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一
xxx,男,汉族,199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紫云自治县小坡脚汤氏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8年先后被评为省、市、县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先后被团省委、团市委、团县委联合相关部门授予“优秀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2020年合作社被评为安顺市龙头企业,2021年合作社入选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xxx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5437部队,服役期间获得5.12抗震救灾嘉奖、集体三等功。
2007年12月,怀着心生向往的“飞向蓝天”梦,xxx告别家乡父老,踏上从安顺开往成都的“送军专列”,开始了自己梦中的空军之旅。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xxx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前往救灾现场,抗震救灾结束后,xxx荣获先进个人。2015年,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等一批关注贵州发展的新闻引起了xxx的注意,他一边着手规划着家乡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一边保持军人特有的韧性带着战友夺标取冠,同年12月,xxx怀揣着“优秀士官”的荣誉离开了部队,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
退役返乡的xxx没有闲着,一心扑在了农业产业的试验上。为了选择产业,xxx先后到过广东、山东、云南、福建、新疆等地,考察鲜果种植的环境和销售渠道,学习瓜果种植技术,学习经济作物种植技术,收集了从部队转业回乡创业的第一手资料。
跑了市场,看了产业基地,有了自己的试验种植结果,xxx的农业产业发展的构想渐向成熟,并开始影响着村中的其他人。2017年,经过撤并的村委班子需要配强,猫营镇党委入村开展调查时,xxx的声誉在群众中反响很好,后经组织酝酿、培养,他被选为牛场坡村党支部副书记。
做了村官,不忘自己就是一名党员。“做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是群众选我的真正需要。”在村委任职的时间里,xxx大多时间赴在田间地头,跟着群众学种植,指导群众学改造,走着专家的路线,干着百姓的操劳。那些日子,当地的群众都对这个退役军人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敬畏,“汤支书对家有情,对群众有爱,为人亲和”的形象也在十里八乡群众的心中树立了起来。
退伍不退军人本色的xxx,本着“在军为国、返乡为民”的`创业精神,经过多方筹集,于2017年投资100万元成立了紫云自治县小坡脚汤氏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通过逐户动员走访,合作社成立才一个月,就成功流转土地近300亩。通过土质检测、育苗管护到大棚改造、土地翻耕、组织贫困户入园培训、土地流转资金付给、再到生态理念的灌输……2018年,小坡脚西瓜生态种植基地里产出了“特小凤”西瓜品种,红极果蔬市场,成了当地市场的生态型水果精品,土地流转量也达到预期极限350亩,带动贫困家庭就业21户,35名贫困群众作为基地固定职工,开始领取月薪工资。
山川缠绵,四野军绿。xxx从空军的蓝,变身为致富带头人的绿,期间的过程,让许多群众从中受益增收的同时还学到了种植技术,这无疑是一次朴实且成功的转身。为扩大种植规模,助力乡村振兴,今年,xxx通过联户联营分基地模式在大营镇发展了4个西瓜种植分基地,与农户实现利益联结,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二
走进宁谷镇林哨村,一问起小起,大人小孩都知晓,大家都会说,“她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村干部”,小孩会说,“她是一个善良的好阿姨。”
小起,彝族,本是四川甘孜州人的她,20xx年从老家四川甘孜到成都电子厂打工,20xx年与同厂的贵州小伙牟安林相识相爱,20xx年跟随男友回到西秀区林哨村。小起的家乡四川甘孜属于贫困落后地区,来到林哨村后,小起意识到林哨村的经济条件也不太好。面对现实,小起便和丈夫商量,如今国家惠农政策力度越来越大,结合林哨村实际,夫妇二人决定发展种植业。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小起和丈夫与村里签订了210亩的荒山承包协议,种了10亩桃子,200亩茶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桃园和茶园如今已进入盛产高产期,10亩桃园年产值60000元,200亩茶园年产值40万元,每年可为村民提供务工收入高达20万元。几年累计下来,小起和丈夫的果园和茶场已为村民增加务工收入一百万余元,自已的生活也已从刚来的迷茫艰难走向希望。
20xx年3月,宁谷镇林哨村“两委”看到小起的勤劳,看到小起和丈夫种植场对贫困户所作的贡献,对小起的能力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便动员小起担任村计生员,得到领导的认可后,小起便和村支两委一起工作,分担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20xx年宁谷镇林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小起把实践站的工作扛在肩上,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林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起了五支志愿服务快乐小分队:爱心妈妈快乐小分队,文化文艺快乐小分队、法律保障服务快乐小分队、农技知识宣传培训快乐小分队、党员志愿服务快乐小分队。小起积极筹划小分队活动,把志愿服务活动和村“两委”工作结合起来,五支志愿服务工作小分队的工作在小起的精心组织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天,走进林哨村委,一块“文明超市”的牌子赫然在目,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登记在册志愿者有50余人,每周的“靓丽星期五”活动开展成了常态。走进林哨村,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于它的美丽、干净、整洁。但这一切美丽、文明的后面,都离不开我们的“美丽使者”——小起。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三
周xx,女,汉族,中共党员,28岁,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西秀区税务局一级行政执法员,团支部书记。自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农村税务工作。她深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这位年轻的90后始终为着肩上闪耀的税徵,燃烧青春、绽放热情、锐意进取,助力乡村振兴。
20xx年,周xx担任国家税务总局安顺市西秀区税务团支部书记,三年来,她坚持联系帮扶村,深入农户家里和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需求与困难,出智出资出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每年组织发动同事出资购买贫困村滞销家禽500余只,共计5万余元,并为帮扶对象购买书籍等学习资料。
20xx年—20xx年期间,周xx分别组织干部为因灾返贫的白顺开一家及因学致贫的方玉菊、方雪飞两姐妹发起捐款倡议,共计捐款3万余元。方雪飞表示:“感谢周xx姐姐以及税务局的其他哥哥姐姐,到了大学,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将来用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建设家乡,回报社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她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通过结合“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活动,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精准帮扶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持续做好服务。
为助力涉农产业发展壮大,精准帮扶农户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她带头组建涉农税惠团队,定制个性化税收服务,落实落细税惠政策等措施,建立健全“事前辅导、事中审核、事后监管”的跟进机制,有针对性地向企业介绍涉农产业发展、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税农携手共促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创收致富。在她的努力下,20xx年以来,实现了农村税收减免1970万余元。
为解决农户和企业对涉税事项办理的疑问,围绕办税缴费和产业发展“问需、问计、问难”,推动政策精准落实到位,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她带头把纳税课堂开到田野乡间,讲解好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税收优惠政策,面对面辅导,手把手教学,为乡村产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
同时,她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宣传发动为抓手,经常性组织青年干部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为建设环境整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贡献“税力量”。她经常组织青年干部从清洁环境入手,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在西屯村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中,她号召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教师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宜居乡村创建活动,通过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措施,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共创幸福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四
庄xx,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16年12月至今,担任七眼桥镇时屯村村委主任。2020年5月,被授予2019年度“西秀青年五四奖章”;2020年7月,他创办的安顺肉多多绿化园艺有限公司在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安顺市选拔赛中荣获“专项组优秀奖”。
刻苦钻研,找准发展新路子。庄xx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云南开展调研学习,调研结束后积极组织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宣传征询群众意见,获得村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引进多肉种植产业并将其发展为村级产业,作为主责主业来抓。2019年,他积极走访动员,通过流转土地200余亩、引进多肉品种,成立兴腾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建成占地300余亩,82个连体大棚的植物基地,是目前贵州省最大的、集培育区、景观区与售卖区、研学为一体田园综合体生产基地。大棚内,几十种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排列整齐,多肉植物作为最近几年新兴的花卉产业,受到家庭园艺爱好者的追捧,成为了都市年轻白领案前的时尚装饰小物,如今也敲开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大门,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就业的又一新型产业。
不忘初心,带领群众奔小康。在庄xx的努力下,时屯村注册成立了“村社合一”合作社,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他经常晚上深入群众走访座谈,不断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把群众的所想作为村级发展的重要参考,同时建立了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将所有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签订了分红协议,利益联结贫困户达到全覆盖。
另外,庄xx“一切为了人民”的各种事迹也在镇上传开:村级上寨自来水在高峰期间供应不足,不能正常取水,于是,他和好友庄洪彭协商,于2017年6月自费11万元为村集体修建了一个水池;他听到村民反映村里没有一个休息、休闲娱乐的场所,在面对村级经济紧张的情况下,2017年9月,自费投入15万元为时屯村修建了一个凉亭;自2018年以来,庄xx每年都会自费3—5万元,为村里考取优秀大学的学子颁发奖学金;疫情期间,自费1万余元用于捐赠给各村卡点值班人员的就餐;2019年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他多次到云南考察学习,在时屯村创办了安顺市肉多多绿化园艺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里51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中就包括10户10人贫困户。
砥砺奋进,助力乡村新发展。在庄xx的大力号召下,时屯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充满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合作社的每一个人都把主要精力用在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上,大家都纷纷表示表示,“只要能干一天,就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下一步,庄xx将依托贵州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强化院企合作,做好多肉品种培育,规模种植,品质提升,营销管理等方面工作,让基地成为省农科院的科研实训试验场,把基地做强;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多肉产业,由基地提供种苗和技术培训,并负责产品回收销售,稳定解决农户持续增收和广大农民工就近就业的问题,持续推动多肉小镇建成;抢抓疫情结束国外市场真空契机,建立一批网上直播带货平台,通过建立多肉售卖大市场从而带动全区的产业大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五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专干,小罗始终不忘组织的要求、为村民服务的宗旨。一场蔓延性的疫情在全国席卷而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处于扩散期的严峻形势下,他始终坚定信念、团结一致、服务群众,主动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与全村党员双联户长等共同组建“党员突击队”“双联户长突击队”“人大政协突击队””退伍军人突击队”,坚守岗位、服从安排、随时待命,争当防控一线的“排头兵”、为民服务的“勤务员”。
他始终坚定信念、坚守岗位,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关键时刻不懈怠、不退缩,在防控疫情斗争中践行宗旨意识、锤炼理想信念。
在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组织下,小罗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并做藏语翻译,细致讲解、宣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况知识,劝导村民加强自我防护,不参加聚会活动、无特殊情况暂不外出;引导村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全村营造浓厚的防疫氛围,提高村民的防护意识。
他主动对对近期返乡人员的工作地点、返乡途径等进行详细登记。每天电话等方式逐一询问反乡人员的身体状况、其中从湖北省武汉市返乡回乡人员,进行居家隔离14天、检测每日体温,做到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同时,监督村里各家商铺,检查商店商品有无涨价,蔬菜、粮食等群众日常用的物资供应情况,有无存在供不应求情况。定期安排人员到市区购买生活用品、满足村里生活必需品,让“制度与温度”并存。
他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消毒,对公共垃圾箱、村便民服务中心、村超市等人流量相对多的区域消毒,日夜轮流巡逻。耐心劝导集中聊天、晒太阳消遣的村民回家;提醒不戴口罩就出门的村民做好防护措施。
几天以来,小罗与工作队和党员始终坚守在各村出入口,逐一排查、登记外来车辆人员,耐心劝返前来走亲、串门、拜年的外来人员,牢牢守住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的前沿关口。
他说:“我也会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为“抗疫情”全面胜利作出更多贡献”。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六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刘艳军来到了省定贫困村——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上东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上东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得知被派驻上东村时,刘艳军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上东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上东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上东村,刘艳军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刘艳军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刘艳军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上东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刘艳军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上东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艳军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刘艳军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上东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上东村是龙门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刘艳军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刘艳军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刘艳军还为上东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上东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刘艳军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上东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刘艳军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上东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上东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上东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上东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刘艳军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上东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上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上东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刘艳军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刘艳军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七
“我叫小次,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20xx年春节,是我入职的第一个节日,也是特殊的一个节日。按照组织安排,我本来是有机会回到老家过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但就在这个时期,全国爆发了冠性病毒疫情,通过各个媒体平台看到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不断激增,我犹豫了,想到入党申请书里的誓言,我决定,放弃节假日,我要和国措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用身体为群众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小次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提前结束假期纷纷赴村到岗,全力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和乡村干部一起,携手同心、主动作为,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百姓。
接到上级通知后,小次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连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驻村工作队3名队员、党支部在岗的17名党员成立巡逻组、值班组、应急组,在村域内开展24小时巡逻工作,禁止群众外出串门、聚会。在村口搭设简易帐篷,24小时开展值班登记工作,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小次和村“两委”代办采购,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凭借几个月来在群众中打下的基础,动员带领大学生组成宣传队,一边学习、一边宣传疫情传染、防范知识,加强群众对疫情的认知程度。
疫情的爆发在藏历春节时期,按照往年的做法,国措村党员、群众将放下所有的工作,欢聚一堂,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庆祝新年伊始,但是看到疫情形势愈来严峻,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经过与村“两委”代表和群众代表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一致决定,取消今年所有庆祝活动,关闭所有娱乐场所,今年拜年全部以微信、短信通讯方式进行,坚决把上级的各项要求和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不给病毒有机可乘。
通过组织村党支部17党员认真学习吴英杰、齐扎拉致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后,本村17名党员主动交上了自己在回信中的学习体会,并纷纷承诺要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小次在看到全国人民饱受疫情折磨,想到西藏各族人民多年来一直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厚爱,值此国难当头,理应站出来贡献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倡导下,发起“回报党恩、驰援湖北、彰显真情”自愿捐赠活动,筹集善款5450元,交由县民政局。大家表示,钱虽然少,但是代表的是国措村群众的真情厚意,希望这微不足道的帮助能让千里之外的湖北人民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关怀。
他说:“这次疫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对我任职乡村振兴专干的一方催熟剂,让我明白了群众对我的期盼有多高,我身上的担子就有多重,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里,我会像千千万万的党员、医护人员一样,乘风破浪、逆风而行,守初心、担使命,完成组织重托,不辜负群众期望,助力全面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八
___自20_年当选__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凭着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过硬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村的各项工作中,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带动,充分调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__村被评为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并带领__村党支部荣获市“五好”农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一、找准突破口,以真情实绩感动人心。
老话说:万事开头难,20_年___被选举为__村支部书记,上任伊始,一道难题就摆在他的面前。__村地势低洼,农田水利设施损坏严重,连日大雨,__村耕地大面积积水,眼看着一季粮食就要颗粒无收,刚刚上任的___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当时的__村“灌渠渠首淤、排渠渠尾堵,不是脑梗塞、就是肠梗阻”,耕地灌溉暨无水源,排涝更无渠道,___号召全村群众开展排涝,但全村群众却不抱任何希望。在这样的情景下,___却坚信人定胜天,通过朋友的关系,他借到一台挖掘机,凭着自己对地形的熟悉,一个人开始为全村耕地疏通渠道。七月原本是夏日炎炎,但连日的大雨却使得气温骤降,干到半夜___不得不穿上冬天的棉袄才能坚持。就这样___一个人整整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全村5000亩耕地积水终于全部排出,全村群众看到此情此景,无一不从心底竖起大拇指,重新拾起了对党组织的信心。接下来的几年间,围绕着全村群众吃水、农田浇水、沟渠排水这“三水”问题,___一直身先士卒,不断攻坚克难、多方奔走,争取各方支持,终于使得__村从家家户户小压井吃咸水,到如今自来水直通入户,和城里人一样吃上了水厂处理后的净水,从过去的浇地靠下雨,排水靠蒸发,到现在河渠成网,机井棋布,成为远近闻名的吨粮田示范村。__的变化,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累土成台、积水成海,为群众办的每一件实事,都化为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拥护。
二、狠抓队伍建设,以实际行动凝聚合力
1、抓制度、打基础,严格规范和落实政治规矩
___认真贯彻落实“抓制度促党建、抓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规章制度,并通过规章制度的严格落实,不断在全村党员干部中深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规矩意识,并立足村情实际,进一步加大了对党建工作质量和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的量化管理和考核,使村“两委”工作有章可循,切实做到了有章理事,按规办事。
2、抓载体、求创新,以党建引领谋划乡村振兴
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树党员形象。___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主抓手,建立“党员干部分包制”,发动广大党员义务清洁村内环境卫生,每条街巷均由党员干部认领并负责日常清洁。村内定期开展义务劳动,每周确定一天定时定点清扫道路、清运垃圾,消除环境卫生死角;种植绿化树苗15000余棵,村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群众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改善。
另一方面,在生产发展中,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为群众服务。近几年连年干旱,群众浇不上地,成了___的心头病。他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为村里共打机井60余眼,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为一改过去排河年年清,年年有淤积、杂草现象,他主动争取上级资金40万元,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投资30多万元衬砌河道20__米,投资近10万元,打机井24眼;投资7万元对境内4000米排河进行了高标准清淤,彻底解决了全村4800多亩地抗旱排涝的难题。
3、立典型、树新风,乡风民风和谐清风
一是尊师重教,树立良好风气。为改善师生教学条件,___多次与县教育局联系,通过教育局向上级引来“校安工程”项目,争取项目款50万元,筹资70万元,新建占地12亩__小学,引资200万修建幼儿园一座,占地4亩,大大改善了师生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每年年底,进行“优秀教师”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在群村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二是以好带好,推进乡风文明。__村党支部在___提议下,每年投资5000元,用于“好媳妇、好婆婆”“尊老爱幼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的评选及奖励;投资7万余元修建了灯光球场,组建村级鼓队、太极柔力球队、老年舞蹈队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通过这些正面典型的带动,全体村民精神文明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乡风文明风清气正,村里治安安定,邻里和睦,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新风尚在全村群众心中根深蒂固。
三是以身作则,抓作风扬清风。多年来,___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对照、检查、规范自己的行为,处处维护村干部形象,不吃群众一顿饭、不喝群众一杯酒,时时处处廉洁自律、处事公平,以诚待人,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树立村干部的形象。20_年,__村投资3万元在村内党建文化广场建成廉政文化长廊,绘制墙体廉政漫画、悬挂廉政标语及学习版面,并购置廉政书刊100余本,以浓厚的廉政文化气息感染全村广大党员干部。
三、打开工作视野,多方位寻求发展助力
过去的__村,地碱人穷,村民纷纷外出打拼,多年过去,形成了一大批闯出一片天地的在外人士,___敏锐的认识到,这些在外人士是__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大助力。他积极与这批在外人士联系,主动请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每年过年,他都一一拜访回乡的在外人士,并召开在外人士座谈会,后又抓住__镇推动成立乡贤会的契机,将这些在外人士纳入村乡贤会,并借助全县“三家”活动的开展,整理__村史、姓氏史等史料,以亲情乡情作为联系在外人士的纽带,多方位寻求发展助力。近年来,__村在外人士每年都为家乡捐资捐物,修学校、铺道路,以各种形式支持家乡发展。__村也在___的带领下,在这些优秀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迈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___不仅是__村的好书记、是__镇党员干部的好模范,同时自20_年起,被连续两届推选为获嘉县人大代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全县发展添砖加瓦。
___曾说过:“我当选为__村支部书记以来,压力很大,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唯恐自己的言行不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唯恐在自己的带领下__的发展跟不上全镇、乃至全县的步伐;唯恐不能事如民愿”。现如今__村风清人美,百姓安居乐业,当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景象一去不返,如今的__村社会和谐安定,群众安居乐业,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表彰。现在__村的20__余群众,正在__村支部、村委的带领下,在___的感召下,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乡村振兴好青年事迹材料篇九
杨xx,女,xx市xx县xx镇人民政府任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扶贫办主任,中共党员。
该同志自2015年10月进入xx县xx镇人民政府工作以来,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扶贫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白天她风雨无阻深入农户家里,走进田间地头,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掌握所思所盼,指导各村开展扶贫工作;夜晚则进行材料的收集、核实、整理、录入,完善档案。为吃透扶贫政策,她时常挑灯夜战,光笔记就做了不下10本。五年多来她始终坚持“5+2”、“白+黑”,2018年,杨xx在法定产假未休完的情况下,连续加班几天后由于精神疲劳滑倒在地,造成骨折,休息了半个月,她始终惦记着手头未完成的工作,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回到工作岗位。2019年4月她创建“xx脱贫在线”微信公众号,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宣传扶贫政策、扶贫成果,每期内容平均阅读量在三千以上。2019年以来,她撰写的脱贫攻坚宣传稿5次被中央级媒体刊登,18次被省级媒体刊登。其中,中剅村贫困户卢其顺捐蔬菜抗击疫情的故事被中国扶贫微信公众号刊登,金马村贫困户刘柏秀的脱贫故事被《中国扶贫》杂志刊登。杨xx连续三年获评“xx县精准扶贫优秀个人”,2019年被评为“xx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21年4月被评为“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