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一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在此次党章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支部为大家分享了很多党章党史的知识和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我们第六党支部则由樊眀民同志为大家讲述了两个关于我党领导人朴素、廉政的故事。一个是延安时期毛主席去马列学院做报告,在半路上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后,主席以一段颇为幽默的话让大家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不仅起到了告诫大家不要沾染官僚习气的作用,还深刻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机智幽默、宽容大度的风采。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
黄成模,一名海南省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生活和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
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幽默、宽容大度的风采。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黄成模,一名海南省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
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生活和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优秀代表。
在我党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如黄成模同志一样兢兢业业、积极奋战在各战线上的优秀党员,他们的艰苦奉献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一生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二
一、学习促进自己素质:。
二、用新思维解决各种问题。
适应工作需求,用新思维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学习为载体,不断创新工作思维和方法,适应工作需求。正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时刻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勤政为民,严格执法,热情服务,提高事业心和责任心,认真执行五条禁令,坚决消除对大众的冷、硬、横、推现象,侵犯人民群众利益要真正树立永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用实际行动树立人民的良好形象。
三、坚定建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廉洁奉公,从严格的法则开始,坚定地确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淡地免除,克服奉公。工作上要对自己高要求,自觉执行有关规定,树立廉洁勤奋的警察形象,为这次工作风格的整顿做出贡献。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积极、热情的精神状态,重视自省、警察自我管理,在工作中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坚持高标准,严格整本次工作风格,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领导工作。
通过这次学习和思考,我深刻理解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自己的学习,丰富政治思想和公安专业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用心工作,结合工作实际特点,依法行政,清洁廉洁,准确把握正确定位,正视问题解决矛盾,与大众紧密联系,坚持为人民服务,切实工作,停止空谈,克服不良再现,切实工作,创造祥和治安环境,提高人民大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决困难,解决矛盾,保护一方安全,保护社会稳定,公正执法,公正执法。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三
作为一名地方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一名积极准备入党的干警,在思想上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于站对立场,明辨是非,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发挥好法院干警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从而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并使自己能够在即将来临的司法改革浪潮中更好的适应新工作的要求、甄别是非,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正之风的侵蚀,从而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基层法院工作岗位上做一个不平凡的干警,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事,为部门,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最后,作为一名基层法院干警,我深为自己所处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通过对今年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使我对国家现状有了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我们一定还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四
5月16日,杨米涧镇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党章党史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专题讨论会。会议由镇党委书记白玉鹏主持。
会上,镇党委副书记思幼林首先宣读了我镇《关于做好近期党建及两学一做有关工作的通知》,就如何开展近期全镇党建工作作了周密的安排,要求:1、创新宣传载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着力营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浓厚舆论氛围;2、认真学习贯彻在安徽调研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各村党支部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党支部讨论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3、各支部组织开展学党章党史做一名讲政治有信念的合格党员专题讨论引导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身边先进典型,从中汲取养分。
之后就“两学一做”开展以来机关党支部成员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汇报讨论,分别由白玉鹏、思幼林以及三名党员干部分别向党组织汇报了近期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所取得收获。
在此次党章党史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支部为大家分享了很多党章党史的知识和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我们第六党支部则由樊眀民同志为大家讲述了两个关于我党领导人朴素、廉政的故事。一个是延安时期毛主席去马列学院做报告,在半路上遇到了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处长邓力群等人后,主席以一段颇为幽默的话让大家受了一次生动的教育,“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不仅起到了告诫大家不要沾染官僚习气的作用,还深刻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机智幽默、宽容大度的风采。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
黄成模,一名海南省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生活和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
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幽默、宽容大度的风采。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离我们较近,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黄成模,一名海南省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
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了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生活和工作上,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到东方市;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到领导岗位;不插手工程项目;逢年过节不收礼,只收工作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存在“老板推荐干部,干部插手工程,公款吃喝盛行”三股歪风,于是立即有针对性地主持制定了《提拔任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委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并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任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表决制、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规章制度,创造了选贤用能、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良好环境。对于插手工程项目、公款吃喝的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民的感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工作水平和修养。为人民造福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群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群众有事直接找他,还宣布绝不设秘书挡驾。黄成模同志在担任县市领导职务的10多年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著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黄成模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共产党员永葆先进性的优秀代表。
在我党漫漫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如黄成模同志一样兢兢业业、积极奋战在各战线上的优秀党员,他们的艰苦奉献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奉献一生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一段时间阅读有关党的历史,让我受益匪浅。读完这饱含深刻意义的党历史,知道党的思想是博大精深、实践是永无止境的,其次就是要更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方面充实自己,然后全身心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党服务。经过党史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党,以及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永远跟党走的决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以后,党领导各族人民继续前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威胁、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安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又作出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决定。这充分证明我们的党与时俱进。
建国初期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和谐发展的中国;面对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未来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中国和中华民族。尊重历史、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只有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党史使我明白当前我们的任务是拥党、立志、向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应当拥护党,努力学习、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与一切反党反人民的行为做斗争。在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一切都在迅速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积极努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应当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同时要有坚定的立场和正确的思想认识。我们平时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使自己成为一个文武兼备之才。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社会注意荣辱观,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也必须坚持,认真学习,善于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严守党纪国法,坚决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另外,我们还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纠正自己的错误,端正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目标。最后,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我们的社会建设成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就应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努力的学习,努力地培养自己创新精神,要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
在“两会”召开之初,该支队政治机关就结合部队实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基层、机关集中组织全体官兵认真收听收看现场直播实况,并及时为各执勤点配发野战电视、野战音响和收音机。“两会”召开之后,各执勤点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安排时间,组织官兵收听收看“两会”的相关报道工作,利用警营广播在训练、执勤间隙对“两会”内容进行播放,并做好实时录像,确保执勤官兵学好“两会”精神。
为确保官兵深入理解领会“两会”精神,该支队在充分利用好“三个半小时”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闻点评、撰写心得、演讲比赛等活动,并围绕热点、新词组织官兵开展专题讨论,使大家及时了解和掌握“两会”进程,更好地学习“两会”精神。驻地偏远的基层单位则充分利用支队在政工网上开通的“两会”专栏、板报、橱窗、手抄报等载体,及时了解掌握“两会”的新动态、新精神,引导官兵关注涉及国计民生的时事政策,采取重点摘记、撰写体会、交流心得等方式使官兵深刻领会政府工作报告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官兵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官兵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坚定了大家立足本职做贡献的信念。官兵们纷纷表示:坚决在党的精神正确指引下,在“两会”精神的感召下,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扎实做好处突维稳的各项准备,确保拉得出、打得赢,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深刻领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的具体要求和深刻内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
提高办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把控需要从教育评价改革开始,需要对教师队伍、学员学习质量、开设专业等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的系统性改革,也是对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评价机制的改革。改革是为了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最终目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遵循办学规律。在教学教务方面,遵循办学规律,改变那些违背规律的思路和做法,使学院工作更符合办学规律,符合成人继续教育学习规律。
坚持学员需要。坚持以学员为中心的思想,把聘请教师质量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充分听取学员的意见和建议,科学的制定教学评价方法。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总体要求,在助力学校高质量大学发展的同时,不断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结合我院情况,我觉得特别要坚持三性并重,不断凸显大学继续教育的延展性、社会性、应用性的特点,从重数量规模向注重学生质量转变、向质量转型。
首先,坚持延展性,从终身学习的视角,继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体的、整合的,两者共同构成终身教育知识体系;从学员角度,只有坚持教学内容的延续、衔接性,才能保障学员个体构建自身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是坚持社会性,紧扣社会需求,转变办学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联系,形成教育与产业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育人的产教融合模式。
三是坚持应用性,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发布实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固疾病,引导全党社会确立科学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人才选择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体方案为中心,健全立德树人执行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领导发展规则处科级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势任务,学校职能部门应积极承担总体方案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计划编制,全面统一思考,破局,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措施。
11月6日,发行规则处组织全员阅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进行了22项重点任务研究。精读全文后,发行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的发展和自己单位的要求谈论了学习心得。
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表现中国特色、表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兴奋。《总体方案》的内容以立德树人的要求为中心,从党中央关心、大众关心、社会关心的问题开始,破局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整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整体方案相关要求,全面整理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案等,系统规划改革任务措施。
大家一致表达,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地取得成效,为学校高质量的内涵发展、早日建设世界一流的特色研究型大学做出新的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刷《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体验文章。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有什么样的学校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员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才能观念,重视德、能力、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材料教育、知行一体化,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评价方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感情这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品格和重要能力。
以前的评分体系和评分方法,唯分论盛行。学生考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务评价,优先评价,选择转移到城市。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印刷各学校的考试成绩,教师们自觉或无意识地将本班的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进行比较。有些学校也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业绩工资的支付。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考试更好,拼命安排作业,做问题海战术。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安排的作业,半夜三更没有休息。在一所学校,老师规定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为2分钟,每顿饭的时间为10分钟。有的学校要求老师的作业全部改变,老师不能改变,要求学生改变,要求家长改变。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好几年,效果却很小。君不见,学生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不用休息,这些资料也做不完。有些资料,学生动弹不得,卖废纸。
令人高兴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调查,决不会变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开展各种艺术社区活动需要1~2个时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压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有什么样的学校指导。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向,坚决克服唯一分数、唯一升学、唯一学位、唯一论文、唯一帽子顽疾,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人民满意教育。
本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估。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轻质等单方面学习行为。
立:立德树人实行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育、重教育轻人等行为。
立:专心教育,培养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的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使用者的评价。
破:学位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的用人观。
立:以道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本次国家教育评价改革是实际、接近民生、解决顽固疾病的重要措施。作为教育相关人员,每天和学生们早晚交往,体验到现在的教育评价机制有缺点。例如,唯一的成绩论,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教育水平、学生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成绩,学生晚上睡觉,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出现了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淘汰了学生,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心理问题也很多。以上是重育轻德育、重分轻素质等单方面学校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员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材料教育、知行一体化,坚决改变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方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知识见识这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要品格和重要能力。
在这里也希望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早日落地,扎根发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继承人。
最近一年多以来,我常沉迷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光,处于一种冥想的状态,任思绪穿梭时光,在内心修篱种菊,直到诗和远方愈发明朗。
去年年初,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春天的脚步,褪去了春节的红幕,草长莺飞的季节姗姗来迟,亲眼目睹园内半数老师陷入了没有钱发工资的窘境,园外民营幼儿园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形,我的内心开始萌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党和人民给予我稳定的工作,让我不至于为生计奔走四方,但我是否做到去专注于每个幼儿的发展?党和人民对我的幼儿教育满意吗?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我能客观地感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好与坏、得与失?我的内心是茫然的。
于茫然中,我一直在苦苦的探索着,在探索中豁然开朗。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于教育来说,如久旱逢甘露,久雨遇新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句话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刚好回答了我的困惑。我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这不就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么?我深信,只要把这句话镌刻在我的心里,深入我的脑海,付诸于行动,就一定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卓越!
我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句话中,提取了三个关键词,游戏、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在趣味游戏中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呢?在认真梳理总结自己从教十年的经历中,我对趣味表现和严肃立意深信不疑,以此来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趣味表现?一言以蔽之:呈现给幼儿的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游戏是有趣的。孩子们视园如家,视老师如妈妈。无论是习惯的养成还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应该向趣味表现要方法,要目标。
将教育蕴含在趣味中,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班孩子因为好奇将画画的颜料打翻了一地,这时候,没有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地弄脏了。而是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中激发兴趣,放手让孩子们去画、去涂、去探索。让孩子们观察,提出疑问,得到答案,原来蓝色遇见红色是紫色,绿色遇见黄色是黄绿色,红色遇见黄色就变成了橙色。“老师,我看到了彩虹”,“老师,这是国旗红”,“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画家”,于是我设计出“奇妙多彩的世界”的特色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多彩的世界,明白颜色之间有这么多的串联。这是来自好奇的兴趣,源自趣味的认知。生活处处皆课程,幼儿园生活是美妙有趣的,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的。显然,这样诗意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一定乐于接受!如梁启超所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想,教育亦需如此,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把乐趣还给孩子,让天使的翅膀自由翱翔。“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一次咯咯大笑、一次短暂的思考、一次认真把玩都是孩提时代最真实的乐趣。游戏,自带乐趣,自然也会得到幼儿的青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我的教育教学充满乐趣。我时常告诫自己,组织开展游戏不可随意,不可漫不经心,必须严肃立意。
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儿童的精神世界不可能是闲置着的,它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之不顾,无异教育的犯罪。所以,无论组织开展什么游戏,都必须认认真真策划好游戏中的价值引导工作。
游戏不是玩耍,不是迎合,不是灌输概念,而是给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灯,照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打开一扇窗,还孩子一个精彩的世界;种下一粒粟,让孩子茁壮成长。在趣味游戏中挖掘游戏的深层次价值,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加强品德修养的、培养奋斗精神的……,育人如平地起高楼,只有夯基固本,才能一日百尺。开展游戏中,幼儿是飞翔的风筝,老师的手中握着线,时时牵挂相连,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收放自如,松紧有度。老师融入游戏,并在游戏中绽放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整合零碎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游戏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建立一套游戏的完整体系,从系统和统筹的高度对一系列游戏的组合进行严肃立意,确保一整套游戏组织下来,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也健全了人格;在游戏中享受了乐趣,也成就了习惯;在些小细节中释放了天性,也形成了价值取向,在游戏的片段中,形成思维和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资源的过程,游戏的过程,就是对利用资源的实践。游戏能给幼儿带来一连串充满疑问、挑战、机会、兴奋、惊喜、沮丧、等待、满足、失落等等的体验,带来高品质的学习。我们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发展性需要的课程资源视角,合理地搜集、运用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也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实践性需要的活动策划视角,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方案,促使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策划游戏之初,更加去注重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比如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养殖活动,玩泥沙活动等,多样化激发兴趣,持久性巩固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提高了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中组织好每一天的每一个游戏,以游戏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活动,这也是坚持“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除了组织好游戏,我也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去小学化的要求之下,幼儿园究竟应该给孩子教什么?仔细梳理,正是要通过趣味表现教会孩子如何融入集体,让孩子们了解“个体与集体”的概念,感受“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在游戏中,懂得如何进行社会交往,累积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学会照顾自己;在游戏中,教孩子学习习惯,引导孩子们守时间、坚持不懈、专注于一件事……从什么叫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继续以游戏的方式,将知识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孩子,“教”给孩子知识。
心向往,脚步自然跟上。幼儿在前,我在后。我正在以方案中提到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为指引。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的艺术融合中组织好游戏这一基本活动,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五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六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
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掐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已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
《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次党章党史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各支部分享了很多党章党史的知识和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我们的第六党支部旭民同志讲述了两个关于我党领导人朴素廉政的故事。一是延安时代毛主席向马列学院报告,中途遇到学院派来接他的教育部长邓力群等人后,主席以幽默的语言生动地教育,以延安的作风打败西安的作风,不仅起到警告不要染上官僚的习惯的作用,还深刻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机智幽默、宽容的风貌。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接近我们,接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
黄成模是海南省开展党员先进教育活动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在生活和工作中,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去东方市为原则,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在领导岗位上的不动手工程项目的正月节不礼貌,只接受工作的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有上司推荐干部,干部动手工程,公款饮食盛行三个歪曲,立即有目的主持人制定了提拔使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律委员会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全省首先推进党政主要领导人的表决制度、免除干部票制度等规范,严格选择了良好的政治领导人对于工程项目、公款饮食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一起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的感情是境界,也是工作水平和修养。给人民带来利益是我人生的目标和最高追求。
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大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大众有事直接找他,宣布决不设秘书。黄成模同志担任县市领导职务十余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大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追求现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着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很多干部大众的普遍赞扬。黄成模同志是新时代幽默、宽容的风貌。另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接近我们,接近我们的生活。故事名为记海南省东方市市委书记黄成模。黄成模是海南省开展党员先进教育活动发现的好干部、好书记。从部队到地方,从普通干部到高级领导,黄成模始终如一。
他实干、爱民、廉政,成为党政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在生活和工作中,黄成模以不从原单位带干部去东方市为原则,不把自己的亲属安排在领导岗位上的不动手工程项目的正月节不礼貌,只接受工作的好建议为原则,上任后不久,黄成模发现东方市有上司推荐干部,干部动手工程,公款饮食盛行三个歪曲,立即有目的主持人制定了提拔使用领导干部征求纪律委员会意见的规定、党政领导班子重大决策议事规则等18个规章制度,全省首先推进党政主要领导人的表决制度、免除干部票制度等规范,严格选择了良好的政治领导人对于工程项目、公款饮食干部,黄成模坚决要求一起调查。经过一段时间的彻底整顿,黄成模带领党委同志彻底刹住了这三股歪风。对人的感情是境界,也是工作水平和修养。给人民带来利益是我的人生目标和最高追求。这是黄成模的价值观和政绩观。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黄成模一到东方市,就向全市大众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办公室电话,欢迎大众有事直接找他,宣布决不设秘书。黄成模同志担任县市领导职务十余年,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和忘我的工作干劲,模范践行三大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他追求现实,开拓进取,创造了显着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很多干部大众的普遍赞扬。黄成模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先进典型,是共产党员永远先进的优秀代表。
在我党漫长的历史中,像黄成模同志一样工作,积极奋斗在各战线上的优秀党员很多,他们的艰苦奉献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更加坚定地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献上了一生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习,认真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改革目标。
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
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15.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17.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七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自公布以来,就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认真学习并准确理解《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精髓,不仅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更会明白自己担负的神圣职责。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育人的初心。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曾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两个大计高度概括了教育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讲话,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就是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
克服重分数轻素质,建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
克服重科研经费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建立健全潜心教学全心全意育人的制度;
克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克服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育人观,注重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于“五破五立”片面的言论,其实,在我看来,打破“五唯”,并不是坚决摒弃,而是以此为据,克服以往人才观片面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综合素质真正提升起来——德育为首,同时关注分数、核心素养、学生终身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老师们唯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更有指向性,才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学校办学观价值更科学合理。李镇西说:“我想办没有特色的学校。”我觉得这是很多懂教育的人的心声。现在,很多学校的功利化太强,都在努力打造所谓的“特色”。但就其“特色”的本质而言,无非是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文化传统等方面转换了一个“名称”而已,其本身的内涵价值与推广性并不是很强。有许多学者也说:一个学校的特色不是刻意打造出来的,应该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断积累,完善,升华,是日积月累,是源于实践的。是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学校的办学观价值提出了更科学合理的要求。学校,就是要把坚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办学的目标。所谓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科学合理的办学观,就是坚持把人的成长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作为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取向与引领,不再追求功利、短视的办学价值观,不再过分等地追求所谓的“特色”,而是将文化、书香、生活等作为衡量学校的考核指标,让学校真正成为为国育才的温暖圣地。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八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加强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教育评价的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丰富的领导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重视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重要地位,具有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引起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结果,甚至表象分数似乎可以铆接教育干坤。其实分数只是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其后面有更丰富的意义,需要评价主体的多视点、多向度的辩证。学习的成果是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情商、智商、志商、语言商等多要素的融合决定,分数只是多要素融合后的结果。浮出水面的是直观的智商结果-分数,但潜在水中难以发现的共同培养智商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仅取决于智力活动,还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集中度,取决于意志力的自我控制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彩度。没有学生只凭智商的高度就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取得贯穿过程的最后成果。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也不能停留在某某,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中的感情态度、生命活力、批判。否则,难以持续升华为更先进的新课程学习。过程评价比结果本位难得多。但是,在不偏不倚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生命发育和成长过程中精神力量的成长。结果本位和结果过程并存是区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区分假教育和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估,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估属于新鲜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以享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评价教师的业绩,不仅仅是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长幅度,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与原来的学业相比的增值点,不是孤立的静态、固化凝固的数量符号。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如此,增值评估肯定不同于终端鉴定评估。
具体操作涉及到教育创造力的附加价值。将学生本来的基础纳入增值评价范围,比较学生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点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的基础获得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接受教育后的成绩获得输出值,输出值和输入值之间的差异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不普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接受最初的原某和教育后的原某,难以转变为标准点。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需要逐步推进、改善、操作方便。但是,增值评价法的引进,给我们打开了考察教师教育力的新窗口。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通过率、优秀率、低分、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固化分析。引进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是扩大教育评价的多渠道,消除评价的各种遮蔽,明确了评价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是识别和选拔,还是改善教师教育的方法,激发教育的活力和积极性。
其次,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全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九
跨世纪教师不但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但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题目,在研究中解决题目,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增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但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具体说明课程;不但要针对每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但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评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假如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入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形,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题目,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题目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外一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同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惟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开释巨大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业表现。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把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假如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反作为一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把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掌控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及我们的平常生活。作为学生很轻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请教师应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把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位教师应把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进程中形象、生动、出色。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进程中游刃有余。
4、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建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利用,再不断的应用进程中进步教师的信息素养。西南京大学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职员转变成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末一段话:“教室里有甚么样的教师,就有甚么样的教育,就有甚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进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聪明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那末,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的、人性的、同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构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会心育的核心题目。首先,从天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勇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同等“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以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终究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乃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如果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背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把握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形象、生动、精彩。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再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西南大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人员转变为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么一段话:“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跨世纪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仅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详细说明课程;不仅要针对每一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判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如果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一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获得最佳的学业表现。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合心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从每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等同“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之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十
方案。
》(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就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改革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和明确部署。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新中国教育评价的一次重大突破与创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此对《总体方案》进行归纳梳理,供学习贯彻参考。
一、方案中的关键点及引领方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即:立德树人、问题导向、科学有效、统筹兼顾、中国特色。这五个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一个教育根本目标。
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通过设计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把立德修身、健身强体、崇尚劳动、涵养人文和审美等融合到每一个学生发展成长之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旨在引导教育事业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前进,培养真正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体方案》突出了全党全社会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作用。《总体方案》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履行教育职责,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领导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改变用人单位选才用才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现象;倡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成才观,不能仅用成绩衡量孩子的成长,而是要将目光放宽到品德、智力、意志、兴趣等综合发展上,为孩子拥有一个丰满、出彩的人生打牢基础。这些举措,旨在为科学管理教育、有力支持教育、真情关心教育、理性看待教育作出制度安排,进而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态。
二、方案为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做出的安排,教育改革走到今天,靠单一主体推进改革、在个别环节进行改革、从某个领域探索改革、以一种方式推动改革,往往相互掣肘,实践起来很难奏效,必须整体发力、上下衔接、左右配套、相互呼应,进一步增加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期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面对不同利益主体的多元诉求、不同层级和类型教育的各自发展规律、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条件差异等,《总体方案》作为教育评价的顶层设计,突出了统筹兼顾推进教育改革的方法论。
《总体方案》就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等各主体进行系统安排。对于如何评价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明确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重点从“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科学履职水平。对于如何评价学校,明确提出“改革学校评价”,重点是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使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对于如何评价教师,明确提出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重点从“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等方面着手,更加健全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对于如何评价学生,明确提出“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成才观,重点从改进德育、体育、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总体方案》对社会如何选人用人、家庭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也做出了规定。
《总体方案》对招生考试、教育教学、毕业就业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系统安排。在招生考试环节,如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中考高考问题,《总体方案》提出,要“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考试模式”。在教育教学环节,针对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等问题,《总体方案》将学生的日常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提出“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等,明显增加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分量和考查内容。对于学生毕业环节,《总体方案》提出严把“出口”关,就初高中毕业班管理、高校学位论文、学生实习实训等作出明确规定。明显可以看出,此次教育评价伴随着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全程评价、全方位评价。
《总体方案》对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等各领域进行系统安排。这主要是集中体现在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上。什么样的学校是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满意的学校?这里就有一个科学评价标准制定和全面评价要素选取的问题,以更加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这根指挥棒的正导向作用。《总体方案》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出发分别作出安排。对幼儿园,重点评价的是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以及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对中小学,重点评价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情况。对职业学校,重点评价的是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和行业等方面的情况。对高等学校,重点推进分类评价,引导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对社会广泛关注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服务国家需求,引导相关高校争创世界一流。
《总体方案》对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各方式进行系统安排。《总体方案》中的很多具体政策措施都是这四种评价方式的具体化。比如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人应该是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但长期以来,我们评价学生习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将学生成长与发展窄化为分数,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就使得学生穿梭于补习班、埋头于刷考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在分数的约束下被大大削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当前社会上对教育的诟病,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造成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总体方案》采取的是“组合拳”思路:既有对学生结果的评价,也有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过程的评价,同时还有综合素质的评价,一系列多元评价措施,将有力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三、方案对教育评价的实践提出的要求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努力解决时代存在的教育问题,完成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是包括教育战线在内的全党全社会的重大任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方案》服务和服从于这一重大使命,对教育评价政策、措施、办法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与时俱进地深化了教育评价实践。这些制度性安排,顺应时代要求,适应中国国情,因应教育规律,回应人民盼望,务实、可行、接地气,让我们既看到了党中央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勇气与决心,也感受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策略与智慧,同时也体会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事求是的务实作风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这些制度安排有的是重申与强调。例如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落实教授上课制度等。
有的是优化与调整。例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评价,根据不同学段的学校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评价要素。如对高校教师考核,就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进一步引导高校教师强化育人功能。
有的是探索与创新。例如在如何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方面,《总体方案》吸收了有关地方经验,在中小学提出“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总体方案》提出“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可以预见,这些创新性制度安排必将为教育评价的丰富和完善发挥独特的作用。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十一
昨天上午,湖南省召开教育视频大会,学习与解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以视频方式进行。会议由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王瑰曙主持,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办主任武宁、省委宣传部李颖、省科技厅副厅长周纯良、省人社保障厅于兴发等同志分别作了讲话。我们在花垣县教体局参加视频会议,通过学习,相信教育的又一个春天已经来临。
一、评价指挥棒决定了教育的导向。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蒋昌忠说: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指挥导向。教育的主要顽瘴痼疾,根源在评价上,是不科学的教育评价造成了目前的突出问题。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人人都看到、人人都想改、却很难解决的教育难题,只有从教育评价上进行大刀阔斧、革命性的改革,才能达到消除教育顽瘴痼疾的目的。
教育需要评价,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难以量化性。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以量化的思维对所有事物进行评价,教育便是其中之一。要对难以量化、在某些重要方面不可能量化的教育进行量化评价,不可能不出问题。分数,是用以量化评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的主要依据。分数来源于学生的考试结果,也就是说,学生考试的结果不仅仅决定了学生的“成绩”,更决定了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成绩。为了获取“成绩”,各种怪招层出不穷:“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活着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提高1分,坏掉千人”,等等,在不正确的评价机制下,本应该是教育目的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工具”。
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就是教育质量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低,就是教育的质量低。择校、掐尖、生源大战、师源大战、教育发展不均衡就成了必然,教育乱象接踵而来。
评价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应该用不同的内容与标准。但现实并非这样,蒋昌忠厅长说:用中小学生考试分数评价老师的现象还很严重,要改过来,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条件;要破除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瑰曙副厅长说:教育的周期长,举办“少年班”是不成功的。我们没有看到教育的这个特性,以成年人的臆想替代孩子的成长规律与教育的基本常识。
从评价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真正地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王瑰曙副厅长说:湖南省今年高考题目难,原因在于命题上更加突出考核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记忆力(虽然记忆力也很重要)。正如华南师大教授陈友芳说的:新高考命题要让学生由“做题”转向“做事”。
二、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是教育评价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加强党对教育全面领导,切实做到令行禁止,对落实不严、不到位的单位及个人进行严厉追责。这是确保教育评价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用人上,不唯学历、不唯院校、不唯是否是“海归”,“学历不代表能力,也说明不了人品。”
王瑰曙副厅长说:前不久,深圳中学招“高才师”,其录取的教师中,北大清华研究生、博士生占了很大比例,并不看好这种现象。很多人看上的是深圳中学的待遇,而不是喜欢教育,喜欢教育职业才是做好教育的最重要基础与力量。
各级各类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基本上固定,参考人数多,录取率就低,参考人数少,录取率就高。如清华、北大这样的“好大学”资源稀缺,能录取到985、211高校就读的考生是少数。王瑰曙副厅长说:绝大部分的孩子要建设祖国、服务家乡,所以我们的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国家情怀,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蒋昌忠厅长还说:要传承红色基因,让孩子们从小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热爱共产党。自2013年来,我们学校每年秋季的艺术体育节都要演唱《长征组歌》,目的也在此。
教育是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从系统出发,强化整体性,大家齐行动、同方向、共发力。
教育评价改革没有“局外人”,上级组织、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都要参与其中,形成共识,回归教育本质。不急不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才能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6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十二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篇十三
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教育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课程、教学、管理、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任务当中,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卡脖子”难题。先进的理念、科学的制度、规范的管理,都不能脱离和超越评价“指挥棒”的制约。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教育问题,很大程度是评价导向与改革不适应所造成的。2020年9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首次系统提出教育评价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力图破解教育改革的“卡脖子”难题。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变革,变革是否成功,考验着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智慧、勇气和魄力。
推动这场变革所要做的事情很多,特别需要在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问题上站稳立场,拿出实招。
一、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教育评价反映一个国家在一个时期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直接影响教育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和评价能力。
人文主义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尚武主义要求培养勇武坚毅的人,宗j至上需要培养驯服虔诚的人,政治至上要求培养忠诚认同的人,社会的价值观决定教育价值观,也决定教育的培养目标、方式和途径。然而,一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也不是单一的,宏观的教育价值观是比较明确,但是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却有着不同的教育主张,这些教育主张在有些方面具有一致性,有些方面却存在严重的分歧。国家要求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符合国家建设要求的公民,家庭和个人则仅仅希望通过教育改善自身处境,谋求较好的社会地位。中央政府要求教育符合国家对国民素质和人才质量的需求,地方政府则关注通过教育显现政绩,争取社会资源,而学校则看重教育资源的分配、生源的优劣。教育价值观既反映了对教育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也反映了教育的利益诉求。从国家利益出发,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从家长的利益出发,考试分数却是实实在在的,能够兑现教育利益。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撑,从家庭利益的角度看,普通教育却能带来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东西方教育都不可避免的处于价值观的割裂和对抗之中,而且价值观的割裂又往往是非难辨。
20世纪20年代,受到欧洲自然主义影响,美国兴起了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主张,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反对固有的课程,鼓励尊重儿童本性,让儿童在行动中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知识。然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却看到进步主义教育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由、兴趣和活动,导致美国学生学业能力下降,文化水平、数学水平、语法水平降低。要素主义强调教育要促进社会进步,就要让学生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帮助学生进行严格的理智和道德训练。要素主义强调教师要拥有权威,保证学生遵守纪律,维护严格的价值标准。认为由于人的本性,儿童往往不能专心致志,甚至厌恶学习,不能仅凭兴趣学习,提倡对学生进行心智训练,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并强迫自己专心致志,在教学过程中不排除灌输,对学生最大的要求就是服从。两种价值观导致截然不同的教育评价标准,现实意义上要素主义对美国教育影响更大。
本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生了旷日持久的“素质本位”和“知识本位”的价值之争。以钟启泉为代表的“素质本位”认为应试教育对儿童造成了极大伤害,不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育和成长,扼杀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精神,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要大力推动课程改革。以王策三为代表的“知识本位”认为新课程改革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应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不能一味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追求升学率本身并不是一个要被完全否定的现象,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基础,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就必将长期存在,教育改革只能是调整、渐进。观念上的争论反应在现实中就是,一边高呼“素质本位”的口号,一边走着“知识本位”的路子。两个事例说明,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观念的冲突之中,教育在观念的碰撞之中才有了进步。应试教育重视教育对个体的现实利益,素质教育关注教育对群体的长远利益;行为主义希望通过控制人的成长实现教育目标,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的自由成长。
教育中经常面临着注重教化还是注重规训,注重品德还是注重能力,注重适应还是注重改造,注重个性培养还是注重集体意识等观念的冲突。
我们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但观念又不随人的意志转移,观念是人的意识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超越现实、理想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少数人的追求。作为评价改革应该跳出单一观念的“窠臼”,关注到各种观念冲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既要调和矛盾,又要引领进步。
今天,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建立符合当下国家现实利益的价值观念,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超越传统的问题,传统教育观念中“学而优则仕”“重伦理轻技术”“重整体轻个体”“面子文化”“人情社会”“盲目攀比”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严重制约了教育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扭曲了教育的意义。二是正确对待西方教育观念的态度问题,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中国原生的,而是对西方教育体系的移植和发展,西方教育注重实证,重视创新和批判精神等对我们教育的改革是有益的,但是西方教育表现出过于强调工具理性,重视教育的技术性和功利性又被我们发展到了极致。
我们今天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既要学习西方教育的优势,又要克服盲目照搬引发的“水土不服”,要树立起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的教育价值体系。
二、教育评价标准是把“双刃剑”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的价值、作用、水平、发展等作出优劣判断,评价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目的的标准体系,需要把教育认识变成相对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标准作为一种工具,既有甄别、判断的作用,又有诊断、引导的作用,适切的评价标准有利于教育的健康发展,相反则导致教育发展的异化。教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活动,教育实践和教育现象几乎充斥整个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总体方案》里确定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五个大的评价主体,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个评价维度,这是我们第一次系统制定出的教育评价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围绕这个教育评价的框架,建构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却是一个相当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从甄别到选拔,从量化到质性,从综合评价到单一评价,从教育内部到教育外部,重新建构一套评价标准绝非易事。评价的标准化是把“双刃剑”。教育评价标准的归宿是能切中教育的本质,但是教育的本质又充满了矛盾和对立。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由,又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的控制;要重视保护学生安全,又要鼓励学生敢于冒险;要强调学生的个性与自我意识,又要让学生重视集体和他人;要让学生充满理想,又要不被理想束缚;要鼓励学术自由,又要强化学术规范;要强化对教师的标准化考核,又要激发教师的教学活力;不追求升学率无法体现教育质量,过度追求升学率又让教育过程丧失人性,等等。
教育评价正是要在这种矛盾对立中把握方向,引导发展。但是,人们的认识水平、认识能力又受到现实和时代的局限,评价的标准也会偏离发展的目标。所有的评价都会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忽略评价的负面作用。教育评价过于追求理想的目标,可能就会忽视现实的局限性,导致改革目标适得其反,南辕北辙。2002年,美国小布什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针对美国中小学生学习水平低的问题,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这一法案客观上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但是由于它采取了强制的区域标准化统一考试的形式,并把考试成绩与学校经费及教师的绩效挂钩,督促学校和教师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导致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备考时间,减少不参加统考的课程,延长学校上课时间,缩减学生的休息时间,甚至放学后补课。学校为提高考试成绩不择手段,教师丧失了课程决定权,强化学生机械记忆而不是独立的批判性思维。高风险、标准化的考试将丰富、复杂、不确定的课堂教学简单化,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2015年,奥巴马政府废止了这一法案,取而代之的是《让每一个孩子成功法案》。
新法案虽然继续保持了学生学业的高标准,但不再把测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校表现的唯一方式,学校不再因为单一的考试成绩而面临严厉的惩罚,允许各州创新使用各种方式,自己决定如何评估学校进步,自己决定标准测试成绩在评估中所占的比重,自己设定自己的学业进步目标及时间表。新法案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促进教师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具有二律背反的特征,评价标准需要在这种矛盾的张力中引导发展,就要充分估计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迎合、投机、规避等负面行为。教育评价中最大的问题是评价标准“单一化”,评价内容“外在化”,评价方式“一刀切”,评价过程“一白遮百丑”,而忽视了教育实质。简单的把高考升学率作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教育质量的全部,忽视了教育质量也体现在学生的道德、健康、行为、情感等方面。把论文发表的数量、刊物等级作为评价教师学术水平的全部,忽视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实质性贡献。把教育投入作为考察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的全部,忽视了教育体制机制和教育活力也是重视教育的内容。教育是兼具实践性、规律性和教育性的综合社会活动,不能简单用各种量化指标评价,特别是教学活动,往往关注了指标化就会偏离育人活动的丰富性。然而,近年来在经济生活中的管理主义、工具主义思想影响到教育评价,任务分解、指标分配、效率评估等,就连课堂教学也要追求高效课堂,这都是不科学的评价方式,需要反思和改革。新时代,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淡化教育现象的外部指标,关注教育的内在实质。
2018年4月,西安电视问政教育问题,现场观众给教育打分21.89分。在一种情绪化的情境中,在一个只看问题不究原因的氛围中,不以改进教育为目的进行的一场教育评价,倒是让现场观众出了一口恶气,但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成绩却因为缺乏客观性,而让问政教育变成一场闹剧。
现实中教育评价数量繁多、频次过密、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的教育评价纷纷扰扰,评价结果五花八门,有些评价误导社会和家长,过于频繁的评价评估督导干扰了正常的教育秩序。教育评价的随意的、不规范的现象还有很多,各种机构公布的大学排行榜,全国高中百强校,各种特色学校、示范学校评选,很多学校被各种评估、评选、评价搞得疲惫不堪。
教育评价改革也是一场教育治理改革。教育评价的治理需要从评价制度建设、评价体制完善和评价主体资质方面保证评价的规范科学、有效有序。教育评价的法律依据是否充分很关键,对各种教育评价的性质、类型、主体、内容及结果运用等都需要建立规制,让教育评价回归科学、理性。需要明确教育评价实施中,谁能评价、评价什么、不能评价什么、评价结果如何使用,保证评价的价值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评价过多过滥,重复性评价,同质性评价。
教育评价治理关键是对使用评价结果功利化的控制。要充分估计到,一些评价涉及到政绩、经费、项目、资源等分配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投机行为,弄虚作假,过度投入的出现。关注一些涉及到具体单位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级、收入、获得的评价,需要建立更加严密的评价程序。控制功利化的结果使用主要是克服急功近利,盲目竞争,目标短视,导致教育生态破坏。规范教育评价,不是限制评价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多元化和多样性是由教育的外部特征所决定的,不同类别的学校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样类别的学校也因为所处的环境、办学主体、办学性质、生源结构、师资水平、历史积淀等差异,需要建立适切的评价标准。
同样是小学,如果用优质学校的标准评价一所乡村薄弱学校,显然是不能指导乡村学校健康发展。同样,各级各类学校的理念、条件、文化、管理、教学都需要评价引导,过于笼统地评价一所学校好与不好,很难认清教育的真实面貌。要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让社会和家长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去认识一所学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社会根据岗位的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论文、唯文凭、唯帽子”的问题,也避免千人一面、千校一面的局面。教育评价治理要推动第三方评价,现行的教育评价八成以上是政府组织的评估、监测、督导,政府是教育的举办者,也是教育的评价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教育评价很难做到客观、中立、科学。
四、教育评价是一门有待振兴的未来科学。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社会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同时需要科学研究的支撑,教育评价更是一门科学。
今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备,与我国教育发展不充分的历史阶段有关,与我们整个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认识水平有关,更与教育评价的科学研究不深入有关。教育评价的思想观念、评价工具、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呼唤教育评价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政策研究及技术开发研究的总体水平提高。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加强教育评价、教育测量、教育预测等方面的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置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教育评价学科建设,提高评价的科研水平,培养大量的教育评价人才,满足评价改革的需求。教育评价研究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