业上市、浙商回归等方面的政策,配合出台或修改完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绿谷信息产业园建设、工业设计基地、休闲养生养老、农村电子商务、品牌创建与质量建设等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财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体系。梳理财税促进“绿色崛起、科学跨越”配套政策措施150条,制作宣传小册子1000余份,分送给企业和市直单位,加大政策宣传。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500万元的旅游和促销发展资金,助推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开展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丽水发展专项行动、支持丽水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建设和推进分离发展服务业等工作,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支持企业创业创新。积极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家电下乡等政策的监督落实。全年全市补贴家电下乡产品20.89万部(台),兑付补贴资金6699万元;补贴摩托车下乡1.16万辆,兑付补贴资金704万元;补贴家电以旧换新2.69万台,兑付补贴资金791万元。同时,顺利完成了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清算工作。
(二)突出帮扶企业,财税政策有效落实。及时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市本级困难中小企业社保费“五缓三补贴”政策,及时做好部分中小微工业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临时性下浮政策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地帮扶企业发展,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全市地税部门共减免企业税费6.04亿元,同比增长50.2%;其中市本级2.66亿元,同比增长37.8%。及时兑付企业扶持资金,全市财政共兑付资金10.21亿元,同比增长48.1%;其中市本级3.58亿元,同比增长34.1%。同时,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东风,积极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财税扶持和奖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鼓励担保机构扩大担保业务,促进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加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市本级转贷应急基金从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通过转贷应急基金为市区66家企业转贷114笔,转贷融资6.3亿元。
(三)强化资金保障,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面对严峻的土地出让市场和融资形势,积极创新举措,狠抓政府债务落实。如对债务落实实行月报及单位建设资金需求两月滚动预测安排,全面掌握单位用款需求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加强债务筹措。,市本级落实债务40.9亿元、归还本金41.12亿元,完成调整后年度计划均达到98.3%。千方百计统筹调度财政资金。全年市本级财政累计调度财政资金21.6亿元用于基本建设和还本付息,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严格基本建设预算执行,基本建设财务收支执行月报制,切实加强建设资金拨付和使用管理。全年市直基本建设预算收入44.42亿元、支出42.45亿元,分别完成调整后年度预算的104.5%和99.9%。同时,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此外,市财政筹措30.8亿元资金,用于市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区内河改造、老小区改造、50省道莲都段公路、商贸市场改造等项目建设,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四)提升财税服务,着力促进税企和谐。将“进村入企助推发展”与“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税收宣传月”等活动相结合,同部署,同开展。在行风评议“回头看”和“进村入企助推发展”活动中,市局实地走访企业548户次,列入计划帮助解决的问题125个,帮助企业落实融资3967万元,建立服务企业长效机制13项,切实达到了积极宣传、有效引导、帮扶企业的目的。在开展第21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中,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组织开展了税收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的“四进”活动,借助新闻媒体和部门协作,提高宣传效果。市地税局“绿谷大舞台”—税收宣传进万家活动项目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税收宣传月活动优秀项目。开展“财税好声音”微博推广活动,加强财税政策宣传。推进“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落实提速增效工作,所有审批事项实行窗口“一站式”服务。认真做好12366语音服务工作,远程坐席接通率、一次性解决率、满意度、规范度等指标均保持省内较高水平。成立纳税人学校,做到组织机构、人财物、工作措施、督查考核四到位。继续加强远程纳税服务平台建设,全年累计帮助纳税人解决税务软件使用技术问题7.9万次,其中通过远程技术服务解决2.7万次,及时为纳税人解决涉税软件使用问题。
二、紧盯收入目标,组织收入难中求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收入工作。7月份,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财政、国税、地税工作会议,从政府层面重视加强组织收入工作。针对收入增长面临的困难,全市财政、地税部门坚持把组织收入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做深、做细、做实组织收入各项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实现了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全市地方税比重为68.4%,同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为76.8%,同比上升了2.4个百分点。全市地税部门组织的地方税收收入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67.6%,其中市本级为73.6%。地税收入对地方财力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
(一)加强收入运行分析,税源管理基础逐步夯实。加强经济税收运行分析和税源调研分析,对国家税制改革影响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等重点税源进行前瞻性、动态性分析,化解收入增长的不稳定性,防止收入大起大落。同时,做好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两项指标点评工作,通过比较分析,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督促落实。通过加强行业经济数据比对、纳税评估、税收专项检查、协税护税网络建设等措施,依法规范组织税收收入。
(二)强化分税种管理,税收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完善企业新建房建筑业税收“先税后证”控管协作机制,全年市本级审核64户,补缴入库营业税383万元。切实加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征管,通过与工商部门建立股权变更税收前置,形成征管合力。全市入库自然人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9438万元,其中市本级1928万元。开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续管理工作,市本级对201户企业开展自审及重点审核工作,补缴税费292万元。印发《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开展两税普查工作。对至出口自产货物企业城建税缴纳情况比对核查。开展契、耕两税收入与国土土地信息比对,巩固完善契、耕两税“先税后证”征管机制。在着力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的同时,小税种和零星税源的管理不断加强。全年全市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地方8个小税种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市本级4.78亿元,同比增长25.9%。
(三)坚持“清陈控新”,清理欠税工作成效明显。继续本着“控制新欠、压缩陈欠”的原则,细化落实“以票控税”、限制销售、阻止出境等各项清欠措施,加强税企沟通,密切跟踪欠税企业资金往来动向,督促企业制定和落实清欠计划,严格缓缴审批,清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共清收欠税1.38亿元,其中市本级7157万元。至年底,全市欠税余额比年初减少4516万元,其中市本级比年初减少1749万元。
(四)着力破解难题,非税收入管理迈上新台阶。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依托新的非税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完善和规范票据管理,联合审计部门,对市直部分单位进行了检查,促进“以票管费”。全年全市政府非税收入75.02亿元,其中市本级23.06亿元。全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38.37亿元,其中市本级14.66亿元。剔除土地出让金收入因素,全市、市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0.21%和39.07%。全面统一市、县社保费征缴模式、业务流程和岗责体系,实现市县联动,强化社保费规范化管理。以加强零申报为抓手,不断提高社保费缴费申报质量,切实保障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市本级、云和、青田、龙泉等县(市)局与社保部门联网实时交换数据,推动社保费个人缴费明细申报制度不断深入,得到省地税局充分肯定。组织开展非正常户、税务登记失效户、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等缴费单位基础数据清理工作,加强催报催缴,开展社会保险费年度结算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自查自纠工作,缴费登记率和缴费申报率稳中有升。全年全市社会保险缴费登记率为96.8%,其中市本级为98.6%;全市社保费缴费申报率为95%,其中市本级为95.1%。
强化公共服务,重点保障扎实有效。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在收入形势严峻情况下,坚持统筹兼顾,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保民生、保运转、保稳定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全年全市民生支出121.77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财政总支出的72.5%;市本级民生支出28.95亿元,同比增长12.8%,占财政总支出的72.9%。
(一)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年,全市财政新农村建设投入85.81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市本级12.36亿元,同比增长15.8%。组织制定《xx市财政局关于深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统筹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强化支农资金的整合管理。统筹安排8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两区”建设,同比增长60%。安排九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绿色农产品基地认证、省市级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奖励、农家乐等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继续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以召开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为契机,市本级共筹集、整合资金1.14亿元深入实施“三沿”整治、千万农民饮用水、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共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激励奖补机制,全市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支出3.29亿元,实施项目594个,受益人口34.36万人,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省以上项目资金支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2012年,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立项项目60个,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省以上财政资金1.49亿元,同比增长11.5%。认真组织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做好惠农政策资金落实工作,按期兑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市发放农民农资综合直补资金7747万元,其中市本级784万元。
(二)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积极落实财政教育投入。2012年,全市财政教育投入36.7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1.9%;其中市本级财政教育投入8.7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21.9%,均达到省政府对财政教育投入考核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市各县(市、区)提高后的日常公用经费均超过省定的小学生均450元/年,初中生均650元/年的标准。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职教师资培训经费等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人才专项资金投入。2012年市财政安排人才专项经费4000万元,比20增加3270万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2年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各级财政补助标准人均达到25元,城乡医疗救助筹资标准提高到人均10元。
(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保障各项社保政策顺利实施。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2012年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78元,其中各级财政人均补助达到272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以上。从2012年6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70元提高到80元,2012年全市增发基础养老金约2300万元,确保提标后的政策落实。落实高龄老年人生活补助和一次性奖励政策,全年市财政支出一次性奖励资金900多万元。制订关爱市区残疾人生活补助政策,解决好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对符合补助条件的对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补助。市财政在保证社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多管齐下,促进市直社保资金保值增值,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市直社保基金存款利息收入4445万元,同比增长56.3%。
四、深化改革创新,财税改革推进有序。
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财税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抓好各项财税改革,确保稳妥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积极落实全省国库支付与公务卡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及时召xx县(市、区)级改革扩面工作会议,部署县(市、区)级改革扩面工作,强化县(市、区)级改革培训和其他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县(市、区)级扩面步伐。至年底,全市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覆盖率均达到100%,圆满完成省财政厅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市9个县(市、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数都为1325家,全市公务卡累计发卡17350张(其中市直5394张),累计刷卡消费6914万元。编印了《xx市直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程》(支付中心版),涵盖了支付中心所有业务的全过程,从业务内容和业务操作流程两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市本级通过积极组织、指导、宣传执行《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采用公务卡结算报销业务6777笔,结算金额2427万元,完成市委、市政府综合考核目标任务的242.7%。由于公务卡制度及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直接作用,单位备用金领用单位数与总金额双双下降。
(二)乡镇财政管理改革全省领先。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意见》,着力加强基层财政建设,全市各县(市、区)已全部制定下发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文件,有8个县(市、区)发文明确了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有庆元、遂昌、莲都、松阳、龙泉、青田等6个县(市、区)单独设立了乡镇财政管理科,云和、景宁、缙云等3个县乡镇财政管理机构与预算合署办公;莲都、云和等8个县(市、区)设立了乡镇财政所、办、局或挂牌,全市乡镇财政建设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建立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情况月度统计表定期上报汇总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全市乡镇财政建设情况。
(三)《税友龙版》上线圆满完成。根据省局统一部署,把《税友龙版》上线作为地税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力量,按照计划要求,确保了市本级于4月1日成功上线。同时,加强对县(市)局上线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支持,确保各县(市)局如期完成上线。到8月23日xx县成功上线后,全市《税友龙版》上线任务圆满完成,得到了省地税局的嘉奖。上线后,及时部署抓好《税友龙版》的深化应用工作,制订了深化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全面推进《税友龙版》的深化应用。
(四)“营改增”试点改革稳步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印发《“营改增”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试点倒排期重点工作计划》,强化组织保障,确定工作目标,细分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工作责任,推进改革稳妥实施。开展“营改增”测算评估,分析“营改增”对经济、财税收入影响,提供市领导决策参考。加强与国税等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试点纳税人的确认、管户资料和相关数据的传递及其他征管事项衔接等工作,确保12月1日完成新旧税制转换。全市地税部门共向国税部门移交“营改增”企业户数8546户,其中市本级1789户。密切关注“营改增”试点对地方财政体制和收入的影响,全市建筑业营业税收入比年净增15672万元,为“营改增”在我市的稳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财税监管,管理水平有效提升。
紧紧围绕科学理财、精细管财、高效用财,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财税监督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增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在保障重点支出的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的控管,努力节俭支出。联合纪委、监察、审计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提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将“三公”经费零增长工作列入综合考核内容,编制下达“三公”经费控制指标并督促落实。每月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运行经费实行定期统计,分单位建立台账,实时掌握支出进度,并根据执行进度,确定重点监控对象,实行温馨提醒,提醒单位把握支出进度。对已达到控制额度的单位,不再给予报销。结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工作,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组织开展公务用车登记自查和审查核实工作,全面系统掌握公务用车基本现状、配备水平、类型分布等基本情况,对违规公务用车进行确认,及时制定处置方案,督促整改到位。专项治理工作得到省领导小组及省财政厅充分肯定。2012年,全市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69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8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
(二)积极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完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设,制定《xx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xx市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xx市文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各项人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修订完善xx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配套办法等。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专户存储、专人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认真落实市委办、市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加大节余资金统筹,完善财政资金监督管理。开展了市直财政性专项资金清理收回工作,经报市政府同意,将部分项目结余资金清理收回财政,共清理收回财政专项资金1481万元。此外,还组织开展了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和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整改工作,进一步做好财政资金安全管理。
(三)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部署抓好财政支出绩效单位自评和重点评价工作。市直选择了“三沿”整治资金、生育保险基金、生态市建设资金、民办学校奖励扶持资金、企业扶持资金作为重点评价项目,实行中介机构初评、财政复评、专家终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全年市直完成绩效评价项目87个,评价金额21793万元,其中:重点评价项目6个,评价金额6209万元。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和会计监督检查,对市直4家行政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关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通知》进行“回头看”。充分发挥项目预算审核和财务总监工作职能和专业优势,为基本建设项目预算管理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促进了重点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组织完成39批次的项目委托中介机构评审,不断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全年市审核中心共完成各类项目审核252个,审核额14.57亿元,净核减8465.9万元,核减率为5.8%。深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规模有新的拓展。全年全市实际采购金额达到41.85亿元,同比增长110%,节约财政资金6.02亿元;市本级实际采购金额达到11.37亿元,同比增长59.9%,节约财政资金6813万元。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试编市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完善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管理。全年国有资产资源收益6295万元,完成预算的241.7%;支出7656万元,完成预算的114.8%。会同市监察局制定出台《市直单位经营性房产出租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产管理。合理配置、调剂盘活办公用房,先后为市药检所、市经信委、xx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调剂解决办公用房,提高了存量房产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会计管理和注师行业管理。组织做好2012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全年全市报考人员11088人,比上年增长8.7%。继续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采用面授教育和网络教育模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以求实效。切实做好各项会计行政许可工作,全年市直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近1200件。对全市12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和执业质量进行核查。加强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推进注师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五)有效组织开展税务稽查。组织开展好资本交易项目、多年未查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金融业等各项专项检查工作。将各项税收检查工作与发票使用检查相结合,继续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与公安、国税等部门的协作与配合,认真做好假的发票“买方”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群众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突出抓好大要案查处。全年全市共检查纳税户820户(含责成自查568户),查补金额4665万元,入库3790万元;其中市本级共检查纳税户285户(含责成自查200户),查补金额2146万元,入库1324万元。全年全市地税共查获假的发票1133份,其中市本级269份。
(六)深入推进财税法治建设。做好规范性文件会签、审核备案、评估和清理等工作。全面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同时,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规范性文件管理逐步完善。强化财税法制宣传教育,先后组织全局干部和全市法制骨干对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执法证换证进行集中辅导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全国财政“六五”普法知识竞赛活动。开展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自查,规范和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工作,促进规范执法。积极开展财税执法督查工作,在自查的基础上,成立检查组对缙云、松阳、遂昌三县进行重点检查。
六、加强队伍建设,行风政风有新气象。
紧紧围绕队伍建设这一基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突出抓好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财税文化建设,有效提高依法理财治税能力。
(一)以开展“行风民评回头看”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活动,召开全市布置会,进行专题落实,切实对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整改。认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测评,发放纳税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对问卷反馈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持续改进服务举措。组织开展作风建设明察暗访活动,检查县(市)局民主评议行风“回头看”工作效果。开展各项工作纪律执行情况检查,加大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同时,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信访案件相关工作,全年共办理各类信访件28件,办理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厅省局交办信访3件,全部圆满办结。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二)以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廉政建设。细化落实教育、制度、监督、体制改革、政风行风建设和预警等6个方面23项任务,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重点领域的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重大资金项目、重点岗位环节的监督检查。制定廉政风险防控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廉政风险防范制度,解决“堵漏”和“防腐”两个目标,确保财政资金和干部“两个安全”。制定落实《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案例教育活动。组织全局干部上好党风廉政专题宣传教育课;坚持每月末及重大节假日给每位干部职工发送廉政短信;组织全市财政地税干部参加反腐倡廉征文活动等等,通过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定实施《xx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分阶段、有计划、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建立基层党组织分类管理台账,并对局机关党支部和行业党委进行了分类定级。建立机关党建工作qq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交流和督导。建立局直属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支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局机关基层党组织主题服务项目库》和党员主题服务活动制度,抓好服务项目实施。以“七个一”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机关青年党员队伍建设。组织青年党员到xx县红色古镇王村口开展“红色之旅”活动,并组织青年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做好低收入群众结对帮扶工作。
(四)以财税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和谐财税机关建设。制定实施《xx市财政局地税局2012年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以举办讲座、业务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全年举办培训班32个,培训系统干部3214人次。其中全市财政项目审核业务培训班还作为教育培训观摩班,邀请嘉兴、温州、绍兴、金华、台州等兄弟市局人教处、干校领导观摩指导。周密组织各项人才库选拔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继续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和征文活动,在全局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搭建活动平台,发挥党、团、工、妇组织作用,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着力培养干部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举办全市财税系统第五届运动会,组队参加全省财政地税系统运动会,精心筹办迎春趣味联欢会,开展各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开展“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和“青春献财税”青年沙龙等,为青年党员干部提供思想交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平台。积极做好老干部工作,想方设法关心老干部生活。认真做好信访、双拥、平安综治、计划生育等工作。以专栏、专版等形式展示财税文化活动成果,利用电子显示屏等宣传先进典型,展现财政、地税部门创先争优、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六
20xx年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去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区经济发展重大项目推进中的严峻局面,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一个主题,服务三个层面,做好五篇文章”的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优体制建机制强管理,抓统筹惠民生保稳定,努力展现财政部门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商引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围绕一个主题”就是财政管理要朝着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服务三个层面”就是服务好领导、服务好街道(部门)、服务好企业,这里的“服务好”指的是参谋得法、办事高效、算账精细;“做好五篇文章”分别是“财源管理开好局,资金监管求细致,内部管理有深化,财政改革抓落实,队伍建设上台阶”。
通过一年努力,我局的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肯定,20xx年我局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区机关党建考核优胜单位,同时,在区行风测评中取得了区级机关综合经济类第一名的好成绩。局档案工作荣获省二级认定,会计核算中心荣获省级“青年文明号”,还有位同志被评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其他各方面财政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抓好收支平衡,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一年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我局始终保持清醒、坚定信心、主动作为,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落实“拓市场、调结构、促消费、增优势、惠民生”一揽子政策举措与我区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7月起,受房地产新政影响,我区财政增收乏力,预算收支平衡难度加大,局班子带领全局上下科学研判收入增减趋势,通过与国、地税一道实地走访、认真分析,不断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主动性和科学性,千方百计实现增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财政收入任务。20xx年我区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2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4%,同比增长11.5%。
在支出方面,加强事前调研,摸清底子,使支出的准确性进一步增加,在重大支出中做到算账准确、参谋得法、以理服人,既保证了事业发展,又能合理使用资金。对人、车、会等不合理开支坚决予以压缩。对一些配套资金、政府性支出严格规范,既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效益。同时,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保障重点支出,确保对民生领域和保增促调、扶持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20xx年全区一般预算支出18.6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3.6%,同比增长15.9%。其中,用于安排民生和扶持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78.2%。各项民生事业持续改善,财政资金的扶持效应进一步显现。
(二)抓好财源建设,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0xx年初,我局着手开展财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组建成立了财源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开展财源管理协调工作,着重对区域财源进行现状调查和潜力分析。建立完善财政和国、地税三局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机制,组织召开重点企业发展座谈会,密切关注税源变化趋势,定期提出综合性的财源分析报告。着手研发财源管理计算机系统,推动建立财源跟踪系统,进一步提高区域经济分析研判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跟踪监控,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及时掌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并针对在走访中发现的企业外迁动向、企业税收流失苗头,及时提出解决的建议。在区级财力许可的范围内,研究和梳理区域经济招商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财政体制。通过努力,使区本级财政的分成比例有所提高。外贸体制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本着有利于激发街道招商引资和培植财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出发点,调整完善区与街道财政体制。
(三)抓好财政管理,着力维护我区财政财务正常秩序。
一是严格支出调度审核。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摸清事业单位家底,对部分沉淀资金进行必要调度,优先动用净结余资金安排新增项目支出,对个别项目及时调整支出用度,对一般性支出项目尽量压缩,遏制部门不合理要求的支出要求。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巩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在国库支付系统采用“加密狗”方案,严防财政性资金被盗等意外发生,有效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始终走在全大市前列,我局还专门就此在全大市会议上作了典型介绍。
三是推进公务用卡改革。在成功推行行政单位公务用卡改革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公务用卡改革。目前我区己有130家行政事业单位推行了公务卡,持卡量达5000多张,20xx年公务消费中直接刷卡支付的达到63.58%,从而使财政资金的支出更加透明、规范。
四是优化政府采购管理。20xx年我区实现采购金额4.29亿元,同比增长58.89%,再创历史新高。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对没有预算的采购申请一律不予批准。加紧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启用“政府采购信息统计及计划管理系统”,实时掌握全区政府采购动态。
五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成立了区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进一步健全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与区纪委、区审计局共同开展全区一级预算单位房屋复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这项工作成效显著,为进一步加强房屋资产管理打下了基础。对我区8个街道的房屋租赁管理现状展开调研,认真分析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指导各街道进一步加强房屋租赁管理,出台了《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管理办法》,研究开发新的房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六是创新会计管理工作。出台20xx年全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由单一的面授教育变为面授教育和网上教育二种形式,并邀请财经学院博士作专题讲座。加强对全区农村财会人员财经支农政策培训。做好全区大中型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全区9个行业的540家企业。做好全区会计从业资格外地调入人员询证审核,对非法获取证书的人员及其证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认真做好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试点的基础性工作。
七是加强农业税收管理。坚持农税征收为主线并顺利完成农税征管移交工作。20xx年全区农业税收入库税额29,985万元,同比增长23.94%。认真做好契税新政策的解释及指导退税工作,及时足额将各项补助发放到住户手中。全面完成我区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工作。会同区发改局对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积极向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支持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三江六岸修复工程。
(四)抓好融资管理,确保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安全。
针对我区投资项目借贷资金逐步加大的趋势,建立会商制度,通过签字确认、全过程监控等方式,进一步加强融资资金监管。同时,加强对资金的合理统筹,不断规范我区政府融资平台管理,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努力防控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完成了南站项目一期银团贷款的谈判。南站银团于20xx年下半年开展意向性谈判,但随着全国金融形势的变化,部分意向行相继退出。在此情况下,通过艰难的融资谈判,最终促使银团基本完成。
二是做好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非成套房改造项目资金的融资工作。我局着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信贷规模的不利因素,多渠道、多方式积极和银行洽谈,落实建设资金。20xx年我区徐家漕经济适用房、浦家经济适用房、联升经济租赁房等政府性保障住房项目,及孝闻巷尚书街非成套房改造项目相继实施,确保了我区各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是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工作。按上级精神,积极清理政府性融资平台,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保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争取认定为一般性融资平台。
(五)抓好财政监督,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加强财务总监队伍建设。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监管上,进一步强化财务总监作用。建立了月度工作汇报制、季度监管报告制、半年专题总结制、年度大会述职制以及监管单位重大事项报告制等五项制度强化财务总监管理,着力提高财务总监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季度监管报告,得到了区各级领导的好评,认为此项工作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是建立财政监督制约机制。20xx年相继成立了五个集体审理小组,即扶持政策审理小组、专项支出审理小组、融资管理审理小组、绩效考核审理小组和国资出租管理审理小组,在财政监管上实行环节控制、集体决策,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同时,积极实施行政机关主要领导“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形成有效的权力运行财政财务监督制约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选择区劳动部门实施的“就业项目经理人队伍建设专项经费”项目、公安部门实施的“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专项经费”项目和区教育部门实施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等三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良好。
(六)抓好队伍建设,打造财政“四大品牌”
一是打造“学习型机关”的品牌。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通过召开中层干部能力专题研讨会,全力抓好中层干部能力建设,并将中层干部专题研讨论文汇编成册,以此带动全局队伍建设。根据有关人事文件规定,20xx年我局还推出1个正科级领导岗位,实施竞争上岗,同时对普通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认真修订完善教育培训等各项内部制度。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江东、江北三区财政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二是打造“党建”的品牌。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将支部设到科上,原有支部升格为机关总支,及时配备基层党员干部。根据上级党组织关于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建的工作要求,组建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党总支,推行行业党建联络员制度,着手建设行业总支“党员之家”活动中心。目前此项工作走在全大市前列,得到了市财政局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同时,行业党建推进了我局机关党建各项工作,实现了以党建带动队伍建设目标。
三是打造“文明单位”的品牌。紧密结合财政业务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深化作风建设年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支持指导会计核算中心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以一系列创建措施带动全局上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修改完善财政相关业务制度,编发《财政规范性文件汇编》,不断规范财政工作运行机制的程序性和严密性。进一步规范局档案管理工作,顺利通过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二级认定考评。
四是打造“廉政文化”的品牌。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健全廉政惩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财政文化活动,积极参与、江东、江北三区财政系统联欢晚会。为进一步明确廉政文化的涵义,深入推进廉政文化与财政文化的有机结合,我局还专门就廉政文化建设召开了座谈会,使广大干部职工更深刻地感受和领悟廉政文化的重要性。20xx年,我局被评为区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单位。
此外,学会、工会、团建、后勤管理等均能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全面完成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志们,20xx年的工作为“”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是我区财政职能有效发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五年,是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各项财政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的五年。一是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我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xx年的31.10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56.24亿元,年均增长12.58%。二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得到进一步保障。五年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我区政府深入实施实事工程,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三是财政改革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人大审议范围扩大到13家。公务用卡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进。政府采购规模突破4亿元,政策导向作用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出绩效评估工作稳步推行。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干部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xx大精神主题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深入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有效,党风廉政制度全面落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
总的来讲,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难与不足,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十分复杂,我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未完全稳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亟待进一步增强;财政收支矛盾还是比较突出,对民生的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预算支出进度仍然不够均衡,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性项目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投资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干部的工作理念和素质水平与财政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人员编制相对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在财政业务上对干部进行全方位、多岗位的培养锻炼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七
年,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围绕“兴工强市、借力发展”和推进“六六”产业发展两大战略和其他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全省财政地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三个三”工作措施,围绕年度确定的工作思路,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实现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实现42225万元,增长26.6%。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
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亿元,增长7.9%。全年地方税收收入预计实现3亿元,增长14%。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切实转变职能,调整优化收支结构。
(一)全力优化收入结构。
一年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下,我市建材等支柱产业和房地产行业效益下滑,地方财力增收的`难度不断加大,收入形势极其严峻。我局进一步调整、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地方财力稳步增长,为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6亿元目标而努力。
1、加强税费调研,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建筑房地产营业税等经济税收调研和社会保险费等普查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和分析研究。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
2、加强地方税收管理。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对房地产行业企业所得税统一实行查账征收,同时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1-9月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79%;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统一了确定征收方式的认定,明确了企业所得税预征率,保证了所得税收入比上年同期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规范印花税按月申报制度;继续完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1-9月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比增长81%和213%;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实行查账、核定、双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3、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建立欠费情况等征收信息的反馈联系制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养老保险金全覆盖工作,做好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费的移接交和征收工作。
(二)努力优化支出结构。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求,确保建设“平安我市”的资金需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1、强化预算约束。2006年,我局以增强财政预算严肃性、准确性为预算管理改革的立足点,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了《我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促进了预算编制质量的提高。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八
一是有效实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全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重点开展国企年报统计、推进政府投融资平台实体化改革、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查融资平台担保情况、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二是强化财政监督绩效评价管理机制。对市公证处、劳动监督大队、图书馆、城市管理执法大队等12个单位开展部门预决算综合核查,规范了部门预算编制及收支执行行为;对海南、昌荣、中堡、李中、周庄、荻垛等11个乡镇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并延伸检查了乡镇所属单位,规范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行为。运用财政大数据平台信息系统,组织47个部门开展86个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涉及资金26亿元;对申报201x年绩效目标的项目,全部开展绩效自评价;组织实施标准粮田建设、科技创新券、生产河疏浚整治等7个项目的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43亿元。三是提升财政综合管理能力。强化城建资金使用事前监督,严把审核关,汇总编制政府投资城建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城建项目资金拨付申请104份,累计压缩(核减)当期资金需求达9578万元。狠抓政府工程决算审查,努力节约建设资金。201x年委托中介机构审核基建工程项目491个,审结462个项目,送审金额2.03亿元,核减工程款2152万元,核减率10.6%。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共完成支付业务7.23万笔,直接支付资金50.45亿元,公务卡结算资金1.61亿元,直接支付率达96.9%。
在财政局工作的总结篇九
xxxx年,我科室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全省和全市地税工作要点,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以税收经济分析和数据监控工作为侧重点,狠抓会计核算、票证管理以及经费审批等基础工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一)紧扣“严”和“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科室根据市局安排,紧扣“严”和“实”,把实践教育活动融入到“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学习经典、学习文件、学习先进,将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以方便管理分局和纳税人为落脚点,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提升个人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提升服务质量,确保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取得实际效果。我科室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开门纳谏,认真对待意见建议,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使我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实际业务水平取得的进一步的提升。
(二)积极开展税源测算,强化计划管理,准确把握税源发展变化。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税收形势,我们对xxxx年度的经济税源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分析影响收入的各项因素,准确把握税收变化情况。一是在充分调查税源的基础上,积极与财政、省局联系协调,确定地方税收计划,并根据年度税收任务结各管理分局实际税源情况合理分解税收计划;二是加强税收预测,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前瞻性,密切关注纳税大户尤其是酒钢公司的生产成本、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及企业利润,对税收形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根据“营改增”政策将“邮政业和电信业纳入试点”的新变化,准确测算减税影响;三是实施收入目标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计划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重点税源的实际入库和收入预测及上年同期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及时了解情况,分析影响收入的各项因素,研究组织收入工作的各项措施;四是加大考核力度,根据《组织收入工作目标责任书》,从地方税收任务、收入均衡性、税源测算准确率、依法治税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并对税收计划按月进行分解,按月考核,有效促进了分局组织收入的主动性;五是精心安排,扎实开展xxxx年上半年税源调查测算工作,认真细致分析影响今年收入的经济、政策、征管以及一次性因素,了解明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掌握税源情况。
(三)强化税收分析,为组织收入和加强征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在税收分析中,我们遵循科学、实用、协作、高效的原则,切实增强税收分析深度、精度和厚度,不断提升税收分析服务税收征管、服务经济发展、服务领导决策的水平。一是在分析中,具体开展收入特点、增减成因、收入预测分析,围绕征收管理行为、组织收入原则、纳税申报监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二是广采信息,强化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重点将大企业、重大基建项目、优惠政策享受等重要信息纳入分析应用范畴;三是加强宏观分析,主动对接我市经济发展,通过对照计划、基数,从中梳理地方税收特点;突出对税收弹性、宏观税负等经济税收的适应性分析,从中揭示经济税收运行状况;以经济税收数据为基础,开展税收与税源、税收与经济趋势关联分析,从中判断区域经济走势,服务领导科学决策。
(四)以新版税收票证检查为契机,进一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加强税收票证管理。一是根据新的《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在xxxx年度正式施行,我科室与信息科配合,测试票证使用软件,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解决,使新票证的开局顺利及时;二是根据省局统一安排,与监察室共同对未填用的空白税收票证进行细致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准确填制税收票证盘点表,共计盘点各类空白票证以及税收票证专用章戳488921份(枚),已经经过省局审批核准,在下半年进行销毁;三是盘点1994年-间已填用税收票证存根,对税收票证库房进行全面整理,按要求编制销毁清册,将已过保管期限的税收票证存根共计2505册及已使用定额完税证共计339950份进行销毁;四是根据《税收票证管理办法》及时发放税收票证,及时填报税收票证账簿,严格审核已填用的税收票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票证使用符合规定,确保税收收入安全及时入库。
(五)不断完善税收调查工作。一是根据省局xxxx年税收资料调查工作安排,及时安排布置我局调查工作,指导分局、企业正确使用软件、填报调查报表,严格把关,确保上报省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今年,调查企业共330户,比上年减少110户。其中,“营改增”企业明确由国税调查共计65户,关、停、并、转企业共计84户,根据要求新增纳税大户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共计39户,所调查企业入库税收达到14.9亿元,占税收入的77.6%,各项调查指标均达到省局要求。
(六)规范税收会计核算,确保税收足额及时入库。一是及时完成缴款书的入库销号及对账工作,随时监控税收的征收、入库情况,掌握收入进度,及时调控,做到了均衡入库,截止5月底共计完成纸制缴款书销号5832份,较上年减少8404份,降低59.03%。一是按时准确编报税收旬报、会计统计月报、重点税源监测月报,以及、市属各单位要求的临时性报表,真实地反映税收活动情况,为税源分析提供了强力保障。二是规范退税流程,将退税受理前移至大厅,分局、征管科进行审核,提高了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今年,共为10户纳税人办理退税笔,退税金额231万元。三是积极配合做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全面推广工作,与国库、银行等部门衔接,做好基础信息的维护。
税收分析水平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缺乏对税源实际情况的掌握,使得税收分析缺少第一手资料;税收调查资料数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是在发挥管理职能上下功夫,在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上见成效。要科学编制与合理分解年度税收计划任务,统筹协调做好组织收入工作;分析税收与经济内在关系,从多角度、多层面查找税收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的异常行业和疑点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征管,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款流失。
二是在发挥监督职能上下功夫,在确保税收资金运行安全上见成效。加强对应征、上解、入库、减免、退库各个环节税收资金核算监控;对税收会计原始凭证和核算数据基础信息进行监督,严防占压、挪用、侵占税款以及虚收、混库、转引税款等税收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会计核算原始凭证规范有效和核算数据真实准确;做好新版税收票证的使用,修订我局的税收票证管理办法,监督票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
三是在发挥评价职能上下功夫,在推动提升税收征管效能上见成效。及时、准确反映政策调整对经济和税收带来的影响,促进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完善;通过历年企业财务、税收数据,结合当期重点工作,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着力提高税收调查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水平,做好减免税调查工作,加强税收调查数据和减免税调查数据在政策制定及政策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四是在发挥服务职能上下功夫,在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谋上见成效。定期发布税收数据,依法依规向局内局外、上级下级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信息,促进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及时撰写各类税收分析报告要,报送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高分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与统计、财政、经信委等相关经济部门的信息交流,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税收运行趋势,提高经济税收形势预判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在发挥反映职能上下功夫,在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税收运行效果上见成效。抓好会计反映,严格按照税收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系统、连续地核算和反映税收资金及其运动过程,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税收收入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