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一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二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情感。
2、用简单动作表现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地垫每人一个,有关蒙古族图片若干,视频课件,舞蹈视频一段。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会。
提问:“那达慕”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手)(扬鞭手)
2、教师指导规范幼儿动作。
3、教师讲解舞蹈节奏。
4、师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组表演
(五)结束活动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三
本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舞“我们是草原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手工制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1.使幼儿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
2.学习踏点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介绍蒙古族的光盘一盒、电视机、vcd。
2.《我们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带一盘、录音机。
3.草原风光图片若干。
4.教师示范鞭子一个,幼儿用皱纹纸纸条若干。
1.听音乐《我们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带领幼儿做跑马步进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内蒙古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3.放影碟,请幼儿欣赏草原风光,教师穿插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四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现蒙古族人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1、从网上下载有关蒙古族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
2、教师事先要对蒙古族有较多的了解。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民》。
(一)旅行前:看中国地图并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2、在地图上找找内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幼儿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发。
(二)旅行中:看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教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
4、特产:蒙牛乳业。请幼儿说说它的口味及营养,并且提供牛奶品尝一下。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三)旅行结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师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随音乐表演。
1、倾听音乐《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1、继续在表演区里随音乐表演。
2、幼儿自己搜集更多关于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五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六
本活动以蒙古族为主线,以蒙古舞“我们是草原小牧民”为中心,结合常识、手工制作,使幼儿在各个方面较深刻地了解蒙古族、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1.使幼儿了解蒙古族,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等。
2.学习踏点步、压腕、上下耸肩等基本动作和舞步,感知蒙古舞的风格特点。
3.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介绍蒙古族的光盘一盒、电视机、vcd。
2.《我们是草原小牧民》音乐带一盘、录音机。
3.草原风光图片若干。
4.教师示范鞭子一个,幼儿用皱纹纸纸条若干。
1.听音乐《我们是草原小牧民》,教师带领幼儿做跑马步进活动室。
2.“小朋友,我们刚才听的歌曲是哪个民族的?”(蒙古族)
“你们知道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什么地方?”(内蒙古草原)
“你们去过草原吗?”
3.放影碟,请幼儿欣赏草原风光,教师穿插讲解。
4.结合挂图提问。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七
1、初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居住地、服饰特点、风俗习惯等。
2、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用动作表现蒙古族人喜欢的活动,如骑马、挤奶等。
3、知道蒙古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大民族之一,对民族文化感兴趣。
1、从网上下载有关蒙古族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演示文稿。
2、教师事先要对蒙古族有较多的了解。
3、音乐磁带《挤奶》《骑马》《小牧民》。
(一)旅行前:看中国地图并了解内蒙古的地理位置。
1、我们住在哪里?请在地图上找一找。
2、在地图上找找内蒙古在什么地方?地形象什么?
3、你会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去旅行?
4、播放音乐,幼儿模仿交通工具的特征出发。
(二)旅行中:看课件了解蒙古族的民族特点。
(教师用导游的身份和语气与幼儿对话,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
1、地理风光:草原、牛羊、蒙古包等,知道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2、见面礼仪:献哈达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教师介绍后,请幼儿模拟练习献哈达。
3、服饰特点: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为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4、食俗: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
4、特产:蒙牛乳业。请幼儿说说它的口味及营养,并且提供牛奶品尝一下。
5、爱好:骑马、赛马、摔跤、挤奶、拉马头琴等。
(三)旅行结束:和蒙古人(由一老师扮演或放一段影片)一起随音乐表演。
1、倾听音乐《小牧民》:你好象看到了蒙古人在干什么?
2、用蒙古人喜欢的动作来表演音乐。
1、继续在表演区里随音乐表演。
2、幼儿自己搜集更多民族的信息和大家一起交流。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八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活动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活动二:表演与创造
歌曲:草原牧歌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风格,培养幼儿的感受能力。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张纸,一套彩色水笔。
2、介绍蒙古族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曲名,初步欣赏歌曲。
2、欣赏歌曲,感受音乐的风格,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慢、很抒情、很宽广、辽阔、很优美)。
3、再欣赏歌曲,幼儿做动作要求动作舒展,符合音乐的性质。
4、学习歌词。
a、欣赏歌曲,提问歌词内容。
b、欣赏歌曲,幼儿跟着哼唱。
5、欣赏音乐作画要求每个幼儿画一幅画,要求符合歌词内容,表现歌曲的意境。
6、边欣赏音乐、边绘画,在音乐声中,教师逐一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九
一课时
音乐教室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多媒体教学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
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
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力度意境出现的声部与音色特点
引子部分:pp草原由近到远女低:饱满柔美舒
男低:浑厚结实缓
第一乐段:f草原的辽阔宽广女高:明亮华丽
尾声部分:ppp意犹未尽余音绕梁女高领唱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现在老师伴随《牧歌》音乐给大家跳一段蒙古舞蹈怎么样?。
设计意图:经过老师的带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让学生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1、听赏音乐,划出音乐的旋律线或音乐使你联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2、随音乐朗诵歌词。
3、上台表演舞蹈,可模仿老师的舞蹈动作或自编动作。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
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些蒙古民歌或无伴奏合唱歌曲试听、学唱,并自由选则一首歌曲演唱。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根据学生特长让学生不同形式表现《牧歌》,学生们都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并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团结协作,在音乐的氛围里练习了技能,并且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艺术氛围中达到课堂的高潮,同时也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
欣赏《阿玛嘞火》《玛依拉》《森吉德玛》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十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了解少数民族的.情感。
2、用简单动作表现蒙古族舞蹈。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地垫每人一个,有关蒙古族图片若干,视频课件,舞蹈视频一段。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会。
提问:“那达慕”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出示蒙古族舞蹈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1、引出蒙古族舞蹈的主要动作(勒马手)(扬鞭手)
2、教师指导规范幼儿动作。
3、教师讲解舞蹈节奏。
4、师幼共同表演蒙古族舞蹈。
(四)再次表演分组表演
(五)结束活动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十一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生活习俗,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2、通过欣赏蒙古族音乐,让幼儿尝试创编民族舞蹈。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课前准备:事先装扮一名蒙古小客人,蒙古族音乐。
2、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蒙古族小客人导入,让幼儿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二)结合课件,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视听结合,初步感知。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蒙古族的风俗特点。
2、再次观看课件,了解蒙古族“那达慕”盛会。
提问:“那达慕”盛会上举行了哪些活动?
(三)举行“那达慕”盛会。
在感知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动作。
1、赛马。
2、歌舞。
(四)结束
活动反思: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
蒙古族的教案幼儿园篇十二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蒙古族》大班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以往认识少数民族只是通过图片向幼儿介绍,幼儿感到很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本堂教学活动,让幼儿看看,认认,讲讲,跳跳中,学习认识蒙古族。
1、引导幼儿认识蒙古族的名称,居住地,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2、知道蒙古人也是中国人,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的`情感。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1、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及服饰特点。
2、区分蒙古人和汉族人的服饰。
1、男,女蒙古族服饰各一套,录音机和磁带(友谊舞曲和蒙古族舞曲)
2、幼儿学会跳(友谊舞)
一、开始部分:
1、引起幼儿观察认识蒙古族的兴趣。
师:今天班级来了两名远方的小客人,你们猜猜他们是谁?请两位穿有蒙古族服饰的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来到幼儿面前。
2、让幼儿猜一猜他们是那个少数民族的小朋友?然后两位小朋友自我介绍:我是蒙古族的小朋友。
二、基本部分:
1、认识蒙古族的居住地,知道他们是中国人,是少数民族。
教师小结:各民族朋友是一家。
2、认识蒙古族的服饰特点及生活习惯
请幼儿分别比较汉族小朋友和蒙古族小朋友的服饰有什么不同,从中了解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请幼儿跟蒙古族小朋友齐跳《我也骑马巡逻去》,使幼儿知道蒙古族人能歌善舞,会摔跤,骑马,射箭等。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友谊舞》和两位蒙古族小朋友边唱边表演,表示各族人民是一家,相亲相爱不分离。
1、观看电视录像或图片,继续向幼儿介绍蒙古族的生活。
2、请幼儿绘画各民族小朋友的画像,通过画像进一步区分各族小朋友的服饰不同。
本堂活动设计,打破了以往只是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自己看,认,讲,跳等,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蒙古族,从中了解少数民族是一家。达到本活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