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6 10:28:02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时间:2023-11-06 10:28:02     小编:紫薇儿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一

人生如同一张白纸,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在给这张白纸着色的`过程,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会留在这张人生的纸上。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张色彩斑斓的纸,上头满是绚丽的图案;有的人留下的则是灰暗一片;更有的是还没来得及在这张纸上添满色彩,这张纸就早早飘零!

法律仿佛是一张无形的网,看似虚若无物,无声无影,但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一个邪恶的念头刚刚闪过,法律无形的双手便悄悄地靠近,当法律有大网在你身后展开,这就说明你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为了帮忙我们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本事,我们听了王警官带来的法制教育讲座。

这次的演讲主题是: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本事。王警官那生动的演讲,引起了我的思考,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

此刻,青少年的犯罪情景越来越多,此刻中国一年就有两万多个。听到这儿,我不禁感叹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呀!如果青少年就不把“法”看在眼里,那中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貌少年强则中国强啊!更让我感到惊讶的是,青少年犯罪年龄越来越低,初中生较多,这是为什么因为初中生一般是住读,没有了家长的监督,教师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看着你,所以,自觉性就松懈了,再加上有的坏学生还影响了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所以,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了,其次,初中生的压力没有高中生大,有时间玩,有时间上网吧,网络也有些不健康的东西,好奇心使劲促使自我去看,可换来的,却是犯罪之路。更让人心寒的是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残忍,从小偷小摸,到拿刀恐吓,最终还杀人放火!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80%与网络游戏有关!是啊,此刻的游戏大多是打打杀杀,一不留神,就会沉入“泥潭”之中。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教师要求大家远离“网游”的原因吧。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二

围绕教研员xxx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辩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师真切的感遭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6xxx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辩,“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形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xxx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辩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法课堂上学生思辩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强烈热闹,学生的课堂主动性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xxx主任,更是紧抓教师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三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新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实施了,新的《小学生守则》共有十条,这十条,作为小学生要人人会牢记,并且所有同学都要按照《小学生守则》的要求去做,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有二十条,同样要学,并且要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争做讲文明、讲礼貌,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的好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变坏真是太容易了,网吧、游戏厅,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你们而荒废学业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现在,便有许多的不良同学:有的同学爱打架或偷别人的钱财。小小的年纪,就粘上了许多恶习。走出校园,或早或晚,几乎都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他们最后走上这一步,并不是一步走成的,其实他们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你们这个年龄开始一步一步不听教育,渐渐变坏的。因此,这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自己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宁。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四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中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实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学法知法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教师法》等重要理论,通过学习,本人受益非浅,对依法执教、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等概念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诠释。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的感想:

(一)区分层次,继续上好法制课。在全县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设法律常识课,列入课表。要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并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使学法、用法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同时,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形式多样,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举办主题班队会、开展社会调查、知识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是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形式,通过宣讲法律故事,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育效果。二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要依靠村委会协助学校和家长做好所在区域学生假期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活动,共同做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做好对“行为偏常”学生的帮教工作,努力切断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源头,确保学生不出问题。

(三)突出重点,提高法制教育针对性。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除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少数有不良行为以及有不良行为倾向的“问题学生”实施重点帮扶,预防和减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学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发动教师对全体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对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的校内外表现重点掌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同时,学校领导、老师结对帮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一环。

在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后,让我更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凭职业道德、凭良心。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教师要面向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不要偏爱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对于优缺点、错误的学生,要深入了解情况,具体分析原因、满腔热情地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调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满怀信心的成长。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以理服人,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和压服的办法,更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为此教师法规定了教师体罚学生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学法过程中,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生活中,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和学生们主动沟通,谈谈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或疑惑不解的问题。对学生能够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知道是非对错。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过程,能比较好的完成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

对于教师本身,一要注重自己的师德学习,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法》中,这两点是教师的为师之本。平日里要主动多参加培训和业务学习,多向优秀教师和老教师请教他们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法,多听一下优秀教师的课,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

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让我们与()法同行,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五

我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告知了我怎样度过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是人生进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一生奠定重要的根底;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越发丰盛而厚实的底色。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面对中学生活,我们应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我还明白了,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不懈的追梦圆梦,才干变化生活,变化我们自己。努力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进入初中,我们也进入了青春期,《道德与法治》告知我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我们应当用汗水书写难忘的故事,用泪水记录成长的悲欢,用发明见证生命的喜悦。中国正大步走向法治时代,我们须要主动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我们应当仔细学习更多法律学问,自觉增添法律意识,在学法中懂法。要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律庇护我们安康成长。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中,我收获了更多成长的喜悦,我更乐于学习这门学科。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六

3月24日,在潘南小学举行了以“提升学生思辨力”为主题的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思辨力。

这里所提到的“思辨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指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事物情况、类别、事理的辨别分析,它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后疫情时代,提升学生思辨力显得尤其重要。通过三堂课的学习,我对提升学生思辨力有了一些拙见。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来实现的,传统德法课中“这样对不对”“怎样做才对”等问题模式不能让学生产生有效的思考,更不可能提升学生的思辨力。学生应该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独立的思考或者和同伴思维的碰撞,层层分析,辩证看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投入到矛盾情境中去,通过辩证地分析和理性地思考,来剖析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经过思考以后学生的看法不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的观点,客观理性看待问题。在莲池学校巩革老师的课上,我就看到了这种情境的创建,让学生思考一些具体情境“算不算浪费”,引导学生克服看到用纸就觉得是浪费的思维窠臼,正确看待纸张的使用。

问题矛盾情境的创建,往往很难预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留心学生的发言,抓住学生回答中的关键点,展开思辨的讨论。以《我的苦与乐》这个课题为例,传统教学中只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纸张的珍贵,认识到生活中各种纸张浪费现象的危害,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在“提升学生思辨力”主题的引导下,这节课在以上基础之上,还应该更加深入,让学生能更深入思考“浪费”等概念,进而对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理性辩证地对待。一些大量使用纸张的现象到底应不应该都归为浪费呢?我觉得不是的。浪费是在满足使用需求之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点值得在课上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加以思考辨析。第三堂课上,学生回答感冒了大量使用卫生纸擦鼻涕是浪费现象,教师一带而过,没有通过这个点来展开辨析,我觉得是错失良机。可以通过这个点来把学生引入到浪费是必要使用以外的无意义使用这一概念的思考辨析上来。

道德与法治课要想能够切实对学生的生活乃至人生有所意义,就必须要克服传统的让学生看看图,说说对不对,谈谈应该怎样做这种模式,把学生引入到更广阔的真实生活中去,在真实生活各种充满矛盾冲突的情境中,去思考,去辨析,去客观冷静分析问题。教师必须摒弃道德与法治课就是教给学生道理这个观念,而是把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尤其是思辨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通过帮助学生提高能力来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认知。

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精选篇2)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七

从新学期开始,八年级第二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版本的暂时更新让我有些意想不到。因为我们上学期还是广东教育版,新学期一开始就变成了人类教育版。就在我又饿又无助的时候,今天的新教材在线培训就像一场宝贵的春雨,及时滋润了我渴望的心。

让我站在网络训练中"高处"掌握教科书的主题、概念和框架:宪法精神是贯穿整本书的红线,指挥整本书的灵魂。本书应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科书采用总框架结构,就像一篇文章,思维特别清晰,这一切似乎让我控制教科书,战略意识。

我最赞赏的还是本书很贴近青少年实际,遵循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建构"基于生活-反思生活-回归生活"路径。这将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感到抽象和无聊。

同时,这次培训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科书的研究中,我愿意努力工作。仔细思考,逐层分析,多思考,勤奋思考,既不能理所当然,也不能迷信权威或遵守规则。

新学期,新教材,新挑战,虽然我不能熟悉,但不能说,这次网络培训,真的很棒。当然,探索学习之路并没有尽头——我会不懈努力,只是为了更好!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诚信道德我们的未来!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重谈道德诚信的话题,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毕竟,道德诚信在我们生活中与我们紧紧相随,每时每刻都不曾分离,道德与人类同生,诚信与社会同生。

说到诚信,我想起小时候听到的“狼来了”的故事,从中懂得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

凡此种种,让人感觉道德巳被扭曲,人进已经丧失。

假如长此下去,可以设想:世态炎凉,人间冷淇,社会大乱,人心变态,身临其境,人人自危。无数先烈壮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成果将毁于一旦,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善良的群众呼唤着正义现身,呼唤着良知发现,更呼唤着道德回归。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道德修养。人的道德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

曾经有位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教授回答说:“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要谦让、吃饭前要洗手……”听到这里记者漠然了!

我们从小接受社会公共道德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社会公德。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

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么?”我们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公共道德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公共道德,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美好的明天,生活在鲜花盛开的大地渴望不是等待,幸福美满的生活必须创造和拥有以人与人的道德标准为标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加强法制建设,遵守市民公约,请相信,蓝天、白云、阳光、雨露、幸福。和平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我记得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过www.,诚信是在于量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开始改善信誉,形成量的积累,才能造成一个诚信的社会。是的,千万棵沐浴在诚信的雨露中的树木,必将构成一片诚信的森林,为自己,也为国家的生命和成长,撑起一片明媚的天空。

所以我们不必埋怨这个社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对社会的影响不大。试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吗?可是,单凭这一点酵母,不是就把面包发起来了么。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这个时代的酵母,让面包发起来!

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爱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诚信和做人的道德,我坚信,我们的祖国必将如繁茂的森林永远繁荣,永远强大,永远年轻。让我们坚守诚信坚守道德,致力建设和谐的社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

做人需要道德,道德赢来尊严。

做人需要诚信,诚信赢得未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九

做好“新课标”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目标,但从当前一些教师来看,在教学目标方面还比较单一。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将其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及“素质教育观”进行有效结合,“应试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还没有从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等诸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直接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还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制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加以改进。

当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比如个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因而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尽管在知识上有所收获,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还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很多教师采取说教式、理论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此外,互动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方法以及调查研究等方面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健全和完善的教学体系具有很强的保障性。但目前一些教师在构建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方面不够到位,比如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信息化教学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在推动“互联网+”教学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育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多媒体ppt技术、希沃白板技术以及“微课”等的应用不够到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不够完善还表现为,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特别是“走教案”的教学模式相对较多,在培养学习兴趣,以及应用生活化教学等诸多方面不够系统等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将道德与法治教学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教师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战略思维,通过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创新,努力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要针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要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切实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也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服务意识、团队精神以及遵章守纪意识。

众所周知,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科学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而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言行是讲道德的,而且也要引导学生应用于具体实践当中,使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要更加高度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法治教育来说,可以将社会上的不法行为作为“反面案例”,使学生了解违法的危害等等。要更加高度重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都可以采取“对分课堂”的方式,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努力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规范化和系统性,同时还要在趣味性方面实现突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大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ppt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使其更具有直观性、演示性和趣味性,这就需要加入更多的音频、视频乃至flash动画元素,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要在构建“生活化”教学体系方面下功夫,比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孝”文化,并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要更加高度重视“游戏化”教学体系建设,比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方式进行,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将其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结合,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破解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理念,重点要在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十

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车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学校来说,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创建校园文明的基本条件。就目前学校状况来说,有些学校出现了几个男孩围攻一个女孩子,而女孩子无力反抗。有些学校老师不敢管学生,学生在学校拉帮拉派,还有的学生不能尊老爱幼,致使学校校园风气不景气,因此,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是何等重要啊!那么,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看法。

学校不光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书来教学生,而且还要用传统美德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德育教育要有长期性,要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树德育人,为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几百米的围墙内壁上,把《弟子规》的内容和画全都刻在上面。学生随处可见,既有形象性,又有可视性。在班级里,每周我利用班班通让学生看一节传统美德小故事,如《孔融让梨》,《乌鸦反哺》,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礼让,孝顺是美德。结合当前实际,由于我校处在农村,一些男孩娇生惯养,平时班级扫地都是家长替扫。为了教育学生,感化家长。我班开展了我为家长洗一次脚活动。班级所有的家长都来到学校,学校为他们准备了毛巾、盆、香皂。这次活动设立奖项,看那位学生做的好。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含着泪说:我这是第一次孩子给我洗脚,我好幸福。孩子们洗脚后明白了,孝顺父母是自己的义务。通过这次活动,我校其他班级也做了这项活动。家长们反应非常满意。对学校的做法大加赞扬。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还要挖掘外地的资源。我校利用研学活动,与活动社联系,到一些传统美德浓厚的地方去学习,每年两次,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教育了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小学生违规的行为非常多,教育要得法,不得重罚。采取巧当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班一年级里,时常有同学丢失东西,开始我没在意,不料,有一个同学带的二十元钱不翼而飛。翻包是不行的,丢失钱的同学哭的很凶。我自己拿出二十元给她,她才止住哭声。为了班级以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在班会上我讲了一个我从前经历的故事,我有一个校友,本来学习还可以,一次,他捡到一支笔,没有交给老师,给了他的妈妈,受到了妈妈的表扬,后来,他拿了同桌的5元钱,给了他妈妈,他妈妈给他买了许多糖。习惯养成了好吃懒做。不讲学习,光讲偷人。学习跟不上,就辍学在家。在家也不安分,买东西没有钱就偷人家,开始偷羊,最后偷牛,在与别人争执过程中用刀捅死别人,被判死刑,在临刑时,要和他妈见一面,要吃一口奶,结果,咬掉了xxx。他含泪说要不是他妈他不会有这下场。人生短暂,如果做错事,不及时纠正,后果难以想象。我讲完后,我叫每位同学发言,如果是我,怎么办?同学们发言很好,接着,我讲我班同学丢失20元,难道这20元会跑吗?你拾到你该怎么办?第二天,拿钱的同学主动找到我,把20元交到我手里。我表扬了他。

《道德与法治》课有些可以用情景体验法,交通规则,本来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为了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我校动用关系网,有一位家长在交警队有亲戚,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交警队活动,每次抽10位同学跟着警察上班一次。回来后扮演角色,校园小交警,从此以后,校园充满了正能量。人人讲平安,个个争当先。

校园文明创建需要人人参与,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面对校园出现男生欺负女生,强者欺负弱小,我们要用英雄榜样激励学生敢出来当英雄。通过影视教育,《小兵张嘎》、《王二小》、《小号手》、《自古英雄出少年》。学生明白自己也可以当英雄。我校还设立奖励资金,见义勇为者最高可以拿到100元,方案实施后,管事的人多了,找事的人少了,老师也清闲了,校园良好风气日益提高。

校园文明,我们教师要身先士卒,要学生做到,我们应该做到。违反法律的我们不做,有些教师课堂上讲的多么多么好,课下侮辱女生,甚至丧失人性,沦为囚犯。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给学生带来一生的`痛苦。违反道德的,我们也不做。目前,经济利益诱惑力很大,一些教师,课堂上不讲,课下补习班里讲,办小饭桌收益很大,还美其名曰:家长愿意。钱增加了,可教师德行降了。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校的一点变化,也会影响社会的某些改变。我们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方向要正确。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伟大文学家雨果说: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脸上的冬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我认为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秘诀是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平时我在上《道德与法治》课时特别注重后进生,因为他们就像干渴的麦苗,更需要雨露的浇灌,其实他们的身上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我班的任文乐同学就是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摆弄一些小东西,甚至和前后桌说话,前不久还和同年级的学生因为一点矛盾打起来,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对她的教育吗?不是的,其实她的身上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说:唱歌、跳舞、体育,这些都是她的特长,于是我抓住对她教育的契机。从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我想她自身的缺点也会逐一改掉,期待着她有更大的进步。

我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感受最深、领悟最深的,也是最成功的感言,就是:沟通,从尊重开始,用爱与学生交流。只有在沟通过程中,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心与心才能交融,情与情才能共鸣,老师的爱才能真正温暖每一个学生稚嫩的心,激起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从而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每一位学生交谈,那么,《道德与法治》课教育就能更上一层楼。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是灵魂,学校教育不可缺少,想创建文明校园,必须上好《道德与法治》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十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己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坚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本学期,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强化领导、认识到位,制定宣传教育齐抓共管的机制,为做好学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德育处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

聘请东阿县司法局张慧同志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学校主阵地的资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

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十二

刚步入中学的我们,接触了一门新学科《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我们青少年身心安康进展,有利于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像一棵树,不能长歪,一旦长歪就很难扶起。惟独仔细学习《道德与法治》,我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自我防备的意识和能力才会不断增添,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才会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我们自身的权利和利益才得以实现和维护。通过一年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那什么是法治呢?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顺从法律,恪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格外重要,它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同时我也明白了道德与法治的关系:在法治时代,并不否定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增添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是法治中国建立的受益者,我们更应当成为参加者和推进者,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抱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想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篇十三

围绕教研员王瑶主任提出的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和二年级研修主题“后疫情时代的环保教育”,本次片区研修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由三位教师出示了《我的苦与乐》这一框题。经过三所学校的德法教研团队的精心准备和三位教师的精巧构思,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的课堂,让我这名新教师真切的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在教研主题“提升学生思辨力的议题式德法课”的呈现上,莲池学校的巩革老师在课堂上巧妙的抛出思辨点,以纸精灵的身份,对“学生折纸飞机”令我很矛盾,开启学生对是否可以折纸飞机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辨析。一面是孩子们日常玩耍的折纸飞机,一面是节约用纸。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中进行精准的设问,学生们很快进行了有效交流、讨论,得出了“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可以折纸飞机玩”的结论。而针对学生提出的路上飞洒的广告宣传单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象时,巩革老师又一次精准抓住矛盾点引导学生思辨,“街上传单这种浪费是印传单的人造成的吗”?学生们各抒己见,最终得出了印传单是正常的宣传活动,并不是浪费行为,而收到传单的人的随手乱扔才是浪费现象。

巩革老师这节课上的两个精准的思辨点的抓取也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开启德法课堂上学生思辨力的钥匙,就在老师们的话语中,是教师备课时的完全准备,也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分享交流的细节的抓取和智慧生成。有了教师的精准抓取和引导,孩子们在课堂上频出金点子,课堂氛围也越发热烈,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是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这一次的片区研修,不仅在备课、磨课、上课环节注意扣准“思辨力”这一主题,评课环节,从青年教师到学科委员会教师,再到王瑶主任,更是紧抓教师课堂上抓准的思辨力生成点进行深入分析。引导我们新教师在以后的德法课堂上,不仅要对可能出现的思辨点进行有效预设,还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精准出击,抓准学生分享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极具思辨力的点,并智慧地进行课堂生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