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学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2023年学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18:54:06
2023年学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时间:2023-11-14 18:54:06     小编:HT书生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一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20xx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二

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接触到国学课程,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国学的理解和感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第一段:国学的起源和作用(200字)。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它并非仅仅指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更是以《诗经》、《尚书》、《周礼》等为核心,包括文学、历史、哲学、道德、礼乐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思想,以及他们在道德修养、家庭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考。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国学对于培养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段:国学让我感受到的智慧和美丽(200字)。

国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到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等。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丽。例如,在《论语》中,我学到了孔子的教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条至理名言,鼓励我们要以身作则,不仅做到自己遵守道德规范,还要善待他人。而在《孟子》中,我读到了孟子关于人性的阐述:“人之初,性本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相信人性本善、积极向上的信念。这些智慧和美丽的句子,使我从中体味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第三段:国学与现代生活的关联(200字)。

国学虽然源于古代经典,但它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在国学课程中,我们不仅学习文言文阅读,还学习了诗词、书法、传统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影响力。通过练习书法和诗词,我逐渐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而传统音乐则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还加深了我对国学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国学的价值观也与现代社会相契合,例如尊重他人、注重道德修养、追求和谐等,这些都是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需要积极践行的品质。

第四段:国学与人格塑造(200字)。

国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养和人格塑造的过程。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从先贤们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风气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国学的价值更加凸显。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启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和修养品质。例如,在学习《大学》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中心思想”,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理念让我深刻明白了人应该以自我完善为首要目标,而后才是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第五段:继续深入学习国学的决心(200字)。

通过学习国学,我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责无旁贷。国学是我们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根基。发扬国学,传承国学,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国家的认同,更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创造力。因此,我决心继续深入学习国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多读经典,多参与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总结: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我们加深对自身文化根基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美丽,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同时也可以通过国学的学习和实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塑造我们的人格。因此,继续深入学习国学,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珍惜国学这一宝贵资源,发扬国学,传承国学,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三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里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陈建先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老师只需要给他把那扇‘国学’的门推开,里面丰富的内涵要待他们将来自己慢慢领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诵读、游戏、体验、角色扮演、量化训练、竞争比赛、动手操作、家庭巩固等,多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还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软件、电脑、液晶电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国学。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必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教学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精美的词句,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持续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礼貌的人吗当今社会,礼貌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礼貌上去了,精神礼貌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礼貌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务必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务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构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能够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超多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齐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齐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四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涵盖了众多的经典著作和哲学思想,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培养自身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多,不仅开拓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还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首先,国学学习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国学的课堂上,我接触到了许多经典名著,如《论语》、《大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我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理念深受我国历代的统治者和知识界的重视,对于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国学的学习还让我了解到了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这些思想流派各有特色,为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其次,国学学习提高了我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的瑰宝,国学的学习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并且体会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独特魅力。国学让我懂得了尊师重道、孝道、敬老爱幼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使我养成了坚持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同时,学习国学还让我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卓越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他们以博大精深的学问和高尚的品德,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再次,国学学习增进了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通过学习国学,我逐渐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内涵,包括绘画、音乐、书法等诸多方面,这些文化艺术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国学让我对这些艺术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我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同时,通过学习国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中华子孙,我们应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国学学习增强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学习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弘扬中华文化。我相信,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将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只有不忘本来,才能开出新花。”国学学习给予了我们更多关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将无疑帮助我们更好地自信地走向世界。

总之,国学学习给予了我视野的开阔、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这是一次宝贵的体验和历程。我希望能继续深入学习国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而努力。让我们共同开启中华文化的新篇章,让世界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优秀和伟大!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五

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乐,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快乐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规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区分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六

孝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石之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今天的青少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国学经典,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孝心融入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感孝道是一种精神力量,它不仅使人们关怀亲人,更能帮助我们成长为品德优良、有担当的人。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从“尊老爱幼”、“义务奉献”和“情感沟通”三个方面,谈一谈国学孝心的体会。

首先,孝道教诲我们要“尊老爱幼”,关心亲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尊老重老一直有着很高的评价,尊敬乃至崇拜老人是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而在亲子关系中,爱幼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表现。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外婆生日,我都会亲自动手,为她准备一桌丰盛的菜肴。尽管外婆年事已高,但她总是笑着对我说:“孩子,你年纪小,不用这么辛苦。”尽管如此,在我心里,无论是做饭还是尽孝,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一切都得益于孝道的熏陶,它让我明白,家人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尊老爱幼,才能使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其次,孝道教诲我们要履行“义务奉献”,关心社会、尽力回报家乡和国家。孝道不仅是亲情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为他人提供帮助等方式,发扬孝道精神。因此,我经常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些帮助。逐渐地,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去改变社会、回报家乡和国家。

最后,孝道教诲我们要保持“情感沟通”,与家人和谐相处。尽管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琐事和工作压力所困扰,但我们应该学会与家人进行真挚的沟通,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我曾在一部国学经典中读到:“欲结好意,离于嘻谑。”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每当我与父母亲人相处时,我会多问一些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主动倾听他们的忧愁和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沟通可以缓解亲人间的误解和隔膜,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使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综上所述,国学孝心的体会主要包括尊老爱幼、义务奉献和情感沟通三个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实践,我深感孝道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一种精神纽带,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践行社会责任,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天的我们要不断学习和传承,让孝心成为我们行为的底色,用孝道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七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八

国学作为一种传承于千年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结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习国学,这也让我接触到了国学这门学科,深受启发和感动,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对着不断变化的形势和日新月异的信息,如果没有牢固的思想根基,就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深厚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事物,不会轻易被外界的影响左右。

第三段:国学所带来的启迪。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思想的富有内涵。其中,我最具感受的便是诗词歌赋,这些篇章不仅赋予了我对古代世界的了解,也深切感受到了文化交流与文学审美的升华。同时,国学还启迪了我对于自我的思考和认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第四段:融入国学的实践。

学习国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更是要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我曾参与过一次汉诗比赛,虽然过程中有较大的压力,但是在完成作品后很有成就感,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国学的信念。此外,我也尝试在写作中运用国学思想,加深了我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段:结论。

学习国学是消化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一种管道,不仅让我们能够深刻理解文化传承的含义,也能将所学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既是我们对于文化的敬畏,也是我们在实践中传承文化的过程。学习国学不再是单纯的文化学习,它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一部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归根结底,学习国学是一种自我修养和精神世界的体现,是我们在实践中传承文化,体验文化的重要方式。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九

今年全市组织了教师网上在线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我认真听取了教授的视屏讲解,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意识到国学的重要性。个性是曹教授谈到了国学教育与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将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即可能是用心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也可能由于一句刺激的话,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心灵上终身的创伤,甚至断送了学生的前途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证明,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平,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这就是教师职业独特的伦理职责。

同时,教师的工作还有其自主选取性。在执行自己各项具体任务时,在不同状况下与学生交往中,有自由选取自己的态度、方式、方法的自主权。例如,在考场里,当发现学生作弊时,教师采取什么态度和对策,完全由教师本人自由选取,作出决定,他能够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放任不管;也能够用暗示的.方法,促使其停止作弊;也能够公然揭露学生的作弊行为,当众训斥;还能够杀一儆百,把该生逐出考场等等。教师选取任何一种态度、方式或方法,完全是自主的,自由的。固然校园能够提出各种要求,制订有关规定、守则,但所有这些,都无法限制或代替教师自由选取具体度和方法的权力。

当然,通常所说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包含着这一层意思。即教师除了运用教材和物质教具进行教育之外,主要运用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精神教具”进行教育。尤其是教师的道德面目,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并且教师所用的教材和物质教具,也要转化为教师的精神财富,才能发挥教育作用。这种转化的过程和程度,又取决于教师的伦理职责感,取决于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因此,教育与教学要求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假如教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求上进,那么,将是一个不称职的、误人子弟的教师,所以,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不断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更要不断完善。知识技能的完善,往往有赖于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教师人格完善的标志,也能帮忙教师从工作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感情的人,在师生互助中产生情感交流。教师经常能够从学生那里获得关于感激、依恋一类的反馈信息。这是任何其他职业所没有的“精神报偿”、“教育乐趣”。很多教师所以能对待学生胜过对待自己的子女,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不断进取,往往是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所致。这种“精神报偿”、“教育乐趣”,给教师以有力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己。越是不断自我完善,越能获得用心强化,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也就越强烈。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结果。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奉献是师德的根本,学习是奉献的源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借着学习国学经典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学国学心得体会篇十

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家庭伦理与道德修养,其中最核心的品质之一便是孝顺。孝顺是孩子向父母表达敬意和关爱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我这些年来一直努力学习国学经典,尤其是关于孝道的传统文化,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体会。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分享一些关于国学孝心的见解和感悟。

第二段:孝的含义与内涵(200字)。

孝,不仅仅是国学中的一个字眼,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宝贵的家庭伦理观念。孝心是对父母的关爱与尊重,是对父母辛劳养育之恩的回报。根据中华传统观念,孝心体现在言行举止中。例如,尊敬长辈、照顾家人、关怀他人等。孝心还表现为孝顺、孝道,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对父母孝敬,也要将孝心延伸至社会各个方面,用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第三段:国学经典对孝心的影响(250字)。

国学经典对培养孩子的孝心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例如《弟子规》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读物之一,其中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教导。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对父母的吩咐及时、认真地执行,来表达我们对父母的尊敬和关心。另外,《论语》中的“临老怀孝”教诲告诫我们要对老年父母有更多的关心和呵护。正是这些经典教导,让我们明白实施孝道应该贯穿一生中的每个阶段,与父母一起成长、一起尊老爱幼。

第四段:自身体验与感悟(300字)。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国学孝心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尊重父母的方面,我时刻保持着对父母的敬重与感激之情。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重大决策,我都会尊重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不仅如此,我也从国学中理解到了孝心的延伸。在学校和社会,我积极努力助人为乐、关心他人。我也发现,当我体察他人需要并尽力帮助时,我所接受的愉悦和成就感远超乎对自我的满足。国学孝道的感悟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家庭伦理道德修养不仅仅体现在对父母的孝顺,更体现在对社会他人的关爱和奉献。

第五段:未来展望(250字)。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下,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德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继续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将更加努力理解孝道的内涵,并将这些传统价值观刻在心底,并且付诸于实践。更重要的是,我将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引导身边的人。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心之美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总结:孝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不仅能理解孝心的含义与内涵,更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指导,将孝道运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孝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关怀,更是扩展到整个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与奉献。我相信,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孝心之美传承下去,并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