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优秀10篇)

最新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3:48:05
最新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优秀10篇)
时间:2023-11-06 13:48:05     小编:琉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一

同志们:

这次全镇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镇党委、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县委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会议精神,动员全镇上下、社会各界,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县摘帽、村脱贫、户越线。7月15日,全县召开了“脱贫摘帽”扶贫攻坚誓师大会,光荣书记做了主题报告,向135个贫困村派驻了工作队,各乡镇、部门立了“军令状”.今天的会议既是动员全,也是对接会,更是誓师会。

近年来,我镇积极落实国家、市县各项扶贫政策,镇党委、政府领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骨干产业持续增收。截至今年全镇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达2万余亩,可实现鲜果收购200多吨;烤烟种植亩,生产烟叶6000担。通过积极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外出返乡人员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镇规模种养业稳步增长,已达100余家。二是基础设施切实改善。通过集中式供水工程解决了甲高小城镇、高雅和合营集镇及合营巴渝新居、寨沟巴渝新居等集中安置点群众饮水,加强分散式供水和山坪塘整治,已解决70%以上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对各村主干道进行改造,各村民小组公路基本实现畅通,村民日常出行更加方便。三是生态搬迁成效明显。按照市县要求规范了新农村移民安置点的建设,建设了合营社区安置点、寨沟巴渝新居安置点,已启动红龙和摩天村生态移民安置点,完成生态搬迁378人。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四是社会保障落实到位。农合参保率达95%以上,大病医疗救助194人。农村低保405人,享受养老保险14696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镇村干部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帮扶单位不离不弃、倾情援助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甲高人民自立更生、勤劳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为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辛勤付出的各级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坚定打赢精准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一是精准扶贫是国家发展战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在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上做到“六个精准”,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扶持“四个一批”,确保贫困人口到如期脱贫。__强调,新时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要打好组合拳,贫困区县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扶贫攻坚是底线性工作,这块硬骨头无论多硬都必须啃下,这场硬仗无论多难都必须在底基本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打扫战场”.县委李书记强调,要全面布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分步推进,对具体目标要求倒排工期,锁定时间节点。从现在开始,只有两年半的时间,过去还能缓缓,现在等不得、也慢不得,必须如期完成,这是底线。从中央到市县,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镇村干部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讲政治、守规矩、顾大局,举全镇之力,自觉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完成扶贫攻坚任务。

二是精准扶贫是提高扶贫实效性,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举措。扶贫攻坚不是为了脱贫而脱贫,而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工作和民生工程,是为了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提高贫困户的经济收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个是1978至1985年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由于当时的贫困面很大,中央并没有出台任何具体的专门针对贫困人口的政策或者是措施,但贫困人口减少规模最大。第二个阶段是1986至1993年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阶段。将1986年以前主要通过救济的方式短期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或温饱问题的方式,转第变到提高贫困人群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上。第三个阶段是1994年到的“87扶贫攻坚计划”,采取加大政府投入、对口帮扶、扶贫到户等方式,用7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剩余的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四个阶段是从到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主要措施是贫困村整体脱贫、农业产业化开发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异地安置扶贫。第五个阶段是从到20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10年纲要》,包括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在内的11个连片特困地区是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到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是相对的,在不同阶段贫困标准也在调整变化,扶贫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社会发展阶段条件下,维持人们基本生存所必须消费的物品和服务的最低费用,从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到20调整时为786元,为1196元,20为2300元,现在是2736元。这一阶段脱贫后对农村低收入家庭采取怎样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现在还无法预测,但与现行扶贫政策相比,我相信力度会更大、措施会更好。我们目前不能脱贫就是差在基础建设上,困在发动群众上,弱在增收产业上;具体到一村一户上,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和深层次的原因,因缺资金、缺技术、因学、因病致贫的超过70%.市委孙书记提出“扶贫开发是第一民生工程,”,就是要以扶贫开发为主线,集中力量抓发展、抓教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抓突出民生问题、抓社会保障,让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三是精准扶贫是践行三严三实,改进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光荣书记指出,要把扶贫攻坚行动作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和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主阵地,进一步转变作风,提振精气神,推动扶贫脱贫任务落实。扶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到贫困户中摸底调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驻村工作队要吃在村、住在村、工作在村,不完成脱贫任务不撤退。这不仅是对贫困户的一个调查,同样也是对村情民意的了解,是全体党员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落实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一)明确扶贫目标

国家层面: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市级层面:20底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20“打扫战场”.即1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4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摘帽,1919个贫困村整村脱贫,169万贫困人口超过扶贫标准线。

县级层面:年贫困县摘帽,135个贫困村脱贫,34185建卡贫困户、124425人脱贫销号。

镇级层面:到2017年5个贫困村脱贫,1504户、5252人的建卡贫困人口“销号”.摩天村脱贫74户290人,越线;大坡、大地村脱贫,196户690人越线;2017年星光、三湾村脱贫,202户801人越线。

(二)明确扶贫标准

主要是帮助贫困户解决“八难”、贫困村实现“八有”.

解决“八难”即着力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难、便捷出行难、安全饮水难、住房改造难、素质提升难、看病就医难、子女上学难、公共服务难。实现“八有”即每个贫困村有一个特色主导产业,有一条硬(油)化村社公路,有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有一套落实社保政策到户的具体措施,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一支稳定的驻村工作队,有一个有效的结对帮扶机制。

(三)明确扶贫对象(帮扶谁的问题)

粗放式扶贫瞄准的对象是贫困区域,就贫困村而言,能够通过整村推进等举措,改变其落后状况,但对贫困户则缺少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帮扶办法。而且,整村推进的结果,往往还可能进一步拉大贫困户与其他群众的差距,所以实施精准扶贫就是为了解决粗放式扶贫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等问题,是对现有扶贫机制的补充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贫工作时强调,“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精准扶贫最基础、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按照县上的要求,精准扶贫的对象是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线(低于2736元),有劳动力且有劳动致富意愿的农村家庭。(有劳动能力不愿意劳动致富不属于扶贫对象)。因此,一是锁定总户数总人口。全镇1504户、5252人的a、b、c三类建卡贫困人口只出不进、只减不增。二是认真进行甄别。对于多年外出务工未在本地居住的农户、大学毕业家族条件好的农户、明显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农户、享受生态搬迁政策农户、有子女的老人单户五种类型的要从重庆市贫困户信息系统中减除。这样才能找准对象、有的放矢,避免扶贫资源投放“打偏跑漏”,使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群众得到有效扶持。

(四)明确扶贫政策(怎么帮的问题)

一是基础建设脱贫。贫困村涉及到八难、八有的问题,根据村上基础设施的实际情况,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召开群众会议,因地制宜形成项目申报,争取国家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原则上每村不少于300万元,县上明确表示不搞平均主义,按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根据县上的项目批复,按照“1+7”模式分村组织实施,着力解决发展瓶颈问题。5个贫困村从今天开始同时启动,分年度检查验收。

二是产业增收脱贫。以油橄榄等骨干产业为主导,通过高接换优、修枝整形、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病虫防治等加快低产园改造,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提高单株产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契机,采取公司加农户、专业合作社加农户等模式培育种植大户,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打造油橄榄特色镇。同时,大力发展高雅大米、烟叶、清脆李、大棚蔬菜和特色养殖大户,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

四是转移就业脱贫。通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务工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1人实现转移就业,或者是亲带亲、邻带邻外出务工,同时对外出务工家庭开展关爱服务,引导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确保稳定增加劳务收入。

五是政策扶持脱贫。对因病、伤残、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无法脱贫的贫困人口,市上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县上将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且具有暂时性特征的贫困户,只要帮助他们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这部分人就可以通过发展生产或外出务工做到脱贫。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群众购买大病医疗保险和意外事故保险等。

六是提升服务脱贫。按照县上的要求,公共服务要重点解决“农民办事不出村”,就是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网络连为一体,村级收件初审、乡级同台审核、县级同台审批,主要解决“证件村里办、补贴村里领、信息村里查、费用村里交、矛盾村里调”,一个村选配1-2个业务受理员,老百姓办事就通过一台电脑、一台传真机、一个摄像头,在村里提交材料初审,资料扫描上传,乡镇及县级部门网上审批,群众就不会再为办个证跑好几天。以此为载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农资超市等便民服务平台,这既是领导要求,也是发展趋势,(石庙村群众网上购买农资、销售葡萄),既方便群众,最重要的是也降低了支出费用,从而真正意义上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七是结对帮扶脱贫。县委、县政府给每一个贫困村派驻一个由县级部门领导任队长和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队,到我镇的是市政局、司法局、编办、体育局、市渝富集团。工作队宣传政策、走访群众、谋划发展、落实项目、帮扶指导、督促协调扶贫工作,他们吃在村、住在村,结穷亲、挖穷根,送智慧、送财富,发挥精神感召、智力支持和桥梁纽带的作用,不脱贫不撤离,不巩固脱贫成果不撒手。他们的到来既增添了我们扶贫的力量,也坚定了我们脱贫的信心。同时,我们还将安排镇村干部、镇属及驻镇单位职工、镇内企业老板、甲高籍企业老板结对帮扶贫困户,多管齐下解决脱贫难题。

八是精神感召脱贫。扶贫先扶智,脱贫有志气。打赢扶贫攻坚战,最根本的力量是贫困村和贫困户努力。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时间很紧迫,各村要把扶贫工作与健全《村规民约》和评选甲高好村民相结合,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坚决消除“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树立主动脱贫、发展脱贫、勤劳脱贫的意识,抓住精准扶贫机遇,争项目、争资金,不争低保、不争救助,从而避免被脱贫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领导,整合力量,创新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方法

镇上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的脱贫摘帽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五个贫困村派驻了工作队,9个非贫困村也成立由联系村领导任队长的工作队。脱贫年度目标任务也以文件的形式下达到各村。各村要在掌握村情、领会精神、读懂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讲。即走访群众、宣讲政策。镇村要使用广播、会议、资料、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使全镇上下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营造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镇村干部、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要逐户走访贫困户,要把政策讲清楚、道理讲清楚、措施讲清楚、困难讲清楚,充分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的作用,多开思想交流会,多开发展讨论会,统一思想,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引导群众正确看待退出销号,消除“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的思想,及时疏导群众的情绪,做到不出现矛盾、不出现纠纷、不出现上访,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夯实基础。

二是谋。即谋划发展、制定规划。驻村工作队要结合所驻村的实际情况,按照解决贫困村“八难,实现”八有“的目标,实事求是需要什么规划什么,同村支两委一道制定全村精准扶贫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并落实到相应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扶贫项目上,及时上报审批。同时,按照贫困户的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对贫困户实施个性化精准帮扶,第一步是帮助贫困户算好收入帐,锁定贫困户,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标准、劳动意愿、劳动能力的情况识别贫困现状;第二步是弄清致贫原因,因户实施精准扶持,要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残卧在床。确定贫困户是因病、因残、因学还是因缺少劳动力导致的贫困;第三步是制定每户的脱贫计划,需要医疗救助的安排救助渠道,需要学生资助的通过资助方式,需要移民搬迁的做好搬迁工作,可以发展产业的扶持其产业发展。

三是干。即细化措施、苦干实干。镇村和驻村工作队要落实帮扶责任,责任人与帮扶措施要落实到户,每户发放扶贫手册,各村居要同镇上签订项目责任书,确保本村的各项扶贫攻坚任务按期完成。同时,根据脱贫的目标与时间要求,倒排时间表,细化目标任务,在今年完成整村脱贫的就要从年底往前倒排时间表,细化每个月要完成的任务,对贫困户按照贫困程度划分类别,c类贫困户要全部在今年完成脱贫。

四是帮。即整合资源、结对帮扶。由于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发展诉求千差万别。因此,要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从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研究制定差别扶持的具体办法,实现扶贫工作效率最大化和资源利用最优化,帮助扶贫对象脱贫致富。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要围绕扶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每个村还要回引一名大中专毕业生挂职村干部,享受专干待遇,为电子商务等发展好配备人员,建立健全党委帮扶、亲情帮扶、社会帮扶”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挖掘”不等不靠、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以及”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的典型案例,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强贫困群众立足自身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决心和热情。

五是管。即监督项目、管好资金。本次扶贫攻坚是将以前三到四年才能完成的整村扶贫建设任务,缩短为一到两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到的农村项目工程量多,资金也多。因此各驻村工作队与联系领导要落实好项目监督的责任,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资金使用到位。一要监督农村项目工程是否完全按照县”1+7“农村项目管理办法实施;二是要监督项目施工的质量,督促群众义务监督员做好质量监督;三是要监督好项目施工的安全,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四是要监督好资金使用,督促村委会做好村务公开与项目公示。

六是算。即建立台帐、巩固成果。第一是算好收入帐,按照扶贫手册的内容,每户建立收入台账,随时掌握好增收动态,为年度脱贫做到心中有数。第二是算好考核帐,镇上对村实行单项考核,建立健全情况定期通报报告制度,对扶贫工作进行全程动态监管。要在扶贫过程中体现特色,在脱贫过程中创造经验。镇上对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工作精力、脱贫成效是否精准进行重点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不摘穷帽就摘官帽。

同志们,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次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政策已经讲清,目标与任务也已经明确,让我们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倒排时间,锐意创新,克难攻坚,全面推进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残联发言稿范文】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我市残疾人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同步发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实现构建文明东莞、和谐东莞的要求,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实施创新工作能力,正确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让广大残疾人在我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享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形成全社会共同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优良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构建和谐东莞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柱。

二、创建工作重点和要求

(一)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增强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基础。要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努力为有康复需要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有计划地推进听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孤独症残疾儿童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完善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工作、技术指导,继续加强市、镇区、社区三级康复工作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以及康复设施建设和康复服务从业人员的上岗,使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的权利。

(二)健全文化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文化需要。提高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水平,是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大力发展残疾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开展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保障符合国家标准的残疾考生录取进入高等院校。建立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和残疾儿童教育评估机制,对贫困残疾大、中、小学生开展助学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特教师资结构。大力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和竞技化体育,完善残疾人各类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和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三)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的主要途径。改善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和服务水平,提高就业工作社会化和法制化程度,依法开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制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用工执法监察,逐步实现残疾人职业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大力实施“创业东莞”工程,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建立完善残疾人救济型的社会保险体系、生活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残疾人住房保障工作,让残疾人享有更多的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

(四)加强组织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保证。要进一步夯实残疾人组织基础,履行职能,增强服务能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机构网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现代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道德约束紧密结合起来,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组织实施“文明东莞三有序”活动,在服务窗口广泛开展“践行诚信宣言,创建诚信行业”活动,强化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五)做好维权工作,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正确贯彻《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使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进一步改善。落实“平安东莞”工程,加大政策维权力度,对侮辱、虐待残疾人等给予法律援助,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针对残疾人的犯罪活动和利用残疾人名义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达到侵犯残疾人合法权益事件(遗弃、虐待、侮辱等)的投诉率1.5起/万户的标准。大力开展法律咨询,普法教育等活动,推行普法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机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优质、优惠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社区残疾人工作,提供社区服务能力。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是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团结、教育、带领残疾人参与社区建设和社会生活,积极引导残疾人自强、自立、乐观进取;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为社区残疾人有效落实生活救助、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权益保障、文化生活等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与残疾人工作的综合管理和高效服务。

交流、残障居民就学与就业领域的无障碍建设,其他社区服务场所、设施要根据残疾人的实际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切实加强无障碍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开发社会助残资源,推进东莞助残行动,开展“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建立健全各镇区街道办、社区助残志愿者联络站,构建文明东莞、和谐东莞的良好氛围。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调研、制定计划(4月至5月)。根据《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和市残联的实际情况,组织各单位进行调研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开展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提交市文明办。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努力推进(206月至4月)。1、落实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残联各单位按照创建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进度,确保工作质量,力争各项工作基本达到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目标。3、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如开展“优质服务”、“真情关爱”、“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重点突破,全面创建(205月至9月)。1、加强市残联创建文明工作的力量。创建工作实行专人领导、专人负责,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2、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各种创建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工、青等群团组织和助残志愿者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3、重点整治,确保达标。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查找原因,实行专项整治,整改提高,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第四阶段:全面动员,整体提高(年10月至12月)。1、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分析前一阶段创建工作成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做好各项创建工作。2、加大宣传力度,掀起创建高潮。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宣传的力度,营造浓烈的创建氛围。

第五阶段:巩固成果,迎接检查(2008年)。1、巩固提高。对已达到市委、市政府的《东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意见》标准的工作项目,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限时整改。要确保市残联各单位的创建工作达标。2、准备资料,迎接市文明办检查。各单位针对前段时间的创建工作,收集、整理、编制各类创建工作材料、档案和宣传资料,并制作创建画册等迎检资料。3、调研整改,迎接检查。组织市残联各单位进行一次模拟考评,并对考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整改提高。制定迎检方案,迎接市文明办检查。

五、工作机制

(一)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服务全局、创新求实、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协调管理机制。把创建活动的达标要求与全年工作考核的具体指标挂钩,以创建指标衡量日常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推动残联工作。并要求各有关单位把创建任务列入日常工作,列入工作考评体系。为加强市残联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组织实施,成立市残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梁应昌

副组长:叶润芳、陈志忠

成员:黄志良、赵金海、李贤林、李诗亮、陈惠英、李瑜珊、黎炯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市残联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黄志良担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具体创建工作,加大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二)加大创建工作的经费投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推动我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契机和抓手,也是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主抓手,要把创建工作纳入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纳入各单位财政预算,保证创建活动经费预算。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对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三)完善依法管理机制。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强化和完善扶助残疾人优惠办法、无障碍建设、残疾人特殊困难救济补助等方面的法规建设,加大对侮辱、虐待残疾人以及侵犯残疾人其他合法权益的查处力度,提高残疾人工作的文明素质,对残疾人工作者违法失职,损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使将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与创建文明工作结合起来,逐渐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四)加强硬件建设、科学管理与提高服务水平相结合。按要求加强“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公众网站平台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康复、文化生活等网络服务;加强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为残疾人提供资源和服务上的便利;完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的建设,发挥示范窗口的作用,综合平衡、协调发展,拓展服务领域,为残疾人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

(五)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创建文明工作与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各镇区残联、社区残联要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围绕创建工作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以及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加强沟通与理解,督促解决问题。采取媒体监督、热线电话、让市民和广大残疾人有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

【残联发言稿范文】

同志们、残疾人朋友们:

获得我市首届“十杰残疾人”荣誉的残疾人朋友,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身残志坚,锐意进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他们不仅是广大残疾人朋友学习的榜样,也是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广泛宣传他们先进事迹,号召广大残疾人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自强自立、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干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

市残联开展的“助残爱心卡”助学捐赠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支持。对残疾人朋友的奉献爱心,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生活上实际困难,体现了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是扶残济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这次助学济困捐赠活动,爱心人士无私奉献的助残义举,高尚情操,必将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帮残助残的行列中来,必将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

最后,祝愿全市广大残疾人朋友节日快乐,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二

亲爱的同志们:

非常高兴来到铜陵考察残疾人工作。来之前,通过其他同志、省残联同志们的介绍,我对铜陵创建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刚才又听了侯市长的工作汇报,感到铜陵市的创建工作确实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这对于推进铜陵市残疾人工作在“”期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铜陵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我们的残疾人工作,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的,这个工作要靠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这里,我要向热情支持残疾人事业,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各个部门的同事,向你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对这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这里要说一点,残联作为一个组织得到大家支持,是应该感谢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残疾人兄弟姐妹作为我们的亲人,我们是不应该接受这感谢的,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经常这样讲,残疾人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见过太多的残疾人,看到了太多不幸的家庭,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残疾人不仅仅是我们工作的对象,还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

我们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今天的生活与我们青少年时代相比,不知道前进了多大一步。现在,我们的各项建设越快,就越要重视人的生存与发展,我们要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要为残疾人兄弟姐妹创造美好生活,让他们摆脱不幸,感受幸福。刚才姚书记说,要创建幸福铜陵,我非常感动。在今年“两会”上,幸福成为一个热词,幸福是什么?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解放初期,我们首先要解决人民的吃、穿、住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对幸福生活有了更高的标准。我们奋斗的目标是要让全体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个更美好生活的内容太丰富了。我们要帮助残疾人,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给予他们幸福感,与全体人民一样,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到生活有奔头。

我觉得姚书记、侯市长你们是带着感情支持残疾人工作的。回良玉副总理每次讲到残疾人都很动感情,每次讲到残疾人事业,他甚至热泪盈眶,回副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对残疾人做什么都不为过。这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我们要帮助残疾人做的事情太多了。去年我在全国政协联组会议上有一个发言,那天听会的是克强副总理,我汇报的是关于贫困重症残疾人加入新农合等问题。克强副总理当场询问了重症残疾人的状况,还专门请负责同志与中残联核实了重症残疾人详细的数字。会后三天,国务院秘书三局就召开会议,研究重症残疾人等问题。

刚才姚书记、侯市长对创建工作做出了明确的布置要求。我们做创建示范城市必须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的高度重视首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你们做了认真的部署和悉心指导。我们做好几项工作都不容易,面面俱到就更不容易,要把创建示范城市十项工作做好必须有一种精神。今天的铜陵残疾人工作的进展靠的是领导的关心和支持,靠的是同志们工作热情和干劲。

今年在政协会议上,有的委员在大会发言中提意见,说现在各种创建城市的名目太多了,包括无障碍示范城市。我觉得要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不要搞浮夸、搞突击,不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要只做给人看,不要只做给领导看。另一方面,我们创建示范城市,要真正地给人民群众带来福祉。我在会上说,无障碍示范城市应该建设,无障碍设施非常重要,它会给老人和残疾人带来便利的生活。

我们的创建验收工作明天就将结束了,创建这件事是不是就结束了呢?我希望把这项工作长期开展下去,不断的建设,为城市添加更多更新的内容。只要残疾人需要的,我们都要努力去做,只要残疾人需要的,都是重要的。姚书记说要建设幸福铜陵,我非常赞同,我们做残疾人工作,一定要理解这一点,一个残疾人幸福,他们全家都会幸福。一个残疾人受到伤害,也会影响到一个家庭。比如说我是妈妈,我的残疾孩子在外面受到歧视,我的孩子回到家里很难过,我也会很难过。但是如果我的残疾孩子说:我有工作了或考上大学了,那么全家人都会高兴。我们残疾人工作就是为大家创造幸福的工作,这个过程十分的有意义。

铜陵在三年的创建中探索和总结出很多好经验。有些经验在中部乃至全国都有非常重要的示范意义,我们要以点带面,把铜陵探索出来的经验要很好的去推广,去普及。铜陵的创建工作也使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推进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冷暖系在心上,只要有真正的关切人民群众的情意,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做好。

再就是残疾人组织要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切实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志们探索的工作,我们要打好基础。基础牢固,再继续发展,就好办了。要始终把改善残疾人的状况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必须坚持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发展残疾人事业。今年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事实上,这部法律已经什么都写了,什么都有,特别是新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更加全面。我们做好残疾人工作,一是靠党的领导,还要靠法律,要有法律的保障。我们要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的水平,必须坚持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要秉持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做好残疾人的各项工作。

最近在讲话中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工作。残疾人事业就是社会管理非常重要的部分。8300多万人口,数量庞大,这个群体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有的相同,但更多的不相同。比如精神病患者,如果管理不好就会出问题。比如自闭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怎么来帮助他们,让他们返回社会。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把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残疾人不是一般性的救助,我们也要为残疾人创造更新、更理想的生活,让他们与健全人一样融入社会。

当前残疾人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照中央 7号和国办19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年我参加的各种会议,包括中央经济会议等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很多文件里,包括高法高检都谈到了残疾人工作。今年在高法的报告里还谈到,去年一年全国有600多个法院建设了无障碍设施,这真的是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我们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

今天在这里听汇报,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考察研究工作。在此也想提点希望。希望铜陵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以此次检查验收为起点,继续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创新不仅仅是句口号,我们不断摸索工作经验,不断听取残疾人的诉求,按照残疾人的需求去工作、去创造,我想这就是创新。我们要很好地理解创新,精心的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缩小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让残疾人兄弟姐妹与全市人民一起过上幸福生活。

最后,我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铜陵市的人民,祝愿大家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事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将来有一天,我们还会重返铜陵,到那时一定会看到一个崭新的,更美好的铜陵!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三

尊敬的市残联理事长、同志们、残疾人朋友们:

你们好!今天,由_区政府和_市残联主办、区残联和赭麓街道协办的庆祝第二十一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会上还将举行残疾人艺术汇演及爱心助残捐赠等仪式。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区残疾人朋友致以节日祝福和亲切慰问!向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

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共同奔赴小康社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区委、区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各级残联在康复、教育、就业、维权、宣传、文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_”期间,全区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1948人,贫困重残救助1008人,参加社保残疾人数1190人,参加医疗保险残疾人数2179人,捐赠轮椅206部,安置残疾人就业1200人,社会捐款捐物价值50余万元。同时,_区成功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区残联荣获“安徽省残疾人就业先进集体”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残联工作人员努力拼搏工作的结果,也是残疾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结果。

这次残疾人艺术汇演及爱心助残捐赠活动,表达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对于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全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年度计划,通盘考虑,统筹安排。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工作,要抓住改善民生这个根本,把改善民生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优先解决残疾人在低保、康复、就学、就业等实际困难,努力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生存发展环境。各基层残联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工作,狠抓落实,把残疾人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努力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广大残疾人朋友也要树立信心,学好知识,掌握技能,发扬自强、自立精神,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且尽已所能服务于社会,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志们,残疾朋友们,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残疾人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为了全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这次“残疾人文艺汇演暨爱心助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四

刚才,大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结合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我市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只争朝夕,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

""以来,我市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结对帮扶、兜底救助等措施,到今年底实现减贫7.6万人,王益区今年已率先整体脱贫,全市已完成20xx年提出的到20xx年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所辖四个区县三个是国家贫困重点区县,目前还有208个贫困村,现行省级标准下仍有5.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7.1%.贫困群众主要分布在照金片区、铜罕沿线、金锁西片、洛河西岸等区域,涉及76个村、1.5万户、5.2万人,其中贫困村47个、贫困户4312户、贫困人口1.43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7.5%.这部分群众大多生活在偏远山区,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较差,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到20xx年率先在革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到20xx年全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xx区、xx县也属革命老区,因此,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明确提出到20xx年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区县全部摘帽。也就是说,到20xx年这一时间节点,我市必须实现脱贫摘帽目标,脱贫攻坚责任光荣重大,任务艰巨繁重。我们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经济工作,以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超常规的力度,全面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区县摘帽"的目标。

二、摸准实情,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精准性

精准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只有掌握实情,才能有的放矢。由于贫困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发展水平、致贫原因、帮扶需求多种多样,决定了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不是一次定终身,而是一项严格的动态管理过程,既不能遗漏贫困群众,也要防止优亲厚友、"养懒汉".这一要求必须贯穿扶贫攻坚始终。省上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核查工作,省级核查将在明年2月份进行,对于错误率高的市、区县将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市上对精准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也多次部署,大部分区县新一轮建档立卡工作正在抓紧开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度,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对建档立卡工作再进行全面认真的"回头望",开展一次拉网式核查,一定要做到县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切实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要按照"6个精准"的要求,主要核查"三到位"情况:一看干部入户情况,区县、乡镇干部跑到了没有,住了多长时间,是否遍访了贫困村、贫困户,是否做到了精准,是否做到了逐户建立台账;二看致贫原因找的准不准、深不深,是不是逐村逐户逐人分析原因,是否做到了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三看帮扶措施定的准不准、实不实,工作思路理的清不清、对不对,是否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是否做到了每户有一套帮扶措施。区县、乡镇、行政村都要有明细台账,做到谁登记谁负责、谁核查谁负责。对核查结果要张榜公示,让群众认可,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满后由区县、乡镇党政一把手签字确认后逐级上报,市上将采取双随机抽查,对错误率高的区县、乡镇严格问责。核查工作必须在明年元月上旬结束。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地做好做实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底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每季度定期研判一次,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措施,脱贫一个销号一个,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开展贫困地区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让群众打分,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增强脱贫工作绩效的可信度,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要按照提出的"五个一批"要求,把片区攻坚与精准到户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不同片区、不同贫困对象相应的产业、搬迁、生态、教育、社会兜底等举措,具体项目要细化到镇到村,明确到户到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力的叠加效应。确保到20xx年,通过产业、就业及生态补偿扶持4万人,易地搬迁1.1万人,医疗救助0.9万人,教育支持0.8万人,兜底保障3万人。统筹我市转型发展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全市年度脱贫任务,其中20xx年脱贫2.1万人,20xx年脱贫2.1万人,20xx年完成剩余约1.8万人脱贫任务。20xx年到20xx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能致富。

三、扭住关键,系统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基础,尽快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补上公共产品短板,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紧贴贫困村实际,把最需要弥补的短板找出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制定《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工程。要抓住这一时期建材价格较低的时机,加大贫困地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一要硬化通村路和村巷道。要把加快贫困地区交通路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优先解决4个贫困片区道路建设为重点,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所有行政村和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同时,也要配套产业路、打通联网路,构建贫困村"外通内联"的交通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二要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我市4个贫困片区基本上都处在山区,缺乏必要的水利设施,农业"靠天吃饭",群众"靠天喝水".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解决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兴办水利工程。要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小型农田水利、"五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加大对贫困地区抗旱水源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业灌溉、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三要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制定和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规划,20xx年全市所有贫困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对于偏远地区,要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好贫困群众的用电问题。四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住建部门要尽快制定年度贫困户危房改造计划,优先保证当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完成危房改造。20xx年全面解决特困户住房问题,20xx年全市要告别土窑洞、土坯房、石板房,实现农村住房砖混砖木结构全覆盖。五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抓紧制定《"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地区、仍居住在沟边坡头的贫困群众、单庄独户,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地选择搬迁安置方式,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居住在地质灾害区和沉陷区的群众,实施避灾避险移民搬迁;对自然环境和农业条件较好,但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差的,要在原地改造或重建,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同时,要统筹解决好集中安置小区的服务设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走回头路。要优先保障贫困地区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对贫困区县移民搬迁腾退土地实施增减挂钩,积极争取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市域内流转,增减挂钩收益用于易地移民搬迁。发改、扶贫、住建、规划、财政、国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合力推进。

(二)因地制宜兴产业,加快开辟脱贫致富新路径。产业是脱贫之基。富裕村和贫困村的最大区别在产业发展上。这是解决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一要编制贫困村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贫困村的资源、气候、产业特点,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推进行动,大力培育骨干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切实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二要让贫困群众分享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对农业基础较好的贫困村,要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通过土地流转,推动农业集约发展,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并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形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稳定增收机制。三要大力扶持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xx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1个产业合作组织和1个互助资金协会,每个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加入1个合作组织。对民俗文化比较丰富和生态环境比较好的贫困村,实施民俗体验游、乡村观光游等项目,扶持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商业贸易等服务业,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通过强有力的产业扶贫,千方百计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让群众就地就近脱贫致富。

(三)合理开发保生态,推进贫困村环境持续向好。这既是当前治贫之举,也是长远固本之道。我市的贫困地区大多生态较好,一旦环境受到破坏,不仅会动摇发展根基,也会威胁全市生态安全。一要让贫困群众在生态修复中得到实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坚决不要破坏环境的扶贫开发,严防为了"人的脱贫"而衍生新的"生态贫瘠".要优先在贫困片区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改革,让贫困地区和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更多收益。农业、林业、国土等部门要在毫不动摇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合理调整贫困片区的基本农田保有指标,逐步将25度以上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让贫困户在生态修复中增加现金收入或粮食补助。要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让部分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二要让贫困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尝到甜头。不仅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更要把美丽乡村的建设标准作为贫困村摘帽的总蓝图,让脱贫攻坚战役与美丽乡村建设相得益彰往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美丽经济是支撑和重点,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健康经济。扶贫、农业、文物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对贫困村进行集中会诊,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把每一个贫困村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脱贫优势。

(四)持续用力惠民生,以社会保障兜底促进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贫困村的民生改善刻不容缓。要因人因地施策,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以精准帮扶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一要积极实施创业创新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要。要从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把发展产业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输出劳务扩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下好推动就业"四步棋",多管齐下,精准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致富门路。人社部门要建好用活就业信息平台,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做到就业信息第一时间向贫困群众发布,就业岗位为贫困群众适当放宽条件,创业政策适度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必要时可以为贫困群众"吃小灶".要与更多的城市建立劳务输出对接机制,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对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员可以发放交通补助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减轻他们外出务工的负担。二要把教育扶贫做得更加扎实。既要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更要攻坚"影响深远的智力贫困",扎扎实实走好教育扶贫之路,打一场影响长远、拔掉穷根的扶志扶智战。教育部门要抓紧制定教育支持脱贫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偏远地区农村教学点改革,有计划选派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教学点轮岗支教,要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对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一年级到高中阶段20xx年教育,全程免除学杂费并发放生活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落实好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一条龙"帮困包扶机制,彻底解决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从根子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要提高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在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大病医疗保险,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对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支付后自付费用仍有困难的贫困户,再进行临时救助和补助,及时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继续实施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帮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四要把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筑牢兜实。经初步摸底,我市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约0.8万人,占贫困人口的13.6%.民政部门要把这部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同时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低保兜底脱贫方案,把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衔接起来,尽快实现农村扶贫标准与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符合条件的要应保尽保。要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同时,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城市贫困人口脱贫工作,落实好帮扶措施,保障好困难市民基本生活,让城乡贫困群众一道同步步入小康社会。

(五)提振信心促脱贫,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一要加强乡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各区县要配强贫困地区的乡镇领导班子,落实好乡镇干部的待遇,激发乡镇干部的工作热情,着力解决乡镇干部"思想贫困""能力贫困""作风贫困"问题,充分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关键作用。抓好贫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组织建设,选好村"两委"一把手,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群众留下"不走的主心骨".组织贫困村的村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有影响的带头人,到扶贫工作搞得好的地方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汲取经验,提高贫困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来实现。要坚持群众主体、扶贫先扶志,加大脱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贫困群众准确掌握政策,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切实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力支持,苦干、实干、巧干,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四、强化保障,进一步加大对脱贫工作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给各项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扶贫投资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再"穷"也不能"穷"扶贫。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市、区县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比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各类惠民政策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最大限度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中央已明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权责一致原则,以扶贫规划为引领,把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各区县要抓住机遇,创新资金使用机制,对农业、林业、果业、水利、交通等各类涉农资金,进行梳理整合和打捆投放,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强化薄弱环节,切实解决扶贫资金安排分散、交叉重复、效率不高的问题。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扶贫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同时,要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创新扶贫投融资机制。我市是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全国唯一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联系点,也是全国唯一的"金惠工程"重点推广区。要抓紧制定《xx市金融扶贫方案》,利用与人民银行建立的合作平台,加强与农业银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对接,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搞好印台区金融扶贫试点,大力完善信贷扶贫体系,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加强扶贫互助资金周转,切实破解扶贫融资难题。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业保险。

三是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制定"十三五"全市科技扶贫行动计划,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和推广。各区县要建立扶贫专业技术服务队,为贫困村派驻科技特派员,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以科技促产业、促增收、促脱贫。农业、果业、林业等部门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农、林、园、蔬、果等科研站所作用,抓住产业发展的重点时段开展技术服务。要加强对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脱贫致富技能,帮助和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是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的重大战略部署,形成扶贫工作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我市王益区率先整体脱贫的先进典型,将各级各部门精准脱贫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好、推广好。12月8日,、总理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分别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中省在铜定点扶贫单位,要发挥优势,做好表率。立足结对帮扶村实际,整合干部包村力量,强化帮扶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要鼓励先富帮后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与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让社会扶贫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有机结合、互为支撑。动员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等组织的力量,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大扶贫格局".

五是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提高减贫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中的权重。建立扶贫工作任务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大对脱贫攻坚的督查、通报、考核力度,对落实不力、未完成年度脱贫任务的主要负责人严肃问责,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要根据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实现有贫困人口的行政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实行包村、包户、包人,促产业发展、促劳动就业、促农民增收的"三包三促"工作机制,真情真帮真扶,不稳定脱贫不撤队伍,确保包扶村贫困人口按期脱贫。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贫困群众的殷切希望,是对我们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阅。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苦干实干,为确保20xx年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市同步够格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残疾人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晚上好!

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展示残疾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顽强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第二十个“全国助残日”期间,县残疾人自强阳光艺术团精心策划组织了这台文艺晚会。今天的文艺晚会是我县“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晚会在筹备的过程中得到了县直各单位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在此我代表县残疾人联合会表示衷心感谢!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全县残疾人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共识,形成氛围。

各位来宾,同志们,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残疾人是社会上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关爱和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我们要积极倡导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努力为残疾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共同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同时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乐观进取的精神,健康向上的心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热爱生活,珍惜友谊,幸福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广大残疾人朋友。

最后,预祝残疾人文艺演出圆满成功。祝全县广大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者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六

同志们:

在深化扶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全面小康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形势下,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既是一次思想上的誓师动员会,也是一次工作上的谋划部署会,更是一次行动上的督促落实会,目的就是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面小康目标上,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奋力谱写富民强县、全面小康新篇章。

庄浪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多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上下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矢志不移地走上了一条苦干实干、韧性奋斗的脱贫致富路子,先后建成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取得了"三西"农业建设阶段性成效,现在又投入到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面"上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已有7个乡镇161个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到11.11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6.76%,为下一步整县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特别是中央和省、市对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之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有序开展工作,全县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的态势、趋势很好。

有四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基础工作比较扎实。各乡镇和扶贫部门在20xx年对贫困乡、村、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近期又开展了新一轮的信息采集核对,初步建立了覆盖县、乡、村、户、人的五级扶贫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化管理,有序退出稳定脱贫农户,及时纳入新贫困户。

二是富民产业形成规模。在扶贫开发中,各级各部门都能够始终把培育富民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渠道,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特色致富产业的干劲很足,苹果、洋芋、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和蔬菜、育苗、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形成规模,为全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农村条件显著改善。各级各部门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相结合,坚持项目向贫困村倾斜,资金向贫困村聚集,有效整合扶贫专项资金和各类帮扶资金,全力抓好贫困乡村路、水、电、房建设和山、河、田、林、村整治,全县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是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公共投入,认真措办惠民实事,着力解决上学、看病、住房等问题,先后建成了县中医院住院部、第四中学等一批教育、医疗、文化民生工程,乡镇中心幼儿园、综合文化站实现了全覆盖。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标,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的贫困现状仍然没有彻底改变,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艰巨。为了贯彻落实省、市的部署要求,举全县之力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加快我县小康建设步伐,下面,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xx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履行党委政府历史使命、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

各级各部门要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扶贫攻坚这个最大任务上,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脱贫致富实效,决不能拖全省全市全县的后腿。

一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核心要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xx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是新形势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完善和升级,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开发新格局。核心要求是"精"和"准",要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有效对接贫困对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优化资源配置,真正构建政策、项目、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机制,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要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来看,是刚性要求。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词就是"全面",就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任何一方群众落伍。加快扶贫攻坚,关乎"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尤其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如期建成,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以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倒逼扶贫攻坚的路线图,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引领扶贫攻坚的顶层设计,以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营造扶贫攻坚的良好环境,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绩筑牢扶贫攻坚的政治保障。从加快我县小康进程来看,是现实需要。目前,我县仍有132个贫困村、2.47万户贫困户、11.11万贫困人口,小康实现程度处于全市末位。到20xx年必须实现整县脱贫,到20xx年必须实现全面小康,是省、市下达我县的硬性任务。今后几年,如果我们的扶贫措施不得力,干部群众不努力,就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势必会拖全市、全省后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清醒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确保按脱贫时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锻炼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来看,是重要平台。实施精准扶贫,要求各级干部必须深入一线、真抓实干,全程参与到建档立卡、产业扶持、基础建设等各领域各环节,直到贫困户彻底脱贫为止。这项工作战线长、难度大、任务重,是检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也是各级干部成长进步的难得机会,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参与扶贫,倾尽全力投身扶贫。

三要牢牢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良好机遇。xx大以来,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高度重视和关心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多次对精准扶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同时,中央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省上制定了"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对接配套了"2+19"工作方案,我县还被纳入《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范围,省委王书记于今年前半年深入我县专题调研精准扶贫工作,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和省、市领导亲临我县的关心指导,对我们这个贫困县来说,是重大机遇。今后,中央到省、市必将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抢抓政策机遇,积极衔接汇报,着眼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开发、民计民生保障、金融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对接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投放庄浪,真正把政策机遇转化好,把优势资源开发好,把共建平台拓展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要求,使扶贫开发由面上推进转向点上突破,把所有扶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切实让每一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脱贫有支撑、致富可持续,促进全县整体脱贫。

四要全面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意识。当前,实现全面小康已经进入倒计时,根据国家新印发试行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20xx年底,我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3.0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54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5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08个百分点。特别是目前剩余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关山高寒阴湿特困片带和北部干旱贫困片带,涉及的11个乡镇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受教育程度低,增收门路普遍少,集中了目前全县最难的扶贫问题、最艰巨的脱贫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以往"撒胡椒面"的粗放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扶贫实效大打折扣,不但群众不满意,还会影响到全县脱贫任务的按期完成。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向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攻坚意识,集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二、明确任务,突出精准,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县委、县政府已经根据省上"1+17"、 市上"2+19"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我县"2+20"精准扶贫工作方案。责任明确,任务具体,导向鲜明,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全面对接,突出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内涵要义领会好,把推进工作的思路举措谋划好,把各自的目标任务完成好。

一要摸实贫困底子,打好攻坚基础。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摸底。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回头看",逐一核实认定,真正把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摸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要统一识别标准,严格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确定贫困户,统一数据口径,科学核定收入,精准确定对象,推行实名制管理。要找准致贫原因,坚持问题导向,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情况,列出需求清单,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真正做到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准。要规范识别程序,严格按照农户申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参加民主评议的人员,参与填报审核的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逐人逐户签字盖章,确保群众知情、公平公正。要健全档案资料,收集完善文字资料和网格化管理资料,建好县、乡、村三级精准扶贫数据库和信息服务平台,规范贫困人口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工作,通过网络监管系统对贫困村户和扶贫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基础数据和需求信息互联互通。

二要紧盯目标节点,明确攻坚任务。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对标。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国家新一轮扶贫纲要的12个任务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涉农指标,以及省上"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标体系,认真分析研判,区分清楚哪些是应当达到的、哪些是能够达到的、哪些是难以达到的,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扶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要明确整体目标任务。按照省、市要求,我县脱贫目标和脱贫时序分两步走:今年到20xx年集中攻坚,实现整县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全县贫困面下降到8%以下;20xx年到20xx年巩固提高,实现全面小康,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贫困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要明确分年度目标任务。今年全县减贫2万人,通化、柳梁、赵墩3个乡基本脱贫;明年减贫2.96万人,大庄、韩店、卧龙、岳堡4乡镇脱贫;20xx年减贫3.15万人,永宁、杨河、盘安、郑河4乡镇脱贫;20xx年到20xx年脱贫剩余的23个村,全县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职能部门和各乡镇要按照县上的总体要求,把从今年到20xx年要脱贫的村和人口、脱贫的具体措施定准定具体,为精准扶贫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和"任务书".要明确各自目标任务。县、乡、村三级都制定明确具体的分年度脱贫目标、实施计划。特别是通化、柳梁、赵墩3个乡要在今年实现基本脱贫,任务很艰巨,一定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县直各部门要全力支持、重点倾斜;其他乡镇都要按照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推进落实,基础较好的要把步子迈得更快一些,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条件比较差的要强化工作措施,力争迎头赶上。同时,各级干部要对各自需要掌握的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户数、脱贫产业等做到情况清、底子明。

三要聚焦关键领域,发力攻坚重点。精准扶贫,就是要聚焦脱贫致富的瓶颈制约,扭住扶贫攻坚的关键点,坚持硬件强化、软件提升并重,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

1.加快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以路、水、电、房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支持力度,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农村道路建设,要抢抓"6873"交通突破行动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建制村通畅、"美丽乡村"示范村道路建设、农村路网改善"三大工程", 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的贫困村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对接出境路,用3年时间建成农村公路478.4公里、梯田产业路3000公里,确保20xx年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县砂化、硬化田间道路总里程达到7200公里,实现乡有汽车站、村有停靠点、村村通客车的目标。农村饮水安全,要加快南部、北部、中部山区人饮和洛水北调等4处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的扩容改造,彻底解决14个乡镇、28个村、2.6万贫困人口的饮水不稳定问题。农村电网升级,要对尚未通动力电的29个贫困村,用2年时间集中解决电网升级问题,确保20xx年全县所有村社实现三相动力电全覆盖。农村危房改造,要以每年实施危改3600户以上的速度,利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全县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易地扶贫搬迁,要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用好易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项目,20xx-20xx年对全县14个村1026户贫困群众有序搬迁,20xx-20xx年对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现应搬尽搬,确保搬得出、留的住、能致富。生态环境修复,要加大造林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力度,大力整治贫困村的环境卫生,到20xx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8.5%,到20xx年完成国家级生态县验收命名,80%的乡镇要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2.加快壮大主导产业和多元富民产业。制定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政策和目标任务,重点扶持发展苹果、洋芋、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真正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和增收效益大提升,切实让三大产业成为整县脱贫的支柱产业。苹果产业要在标准化管理上下功夫。要在继续扩量、实现适宜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苹果产业效益。大力实施"五个三"工程,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建成3000亩欧盟标准示范园、3万亩国家标准示范园、30万亩市级标准示范园,培训颁证3万名县级务果能手,全面提升果园标准化管理水平。大力拓展庄浪苹果的市场影响力,在北京、兰州等大中城市建办庄浪苹果品牌店,扩大农超对接,发展电子商务,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落实好各类农业保险政策,加强防雹网棚和高炮作业点建设,健全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最大限度地防范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确保苹果产业稳产增收。到20xx年,力争苹果主产区贫困户户均果品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人均果品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到20xx年,主产区贫困户户均果品收入达到2.4万元以上,人均果品收入达到5500元以上。洋芋产业要在新品种繁育上下功夫。加大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稳步扩大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规模,在城郊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全省一流的种薯繁育基地;在关山乡镇建设全省最大种薯推广基地,有效提高种薯在洋芋产业收入中的比重。到20xx年,力争马铃薯主产区贫困户户均马铃薯收入达到7800元以上,人均马铃薯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到20xx年,全县种薯基地达到18万亩,商品薯基地达到50万亩,力争主产区贫困户户均马铃薯收入达到8500元以上,人均马铃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畜牧产业要在适度发展规模化养殖上下功夫。在坚持我县禽畜养殖传统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畜牧养殖业和果产业有机结合、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畜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和规模化发展程度。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户饲养、远离村庄、靠近果园的模式,借助"双联"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政策融资平台,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走出一条"畜-沼-果"相结合、多渠道创收的路子。到20xx年,力争全县贫困户户均畜牧业收入达到4100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900元以上;到20xx年,贫困户户均畜牧业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同时,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原则,积极发展蔬菜、育苗、中药材等种植业,牛、猪、鸡等养殖业,尝试引进油用牡丹、大蒜等经济作物,培育现代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中医养生医疗保健、文化演艺等新业态;精准对接全省"十百千万工程"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引进培育一批精深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龙头企业;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销模式,不断壮大各类规模化发展、企业化运作的富民产业基地,有效延伸致富产业链条,并重视发展劳务经济,有组织输转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打造提升"梯田人"劳务品牌,全面促进农民增收。力争到20xx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每个劳动者有致富技能的目标。

3.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社会救助等社会事业,填补贫困乡村在公共保障服务方面的空白点。教育扶贫,要统筹抓好在校教育,大力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到20xx年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到65%以上,全县有办园需求的贫困村实现幼儿园全覆盖。要着力抓好农民培训,围绕苹果、洋芋、畜牧三大优势产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用3年时间培训3万名务果能手、2万名养殖能手、1万名种薯繁育能手。到20xx年,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卫生扶贫,要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农村疾病防控体系,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到20xx年,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村医持证上岗;建立引导医疗人员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激励机制,到20xx年,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全科医生达到5名。文化扶贫,要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乡村舞台建设,实施一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到20xx年,实现所有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科技扶贫,整合县乡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优先在贫困村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力争到20xx年全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社会救助,要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完善农村低保补差发放办法,一、二类低保户保障水平达到贫困线以上。提高医疗救助水平,从今年起,对全县贫困参合人员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从明年起,将贫困人口大病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到3000元,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实际报销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四要抓住改革契机,激发攻坚活力。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瓶颈、机制障碍和深层矛盾,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带动力。要形成优先支持扶贫的改革导向。县委、县政府将把扶贫领域的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各部门对涉及扶贫的改革要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实施。扶贫开发同财政、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社保等部门工作密不可分,也同产业培育、资源配置、金融服务等领域的改革工作密切相关。今后,无论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哪一个领域制定出台改革方案,不仅要根据实际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而且要切实体现应有的倾斜支持力度,真正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要鼓励在政策框架内创新突破。"2+20"精准扶贫方案中,有很多措施本身就是改革内容,对已经确定的改革事项,有关乡镇和部门要坚决有力地落到实处。方案中提出的一些原则性和目标性要求,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出台改革性举措,各级各部门要在中央和省、市、县的政策框架内,大胆探索实践,争取创造一些改革和扶贫相融合、相促进的好经验好模式。重点要在扶贫资金整合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扶贫资金全部用到贫困村和贫困户上;要在探索股权合作上实现新突破,制定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要在资产抵押贷款上实现新突破,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做抵押担保的贷款办法,完善确权、评估等配套政策。要强化金融服务对扶贫的支撑作用。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从今年开始,按照贷款数量的3%左右,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到20xx年,力争我县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达到1000万元以上,确保那些真正有意愿贷、有能力干而贷不到款的贫困户及时贷到款;积极发展村级互助资金,探索以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为平台,政府、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组织(个人)捐资、注资、多元开放的扶贫互助资金融资方式,力争20xx年实现村级互助资金全覆盖,并利用扶贫资金作为担保资金,撬动金融机构放大信贷规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发展电子商务拓宽扶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平台,加快建立电商扶贫推进、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监管、网络物流、人才培训、考核评价等"六大体系",到20xx年底实现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争取到20xx年,实现县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乡有电子商务服务站、村有电子商务服务点,贫困户能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三有一能"目标。

五要强化统筹结合,提高攻坚实效。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各个方面综合性很强的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用全局的思维和统筹的眼光谋划工作、推动落实。要把精准扶贫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按照"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要求,紧扣结构调整、提质增效和创新驱动主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向西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开展亿元项目招商活动,全力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多元富民产业、区域首位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各类产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抓好县域经济与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协调联动,真正实现扶贫开发和县域发展的良性互动。要把精准扶贫同新型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是深化扶贫攻坚的重要机遇,推动贫困人口向城镇聚集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有效渠道。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把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村镇落户定居,积极协调解决好搬迁安置过程中土地调整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户口迁移、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农业补贴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搬迁后基础配套、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细化相关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妥善处理好搬迁群众和迁入地原住户之间的关系,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精准扶贫同"双联"行动结合起来。继续把"双联"行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推进"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借助各级联村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优势,切实做好联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整合扶贫力量,把"双联"工作组更名为精准扶贫工作队,充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由科级干部带队、尽快脱离原单位驻村入户开展工作。乡镇和部门要大力支持派驻人员工作,原单位不能中途换将或者临时召回,也不能降低他们的相关待遇,组织人事部门在考核中要对他们优先考虑、适当倾斜;各乡镇和财政部门要做好生活补助和食宿保障等服务工作。要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争取县内外、省内外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双联"村结对帮扶,壮大帮扶力量,确保每一个贫困村都有单位帮扶。要突出"双联"单位基层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互促共建,促进"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把精准扶贫与用好支持老区政策结合起来。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工作,反复强调,要采取特殊的政策、给予特殊的支持、体现特殊的力度,全力以赴把老区的事情办好。我们庄浪作为革命老区之一,与省内其他未纳入扶持范围的县区相比,这是我们争取国家和省上扶持、赢得各界支持的一项特殊政策、一个重大机遇,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都要树立老区意识,注重打好老区牌,精研老区政策,谋划对接项目,加大向上衔接汇报和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围绕老区争、围绕老区跑,用老区这张牌争取更多的倾斜支持,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办更多的事。要不折不扣落实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县上《关于进一步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施意见》中的各项政策措施,态度上一定要更积极,动作上一定要更快捷,真正把难得的政策机遇转化为具体的发展项目,转化为实际的发展成果。

六要端正用人导向,带强攻坚队伍。省、市委明确提出,要把考核和用人引导到扶贫攻坚上来,建立激励机制,树立良好导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今后工作中,我们将充分运用这一"风向标",在全县上下树立起"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鲜明导向,严格兑现奖罚,鼓励大家在扶贫攻坚的实践中展现作为。要健全正向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新制定的《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把重要岗位的指标和额度腾出来,每年从扶贫工作先进乡镇和单位,提拔重用一批靠实干实绩脱颖而出的干部,哪一个乡镇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多,谁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就优先提拔谁,予以重用,接任者原则上优先从原有班子中选拔产生;对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作用充分、表现优秀的县直部门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同时要建立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与贫困发生率、减贫人口、扶贫绩效和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效果相挂钩,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加大惩戒约束力度。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在扶贫攻坚上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要进行问责。对完不成任务的,该惩戒的坚决惩戒,该调整的坚决调整;特别是对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要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严重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严重浪费资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记录在案,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要推行"逢提必下"制度。"逢提必下"是保证干部接地气,真正参与扶贫攻坚的好措施,也是检验干部工作能力和实绩的好办法。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已经提拔的要补课,拟提拔的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每年要从县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一批40岁以下,基层工作经历不满两年或经历单一的科级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对新考录没有基层经验的公务员,要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挂职锻炼;对完不成扶贫任务、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提拔、不重用。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七

尊敬的区残联领导、市街道领导、社区党员、社区残疾人和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社区开展第16个全国“助残日”活动,具体内容有社区党员在职党员连续第三年与社区残疾人困难户签订党员助残帮困“一帮一”协议书,由党员向残疾人困难户捐赠生活补助金。还有社区党建积极分子李文通献爱心、捐资1400元购买礼品赠送给社区22位残疾人,还有社区居委会筹资1000元购买礼品赠送给社区22位残疾人,同时我们社区还请来共建单位温州协合医院医疗小分队为社区残疾人进行义诊和康复指导。

同志们,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群体,需要社区结予特殊的扶持和帮助,更需要通过社区来实现参与社区生活的目的,做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对于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社区是残疾人工作示范社区。我们党支部十分重视这次工作,今年社区党员大会和助残日活动一起举行就证明了社区党员是十分关心残疾人生活,特别是我们党员连续三年和残疾人困难户签订“一帮一”助残帮困协议书,自愿捐资解决残疾人困难户的生活困难,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为民办实事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希望社区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文体活动和社区生活。最后我代表社区党支部的全体残疾人节日快乐,康复训练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样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谢谢大家!

**社区党支部书记

2008年5月19日

《社区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讲话》来源于本网会员分享,欢迎阅读社区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讲话。

文档为doc格式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八

各位委员:

我很荣幸代表中国政府做介绍性发言。

残疾人权利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为促进公约的履行、维护全球10亿残疾人的平等权利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增进全球残疾人的福祉,实现公正、包容、惠及每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代表团向主席先生和各位委员表示敬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履约报告提交和接受审议工作。中国代表团由中央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我们愿在今后两天积极与委员会合作,坦诚回答各位委员的提问,认真听取各位委员的建设性意见。

中国是《残疾人权利公约》的首批签署国家之一。6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公约》,同年9月《公约》对中国正式生效。中国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包括履约报告的撰写工作。11月,中国成立了由22个政府部门组成的跨部门工作组,统一部署和撰写相关报告,并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认真征求残疾人组织的意见。10月,中国按期向残疾人权利委员会提交履约报告。

中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这一数字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历来重视残疾人事务,批准公约4年来,忠实履行各项义务,采取立法、行政和其他措施,保障和促进公约所载各项权利逐步得以实现。应该说,中国广大残疾人的状况正在进入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履约报告和问题清单答复材料已对中国执行公约各实质条款的情况作了全面介绍。鉴于上述材料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我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在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利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加快完善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

为与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精神保持一致,中国于20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公约所主张的不歧视、机会均等、无障碍等基本原则。各省(区、市)根据《残疾人权利公约》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对地方残疾人立法进行修订。中国还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先后颁布了《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今年6月又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为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等权利实现提供了立法保障。

在《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精神卫生法》等法律制定过程中,强化了残疾人权益保障和特别扶助的规定。同时在制定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相关政策时,注重对残疾人权利的平等保护和特别扶助,并为残疾人权利的行使提供便利和支持。中国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加强残疾人立法和政策保障的同时,中国积极推进法律政策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对全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向中央政府提出了加强法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残疾人依法享有和实现各项权利。

二、将残疾人事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

中国积极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将“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作为重点内容予以表述,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近年来,中央政府在教育、促进就业、人口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规划中,均提出了保障残疾人权益、改善残疾人状况的政策措施。

中国制定实施残疾人事业的专项规划。20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纲要”提出未来五年间“残疾人生活普遍达到小康,生存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的总目标以及为1300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城镇新就业残疾人100万、扶持100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保障残疾人普遍得到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等发展指标。

中国将残疾人人权保障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在中国两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中,残疾人人权保障作为重要内容得到重视和强调,对于切实履行公约、全面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残疾人状况全面改善

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中国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由政府全部或部分代缴。农村和城镇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分别为97.4%和80%以上;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完善了孤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残疾人福利津贴制度。寄宿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达到6200多个;为6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将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

不断改进对残疾人的康复服务。中国对0-6岁残疾儿童采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措施,增强残疾儿童全面融入社会的能力。-年,1174.5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为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近600万件。91%的县(区、市)开展了社区康复服务,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18.6万个。中国不断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提供保障。

不断提高残疾人的教育水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正在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明显提高,近60%的残疾学生融入普通学校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2011年全国有8000多名残疾人被高等院校(包括普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高等院校)录取。

不断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促进措施。在总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为充分保障残疾人就业,中国采取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农业生产,城乡残疾人就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

不断为残疾人摆脱贫困提供扶助。以来,中国扶持了740多万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去年,中国调整了扶贫标准。按照新扶贫标准,农村贫困残疾人超过2500万。中央政府今年年初批准《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11-20)》,对未来十年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扶贫开发做出了安排部署,力争使农村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尽早得到根本性改善。

不断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积极促进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生活,国家和省、市级电视台、电台开设手语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建立为盲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集典藏借阅、盲人阅览、文化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普遍建立了盲人阅览室;举办残疾人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体育健身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艺术比赛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在刚刚结束的第14届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次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

不断改善残疾人融入社会的环境。无障碍是公约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残疾人实现各项权利、融入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将无障碍建设纳入城乡无障碍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公共场所、城市交通、机场、铁路等无障碍建设,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中国还注意到消除残疾人家庭生活中的障碍是十分重要的,从年起逐步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四、努力为残疾人事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中国积极加快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法律服务、社会工作等专门人才培养,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新建、改建和扩建了一批残疾人基础服务设施,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达到2500个,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得到改善。未来五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支持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事务。中国积极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残疾人事业,鼓励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残疾人事务。社会力量举办的残疾人康复、教育、养老等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残疾人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助残志愿服务更加广泛,注册助残志愿者达到700万人。

进行残疾人状况监测。为进一步了解残疾人状况、保障残疾人权利、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国建立了全国残疾人状况动态监测机制,系统收集残疾人和残疾人事务的基础数据,为制定残疾人事务的法律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五、积极推动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缔约国的一项重要义务。中国积极开展残疾人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举办了“消除障碍促进融合”国际论坛,分享了各国在残疾人事务和公约履约方面的经验,对共同面对的挑战形成了共识。中国分别于2008年和20成功举办了北京残奥会和广州亚残运会,促进了各国残疾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年上海世博会设立了残疾人主题馆——生命阳光馆,这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就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发来贺信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正处在改革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发展不平衡,使我们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道路上面临着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国残疾人状况与中国社会的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社会参与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障碍,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权益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如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领导者邓朴方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们已经做的工作,与我们需要做的工作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中国政府将继续全面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依法保障残疾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让每一个残疾人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依,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逐步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崇高目标!

我要特别感谢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对中国残疾人事务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认真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对中国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其中一部分问题已在问题单答复资料中进行了反馈。利用现场审议的机会,我们愿意继续就有关问题与委员们沟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在中国全面履行,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造福广大残疾人。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因适用公约所产生的国际权利与义务由中国政府承担,其执行公约的情况作为中国报告的组成部分一并接受委员会审议。香港、澳门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法律制度,因而公约实施情况不完全同于内地。报告及答复材料中香港、澳门特区履约情况由两特区政府自行撰写。现在,请允许我请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介绍香港、澳门执行公约的有关情况。

【残联发言稿范文】

非常高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表彰会暨培训班”在四川成都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各省残联分管领导同志、监测工作负责同志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在残疾人监测工作中的热情投入和辛勤工作表示诚挚的慰问,对大力支持和组织承办此次会议的四川省残联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向获得表彰的省市表示祝贺!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20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经验和做法,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部署今年各项监测工作任务,对省级残疾人监测工作人员进行政策形势、监测业务培训。

刚才,研究室陈新民主任就2011年度监测工作总结和20度具体工作要求所谈的意见,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做好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提三点意见:

一、继续统一和提高对残疾人监测工作的认识

回顾1987年、20两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连续五年的全国残疾人监测工作,对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央有关残疾人事业的重大决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所反映出的残疾人实际生活水平和社会参与状况,为党和政府及各部门制定、完善残疾人有关法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已成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规定的制度性安排和长效工作机制,是关系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和各项事业统计、绩效评估的重要参照指标,也是残疾人工作不断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标志。

“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项民生措施和惠残政策密集出台,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快速推进为标志,到2012年底我国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这是继城乡低保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以及保障性住房制度之后,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社会保障战略举措。今年的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比例从12.8%大幅上升为53.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达到了97.4%,不仅覆盖面上去了,还落实了残疾人的参保补贴和相关优惠。

更要看到的是,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颁布实施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就业促进规划以及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等相关国家级专项规划也将残疾人事业主要政策措施和任务目标纳入其中。特别是国务院印发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1-)》,作为第一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规划,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中的许多重要目标、任务、措施整体提升到国家顶层制度设计层面,引导各级政府在残疾人事业资源配置上将给予更大的倾斜,也必将推动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无疑是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规划的执行评估也对残疾人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去年全国新一轮监测工作动员会上,卫生部马晓伟副部长曾评价说,残疾人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全面评估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标杆,更是衡量各项残疾人工作的“温度计”和“晴雨表”。这生动的描述了监测工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残疾人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日益成为评估有关法规、规划和政策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今年,国务院残工委按规定开展了残疾人事业“十二五”纲要执行情况2011年度评估,评估主要根据“纲要”设置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而不再仅根据地方汇报和领导印象,20项评价指标中15项要通过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来反映。我们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判断和决策,必须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情绪。

二、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不足

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监测的首年度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紧,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强、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在中央各有部门和各地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第一,建立了全国及地方各级监测办,形成了稳定的工作机制。去年5月成立了由民政部、卫生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残联组成的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办公室。随后,各省、被确定的县(市、区)相继成立了由残联主管领导任主任的监测办公室,办公室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基本落实了工作经费。在首年度监测工作中,大家分工协作、上下协调、共同配合,层层抓好落实,形成了多部门密切合作的良好局面和稳定的工作运行机制,顺利完成了各项调查监测任务。

第二,残联系统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开展好全国监测工作的基础。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监测工作的开展,王新宪书记等中国残联领导同志多次听取工作汇报,检查指导基层监测工作,并多次对监测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绝大部分省级残联及各监测县(市、区)残联负责同志,都能深入到监测一线,现场指挥协调,帮助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各地残联不断加强监测工作,列入残联日常工作考核,加强干部配备和资金投入,有力的调动了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级残联组织已经成为监测工作的主力军。

第三,监测样本的调整补充,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并狠抓培训,成为监测质量的有效保障。自2006年连续开展四年监测工作后,监测点的常住人口和监测对象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监测样本老化问题凸显。通过新一轮监测首年度工作,全国各监测点确定并新增了1.2万人,补充完善了监测样本,保证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此外,全国监测办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可行性强的监测方案、工作流程和指导手册,建立了规范的筛查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同时通过举办全国培训和指导省级直接培训等方式,减少培训工作的中间环节,确保了监测培训质量。

第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评定标准,规范了监测管理和评比考核制度。2011年5月《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中国残联积极组织专家编写了《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各残疾类别的评定手册系列丛书,并拟于今年底出版发行,这对贯彻落实残疾国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改善现有的残疾筛查及残疾评定工作。同时,全国监测办通过开展日常工作通报、建立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强化问卷质量审验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建章立制,增强各级残联和监测人员责任意识,使监测工作水平逐年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面对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各级参与监测的工作人员对国家形势与政策还有一个需要更深一步了解掌握的问题。残疾人监测工作不仅是一个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更是一项与残疾人民生及国家各项相关政策密切联系的综合系统性工作,加强学习、提升政策水平、了解掌握涉及国计民生的基本情况和基础知识,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其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各级残联领导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当前调查监测存在入户难、技术要求高、情况更复杂、准备时间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相对不足等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监测工作在组织管理、现场入户调查、问卷询问填写、数据分析整理甚至报告撰写等方面都还有改进的空间。这其中有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问题,也有工作责任心的问题,希望大家能认真思考总结。

三、做好2012年度残疾人监测工作的要求

第一,不折不扣,圆满完成省级监测培训任务。监测工作人员培训是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这次全国培训,中国残联邀请了国家统计局和全国监测办的专家现场授课,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各省(区、市)一是要认真做好今年省级调查监测骨干的培训工作,二是要严格按照全国监测办的各项培训要求,高质量完成省级以下调查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三要确保作风实、业务熟的人员承担监测调查任务。

第二,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本年度监测工作。五年来,大量繁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734个县(市、区)的残联和监测办去落实。各省(区、市)要切实加强监测县(区、市)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层层抓好落实。残联是主责单位,需要其他部门配合的,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作机制的通畅高效,同时也要注重现有工作队伍的稳定,避免长期从事监测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

第三,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高质量的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要通过狠抓登记数据质量、强化各级数据质量管理和纪律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完善监督核查和监控机制,从源头和各个环节,毫不放松地把“质量第一”的核心理念贯穿到本年度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各省(区、市)要认真做好问卷的审核验收,减少问卷差错。

第四,求真务实,着力提升监测能力水平。监测工作的成功不仅在于组织领导有力,也取决于大量关键环节和细节工作的落实,只有带着对残疾人的真情实感,以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专业精神才能做到位。各地要做好各项表格、工具及其他物资的准备和管理工作,做好摸底、编制住户底册的工作,要确保高质量完成现场调查的每一项监测任务。

第五,关注民生,继续做好残疾人监测的宣传工作。监测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群众工作,监测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查实情,还要办实事,在监测工作中悉心亲倾听残疾人心声、了解残疾人疾苦,努力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把温暖送到残疾人身边。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宣传好调查监测的意义和作用,把党和政府的最新政策和惠残措施宣传到户、落实到人。

第六,齐头并进,不断深化各项监测成果的转化。各省在组织实施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已将监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运用到了本地残疾人状况调查工作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安徽、广东、河南、四川等省已通过全面普查、网络化、实名制、“量体裁衣”等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服务需求。残疾人监测的数据和成果,越来越多的被各政府部门、高校和专业机构等作为理论研究和制定、评估政策的依据,我们希望这种势头能够保持并发展的更好,促进监测成果更多服务于残疾人事业。

最后,布置一项相关工作任务,中国残联与中国科学院于今年确定在天津、山西、黑龙江、福建、湖北、四川、甘肃七省市开展全国残疾人心理状况调查专项工作,这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助残行动的一个项目,请省级监测办配合做好有关工作。这项工作今年将纳入全国和各省监测工作考核内容。

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开展好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2012年度的工作,对贯彻残疾人事业“十二五”纲要,推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共同努力,扎实做好残疾人监测工作,推动“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残联发言稿范文】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邓朴方主席关于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如何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残联于8月19日-23日在新疆召开全国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研讨会。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孙先德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指出朴方主席在视察2011年国际福祉(康复)博览会时的重要讲话是做好辅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贯彻。讲话全面阐述了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新形势下辅助器具工作的目标和实现辅助器具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助器具工作发展道路提出了要求。现将孙先德同志的讲话印发各地,请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朴方主席关于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讲话,围绕如何加速全面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展开研讨,以期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促进发展,服务人民。

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是帮助他们补偿功能、改善状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通过各级残联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工作网络,近千万残疾人得到了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发展辅助器具事业,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已经成为中国残联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下面,我就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辅助器具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邓朴方主席在视察2011年中国国际福祉(康复)博览会时强调:“辅助器具发展不仅是市场问题,更关乎国家大局,关系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应注重综合布局,不仅在量上有突破,更应有质的飞跃。”朴方主席的讲话是新时期做好辅助器具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切实贯彻。

辅助器具一直贯穿于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辅助器具补偿功能的角度上讲,自有残疾人,就有辅助器具。从历史上看,在我国新疆古墓中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假肢,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现代轮椅的雏形,古埃及的人们就会使用拐杖支撑身体。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快速进步,辅助器具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现代社会中,辅助器具服务已经成为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残疾人来说,辅助器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残疾人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是残疾人的刚性需求,也是残疾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

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是落实人道主义思想、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已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等重要文件都把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残疾人辅助器具工作是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重要途径。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将党和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辅助器具工作是最能体现残联工作特点,是全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一项民生工作,是我们必须坚守而且要不断拓展的阵地。中国残联成立二十多年来,残疾人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残疾人工作从一个较低的起点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内涵丰富、领域广阔的社会事业。从操作层面看,有些业务领域是“残联搭台,他人唱戏”,而辅助器具工作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残联应该而且能够不断做大做强的业务领域。辅助器具应用是残疾人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残联应该成为满足残疾人这一特殊需求的主体。各级残联有责任,也应该把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做好,做成残联的“拳头产品”,做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做成残联业务工作的品牌。

二十多年来,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千万残疾人得到了服务。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服务体系还非常薄弱,保障制度的建立刚刚起步,所能提供的服务与残疾人对辅助器具多样化、高质量的要求相比,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还存在很大差距。从服务的“量”来看,目前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率还比较低。2010年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城镇仅为11.5%,农村仅为6.7%。从服务的“质”来看,我们为残疾人提供的辅助器具产品的科技含量、个性化服务程度、专业化服务水平与残疾人的期望和需求还相距甚远,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学科建设薄弱,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亟待提高,辅助器具保障和服务能力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辅助器具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并且还将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

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辅助器具工作目标

当前,辅助器具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

(一)健全的政策保障体系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基础。

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完全依靠残疾人自身,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无法保障残疾人获得与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的辅助器具服务。实现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必须建立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从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的历史经验看,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都是建立在相应的保障制度基础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的法律制度。保障制度包含多个层次,有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有长效的,也有临时的。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体系,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使之能够不断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二)完善的服务机构网络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保证。

残疾人获得基本辅助器具服务,在操作过程中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残疾人如何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辅助器具,什么样的辅助器具能够帮助残疾人解决存在的困难,残疾人到哪里获得自己需要的辅助器具服务,辅助器具的适配怎样才能符合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来解决。只有建立覆盖城乡的专业机构服务网络,建立不同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水平的服务机构,组建承担辅助器具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能的具体工作部门,提供满足需要的工作条件,才能保证辅助器具适配得到落实。我国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三)专业的人才队伍是残疾人获得辅助器具服务的关键。

辅助器具适配是专业化服务,是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在全面了解残疾人功能状况及其他个人基本情况后,经过专业的评估,提出适合的辅助器具适配方案,为残疾人选配合适的辅助器具,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提高其生活、学习、工作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过程。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辅助器具服务基本由辅助器具技术门诊承接,由医生、康复训练师、辅助器具工程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为残疾人提供功能评估,进行职业发展分析,帮助选择最适宜的辅助器具,提供无障碍环境改造方案等一系列个性化服务。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辅助器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高等院校设立了相应的专业,国家有专门机构进行从业资格的培训、考核、评审和认证。辅助器具适配的专业性决定了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必须依靠专业人才。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核心内容,是辅助器具事业发展的关键和动力源泉。目前,广东、江苏、浙江、吉林等省残联与当地的医学高等院校合作,开设了辅助器具专业,其他地方也应积极探索,展开合作。

除了上面所强调的,辅助器适配体系中还包括学科体系、专业技术体系、产品研发体系、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以及行业管理体系等内容,都需要我们去着力推动,付出不懈努力。

三、奋力实现辅助器具工作飞跃式发展

各地要不断提高认识,充分解放思想,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项目实施为抓手,努力实现辅助器具工作飞跃式发展。

(一)抢抓机遇,纳入大局,探索建立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体系。

当前,国家正在构建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家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握这个历史机遇,着力推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政策建设。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提出了指导意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了贯彻落实措施,为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服务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保障。安徽、新疆等地率先将部分辅助器具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保障范畴,很多省都把相关保障政策的制定纳入了地方党委和政府残疾人工作目标。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辅助器具服务政策保障范围还很窄,保障的程度还不高,机制还不完善。除工伤致残人员外,我国残疾人辅助器具配置问题还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明确的补助范围,这是我国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满足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在辅助器具服务保障制度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努力以“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为目标;二是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逐步推进保障制度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和可以创造条件的地区要先行一步;三是探索建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保障政策。

(二)狠抓落实,夯实基础,全面推进机构建设。

辅助器具工作千头万绪,机构建设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必须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省市县服务机构网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目前,全国的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十分薄弱。相对于党和政府对于辅助器具服务工作的要求、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的迫切需求和“十二五”时期急剧增加的任务压力,机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两年,中国残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包括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在内的康复机构建设。中国残联将2011年定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年”;制定了《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标准》,对一、二、三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规模、人员设置、服务内容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助器具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原则和主要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中国残联还与各省签订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级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建设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现在看起来,凡是领导重视的地方,机构建设进展就快;机构建设进展快的地方,辅助器具工作做的就相对好一些。希望地方各级残联要充分认识这一点,不遗余力地抓好机构建设。有些地方,觉得《目标责任书》中的任务定的有点高,完成有困难,我们充分理解,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反复要求,才要狠抓落实。我们认为,中国残联提出的标准和要求,是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残疾人期待的,符合分类指导的原则。从根本上看,如果没有机构,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服务就是空谈。向社会“购买服务”是我们一个重要工作手段。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市场天然是追求效益的,而为残疾人服务更多强调的是公平,辅助器具服务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坚持其公益性质不动摇,是仅靠市场难以实现的。具体实施的步骤,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针对本地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现状,逐步实施,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

(三)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发展辅助器具事业的关键和动力源泉。辅助器具工作起步较晚,职业培训和学科建设都处在起步阶段,辅助器具服务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少,现有专业人员队伍也存在水平参差不齐、学历水平偏低等问题。同时,辅助器具事业专业化进程和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的个性化期望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关键,认真抓好。首先,要针对人才队伍现状和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国残联制定了康复人才培养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希望各地也要制定本地相关人才规划,既要满足当前亟待满足的需求,也要考虑长远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创新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进程。既要发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也要重视职业培训。中国残联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了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培训,是缓解人才极度短缺的现状、提高残疾人辅助器具专业化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探索辅助器具专业化服务模式,完善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辅助器具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已经有600多人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辅助技术工程师岗位能力证书,成为辅助器具服务领域的首批“正规军”。当前,各地要特别重视加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现有人员的培养、培训;要将辅助器具需求的相关知识纳入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基层一线服务人员培训的内容。第三,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四)精心实施项目,注重效能延伸,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项目实施是我们构建适配体系,推动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深入发展,满足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需求的重要抓手。首先,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推进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和锻炼辅助器具服务人才。其次,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以争取地方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形式,推动各地相关保障制度建设。第三,要通过项目的实施,更加了解残疾人对辅助器具服务需求,推动服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推进新产品研发和推广。为做好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工作,中国残联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为地方残联配备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适配车项目,并将继续开展。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了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更为地方残联加强辅助器具机构建设,培养辅助器具适配人才提供了机遇。各地务必认真实施好这一项目,以高度的责任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残疾人身边。

四、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辅助器具工作发展道路

(一)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

残联是发展辅助器具事业,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责任主体。各地残联党组、理事会要在辅助器具工作发展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辅助器具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因此,各地残联一把手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齐心合力的工作推进局面。要出真招,出实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辅助器具工作滞后的局面,才能赶上事业发展的步伐,才能让残疾人满意。

(二)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充分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

各级残联是辅助器具工作发展的责任主体。这不是说要仅仅依靠残联单打独斗,而是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要广泛动员、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辅助器具工作中,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形成政府主导,残联推动,社会参与的辅助器具工作推进模式。

(三)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营造“百花齐放”的环境。

我国辅助器具工作总体来看还是刚刚起步,可以探索的东西很多,加上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各地发展不平衡,不仅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城乡之间存在差距,同一个省内不同地区也存在差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开展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和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条件的地区,应当多做一点,先行一步。各地在指导机构建设和开展辅助器具服务工作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时,辅助器具服务领域还有不少空白,我们鼓励和倡导大家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辅助器具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加快辅助器具事业发展,要强调恪守职业道德。

借此机会,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无论是从职业操守,还是从人的政治品格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家务必时刻铭记。随着事业的发展,项目资金越来越多,难以避免因工作原因经常和企业、科研机构打交道。强调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强调自律奉公,这是对残疾人事业负责,更是对我们的干部负责。要常思贪欲之害,“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面对物质利益的诱惑,要时刻保持警醒,思想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行动上要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常怀律己之心,要十分珍惜和慎重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严守纪律放在首位,不见利忘义,不以权谋私,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做到自重、自警、自律、自省。要坚持出以公心,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管理规范和项目要求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招投标活动、定点机构的确定、产品质量的监督、受益人的选择等工作中,都要坚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坚决杜绝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决不允许搞暗箱操作,滋生腐败。要建立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工作局面,建立项目管理的公示制度,确保项目实施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今年6月,中国残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康复项目管理的通知》,对康复项目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也刚刚组织了辅助器具政府采购和经费管理的培训班,对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主要程序、经费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这些要求。

同志们,辅助器具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到20,覆盖城乡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一定能够初步形成,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工作一定能够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你们就要出发,远征英伦。看到你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威武气势,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中国残疾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你们就会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取得好成绩。在你们远行的时刻,我代表中国残联和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五星红旗一定会高高地升起来,飘扬在奥林匹克光辉灿烂的记忆中!

残奥会是一个特殊的运动会,它不仅仅展示运动员的竞赛过程和成绩,更向世界展示着残疾人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品格。你们中的很多人在历届残奥会上,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残疾人也是可以创造生命奇迹的。

当我们回想历届残奥会的时候,心里总是充满了感动,多少残疾运动员承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不怕流血流汗,刻苦训练,以优异的成绩一次次突破生命的极限,让世界为之惊叹。那一枚枚奖牌上浸染着你们的血水和汗水,所以它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你们用自己的成绩让人们看到,健康人能做到的事情,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

我想,你们去残奥会不只是参加比赛,你们的努力拼搏,会让更多的人看到残疾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重要影响和意义在于,社会应该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创造更好的无障碍环境,让残疾人发掘自己的能力,积极地参与生活,有学习的机会,有就业的机会,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残奥会有开幕也有闭幕,而体育运动是永不落幕的,我希望通过观看残奥会的比赛,更多的残疾人能够热爱和参加体育运动,让身体得到康复,让自己变得强健,为参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我们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

在赛场上,金牌银牌和铜牌是荣誉的象征,却不是一个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因为生活的道路还很长,要克服的困难还很多,我们要以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斗志走向未来。在这里我想说,亲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你们去伦敦是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也是为残疾人兄弟姐妹美好的明天而战,勇于上战场,就是真英雄!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欢乐的体育盛会,它不仅是世界性的体育竞技比赛,也承载着世界和平友谊的精神。你们在伦敦将与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朋友一起奋力拼搏,分享胜利的喜悦。我希望无论在赛场内外,你们都要展现中国残疾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因为你们代表着中国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展示着中国残疾人的形象。我希望你们做赛场上的胜利者,也做促进世界和平友谊的使者。

体育比赛的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忠诚取得胜利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谁也打不倒的,真正的英雄才能为祖国争得荣誉。所以,我希望你们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干干净净的中国运动员!

亲爱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在这出征第十四届残奥会的时刻,我要再次把美好的祝福送给你们,祝愿你们平安顺利,也愿你们多多保重。相信你们一定能以顽强的意志,精湛的技巧,完美的策略,赢得光荣的胜利!请你们记住,祖国和人民在支持你们,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会为你们喝彩。胜利永远属于勇敢的人!我们期盼你们凯旋归来!

【残联发言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座谈会,很必要、很重要。精神残疾康复工作,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社会各方的长期不懈努力,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最近,吴邦国、温家宝、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又做出重要批示,责成卫生、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检查地方精神病防治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认真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不断完善保障制度,切实维护精神疾病患者的合法权益。6月25日,中国残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通知》(残联[2012]89号),对切实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集思广益,认清当前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新形势和残联系统的工作定位,理清思路,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的新模式。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既有我国精神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有英国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专家,还邀请了中国精协、克里斯多夫国际防盲协会的代表和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地方残联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精神病防治工作方面,一直发展得比较快,给全国提供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会后,我们还将组织大家对南京市和常州市的精防工作进行考察。两市的精防工作,体现了国内外先进理念的融合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刚才,大家就当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向长期以来积极参与推动我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相关单位、各位专家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讲三点意见,与在座专家、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形势和任务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现有精神残疾人827万,约占8502万残疾人口总数的10%。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是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服务人数占我国“十二五”残疾人重点康复工程任务的60%,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是实现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键一环。当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依据方面,《精神卫生法》近期有望出台,该法草案中,明确规定了政府在提供精神卫生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对残联参与精神卫生工作的职责做了明确的规定。

——医保政策方面,卫生部、人社部在2011年分别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实现了国家制度层面的精神病日常服药报销全覆盖。

——工作机制方面,在已有“精神卫生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中央综治委强势介入,在全国范围内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排查,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档案。目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重性精神病管理已纳入创新社会管理有关方案之中。

——资金投入方面,卫生部已将精神病的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明确基层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服务,今年,又重新修订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大幅提高了对精神卫生机构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新的形势,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势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这为我们残联系统做好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经验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中国残联与卫生、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在精神残疾康复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探索并形成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

自“八五”以来,国家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4个与其配套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建立了县、乡镇、村(居委会)工作网络,在开展精防工作的市、县成立了由村(社区)负责人、村医(社区医生)、精神残疾人亲属参加的看护小组,督促精神残疾人按时服药并提供转介服务。残联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社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监护,提供治疗和康复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到“十一五”期末,在全国1818个县覆盖8亿人口的地区,使495.2万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治疗与康复服务。

20年前,中国残联依据常州市精防工作的有效做法,总结出了“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随后,列入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广,有效地带动了全国精防工作的开展。

2011年,中央专门将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服务与管理列入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及相关文件中,并落实了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和重点工作。在文件中,提出了继续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的工作要求,这是对我们20年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充分肯定。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常州市的精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卫生、公安、残联等相关部门统筹联动、资金投入力度大、医保和救助政策到位,基本实现了精神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全覆盖,形成了医疗卫生的防治康复指导网络、公安的肇事肇祸防控网络和残联的救助保障服务网络,三个网络职责分工明确,工作中有分有合,实现了无缝对接,较好地保障了全市精神病人防、控、管及服务的全面到位,基本实现了精神病人治疗、康复的全面覆盖和信息数据的动态管理。这一做法非常有特点,是对“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全国都要学习这一经验,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将常州的“一枝独秀”再一次发展到全国的“百花齐放”。

2、保障机制逐步完善,精神残疾人的医疗保障政策取得突破。2011年,卫生部、人社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卫农卫发〔2011〕27号)和《关于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发〔2011〕59号),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日常服药费用纳入新农合、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或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支付范围,同时,农村重度残疾人参合费用由政府补助。上述政策的出台实现了城乡精神病患者门诊服药报销的全覆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也为完善精神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加大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的救助力度。为减轻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康复费用负担,自“十五”开始,在国家财政部的支持下,中国残联通过国家彩票公益金项目对全国13.35万名重症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了连续的医疗救助。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各级残联积极行动,争取资金,普遍开展了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助工作,据统计,仅2011年,就为35.6万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

(二)基本经验。

中国残联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20多年,我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精神病患者为本,是精防工作的宗旨。以残疾人为本,是我国残疾人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精防工作的出发点。针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不歧视、不漠视,像尊重每一个社会成员一样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解除病苦,帮助他们恢复社会功能,创造条件帮助他们重返社会。今后,精防工作中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措施出台,都应该本着这样一种精神,要把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整个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精防工作牵涉医疗、救助、管理、康复、社会安全等多个方面,单靠哪一个部门是难以做好的,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够做出成效。

第三,充分发挥残疾人组织的协调作用,调动精神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自身的积极性。残联组织具有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管理部门,也是各项残疾人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更便于了解精神病人,深入家庭做工作;同时,残联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服务精神病人,既属义不容辞,又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综合、组织作用。在探索新的社会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残联应该发挥自身特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救助,是目前合乎国情、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全民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有限的情形下,我们既要不断在政策上为精神病人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服务,同时也要及时地对贫困精神病人直接进行医疗救助,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服药、住院费用,避免因贫困导致病情加重、甚至造成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情况出现。

第五,重视社区,抓好基层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础。广大精神病人生活在城乡社区,抓好基层的救助,发挥好看护小组的作用,办好社区康复站、工疗站、农疗站、日间中心,既可以解决众多精神病人的医疗问题,也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稳定情绪,解除关锁,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生活主流。这一做法,既合乎我国国情,也顺应了当今国际“去机构化”发展的趋势。所以,重视社区,抓好基层是做好精防工作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大家刚刚都谈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谈到经验,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精神疾病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精神残疾人的服务与管理已成为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精神残疾人仍然是残疾人中最困难的群体,社会对这类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十分严重,侵害精神残疾人权益的事情也经常发生,许多家庭还得不到应有的救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精神疾病工作机制衔接不畅。卫生部门更关注治疗、公安部门更关注肇事肇祸,残联则更关心精神残疾人的权益和康复。现实中,精神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基本稳定,按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本应回归社区进行康复。但是,由于缺乏合适的社区康复机构,恢复期精神病病人的“出口”问题难以解决。患者及其亲属缺乏必要的康复知识,他们被周围的人们歧视、自身的康复信心倍受打击,致使病人难以康复,病情极易复发。同时,西部地区精神医疗机构整体不足,精神科医生严重匮乏,有的省区甚至没有专门的精神病医院和精神科。

2、政府对精神病防治康复的整体投入仍然严重不足,缺乏保障机制。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投入虽然不断增加,但用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经费也相当有限。各级政府对精神疾病防治财政总体投入不足,各方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很多精神卫生机构仍然是“自收自支”的单位,导致一些精神卫生机构忽视门诊随访、社区康复等职责,将患者通通纳入住院治疗服务范畴,客观上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精神疾病管理的缺失。

3、精神病患者的实际医疗负担仍然很重。这两年,国家层面接连出台关于精神病患者服药的普惠政策,从制度层面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日常服药纳入医保报销的问题。但是,由于具体掌握、执行政策的是在县一级行政机关,各地贯彻政策的力度不一。从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地区的报销比例只有30%-50%左右,对于贫困精神病患者来说,医疗费用负担仍然很重,不堪承受。

4、救助项目开展与患者的需求不成比例。“十二五”期间,中国残联通过实施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将投入7.5亿元为20万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但是,我们知道,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贫困比例很高,需要救助的人数远不止20万人。

5、二代精神病药物普及率不高。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大部分地区未将二代精神病药物纳入基本药物报销目录中,一代药副作用大、康复效果差,甚至可然引发其他疾病而雪上加霜。

三、挑战与应对

同志们,尽管当前精神残疾康复工作中仍面临相当多的困难和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九

5月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月份,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国际助残日,下文为大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同志们、残疾人朋友们:

后天是第26次全国助残日。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6万名残疾人朋友及其亲属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湖北师范学院爱心助残服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农村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开展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工程、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阳光家园”计划、社区康复等活动,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纵观全局,我市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差距,还需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扶残助残是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和关爱,努力形成“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是我们血肉相连、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扶贫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残疾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残疾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每一位残疾兄弟姐妹都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

今天,市残联与还地桥镇政府在这里一同开展“助残日”活动,现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需求登记、劳动就业、健康体检、法律咨询、赠送轮椅拐杖等服务,湖北师范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上门义演,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现场捐款,为我市第,次“助残日”活动拉开了序幕,我衷心地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身残而志坚,乐观进取,满怀信心地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谢谢大家!

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上的讲话内容篇十

同志们、残疾人朋友们:

后天是第xx次全国助残日。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6万名残疾人朋友及其亲属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所有关心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对湖北师范学院爱心助残服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日臻完善。通过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农村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开展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白内障复明工程、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阳光家园”计划、社区康复等活动,不断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纵观全局,我市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差距,还需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扶残助残是一项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伸出热情的双手,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扶持和关爱,努力形成“关爱残疾人、关注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是我们血肉相连、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我们要大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培训、就业、扶贫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解决残疾人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为残疾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每一位残疾兄弟姐妹都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

今天,市残联与还地桥镇政府在这里一同开展“助残日”活动,现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需求登记、劳动就业、健康体检、法律咨询、赠送轮椅拐杖等服务,xx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上门义演,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现场捐款,为我市第xx次“助残日”活动拉开了序幕,我衷心地祝愿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广大残疾人朋友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身残而志坚,乐观进取,满怀信心地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谢谢大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