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会说相同偏旁的字,比比谁说的多;
能恰当地搭配词语,准确地运用词语;
认识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
通过猜谜语复习学过的字;
认识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
1课时
事先布置,让学生在广告牌、课外书、字典、电视等,在生活中找找带有这些偏旁的字,并认一认、记一记;事先收集几个谜语,课堂上让同学来猜。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三个组来进行一场比赛,比赛的项目有四个,看哪一个组最终能获得冠军。
出示九个偏旁,读一读;
出示九个带偏旁的字,在读一读;
三组同学分别自由到黑板上来写带有这三个偏旁的字,能写几个写几个,要写得又多又对;
认识带偏旁的字,但不会写,举手补充说,由老师代表写;
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写得多,说得多;
鼓励学生课外通过多种途径扩大识字量;
读第二题中的词语;
学生试连线;
读一读,检查学生连得是否正确;
比赛
第一组可爱的什么?红红的什么?
第二组明亮的什么?绿绿的什么?
第三组鲜艳的什么?白白的什么?
哪一组说得又多又恰当?
读词语,体会词语重叠与不重叠有什么区别?了解词语重叠的作用就是加重语气,相当于加进了“非常、很”这样的意思。
照样子说说“日夜、来往、红火、明白”的叠词。并说说词语重叠后的作用。
照样子说说叠词,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
学生自己试读这两个谜语,把这两个谜语读通;
学生挑一个自己喜欢的谜语来大声地读给大家听;
看哪一组同学猜出来这是什么字?并说出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把事先收集到的谜语念给大家听,让大家来猜。
看哪一组收集的谜语多,猜得准确。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1. 知识与技能:学会二十个生字,会认字九个,会写字十一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绚丽、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秋天。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秋天的美丽、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
2.能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葡萄等事物,体会秋天成熟与繁荣。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
2. 师生交流。
来学习这篇文章。
过渡: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一读:走进课文,感受迷人的秋色。自由读文,如果有哪个字不太熟悉,想办法自己解决,哪句话不太好读,可以反复练习,读好了,再往下读,这样读一遍你就会有很大收获。
二读:个别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留心自己刚才读书时不认识的字。并找一找文中作者观察秋天的美景后,赞美秋色,喜爱秋天的句子。
1. 交流:作者赞美秋色,喜爱秋天的句子。
课件出示: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我喜爱这绚丽灿烂的秋色,因为它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
2. 交流理解“绚丽灿烂”“成熟”“繁荣”“丰收”“欢乐”,字字句句饱含作者浓厚的感情。
3.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提出中心话题:“从课文的那些地方体会到秋色是迷人的,绚丽灿烂的,秋天是成熟、丰收、欢乐的季节?”
4. 生默读思考,画出相关语句。
1. 畅谈交流: 让学生结合文本或生活实际观察,谈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读出自己的感受,表达出对秋天“表示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的'喜爱。如:
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2. 课件出示:
结合学生的感受,相机出示秋高气爽、柿树、苹果、山楂树、葡萄等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悟秋之美,体会读出秋的绚丽,秋的丰收。
3. 整体回读,配乐朗读。
1. 播放秋天的录像
2. 说秋天,此刻,你眼中的秋色又是什么样子的?
3. 赞秋天,此刻,你要对这美丽的秋色说些什么?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唐?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 教师出示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谁愿意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引导学生互相教大家记字,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相机指导学生组词和造句。
2. 学生独立写字。
1. 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
于秋天的文章、诗词。
2.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景。
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生活积累,为阅读学习打下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
语文学习中,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要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因此,各种形式的反复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及在听读中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自主识字的能力。
词语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本环节教师先引领学生扫清生词的障碍,在解决生词的过程中,体现语文学习实践性的特点,运用找一找、读一读、做一做、说一说等方法来解词,丰富了课堂内容。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基础。
3.抓住重点,体会秋的美丽。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对秋天的喜爱,提倡个性化朗读。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到秋色是绚丽灿烂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读法,让学生从同学和自己的个性化朗读中体会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拓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内容与课文结合较紧,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对这些优秀诗文进行诵读,进而达到积累、欣赏的目的。
应视需要而定抓住有利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并不一定非得安排独立的识字环节,此环节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反馈学生的识字情况。
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忆也不管方法是否巧妙都应鼓励,因为这些都是经过孩子们思考的个性化的结论。
应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5.激励学生更多地积累。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4.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1.生字新词卡片。
2.教师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制作风筝的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出示课题。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结合语境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等词的意思。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引导发现、生疑:读后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交流。(交流要点:一是读中发现“我们”的心情在做风筝时是充满期待、向往的,放风筝时非常高兴,找风筝时很难受;二是读中产生的疑问,如: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回起这样大的变化?)
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激励学生主动起来读。
(2)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知道写了些什么吗?
(3)想一想:角色转换想象,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4)找一找:同学们所想象的可以用这段课文中的哪几个词语来表示?(适时理解“憧憬”。)
(5)赏一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向往、渴望、喜悦),朗读这一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立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可课件,展示放风筝画面。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5)品味课文:用心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五、课堂练习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读字、组词。
(2)观察要求会写的字,交流写字经验。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词语表中本课的词语。
六、课外延伸
上网搜索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放到班级园地里展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听写部分词语。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选择第一自然段至第三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表达出感情。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四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比较读的方式进行)
2.学习第五至八自然段。
(1)师问: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飘走了,你会怎样呢?
(2)师引: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第五至八自然段。
(3)生读:让学生在读中逐渐表现出孩子们难过而不甘心的心情来。
(4)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的?
四、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2.学生交流。
五、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1.亲自动手做一做自己喜欢的风筝,到田野、到操场、到广场去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板书设计
10.风筝
概括———————————最大的快乐
做风筝充满憧憬怀着希望高兴
放风筝自由自在充满快乐快活
线断了大惊失色千呼万唤着急
找房子没有踪影垂头丧气伤心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中一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春联的好处。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带领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春联,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爱春联、学春联、用春联的思想感情。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见过一些春联,但却缺少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在本课教学的初始,我以一曲《新年好》导入新课,充满节日欢快气氛的乐曲伴随着声声爆竹,将学生带入入了新年的氛围中。最后,多媒体将画面定格在一个倒帖的福字和一幅大红春联上。同学们仔细看着春联,有的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开始,声音是杂乱的、没有节奏的,慢慢地就整齐、响亮了起来。有的学生边读边摇头晃脑,感觉是那么有滋有味。见时机已到,我就趁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读的是什么吗?你们了解春联吗?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他们的兴趣已经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的学习将会非常投入的。
春联的特点是讲究对仗,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能给节日增添许多欢快祥和的气氛。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春联的这些特点呢?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能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能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1、读春联想意境
本课课文中一共介绍了四大类内容的春联:展现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描绘美丽春光的,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的。我先请学生自己轻声朗读这四副春联,做到正确流利;然后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一下,这副春联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如第一幅春联“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学生朗读之后是这么说的:我仿佛看见了地里的小草又长出了嫩芽,钻出了地面,经受了一个冬天寒风雨雪考验的的他们又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在果园里,在山前村后,杏花也热热闹闹地赶春来了,在枝头尽情绽放。这翠绿、这杏红,让我们又感觉到春天来了,多么美好的春天啊!这么美的描述,让其他学生不禁鼓起了掌,也让我们对这副春联描绘的景象更加清晰了。
其余的三副春联,我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由于春联语句短小,语言浅显,学生朗读感悟,互相交流,兴趣浓,效率高,效果好。从教学过程来看,由导到放,很好地培养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极富实效。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个别学生对春联的朗读顺序不是很明白,我及时给予了指导:春联应该先读右边的上联,再读左边的下联,如有横批的,则最后读。
2、读春联明对仗
春联的另一特点是讲究对仗。由于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从对对子、找对仗句等练习中了解的对仗的特点及要求。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让学生知道在春联中,对对仗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然后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把对仗的特点表现出来。
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揣摩,从停顿的长短、声调的高低、语音的轻重上把对仗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3、读春联表情感
春联是用来来烘托新年的气氛,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因此,在学生了解了春联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读春联,结合春联展现的意境,把人们的美好情感表达出来。文中出示的五副表达不同内容的春联,被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演绎。
从“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中,同学们读出了春光的美好,表达了人们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中,同学们读出了对祖国欣欣向荣景象的赞美与歌颂,美好的祝愿表露无遗;从“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中,同学们衷心赞美朴实勤劳的人们,一幅幅和和美美的天伦之乐画面展现于眼前;从“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中,同学们寄托了对新年的良好祝愿,祝愿所有的人新年幸福安康;而从“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中,同学们将春来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表达了出来。
人们说,诗中有画,春联又不何尝如此呢!一副春联一副画,而且是一副充满美好感情的一副画,是人们喜看爱读的一副画。学生们的朗读,将画面读活了,将情感读懂了,将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读到了心灵深处。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这是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种赛事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出示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跳水》是谁写的?你还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字、词的掌握情况。
2、理解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朗读课文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二)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他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放肆;因为猴子放肆,所以去摘孩子帽子;因为帽子被摘,所以孩子去追猴子;谁能接着老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事情的过程介绍完整?(指名练说)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交流。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而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尝读书的果实。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一)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1、猴子跳到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水手们都笑了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他好像故意让这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因为猴子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它做鬼脸,模仿人的样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又撕咬。)(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的哄笑,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2、水手们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
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
(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二)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理解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
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太危险的情境)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了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学习方法引导: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语速再快一点、声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你们读文的技巧掌握得真好,太令老师欣赏了!
(三)看到这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如果当时你就站在甲板上,看到这样危险的情景,你会怎样做呢?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面接着、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
(四)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这时是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八)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九)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仅仅两句而已,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生动。这种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是我们在写作中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六、总结全文。
(一)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二)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三)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
七、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一、我来试试:
1、读读认认形近字;
2、读读写写aabb式的词语;
3、照样子写句子;
4、读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二、探究与发现:
读读想想,区别句子;
三、我的作品:
写话练习:我的愿望。
把你的愿望用笔写下来吧,还可以配上可爱的图画哦!
区别形近字,进行词句练习,了解成语故事。
练习写话。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语文乐园的大门已经向我们开启了,让我们一起到里面来玩一玩吧!
二、我来试试。
1、读认认形近字;
(1)学生自己读一读儿歌和右边的形近字。
(2)说说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通过字意联系偏旁来区别形近字。
2、读读写写aabb式的词语;
(1)读一读,注意轻声的读法。
(2)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写一写。
3、照样子写句子;
(1)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照样子说句子。
(3)照样子写句子。
4、读成语故事《叶公好龙》;
(1)简单介绍什么是成语和成语故事
(2)读一读这个故事。
(3)和同学讨论一下:叶公是真的很喜欢龙吗?
二、探究与发现。
1、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读每组的两个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2、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3、再读句子,体会。
三、我的作品:
写话练习:我的愿望。
把你的愿望用笔写下来吧,还可以配上可爱的图画哦!
口语交际:有趣的事
教学目标:
1、能和同学进行交流,态度大方。
2、能通顺完整地叙述暑假中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用普通话与同学交流暑假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表演文文和乐乐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师引导。
看,文文和乐乐已经聊上了,他们正在介绍自己觉得有趣,也就是有意思,很好玩儿的一件事呢!同学们,在漫长的暑假中,你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快和小组的同学们说一说,,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快乐吧!
提示:在发言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准备告诉同学们你准备说哪一件事,把这件事发生的经过说清楚,还要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有趣。别人说的时候,小组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你觉得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向他提问题。最后每个组的同学一起评一评,谁介绍的事情最有趣,我们请他上台来讲给全班同学听。
三、小组交流。
四、全班交流。
五、教师小结。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1、认读“肴”“斟”“羲”“熏”“逸”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以故事为开头的写作方法。
3、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精神。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知“书圣”,感悟“书圣”之精神。
学习王羲之专心致志、勤学苦练的精神
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的来之不易。
教师:点拨法
学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课件
1课时
1、教师口述开篇故事。
2、点明教师口述故事是文章的'开头部分,让学生体会这样开头的好处。
1、自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为什么能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为人景仰的一座高峰?
3、反馈交流。
1)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读准“肴”“斟”“羲”“熏”“逸”。理解:文人墨客,矫健,飘逸。
2)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将文中描写王羲之书法创作过程以及作品介绍的生动、传神的语段找出来,幷感悟。
2、交流感悟。
1、感悟“书圣”的书法艺术来之不易。
2、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在文章内容、写作方法、书法艺术、学习精神等方面有很多收获,请好好总结,并使学习到的经验在生活中得以实践。
从小受到熏陶
创造独具特色
书圣《兰亭集序》总结规律为人景仰
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给字加字音
()()()()()
肴斟羲熏逸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1.反复朗读至背诵
2.掌握重点词语: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3、了解诗的内容
4、品析欣赏重点语句
5、结合作者介绍、理解诗的主题作者思想。
6、引导学生树立的人生观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作者简介:
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二)朗读、背诵
1、读----节奏、重音、情感。
2、划节奏,再读。
3、圈重点。再读。
4、齐读,读出感情。
1、解释:结庐心远悠然日夕真意
2、疏通诗意。
3、找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4、通过这些诗句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5、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比一比形近字,知道多一笔、变一笔就成了另外一个字。通过区别形近字,达到巩固字形的目的。
2、写一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字,指导学生掌握该笔顺规则并在田字格中进行正确书写。
3、借助拼音和图画,读一读、认一认有趣的风景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形近字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区别形近字。
2、观察教师范写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笔顺规则。在学生书空、描红、临写后,并相机复习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看图猜词,了解图画和词之间的联系。通过借助拼音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动作读、编成诗配乐读等丰富读法,读准读熟风景点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比较的思维方式。
2、养成运用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的习惯。
3、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神奇的风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1、教学重点是比一比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掌握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并书写生字。
3、借助拼音及图画读一读、认一认有趣的景点词。
1、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规范地说出两个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结合图画,理解风景点的名称特点,并读准“迎”“松”等易错字音。
板图门形标题:语文乐园(四),题目要求卡片3个,田字格4个,5个生字卡片,镂空“上”字,cai课件,小奖品:水果贴图,小鸟若干,“秋姑娘”头饰。
(一)激趣导入:
(师戴头饰):欢迎同学们来到语文乐园(四)。我是秋姑娘,今天就由我带着大家去秋游。
秋姑娘:咦,咱们到哪儿秋游呢?我想同学们生活在城市里,可能还没去过农村,那咱们就一起坐着车子到农夫果园里去瞧瞧吧!
带领学生拍手说:小汽车,嘀嘀嘀,开到西,开到东,开到农夫果园去。
(二)比一比:
1、(cai:农夫果园生字图)秋姑娘:啊!农夫果园里有这么多种可爱的水果啊!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别慌,咱们先把果子上的生字认清楚、读准。果子上的生字长得很像,你们能读准吗?生自由读。
2、秋姑娘:谁想摘梨子(葡萄、苹果、石榴、橙子、香蕉)?指名读。
3、秋姑娘:大家想摘吗?那就一起读读吧。
4、秋姑娘:你们现在啊,只是把果子摸了摸。真正想摘到果子啊,就请你比一比果子上每组形近字。(贴板书:比一比)比什么呢?就比比它们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秋姑娘:现在,请你们来摘果子吧!谁先来?指名说一组生字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相机规范学生语言。如“了”和“子”字:“了”和“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子”比“了”多一横,“了”和“子”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了”字。
5、秋姑娘:想摘果子的同学就请你们像这样先在小组里说说。教师巡视,发现说得好的同学及发言中的问题,为后面的集体交流作准备。
6、集体交流,给说得好的同学贴“果子”。强调“禾”“去”写时的笔顺。(可板书)相机演示“上”翻下来横变点就成“下”字。指名说时,问问全班:同学们,“木”字加一笔是——?“禾”字减少一笔是——?训练思维方式的逆向性。
7、秋姑娘:同学们真会摘果子。在这些果子里,还藏着一些秘密呢?能发现秘密的同学,将会摘到更大的果子。你们发现了吗?如举手学生不多,请他们寻求小组同学帮助,借助集体的智慧有所收获。
8、小结:“了”“子”、“木”“禾”、“大”“太”、“云”“去”这四组形近字的规律是加一笔变成一个新的字,“天”“无”、“上”“下”这两组形近字的规律是变一笔,变成一个新的字。
9、秋姑娘:同学们,在我们所认识的生字朋友,有不少这样的形近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字,如“十”加一笔成为——(生答:土、干)。变一笔,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字,如“八”变一笔成为——(生答:入、人)(教师相机板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要注意比较区别哦!
10、秋姑娘:来,让我们再读读这些生字吧!
(三)写一写:
1、秋姑娘:摘完了果子,咱们到树下休息一会儿吧!(cai:三只小鸟叫声图)师:咦,三只什么飞来了?(cai:放鸟叫声)它们叽叽喳喳的声音真好听!
(cai:四个生字出现)这三只小鸟给我们带来了四个生字朋友,它们是谁啊!齐读。
2、师秋姑娘:它们在田字格里真好看。我想写写学过的这四个字。先来写“三”和“只”这两个字吧!我写的时候,注意观察我是怎么写的。师边范写边叙说:(写“三”字)我先写“三”字上面的一横,再写中间一横,最后写下面一横。(写“只”字)我先写“只”字上面的口字,后写下面的撇和长点。
3、秋姑娘:同学们,我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回答。手势提示:从上到下。强调:哦,你明白了我写这两个字时,注意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是这样的吗?听听小鸟的意见吧!(cai:字“先上后下”)你们说对了,小鸟都在为你们鼓掌呢!注意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相信你们的字会写得更好看。
4、秋姑娘:一起来写写吧!小手请拿起来书空。(贴板书:写一写)
5、学生翻开书93页练写:把红色的字描一个,再在旁边的空格照着写一个。强调写字姿势。评价:你写得好,小鸟都飞到你的身边来欣赏你写字啦!(贴小鸟图在学生身上)
6、练写“什”“叫”方法同上。时间可稍短。学生写完后,以小鸟的叫声为提示坐好的标志。
8、秋姑娘:听听小鸟是怎么对我们说的吧!(cai:在小鸟叫声的背景下,“小鸟”说大家说:同学们,今后你们在写像“三”和“只”这样有上有下的字时,要注意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在写像“什”和“叫”这样有左有右的字时,要注意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记住了吗?)
8、秋姑娘:笔顺规则对我们写好字太有用了。咱们来记记吧!拍手记: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笔顺规则要记牢。
9、秋姑娘:我们要离开这儿啦,跟小鸟打声招呼吧!跟我走吧,咱们啊,现在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喽!
(四)读一读,认一读:
1、(出示cai:“电影”画面)秋姑娘:今天电影院里在放什么电影啊?(cai:点击出现“电影”片名:祖国多么美丽!风景多么神奇!)祖国到底有多美呢?又有哪些神奇的风景呢?让我们来瞧瞧吧!
2、看“电影”。(cai:配音组图)学生可能会叫出它们的名字。
3、(cai依次分页出现风景图)秋姑娘:猜猜,这个景点叫什么名字?(彩虹桥:这种桥叫什么名字?母子树:这种树叫什么树?)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强调:弯弯的月儿就是月牙。
在学生猜对后补充资料:
月牙湖:它的形状像弯弯的月儿,在黑龙江省哈乐滨市,大家有机会去亲眼看看。
彩虹桥:上面弯弯的弧形像彩虹,下面的马路车来车往,咱们武汉的汉江上就有一座彩虹桥。
人字瀑:在著名的黄山上,下雨时观看人字瀑特别明显。
水帘洞:在湖南衡山,据说来到洞里,隔着水帘看洞外的山、树、亭、台,是朦朦胧胧、若影若现的,仿佛来到人间仙境一般。难怪当年的美猴王要在这里当齐天大圣的!因为这里太美、太神奇了!
母子树:这棵大一些的好像母亲,小一些的好像孩子,它们的根生在一起,好像母亲把孩子抱在怀中。直到死时,都是生死相依。
迎客松:是黄山的著名景点,这棵松树的形状好象人展开双臂,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
4、秋姑娘:这些美景,你们也在书中看到过。请学生翻开书,借助拼音和图画读一读、认一认它们的名字,(板书:读一读,认一认)特别注意双横线中要求会认的生字。
5、秋姑娘:谁愿意读读这些生字?指名读,可相机强调:“湖”和“洞”字都有三点水,“桥”“树”“树”都有木字旁。齐读。开火车读。(如时间较多,可加这一步。)
6、秋姑娘:这些景点名字很特别,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谁都认识?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7、秋姑娘:到底是男生读得动听一些,还是女生读得动听呢?我想听你们比赛读!女生先来!
8、秋姑娘:我想加上动作读一读这些让我们充满想象的词语,想跟我读吗?
9、秋姑娘:这些景点真美、真神奇啊!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吧!(cai出示六景点合图)介绍读,领着拍手读:月牙湖,像月牙;彩虹桥,像彩虹;人字瀑,像人字;水帘洞,像帘子;母子树,手相连;迎客松,欢迎你。
10、秋姑娘:咱们的祖国真美丽!让我们接着看电影吧!看看还有哪些神奇的风景!(cai依次出现仙桃石、象鼻山、五指山图)让学生先猜后学景点名称。
补充资料:
仙桃石:在黄山,好像当年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时,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只仙桃。
象鼻山:在广西桂林,那儿的山和水是天下第一美的呢!
五指山:在海南省,伸出的五指插入蓝天白云间,十分绚丽。
(五)小结:
秋姑娘:今天秋姑娘带着你们去秋游,大家开心吗?下次啊,咱们会欣赏更多的秋天美景。下回再见!
通过上语文乐园(四),结合同组教师及领导的反馈意见,我认为,在上语文乐园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文乐园”这几个字,就告诉大家,要上出“乐趣”来。在这个语文乐园里,我是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乐”的:(1)结合季节“秋”的特点,我设置人物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戴着成熟果实头饰、领着他们感受秋天美的秋姑娘。这个角色的扮演有趣味性。秋姑娘带着孩子们去干什么呢?——去秋游!哪个孩子不喜欢秋游呢!于是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味口调动起来。(2)将每一题练习题设置情境。如第一题原本是“比一比”多一笔和加一笔的字,我将此题改成,咱们生活在城市,没到过农村,秋姑娘带着大家到“农夫果园”去摘果子,形近的字全跑到秋天各色水果身上去了,会比的同学就可以摘到教师准备的大大小小的各色果子。第二题“写一写”本身只写了“三、只”这两个写时先上后下,以及“什、叫”这两个写时先左后右的字,我将此题的背景设置为:一棵大树下,来了三只鸟,它们唧唧喳喳地叫声很好听。这样,要求写的字就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第三题原是“读一读,认一认”,我学生带着学生在写完字后去“看电影”,欣赏祖国各地美丽的风景,出现风景后,让学生“猜一猜”,这样,学生就会将景物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去读、却了解名称。
是遵循这样的笔顺规则。最后,将以前所学的笔顺规则也一起来归纳归纳。第三题,学生在将景物特点与名称清楚地知道以后,教师拓展学习内容,让学生再看看其他有特点的景点:如仙桃石、象鼻山,猜出景点的名称,学生猜出后,觉得这是一种对他们学习效果的直观肯定。这样,在拓展中,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
3、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性,没有个性的评价,是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在农夫果园里,读准了两个形近字,只是“摸了摸果子”“闻到了果子的香味”,而真正摘到果子的同学,漂亮的各种秋季果子贴胶就送到学生面前。在大树下,听着动听的鸟叫,学习写了两种笔顺规则的字,发现了笔顺规则,小鸟就再对着学生唧唧喳喳地叫,肯定学生那会发现的双眼;写得很好时,教师做的小鸟卡片,就飞上孩子们的肩头欣赏他们写字呢!在看电影时,学生猜出景点的名称,那个景点的名称就会带着鼓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都是对学生不同形式的情境性评价。
当然,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从细节上来看:
(1)在农夫果园里,如果学生摘动了,让生字水果掉下来,就更真实了。
(2)教师语言要更科学、规范,如如“上”与“下”两个字的比较,把“上”字翻下来,就变成“下”字的说法不太准确。
2、拓展部分可以不板书,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因为这是展示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环节。在些环节,体现着教师教得是否到位,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只有拓展环节充分,学生才能得到更大面积的肯定,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张扬。
3、每个环节要落实,要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课上,三维目标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要兴趣,又有收获,不要假,不要浮。每个活动设计好是一方面,学生要落实到位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上课并不是做给人看,而要对学生有意义。每个课时怎样处好各个环节,要与考试相结合。
4、教学中每个大环节及小环节都应是有层次性的。如,指导学生写的层次要注意:
(1)笔顺方面:范写,生写,互看。
(2)结构方面:评后,再写。
(3)怎样写才美?指导观察田字格的位置。又如,“读一读,认一认”风景点这题,可以先看图,第1 次出示一个,第二次出示2个,第三次出示3个。认识全部景点后,重点字要去掉拼音,去掉图片。多种方式让学生识字、读词,最后回到整体。因为认字的规律是借助拼音识字,联系字词图片去掉拼音,最后是去掉拼音单独认识。
6、要能钻透教材,驾驭所有的学生。要面向全体,怎关注、帮助问题学生。可以:
(1)说服他。
(2)与家长配合。
(3)从反面让他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或参考他人的恶果。
(4)与他商量进步的方法。在课堂上用什么方法驾驭他,我偿可以让他站着听,可以和谁坐在一起听。如果不能在课堂上驾驭他,就要想一套自己的理论实践方法,使他能在学校和家里得到驾驭。
在今后工作中,我要:
(1)多读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实践吸收扬弃,看是否能体现出实效。
(2)多钻教材。
(3)多向身边人学习。争取把班带好,把教育教学教师落实。因为,懂得超越自己的人,视野就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