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忙心得体会(优质20篇)

2023年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忙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22:51:07
2023年家校共育心得体会 家校共育忙心得体会(优质20篇)
时间:2023-11-12 22:51:07     小编:灵魂曲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一

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强调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同时承担着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与学校共同育人,是我们的使命。然而,由于繁忙而忙碌的现代生活方式,家长常常感到压力巨大。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忙的心得体会。

首先,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是关键。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他们的第二课堂。家校共育的理念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让孩子在两个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学校共同肩负着培养孩子良好品德、提供均衡教育及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责任。只有理解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才能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更好地履行这一责任。

其次,合理规划时间是家校共育的关键。家庭和学校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正常的繁忙生活节奏并不能成为家校共育的理由。因此,合理规划时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首先,家长可以尽量安排工作时间和孩子的学习时间相互重叠,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工作和家庭,减少孩子被照顾不足的情况。其次,家长还可以与学校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第三,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家校共育效果的关键。家长可以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在学校的学业发展。例如,家长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使孩子具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并教授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四,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家校共育的关键。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而在忙于工作和生活的同时,家长常常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家校共育的关键。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地给予爱护和支持。同时,与学校合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交往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尽快解决。

最后,家长需要注意自身的自我调适和健康管理。忙碌的家校共育生活常常带给家长巨大的压力,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将会影响到家庭和学校的育人工作。因此,家长需要注重自身的自我调适和健康管理。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与朋友互动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疲劳。同时,与配偶和家人共同分担家庭事务,减轻个人的负担,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家庭和学校育人责任。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但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感到压力重重。然而,只要我们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合理规划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密切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对自身进行调适和管理,就能够更好地履行家庭和学校的育人责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校共育虽然忙碌,但却是一段值得珍惜和享受的经历。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二

此刻的小孩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不争的事实。怎么造成的呢?还不是我们大人们的原因。在家里,你什么事都给他代劳了,他用什么来锻练自已的能力?而我们往往却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你学习搞好了,其他事不用你操心。这里,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养表此刻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三

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于父母和教师来说。无论是在家庭环境中还是在学校里,教育都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育人理念、育人方式、育人方法等之间的融合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将分享我在家校共育交流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育人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是孩子们生命的起点,而学校则是孩子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健康和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和发展。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所说:“家校共育,目的在于实现教育的有效性,重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和父母在教育中的作用都很重要,但他们的角色并不相同。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与教师沟通和讨论教育问题来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学校也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向家长提供孩子在校的情况,以便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家校共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一方面,孩子能够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更好的互动机制,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焦虑和压力,使他们更加健康和快乐。

第五段:结语。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优秀的教育已成为了孩子们获得自我价值和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便成为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家校共育交流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沟通、了解、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获得优秀的教育与成功。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四

说起家庭教育,每个有孩子的家庭父母在教方面都会有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上周接到老师家庭教育心得的通知,我既兴奋又忐忑。从为人到为人母,让我比其他家长更能体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孩子教的点滴心得,与各位家长共勉吧。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衡量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阶段,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从孩子进入校园回到家里的第一天,我就监孩子自己收拾书包。首先,让她先根据课程表把二天用的书本放入书包,然后完成的作业―一检后放入书包,还有就是不定时下发的各种签字表格,体温卡放到专门的收纳袋里带回学校。

此外,为了让孩子能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我随时关注家校群里的消息,逐条细读,不落下任何关于学校老师的反馈及要求。这除了能帮助她查漏补缺,更重要的是我可以知道对于老师的要求她是否都认真听了,有时候我说出了她并没有告诉我的一些情况,她会很震惊。看着她一脸茫然又崇拜的样子,我不禁想偷笑。这样,她就不会学校一个样,家里另一个样子啦...所以,从入学到现在,孩子没有一次丢三落四的情况出现,而且需要我提醒的越来越少...希望她能尽快的达到无需提醒的自觉。

关于学习习惯,我没有什么妙招,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坚持。刚上学时,孩子是拒绝我提出的任何额外作业要求的。但是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写完家庭作业,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尽快建立起来。于是,我只能下班回家后看着她练口算题,陪她练字,下棋,弹琴,阅读。当她坚持不住想法偷懒,消磨时间时,我知道我一定要坚持住,有耐心劝导,也有严厉训斥。但更多的是在她取得进步时,一定要给她一个大大的肯定。孩子有了成功体验后,自然也就更加有动力。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所以,我们要教育子女先要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我和我爱人从不看电视或玩手机游戏,休息时间,也是尽量作息规律。做完必要的家务之后,看看书,讨论一下学习、工作。我也会陪孩子一起看动画片(每天下棋赢了,周末就可以奖励看!)她非常喜欢《苏菲亚公主》。每次陪她看完,我也会和她交流里面的人物和小朋友及大人都喜欢的优秀品质。当然,我们更多的时间会陪她看书。读小学前,都是她想看的书我们读给他听。上学后,根据老师阅读打卡的要求,我们知道是时候训练她自主阅读的能力了。虽然,有时候读的不成句子,但我也会认真听完,在听到她读的有去的片段时,我也会赞叹一句:“太有意思了,听你讲故事真幸福。”我们有意培养女儿“与书为友”,这会让她一生受益。女儿虽然只有7岁,她也早已明白,家里的电视并没坏,只是爸爸妈妈不看而已。

安全感是前提,信任是关键。我们要跟孩子多交流,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你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前几天的一次作业检查时,我明显感觉她书写态度不认真,当时我非常生气。当我问她原因时,她委屈地哭着说:“我想快点写完,你说过做事要有效率。但我发现我认真写速度太慢了,可是我快了之后就写成这样了。“孩子的一番话,让我陷入深思:我们应该学会蹲下身来,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一味从大人角度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是不公平的。多听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效。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跑,我的女儿也才上一年级。作为家长,我们要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家庭的优秀经验和做法,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帮孩子完成人生理想!

学校组织观看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播放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有幸聆听专家讲座、接受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是感慨万千!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单靠学校教育不会成功,还需要家校通力协作。学校的专业性可以更好的教育培养孩子,同时也可以给家长切合的指导。通过此次家庭教育公开课,我获得了更深的教育理解和感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己独特的性格以及想法。学校和家庭要建立相对统一的.教育理念,老师和家长需要密切配合,整体做到步调一致。但每个家庭针对自己己孩子的独特性格,应该有自己己的教育方法,不是别人成功的案例,用在自己己孩子身上就一定可行,适合的才是的。

学校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作为家庭应该是学校的一个延伸,老师把知识交给了孩子,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确实有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老师一个班级4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会根据各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整体的引导教育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如同父母一样一对一的了解指导。同时爱的陪伴也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只有陪伴后才会更了解,了解后才可能会找到最适合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不过分的干预孩子的生活,但是却需要做到了解自己己的孩子,适时的提醒。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多是会去模仿,我们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己有所要求。以身作则有时候比威逼利诱管用很多。学校的老师不仅给孩子做了很好的榜样,同时能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的同家长沟通。我们作为家长,也如同刚入学的学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去听取意见,听取老师们专业的意见,才能更好的引导教育孩子,并且适应新时代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他们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己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只能教会他们知识与道德,他们需要自己己学会判断和成长,最终成就适合自己己独特的人生。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五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主要培养环境,两者之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校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间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持和资源。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参与到了家校共育的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了家校共育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不断总结和体会到了其中的精华和宝贵收获。

第一,家校共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家庭和学校间的紧密联系。家庭是孩子最早的教育环境,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家校共育要求家庭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沟通。家长需要关注孩子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情况,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学校也需要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和协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这种紧密联系,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关心和呵护,对他们的教育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家校共育的核心目标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家长和学校要充分发掘孩子的特长,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机会和资源。家庭和学校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温暖和支持。只有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合作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三,家校共育的实践中需要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家长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在家校共育中,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但是,家长也要充分尊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以学校为主导,与学校进行良性互动和合作。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只有家长和学校之间真正形成协作共育的局面,才能够让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第四,家校共育需要创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创造积极的教育氛围,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学校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孩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活动。只有让孩子身在其中,才能够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

第五,家校共育需要家长和学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和学校都要将孩子的利益放在首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家长要做到对孩子有耐心、有爱心,尽量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学校也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培养。只有通过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促使他们快乐成长。

总之,家校共育是一种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通过家庭和学校的紧密联系和协作配合,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家长和学校都要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只有在这样的家校共育环境中,孩子才能够得到最全面的教育和培养,成为有道德修养、学识丰富的未来栋梁之材。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六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适用于老师的教学心得体会,老师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表现非常好。父母更应该调整心态,信任孩子,欣赏孩子。通过孩子的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她会越来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们的孩子刚刚开始系统学习,自信心还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励,尽量不去批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家长去创造条件来表扬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学校与家庭是教育的“两手抓”,缺了哪一个,教育就一定会落伍。schholminski还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依赖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优化学校教育环境。

在《管子·权修》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人;终身之计,莫若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树也,一树百获者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一年作好,种上一棵庄稼最好;把十年作好,种上一棵树最好;把一生作好,培养出人才最好。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共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两个体会。

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建立成长的桥梁。

父母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目的在于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及情绪状态,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广陵小学家校互动的举措很多,比如家长会、各种节日活动、官方微信等等,此外,教师还在微信上建立了班级联络群,每天都会公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要求,让我们可以实时掌握孩子的学习任务;老师们也经常通过微信发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让我们看到孩子在学校的另一边,全面了解孩子;更难得的是,教师还经常与我们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心得,从中我看到了教师的高素质、高责任心,最重要的是对教育的热爱。

从这里,我学会了“传递正能量”,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朝着阳光方向成长;懂得了读书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明确了“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缺位”,努力创造条件抓紧时间让孩子多与父亲在一起;得到了对我所提出问题的解答。在阅读了组织思维所写下的美丽的诗歌后,我也看到了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数学的理性,学会了如何帮助孩子们一丝不苟地、仔细地理解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除了我们这些家长,我知道在学校里,有一颗热情、真诚的心在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举一动中,她告诉我们要有耐心地等待,用一朵花儿的时间,等孩子每天长大一点。

如此诚挚、高效的家校沟通方式,不仅直接帮助我,还帮助孩子快速顺利地进入小学学习环境,快乐成长。

父母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的角度去认识她在学校的生活,鼓励、安慰、引导都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理状态。

我试了好长一段时间,想要孩子们回家后高兴地与我分享学校的事情。自幼稚园开始,我每天都会问她,为什么要把小小的爱带回家,老师奖励她,慢慢养成了「欣欣说,我们听」的习惯,不仅是听,我们还会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沟通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继续保持着在上小学以后说什么话都要说的好习惯,不仅老师称赞这些好事,有时还跟同学们玩闹,她所做的小坏事都开始与我们分享。不管怎样,我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肯定了她的情感反应,也对她说了我们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回忆起自己或她父亲如何处理童年时遇到的类似困难。这种分享使欣欣心平气和,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来帮助她找到处理困难和挫折的方法。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看到老师们都能及时关注孩子的动态,但我更希望欣欣本人能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接触,与老师沟通。曾有一段时间,我特别羡慕有些孩子能主动关心老师,与老师交谈。幼儿与教师的直接交流有助于幼儿在情感上信赖教师,在将来的学校生活中有安全感,能够自信、积极。但直到现在,尽管她很喜欢并崇拜自己的老师,却不敢与老师进行落落大方的交流与互动,总是显示出一种害羞的一面。这个方面,我们在培养上做的还不够。这是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的缺陷都是父母自己造成的。因为小的时候怕生病、怕麻烦,我对她太照顾了,集体活动少,外出旅游少,与人交往也少,导致她在人际关系上不够主动。下一步,我们将与她一起参与拓展、旅游等活动,拓展她的视野,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相信问题会得到改善。

其实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问题都会出现,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培养孩子的良好心态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好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成长。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自信。

第一,尊重儿童的自然成长过程。

某个班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发展,而各个能力的发展也不一定是均衡的。对于孩子身高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一般都会比较宽容,但对于孩子能力方面的差异则不会那么淡定。父母太了解孩子了,所以能很清楚的看到孩子的不足。

认识到这一点,我明白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静待花开。还有一次,我在欣欣的笔迹上画上了“爱”的记号,她刚进小学的那几个月,笔画变得越来越干练,甚至还知道什么是悬针竖,什么事垂露竖;欣欣跳绳最近才有所进步,从原来的一个位数提高到两位数;她还能独立读注音书,看起来越来越好。正如老师所说,生活是一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每天一小步,与自己比较,天天进步。

二、相信孩子对他们的欣赏。

这过程中,除了不足之外,我们经常应该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欣赏孩子的优点。小孩都有自己的喜好,一些经常得到表扬和鼓励的事她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老师们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表现非常好。父母更应该调整心态,信任孩子,欣赏孩子。通过孩子的努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相信她会越来越好。我也知道挫折教育,但是我们的孩子刚刚开始系统学习,自信心还在建立过程中,需要的是耐心和鼓励,尽量不去批评,有些时候甚至需要家长去创造条件来表扬孩子,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从最开始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文明礼貌,像每个人的孩子一样,我们都会越来越好。如今我每天都能看到欣欣觉得她是个奇迹,赞叹生命给我们的恩赐!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七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八

大家好!我是学前2班来璟x的家长,很荣幸在这里给大家分享我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我一向觉得孩子就应在简单的环境中成长,享受她无忧无虑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让她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能够学到各种知识,透过游戏还能够让她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学多少文化知识,我们平常关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让她懂得自尊、自强、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个富有爱心、懂得宽容团结的孩子。平时期望她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块儿,从平时的沟通和交往中来激发她的社会交往潜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告诉老师自我的需求,在课间能大胆发言。我觉得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融入集体对她完整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帮忙的。

在家里,我们会有意识地给她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生活氛围,平常也把她当作朋友一样来沟通,不会拘束于某种特定的形式来教育她,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其实我们就是她的参照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她产生影响,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时我们更严格地要求自我。

在家里,我们会给她一点独立的空间,让她学会自我管理。比如我们房间的一个角落是专门给她置放玩具的,那里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我来整理。这个效果很好,这样让她体会到了妈妈平时整理家务的辛苦,还有物件需摆放整齐,从哪里取来就要放回哪里。平常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都会征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给她买衣服的时候,会征求一下她喜欢哪个颜色,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们很尊重他,那么以后她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会思考到别人的感受,多替别人着想。平常我们会尽可能抽出多的时光去与她沟通,耐心倾听她的心声,允许她发表不一样的意见,营造能让她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对于正确的观点,我们会鼓励,对于不妥当的想法,我们会跟她讲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们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总之,我们就应放下家长的架子,多点朋友式的沟通,把她真正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让孩子感觉到自我的重要和职责,给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让她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家校共育成为了人们密切关注的话题。家庭与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教育场所,如何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家校共育的意义和体会,旨在进一步促进家校共育的发展。

家校共育是指家长和学校共同育人,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与成长。首先,家校共育可以形成良好的学校家庭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家和学校两个重要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教育。其次,家校共育可以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关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最后,家校共育还能够增强学校教育的力量,凝聚社会资源,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促进孩子的成长。

第三段:家庭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根基,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品德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关心。此外,家庭还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学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等情况。只有这样,家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孩子良好成长的基石。

第四段:学校的角色。

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家庭的特殊情况和对孩子的期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同时,学校还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段: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

为了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义务工作等,亲身感受学校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教师进行更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主动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组织家校互动活动,传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双向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取得家校共育的良好效果。

总结段:回顾篇章内容。

在这个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场所密切合作的时代,家校共育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境,只有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与协同,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进步,家长看得到,老师也看得到。小学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把自己定位在“教书匠”这个层次上,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是孩子心灵的导师。还记得去年刚接上这两个班级,很多孩子的眼神里总有一丝胆怯、自卑。一个学期后,我和孩子们才能够如朋友般在课下交流。如今,每天都有好多孩子来办公室,他们的眼中多了几分自信。他们真的成长了,我们只是陪伴着他们,看着他们蜕变。或许多年后,他们不记得我们。只要他们在未来的旅程中能走得更加坚定、自信,就好!

从古至今都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人在做、天在看”,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们教育行业在合适不过了。其实我们的工作每天都有家长在看着,在体会着,你是否真正关心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究竟付出多少,操心多少,家长都是看在眼里,想在心里的。

教学是一项良心活,我们一堂课可以认认真真,也可以轻松一过,但是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确实天壤之别,作一名老师容易,作一名好老师不易,年复一年的作一名好老师更不易。当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对学生的期盼不言而喻,从而对我们老师的要求自然会更高我觉得这不应该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努力向前、向上的动力。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作为老师,不要等到家长来找我们才努力的回想他说的是哪个孩子。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一下子就特别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操心。我们与家长沟通,,只要用心的交流孩子的情况,每个家长都会接受的。沟通时,要了解和肯定孩子的优点,孩子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想帮助孩子进步的,而不是找家长来批评孩子的。因为孩子还在成长,都还没有定性,可以建议孩子努力的方向,可以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请家长思考,这样才能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较好的结合起来。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需要老师、家长、社会形成合力,而并非只是某一方的单独责任。老师和家长就是要多沟通,有了问题共同探讨研究解决,不能无端地相互指责,推卸自己的责任,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我觉得有必要让每一个老师都记住,“我们这是学校,不是工厂。产品坏了可以回炉,但是教育坏了,就是一辈子”。做为青年教师首先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就是要成为学生和家长眼中的好老师。要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待家长的态度要好;其次,要用自己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伟大的师爱;再次,还要有精湛的业务水平,能够胜任学校交予的任何任务。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一

家校共育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育儿方式,旨在促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我在参与这一课程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感动。下面将结合个人体验,从课程内容、家校互动、学习效果、改进空间和心得体会五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感受和体会。

首先,家校共育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多样化。课程不仅涵盖传统的学科知识,还包括了许多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相关的内容,如科学实验、公益活动等。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和传统教学相比,家校共育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其次,家校共育课程的最大亮点是家校互动的机会增加了。课程中,我有机会与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参观学校的教室和实验室,并与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这些互动让我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让我和其他家长互相帮助和支持,共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通过与家长的互动,我还能获得一些育儿心得和经验分享,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再次,家校共育课程对孩子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显著。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实践和探索,发展了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并在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不再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主动参与其中并享受其中。此外,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孩子们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我亲眼见证了孩子们在这一课程中取得的进步,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家校共育课程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课程内容还可以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其次,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可能存在过于干预孩子学习的情况,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共育的原则。最后,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和协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实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标。

综上所述,参与家校共育课程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丰富的经历。通过这一课程,我深刻体会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了解到课程内容、家校互动、学习效果、改进空间等方面的情况。我相信,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家校共育课程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和普及,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受益于这一育人方式。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单靠学校教育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家长和学生有着亲子血缘关系,其天然的亲子之情是无可比拟的。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亲密,互相之间情感的感染性越强,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则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虽然常有家长述说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只听老师的话,但家长的一句话抵教师的十句话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也深深感觉到,我们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刚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但经过周六、周日两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师几天或几个月的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家校合作教育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各项有关决策、措施的制定请家长参与,既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兴趣、爱好,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才更具有针对性。

家校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行使监督权,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家校合作使教师把与教育对象的成长密切关联的各方面因素联合起来,达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学校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要求家长主动到学校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参与学校的管理。班主任在家校合作活动中成为一名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教育问题上,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合作关系。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参与是关键,有了家长的参与才可能称得上合作。作为班主任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从实际中让家长真正介入到班级的事务活动中。在班级里,选择那些文化层次高,热心于教育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委员协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级事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把学校以及班级的目标和活动通过家长委员告知所有的家长。同时收集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意见。通过家长委员与其他家长沟通,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另外,我们要畅通家校交流的渠道。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关系的基础。班主任与家庭之间通过各种媒介和人际交流来传递信息。例如:

1、传送喜报。班主任把传送喜报作为交流的手段,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有趣的发言、比赛的结果、好人好事、学习成绩等点滴进步,都以喜报的形式向家长汇报。这种形式的交流密切了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级通讯网络。目前电话已经普及家家户户,在班级中,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联络员负责把教师的要求传达给家长,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电话向同学或老师了解情况,形成一种互动交流。

3、建立班级微信群。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根据本班的特点向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针对一些家庭教育问题开展讨论。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利用校讯通这个平台,实现家校的沟通和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一个方向行动,要知道,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互对立的立场是极为重要的。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教师还是家长,都是要牢记的。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三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学校是孩子求学的场所。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家校共育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课程旨在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我通过参与家校共育课程,体会到了其带给孩子和家庭的巨大收益。

家校共育课程的意义十分重大。首先,家校共育课程能够建立起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家长通过参与共育课程,能够更加了解学校教育的情况,有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其次,共育课程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给孩子。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能够让孩子接受到更丰富的教育,拓宽孩子的眼界和知识面。再次,共育课程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的配合教育,可以关注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与了孩子所在学校举办的家校共育课程。这些课程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教育理念分享、亲子活动、学习技巧讲座等。我参与其中的一个课程是关于亲子沟通的讲座。在讲座中,我了解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同时也学习到了一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这次讲座让我深刻体会到家校共育课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同时也增强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第四段:孩子收获的成果。

通过参与家校共育课程,我的孩子也获得了很多益处。首先,孩子在共育课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培养下,孩子能够更好地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孩子在共育课程中培养了一些实用的技能。参与亲子活动和团队合作让孩子学会了分工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孩子在共育课程中得到了更全面的发展。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注让孩子得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五段:结论。

通过参与家校共育课程,我深深体会到了其对家庭和孩子的价值。共育课程能够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给孩子,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我们应积极参与共育课程,与学校保持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努力。只有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育人,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四

由于疫情的原因,到今天为止,居家学习已经有二个多月了,从开始时的烦躁,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沉静且有条不紊,无论对于孩子还是家长,都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回顾这段时间与孩子紧密相处的点点滴滴,做一个梳理,也给这个有非常意义的时期,做一个小结,与大家分享。

在疫情期间,不能在学校进行常规的面对面的授课,全部改成网络授课。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工作,孩子在上课,偶然的回头,我发现孩子没有在认真听课,我多次口头提醒孩子要注意听讲,不要走神,但收效甚微。由于网课没有互动,孩子学习也没有劲头。于是,我在思索该如何改变这个现状。我开始与孩子一起预习,一起听课,一起写作业,一起复习。参与到他的每一个学习的环节中。每次观看完网课,我们一起讨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对于网络学习兴趣也提高了。

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是背诵古诗、古文,以前孩子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背下来,现在我跟他一起背诵,我说:“妈妈有一个武功秘籍,特别神奇,你先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大声通3遍,然后合上书,回忆自己读过的内容,看看能记起多少,几个字,几句话都可以,然后再读一遍,再回忆,如此重复,很快就能背下来。”他开始不相信,我鼓励他尝试,我俩一起读,一起回忆,很快就背下来了,孩子很开心的说:“妈妈,这个秘籍真的有用哎!”我看着他开心,我也就快乐了。以后的背诵再也没有成为难题。

我们一起制定的学习计划,按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来预习各门功课,有不懂的问题,随时在网络上与老师沟通,为正式开学随时做好准备。每天孩子都能按计划完成,学习态度也端正了,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孩子特别喜欢与家长一起学习方式,并且与我们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有任何想法,孩子都愿意跟我们沟通,亲子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合谐。

这样陪伴学习的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因为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过程也很辛苦。一起与孩子当学生,不仅能带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也对我自己是一种鞭策,在与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让我自己经常反思、总结,不断修正,也提高了自己。我认为孩子真正的导师应该是家长,我们要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养成什么好习惯,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平时没有这么长的时间无缝隙的面对孩子,所以对学习,对教育问题一直也没有重视起来,总觉得把孩子交给学校,交给老师就可以了。对我们家长来说,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和做好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可是经过这段时间,我才发现教育孩子真不简单,需要老师与家长们长期的付出。我们家长面对的只是一个孩子,就已经筋疲力尽,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迥异的“神兽”,真是无法想象这个情景。“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我们家长需要与老师保持有效的、良性的沟通。学校与家庭教育红线要一致,学习习惯要一致,这个很重要。教育的根本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土壤,为孩子的初始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养分;学校教育是树干,是知识的海洋,是前进的推动力,给孩子们指引方向,为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人生观等;孩子自身的努力才能换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把孩子教育成才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目标,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工作,家校紧密合作,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五

“家校共谈教育心得体会”,这个主题不仅涵盖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领域,还表达了家校合作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意义。在这个主题下,我也有一些感悟和心得,希望与大家分享。

二段:题目:教育是愿景和创造力的结晶。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传承文化,培养思想和创造力。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如果只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应试技巧的培养,那我们的教育就未免太过浅薄。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应该是独立思考,勇敢创新,具有卓越领导能力,并充满自信和信心的人。所以,作为家长和学校,要共同努力,让孩子们既有知识又有能力,同时也有勇气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和目标。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两座基石,而家校合作则是一个平台,旨在建立更深厚的关系,让孩子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关心和支持。也就是说,家长和学校应该合作建设良好的沟通平台,共同探讨教育的问题。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家长的陪伴和引导极其重要,学校则应该鼓励孩子们学习和实践创新精神。同时,家长和学校也应该互相学习,共同发展,并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可持续发展。

四段:题目:关注学习的力量。

家校共谈教育心得体会很大程度上关乎家长和学校对于孩子们学习的态度,不管是哪种教育形式,学习是核心,理解和掌握知识很重要,但是如何让孩子们对知识感兴趣并掌握掌握呢?家长和学校可以多透过多种方法来让孩子学习,如利用互动科技、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等等。从理念到策略,都应该以孩子为本,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有趣、有价值。

五段:总结。

“家校共谈教育心得体会”,本文主要讲到了教育是愿景和创造力的结晶,家校合作共同建设教育平台,关注学习的力量等方面。仔细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单单靠家长或学校能够解决的,而需要家校合作,以人为本,共同探讨最适宜的教育方式。通过家校共谈教育心得体会,我们一起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六

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学校和家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共同体,家庭和学校之间互相支持、协作、共同抗击疫情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重点分享我们家庭和学校在疫情期间的共育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来临,如何做好防控工作是关键性的问题。在家庭,我们必须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家庭的通风和消毒,每天测量体温,避免外出,尽可能地减少感染的风险。学校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来确保师生安全,比如定期测量体温,消毒学校,采取线上授课等等。家庭和学校及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风险,保证师生和家庭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段:提升线上学习的有效性。

线上学习是在疫情期间的唯一选择,家庭和学校需要重视线上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定期组织线上授课、教学与实践操作,教育教学不中断,家校共育完善了线上教育模式,师生通过网络、视频授课,互动教学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家庭需要配合学校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和梳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我们能够发现原来线上教育也可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段: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

教育不仅仅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而是整个家庭的共同体现。如果家庭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支持,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心理素质也会更好。家庭和学校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家庭学习,增强家庭教育的力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第五段:共建家庭教育合作平台。

疫情结束了,家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桥梁仍然需要加强。建立家校合作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网络平台等建立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互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交流、家庭作业、线上互动等,共同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共育发展。

总之,在疫情期间,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不遗余力地展示和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和支持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创造共同体、共同抗击疫病的忠诚、合法和信任。当我们共同努力时,我们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我们一起为教育和健康而努力。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七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此刻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的穿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潜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明,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潜力和行为潜力不和谐性不一样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构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假如任由这一状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开,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要害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好处。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八

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整个世界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面对这个大灾难,但人们依然相信,只要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出黑暗。在这场战疫中,家庭和学校肩负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共同育人、防控疫情。本文就是记录我的家校共育防疫心得体会。

第二段:家庭防控措施。

家庭是孩子的最大温床,也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与家人一起开展各种防控措施,把家变成一个安全的聚居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好自我防护,如勤洗手、多通风、常消毒等。另外,还要注意卫生,保持室内整洁、干燥,不随地扔垃圾,特别是病人和外出归来的人更要注意,要单独使用餐具、毛巾等物品,以免疫情扩散。此外,孩子们的时间要合理调配,要避免对电视、游戏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过分依赖,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三段:学校防控措施。

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肩负着保障学生健康和教育质量的使命。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开展了各种防疫措施,如严格检查学生体温、定期消毒教室等。尤其是开展在线授课,使学生不受疫情影响,顺利完成学业,保障教育质量。此外,学校组织各种有益的活动,如线上课外拓展、假期学习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段:家校互动。

在家校共育过程中,家校互动是关键,也是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情况,定期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经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不仅要加强沟通,而且要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形成默契,以便更好地育人。

第五段:结语。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家校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家庭和教育机构携手合作,共同育人、防控疫情,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有意义地生活和成长。我们要在这一场战疫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疫情防控水平,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十九

转眼间,xx已经7岁,步入朝凤路小学就读已满一个学期了。在如何做好家庭教育这一课题前,初为父母的我们其实也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日常和孩子的相处中慢慢体会总结,感觉哪些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我们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多多运用,哪些做法适得其反就果断摒弃。慢慢就总结出了一些所谓的经验,今天就将这些想法和做法跟大家做交流分享,不足之处还敬请批评指正。

“生命要用生命来陪伴,灵魂要用灵魂来激发,思想要用思想来影响,智慧要用智慧来启迪,意志要用意志来砥砺,人格要用人格来塑造。”这是我和孩子父亲非常认同的一句话。作为父母,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品德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性格的形成都是首先在家庭中获得熏陶与启迪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底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孙汀若属于典型的妈妈生、姥姥养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都是上班族,工作时间很少在家,孩子的日常衣食起居基本上都是姥姥照顾的;但孩子并没有因此与父母疏远,因为我们一旦能有时间在家,就会尽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汀若爸爸比我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一些,父亲的陪伴对于女孩很重要,这让汀若从小很有安全感。他很关注两件事情,一是陪孩子玩耍,没大没小的疯玩,所以汀若很阳光、活波;二是在玩乐中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且结合孩子的特长优点进一步培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具体做法在第二条中再做交流)。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平常很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沟通疏导,做到这些其实不难,最关键的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你一直拿她当小孩儿,我们要多倾听、多问孩子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多与孩子分享一些可爱的小秘密,这种朋友式的互动会增强孩子对事物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汀若经常说,我是她的朋友,我想这种良好的亲子关系离不开对孩子的陪伴。

父母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很多期许,但是要深知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对孩子的长远规划就是希望她首先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简单善良、自食其力、热爱生活的人,在这个必须完成的目标之上,孩子可以自由发展。小学阶段,在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外,我们不会给她太大的学习压力,希望她能拥有一个快乐开心的童年。但在生活习惯养成方面,一定要遵守严格的规矩,比如要有良好的作息习惯,每早7:00前必须起床、每晚9:00前必须上床睡觉、放学第一件事一定是写作业;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每晚睡前洗漱干净、自己整理书包书桌;要有良好的礼貌,见长辈问好、受到帮助说谢谢、影响了别人说对不起。这些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事情彰显大文明,孩子自己是一个讲文明的人才能体会到文明带来的人性美好,才会拥有更好的感知幸福的能力。

我们都说兴趣是孩子的老师,那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呢?让孩子多尝试。阿甘妈妈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将拿到什么”,我想到的是“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多多品尝就永远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口味是什么”,所以当孩子有尝试做一件事情的想法时,只要鼓励他/她就够了。同时,要分清“兴趣”与“新鲜感”的区别,比如很多孩子在5、6岁都对钢琴很好奇,第一次试课会弹“两只老虎”的旋律了,就很兴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一开始兴奋这就是他/她的兴趣了,也许那只是他/她暂时感到新鲜罢了,可能过不了两天就想放弃,更不要在这种时候说“看看你,做事没一点毅力,不懂得坚持才会成功”,否则孩子只能违心的坚持,带着负担练琴,最终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撂挑子不干了,关键是还会产生挫败感。其实这些跟“毅力”“坚持”无关,只是我们会错了意而已。兴趣不是“要求做就做”,兴趣是“不要求做也坚持做”,孩子一旦发现了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所展现出的学习力、关注力会让我们吃惊。汀若成长过程中感到新鲜的事情很多,基本上都和学习无关,但只要对成长有益,我们都支持她去尝试,她尝试过手工制作一个月放弃了,尝试过钢琴两次课放弃了,尝试过游泳两周放弃了,尝试过轮滑一次课放弃了,尝试过养兔子两个月放弃了。但也有因为爱好坚持下来的,比如绘画,兴趣班假期里停课了她也会要求大人给买水粉,自己在家涂抹“水粉大作”;比如舞蹈,为了赶上高一个级别班级的进度,她竟然能承受一周四次基本功练习课程的辛苦。

还有一点要注意,孩子小时候就要发掘他/她的特长,并且要多培养,如果孩子大了,他/她的特长恰恰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会是一件令人无比开心的事情;就算不是,多培养他/她的特长,让他们习惯于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也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心。汀若1岁半时,我们发现她的表达能力和对色彩、图形的识别能力较强,爸爸就在日常以做游戏的方式让她记忆世界各国国名、国旗和首都,孙汀若4岁时能识别150多个国家的国旗,能记住它们的首都名称,并且能在地球仪上指出其中大部分国家的位置;中班时,我们发现她跟大人一起看中国诗词大会电视节目时,能记住简单的诗句并运用的恰如其分,比如看到其他小朋友剩饭她会说“粒粒皆辛苦”、看到公园的柳树会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从那时起爸爸就开始教她背诵唐诗和宋词,每天背诵10分钟左右,短诗一天一首,长诗两到三天一首,到现在她已经能背诵200多首唐诗和近100首宋词。背诵诗词她也会有厌烦的时候,这时爸爸就会用“飞花令”或者表演诗词的游戏方式来调动她的积极性,养成了习惯,就很容易坚持了。我们也没想过,她背诵诗词要达到什么目的,但我们坚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并且一直坚持做一件事情让她对自己非常自信。

每个孩子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用好奇的眼神对这个世界不断的探索,这就是与生俱来的求知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的求知欲就逐渐丧失了,这里肯定有家长的原因,当孩子向家长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有些家长回答不上来时就会不耐烦,要孩子闭嘴。这个时候孩子潜意识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的,慢慢的问题少了,其实是求知欲减弱了。被孩子的问题问到回答不出时,正确的做法是千万不要觉得尴尬,而是和孩子一起从书籍中寻找答案。这样才能保护孩子乐于求知的天性,并且会让他/她知道书是好东西,要多认识字才能读更多的书。如果孩子的大脑被书籍占领了,我们还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所以,送礼物挑带拼音适合他们读的书;聊天时,自然地引出问题并告诉他们哪本书里会有答案;当着孩子的面,我们自己多读书多看报也是好的引导方式。一旦孩子爱上了安静阅读,你就会发现他们是多么的可爱!汀若就是经常因为恐龙的问题把爸爸妈妈问倒,然后我们再一起阅读《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才激发起她学习古生物知识的兴趣,这个学期初选定杂志时,她自己一股脑挑选了《海洋探秘》《自然探秘》《动物奇迹》《探索地理》并能认真阅读,现在还立志长大要做古生物学家。读书习惯的养成,真的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礼物!

以上是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也许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家庭教育方式,适合孩子的就是的。其实还有一点感触也很深,那就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具有社会责任感。很幸运,作为家长我非常赞同朝凤路小学所提倡的教育理念——“立己达人,向善向美”。这句话是多么有温度、有情怀啊!我们的孩子归根结底是属于社会的,是属于世界的。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具有远大胸襟,具有社会责任,具有仁爱之心。将来我们和学校共同培养的孩子不仅能使个人向善向美,也要使身边的人向善向美,使这个世界向善向美。用复旦大学陈果教授的`话讲,这就是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能使人活成一束光。

非常欣慰孩子能在拥有如此教育理念的学校就读,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与的关爱和公正,给了孩子认识自己,挑战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希望今后能和更多的老师、家长探讨家庭教育的种种,让所有家长都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家庭教育引导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共同快乐成长!

家校共育心得体会篇二十

我与自己的小孩是的朋友。我从不责备他,当然有问题的时候,我只是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所以我与小孩的关系很好,他也很乐意向我讲一些他的趣事或苦恼,和我探讨一些他这个年龄不懂的问题。这样做当然不够。我一星期,不管工作多忙,总是要抽出一两个晚上的时间与他一起活动活动。比如,打球,散步,读书,看电视什么的。所以要想小孩与你交流,作为家长,必须学会与他成为朋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