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一
2、了解本文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想:
朗读教学加师的举例分析是讲授本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春》一文的方法学习本文,实现能力的迁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简介作者。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济南”的说地方,“冬天”是说季节,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
二、指名朗读课文,对注意预习作业中的字词注音。
三、揭标(见上)。
四、学生各人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1、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温晴。
2、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山、水。
五、研究写山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
六、研读课文第1段。
1、指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作者是怎样下济南的特点是“温晴”这一结构论的?(对比)作者用了哪些对比?
3、议论如果把“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说成“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有什么不同。
(明确:作者是从自己的独特感受中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的。)。
4、讨论“风声”的“声”字的作用。
(明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种发出呼啸之声的北风,如果说成是“没有风”,那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5、讨论在“在北中国的冬天”的作用。
“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里应是寒风刺骨,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显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可贵。
6、讨论“济南真算是个宝地”中的“真”的含义。
(明确:温晴是贯串全文的主线。“的确”、“实在”)。
7、有感情的齐读第1段。
七、研读课文第2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段。
2、讨论“没名单单是有阳光……”一句的作用。
明确:过渡,转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3、研读描写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的字,观察点:从上方俯瞰。
(1)“请闭上眼睛想”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导读者进入作者描绘的境界。
(2)“有山有水”有何作用。
明确:总体结构课文第二部分的作用。
(2)“晒”、“睡”、“醒”三个词的作用。
明确:这一连串的极美的拟人写法,创造了一个暖和安立的理想境界。
(4)阳光――晴。
暖和――温。
(5)“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所蕴涵的感情。
(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明确:上部分文字分为两层:一是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二是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
(2)学习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部分。
a地理环境――俯瞰;“温晴”的原因。
b体会“特别一词”直接抒发的感情。(喜爱,赞美)。
c体会“小摇篮”这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d、讨论“阳光”和“摇篮”各是扣住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写的。晴、温。
(3)学习写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和心情的部分。
a为什么要写这一部分。
(这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这一层写济南人的感受,二者互补)使人感动、真实、亲切。
b体会这一段中包含的感情。
(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八、小结本课内容。
九、布置作业。
1、《思考与练习》一。
2、《思考与练习》二1。
3、《思考与练习》四1。
4、《思考与练习》五1。
5、预习《思考与练习》三要求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1、作者老舍原名______,字______,现代______、______代表作品有小说《______》,话剧《______》等。
2、“思考与练习”作业。
二、研读第3段。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其余同学轻声跟读第3段。
2、讨个段描写的层次。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3、学习写“山上”的部分,讨论:
(1)“矮松”的“矮”字的作用。
明确:山是小山,雪是小雪,松是“矮松”,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例非常和谐。
(3)“预”字好在何处?
明确:“顶”字准确地表现了树尖上的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因为是小雪,所以只有树尖上积了一小堆白雪,而“顶”字中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地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的比喻。
(4)“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的作用。
明确: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4、学习写山尖的部分,讨论:
(1)山尖什么?(色彩)。
(2)“镶”字好在何处?
(“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
(3)为什么会是“一道”?
“山尖”本只是一个点,但因为围着济南是一圈小山,一圈小山的`山尖连起来就成了“一道”。
5、学习写山坡的部分、讨论:
(1)山坡写什么?
(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和由此产生的联想)。
(2)为什么会“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略)。
(3)“暗黄”的“暗”字有什么作用?
(准确地写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区别。)。
暗指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
(4)“穿”字好在何处?
(既准确表现了雪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花衣的比喻。)。
(5)“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态)。
(6)“看看看看”看下的联想的作用。
(表现了对春天的憧憬)。
6、学习写山腰的部分,讨论。
(1)山腰写什么?(光和色)。
(2)“薄雪”和“厚点儿”矛盾吗?为什么只是微微露出粉色?
不矛盾。“微黄”的阳光斜射在白雪上,就露出点粉色。
(3)“看”字有什么好处?
(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与粉色相贴切,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和内在美。)。
7、体会“就是不下雪吧……”一句所蕴含的感情。(赞美)。
8、齐读,试背第3段。
三、研读第4段。
1、师范读第4段。
2、第4节写什么(城外远山,观察角度――地面远眺)。
3、体会两个“卧”字给人的感觉。
4、体会“也许”的作用。
四、研读最后一部分。
1、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渲染“绿”。
(用“绿”来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2、体会“冒着点热气”一句中“点”字的作用。
(“点”字是扣住济南冬天的“温”写的。)。
3、体会“水也不忍得冻上”这一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
(把水写得脉脉含情,它要使水藻“绿的精神”帮它焕发;它尊重垂柳,尊重垂柳像人一样爱美的心愿,所以它“不忍得冻上”)。
4、体会“不过……还”的作用。
(说的是“水也不忍得冻上”的另一个理由)。
5、讨论“空灵的蓝水日”这个比喻跟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晴)。
6、讨论写水的特点和济南冬天的特点有什么联系。(温)。
7、讨论“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一结语的作用。
(既和开头“济南真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五、总结全文。
1、中心。
2、写作特点。
(1)课篇布局层次井然。
(2)情景交融。
六、质疑,共同完成“思考与练习”二2、3、四2、3。
七、布置作业。
1、背诵。
2、巩固本课知识点。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位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对,我们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二、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老舍(课件显示)。
三、作者简介。
作者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老舍是北京人,去过很多地方,如英国的伦敦,山东的济南。他曾先后在济南住过七年,虽然仅仅是七年,但时短情长,他对济南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济南称作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这样,所以作者在写济南的时候,是怀着深厚的感情来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作者的深情吧。
四、朗读感知:播放示范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要听准字音,注意语速、语气和语调。
边听边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五、生字词的掌握。
(一)读一读,写一写。
(二)解释重点词语。
六、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天气、山和水)。
七、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什么?(无风声、响晴、温晴)。
八、思考: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那么文中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的。(通过对比的手法,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对比,突出了济南是块宝地,流露出了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
九、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下的山?山的特点分别是什么?(阳光下的小山、小雪下的小山和城外远山,特点分别是可爱、秀气和淡雅)。
十、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暖、绿、清亮)。
十一、美的欣赏: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十二、美的发现:划出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提示:我认为__最美,美在__。
十三、美的创造:导游冬天的济南。
请同学做小导游,追随老舍的足迹,向游客介绍冬天的济南。
十四、课堂小结。
十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并注音。
2、写作练习:写家乡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一、话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这一单元选取的四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物的,分别描绘了旖旎的春光、多姿的冬景、茂盛的竹林和绿色的草原,呈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丰富多彩、姿态各异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眷念和热爱。
《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充满诗情画意,作者笔下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那绿藻……无不给人美的享受。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心灵回归自然,为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丰富的审美活动提供了充沛的资源,所以学习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审美价值,引领学生进入作者营造的美的意境,整体感知,获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亲切优美而生动的'语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语言大师。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抒情句是作品给我们的极好馈赠,这就为学生积累感悟语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学本文,积累语言也是对学生极具体极实惠的丰收。
《济南的冬天》更为独特的文本价值在于: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浑然天成地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实为同类作品中的典范。所以教学本文,学习写景的一些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写作引导的最好资源。
二、说学情:
《济南的冬天》一文,所讲的内容是学生们并不熟知的区域——济南,初一年级的学生们还没系统学习地理知识,对济南的了解甚少。但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与家乡冬天的比较,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会随作者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者,他们还有一个突出的优势就是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并且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乐于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学习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
三、定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本身已经具有的生活经验、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应抓住以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老舍及与课文相关内容;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写景的多种方法,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的重点难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据此,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抓住景物的特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
四、析教法: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深刻变革,教师要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想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在引入本课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老舍要写冬天、写济南的冬天呢?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这样一启发,学生有了“惊奇”和“疑问”,自然地触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思维。
2、以读促学。
教学本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获取信息,从读中探究作者写景的方法,从读中体会作者感情。这里所说的读是要真正地读进去,读法多样,默读与朗读、齐读与个别朗读等。默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迅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朗读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齐读是为了体现语言的节奏美,个别朗读主要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示例迁移。
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本课中有两段写景最为生动,而且写法大同小异。教师只需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一段,另一段则让学生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是学以致用,又是一种习得。该课文学完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作文,也是这方面的道理。
五、定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体会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学会学习。依据本课的实际内容,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法。
通过默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老舍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感受语言文字中蕴涵的语言美、语意美、语境美。摒弃课文分析的老套路,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到“读”书的根本轨道上来,让学生充分体验作品的原汁原味,获取作者最初的思想和艺术特质感受,培养其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之所在。
2、设问法。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能。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学常识及生字新词。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是作者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老师指导同学们看第6页的插图。
生字新词12个,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共有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一特点的?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的。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睛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济南冬天的?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3、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投影展示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看以上三个句子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朗读第五段,读后看第7页上的插图。整体看这幅图,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
四、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的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五、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五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现目标: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自然之美。
【训练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学习比喻、拟人的作用。
【训练课时】。
拟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读、品语言,感受济南冬之美。
第二课时:学习多方面写景的方法,片断习作。
第一课时。
〖训练步骤。
一、由人们对冬季的一般印象,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选适当词语说出对济南冬天的印象。
2、听朗读录音,说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脑中呈现哪些画面?)。
学生自由谈谈感受,语言要简洁。
归纳(参考):阳光下的小山/薄雪中的小山/城外山景/城中水色。
三、品味语言。
作者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晴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用了不少精美的富有情趣的语句。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几句,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其中用词的妙处。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说的最好。
品句参考: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这些语句,文中还有不少,学生说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略。
五、好地方,我们要留在心中;好语段,我们要记在脑中,背诵你最喜欢的一段。
六、书面作业。
1、抄写、解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课后习题二。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六
《济南的冬天》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描写四季景物为主,而且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意境优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作为写景抒情散文,本文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方法和技巧,是学生学习写景方法的最好范例,同时文中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意境,都足以让学生获得不少的教益。
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由于地域相距较远,学生对济南知之甚少,但结合我们当地的冬季景物,可以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另外,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思考探究,有利于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与互动交流。
3.学生认知障碍点:本文内容较易理解,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与景的融合;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揣摩、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给文章增添文采的方法;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学会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感悟文章的图画美、情感美、音乐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抓住事物特征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七
设计意图: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它不仅仅是一篇美文,而是一幅山青、水秀、天蓝、地暖的冬景图。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在用遣句、表情达意方面,功力极深。因此,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动手能力,有自己的个性,对作品有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主要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巧妙运用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3)学习本文首尾呼应、自然过渡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等形式探究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2)通过学习、合作,学习有关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互动、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可贵感情。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理清思路,了解课文怎样抓住“温晴”这一特征来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的。
2、难点。
揣摩课文语言,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同学放济南风光片片断。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美丽的城市就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的济南,济南有著名的千佛山。清代作家刘噪鄂在他的《老残游记》中这样写它:“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济南多泉水,有著名的大名湖。刘鄂写它“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济南的山水在冬天是怎样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文学大师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老舍。
2、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选自《老舍文集》,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济南冬天,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感情。
(2)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划出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分小组交流,并朗读这些语句。说说你认为优美的`原因。
3、梳理结构。
(学生活动)全班深入讨论,得出答案。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学生活动)。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文章的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3、作者是怎样突出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的?
(教师小结)济南的冬天温晴脉脉,非常动人,由于作者笔下饱蘸感情,所以文中的山水等景物也都显得情意绵绵了。
四、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老舍先生的有关情况,理解了文章的思路,对本篇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下一节课我们更深入的分析这篇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开放探究。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留下许多雪景的佳句。如“千树万树梨花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请再写出三个写雪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和出处。
第2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全班学生齐声有感情朗读全文。
2、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赏析了老舍先生的这篇散文佳作,探究了作者、字音、词义,文章结构以及其他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将从这篇课文入手分析老舍作品语言上的特色。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我们先从词语上分析,看下列加点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出示多媒体)。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4)“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小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文中生动、优美的词语,不但写出了景物的特征、而且还融入了作者的感情,饱含喜爱和赞美,除了上面的例句之处,还有如“温晴”的天气,“暖和安适”地睡着、“慈善”的冬天等等,它们有物有形有“情”,体现出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
2、除了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还有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它们不但形似,而且神似,十分生动贴切。下面我们一起在文中找一找这样的修辞语句,体会它们的妙处。
(在学生找出例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下列语句)。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里准保暖和。’”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3)“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不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老师鼓励学生在文中再找几例,继续分析、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老师及时肯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在描绘景物时有条有理,思路清晰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本文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欣赏了本文作者在作品中创设的优美意境,这些分析使我们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以及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风格,相信对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延伸阅读)。
让学生自由选择下面的题目作延伸阅读。
1、印发阅读材料《打春》发给学生。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用《立春》而用《打春》为题,文中对“打春”又作了哪些形象化的解释。
2、比较阅读《春》、《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散文都是写景散文,它们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同学各抒已见,说说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八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一课时。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温暖)(宝地)。
(阳光山雪水天)。
1、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九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十
《济南的冬天》的教学重点在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朗读美文,在朗读中想象意境,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继续学习朗读方法之重音和停连。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布置预习:
(1)查阅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2)预习课文,正音、正字、正义,排除字词障碍。
(一)导入。
说起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找学生说,出示冬天白雪皑皑的画面)其实在我国北方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与我们印象中很不同(出示济南的冬天的图片)。今天让我们跟随老舍走近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领略一下济南的冬天独有的特点吧(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个特点的?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掌握字音、朗读情况。
3.学生回答问题(预设:温晴山水喜爱和赞美)。
4.教师小结:在老舍的眼中,济南是“温晴”的,他抓住了这个特点,具体描绘了山水等景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冬天的画卷,从而表达出对于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三)细读片段: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1.一读:读准字音,读得连贯、自然。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出声读这段。
(2)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针对要求)。
2.二读:读出美感,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学生先自己读,然后同桌之间交流读。
(3)找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很难读出美感)。
(4)教师范读其中一句,边读边讲解重音和停连的方法(情感重音,感情停连)。
(5)学生体会方法,再次朗读,完成目标。
3.三读:读出特点,想象意境。
(1)学生找出认为最能体现济南“温晴”特点的句子,并且在这句中划出最能体现特点的词或短语,读出来。要求:在这些重要词语中做重音和停连处理,读出“温晴”。
(2)学生找句子,做标记,读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意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
(3)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
4.四读:配乐朗读,再次感受美景,美言,美情。
全班学生配乐齐读这段。
(四)迁移方法,读同类文章。
布置作业。
1.根据你的理解,标出第三自然段的重音和停连,读一读。
2.写一写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十一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
1、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简介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
的语言大师。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室同堂》。他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本文是写在1931年春于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
参考:温晴。(主要让学生说出温暖之意)。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 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 b、展开联想 c、巧用修辞 。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一两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由此延伸。
1、阳光朗照下的山同样别有情趣,认真品读课文第二节。
2、用心观察学校,仿照课文,用“我的校园”为主题,写一篇侧重写景的散文。
3、课外查找并阅读其他写雪的文章,进行比较。
2004-9-28。
七年级济南的冬天教案设计篇十二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