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毛概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2篇)

最新毛概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23:55:04
最新毛概实践调查报告(通用12篇)
时间:2023-11-06 23:55:04     小编:文轩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一

在社会实践期间,针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认知与需求现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区分乡镇。由于双柳树镇常年以青壮年劳务输出为主,正值暑假,乡下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这些孩子多由其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第一天在彭畈村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以至于单纯性的问卷很难进行下去。“爷爷奶奶”们认字的极少,偶尔遇到在家的叔叔阿姨,有的存在戒备心理说自己不识字,有的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早就不关心小学教育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定灵活机动,改变策略,以走访为主,弱化问卷,尽可能地在村头巷尾和叔叔阿姨们聊天,把问题隐含在聊天内容中。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了解身边老百姓对家乡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又能消除大家的戒备心理,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源。

于是,在彭畈、天桥、曙光等村调查时,我们都采取这种办法,能做问卷的就做问卷,实在做不了的,我们就和他们聊天。而在双柳树镇街区,调查对象多为商户,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起问卷来比较容易。为节省时间,我们就直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事实证明,这种调查方式因地制宜,比较合适。问卷调查的狭隘之处和聊谈访谈的泛泛而谈也能互为弥补,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我们在双柳树镇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在有效问卷中,双柳镇区问卷110份,彭畈、天桥、曙光等乡村问卷43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以镇区问卷为主,参考乡下问卷和走访记录,一并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普通百姓对于教育认识,另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前两题,我们也是有意如此设置,以便接受调查者能够很快上手。

当地居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异议,城镇乡村重视教育程度可见一斑。在农村走访中,我们发现,即使家庭贫困,家长们也是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告别农村,出人头地。至于辍学现象,问卷显示有16。3%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结合访谈内容,我们了解到,认为存在辍学现象的被调查者要么对问题理解有误,有么存在主观臆想。在乡下,即使家庭条件实在不行,父母也不会允许孩子中途辍学。更一般的情况是,几乎全部的农家子弟都能保证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很少一部分会进入重点高中,剩下的初中毕业生们由于多种原因(成绩不好、学不进等)多是自愿退学,随亲属外出打工。

我们主要选取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来了解居民对于周边小学教育资源的认识。表格统计结果面向的是双柳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从统计结果看,被调查者的选择都集中于“较好”、“较差”,结合我们做问卷时了解的情况,很多人会询问为什么没有“一般”这个选项。也就是说,对于双柳树镇镇区居民来说,小学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均处于一般水平,这是总体上的认识。但在问卷之外,和大伙儿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了解到了镇区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困境。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人数过于集中,由于近些年双柳树镇各村小学日渐衰败,再加上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双柳树镇中心小学接纳的学生人数暴涨。在中心小学档案室我们看到,双柳树镇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计29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从53至94人不等,大多集中在85人左右。如此大班教育实属无奈,一则学校容量有限,二则教师人员不足。在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对每个学生尽到责任,家长们的怨言也是由此而生。更有甚者,一名家长向我们反映:“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前年刚在中心小学上完中班,本该继续上大班,报导的时候却发现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竟然在一个教室上课。三四岁的小孩在教室里哭哭闹闹,教学环境实在令人气愤!”

表格数据反应的是镇区状况,实际上,乡下的情况更为糟糕。具体到教育资源的三个方面来说,对于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多数家长并不十分看重。再则,很多乡村小学的校园环境确实说得过去,校舍建设、桌椅板凳之类,每年政府也都有专款用以改善,因此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环境设施。更为严峻的问题集中在学生流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一块儿。在这一方面,乡下的被调查者多会认为本村师资力量“较差”或“很差”。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老龄化情况严重,二、环境所限,教师待遇难以吸引青年教室下乡。具体情况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一文中有详细陈述。

总体来看,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优于农村,但僧多粥少;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大大落后,生源数锐减,教师结构不合理,无米下锅之窘况逐渐凸显。

对于双柳镇区居民来说,问卷显示,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现状供给现状较为满意(56.5%的认为“基本满意”,34.8%的认为“不满意”);而且,教务教育的费用负担也不是很重(仅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负担“很重”);更值得注意的是,66.3%的被调查者“愿意贡献人力、物力或财力”用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9.3%的人虽然选择了“不清楚”,但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家长主要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思,即,别人愿意我也愿意;别人不愿我就不愿。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还是很愿意在教育问题上花钱的,只要政府能够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很多家长都愿意贡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地居民重视教育的程度。

而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大家对于本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很是不满了,这与镇区居民截然不同。但教育负担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很重。除此之外,很多乡下居民虽然表示愿意贡献力量支援基础教育建设,但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人还是认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政府应该有能力搞好,就不要总想着让老百姓出钱。

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指将社会配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总资源相对平等地分配给每一所小学,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所小学,让每一位受教育者实际享有的教育资源份额相当。小学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二

社会实践是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步入社会进行社会接触,提高个人能力,触发创作灵感,完成课题研究,发挥个人潜能的一种重要途径,下面是的毛概实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参阅。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 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 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仅有 %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 以上的只有%。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 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 职打工(%)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 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 元。这其中有%的大学生把家庭 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 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 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 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 以 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 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 于250——40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 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 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 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 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 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 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 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 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 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 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 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三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xx”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xx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四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 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五

毛概实践调查

引语:

他仰望天空,努力不让眼泪流下来。站在同一片热土,同是祖国的明天,却

有着不一样的童年。他稚嫩的双肩,担起生活的一片天。浓浓的思念,沉淀,心

间!村前巷口,门外石阶,凝望远方;一直等待,等待;父母,你快回来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中国的经

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留守儿童是被牺牲的一代。在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奇

是不是应该继续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快速增长的gdp。留守儿

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解决”。经过寒假的实践调查,我们心里有了

自己的答案。

关键词:留守地域抚养社会关注度学习偏差性格缺陷中国经济城乡二元结构

留守,心中殇痛

随着中国经济几十年如一日的高速腾飞,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

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留守儿童不是个别地区的个别现象,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留守儿童现象是我们泱泱中华的伤疤,是我们心中的殇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2011年以来,一部分农民工因为留守儿童问题不再愿意出门务工。这对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好消息。但面对如此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要短时间内改变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因此,留守儿童问题依然严峻。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以下问题:

宏观层面:

地域差异: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数量在空间上,由东部向西部,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多。城乡之间,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农村。因此,经济最不发达的、偏远的农村地区是留守儿童滋生的温床。

抚养问题: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57.5%)留守儿童是(外)祖父母抚养,其次是单亲抚养(33.9%),然后是父辈亲戚朋友(8.6%)。所以造成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交流,孩子父爱母爱缺位,情感距离不能有效弥合。当很多父母重新带孩子时,发现孩子不太听其管教,监护不力。

社会关注度:在《情系留守儿童调查之社会篇》中,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还不够,从政府到个人,公众层面到私人层面,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

微观层面:

学习较差,升学率低:漫漫求学路,艰辛坎坷尽览。留守儿童大多数(45.5%)被隔代抚养,而其监护人大部分(相差约45岁左右)年老,并且文化程度不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十分有限,对其管教也力不从心。留守儿童自身也因无人督促,学习比较懒散,因此在校学习成绩较差,中途辍学,外出务工现象屡见不鲜。他们辍学后,踏上父母远去的那班列车,走同样的道路,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故事的主角已由父亲变成了儿子,进行着生存道路的接力,他们被赋予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二代农民工。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身份,“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走进社会,没经过社会几年的洗礼,就结婚生子,在西部广大偏远农村,早婚早育不足为奇。

升学率低,留守儿童由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再由高中升入名牌大学的入学率较低,这也符合近年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农村学生比重逐渐降低的趋势,进入重高的留守儿童在进入大学的路途中又被大量淘汰,所以造成的是在大学扩招的大背景下,农村学生比例逐渐走低。

己理解。快乐与悲伤,他们一肩承担。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他们中的大部分(67.4%)人非常想父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80.7%)认为一个家庭幸福应该是和父母在一起。

在他们的世界里,父母似乎遥不可及,可以听见亲情的呼唤,但总有一段距离。他们的世界中,缺乏感情的颜色,童年的记忆仅像黑白的照片。夜里的思念,那是对亲情的奢望,亲情也是一种奢侈。他们是亲情的乞丐,是感情的孤独者。在他们书写记忆的年华,只有自己参与。坚强、彷徨,迷茫写在他们稚嫩的脸上。性格缺陷:留守儿童缺乏亲情的温暖,一部分(32.8%)留守儿童存在程度不同的自卑心理。由于留守儿童常常孤独无助,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懦弱。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可以坚强面对,但对于别人的欺凌,又是十分懦弱的。他们具有坚强和懦弱的两面性。

怨恨父母,隔阂丛生:少数(9.33%)孩子无法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成因为何

经济发展水平是留守儿童存在的根本原因: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留守儿童现象产生来自于社会和家庭。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孩子走进城市,由于中国经济发达程度由东部向西部降低,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在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农村劳动力从事的工作无利可图。因而大部分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转移。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业是高投入,低产出。从事传统农业在现今社会很难养家糊口。造成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因而形成空巢。另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举步维艰。把孩子放在家里,迫不得已。

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是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间精力有限,照顾孩子难上难

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没有多少素质和文化,进入城市,一般从事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基本工资低的工作。他们在工作闲暇之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由于工资较低,以他们的收入很难支撑全家在城市的生活。所以把孩子带在身边难上加难。

户籍制度束缚,相聚之路困难重重

由于中国当前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学校要付出比较高的代价,那高额的“借读费”成了农民工子女通向城市的拦路虎。而在城市中的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其

教学

质量有待商榷。

社会不良因素影响,难辞其咎

当前,各种社会因素错综复杂。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无法完整,过早过多进入社会,但由于其年龄大多较小,对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无法分辨,是非曲折模糊不清。因此,社会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在他们身上留下烙印。他们把一些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当作模范去效仿,混淆黑白与对错,这给他们的心理成长以错误的导向。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一切,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学校教育乏力,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学校存在偏爱好学生的“潜规则”。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成绩较差,达不到“被潜”的条件。所以老师对他们的监管不力,对他们不够重视,对他们大多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本已严峻的留守儿童问题雪上加霜。

社会目光难聚,解决尚待时日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六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校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调查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专业、班级

电子商务092

学生姓名

xx

任课教师

xx

20xx年2月5日

1完成调查

姓名

xxx

责任

进行实践调查,统计分析数据,进行实践调查,统计分析数据,并完成调查报告。

2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一、引言

从开始,国家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广大农民看病难、难看病及因病返贪、因病致贫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切实保障广大农民身心健康的医疗救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小病统筹为辅,体现了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为了解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我到我家——成都市蒲江县进行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调查。调查的方式主要是当面访谈,在访谈中我对关键性数据进行记录。访谈的人数达到了30多人。

二、正文

3改进,民众受益越来越多,在医药方面的负担也越来越小。

从调查中可以得出民众在提高大医院报销比例以及提升乡镇医院医疗水平和扩大报销范围三方面有着极大要求。由于农村医疗设备简陋,接受新农合补助后,在农民可以承受范围内其更愿意到县级医院就诊。调查中发现,目前城镇地市级医院与乡镇村卫生院的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在不断拉大。调查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建设基层农村医疗设施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效,新政策的实施并没有使对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基层医疗设施建设的速度仍然慢于大型重点医院的建设,与一般地市级医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新农合辅助建设乡镇村卫生院的目标实现得并不理想。如何加快自身建设,努力在农村做到“小病不出乡”,是现阶段各乡镇村卫生所建设中主要奋斗目标。

由调查得出,大部分地区每人每年都缴纳20元作为参保金,但也有些地区缴纳的却是30或者40元,不过也有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例如蒲江县县医院,其缴纳的参保金是由村委统一支出的。虽然不同地区缴纳的参保金各有不同,但民众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因为被调查者都很理解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并且参保金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并没有增加经济负担,不同地区参保金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

5在调查中了解到,报销医药费分为两种类型。

6因地区原因而产生的报销差异。

在大医院报销比例上,有些民众提出他们宁愿多出点参保金以提高在大医院中的报销比例,因为在大医院就诊的人所患的都是大病,大病的医药费用大,但报销比例却很小,或者甚至没有,这样还是没有达到新农合的目的——让农民大病可医。至于报销范围,各地方的差异并不大。每个地方的报销范围都只是医药费,并不包含检查费(例如ct)以及床铺费等。而检查费用和床铺费用也是挺高的,出去医药费的报销外,很多农民还是看不起病,尤其是看大病。所以在“民众对新农合建议分布图”中有51.70%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扩大报销范围。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七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500字毛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500字。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才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已经被淘汰掉了,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在现今社会,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来到了无锡市鸿运砖瓦机械厂,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其实,上次的社会实践我也是在这一家厂中工作。上一次,我的工作是电脑资料输入,这一次的工作也有资料输入这一块。

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坐满6个小时,输入一些厂里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很琐碎,也有很多关于数字的部分,所以我需要十二万分的小心,深怕少输入一个零或者一个小数点,影响到其他。这份工作虽然简单,但是需要耐心和耐力。我坐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比对着资料,神经紧张,致使每天结束工作后就腰酸背疼。一开始,我神经紧张,但后来一些同事阿姨告诉我说,不用这样,只要小心一点就好了,厂里还有负责核对资料的人员,最后结果一定是对的。于是,我稍稍安心了一些,但是还是不愿我负责的资料出现太多的纰漏,所以依旧仔细地工作,而我也锻炼出了非比寻常的坐功,拥有了比以前好的耐心与毅力。

这次的工作,除了资料输入这一块之外,还需要送资料。会有同事阿姨把资料交给我,然后告诉我要把资料送到哪里去。要送的地点有近有远,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而要送的资料也是有厚有薄。也许是看我还是个学生的缘故,非常厚重的资料和非常偏远的地区没有轮到我的,不知道是担心我还是担心资料,呵呵呵!这个送资料的任务锻炼。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八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 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 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 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 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 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 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 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 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 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 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 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 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 以 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 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 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 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 于250—— 40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 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 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 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 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 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 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 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 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 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 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 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1.引言

在社会实践期间,针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认知与需求现状这一课题,我们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对象为学生家长,区分乡镇。由于双柳树镇常年以青壮年劳务输出为主,正值暑假,乡下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这些孩子多由其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第一天在彭畈村做调查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以至于单纯性的问卷很难进行下去。“爷爷奶奶”们认字的极少,偶尔遇到在家的叔叔阿姨,有的存在戒备心理说自己不识字,有的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早就不关心小学教育了。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决定灵活机动,改变策略,以走访为主,弱化问卷,尽可能地在村头巷尾和叔叔阿姨们聊天,把问题隐含在聊天内容中。这样一来,既能很好地了解身边老百姓对家乡小学教育的认知情况,又能消除大家的戒备心理,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源。

于是,在彭畈、天桥、曙光等村调查时,我们都采取这种办法,能做问卷的就做问卷,实在做不了的,我们就和他们聊天。而在双柳树镇街区,调查对象多为商户,他们大多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做起问卷来比较容易。为节省时间,我们就直接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事实证明,这种调查方式因地制宜,比较合适。问卷调查的狭隘之处和聊谈访谈的泛泛而谈也能互为弥补,更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此次调查,我们在双柳树镇共发放问卷177份,回收177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在有效问卷中,双柳镇区问卷110份,彭畈、天桥、曙光等乡村问卷43份。问卷统计分析结果以镇区问卷为主,参考乡下问卷和走访记录,一并纳入最终的结果分析。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了解普通百姓对于教育认识,另外,作为问卷调查的前两题,我们也是有意如此设置,以便接受调查者能够很快上手。

当地居民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异议,城镇乡村重视教育程度可见一斑。在农村走访中,我们发 现,即使家庭贫困,家长们也是全力支持孩子上学,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命运,告别农村,出人头地。至于辍学现象,问卷显示有16.3%的被调查者认为存在。结合访谈内容,我们了解到,认为存在辍学现象的被调查者要么对问题理解有误,有么存在主观臆想。在乡下,即使家庭条件实在不行,父母也不会允许孩子中途辍学。更一般的情况是,几乎全部的农家子弟都能保证完整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很少一部分会进入重点高中,剩下的初中毕业生们由于多种原因(成绩不好、学不进等)多是自愿退学,随亲属外出打工。

2.对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认识

我们主要选取校园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三个方面来了解居民对于周边小学教育资源的认识。表格统计结果面向的是双柳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从统计结果看,被调查者的选择都集中于“较好”、“较差”,结合我们做问卷时了解的情况,很多人会询问为什么没有“一般”这个选项。也就是说,对于双柳树镇镇区居民来说,小学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均处于一般水平,这是总体上的认识。但在问卷之外,和大伙儿聊天的过程中,我们还是了解到了镇区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一些困境。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学生人数过于集中,由于近些年双柳树镇各村小学日渐衰败,再加上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双柳树镇中心小学接纳的学生人数暴涨。在中心小学档案室我们看到,双柳树镇中心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计29个教学班,各班学生人数从53至94人不等,大多集中在85人左右。如此大班教育实属无奈,一则学校容量有限,二则教师人员不足。在如此高密度的教学班级,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对每个学生尽到责任,家长们的怨言也是由此而生。更有甚者,一名家长向我们反映:“她的儿子今年五岁,前年刚在中心小学上完中班,本该继续上大班,报导的时候却发现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竟然在一个教室上课。三四岁的小孩在教室里哭哭闹闹,教学环境实在令人气愤!”

表格数据反应的是镇区状况,实际上,乡下的情况更为糟糕。具体到教育资源的三个方面来说,对于校园环境和基础设施,多数家长并不十分看重。再则,很多乡村小学的校园环境确实说得过去,校舍建设、桌椅板凳之类,每年政府也都有专款用以改善,因此最主要的矛盾并不是环境设施。更为严峻的问题集中在学生流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这一块儿。在这一方面,乡下的被调查者多会认为本村师资力量“较差”或“很差”。教师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教师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老龄化情况严重,二、环境所限,教师待遇难以吸引青年教室下乡。具体情况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一文中有详细陈述。

总体来看,镇区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优于农村,但僧多粥少;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大大落后,生源数锐减,教师结构不合理,无米下锅之窘况逐渐凸显。

对于双柳镇区居民来说,问卷显示,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现状供给现状较为满意(56.5%的认为“基本满意”,34.8%的认为“不满意”);而且,教务教育的费用负担也不是很重(仅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负担“很重”);更值得注意的是,66.3%的被调查者“愿意贡献人力、物力或财力”用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29.3%的人虽然选择了“不清楚”,但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家长主要是抱着随大流的心思,即,别人愿意我也愿意;别人不愿我就不愿。由此可以看出,普通百姓还是很愿意在教育问题上花钱的,只要政府能够保证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很多家长都愿意贡献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地居民重视教育的程度。

而在我们调查的几个村,大家对于本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就很是不满了,这与镇区居民截然不同。但教育负担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很重。除此之外,很多乡下居民虽然表示愿意贡献力量支援基础教育建设,但在访谈过程中,很多人还是认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政府应该有能力搞好,就不要总想着让老百姓出钱。

是义务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教师水平、物力资源、信息资源三个方面分析双柳树镇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 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 “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 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xx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 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 不 少大 学 生 学 习不认 真,动 手 能 力 差 ,缺 乏 实 践 经 验,大学 生 整 体 素 质 有 下降 趋 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 分 关 注 文 凭。不 少 用人机 构 认为,学 历 越 高 越 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 竞 争。最后 ,过分 看 重 工 作 经 验 。经 验 不足 是 大学 毕 业生 最 大 的劣 势,不少企业 经 营 有 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 生的成 功 就 业,归 根到 底 凭的 是心理 素 质、做 事 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 职 业 规 划与择业培 训 纳入教学内容,通过 问卷 调 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九

一、背景:

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680万将再创新高!当听到这样一个统计数字之后,你做何感想?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空前的413万,这个数字比20xx年多了80万,在校学生1500万左右,是1999年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中国大学生人数增长的速度十分可观,20xx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xx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46%之多;20xx年增长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xx年突破300万,20xx年又突破400万。教育部长周济在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位。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及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

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人才供过于求“扩招”提高了升学率但相应的就业率去没有相应提高,究其原因是岗位需求没有得到保障。

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据有关国家部门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女生的2倍。其中还有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

3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二)就业问题难分析

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

大学生自身定位颇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

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胜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

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

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从大一到大四,分阶段开展大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择业心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指导活动,将职业规划与择业培训纳入教学内容,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大学阶段、人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而增强就业与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4、加强和重视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本次调查显示5%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没有完全唤醒。激发学生的创业愿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还要定期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在学校营造出浓厚的创业教育氛围。还要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同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联合建设创业实践基地,聘请专业教师和当地的企业家为兼职创业导师,最终形成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教授与企业家融为一体,学生与创业实践融为一体的结构体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示担忧,并且可以想象,现在大学生的主要压力就来源于就业问题,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困扰着很多大学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技能都不是很满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学生又认为专业技能对于就业很重要,这就为很多大学生敲响了警钟整个实践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亲身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巨大作用,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的团队合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胜过同样人数的个人奋战,问卷设计,发放问卷,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搜索相关资料,完成报告等活动,大家密切配合,使这次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同时,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们提高了适应团队的能力。其次,通过这次的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了校区学生就业情况,帮助身边的同学,学习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深重的影响。最后,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就在这次的调查活动中,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等阶段我们依然会存在某种迷茫的状态,由此,我们只希望在以后的各种学习中,学习更多的知识,逐步完善自我。由于经验不足,调查的范围有一定局限性,不一定都是当今大学生的现状。有点可能还没有调查到,有的有可能言过其实,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反映我们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鉴于阅历和学识有限,报告中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请老师给予指正,并提出好的建议。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

20xx年x月x号—x月x号

xx镇内中小学校

部分中小学校部分老师,学生,部分村民。

调查目的:xx镇是北方有名的工业城镇,自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并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xx更是成为了曾经名扬天下的“华夏第一村”。在经历了九十年代的“xx”动乱,以及亚洲金融危机后,如今的xx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豪壮的风采。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方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而xx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先行者,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弄潮儿,以及作为研究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模板。它能否保持强劲发展动力,能否拥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未来一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如今,xx所辖26村街,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几十个。但此次调查由于时间有限,人员有限,调查范围只在xx镇内的几所学校:xx镇中学,津美小学,津海小学。 xxx中学曾经是全县有名的中学,在九十年代早期的时候曾经有接近百分之八十的升学率(考入我县的中学——静海一中),而且几乎年年都有不少保送到天津一中,南开中学等名校,要知道那时候,学校的条件很苦,任课老师的水平更是实在不敢恭维。但是那时候的学生真是“苦”学啊!据很多老师回忆,对那些学生用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来形容他们,最合适不过。当时各个小学都是和镇中学在同一校区。直到九五年的时候各个小学才纷纷搬走,离开那拥挤简陋的镇中大院。

而如今,我回到我的母校(我的小学是在津美小学读的,中学是在镇中学)。这两个地方我都是很多年没有回去了,而现在,许多我当年的熟悉的东西早已不复存在,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粉刷的雪白的墙壁,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伴随着大量资金的涌入。如今在xx无论是什么学校,早已没有了当年“寒碜”的景象,都是清一色的气派,豪华。

此次,我更是走访了我们镇曾经最特别的小学——津海小学。之所以特别,因为这里曾经农民工子弟最多的学校。自从xx的经济腾飞以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而xx的原住民不过只有几千人,而农民工的数量高达四万人(不完全统计,因为xx有不少民工没有户口。这个数量仅仅指的是在xx镇内工厂的工作的工人)。有了大量的工人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农民工的子女。几年前,曾今一度因为高额的借读费用,以及各种入学门槛而使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辍学,十多岁就去工厂上班,童工现象非常普遍。而当时的静海小学却独自降低了入学门槛和解读费用,所以当年很多农民工家长可谓是蜂拥而至。

同时,我也走访了当地的一些村民,还有一些外来人员。为的使我的调查更加客观。 调查结果及分析:

曾经的xx,是靠禹作敏等人靠血靠命才把这个江山打下来的,我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如今很多老人如果一回想起当年艰苦创业的景象,都会不由的感慨,今不如昔啊!!!

今不如昔?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禹作敏等那些老一辈的创业者们他们没一个有高中以上学历的,确切的说那些人们当中有好多人连书都没念过。他们就是一群土的不能再土的穷农民,对他们而言,谈什么文化,谈什么市场规律,谈什么!但是就是这群土农民创造了曾经的xx神话!我也是xx人,我每当想起这,我都非常的自豪。对于xx的辉煌,我在此不再赘述。

今天的xx如果从整体的经济规模,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已经超过了当年禹作敏“在位”的时候(此人曾以土皇帝自居)。甚至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但是因为什么,很多人会这么说“今不如昔”。这是因为如今的xx早已不是当年的共同富裕,而是早已变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如今的人们早已不是像十多年前的那样,整天拼命干活,为的是集体而非个人,而如今却变得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如今的xx早已不是富甲全国,傲视天下而是变的普通,真的是很普通,某种程度来说就是甘于了平庸,就是因为xx自身的弱点,当年的“华夏第一村”在天津这片盐碱地上早已不复存在,而是输给名震世界的“华西村”。

说到华西村,每一个有着荣辱感的xx人都应该多多少少有一些羞耻感,因为当年华西村默默无闻的时候,xx是何等的辉煌。如今华西村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人民收入,基础设施,民众文化素质,都远远超过了xx;最重要的是:在华西村,根本就没有贫富悬殊的分化!我完全可以用“根本”这两个字,是因为如果在xx你放眼望去,贫民窟和豪华别墅不过几街之隔,这相差的可不是几百米的距离,而是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从来不是歌颂派,这只不过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在此我更是不想提xx某些地方“官僚”的作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

有人肯定会问我:你上面所说的和你所要探究的当地教育问题有什么关系? 这个很简单,上面所说就是一个大背景,就是我所要探究的xx教育问题的一个大背景。所以下面就是xx如今天的教育状况。 学校已经豪华中带有浮华。

答案肯定是不一定,虽然每次全县召开教育大会,xx的镇教委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受到县里的表彰,因为有升学率做保障。可是,我却从中看出水分!因为;从这些学生的结构来看,70%以上的学生都是外来人员。这个“外来人员”其实是我个人定义的,我认为:这个外来人员分这么几种:

1.外来民工子女,他们都是随打工的父母迁移到这里。

2.蓝印户口子女:我敢说这是像天津这中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所特有的。众所周知,天津的学生考大学就是比山东、河南的考生要容易的多,这是由于中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性。很多那些来自高考大省的父母就在天津买一处价格不菲的房产,一次换取一个盖着蓝印的“天津户口”,就是为的让子女能有更大的机会考上更好的大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3老师,以及技术人员子女:xx曾经花钱聘请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师,技师。他们为xx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他们很多人就留在了xx居住,所以子女也在这里就学。

在xx教学的老师大多数非本地人,他们及其子女是非农业户口。

如果有人仔细看一下每年各个中小学校的那些优秀学生们——他们大多是都是我所定义的外来人员。对,事实就是这样,在今天,撑起xx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们大多不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子弟,而是外部势力。我在此丝毫没有歧视和排挤外来人员的意思,我只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从xx走出来的学生,对整个xx的学生们而感到悲哀。

那些本地学生们,他们大部分人实在是太不认真学习了!真是太不知道如今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好在也有不少学习比较用功的本地学生们,有的是因为家境贫寒(贫富分化),有的家境富裕但是却非常懂事。就是这样,在xx走出去的本地学生,可谓一年不如一届,如果在镇中学成绩名词表上:前茅的很多都是非本地学生,但是倒数的几乎都是本地学生,这真的很令人悲哀。但是我们能将这种责任归咎于谁?老师?学生?还是政府官员? 这其实还有一个更生深层次的地方值得思考。

可以这么说,在xx亿万富翁,千万富翁真是不少,而家里有个百八十万的家庭更多的是!所以这就涌现了一个富二代的现象,这些孩子和他们的父辈们成长的环境不同,从小就衣食无忧,更别提经受过什么磨砺。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败家子”形容他们最恰当不过。

正如我此次路过各个中小学校的门口,真是别有一番景象啊!在小学里就出现了一对对牵手接吻的情侣,而手机更是流行于小学校园,要知道我在小学的时候,早恋和手机可都是非常少见的东西。而十几岁的小孩混迹网吧,街头打架更是数不胜数。生开豪华车四处乱转,互相攀比电子产品,去酒吧,吃西餐;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好像,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生来就有,永远用不尽的东西,这些孩子们真可谓“奢靡”啊。

这正是答案的所在,这样的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学习,去读书吗?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因为物质的极大的满足造成了堕落与颓废。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去管他/她们。就这样,这就是多数xx的孩子们,这就是xx的未来,这就是xx的所谓的接班人们,他们的祖辈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呢?曾经的xx人的志气与豪气呢?没有,没有,在他们身上好似都变成了浮云,他们只是趴在祖宗基业上的蛀虫。

结论:

这就是xx教育状况,这就是xx这个号称“天津第一村”繁华背后的景象之一。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觉的还是务实一些的为好,希望政府能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在花一点力度关心一下xx的未来——这些孩子们。至于那些父母,我不知道他们能什么时候醒悟,我真心的希望越早越好!至于,xx镇内的各个学校以及政府内部的种.种问题,以及对于广大民工子弟就学的种.种不公问题,总之都是不公正,这些问题和全国很多地方都类似。所以在此就不多做披露。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一

摘要:

针对越来越明显的大学生消费热问题,我们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对每月学生的主要花费进行了提问、对比、数据分析,总结了我校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去向,从普遍现象来看,我校大学生中简朴的学生要明显多于肆意挥霍金钱的学生,但是,现今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直接导致了生活费用的明显增加。

关键字:

大学生、消费、物价、消费来源

正文:

本次的调查对象多为大二的学生,虽然反映出的问题不是很全面,但是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从调查数据的整体来看,大多数同学的月生活费都花在了伙食费、通讯费、交通费等基本生活费用上,但是为什么生活费用会越来越大呢?我们分析,可能是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物资丰富等原因能造成的,此外,地域不同,环境消费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大学生生活费用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增长不是很快。31%的大学生月生活费还限于400~600元,月生活费水平主要集中于600~1000元,占到了59.5%,仅有7.1%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1200元以上,在1200以上的只有2.4%。从此项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结构还是十分正常的。

首先,我们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独立意识较弱,他们的生活费来源大都仅仅来自于家庭(81%),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通过自己做兼职打工(7.1%)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的大学生独立性差,责任感弱,生存能力低下,不会体谅他人,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对于中和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忽视。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说明了一点,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兼职,大多数学生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而是为了要增长个人的阅历和社会经验,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可是,换个角度思考,这也是我们提高大家经济意识的一个突破口,需培养和加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这是大学生消费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28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100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8383.96元。这其中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体现出了大学生消费的两极分化,不过高消费的人还是少数的,仅2.4%的被调查者每月生活费在1200以上。而生活水平较低的学生主要是在娱乐、交际、通讯、衣着等方面比较节俭,学习方面的花销也会适当减少。

研究了各个方面的支出金额后,我们发现学生们花费最多的事在饮食方面,通讯费用和娱乐费用跟以往调查显示的结果相比有增长的趋势,花费在学习方面的金额与其他方面相比所占比例始终较小。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250——40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娱乐、通讯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花费在学习方面的费用所占比例不大从侧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心态不是很积极,学习欲望不是很强烈,经历过多的放在娱乐和校园生活的其他方面了。学校和社会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多买书,多读书,努力发展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身价值。人际交往费用的增长,说明学生越来越重视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这既是好事但也有值得忧虑的地方。更进一步的思考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正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学读书的我们,目前基本上还没有能自主负担所有生活开销的能力,所以,在花钱购物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肆意挥霍,许多没有必要的开销都应逐一免去,在大学期间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

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毛概实践调查报告篇十二

20xx年1月17日、18日,本人在自己所在村庄进行实践调查,随机对村中十户有农地的户主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给村名们讲解问卷上的问题,并且和他们谈论一些关于对农地改革方法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调查均以书面问卷为载体,口头交谈为辅助,通过一对一访谈方式开展,十户均为入户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给户主详细讲解问卷上面的问题,让户主更加了解卷面上的内容,并积极的倡导村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更有明确性地做出选择和回答。填完之后还跟户主闲谈些家常,了解户主家庭的收入情况和更多关于农地利用这方面的信息。

户主家中农地利用状况及迁移意愿情况,了解到户主们的家庭人员信息、受教育情况、家庭经济情况和家庭收入来源,谈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外出从业,以及其中的主要因素。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十份,回收十份,回收率100%。

1、农户样本特征

女,80%的户主家中的子女中有的在学校受教育,另外20%的的户主的子女已完成学业,且都是出去打工或外出工作,均没有从事家中农作,只是放假时偶尔帮忙一下。而且从交谈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的子女大部分都宁愿打工也不从事农业活动,原因是农业活动过于辛苦且效益低。

(2)农户样本的耕地普遍离家比较近(1公里以内)而林地相对比较远(2公里以上)。农户样本中,有60%都是以非农业为主兼业,户主家中成员在家缝纫衣服或在县城以内打工,每月仅花几天时间地在农业粗糙耕作上,农作物效益低,农业对于他们只是为了不用买米和增加一点额外收入,打工的收入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所以离家比较远的耕地或林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被别人承包;30%以农业为主兼业,大部分时间花在农业上精心耕作,偶尔外出几天打临时工,例如摘茶叶,载茶叶,做茶叶,摘芦柑,包装芦柑,在家做手工艺品等,农业收入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10%以农业为主没有兼业,这类户主基本上是家里从事的耕地和林地比较多,也有承包一些别人的耕地和林地,精心耕作,农作物效益相对较高,收入来源靠农业。

2、农地利用状况调查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农户迁移的意愿

在本次调查中,关系到农民是否迁移到城镇,农民是否退让出土地等的主要因素有子女是否有稳定收入、政府的补偿是否合理、所迁移的城镇位置环境是否良好、农民在城镇没有了土地政府是否给予一定照顾或者提供合理的就业岗位等。本次调差的农户样本中90%都愿意迁移到城镇生活,但前提是生活基础必须得到保障。对于退出土地这个方式,样本中80%的户主认为只要政府给予的补偿标准高于经营那些土地所得平均收入加上国家对农民的补贴,并且农民迁移到城镇后前几年期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照顾;20%的户主想就在农村,自己种点菜或者留着建筑房子。还有10%户主认为已经年老,农村环境比较好,也比较安静,适合晚年生活。

1、农地抛荒的原因

(1)从事农业耕作效益低,远不如出去打工所得收入。现在一亩耕地如果种植水

稻一年的净收入也才几百块钱,遇上丰收的年份也就上千块。跟打工的收入比起来还是少。

(2)从事农业耕作辛苦,风吹雨淋太阳晒,加上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上辈不一

样,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从事家中耕作。

(3)农业耕作事务繁多,家庭人员在打工或者读书,家里忍受不足,没时间打理

耕地。

(4)农业耕作受天气影响较大,而且近几年气候变化比较反常,农作物受灾影响

也比较大,农作物价格也受市场波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风险,未来收入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农户迁移意愿的原因分析

(1)在农村,靠耕作农业效益低下,而在城镇,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年收入

比农作物收入高很多。

(2)现在很多农村的户主子女大部分在城镇打工或者工作,迁移到城镇,可以经

常和子女们在一起。

(3)在城镇子女们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拓宽知识面和见识,学到的更多。

(4)城镇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生活娱乐方式比农村的多,生活更多姿多彩。

3、农户不愿意退出农地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没改变过来,觉得有土地就有保障,内心就会觉得很踏实。

(2)有的户主年纪比较大,觉得城镇生活不适合自己,相对来说比较喜欢呆在农

村生活,留下土地可以种点菜和一些农作物打发生活。

(3)有的户主想留下土地在老家建房子,以后就回老家养老。

1、首先必须先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城镇户口问答题,保证迁移到城镇的农民的

低位跟城里人一样。

2、农民迁移的城镇必须要有住的地方,在农民购买城镇房子的过程中,政府需给

以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政策。

3、农民迁移到城镇之后就没有了土地可以耕作,政府能给农民提供合适的工作岗

位,以保证农民在城镇的正常生活。

4、政府也需解决农民子女在城镇上学的问题,保证孩子们受到良好的的教育环境,享受到先进的教育设备。

1、用土地来置换城里的房子,以解决农民迁移到城镇的住房问题。

2、用土地来置换农民在城镇里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

3、农民刚迁移到城镇之后的前几年,政府应多加照顾,让农民早日适应城镇生活,融入到城镇之中。

1、个人承包方法,独自报下大面积耕地,统一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和科学的

耕作方式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经营耕作成本,解决小户分散型个人耕作方式,打打提高了农业耕作的效益。

2、个人承包大面积林地种植果树,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地经营果园,由于大

面积作业可以避免以前人力的多次分散劳作而导致的劳动力效率低下的不科学打理方式。采用承包的机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可以请专家来指导,运用先进的方法打理果园,提高水果的产量,增加果园带来的效益。

3、采用多元化道路,把鸡鸭放养在果园中,又减少了给果园施化肥的成本,也可

以建立池塘,采用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进行可持续化生产,走可持续化的道路。

4、当农民出让土地使用权是就不用进行土地耕作还可以拿到一些土地承包的租金,农民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出去打工,增加收入。

经过此次的实践问卷调查,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记得刚开始着手调查的时候心里很紧张,虽然是和村里的人们经常打交道,但落实到具体的调查过程中的时候是一种特别的感觉,像是一种对自己的新的挑战。

现在的农村中所存在的土地利用率低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靠目前的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正常生活开销,而且小户分散型的耕作这种效率极低的耕作方式已经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了,现代化的科学耕作方法应该普及到农村当中,集中管理经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耕作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村土地的效益。

通过此次的调查让我跟农民有了更进一步的接触,虽然自己也是出生在农民家庭,但是平时都在读书也没跟父母谈论这些方面的问题,觉得这次的调查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涉及的问题和观念。对于绝大部分农民来说,政府能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迁移有何方。

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吸引农民自愿迁移进城,这就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思考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从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出发,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来帮助农民。

调查结果表明,只要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还是有很多农民愿意迁移城镇的。对于不愿意迁移的少数农民,乡土情结和小农心里的农民,政府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可以把他们集中安顿在农村的同一个地点,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的基本生活。

经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了解到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也了解到现在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推进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还需不懈努力。对于这次的调查收获比较满意,不仅在能力上得到锻炼,也在知识和认知面上拓宽了自己。不过在调查过程中还有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在调查之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调查过程中有点混乱,并且在调查结束后没有及时进行分析。经历过了这次调查,我会吸取教训,三思而后行,对于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多角度分析解决,我相信以后再类似事件中我一定更可以做得更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