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一
有这样一座城市,在南海边上,是一位老人在地图上画的一个圈儿,她有着“经济特区”的称号,这是哪里?这就是美丽的深圳。
深圳的景色是最迷人的。早晨,走过林荫小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似金色的花瓣散落在小路上;有的还轻柔地抚过人们的脸庞,滑落到肩上,就像母亲温暖的手。穿过林荫道,登上莲花山,站在山顶上俯看深圳。眼前的市民中心,如大鹏一样正待展翅起飞,翱翔天空;不远处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好似给深圳披上了一件白格子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平安大厦,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顶立在天地之间,看着深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深圳人是最勤劳尽责的。清晨起来,听见“唰、唰、唰”的声音,就知道是环卫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城市的卫生了。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在台风过后的那一个夜晚,是他们清除了主干道倒下的树木,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清理一条路上的树木和垃圾,也许并不困难,可深圳有多少条主干道需要清理啊?是环卫工人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奋战一夜,让第二天的的公交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不至于瘫痪。在后续的几天,也是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逐渐把人行道的树木、树叶也清理干净,让上班人们,上学的我们,避免在丛林里穿越。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坚守自己岗位的人,比如水务、电力工作人员,在台风天气仍然抢修临时出现的供水、供电故障,力求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不出半个月,大灾之后的深圳又恢复了元气,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景区,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她像一位年轻时尚的少女,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青春美丽、活力四射的。
深圳人的心灵是最美的。记得深圳新洲路上有一条河,叫新洲河。十多年前,这条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污水河。在人们发现河水污染十分严重时,政府下令停止对新洲河排放污水,并开始治理新洲河。挖去了河里的淤泥,在河道旁种植了植被,绿树;人们也不再随意往河里倒垃圾。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洲河的水不臭了,河道两旁绿树环绕,新洲河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现在的深圳,越来越多的市民们主动把垃圾分类后才丢进垃圾筒里,爱护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善良友好,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在“u”站为来来往往的人义务咨询,免费服务。每当各地发生灾难时,深圳人民总是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二
不少学者认为,深圳的崛起得益于其区位优势,毗邻香港;也有学者认为,其得益于政策优势,税收优惠、土地保障带来巨大红利;更有学者将其归纳为有为政府加之有效市场。
代明认为,区位论、政策论、方略论皆有一定道理,但多少有些“失焦”。在众多沿海、沿边经济特区中,深圳的成功与其背后的制度创新不无关系。
唐杰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多人说深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但忽略了一个方面,深圳很早就在科技创新方面尝试系统化地设计制度。
早在1987年2月,深圳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在全国首次提出科技人员可以以现金、实物及个人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工业产权作为投资入股,并分取应得的股息和红利。
这意味着承认知识产权的价值,直接带来一股以华为为代表的创业潮,也为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了体制机制基础。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对此也颇为赞同。他表示,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高科技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以高交会为主要平台的高科技交易市场体系、以高新园区为平台的区域服务体系、以华强北为代表的为高科技产业服务的产品配套市场体系。
“正是因为上述全方位的政府体制创新服务体系,才为深圳高科技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张思平说。
不仅于此,深圳已经成为制度创新的策源地,不少制度改革经由此推向全国。据2017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的统计,深圳25年来制定的法规和法规性文件当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在国家和地方立法没有先例的情况下先行先试,这些法规不仅护航深圳的发展,也为国家提供了参考蓝本。
例如,今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拟新提交审议立法项目29项,包含新制定法规14项,其中,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破冰”,科技企业有望实施“同股不同权”,深圳的立法探索背后,是这座城市改革的底色。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三
20__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经济特区,发展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再到国际标杆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诠释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大时代变革。从1980年到20__年,40载岁月,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带着热忱,奔赴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见证着深圳的崛起。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经营报》记者探访多名深圳建设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里,有着无比真实的深圳。
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
“最古老的南山县城在这里,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都是平地,农民靠养蚝、养虾和经营鱼塘来生活,现在的南山区,已经是深圳的‘老大’。”深圳资深摄影师陈宗浩,一边指着20世纪80年代他拍摄的深圳市南山区的老照片,一边讲述着。
得知深圳特区即将建立的消息,大学毕业不久的陈宗浩激动不已。多方努力下,一年后的1980年,他正式调入深圳,入职南油集团,成为深圳首批建设者。而陈宗浩喜欢用镜头记录深圳变迁,已经40年了,深圳成长的点点滴滴,他都有保存。陈宗浩回忆,刚来时,深圳还很荒凉,但是深圳多中心的惊人发展,让人始料未及。
快速发展的深圳,吸引一批批年轻人。时间推进到20__年,大学老师曾洁,在机缘巧合下,南下来到了深圳。她亲眼见证了其所在的某北方知名高校,高效率落地到深圳建立深圳的校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生创业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团队也亲眼见证了像大疆这样的企业的成长,我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机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跟深圳的产业环境相结合,成为曾洁思考的问题。不久之后,曾洁就想到了问题的答案,她成为深圳蓝海众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走向创投之路。
快速发展的深圳,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20__年,张莹莹来深圳时,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快速发展。
“当我下了飞机,有很多志愿者帮我,当时我走路拄着一个拐棍,还拖着一个行李箱,一路都有志愿者一直护送我上公交下公交。”刚刚大学毕业的张莹莹,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从小有腿疾的她,对于环境格外敏感。
今天回忆时,张莹莹说,从她踏上深圳这片土地,发现一路都有志愿者帮助的这一刻起,她就决定留在深圳,这是她对“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解。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四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制定标准已成为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深圳发展之路,另一核心推动力还在于抢占标准高地,推进质量发展,实现品牌聚集。
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已从代工生产迈向自主品牌创立,通过不断的自我革新,制定标准,成为行业领军者。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电池材料等17个国家标准,也是我国牵头制定锂电池材料国际标准的企业。同时,深圳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级无人机、移动电话、5g等领域,依靠领先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累计有235家企业登上全国企业标准排行榜,占全国上榜企业数量的7.17%。其中,2019年新上榜企业达152家,企业标准化建设步伐持续加快。深圳共有15家企业成为全国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占全国的12.9%。
2019年10月,深圳获评成为全国首个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去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标准提升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19—2022年)》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到2022年,落户深圳市的国际国内标准化组织工作机构达85家以上等发展目标。
高标准带来了产业质量效益的不断攀升,为品牌聚集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华为、平安、比亚迪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享誉海内外。其中,在南山区就拥有174家上市企业,总量稳居全国区(县)第二;拥有4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据南山区区长黄湘岳介绍,今年的疫情防控中,腾讯、迈瑞医疗、中建科工等一批企业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抗疫”力量。在工业和信息化部6月份公布的79家“科技战疫”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名单中,深圳企业有8家,其中6家来自南山区。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是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站在新起点上,深圳正瞄准世界先进城市,衔接国际通行规则,实施全球标杆城市建设示范工程,集聚更多高端要素、高端资源、高端企业、高端人才,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壮大新动能、提升新势能,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强大核心引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
经济特区给了我新力量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见到戚卓,是在深圳电视台“都市调查”栏目录制时。专业的分析、缜密的逻辑、从容的谈吐,让人很难将她与20年前的打工妹联系在一起。
“深圳培养了我敢闯敢拼、努力奔跑的人生态度,通过奋斗改变命运。”坐在记者对面的戚卓,眼神里透出从容与自信。
戚卓与深圳结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她的父亲在深圳打工,常说起深圳发展速度、温暖的大海、世界之窗……从那时起,这些点点滴滴就刻在戚卓的心里,到经济特区去,成为戚卓心中的向往。
2000年,这个生在东北、长在东北的女孩一路南下,来到了心仪已久的经济特区。刚到深圳的她,在北郊公明镇的创维电子城找到了工作,“印象中厂区很大,一进来就看到很多身着蓝装的工友,都很年轻、有活力,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各自的梦想打拼。”戚卓说。
就这样,戚卓在创维集团电视机厂有了第一份工作——生产部统计员。每天,她要跟进生产计划表,在插件、机芯、整机等不同工段之间进行协调,满车间跑上跑下。
虽然对打工生活的艰辛有心理准备,可让戚卓没想到的是,上岗第一天就忙到晚上11点。“在老家,大家晚上10点就休息了,可这里的人们却依然精神抖擞。”戚卓说,厂里会给加班到夜里的人发加餐券,可以领牛奶和面包。“那段时间,大家相互鼓励着。晚上碰到加班的同事,都会相视一笑,说‘一起去领券吧’。”
“老家的日子很安逸,但我更喜欢经济特区的氛围,来深圳就为拼一拼!”戚卓说。
“记得当时一个新项目启动,工艺图绘制工作需要有人兼职承担,我下了班连饭都没吃,就去镇上买了一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做。”戚卓记得,那时候经常和办公室一位来自江西的同事“比赛”,看谁晚上在办公室留得更久、学到的东西更多。
“在深圳,企业普遍提倡内部选拔和招聘,只要你努力就可能得到更好的机会。”戚卓说。
由于表现出色,创维集团成立品牌部时,戚卓作为其中一员来到位于深圳南山区的集团总部工作。从郊区来到摩天大楼林立的市区,这段路,戚卓走了3年。深南大道、地王广场、华强北……这些曾令她艳羡的景观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繁忙工作之余,戚卓保持着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参加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体验式沙龙,受到很大触动,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生向往,开始着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学习相关知识。
那时,已经34岁的戚卓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她能行吗?
“最初我也很犹豫,觉得自己早过了学习的年龄,但在同一个学习小组里,既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也有50多岁的职场资深人士,大家的相互鼓励让我燃起信心。”戚卓说,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她都会约朋友去图书馆看书学习。“深圳的图书馆里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在学习充电,来晚了就会找不到座位,只能‘转战’咖啡馆和书吧,正是这种氛围激励你去学习。”戚卓说。
2014年,36岁的戚卓决定,离开创维集团,挑战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看到这座城市在改变中进步,身边朋友在改变中成长,我也想改变一下。”戚卓说。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除了要取得资格证外,还得经历长期的实习锻炼。2016年,她进入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开始实习。然而,实习非但没有工资,还得“倒贴”学费。
“前半年的实习期,各类理论学习、接受培训的费用加在一起,我一共花了近两万元。由于还没达到签约条件,后半年的实习期,我给自己加大了学习和培训强度,又花了三四万元。”戚卓说,尽管那段时间经济压力和学习压力都很大,但她还是坚定地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戚卓通过了海之梦心理咨询中心考核,正式成为签约心理咨询师,开启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幕。“在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人、竞争激烈的深圳,有很多人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戚卓深深地热爱着这份工作。
戚卓喜欢骑车去深圳湾公园,沿着滨海栈道骑行,凉爽的海风吹过,视野中的大厦高耸入云,近处的公园草木葱郁,让戚卓更加热爱这座城市。“虽然已经人到中年,但我还是想不断奔跑,因为深圳的活力、朝气给我力量,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作文范文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深圳经济特区40岁了。我们与千千万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建设者一起,由衷地道一声:“我‘圳’生快!”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来说,40岁意味着经过生活的磨砺和积淀,开始进入自信成熟的新阶段;对一座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快速崛起的城市来说,四十不惑,意味着经历一次次爬坡过坎后所达到的高度和收获的丰盛,以及踏上新征程时的从容不迫。
40年来,一代又一代拓荒者披荆斩棘,踏平坎坷,终于将深圳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沿海渔村,建设成为千万级人口的充满生机的国内一线城市和创新动力十足的国际化大都市,经济体量从1979年的不到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7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列全国第一。深圳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和缩影之一。
深圳的发展繁荣,起初得益于独特的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在中央“允许试、大胆闯”的政策支持下,深圳率先突破了诸多禁区,市场化措施首先在深圳进行尝试,商品市场和资金、劳动力、人才、土地等要素市场纷纷在深圳建立,加上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境内外资金和人才纷纷涌向深圳,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打通,改革与开放相得益彰,深圳迅速在加工制造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展现出了蓬勃活力。
在当时的发展战略中,经济特区被赋予了以局部增量带动全国存量改革开放的意图,深圳的成功也确实充当了示范作用,有效地刺激和带动了内地的改革开放。深圳还一度充当“黄埔军校”的角色,向内地输送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各类人才。以经济特区搅动全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深圳可谓不负使命。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六
据媒体近日报道,深圳正举全市之力、高质量编制《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望于年内完成。这份建市以来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事关深圳未来发展,非常值得一说。
土地是基础性资源,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的源泉和载体。“怎么利用土地”最能直观反映城市发展取向。深圳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是最小的,经济产出却很惊人,去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因而有人戏称,深圳以一个县的面积创造了一个中等省份的gdp。这句话也反映了深圳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紧张程度。
土地资源的承载力不是无限的,目前深圳的地均gdp为13.48亿元,已是全国。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使命要求深圳,必须继续将地均产出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将自身打造成为全球标杆城市。同时,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还要求深圳在民生幸福、生态文明保护上齐头并进。
在规划利用土地上,虽说发展经济与民生保障和环境保护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此消彼涨。要实现共赢,深圳必须用“绣花”功夫精耕细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规划划定了一条生态“红线”——“大力推进森林入城,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37.5%以上”,这表明了深圳不会为发展而牺牲环境的决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保障民生上,规划将加强教育、卫生、交通、文化等公共设施的供地保障,其中,“至2035年将居住用地供应比例提高至25%,住房总量达到7.2亿平方米以上,常住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深圳的常住人口高达1300多万,可以说这是深圳对“住有所居”的坚定执行。
在经济发展用地上,深圳还需兼顾了现实与长远。规划中还有另一条“红线”——严守工业用地红线,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制造业是深圳经济的基石,也是深圳产业链优势的根本所在,因此实体经济用地必须得到保障,但同时也必须提升品质。从去年的全球招商大会起,深圳不断向外界释放信号:“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另一方面,规划显示,至2035年深圳城市重点片区将形成一批“品牌之作”,其中包括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方园区等片区,为深圳夯实基础研究、增强源头创新、蓄积发展后劲打下坚实基础。
用好土地,深圳太难了,但换个角度看,这种紧张也“逼”出了深圳的高效利用和经济转型,最终将推动深圳走出一条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深圳新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范文写作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站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时刻,眺望2035和2050,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核心节点城市,深圳对标的是“全球”,“建成全球标杆城市”是深圳的远大目标。
在赵剑英看来,能够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可以作为样板、典范,向世界展示所在国家的治理理念、治理智慧、治理方案的城市,才堪称“全球标杆城市”。
他认为,作为全球标杆城市,首先在经济领域,一方面其经济实力必须能够在全国、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拥有影响力。另一方面,其发展必须以高质量为追求目标,在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等重点前沿产业掌握国际领先的关键技术,拥有合理、先进的产业结构,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以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全球标杆城市必须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要在创新文化、创新要素、科研实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研发投入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第三,全球标杆城市需要在文化软实力上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是外界对这座城市吸引力、感染力的直觉反应和头脑印记。城市要富有浓厚文化气息,要建成一批成规模、有深度的文化设施,定期举办各类国际性重大文化活动,思想汇报范文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大师级文化领军人才,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和创意文化产业。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八
说起我最向往的地方,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深圳,因为它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更是一个旅游胜地,它是我心中最美的一个城市。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一眼望去,高耸入云的大厦比比皆是。站在地面仰望的时候,那些高楼高得我把头都快仰酸了。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站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上时,本来就很恐高的我,抱着妈妈的`腿直打哆嗦。那时,我就觉得自己驾在了云端上,根本不敢往下望。深圳的街道特别干净、整齐。每一条街道都是那么宽敞,街道两旁都栽着挺拔的椰子树,它们好像一些英姿飒爽的士兵守卫着这座美丽的城市,它们又像是一些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问好。深圳的街道一尘不染,带给了人们一种舒畅的感觉。深圳四季如春,让人觉得永远都是温暖的感觉。
深圳靠近海边,也是我国一个很有名的旅游胜地。那里最有名的就是大梅沙和小梅沙了。如果你站在沙滩上,那里的天空都是湛蓝湛蓝的,那里的海水也是碧绿碧绿的,我曾经无数次坐在碧水蓝天的海边,泡在清澈的海水里,只想静静地感受到深圳的美。当我看到许多幸福的人们在海边拍摄婚纱照时,美得都让我陶醉了,真的让人流连忘返了。深圳不仅景美,那里的人们素质也很高,如果你在大街上迷路,随便找一个人问路时,他都会热情地告诉你路的方向。深圳更是中国改革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三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辟落后的小渔村,改革的春风吹来后,它像变魔术一样,一跃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的爸爸也很喜欢深圳这个城市,所以今年他也去深圳工作了。深圳,这个美丽、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我赞美你,我祝福你。我想我一定还会去欣赏你无与伦比的美丽的。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九
在深圳罗湖区的仙湖植物园里,有一棵树龄1010年的篦齿苏铁。
从外观上看,它就像一棵_l版的棕榈。
它是深圳最古老的树。
这座城市实在是太年轻了。要到2020年8月份,才过四十周年生日。
它最古老的商品房住宅,年龄不到这棵树的25分之一。
同在罗湖区,爱国路3001号,一个14栋6层楼房的小区,东湖丽苑。
一处土地使用年限仅剩31年的老房子。
今天,很少有人再想起这里当年开售时一抢而光,进伙时开光拜佛的景象。
1980年,东湖丽苑作为中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开盘,一套60平的房子售价5万。一抢而光。
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法性,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特地搬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
今天,东湖丽苑一套房子的价格,从最初的5万升到了100万。
这个数字在今天的深圳不算什么。距离它26公里外的另一个楼盘,深圳湾一号,一平米的均价是20万。
最贵的那套,售价:3.4亿。
广告语是这么说的:
如果你想在这里预约看房,请提供以下材料:
这里顶层还配有直升机停机坪,当然不是炫富,是刚需。
一旦有事,从这里坐直升机从深圳飞往香港,只要15分钟。
一位香港风水师说,深圳的轮廓像一只大鹏鸟,而这里正是鹏鸟的头部,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未来不可估量。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十
深圳与香港山水相连,是中国南部海岸线上一座美丽的生态园林海滨城市。深圳充满了阳光和现代化的气息,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深圳充满改革和创新的激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短短的27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
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是一座日益国际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自1980年就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深圳拥有海陆空口岸17个,其中包括中国的陆路客运口岸和货运口岸。20__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这里举行,这是该运动会最年轻的举办城市。
深圳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又充满创新时尚的城市。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只有27年。27年间,深圳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形成了“鼓励创新、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移民文化。深圳拥有约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约53万人,是中国志愿者最活跃的城市;深圳拥有较高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是中国“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之一。
深圳有很多旅游胜地,有世界之窗、欢乐谷、民族文化村……
深圳四季不分明,夏天总是下雨,深圳很炎热,深圳是春天落叶多,秋天落叶较多,不想别的地方,秋天落叶多,春天长叶子,而不是春天落叶多。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十一
2020年8月6日,世界500强企业戴尔集团在中国的首个全新项目落户深圳,专为小企业提供产品零售、解决方案等一站式体验。深圳拥有超过200万家中小企业,占总企业量的99.6%,这也是吸引戴尔项目落户深圳的重要原因。
“我们看好深圳公开透明、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深圳市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投资计划。我们对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充满期待。”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王利军说。
戴尔只是众多看好深圳投资前景的外资企业之一。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深圳新设立外资企业就近2000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超过40亿美元。
这片面积不大的土地俨然成为诞生世界级企业的“梦工厂”。一个并不具备强大科研资源的城市,却不仅拥有招商、平安、中集、万科等传统行业的巨头,也出现了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全球知名企业。
“用脚投票”的企业如春笋般涌现,这就是对市场经济土壤最生动的注脚。这是“一根注入外来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宝贵试管”,是“在计划经济最薄弱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市场经济的绿洲”。
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门口矗立起一块醒目的标语: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披荆斩棘的解放思想之路越拓越宽,背后一系列制度变革、一系列观念更新、一系列毅然行动形成巨大合力,开启一段历时40年的上下求索。
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如果没有1987年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政策,就没有今天华为、腾讯等企业的茁壮成长。如果没有一系列从计划到市场的突围,就没有今天的“深圳奇迹”。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十二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全面阐述了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向全党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的进军号令!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经典的实践之作。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迫切需要通过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来应对挑战、破解瓶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市委、市政府顺应形势任务需要,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担当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县而言,只有把解放思想融入到转型升级的思路里,贯穿于爬坡过坎的实践中,才能以优良作风和一流业绩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解放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全县上下要紧紧抓住大讨论活动的有利契机,动员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持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凝聚共识。
一是树立“八破八立”的新理念。组织党员干部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确定的“四个目标、八项任务、五个环节”开展学习讨论,引导党员干部突破思想观念藩篱,破除畏难等靠、资源依赖、无所作为、急功近利等思想观念,凝聚协同发展、锐意进取、勇于担当、久久为功等思想共识,以崭新姿态直面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二是明确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发动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找差距、进诤言、出良策,集中民情民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转型升级的新思路——围绕富民强县、安居乐业总体目标,实施“农业立县、工业强县、商贸富县”三大主体战略,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铁路和公路沿路经济为两轴、以北部畜禽养殖、南部果菜种植、中部商贸流通为架构的“一核两轴三区”发展格局,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三是建立进位图强的新机制。紧密结合县情县力,加快建立健全保障转型升级、进位图强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制定出台重点工作考核奖惩细则,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结构调整、乡村振兴、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实行量化考评、严格奖优罚劣,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相互交织的内外因素,必须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使思想解放转化为行动解放。
一是着力破解综合竞争力不强的难题。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继续强化和落实招商责任,充分运用“借鸡生蛋”,“腾笼换鸟”等形式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等实际问题,力争年内谋划成熟亿元以上工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业项目200个,引进培育10家规模以上企业。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
二是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难题。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引导群众转变落后农耕意识和传统种植模式。着力优化农产品布局,依托××等11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项目,加快建设集花卉培育、果蔬生产、观光旅游、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4个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提升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切实增加群众收益。
三是着力破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快的难题。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和城镇建设管理上水平两大行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启动实施城镇建设“街道景观、附属设施、环境卫生、市场管理”四大改造提升工程,带动三产服务业发展;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争取外援、项目整合、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办法筹集和落实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县委要以上率下,发挥好“龙头”和“主角”作用,通过深学细研真改,努力推动大讨论活动成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重新审视自我,查找不足,开阔视野、调整思路的过程,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质,转化为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实际行动,唱响“求真务实、奋发图强”主旋律。
一是在解放思想中明确更高目标。要跳出××看××,站在高处看××、放眼未来看××,自觉把全县工作放到全市、全省乃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定位,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二是在解放思想中焕发创业激情。进一步健全完善解放思想、狠抓落实的体制机制,时刻抖擞精神、担当作为,不断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突破障碍的动力、征服艰险的勇气,带着激情落实工作,带着激情服务发展,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
三是在解放思想中弘扬奉献精神。要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的信条,自觉践行初心使命,为推动事业发展动脑筋、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克己奉公、不求公号“老秘带你写材料”整理,索取,以昂扬姿态和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拿出更多改革创新
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十三
这40年,深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未来,深圳又将走向何方?这个问题,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答案。
陈宗浩说,40年,他见证了深圳市中心的变迁,曾经老城区罗湖是中心,现在南山和福田分别是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未来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发展不可限量。
曾洁认为,深圳40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产业更替。她分析,深圳最早依托于临近香港的地缘优势,拥有贸易行业、出口业、制造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迭进,这一类产业的附加值在降低。所以不管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民间创投层面,都把精力倾向于更高精尖的,更能够聚集人才的行业,这是市场的选择。
“像东莞、惠州、中山这一带,其实把制造业转移过去以后,也能够结合当地优势,形成产业互动。深圳这一些外溢的产业既可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同时也把自身对于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提高了一个档次。”曾洁分析。
谈到未来,张莹莹说,她有很多规划,“比如很多残障儿童,艺术灵感很强,我们想为他们的人生做长久的艺术规划,想以深圳为核心,在湾区建立这样一个学校,最终促进他们的就业。”
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讲话心得体会篇十四
有这样一座城市,在南海边上,是一位老人在地图上画的一个圈儿,她有着“经济特区”的称号,这是哪里?这就是美丽的深圳。
深圳的景色是最迷人的。早晨,走过林荫小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星星点点的,好似金色的花瓣散落在小路上;有的还轻柔地抚过人们的脸庞,滑落到肩上,就像母亲温暖的手。穿过林荫道,登上莲花山,站在山顶上俯看深圳。眼前的市民中心,如大鹏一样正待展翅起飞,翱翔天空;不远处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好似给深圳披上了一件白格子衣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远处的平安大厦,高耸入云,像巨人一样顶立在天地之间,看着深圳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深圳人是最勤劳尽责的。清晨起来,听见“唰、唰、唰”的声音,就知道是环卫工人已经开始打扫城市的卫生了。可不要小看了他们,在台风过后的那一个夜晚,是他们清除了主干道倒下的树木,散落在路上的垃圾。清理一条路上的树木和垃圾,也许并不困难,可深圳有多少条主干道需要清理啊?是环卫工人们,不辞辛劳,加班加点,奋战一夜,让第二天的的公交系统才可以正常运行,不至于瘫痪。在后续的几天,也是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逐渐把人行道的树木、树叶也清理干净,让上班人们,上学的我们,避免在丛林里穿越。不止是他们,还有很多坚守自己岗位的人,比如水务、电力工作人员,在台风天气仍然抢修临时出现的供水、供电故障,力求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市民提供最好的生活服务。不出半个月,大灾之后的深圳又恢复了元气,不管是大街小巷,还是公园景区,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她像一位年轻时尚的少女,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青春美丽、活力四射的。
深圳人的心灵是最美的。记得深圳新洲路上有一条河,叫新洲河。十多年前,这条河是一条又脏又臭的污水河。在人们发现河水污染十分严重时,政府下令停止对新洲河排放污水,并开始治理新洲河。挖去了河里的淤泥,在河道旁种植了植被,绿树;人们也不再随意往河里倒垃圾。经过几年的努力,新洲河的水不臭了,河道两旁绿树环绕,新洲河变成了现在的景观河。现在的深圳,越来越多的市民们主动把垃圾分类后才丢进垃圾筒里,爱护这个城市的一草一木。还有更多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回报,善良友好,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在“u”站为来来往往的人义务咨询,免费服务。每当各地发生灾难时,深圳人民总是积极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改革开放的成就对于我来说,可能在大的方面,不能说的特别具体跟全面,但是我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跟你述说,我身边的变化。
如果说改革开放对国家的改变是经济体制上的,那么对个人来说,尤其是我们这些年青一代,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冲击。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导致我们的上一辈,无论是做事上还是自我的生活哲学上都趋近于保守,这一点我们能理解,毕竟是自然,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影响。但是纵观今天的年轻人,以及我身边的同龄人的状况来说,情况已经大不一样,时代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外文化的交流和撞击,使我们日常接触的东西,其一是多了很多选择,其二是有了更多的精彩。近几年,创业在年轻人中间的火热程度愈演愈烈。自己觉得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大的环境和政策的改变,四十年来的开放交流,使国家看到了年轻人发展的更多的可能性及其可塑性,借鉴国外大学,国外社会鼓励年轻人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努力实现自己的内心的想法的做法,我们国家也倡导年轻人,多去尝试尝试不同的路,也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二是,我们这一代,是成长在改革浪潮中的,自己从小耳目渲染,对一些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主见,换言之,会在成长的路上,去不断询问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在理清了心里最渴切的呼唤后,会勇敢的去追寻。就如创业一般,这个事情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朝九晚五的传统工作状态的一种反抗,年轻人想要自己掌控生活,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太过于传统。这种改变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一种改变,一种思想上的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思想来指导的,他在日常中的所作所为,其核心指导就是脑海所想。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国家在国际交往上,更加开明,而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则有了更多的选择,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想法。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也是一种莫大的进步。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我们虽然处在平凡的高速收费单位上,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自己的初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心怀目标,那么我们会有更出色的成绩。
20__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经济特区,发展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再到国际标杆城市。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诠释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大时代变革。从1980年到20__年,40载岁月,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带着热忱,奔赴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见证着深圳的崛起。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经营报》记者探访多名深圳建设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里,有着无比真实的深圳。
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
“最古老的南山县城在这里,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都是平地,农民靠养蚝、养虾和经营鱼塘来生活,现在的南山区,已经是深圳的‘老大’。”深圳资深摄影师陈宗浩,一边指着20世纪80年代他拍摄的深圳市南山区的老照片,一边讲述着。
得知深圳特区即将建立的消息,大学毕业不久的陈宗浩激动不已。多方努力下,一年后的1980年,他正式调入深圳,入职南油集团,成为深圳首批建设者。而陈宗浩喜欢用镜头记录深圳变迁,已经40年了,深圳成长的点点滴滴,他都有保存。陈宗浩回忆,刚来时,深圳还很荒凉,但是深圳多中心的惊人发展,让人始料未及。
快速发展的深圳,吸引一批批年轻人。时间推进到20__年,大学老师曾洁,在机缘巧合下,南下来到了深圳。她亲眼见证了其所在的某北方知名高校,高效率落地到深圳建立深圳的校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生创业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团队也亲眼见证了像大疆这样的企业的成长,我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机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跟深圳的产业环境相结合,成为曾洁思考的问题。不久之后,曾洁就想到了问题的答案,她成为深圳蓝海众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走向创投之路。
快速发展的深圳,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20__年,张莹莹来深圳时,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快速发展。
“当我下了飞机,有很多志愿者帮我,当时我走路拄着一个拐棍,还拖着一个行李箱,一路都有志愿者一直护送我上公交下公交。”刚刚大学毕业的张莹莹,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从小有腿疾的她,对于环境格外敏感。
今天回忆时,张莹莹说,从她踏上深圳这片土地,发现一路都有志愿者帮助的这一刻起,她就决定留在深圳,这是她对“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解。
三十年前的深圳和现在的深圳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变化有多大吗?
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买米和肉都要凭票,要是迟点去的话就什么也买不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后深圳焕然一新,30年后深圳的东门,国旗飘扬,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商场林立,茂业百货、太阳百货、天虹商场,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加上鳞次栉比的商铺,日夜川流不息的人流,简直就是一个繁华的不夜城。东门只是深圳的变化的一个缩影,你看,从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到宝安龙岗,这一片土地上的变化可以说是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对比一下,会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赞叹不已。而且深圳还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越变越好,就拿我们龙岗中心城来说,你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地铁快开通了,大运会也快召开了,这一切真让人激动不已。
喝水不忘掘井人,是他把我们深圳定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给了深圳很多优惠政策,使全国的很多人才和资金当时都流向深圳,造就了深圳这个奇迹,我们深圳人要永远的感谢他。深圳越变越好,离不开我们大家的努力。
深圳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它建设得更好。
12月9日至11日,“20__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活动一行在深圳实地参观走访,感受广东改革开放成就,共有35家北京地区互联网企业ceo、党组织书记70余人参与。活动一行参观走访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示交易中心、腾讯滨海大厦以及科比特无人机公司等。
在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期间,活动一行倾听时代声音,感受40年南粤大地的沧桑巨变。走在展厅内,今昔图片强烈对比,历史场景历历再现,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幕幕,如时光穿梭一般扑面而来。
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场景前,字节跳动党委书记、副总裁张辅评仔细端详场景内的每一个细节:巨幅标语、牌匾原件、匆忙骑着自行车上班的人群……他告诉记者,牌匾上书写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充分体现了40年前,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广东“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在深圳这片改革热土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我很好地重温了改革开放的初心。展览呈现的很多历史场景,一下子能把人带回到三四十年前。这种时空对比,让人深感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的重大意义。”张辅评说。
珠水春潮,40年来珠江两岸从低矮楼房逐渐变成高楼林立,21个地级以上市霓虹璀璨景色迷人……随着68米的新媒体艺术长卷徐徐展开,活动一行发出一声声赞叹。
网易传媒党委书记、总编辑高文一边拍照一边感叹:“这不仅仅是一城一省的变化,也是中国改革巨变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求实创新,带领群众走向更好未来的过程。”
“作为互联网企业从业者,我能够切实感受到这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圳作为一座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互联网及技术产业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高文说,中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同样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从创业到发展壮大,中国诞生了大量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和应用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美好。
在展览中,一张图表直观地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巨变的经济数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85亿元跃升至20__年的89705.23亿元,20__年是1978年的483倍。
千龙网党委书记、总裁、总编辑黄庭满在这张图表前久久驻足。他感慨地告诉记者:“看到这组数据,看到新老照片的对比,我深受震撼,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黄庭满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该展览全景呈现了一幅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壮阔画卷,不仅反映出广东改革开放40年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也展现出广东的重要改革举措、重要人物、重大成就,全面呈现了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新时代新起点,作为网络媒体,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讲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故事,传播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声音,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开花结果贡献出媒体人的力量。”黄庭满说。
20__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深圳从经济特区,发展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窗口和试验田”,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改革开放的标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诠释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也见证了“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大时代变革。从1980年到20__年,40载岁月,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移民,带着热忱,奔赴深圳,一步一个脚印,见证着深圳的崛起。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经营报》记者探访多名深圳建设的参与者,他们的故事里,有着无比真实的深圳。
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
“最古老的南山县城在这里,改革开放初期这里都是平地,农民靠养蚝、养虾和经营鱼塘来生活,现在的南山区,已经是深圳的‘老大’。”深圳资深摄影师陈宗浩,一边指着20世纪80年代他拍摄的深圳市南山区的老照片,一边讲述着。
得知深圳特区即将建立的消息,大学毕业不久的陈宗浩激动不已。多方努力下,一年后的1980年,他正式调入深圳,入职南油集团,成为深圳首批建设者。而陈宗浩喜欢用镜头记录深圳变迁,已经40年了,深圳成长的点点滴滴,他都有保存。陈宗浩回忆,刚来时,深圳还很荒凉,但是深圳多中心的惊人发展,让人始料未及。
快速发展的深圳,吸引一批批年轻人。时间推进到20__年,大学老师曾洁,在机缘巧合下,南下来到了深圳。她亲眼见证了其所在的某北方知名高校,高效率落地到深圳建立深圳的校区。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生创业的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团队也亲眼见证了像大疆这样的企业的成长,我觉得自己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机会。”如何运用自己的学科优势跟深圳的产业环境相结合,成为曾洁思考的问题。不久之后,曾洁就想到了问题的答案,她成为深圳蓝海众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走向创投之路。
快速发展的深圳,创造的不仅是经济奇迹。20__年,张莹莹来深圳时,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快速发展。
“当我下了飞机,有很多志愿者帮我,当时我走路拄着一个拐棍,还拖着一个行李箱,一路都有志愿者一直护送我上公交下公交。”刚刚大学毕业的张莹莹,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从小有腿疾的她,对于环境格外敏感。
今天回忆时,张莹莹说,从她踏上深圳这片土地,发现一路都有志愿者帮助的这一刻起,她就决定留在深圳,这是她对“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解。
激荡40年
“深圳南油集团刚成立时要拍资料,我就把经济特区成立初期的南山、蛇口都拍了个遍,当时拍的资料都感觉没什么用,那时候也没地方可以展览,当时拍的工地、房子都很乱,不像一幅画。”1997年的陈宗浩发现之前拍的照片有些都泛黄了,在思考,这些资料泛黄了,留在手中不就坏了吗?他马上联系了博物馆、档案馆,这些旧照片被收藏。
1998年开始,陈宗浩又把整个深圳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的城市景观再重新拍了一遍。他发现,当年深圳最荒凉的地方,现在已经发展成最好的地方。
深圳变化的当然不仅仅是街景,而是在于方方面面。
曾洁说,这些年让她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着投资的项目一点点成长。“我们主要负责天使轮,后续不少项目被新的资本注入,到最后上市。”曾洁认为,比起部分内陆城市,深圳的创投环境更好,因为更注重长线思维,这也为深圳一批又一批互联网、科技项目带来成长空间。
不过,深圳的创投市场也曾伴随市场大起大落。曾洁回忆,20__年初,资本市场异常火爆,当时一个团队,就凭一个简单的o2o概念,敢和公司要20__万元融资,但是到了20__年下半年,这一项目要价缩水到100万元。彼时,由于整个二级市场大幅下跌,一批创业企业从一开始要非常不合理的高估值,到后面泡沫非常快破裂了,很多兄弟机构也遭受不小损失。
曾洁说,现在反思看,深圳比较成熟的产业链,给予了这些项目思考的空间和机会,但是20__年后,更多投资机构明白,作为投资机构,首先要做好风控。
20__年,张莹莹开始创业。她说,自己从小对残疾人感同身受,创业方向也是运用自己专业心理学来帮助残障人士解决就业。她回忆,最开始,他们是在城中村里租办公室,条件艰苦,甚至夏天都舍不得开空调。
不过,所做的事情让张莹莹和小伙伴们坚定了信心。“有个女孩子因车祸致残,需要带尿袋生活,她几年时间都把自己关在家里。在我们辅导下,她现在真的走出来了,还在深圳找了一家物业公司的工作。”张莹莹回忆。随着事业不断扩大,当地政府也为张莹莹和小伙伴们提供了办公场地。
深圳未来的选择:更高精尖产业
这40年,深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未来,深圳又将走向何方?这个问题,在不同人眼中,有着不同答案。
陈宗浩说,40年,他见证了深圳市中心的变迁,曾经老城区罗湖是中心,现在南山和福田分别是科技中心和金融中心,未来深圳前海自贸区的发展不可限量。
曾洁认为,深圳40年最大的变化在于产业更替。她分析,深圳最早依托于临近香港的地缘优势,拥有贸易行业、出口业、制造业的优势,但是随着时代的迭进,这一类产业的附加值在降低。所以不管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从民间创投层面,都把精力倾向于更高精尖的,更能够聚集人才的行业,这是市场的选择。
“像东莞、惠州、中山这一带,其实把制造业转移过去以后,也能够结合当地优势,形成产业互动。深圳这一些外溢的产业既可以给周边的城市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同时也把自身对于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提高了一个档次。”曾洁分析。
谈到未来,张莹莹说,她有很多规划,“比如很多残障儿童,艺术灵感很强,我们想为他们的人生做长久的艺术规划,想以深圳为核心,在湾区建立这样一个学校,最终促进他们的就业。”
在张莹莹眼中,深圳未来的建设,“人文关怀”格外重要。她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为深圳建立“无障碍城市”的种.种创新。“这个无障碍停车位,如果正常人的车辆停在专用的无障碍车位,系统会自动提醒。我们希望的是,未来深圳在‘无障碍城市’方面,做得更好。”
来了就是深圳人
杨卓鑫早在1983年就来到了深圳,他说自己刚来的时候深圳没有几栋高楼,现在的深圳日新月异,以前“方田方野”的地方现在也变成了高楼大厦。三十多年中,他参与、见证了深圳的巨变,自己也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深圳人。
陈升是20__年首批来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他说,来到深圳的这几年,深受这个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影响,“来了就是深圳人,我觉得其中一大部分就是这种文化的感染”。
开放、包容
“来了就是深圳人”更显示出深圳开放、包容的精神。陈升说,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现在深圳的人实际上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全国各地,甚至有一些海外人士也在这里,所以有时候觉得“大深圳也是一个小中国”。
杨卓鑫也说,深圳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城市,无论你从哪个地方来到深圳感觉都是回到家一样。
创新、活力
法国设计师柯铎7年前来到深圳创业,“深圳速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形容深圳,他会说“深圳速度”。在中国,人们也经常说“深圳速度”,他认为深圳是在人类发展史上走得最快的一个城市。“中国发展已经很快了,而深圳的发展就像是一趟高速列车。”
在采访中,柯铎告诉记者,最初吸引他来到深圳的是这里的制造业,而留下他的却是这里的创新精神,他说留在深圳某种程度上来说意味着正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美国人kevin是20__年来到深圳创业的,他说,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这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更在于这里的人。“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期待成长,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追求卓越。”
粤港澳大湾区
采访中,另一个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也被频频提及。kevin说,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城市,但他认为深圳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创新和发展始于这里。
今年23岁的谭媛心是出生在深圳的“深二代”,她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吸引着更多的港澳年轻人来深圳发展,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她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
创新是深圳的城市基因,更是推动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但有关“姓资姓社”、民营企业产权的讨论,一波接着一波,思想的桎梏成为改革开放最大的障碍。
深圳敢于“吃螃蟹”,大胆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该规定首次提出,开办民办科技企业不仅资金可以入股,而且商标、专利、技术等可以以无形资产入股民办企业。
《暂行规定》明晰了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被誉为中国首份民营科技企业的“准生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深圳从理论变成实践。
这是一次解除“冰封雪冻”的颠覆性制度创新,使深圳有了科技企业生长的土壤。一大批科技企业由此在深圳开始“量产”,才有了像华为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
正是在这一时期,深圳“三来一补”产业还很“吃香”时,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创新性地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等支柱产业,在创新资源极度匮乏的“科技荒漠”上,建成了一片“创新绿洲”,实现了从“三来一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蝶变,成为“中国硅谷”。
创新驱动发展,深圳在创新求变中,一步步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球知名创新之都,是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坚力量。截至20__年底,深圳创新载体22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7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技术创新在一些领域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其中,华为全球率先研发5g技术,目前全面领跑。据国际权威公司最新发布,全球主要技术公司拥有的5g必要专利数量,华为5g必要专利数3325件,占比15.87%。排在华为之后的则是三星、lg、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这些曾经“高山仰止”的巨头。截至今年2月,华为在全球5g市场拿下91个商业合同。
同样,深圳创新基因“滋养”起来的众多本土企业,在移动互联网、ai、超材料、平板显示等众多领域和行业,不断以领先的技术和标准,赢得更多国际话语权。
从小到大,深圳可以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了。
在几十年前,深圳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当时的世界上就如同一粒小小的尘埃,毫不起色。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了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原本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震惊了全世界。
深圳,是一个繁华的城市。站在天桥上向四面望去,全是高楼大厦,一座接着一座。坐落在深圳南山区的海岸城购物中心,可以说是深圳娱乐场所的一大代表,商场、电影院等应有尽有,使人们无时不刻都能感受到欢乐。深圳对于从外地来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个充满激情,充满梦想,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深圳福田区的华强北,集结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业者,这里为创业者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任何人的创意想法都能在这里展现,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在这个大都市里绽放自己的光彩。
除了现代化的建筑以外,深圳也有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点。红树林鸟类自然保护区就是其中一大代表。这里的树木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一棵挨着一棵,热烈耀眼的阳光透过树叶,变成一个个雀跃的小精灵,在地上舞蹈。这里的游客大多骑着自行车,感受着与家人一同骑行时的快乐。站在海边的岩石上,看着远处的浪花渐渐涌来,海风也缓缓吹来,令人感到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深圳这座既美丽又繁华的大城市,充满了快乐充满了挑战,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在这个城市里,奋力拼搏,努力成为这个城市里最耀眼的一颗星。
20__年8月26日0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全城欢腾、湾区欢庆。40年间,深圳用自己的加速度腾飞和高质量发展,向世界证明了经济特区的强劲动力。特区不惑之年,前行的脚步毅然铿锵,创新的动力毅然澎湃,各条战线上的建设者不断书写崭新的时代篇章。
gdp增速第一
从1.97亿元到26927.09亿元
gdp增长13000多倍
直接超越香港和广州
摩天大楼第一
从仅有3层楼到逾百米以上摩天大楼1000栋
已建最高摩天楼592.5米
惊现无数第一
中国改革开放42年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
特区、自贸区、湾区、示范区
多重光环
“探路先锋”续写“深圳奇迹”
短短40年时间,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拥有20__万人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作为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中最年轻的成员,它带着最纯粹的后浪精神,以青年般的勇气、毅力和冲动,如梦幻般的崛起。
这座冉冉升起的南方新星,正在以让世界瞩目的速度迸发出活力与生机。“科技、创业、创新、现代”这是深圳这所城市的标签,而打造东方硅谷、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意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使命担当更是让这座城市充满魅力。
20__年12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研究(20__)报告》中,粤深圳以51.61分位创新综合指数位列粤港澳大湾区首位。
20__年7月,《20__年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深圳拿下综合绩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三个单项冠军,位居城市高质量发展榜首。
20__年7月,深圳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__-20__年度“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
20__年8月,百度地图发布了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单,基于海量位置大数据、poi数据、交通出行数据挖掘计算,深圳以16.886的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第一。
耀眼光环背后,深圳正在用实力证明这座城市的价值。
深圳高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996年3月地王大厦竣工,384米高仅用379天完成,是当时国内最高的建筑物。
20__年441米的京基100(京基金融中心)刷新城市高度。
20__年392米的华润集团总部大厦“春笋”崛立于后海中心区。
20__年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再一次让世界目光聚焦深圳。
深圳高度,不断刷新。
深圳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深圳宝安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
20__年开通运营的港珠澳大桥以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20__年深圳开通7条新线,新增站点共69个,广深港高铁14分钟直达,再次见证“深铁速度”。
20__年8月底,深圳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实现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
今天的深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5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深圳速度,追赶超越。
1990年,深圳市义工联在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
20__年开始,深圳开展“读书馆之城”计划,达到每一万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深圳读书月”连续举办20年,成为深圳的文化符号。
20__年深圳启用市民中心体现了政府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温暖人心。
20__年,交警、卫生防疫部门和基层街道组成近600人执勤力量,24小时轮班值守,严守进城关,不漏一车一人。共保障1200多万人陆续进城;200多万家企业逐渐复工复产。
深圳温度,心手相牵。
深圳态度:开放包容,活力创新
深圳是是全国人口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有32.5岁。深圳是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的人口绝大多数为外来人口,人数超过1400万。
深圳的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吸引着五湖四海的追梦人,在这里拼搏奋斗,生根发展。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汇聚了全世界最积极进取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活力无限,梦想无边。
在宝藏深圳,一起探索40年城市变迁
百度在深圳市委网信办、深圳市商务局指导下,联合深圳市旅游协会、深圳市零售商业行业协会、深圳工业总会、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部门,结合百度系顶流互联网平台联袂献礼,在8月26日深圳特区成立40年生日这天推出“宝藏深圳”12小时慢直播活动,深度展示深圳这座活力之都的高度、速度、温度和态度,在线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多方位展示深圳的独特魅力。
十大见圳人他们是深圳原住民、是改革开放的拓荒者、是创业发展的年轻人、是这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是我们美好生活的贡献者。他们是无数在深圳生活工作、奋斗拼搏的平凡人中的一员,是深圳发展的见证者。8月26日,我们邀请了十位“见圳人”讲述他们与深圳特区40年的故事,有笑有泪,有苦有甜,有回忆与憧憬,更有光荣与梦想。
深圳好物哪些食品、小物是深圳人的心头好?沙井生蚝、光明乳鸽、世界之窗门票...我们精选深圳代表性的手信品牌,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城市代表特产。26日晚间宝藏深圳“深圳好物”直播带货节等你来,我们带你体验色香味,品味独特深圳文化和风土人情,更有0元好物等你秒杀。
深圳好景有山河湖海,亦有园林楼台。有现代主题乐园,亦有古镇淳朴民风。千园之城的深圳,有赏不完的好景。我们用镜头丈量城市,用数字定义旅行百度为你搭建线上loft城市展馆,从早上10点开始,全天不间断直播带你打卡深圳旅游地标,看遍深圳美景。
深圳好企深圳以科技创新和上市企业闻名全球,孵化了许多享誉国际具备行业的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宝藏深圳”携手华侨城集团、华润置地、万科、招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深信服、大族激光、周大生、广田等多家标杆企业,为深圳特区40年发展成就代言。
除了12小时慢直播,本次“宝藏深圳”还将联合百度好奇夜、百度ai娃娃机线下展打造好奇心爆棚的深圳城市探索季,为深圳特区40周年青春华章添更多精彩,这个八月让我们拭目以待,打开百度app搜索“宝藏深圳”,与我们一起发现中国城市之美。
深圳温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为了准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8月26日大型直播“我们都是奋斗者”,我们从深圳资深摄影记者江式高老师那里,请来了许多深圳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1988年正在建设中的深圳艺术学校,搭着脚手架的校区与野草、工棚、土坡作伴。深圳艺术学校后来培养出了李云迪、陈萨等钢琴明星,也留下了许多艺术学子的倩影。文化需要积淀与传承,经过40年的积累,深圳正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繁荣兴盛。
在深圳早期的拓荒年代,奋斗者从五湖四海奔涌而来,共同参与到火热的经济建设中。充满激情的灵魂,孕育了强劲的文化需求,培植了充满阳光与热情的文化基因。随着第一代建设者在深圳站稳脚跟,一代代人续写着深圳文化的篇章。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深圳探索了一条文化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20__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20__年,深圳全面推进“文化强市”战略。20__年,《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__》方案出台。历经砥砺耕耘,深圳文化发展硕果累累。大型文体设施的陆续建成,大剧院艺术节、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深圳文化品牌渐次登场,文化品牌的增量背后,是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深圳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擦亮“设计之都”城市名片,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20__年,深圳出台全国首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为深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在优化产业结构的探索中,深圳将科技创新与创意设计两者结合,逐步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从传统的文化产品到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文创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新的产业标签。
在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部署中,发展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未来目标,文化产业被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先行先试,深圳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和数字文化产业,加强在文化教育产业上的投入,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有序推动文旅融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深圳也在不断吸收港澳地区资源和行业优势,从创意设计到会展展览,交流合作日益紧密。
文以载道,书以焕采,全民阅读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标识和精神符号。连续举办多年的读书月活动,为打造“阅读之城”打下坚实基础。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深圳也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650个公共图书馆,244台24小时自助图书机,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264万平方米。这座“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正在增添更多生动注脚。
回溯40年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用实干敢闯的精神不断创造文化成果。创意构想在这里落地生根,各地优秀文化在这里交融创新,融合业态在这里展翅逐梦,深圳文化产业也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面对建设文化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深圳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篇章。
40年前,深圳是那么荒凉,高不过五层的楼房、几条柏油马路、人口稀少的大、小村落、零零碎碎的稻田、水塘等构成了深圳市容的特征,而当时的东京已经是高楼林立繁华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40年前,当时的蛇口只有捕鱼、养蚝、种田三种作业,人民生活不稳定,勉勉强强维持两餐,是一个只有一片荒山野岭、海边沙滩的边陲小镇”。蛇口中学,把湾厦村的一个仓库作为教室,创办起了最初的两个班级,每个班级仅有二40名学生,后来陆续把两座小学附设的初中班搬迁到现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学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教育摇篮。
可才仅仅过了40年,深圳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大厦随处可见,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华……这些变化都是人们辛辛苦苦劳动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深圳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0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光辉历程,使我们这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成就,想变化,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声望不断增长,这使得我们更有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有信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40年前,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4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4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今后,我们长大了,深圳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为创造更加崭新的深圳我们要努力学习,用更多的知识使深圳的未来更加美好!
深圳40周年巨变作文3
这就是昨天的深圳。
在某年某月某日,它开放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经过25年的风雨沧桑,终于有了今天的深圳。是__爷爷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是改革开放之风使深圳焕然一新;更重要的还是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现在,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花园城市,坑坑洼洼的泥路消失了,换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立交桥、大马路,破烂不堪的瓦房也变成了高楼大厦,如地王大厦,高楼淋漓好像雨后春笋一般。人们的生活素质大大提高,脱离贫苦的生活,过着小康生活,居住的环境逐渐被绿化。深圳不仅在环境方面是如此,深圳在世界的地位也逐渐改变。在以前深圳可以说是一位无名小卒,可是今天深圳在经济、建设、发展等方面一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度很高的都市,在这一刻我们可以真正体会到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我们在深圳的看到的不仅仅只是深圳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深圳人的心,是的,是爱心。在512大地震中我们就看到了深圳人奉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捐款、捐物的都有,不计其数。这种行为温暖了所有四川人民的心,这种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发扬下去。
腾飞吧,深圳!
腾飞吧,鹏城!
腾飞吧,中国!
8月2日起,一场为期一周、名为“味道深圳/圳当年——深圳特区40周年薛志平饮食纪实摄影展”的活动在胡桃里罗湖店举行。摄影展当中100张记录深圳饮食业大事记的照片,带领我们探寻深圳饮食的发展历程。
饮食作为城市最温柔的宣传媒介,召唤着深圳人的情怀与记忆,也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到来。然而置身“三天一层楼”惊人的“深圳速度”当中,难免会让我们错失一些珍贵的回忆。
摄影爱好者、深耕餐饮行业多年的薛志平,30多年来用一代又一代的相机,亲自记录下了深圳饮食行业的点点滴滴。
如今他从自己拍摄的30000多张照片中,遴选出100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次面向大众公开展览,让我们重温深圳餐饮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从侧面探寻鹏城的历史足迹。
其中不乏餐饮行业大事记,如1985年饮食服务总公司国庆联欢、1997年香港回归联欢晚会、肯德基深圳首家汽车餐厅;也有各餐饮协会的重要活动,如深圳市饮食服务行业协会成立、深圳市首届名菜美点评选、深圳首届美食节;餐企大型活动,如1985年深圳市饮食服务总公司职工技术运动会、深圳餐饮航母三万五千平米的海珠城美食会开张;厨师烹饪大赛,如深圳市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深圳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大比武等。
活动还特邀多位从事餐饮三十年以上的老餐饮人分享照片当中的故事,让每一张历史照片都变得“活”起来。深圳市美食文化促进会还为一直在深圳餐饮发展中一路走过来的老餐饮人特别授予“深圳特区四十周年饮食发展卓越贡献人物”“深圳特区四十周年饮食发展杰出贡献人物”的荣誉称号。
特区40年:深圳饮食行业剧变40年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这40年,是高速发展的40年。她从一座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国际大都市,各行各业也迅速崛起,快速迭代。
而人们最为依赖的饮食行业,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国营为主导,到逐渐融入合资、内联,最终实现私营等市场化改革;从零星几家酒店酒楼,发展成为全市近八万七千多家规模以上的酒楼餐馆;从较为单一的粤式风味,演变成为全球美食集合地……无疑,深圳饮食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活力、最多元化、最具创新能力的行业。
80、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得正劲,深圳在酒店业、饮食业方面展现了她的风采。亚洲大酒店(前身为友谊餐厅)这家深圳最早的合资企业,其成功转让被人们认为是深圳引入国际酒店的开始——“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一时之间成为深圳人美谈。
中国第一条食街——深圳罗湖南塘汇食街,创建没过几年便“脱掉帽子”,催生了深圳餐饮最早的私营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北海渔村。
90年代,特区掀起了洋快餐潮流。1990年,中国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东门开业。1996年,肯德基也进驻深圳,将深圳第一家门店开在当时极为繁盛的华强北。麦肯的连锁经营模式为日后深圳连锁化餐企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97年香港回归,也对深圳饮食行业有着巨大的影响,餐厅经营更为规范,形象也大大提升。
随着深圳地产行业高速发展,饮食行业也更为发达。踏入千禧之年的深圳饮食业,更凸显开放、创新、包容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国际知名品牌、国内创新型品牌的到来。
星巴克甄选旗舰店、惠比寿横丁品牌集群、fancyfruit等品牌要么在深圳开了全球首店,要么是将异地发展或者南下的第一站选择了深圳。此外,喜茶、奈雪的茶、乐凯撒、陈鹏鹏鹅肉饭店、探鱼等新兴品牌也都将总部放在了深圳,为这片沃土创造着奇迹。
而这一切变化的轨迹和线索,几乎都记录在薛志平的相机里。
未来的深圳餐饮,又会是怎样呢?我们可能很难猜测,就像易中天当年在《读城记》一书当中所说,“深圳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易读,因为她充满了未知性。”也正是因为她的未知性,让这座城市更具有想象空间,也让这座城市的饮食行业充满无限可能。
薛志平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同行、摄影爱好者能够加入深圳饮食纪实当中,共同来发现、挖掘、助推深圳饮食行业发展。
在深圳这座我生活了四年的南方城市,发生的故事太多。这些令人感动的一个个故事,如同充满着小善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成为大爱,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中长久穿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我知道,越是最初,细节越是具体而感人。
自我记事时起,父亲一直在深圳工作,四年前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母亲带着我从江西赶到深圳来看望他。深圳的夏天很热,而父亲住的一座老式楼房里的旧空调坏了,我们到深圳时,正赶上工人到家安装空调。
我发现,工人们带来许多铜管,连在一起足足有五六十米长。我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父亲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为了防止空调水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母亲听了也大惑不解。买这些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父亲解释道,如果选用胶管,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滴水的问题烦恼了。父亲在深圳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深圳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父亲仍然是一个打工者,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因生活所迫而斤斤计较的影子。
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龙应台说,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历史和记忆、它所呈现的丰满繁密的细节才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好像一个没有人去打开的抽屉,可它里面却珍藏了许多宝贝。
为他人考虑,是父亲、也是深圳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最初的细节。
深圳这所城市,大家都很熟悉吧,是创造了中国奇迹的现代化城市。而我就有幸生活在这个城市中。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一线的城市,只用了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速度惊人。
深圳兼容包备,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国的人才。来了就是深圳人,大部分都是从外地来的。你是湖南的,他是河北的,我是江西的,大家都到深圳来了,成了深圳的一份子。
深圳发展得如此之快,还有一个老朋友帮他一把,那就是香港。去香港,必经深圳(除非你坐飞机),带动经济发展,这估计也是这个奇迹发生的一大因素吧!
我出生在深圳,可是在外地长大(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后来回到家乡已经五岁,长到现在,十年不到,深圳的变化,发展得十分巨大,也正是如此巨大的改变,使我恋上了这些城——深圳。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心得体会二
深圳的山奇峰罗列,数不胜数,有莲花山、大南山、小南山、梧桐山……这些山都十分壮观,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莲花山”了。莲花山在深圳福田中心区的北边,它并不十分险峻雄伟,海拔只有106米,但它有美丽的人工湖,可以供小朋友划船、大人们钓鱼;它还有广阔的风筝广场,大人小朋友都爱在广场的草坪上放风筝,看着风筝腾空向上,心情就像风筝一样,快乐、自由地飞舞。莲花山最出名的,要属山顶广场上的一座伟人雕像。他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每天来莲花山“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我从小就在莲花山脚下长大,也是常客之一。听妈妈说主席来深圳也特意来献花呢,它是深圳发展、进步的象征!
深圳山美,水也美。深圳的海美得令人着迷!大梅沙、小梅沙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梅沙,那里的海和天相接。天是蓝的,海是绿的,沙滩金灿灿的,热乎乎的,踩上去非常舒服。山是静的,水是动的,山如顶天立地的大树,水像一个碧绿的大盘子。海鸥在蓝天中展翅飞翔,它高声叫着,仿佛它十分喜欢这里的美景。
我爱我的家乡,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自己的本领将它建设得更美!
我是在深圳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巨大变化。在我的心目中,深圳是中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深圳的美丽到处可见。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深圳的美吧!
深圳是一座美丽而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同时,它又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国际花园城市。你无论走到深圳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完全可以用树木葱茏,花团锦簇,绿草如荫这三个词语来形容。
深圳的美体现在山和水,如:高大的梧桐山,秀丽的笔架山,美丽的莲花山,喧嚣的大梅沙,水清沙白的小梅沙,人间仙景似的仙湖等等。其中,我最喜欢莲花山了,莲花山绿树成荫,到处鲜花盛开,它虽然坐落在城市中心,但置身其中却听不到喧哗声,听不到汽车的笛鸣,仿佛置身在一块远离尘嚣的净土。在那里,鸟语花香,空气特别新鲜,使人神清气爽,精神为之一振。
深圳的美不光只是山水的美,著名的公园也很多,这些著名的公园也很漂亮呢!如:荔枝公园,东湖公园,儿童公园,仙湖植物园,洪湖公园等等。每个公园都有其独特的美!特别是仙湖植物园,它在深圳东北角,东倚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西临深圳水库。它是以科研、科普和旅游为一体的著名植物园与风景区。园内生态环境优美,有别具一格的园林建筑,有神秘的植物王国,令人赞不绝口。只要你去过,一定会流连忘返的!
除了风景之外,深圳的建筑也很美喔!国贸、地王、塞格广场、市民中心、会展中心等都是深圳著名的建筑。尤其是地王大厦,它是深圳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有70多层高,雄伟地矗立在市区中心,在它脚下仰望上去,总觉得它发出一种傲视同群之势,真不愧是深圳新一代地标性建筑啊!
当夜幕降临,深圳并不会因为晚上的到来而变得格外安静,充满活力的深圳到了晚上依然车水马龙,到处灯火璀璨,各种路旁的霓虹灯,大厦外墙时红时绿的灯饰,安静站立在大街小巷的街灯,来来往往的汽车发出的耀眼灯光,各式各样的广告灯箱,动与静的完美组合构成了深圳别具一格的夜景。
同学们,这就是我的家——深圳。听我介绍了这么多的美丽之处,你们觉得深圳美吗?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节点回望,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40年峥嵘岁月,相较于人类历史,宛若弹指一挥间。然而,这40年却带来深圳经济、金融发展的巨变。如今的深圳,已从曾经的边陲渔村演进为亚洲第五大城市、全球第十一位金融中心城市,昂首走向世界的舞台。
特区建立以来,深圳金融部门从零开始,依托外贸金融、政策支持、金融创新、机构积聚、资本市场体系建设、金融监管完善、跨区跨境要素融合等,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基本建成了机构种类较为齐全、服务功能比较完善、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金融监管比较规范、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金融体系,并成为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
金融改革创新引领全国
深圳经济奇迹归因于市场化和民营资本集聚的优势、毗邻港澳的开放优势、年轻人才的优势;深圳金融改革始终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层出不穷,推动金融对外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
1979年1月,广东省委决定撤销宝安县,设置深圳市;同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
保险业是开放时间最早,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成立保险公司创造了条件。从此以后,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种背景下,1988年,作为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的保险企业——平安保险,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最前线——深圳蛇口。
1982年1月,经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它是1949年后我国引进的第一家境外银行。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伊始,采取外引内联的建设策略,推动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促进了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相继成长,也推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建。
1987年4月,经人民银行批准,由招商局出资1亿元设立招商银行。1987年12月,经人民银行批准,深圳发展银行在对深圳经济特区内6家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在深圳经济金融快速发展中,非银保金融机构也应时而生。1980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通知》中指出,“银行要试办各种信托业务,融通资金,推动联合”;当年9月,人民银行下达《关于积极开办信托业务的通知》,自此深圳经济特区各大银行分行纷纷试办金融信托业务,各专业银行内部已增设信托投资机构,但多作为内部处室对待,管理职能强于经营职能。
1982年1月,深圳市政府全资组建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1984年5月,因人民银行信托机构重新登记,深圳市信托投资公司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总公司。1991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更名为深圳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此外,深圳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创造了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一个又一个第一。1985年,全国首家外汇调剂中心——深圳经济特区外汇调剂中心成立;1990年,深圳外汇调剂中心确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运行新模式;1993年,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成立深圳融资中心;20__年,深圳设立上海黄金交易所深圳备份交易中心并开办黄金夜市交易,覆盖了国际市场金价波动最为频繁、活跃的时段,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市场风险的时间窗口和场所。
金融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深圳金融业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头,但在破浪前行中也体会到行稳方能致远。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_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深圳金融人认识到,金融体系传统规模扩张式的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需重新审视一些不合适宜的发展理念和模式,重新调校一下前进的步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__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深圳金融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推动深圳金融深度对外开放。20__年7月7日,“深圳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
20__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成为特区中的特区。20__年,前海又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标志着深圳金融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__年7月,为拓宽深圳市银行与港澳台及其他海外地区同业之间的融资渠道,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业务试点。
20__年2月,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深圳产业转型升级。当年10月,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深圳市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的意见》,原则支持深圳在前海设立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20__年1月,深圳博约投贷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国第三家地方政府设立的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
“粤港澳大湾区”于20__年首次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国家战略。20__年5月14日,《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出台,这也是金融领域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推进大湾区金融创新、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携手打造国际金融枢纽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为此,深圳方面制定了《深圳市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共50条行动措施,共85项细分任务,并已于7月正式印发实施。在此次计划中,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和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跃然纸上。
40年光阴流转,深圳金融发展经历了从实验到规范、从区域到全国、从单一产品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跨越式成长,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懈探索、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希望之路。
近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意见的函》,在国土空间规划、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关试点、不动产登记、土地只征不转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等九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自然资源部特别提出,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探索,充分发挥深圳“双区叠加”优势。探索事项有几点值得重视:
3、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