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一
古诗词在初中教材的分量占到了三分之一,中考对古诗词的考擦也占有相当分值,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地关注。同时,对学生而言,学习古诗词,除了在传承语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意义外,对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民族文化素养也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由于古文深奥难懂等原因,古诗词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比较准确的掌握初中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于20xx年着手准备,开展了“初中古诗词学习调查”活动。
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初中三个年级的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涉及古诗词教与学的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课堂教学(对古诗词课堂的态度以及参与度),二是关于自主学习(古诗词课堂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以及课后对古诗词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我们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希望可一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以期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更加有效。
初中古诗词学习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分析。
1、你是否喜欢上古诗词课?
a非常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喜欢。
2、学习古诗词时,你喜欢什么样的讲课方式?
a老师讲为主b学生自主学习c老师引导学生自学d学生讲学生评。
3、古诗词课上,对于老师的课堂提问,你一般是:
a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b积极思考,但不主动回答问题。
c不积极思考,只希望听别人回答d老师抽到是再思考问题。
4、在古诗词课堂上,你做笔记吗?
a经常记b老师要求就记c偶尔记一点不能坚持d没有记过。
5、你在古诗词学习中喜欢发现并提出问题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
6、你在古诗词学习中喜欢同老师或学生一起分析、讨论问题吗?
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
7、你在古诗词学习中长和其他同学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吗?
a经常b一般c偶尔d没有。
8、在古诗词课上是否使用工具书,你的做法是:
a能按阅读的需要查阅工具书,并记录下来b偶尔查,有时也记录。
c老师要求就查,自己不主动查d从来不查,也没有工具书。
9、你学习古诗词时是否注意提示或注解?
10、你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问题怎么办?
a喜欢独立思考,实在不懂时才问别人b遇到问题时马上就问别人。
c偶尔问一问d从来不问。
11、当我们面对课后习题和批注式预习时,你能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吗?
a会b有时关注c不关注。
12、你会按照学习目标来进行学习吗?
a完全按照b自己添加或减少c随意。
13、每一课时学习完后,你会主动按照学习目标来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吗?
a会b不会c老师要求下会。
14、你会不会在完成本课的学习的时候,将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一下系统的梳理?
a会b不会c老师要求下会。
15、你会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梳理吗?
a会b不会c老师要求下会。
以上调查结果,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学生古诗词学习的心理状况、特征以及日常学习中的习惯。
(一)学习兴趣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还是喜欢上古诗词课的,其中有部分学生对古诗词课堂的兴趣甚至是相当浓厚的。而很多学生更愿意老师能够引导学生自学或者老师能够直接把课堂教给学生。
(二)学习习惯及方法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古诗词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近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有少部分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2)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有上课经常记笔记的习惯,其他的学生也会在老师的要求下做笔记。(3)超过百分之八十六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古诗词中喜欢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4)占比例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喜欢和老师同学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一起分析讨论以及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5)大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工具书以及文中的提示和注解初步扫除一些障碍,更好的理解文意,并且有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6)对于课时学习目标、课后检测、以及对课时及单元的梳理,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表示自己会做这样的工作,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坦诚只有在老师要求下才会做。
综上,目前中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当中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更主动的参与到古诗词课堂学习当中,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现在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对教师的认识是教学中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策略的实施者。而新课改却对教师有了新的定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定位就把学生看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学习课堂,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我、发现自我。
二,指导学生古诗词学习的方式。
1、现今社会,各种信息传达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可以说,现在的学生简直置身于一个信息的海洋。如果仅仅强调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学生只能接受很有限的知识,很难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字典工具书等,充实自己。
2、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新课改的最大特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将高效课堂一步步落实。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二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我们高中生而言,阅读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积累语言,提高语文成绩而且能够丰富我们的心灵,扩展视野,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养成。不良糟粕的文化会阻碍人们的发展。尤其是中学生的我们,不论是在心理或生理上都还未成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中学生阅读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于是,小组成员决定进行这个课题研究,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希望能对中学生的阅读选择提供一些帮助!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
采取随即抽样的方法,选取了息县一高高一学生每校分别抽取200名,共一千名同学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8份。
(3)调查内容及方法。
为了解我校高一新生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1、学生阅读数量;。
2、学生阅读时间;。
3、学生的阅读种类;。
4、学生的阅读方式;。
5、学生阅读时间及做读书笔记的情况;。
结果采用问卷调查法、数学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768份,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阅读兴趣和动机。
阅读兴趣:
a感兴趣70%,
b一般24%。
c不感兴趣6%。
阅读动机:
a增长知识,开拓视野48%。
b娱乐休闲8%。
c提高写作能力44%。
从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动机来看,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阅读,也认识到课外阅读能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的时间。
阅读时间段:
a双休日24%。
b完成学习任务后49%。
c随时读27%。
阅读时间长度:
a每周2小时内20%。
b2-4小时56%。
c4-6小时20%。
从阅读时间看,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每周阅读,基本不读的只占4%,这说明学生大部分能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3、阅读的种类。
阅读种类:
a作文选30%。
b故事书8%。
c影视娱乐10%。
d中国古典名著15%。
e童话寓言10%。
f武侠小说3%。
g杂志1%。
h诗歌散文2%。
i卡通类15%。
j言情小说2%。
k报刊类5%。
l外国名著0%。
从阅读种类看,喜欢看作文选、卡通类口袋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人数多,其次是影视娱乐,童话寓言和故事书的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但对杂志、报刊、外国文学名著,诗歌散文的涉猎几乎为0。
4、阅读的方式方法。
阅读方式:
a随便翻翻8%。
b应付式15%。
c认真做笔记77%。
有无计划性:
a有计划30%。
b无计划70%。
从阅读方式和有无计划地阅读上来看,学生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没有养成良好的作读书笔记的意识和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
5、阅读数量。
阅读数量:(一学期阅读量)。
a10本以上0%。
b5-10本0%。
c1-4本75%。
d0本25%。
从阅读数量上看,一学期读5本以上的为0,还有25%的学生一学期未看一本书。这与《新课程标准》一学期阅读要求相距甚远。对《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文学书目调查中发现,阅读5本以上的只占5%,阅读5本以下的占75%,一本都没看过的占25%。
6、阅读书籍来源。
阅读书籍来源:
a自己买50%。
b向别人借30%。
c学校图书室20%。
从阅读书籍的来源看,学生有自己购买书本的条件。
7、他人对课外阅读的影响。
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
a父母40%。
b老师38%c朋友20%。
d亲戚2%。
从他人对课外阅读影响看,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小,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作用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1、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较高,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为主要动机;。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且阅读量不足;。
3、学生课外阅读的种类单一,无选择性;。
4、自主地会做笔记的学生较少;。
5、学生读中国古典名著和卡通类娱乐杂志及影视作品的比例大,而对现代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刊类涉猎较少。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如此贫乏,尤其文学名著阅读量严重不足,对科技读物也不重视。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自20xx年试行新教材以来,任课教师感触最深的是学生知识面太窄,看的课外书太少,很多问题无法交流,语言感知能力较差。课堂内的一些问题因少于或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而无法议论,无法自行解决,这样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很多能力无法得到锻炼。从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学生也非常喜欢,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有能力购买一些课外读物,可为什么课外阅读量还如此少,课外知识还如此贫乏?审视我们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本人觉得有如下原因:
自自己购买的比例大,研究“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的潜力很大。“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是教师不重视。调查中,老师没有强行要求的占60%,很多学生在回答“为什么不看课外读物”时说,老师不强行要求,也看不懂。
首先,学校尤其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变苦教、苦学为讲究策略的巧教活学。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体语文教师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作业量,调整出课时让学生读书。给出书目让学生去读,没有书籍的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购买到2本。学校也应开放图书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语文组还可以开展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优秀课外读物,挤出课时指导读书,开展读书交流会,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阅读。
第三,学校语文老师还要宣传,让家长也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读书。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三
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风俗系统地构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起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xx年1月26日。
东北地区某农村。
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忌讳和天气状态、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不在乎,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能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其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由于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忌讳剪头发,剪头发方外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假如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答应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忌讳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答应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前兆。一个正月处处隐藏着年俗“机关”略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忌讳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往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态也格外关注,假如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末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仿佛已成为人们新春的希看,天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布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假如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收,食粮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四
我们小组成员首先是进行明确的分工,一部分人网上调查一部分人去图书馆收集资料。
网上调查:李艳明颜星李瑞。
收集资料:周凯吕尧田智宇陈雪梅。
整理资料:代玲丽涂小亭。
经过三天的收集调查我们找出了一些有用的材料,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小组成员提出意见认为网上调查和收集材料还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学生与网络的问题最后决定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如下:1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4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7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影响。
最后的总结:
1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处于好奇和好玩。
2中学生由于上网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影响了学习二是受到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但是调查表明受到网络影响的中学生并不多,一般中学生上网是出于好奇和网络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绝大部分中学生上网还是非常正经的少数由于网络而出现问题的中学生,他们的问题一般是出在玩上。中学生的好奇心强,爱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强,学习及至思想上出了问题玩游戏、聊天时间长,这样一些中学生的身体受到影响,还影响到学习的效力和质量。小组体会:其实只要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中学生上网,我们相信不久以后,网络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一个必要的工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五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六
生活中的水是否被污染。
碧浪小区碧浪湖。
沈璐娇、张思成。
两个杯子、放大镜、捞网、石头、线、鱼竿。
先用捞网捞一点水上来倒在杯子里,再取一杯干净自来水,放在阳台上仔细观察。我们用放大镜发现碧浪湖里的水和自来水完全不同。碧浪湖里的水比自来水脏多了:碧浪湖里的水里面有点蓝藻,有很多油渍,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的脏东西。自来水却没有一点油渍。我们有用石头、线、鱼竿又做了一个跟钓竿差不多的东西,并在线上标好了刻度。于是,我们把鱼竿伸长往河中心一扔,就开始往外伸线,直到感觉石头已经到河底了,我们又把线收回来,看看石头,上面全都是一些很脏的污泥。
我们觉得导致碧浪湖受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是因为人们都乱扔垃圾。
我们希望每一位碧浪小区的居民们都能保护碧浪湖的环境,因为我们要保护碧浪湖,民民有责!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七
(一)道德品质:总体较好,同情心和风险意识较弱。
整个中学生群体总体上在道德品质方面呈现出的结果是向好的。他们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为他人作奉献、负起责任、给他们以同情和善意关心、秉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对于他人持冷漠的态度。奉献意识还在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养成。
在道德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即在平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在国家或集体、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人作奉献、在日常生活中负起责任、在遇到弱势群体时,总是能给他们以同情和善意关心,当遇到是非判断的时候,能够排斥自身的利益因素,秉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通过数据的整合,我们发现至少有85%以上的同学总是能或者是大多数时候能够做到。这说明整个中学生群体总体上在道德品质方面呈现出的结果是比较向好的。
但是有两项指标需要引起注意。对于同情心和善意关心这一问题呈现出两极分化现象。总是能够的同学超出半数,而经常不能够的同学在纵向比较中占据最高比例。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绝对大多数的人能够给予自己的善意关心,但是也有一大部分人对于他人持冷漠的态度。
另外,在为集体和国家做奉献这一项调查中,经常不能够的同学也在纵向数据比较中占据了较高比例。奉献意识还在一部分人的思想意识中没有养成。
(二)心理品质:积极乐观,但自信心稍显不足。
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谅解别人的错误,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以及对集体事务热心。但是,我们发现经常不能够拥有自信的同学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同学在大多数时候拥有自信的比例也较低。所以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养成还需要加强。
在心理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即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候你能够心态平和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自我的充分自信、能够让人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对别人的错误持一种谅解的态度及对集体事务保持热心,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我们发现经常不能够拥有自信的同学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同学在大多数时候拥有自信的比例也较低。所以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养成还需要加强。
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别人的错误持一种谅解的态度,心态平和沉稳冷静地处理各种事务。
关于对集体事务热心的问题,它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提到过的为他人奉献的道德品质问题相关联。而且他们之间的关系成正比例。即能够对别人实施援手、为他人服务的同学基本上也会对集体事务热心。对数据的分析确实如是,大多数同学做到了这一点。
(三)生活品质:积极,勇敢、孝顺,但自我约束能力与恒心毅力有待提高。
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到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父母、勤俭朴素。尤其是孝敬父母长辈这一点。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团结合作与独立自主的生活品质,也能够具备,他们也拥有勇敢面对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生活品质。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没有恒心毅力坚持做一件事情。
调查问卷中所涉及的生活品质既有传统道德意义上的,比如:助人为乐、孝敬长辈、勤俭朴素,也包括一个独立的人在社会上生存所需要的品质,比如:团结合作、独立自主处理事情、自觉自律、恒心坚持,还涉及到了许多生活与人生的态度价值观念,比如:勇敢面对、积极进取等。
在助人为乐、孝敬长辈父母、勤俭朴素上,绝大多数同学能做到这三点,尤其是孝敬父母长辈这一点。这说明在学生的整个教育中,对于传统道德的教育、宣传、感染是有成效的。在这三者中,经常不能够做到勤俭朴素的比例略高,它的出现与现代社会的重物质风气的外围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现代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团结合作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一个人既需要坚持主见,不人云亦云,也需要在许多时刻与他人合作。一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身上两者的出现相辅相成。在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品质中,从数据来看是呈正相关的态势。
而自觉自律一项,从经常不能够比例的纵向比较来看数据较高。这说明仍然存在着一部分同学在自我约束上是存在问题的,同时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恒心坚持这一项调查问题中。中学生特别需要在自我约束、毅力坚持上再进行更多的加强。
勇敢面对与积极进取的生活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在生活中做到这两点。
(四)学习品质:谦虚、勤奋,勤于反省,但创造和质疑的比例较小。
大多数学生总是能够做到谦虚请教问题、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勤奋刻苦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大多数时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权威的比例比较小。
在学习品质所涉及的五个问题中,勤奋刻苦、谦虚请教问题和反省改正错误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所经常提到的观点。数据统计也显示,大多数学生总是能够做到谦虚请教问题、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并且勤奋刻苦学习。这说明在幼儿园开始至中学教育中,传统教育观点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是深刻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大多数时候可以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权威的比例从纵向比较来看比较小,经常不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比较多。究其原因,创造性地学习和探究以及质疑权威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质疑权威和创造性学习两者关系密切。没有质疑权威,学习就只能是按照既有的东西来被动地接受,就不能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没有质疑权威,就不会给创造、创新学习提供机会,就不会有更显著的实质性进步。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八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开始升高,且使用者范围也开始扩张,还记得前几年,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而且,还是大人们的事而已,大学生、中学生......想也别想!但是20世纪的今天,却不同了,在学校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的通讯工具,接着是中学生,小学生,父母为了跟儿女得到第一时间的联络,纷纷给儿女们买起手机来,有得学生身上还有两部手机呢,那更不用说手机电话卡了,中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从以前的“水壶”到现在的只有手掌大的手机,无论从功能到外表都是一个大飞跃,但是,价格却成反比,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买机好时期,所以不少学生赶上了这好时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而且越来约年轻化。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手机价格的下降、短信服务的开通和各种手机sim卡的出现,手机不再是一种高身份的象征或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成为一种较为普及的通讯工具。
摘要: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九
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累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7份,有效问卷340份,问卷有效率夕96.74%。
1、多数学生初步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高度。课外阅读应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应花开两朵,一朵是课上学习,另一朵是课下阅读,二者争奇斗艳。目前,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形成一种观念,在这方面仍需要教师进一步的指导。
3、课外阅读的品味我们发现,无论中国古典名著,还是现代中国文学名著,学生阅读得非常之少。在接受采访时问道:“你为什么不读经典“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如下:(1)太难了,看不懂。(2)过于远离现实生活。(3)最有名的是太长,没有时间去阅读。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对言情、刺激性极强的地摊书籍、卡通书、网络游戏书籍爱不释手,津津乐道。对科技、社会科学类、百科知识类等书籍漠不关心。可见学生阅读资源比较杂乱,阅读内容驳杂,格调有高低之别,内容有良莠不分。
4、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没有制定读书计划。在阅读时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在阅读过程中;不做读书笔记,更没有合理的安排读书的时间,看书书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以偏概全。这些将直接影响看课外阅读的质量。
(一)中学生对读书存在着误区。
1.该是以提高中学的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为中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然而,由于年龄限制和阶段型心理特点,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待提高,选择正确的判断不足,使部分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学作品在学生中大行其道,高雅严肃的作品被搁置、被忽略。很多学生喜欢阅读侦探、言情、武侠等浅文学。至于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甚至充满色情、凶杀的精神鸦片危害匪浅,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健康。
2.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和学生功利,误认为会影响功课,仅阅读与考试有关内容的书籍,而不是与考试有关的书籍则被拒之门外,故而对文学名著很少问津,甚至连书名都未听过。
3.有些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的数量虽然很大,但是并没有把所读的书籍的精神领会到位,没有仔细的拒绝与品位,导致浪费了很多读书的时间以及精力。还有一部分同学在读书过程不注重知识的积累,不做读书笔记。人类大脑的记忆遗忘规律是周期性的。只有重视知识的积累,才能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或摘抄、或概括,才能真正起到阅读的作用。
(二)以上误区产生的原因。
1、多样化的娱乐方式许多学生花了大量的闲暇时间最看电视,玩电子游戏,阅读科普书籍,从而放松了文学经典阅读。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人们把单纯的文字转化为视觉的享受,使得有很多学生选择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方式来阅读名著。于是,视觉化正在代替文字话语,成为文化的主流形态,阅读“返祖”成为少数人的专利。
2.学生对课外阅读分身乏术活动是一项重在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自读能力的教学措施。目前,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大部分教师都在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学生的升学率,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学生是这种教育体制下的直接受害者。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这一代学生虽然读书很苦,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选择能力差。进入中学之后,学生的课业负担明显加重,读书自然不多。
博览群书,是提高一个人品质和修养的重要条件。茫茫的书海,莘莘学子遨游其中,应该学会擦亮眼睛,寻找真正好的课外书。同时,我们也要谨记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应该为自己民族的文化而骄傲和自豪。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熟悉祖国几千年的光辉;吸取祖国几千年的精华。因而,我们对世界文化要兼收并蓄,有一定的原则,力求在龙蛇混杂的书海里懂得如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把中国文明发扬光大。我们是年轻的新一代,理应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不单单局限于某一类型的书籍,以致眼光狭窄。中学生要重点涉猎对自己学习有帮助的领域、能提高自己综合能力的领域;其次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也不要放过,以扩充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
【导语】本站的会员“aga221”为你整理了“中学生调查报告”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提出问题。
在人才济济的当今社会,具备健康的体魄是极为的。大城市的发展,高楼耸立,大街小巷横穿各处,人们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人们忙忙碌碌,很少停息一会儿,放松身心。中学生的近视日趋严重。在班级上,同学都戴着眼镜,对于中学生的视力情况,我对河北省邢台市育才中学初中二年级6班的同学做了一次关于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对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使认识到中学生患近视的严重性。提出倡议,向同学们传达近视的危害,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要地保护眼睛。
三、
调查过程。
1.文献研究法。
(1)什么是近视?
我们都知道眼睛的基本结构是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虹膜等几大部分组成。管线经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在经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产生视觉,于是人便清晰地看到了物体,这就是眼睛的工作原理。
近视眼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或晶状体折光力过强,使进入进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落在网膜上而落在网膜的前面。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由于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它是原来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光线发散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2)初中生视力下降的原因。
首先,环境是近视的主要因素,眼睛过度疲劳和不用眼,使得不少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功能逐渐衰退而遭破坏。现在问题的是学生课桌椅不规范,未能按年级、个体差异配置,不便于学生养成的坐姿。教室采光不好也易学生近视。此外,长接触荧光物体,如电视、电脑等,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所以说不良的学习环境严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不参加体育锻炼,体质较差也不可,从网上搜查的资料中:体学生近视率小于普通高校,仅为四分。与体育专业学生课业负担较轻,另一,也与体育专业学生喜爱运动、体质好。普通学校女生比男生不爱运动,也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的。
再次,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也会近视。的临床资料及动物试验说明:近视眼的与机体钙、铬等微量元素。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升高血糖,晶体渗透压,是近视眼的又一祸根。
2.对育才中学周围的眼动力眼镜店做一次采访。
问:来配近视眼镜以哪些人居多?
答:学生人数最多,是初中生。
问:学生中近视度数为多少?
问:近视了不配戴眼镜视力会越来越深吗?
答:这要看保护的情况。有些学生真性近视,只要保护,预防,是问题的。
但近视已超过200度,如不戴眼镜,了学习,还近视的度数,是很不好的。总之,不管近视,保护眼睛要的。
问:近视产生原因?
答:中学生近视产生的原因是:
1、阅读和写字姿势不;。
2、阅读和写字时不注意光线的强弱;。
3、生活和学习制度不健全;。
4、先天的因素。
问:配戴眼镜的常识是?
答:配眼镜前应作散瞳验光,确诊为近视眼;配戴的眼镜,应该是度数合适的眼镜,度数不要过深或过浅;配戴眼镜后,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防止。要检查视力,如有视力下降,就要重新配镜。
问:能为中学生近视提些建议吗?
答:用眼要卫生;有近视要配眼镜;多看绿色,看远处以调节眼睛。预防近视眼,最后要三要和四不看。
3.派发问卷,对学生简要采访。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对邢台市育才中学初二年级6班的65名中学生了问卷调查和简要采访。详细的问卷内容如下:
四、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我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据统计,本次调查当中,有63.08%的同学是近视阶段的,超过了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五、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到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并且对近视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如何防止近视。
如何让青少年端正用眼健康的呢?可以调查中学生近视人数的比例及原因来让青少年知道近视的害处,青少年自我健康用眼的意识。
对此,诚心给予下列建议,希望大家视力的保护,防止近视队伍的扩大。
1.加强眼睛的卫生教育。
我们的老师在。
教学。
和日常生活中要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强调,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我们认为,眼睛的卫生教育应从小学开始,一上学就要三要两不要的习惯教育,使学生把要求从小习惯化。
2.要注意眼睛的休息。
调查表明,学习时间长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在的高考、中考、初考的竞争日趋激烈,用延长时间、题海战术来追求升学率,会使学生视力下降,造成永远不能弥补的损失,而且还会使学生的体质下降,严重防碍学习,所以各学科教学都有责任帮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降低学习强度,使学生有时间注意休息。
3.要采取积极的方法进行保持和矫正。
眼保健操已被多数学生,所以学校应在适当的情况下增加统一做操的次数,同时老师应认真辅导,纠正错误,使其发挥真正的保护作用。中学生近视中有一部分现在还只是假性近视,如果注意保护,还能恢复,有的则已成了真性近视,这时应戴适宜的眼镜来进行矫正,以保证视力不再下降,不能随便应付,所以近视者都应到医院配制眼镜。
4.饮食合理。
饮食中蛋白质,减少碳水化合物供应,可使有遗传背景而发生近视的青少年减少或中止近视度数的增加。因此,为避免发生近视,少吃糖果和高糖食品。食糖过多,会使血液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酸与肌体内的食盐,是钙相,了血钙,这就会眼球壁的坚韧性,使眼轴易于伸长,助长了近视和发展。表面,预防近视可补充蛋白质、钙质、磷质、胡萝卜、豆芽、橘子、广柑、红枣等蔬菜水果也对预防近视有益。
5.搞好宣传。
学校可以黑板报、讲座等宣传保护视力的性,介绍保护视力的方法、强化保护意识。
6.少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机,多与大自然接触。
从调查中知道了大沥的近视人数远远大于潮阳的近视人数,这到底是为呢?有要的因素周围的环境,潮阳市的周围有山有海,乡村中青山绿水,许多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完后到处走走,看看周围的青山绿水,放松一下,这对眼睛也有的帮助,要多于大自然接触。而大沥生活富裕,电视、电脑和游戏机每户都有,学生课余都沉迷于电视、电脑或游戏机中,对视力的是非常严重的。
到此,的报告总算告一段落了,心头的一块大石也就放下了。在段里,确实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更的是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了深厚的友谊切都使收益匪浅。
在整个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插曲,的滋味无法一一道来,但真的兴很开心,这对来说,是经历、体验、一笔的财富。开始社会、热爱生活。需要的锻炼,它能的素质,让终生受益。
这次调查活动,都知道了视力不好对带来了许多不便,眼睛是感觉器官中最的,大家的经验与知识,大是经由视觉或得,它个人健康、安全、生活情趣更阻碍学习活动,更显现出视力保健的性。眼睛大家来说就等于财富,要好好的保护眼睛。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一
责任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在一个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既讲个性又讲共性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造就优秀人才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并且起关键作用的情感因素就是责任感。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责任感缺乏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的,也是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更无法适应社会。此外,责任感还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责任感强的人是一个崇尚理性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又是一个感情丰富、极具同情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往往是一个为实现崇高目标而不懈追求的人,他的创造力会不断地迸发出来,可以说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为此我选择这一课题,探索强化责任感的新路子,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一点努力。
(2)探索当前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3)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以上目标,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与访谈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责任感的表现(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对国家)及责任感个性品质构成的四因素:责知、责情、责意、责行等方面设问,共设选择题四题。同一时间向我高三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300份左右,回收有效问卷达95%以上。
1、从对自己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的自我责任是在人的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指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名誉。作为社会性行为责任的自爱,它广泛地包含了自我作为行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自我的身与心的爱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对自己负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中坚持运动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占34%;不把运动当回事的占66%;从这组数字看,让人担忧,学生中不少人运动与保健意识方面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2、从对他人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于世,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张社会关系网中,与他人发生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解危济困对于我们义不容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3、从对学校、班集体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们立身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去过问、关心,为其良好发展出谋出力,作为学生应在班级体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牺牲而自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你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学科竞赛,你会:认为我是被选出来的代表,成绩好不好是我个人的事,不关任何人的事的占5%;从这项来看,多数同学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但少数同学的责任心态也是让人担忧。
4、从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对国家的责任心而言,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是全部人生责任中最崇高的一种责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你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的占6%;能达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占64%;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占40%。若有机会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你会:外国生活水平高,坚决不回国的占1%;看情况而定的占42%;争取回国,报效祖国的占57%。你认为现在在校读书的目的:报答父母的占6%;上大学或找份好工作的占52%;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的占42%。
总之,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对家庭、对朋友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2、在朋友圈子里责任意识强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对陌生人的责任意识较少一些。
3、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化。
4、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
5、责任情感强过责任能力,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而形成。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对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外部导向与自我内化的统一。
首先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做到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德育工作中,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其次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学生个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外部因素,个人主观努力才是培养责任感的内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与学生的自省内化相结合,则言与行不一、思与为不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以人为本,贯穿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特征、认识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任何说教是否有效,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达到。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定目标,塑造美好品性。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提高个人的鉴别力,能排除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给个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二
想要了解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根据掌握到的材料,形成调查报告。怎样写调查报告才标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范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那么、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3)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1、立题、制定方案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习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
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助他人。这说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政府的质疑,希望不会让政府或录用。这说明目前社会上的的风气已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使他们对社会,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感。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名牌。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名牌,吃名牌,用名牌,否那么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管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映出虚荣与浅薄,这是很急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手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标准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防止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开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总结: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三
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与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西方的各种节日和文化也迅速传入我国。面对现今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过西方情人节不过七夕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针对此现象,为了加强青少年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作为中国当代中学生,我们在接受西方的节日、文化方面往往走在社会前沿,有必要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所以我们小组决定从中西方传统节日为课题进行研究。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学会珍惜和保护中国传统节日,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2了解西方传统节日文化。
3学会分析和总结双方的不同之处。
4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交际能力。
研究方法。
资料法、调查法、整理法。
研究流程。
一:以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为主,由负责。
二:以资料的撰写和总结成果为主,由负责。
(1)时间(有关要求:最后的资料,由整理员将所有资料有条理的整理完毕后,交于撰写员,进行最后的整理和收尾,与此同时,各位组员也要开始着手准备自己的组员心得。
三:以组员形成的心得,形成结题报告为主。
本课题的表达方式:论文。
附: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论文。
一、节日。
节日:古代农历的所谓节,是对岁时的分节,把岁时的逐渐变化分成像竹节一样的间距,把两节气交接之日时定为交节,由此转意为节日。农历上的节日本意仅指节日的相交之日,并无民俗意义上的节日含义,在历法所定的年岁,季节交替的节日期间,举行一些约定俗成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又注入或文化的,或政治的,或经济的内涵,相传相袭,年复一年,从而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民俗节日。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的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他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不是宗教的国家,但也有许多自己的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春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文化的内涵。例如春节。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
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
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二、西方的传统节日。
三、西方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亦具有生产、生活及宗教三大类型,但由于社会经济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前两种类型的传统节日日益淡化,或逐渐消亡,从而让位于宗教性节日。例如万圣节。
万圣节的由来:
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游走于村落间。
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万圣节的节日活动:
纽约市也特别在万圣节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巫婆,科学怪人等齐齐现身,还欢迎市民到场参观,到会者不限年龄、性别,不分阶级、国籍,即使你是胆小鬼,也可加入他们的行列,来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会。
其实这些鬼怪都是人扮的,所以并不可怕,相反有些小鬼脸更非常可爱,令人置身其中,就如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在各式各样的装扮角色中,以女巫僵尸一族最多人扮演,而那些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铺也特别准备这类衣饰出售,以迎合大众所需;与此同时,生产商每年更会把当年大热的人物造型包括面具及衣物推出市场,务求令更多人投入这西方传统节日的热潮里,如在电影《哈利波特》的小巫师造型,已是许多孩子必选的扮演角色。
格林威治村的万圣节巡游﹝greenwichvillagehalloweenparade﹞始于1973年,由一位面具工匠兼木偶演员mrralphlee发起,据说最初他带着朋友和孩童一起在邻居处游行,后来渐渐演变成整个村的大型活动,而活动中当然少不了大型木偶表演,同时,巡行的目的更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所以即使人们只是抱着想看热闹的心态,当你踏进村子里,很快便会被邀请参与巡行,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纽约市的万圣节巡游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纽约人和游客参加,而巡游会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village﹞举行,各队伍约在夜晚上七时从第六大道与春天街交界﹝6thavenuespringstreet﹞起步,一直游行至第二十三街﹝6thavenue23rdstreet﹞为止,全程大概多个小时。
无论是来自亚洲,南美,非洲,欧洲,以至中东地区的参观者,都可以把自己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亦可带备简单乐器,即时演奏本土的独特音乐,融合无疆界的风土文化。可能我以前从未参加过万圣节的活动,更莫说这么精彩的巡游,所以特别觉得有新鲜感。
早于十月中,曼哈顿市已开始闹鬼了,在繁忙的街道上,已看见四处悬挂起万圣节的鬼怪装饰,很多百货公司也忙着把应节礼品及衣物堆放在橱窗里,吸引不少途人驻足观看,而超级市场及街市亦摆放大大小小的南瓜售卖,供市民买回家布置家园或制作南瓜灯之用,当然嘛,也有主妇烹煮南瓜作菜肴或糕饼,完全依足节庆传统。
四、从中西节日看中西文化差异。
一、中西传统节日形成的历史渊源与各自特征。
二、中西传统节日庆祝方式上有各自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带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等级制、家族式,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西方的传统节日就不同了,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这与中国节日的家族性恰好相反,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反映了人们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这里试举两例说明。
(2)万圣节与中元节。万圣节作为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颇受人民的重视。那一天,每户门前都要挂上一盏南瓜灯,人人都穿上奇装异服,据说有辟邪之用。其实,作为先进的发达国家,人们对于鬼怪已不再迷信,他们多半是为了寻开心而已。同时,人们还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他们可以任意去左邻右舍讨吃的,绝不会受到惩罚。在中国,传说中元节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这一天,地府里的小鬼会出来游荡,迷信色彩浓厚的中国人,对鬼神是极为敬惧的。那一天,他们会当街烧香祭祖,祈求鬼神不要降祸于他们。于是,中元节这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产物逐渐被淘汰了。
五、中西节日文化的交融。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差异,传统节日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岁时节令,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西方的传统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另外,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吃喝饮食为主题,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主要以玩乐为主题,其原因是西方人对生命的追求以健康快乐为目的。从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及外国人过中国节,我们感到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的脚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深化,中西传统节日逐渐被双方人民相互包容接纳,又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研究成果。
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提高我们的交际能力,增强我们的团队意识,让我们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是多么的雄伟壮观,同时了解西方的外来节日,增加了我们的知识面。
结论与建议。
同学们,当今中国,传统节日中充斥着商业驱动,作秀泛滥,面对这个物质严重挑战精神的世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新青年,你们应当全面正确地把握节日的概念和内涵,理性看待节日这个文化载体,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风尚,更重要的是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薪火相传!希望当代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四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五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实现目标:了解中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中学生消费现状的合理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撰写论文,实现预定目标。
我们的主题调查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了36份有效问卷(男生18份,女生18份)。调查问题均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案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准备阶段: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阶段:向学生发送问卷。研究对象为高一男生和女生。
统计整理: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仔细透彻的分析。此外,参考查询的数据,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和分析对象,并编写书面报告。
(一)中学生消费的合理性。
1、合理的消费观念。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大约64%的中学生每月的支出合理,只有少数中学生的支出更多。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
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比例相对协调。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满足了衣食的基本需求,而且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查询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电子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产业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3.消费方式现代化。
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他们的父母,这是稳定可靠的,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据问题6的调查结果,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了家庭经济状况,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这表明,中学生不再是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是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和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此外,问题10显示,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61.1%的中学生进行过锻炼。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越来越理性,对未来消费的思考也越来越成熟。
(二)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一些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明显进入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身上覆盖着名牌和时尚服装时,表现出来的不是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而是虚荣和不合时宜。作为一名中学生,他的个人价值在于他的勇气、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信心。他们是否穿名牌不会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在名牌上的外表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那就说明他没有自信,什么都没有。
2.比较现象严重。
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根据问题8的调查结果,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未进行过财务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片面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问题9的调查结果,8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需要金融教育,这反映了中学生对金融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处于消费的前沿,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轻松获取各种消费信息。因此,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我们应该学会分辨好坏,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勤劳、勤俭少言,造成浪费。一些父母相信,现在生活很好,他们不能失去孩子。他们喜欢节俭生活,但也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他们可以过着“张嘴吃饭,伸手拿衣服”的生活。学生之间的比较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召唤,和平繁荣的时代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中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勤俭节约的正确消费观和人生观,尊重和珍惜成年人的劳动成果,不要追求奢侈和享乐。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放纵,严防中学生严重的比较心理,经常给予适当的引导,做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节省零花钱,并在最需要的地方使用。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财务管理。
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金融教育是中小学和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学校和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开展理财教育。面对新世纪,中国加入了wto。在我们准备好之前,外国人不会和我们赛跑。如果你没有意识到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后果不难想象。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中学生才能注意培养合理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小情况,而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看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统一的。并且,同学们也同时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加强理财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不会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努力,一份甜蜜,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更加自信和成熟。
中学生调查报告有哪些篇十六
2。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20人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另外,比较多的是医生,每个班里也都有10人左右,此外较多的就是警察、律师。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但这种分布状况实在是不平衡。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20课时(一般在高一设置为宜)。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分初中和高中两阶段分别加以说明,并说明了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职业指导在学校的现状如何呢?据我了解,类似的指导往往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填报志愿时进行。其实进行的指导只是升学指导中的一部分。一般教师也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指导。重要依据即是高校历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