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简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钱学森冲破阻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及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第二课时 2016年11月11日
一、导入点中心
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钱学森》。 2课文类型:以事喻人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钱学森?钱学森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热爱祖国 报效祖国
爱国心 报国情
你是读了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体会到的? 板书出示钱学森的两句话,集体朗读。二、出示自学要求:
探究问题一:钱学森两句话都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要求:
(1)交流汲精华:
与小组成员细品钱学森说的话,交流阅读批注。(2)合作展风采:(1.感情朗读2.抓关键词谈体会3.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
指导小组交流。
教师及时点评,指导做好笔记。
句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热爱祖国,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做好笔记)
再读,读出爱国情感。
句2——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为祖国解放而激动,更坚定了早日回国、报效祖国的决心。齐读板书:说话句,有选择
指导阅读,读出坚定的语气。3.围绕“说话句”选材
钱学森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自己的祖国,时刻想到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这就是他最令人敬佩的地方。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钱学森的两句心声。(齐读两句话)4、情景引读:
钱学森去向冯卡门教授辞行,冯卡门教授说:“我们给你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为什么还要回去呢?”
国
同
学
难
以
理
解,他
们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学森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同学劝阻道:“新中国刚成立,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回去搞科研困难太大,还不如留在美国,有先进的实验室,还是留下来吧。”
钱学森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学到这儿,发现没有,整篇文章都是围绕着两个重点句来写的。这就是这两句说话句在这篇课文中非常独特的作用。
为什么写美国高级将领的话?(理解“五个师”“决不能”)
写说句话句,配角的话是不是不要写?不是的,像这样,能反衬出主人公特点的话,就该写。
读读句子,体会:钱学森回国的意义重大,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引导阅读,接着阅读课文最后一节,体会钱学森回国的巨大贡献。三、学习习作特色 1.朗读体会“特写”
理解“劈波斩浪”——归国之路历尽磨难,充满艰辛 理解“火箭的壁舱”——研究火箭导弹 3.当堂仿写“特写”
找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1955年10月1日 1934年
1949年10月1日 1955年9月17日
按时间的先后,应该这样排 1934年
1949年10月1日 1955年9月17日 1955年10月1日
——课文的开头好在哪里?(课文用倒叙的手法,把归心似箭、一心报效祖国的钱学森晒在读者眼前,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中国人。)课后练笔: 推荐一:
放学回家后,我做完作业,迫不及待拿出《????》来看,这本好书,是下午公益嘉年华活动时买来的。
推荐二:
在我的手机相册,珍藏着一张合影,那是10月12日苏州白马涧秋游时,我和好朋友???一起活动时拍的。四、阅读推荐。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的科学家,那就看看他们的传记。
钱三强 袁隆平李四光 如: 《钱学森传》
《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二
生:爱。
师:这是繁体的爱。师讲爱的意思。手牵着手,心贴着心,就有了爱。我们的眼前似乎浮现出熟悉的画面,这是第一次抱母亲中……爱如茉莉,爱是心手相依,淡淡的茉莉的清香。我们再次走进爱的故事。齐读课题。
生读。
师:拿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一起读,再读。
生读
师:文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
生:有乔依,还有老妇人,还有女店主。
师:女店主又是______
生:乔依的妻子。
师板书人物。
师:用简短的话说说怎样的一个爱的故事?
生简要说了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师:说得清楚,再请一个人说,就像他这样说。
生说清了关系。
师:看来理清了线索。大家看,乔依和老妇人原本是互不相识,老妇人和女店主也不认识,他们却把爱一个个地传了下去。这个故事讲的就是陌生人之间爱的传递的故事,他们是怎么传递的呢?让我们首先走近乔伊。看他怎么传递爱的。读一读第一小节。
生开始读第一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______
生:他处境凄凉……
师:他反复强调了一个什么词?
生:凄凉。
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人想到了什么?
生:冷
生:冰
师:它就是冷凉呀,他为什么如此凄凉?
生:工厂倒闭了。
师:这意味着?
生:没有工作了。
师:还有谁找到了?
生:妻子怀孕了,又要开始忙碌了。
师:真会读书,从后文中找到了根据。
生:可能是他开了破汽车。他有钱可以把汽车修好,或买新汽车,说明他很穷
师:还有吗
生:在乡间公路上,他有钱可以在城市买套房子。在偏僻的地方……
师:最后说到,妻子回到房里,看到……他为了找工作已经快急疯了,说明他怎么样?
生:疲惫不堪。
师:他快急疯了。此时的乔依家境穷困,又失业了,孩子又快生了。能读出凄凉吗?自由读读第一小节。开始。
生读第一节。
师:谁来读。
生读。
师:是啊,他的心里很凄凉,这黄昏,这寒风这冷雪。听,播放风雪声。风冷,雪冷,人的心更冷。师感情配乐朗读领头,让学生读下去。
师:就在这时,他遇见了陌生的老妇人,你注意到乔依的什么?
生:脸上带着微笑。
师板书微笑。
师:从微笑中读出了什么?
生:乐于助人。
师:怎么读出的。
生:工作失业,还面带微笑问要什么帮助?
生:她已经等了一个多小时了,以为是坏人……
师:为什么认为是坏人?
生:没有人帮助他。从后面看出,他摘下了破手套,有点没文化的样子……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这几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有点像亲人一样。他经常这样做。
师:看,乔依先请她别害怕,请她坐到车里,最后说对了,我叫乔依,为什么这样说?
生:想和老妇人交朋友。
师:乔依非常理解老妇人的心情,赶紧安慰她。理解就是爱的别名。板书:理解安慰
慰字下面有颗心,你能让别人安下心来吗?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说。
生读乔依的话。
师: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谁再来读。
生读。
生说修车胎的事。
出示这一段。
师:作者写得可细了,它是全文中写得最细的部分,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的笔墨呢?
生:这样写体现他乐于助人。草草几笔,就写不出乐于助人。失业还是勤恳帮助别人。
师: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乐于助人呢?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开始。
生读。
师:谁来说。
生:我找到他尽力的地方是他的脚踝破了……
师:谁补充。讲一个字,他读的时候有点错误。纠正腕的读音,第四声。
生:沾满了油污。不可能让衣服身上搞得那么脏……
师:这样的帮助可不是举手之劳呀。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板书:帮助。
师:老妇人从开始的紧张不安,此时变得怎样?
生:充满感激。
板书:满脸感激。
师:她要给乔依回报,乔依怎样的表现呢?
生读。
再请一位同学读读。
生读。
师:想问问你乔依,你一个人开车时不是正需要钱吗?你为何不要老妇人的钱呢?
生答。
师:一个词就写出了他的心声,那就是?
生答天经地义。
师:哪些事是天经地义?
生答孝顺父母,好好学习,上课发言,
师:乔依的心中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当给他钱时,他一下子楞住了。咱们读读。
生读乔依楞住了,他从没想到……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师:做一件天经地义的事,需要钱吗?如果说希望你做点什么的话,出示。
生接着读。
中找一找,读一读。
生读。
师:谁为我们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你们看,这就是老妇人给女店主的帮助,板书:帮助。
师:她为何用这样的方式传递爱呢?为何不当面交给女店主呢?
生:怕不接受。
生:怕店主觉得没面子。
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想怎么做,这就是爱。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读:只见餐桌上有一个小纸包……现在我也想帮帮你。
师:读这张纸条她潸然泪下。板书:潸然泪下。
师:这是怎样的泪?
生答感激、希望、
师:生活中充满了希望。出示:她轻轻地亲吻……亲爱的乔依
师:是什么让她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呢?
生答生活中有希望。
师:还有吗?
生:生活中充满爱。
生:让爱传递下去
师:爱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会把爱传递下去。乔依也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
就是这样环环相扣,无限延伸,就形成了
一条爱之链。这就是爱之链。读读这段话(最后一段话)
生齐读。
师: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爱之链中那一环,你一定曾经捐出零花钱,也许山村里同龄人就多了一本语文书。献出鲜血,用爱心点燃烛光。爱是接力棒,爱是同心的链,有的爱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这节课的最后,拿起笔来,选择开头中的一个,写一写。
1老妇人告别乔伊……
2乔依醒来……
学生开始动笔写。
师:我请一位写得快的读一读。
生写得很好,读得也很有感情。
师:下课后把这段话写完,明天我们再来交流。
[苏教版小学语文《爱之链》教学实录(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三
课题: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编写:顺德区勒流梁季彝纪念学校
李运良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3,64页“确定位置”。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数对确定位置。关于确定位置,学生学习过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路线等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座位图,使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统一标准的必要性,经历座位图抽象为方格图,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符号意义,为初中学习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第一学段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以此作为有效教学的起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的问题,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位置写出数对。
2.能力目标: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五、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的座位图,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思想(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课件演示,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3.渗透对应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符号意识。4.优化练习设计,使学生在应用中,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生:两个条件,说清楚第几组第几个。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确定位置” 板书点题。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活动一:讨论交流,体会规定“组”和“排”的必要性。
1.出示淘气所在班级的座位图(只规定组的情况),说说淘气坐在哪个位置?笑笑呢?
2.淘气和笑笑的位置有几种说法?(引导学生明确此时有两种说法,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如淘气坐在第2组第4个,或淘气坐在第2组倒数第3个。)
3.如果规定从前向后竖着数分别是第几排,说说淘气和笑笑坐在哪个位置?为什么这时淘气和笑笑的位置都只有一种说法?(引导学生明白:规定了“组”和“排”淘气和笑笑的位置也就唯一确定了)
活动二:自主探索,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1.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
(板书:第2组第4排)
我再说几个同学的位置,请你按照老师这种记录方式记录下他们的位置,看谁记录得又准又
快?(此时,教师要快速地说出一些学生的位置,有意让学生跟不上,使学生产生简洁记录的需要。)
(2)都有谁记录下了老师所说同学的位置了?记录时有什么问题吗?
(生:老师说得太快了,每个位置都要写6个字,记得太慢了)
2.理解数对的意义,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
(1)抽象方格图,介绍数对表示方法。
把座位图上的横向位置和纵向位置用线标出来,形成方格图,横向和纵向的线形成的交叉点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每个交叉点都可以用表示横向和纵向位置的两个数字来表示,这对数我们称为数对,它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如淘气在第2组第4排,可以用数对(2,4)表示,师:“你知道数对中的2表示什么意思吗?4表示什么意思呢?逗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2表示第2组,4表示第4排(个)。逗号可以隔开两个数字。”
笑笑在第1组第1排,用数对怎样表示? 生:(1,1)
(2)奇思和妙想的位置分别用数对(4,3)和(1,4)表示,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的位置吗?说说他们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a.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方格图上找出奇思与妙想的位置。
b.全班汇报交流,根据数对怎样找出它所对应的位置。
c.回到座位表,说明他们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对于数对(4,3)和(1,4)中相同的4,请学生清楚地指出它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你的3个好朋友分别坐在第几组、第几排?请你试着用数对表示出来。
(让学生各自用数对的形式写出3个好朋友的位置。然后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对方的好朋友是谁。)
活动三:分析思考,加深对数对有序性的理解。
1.观察方格图,思考: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是否相同?
2.两个数对用到了相同的数字,为什么表示的位置不同?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体会用数对表示一个确定位置时,第一个数字表示横向的位置,第二个
数字表示纵向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内化知识
1.出示班级学生的座位图,请你尝试写出自己位置的数对。
2.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先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关于今天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1)(2)
八、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第几组第几排
数对
第2组第4排
(2,4)
第1组第1排
(1,1)
九、教学评价
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三是优化练习设计,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与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再现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又渗透了数学思想,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再通过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从而引出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巩固练习过程中,出示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生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尾中不足的是后面时间紧了些,有前松后紧的感觉。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光盘、图片
三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交流体会。
2、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4、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5、教师小结。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五
五河第二实验小学
陈淑光
教学内容:六数下教材54页例题
1、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看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以及相应的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课前准备:课件、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确定位置》,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确定位置的词语?(请生说)
小红家的附近有几个建筑,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吗?(课件出示)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东、西、南、北的英文缩写。
这些方位词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大致的方向,在生活中,有时我们需要更精确的确定位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二、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请一生读,强调关键词:方向和距离(板书课题)
三、结合情境,认识方向
教师介绍:是啊,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现代社会中使用的罗盘等许多确定方向的仪器都是由指南针发展而来的。
2、认识北偏东和北偏西等方向。(1)、看一个小资料(课件出示)
(2)、教师指出:东北方向在国际上一般统称为北偏东方向。轮船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轮船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教师边说明边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北偏东方向)(课件出示)
(4)、轮船的南偏西方向是指什么方向呢?(轮船正南向正西偏的方向)
(5)、这儿可以叫轮船的什么方向呢?(南偏东)(6)、小结:根据国际惯例,这里所说的方向都是以南北方向为标准的,通常说成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
四、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创设情境:正在这时,一位船员发现大海中有一座灯塔,他说:“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
(3)同一个灯塔,在这一个时刻,它与轮船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确定的,所以,灯塔只可能在一个位置上,怎么同学们指的位置都不一样呢?(请生说一说)
(4)看来,知道了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方向还不能准确指出灯塔的位置,那么大家认为要想能准确指出灯塔的位置,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体验方向。
(1)再设情境:刚才有同学说到需要知道一个角度。让我们来听听,当时另一位船员是怎么说的:“灯塔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
(2)引导:你怎么理解“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这句话?引导学认识到:“轮船的北偏东300方向”,就是以轮船为中心,从正北方向往东偏过去30度。(课件出示)
(3)质疑:那么轮船的北偏东300也就是这里的哪个角是300,你能上来指一指吗?(教师说明:角的这条边所在的方向就是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
(4)现在你认为灯塔可能在什么位置呢,谁来指一指?
(5)小结:灯塔肯定在轮船的北偏东30度方向这条线上。是吗?但是就这个方向上,还是有很多不同的位置。看来,光知道灯塔在轮船的什么方向还不能准确指出灯塔的位置。
3、体验距离。
(1)要想准确指出灯塔的位置,我们除了需要知道灯塔的方向,还需要知道什么呢?(还要知道灯塔和轮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已经知道灯塔与轮船的距离是这么远,现在你能准确地指出灯塔的位置了吗?
(3)小结:当我们知道了灯塔的方向和距离,就能指出灯塔的准确位置了。
4、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为了便于下面的研究,我们把灯塔与轮船的位置关系按比例画成平面图。平面图中的灯塔1就是刚才我们所研究的那座灯塔。(课件出示)
(1)看着平面图,谁来说一说,灯塔在轮船的什么方向?
(3)学生拿出导学纸,量一量,算一算。(4)反馈交流计算方法。
(5)现在大家能准确地说出灯塔的位置了吗?对子之间互相说一说,请生说。
5、练一练
如果在同一时刻,还看到有一座灯塔,我们在平面图中标出来,叫灯塔2。
(1)提出问题:(1)从上图看,灯塔2在轮船的北偏()550的方向。
(2)灯塔2到轮船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2)请你完成导学纸上的练一练,算一算再填一填,对子交流互改。(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灯塔2的位置?(请生说)
6、理解确定位置先要找到一个标准。
明确:确定物体位置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以谁为标准,然后要说清楚物体在谁的什么方向多少距离的地方。
7、小结:
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小结。(课件出示)
四、实际应用
1、练习一第一题
(1)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在什么位置呢,请大家拿出导学纸,先自己填一填。
(2)交流。
2、小游戏 :射击游戏
五、拓展与欣赏。
课件出示登月视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改。
七、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再次研究了确定位置。通过今天的学习,关于确定位置,你有什么新的体会收获?把你的学习反思写在导学纸上。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六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
2、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
3、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及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概括孙悟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唐僧师徒来到住着白骨精的山洞前,发生了什么事呢?
那么孙悟空又是如何与白骨精作斗争的呢?
二、细读课文,理解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
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最喜欢哪一打呢?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圈圈画画。
2、交流: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打?
进行朗读训练。
特别是孙悟空的话。
3、比较:
出示课后第3题问题,指名读题
按照表格,找出文中有关词句。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孙悟空怒打
白骨精逃跑
唐僧阻挡
交流朗读,评议,再读。体会文中三打过程中所使用句子的不同和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句式说话:我觉得孙悟空是个的人。
总结: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
三、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你想要对你的亲戚朋友说什么呢?
听课随感:
一、该课表现突出的几方面
课文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经过,吕老师这节课重在引导学生理解描写三次打斗中所用的词句不同这一文章特色。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势利导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吕老师让学生自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打”,读读、圈圈、划划,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打?再师生交流讨论,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朗读。这样的学习,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在亲身体验中加以领悟,让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体会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2、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积累
在学生交流自学心得时,吕老师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说说文中哪些词句用得好,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白骨精三次逃跑,唐僧三次阻拦在词句描写上的变化,并从文中找出重点词共同完成表格,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为下一课时复述课文做好了铺垫。
3、重视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吕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三打”,并没有停留在课文中,而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写课文内容更为丰富,使人感到新鲜。然后,吕老师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当中,叙述同样内容时要注意:语句要有变化,文章才会更有吸引力。的确,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多知识点都是交叉在一起的,也是紧密相连的,只要我们像吕老师一样时时指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相信学生会逐渐地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二、值得商榷方面
整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参与的学生太少。是否在自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打”进行自由组合,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读读、说说、议议,保证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汇报的形式,师生共同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这样教学,或许在具体交流时还可以节约时间,保证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机智勇敢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从容镇定的动作、神态、语言和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描写,朗读体会母子三人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针对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我将把本篇课文按以下思路展开:
1、围绕课题设问,引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2、抓住“半截蜡烛”这个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
4、通过演课本剧这个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语文提倡简简单单的教学,其实教材的课后练习已经教给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朗读为主,由扶到放,注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对文本的理解和依托文本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感受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
通过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面对敌人时的从容、镇定、机智和勇敢以及紧张的激烈的心理活动,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
收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准备两支半截蜡烛用于课本剧的表演。
一、围绕课题设问,激发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
1、板书课题
(1)、同学们看过蜡烛吗?什么样的是半截蜡烛呢?(已经用过的、点燃后剩下的)
(2)、看到这篇课文的文题《半截蜡烛》,你心中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2、学生提问,老师相机小结。
3、这篇课文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里的故事。
4、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这“半截蜡烛”中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依据线索,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2、让学生说一说朗读的感知和收获,相机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让学生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品格
(一)、在朗读中感悟事情的起因
学生朗读课文
一、二自然段,抓住“绝密”和“绝妙”两个词来感悟“半截蜡烛”的重要性和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勇敢。
2、如果你是伯诺德夫人,你将如何收藏这半截蜡烛?(学生在换位思考中体会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3、伯诺德夫人的主意“绝妙”在哪儿?(体会她的机智过人)
(二)、朗读感悟事情的发展(学习第一场戏)
1、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
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表现了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1)分别找出表现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对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
(2)出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指导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的机智从容。
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扶的过程)
三、在自主学习中感悟故事的高潮和结局(由扶到放)
1、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感悟,对课文的前一部分内容作了分析解读并成功地完成了课文前一部分的学习,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吗?(读—想—读)
2、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解读
二、三场戏。(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
3、学生自学,提醒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认识机智勇敢的杰克和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4、交流
(1)、杰克的表现,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指名演读。
(2)、杰奎琳的表现,她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读好哪个地方?(重点提示:“娇声”理解)读一读。
指名用“娇声”对文中的德军说话。
四、课本剧表演,加深理解
选择文中一两个片段,对片段所描述的场景,围绕“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征展开合理想象,进行课本剧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发表一段感言,如果是你来授勋,你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围绕三个主人公描写了几个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对于本课的教学,我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斗争场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诵读课文为依托,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去领悟课文内涵。
开始,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了半截蜡烛的重要性,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定。“想办法跟敌人周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准确简洁地表述内容。
当教学到“德国军官从杰克的手中夺过蜡烛”的时候,我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也在场,你觉得情势是怎样的?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那想动蜡烛又不敢动、不能动,却又不得不动的情况下的紧张和机智,引领学生真正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人物的个性特征。
最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再现了“智斗”的场景,让学生对人物的认识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更重要的是,通过表演,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八
安宁市连然小学刘水燕
教学目标: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文;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了解林肯的相关事迹及南北战争的相关资料;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课件(头像)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而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2、(课件)师述:这个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儿子却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3、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林肯是个怎样的人?
二、浏览课文,找关键词:
1、过渡:林肯,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时,遭到了参议员们的羞辱,但是最后那些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的参议员们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打开书,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迅速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板书:尴尬--羞辱--静默--掌声)
三、学习第一段:师:鞋匠的儿子林肯当选了总统,参议员们为什么会觉得尴尬?什么是尴尬?为什么尴尬?让我们来看一道填空题。课件出示。(在参议员的眼里,当总统的应该是___________;而不应该是_________。)
四、学习第二段:
1、鞋匠的儿子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令参议员感到尴尬(指板书:尴尬),正因为这样,于是在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指板书:羞辱)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参议员是怎样羞辱林肯的?
(1)指名回答。
(2)指导读: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我希望你记住……”参议员真正想说的是什么?真正让他记住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这就是参议员的话外之音。读悟一个人物的语言,不光要从字眼上读懂字面上的意思,还要根据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来体味他的话外之音,这对于高水平的演讲和对话,往往是很重要的))谁来读,读出一种“傲慢”。你们觉得这句话,除有一种傲慢语气,还有怎样的语气?(嘲讽、讥笑、蔑视……)
(3)其余的参议员态度如何?所有的参议员都--引读:大笑起来。在你听来,这笑声让人感觉如何?(刺耳)你想对林肯说什么?(回击、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驳他个哑口无言;毫不留情。)
2、过渡:林肯是如何表现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林肯所说的话,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言外之意,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反映了林肯怎样的人格魅力?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比一比在最短的时间内谁完成得最好。(师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思维的火花及时记录下来,养成习惯,受益无穷。)
3、品读第一段话。
(课件出示:我非常……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1)指读
(2)你觉得这段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句?最让参议员笑不出来的是哪句?三个“永远”分别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宽容对方的无礼;为自己是个鞋匠的儿子而自豪;永远怀念父亲,尊敬父亲。)
(4)小结:这三个“永远“,层层递进,道出了感激之因。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耐人寻味,每一句每一字都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参议员的身上。林肯对这种羞辱,他抱以感激,而且自豪,面对这样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读这段文字,记住这段文字。
(5)当林肯说完这番话后,参议院一片静默,当然也包括那位态度傲慢无礼的参议员,此时的他们在想些什么?请你再读读这一段文字,想想大家静默的原因,用上这样的句子,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参议员们想不到啊!--)
(6)激情:对这种羞辱,他抱以感激,而且自豪,这是一位怎样的总统?(板书:宽容、谦逊)通过刚才大家的讲述,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位宽容、谦逊的总统。同学们真了不起,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我想和大家一起品读这段文字,记住这段文字。
4、品读第二、三段话。
(1)在林肯回击之后,这时,参议员们的态度如何?(指板书:静默)
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了这样两段话(课件出示:“就我所知……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男女生齐读。
(2)读了这两段话,你关注了哪个词?你们从这段话中听出了什么?
生:我会关注了“伟大”这个词。作为一名鞋匠,林肯的父亲尽心尽力地为别人服务,我认为这就是伟大。(老师随即板书:伟大)
(3)同学们关注到了“伟大”这个词,“伟大”在这儿出现了两次,让我们读读这两段话。
读:1、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2、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父亲在林肯的心目中是伟大的,但是林肯仅仅是在说父亲伟大吗?
(贵为名门望族,但同样要穿出自一位鞋匠之手的鞋子,平民百姓要穿,达官贵人也不例外;因为父亲已过世,如鞋不合脚,自己乐意效劳,即使贵为总统,仍愿为他人服务;勤劳,是林肯跟父亲相处时得到的最大财富。)
师:正是这份真情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
5、从尴尬到羞辱到静默到掌声,参议员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桌讨论讨论。(敬爱父亲,敬重低层劳动者,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
6、激情:是呀,林肯总统正是凭借自己宽广的胸怀、谦逊和朴实、真诚和平等的人格魅力打动了在场所有的议员们。让他们的态度从尴尬变为赞叹,从排斥变为拥护。让我们也对这位平凡却又伟大的总统报以最热烈的掌声吧!
7、练说:同学们,第四自然段最后有一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参议员的表现)假如现在留给我们一个想像的空间,你想说些什么?(音乐响起,出示课件:说一说。)
8、引读这三段文字。面对参议员的嘲笑,林肯这样说--
对那位傲慢的参议员,林肯说--
对所有的参议员,林肯动情地说--
五、学习第三段:
师:小结:同学们,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鞋匠,给予了自己孩子仁爱、宽容、真诚、坦荡的胸怀,正是凭着这些,林肯总统领导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指名读最后一段)
“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师:这段话读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师:小结:林肯一生最大的作为就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推动美国社会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受到了美国人民的崇敬,在美国人民的心中,他的威望甚至超过了华盛顿。
介绍南北战争。
(当时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度。380多万黑人奴隶遭受奴隶主残酷的折磨和压迫,生活十分悲惨。如果国家分裂了,南方的奴隶主们将永远的奴役黑人,永远地把黑人当牛马使唤呀。林肯能眼睁睁地看着黑人奴隶受苦受难吗?四年中,他亲自指挥作战,领导政府同南北农场奴隶主进行了坚决斗争。1865年4月,历时四年的南北战争终于以北方胜利而告终,国家的统一,使美国有了很大发展,林肯也成为黑人解放的象征)。
4、小结:这位鞋匠的儿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成就,让世界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齐呼:林肯。
六、读林肯纪念馆的一段话
师述: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一起来读)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七、名言总结,总结写作方法,结束本课。
2、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的人格魅力的?(语言描写突出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羞辱-静默--掌声
林肯:宽容、谦逊、智慧、维护统一……
(美国历史上最有为总统之一)
[《鞋匠的儿子》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
2、姥姥是谁?
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
二、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四、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搜集剪纸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剪纸
1、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
纸的特点。
2、学生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老老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强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
5、学生朗读有关词语,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姥姥的剪纸是何等精美,何等的有意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够表现出老老的剪纸相关特点的句子,读出赞赏之意。
二、认识姥姥
1、欣赏完姥姥如此众多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知道写什么?
2、指名说一说。
(1)姥姥是怎样剪纸的?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
(2)姥姥是一位怎样的人?
3、同学们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在自己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同拙见相互交流,相互提示相互启发。
4、学生自主读悟,同桌互动。
5、学生抓住相关的词句,朗读体会老老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任务的内在的品格。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三、质疑问难
1、学生朗读课文,寻找疑惑之处,小组交流对疑难之处的理解。
试解:课后练习第三题这样提示我们“查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练习深化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后最后两节争取回背诵。
2、引导背诵
(1)从那时侯起,我……达到老牛
(2)一头老牛……变得
3、“熟能生巧,……准头了”结合你生活中的体验,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读完这篇课文,你想对姥姥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姥姥的剪纸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
《大树和小草》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后压力下,发奋写作的事。他满怀希望的寄诗给当时著名的作家罗伯特·骚塞,却遭到巨大的打击。但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更加努力写作,最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文坛的作家。
设计思路:
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结合文本语言细思量哪些语句体现了她的生命“艰辛”,哪些语句体现了她的生命“壮丽”?在读中思考: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在思考中感受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感受到要让生命绽放绚丽的色彩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品味“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深刻含义,感受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3、通过抓关键词感受夏洛蒂面对逆境时坚强不屈的品质和聪明过人的智慧。
4、领悟在逆境中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
1、品味夏洛蒂·勃朗特在面对生活的“艰辛”时是如何靠钢铁般的意志和聪明才智绽放生命的“壮丽”的。
2、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逆境,懂得“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体会夏洛蒂·勃朗特被罗伯特·骚塞训诫这个打击很大,从而理解她们成功的深远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揭题设疑,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课题《大树和小草》,教师引导交流大树和小草的差别。
2、可是在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中就有这样一棵“小草”,“它”偏偏不信命运,心中一直梦想着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相机板书:小草大树)“它”的梦想能实现吗?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二、抓住主旨,直奔中心。
1、学生默读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交流:这棵“小草”指谁?她的梦想实现了吗?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评价她的?
2、直奔中心,有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夏洛蒂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a、学生齐读。
b、交流: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处?
c、你认为可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朗读,尝试朗读。
三、生命的“艰辛”
1、学生默读2——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夏洛蒂所经历的逆境;用波浪线画出她面对逆境时的表现。
2、交流感悟。
(一)逆境一:家庭不幸
学生交流第一个逆境,朗读相关句子,相机板书。
配乐《小草》,想像说话:
夏日炎炎,别的孩子(),而夏洛();
寒冬腊月,别的孩子(),而夏洛蒂();
(),别的孩子(),而夏洛蒂();
夏洛蒂的童年()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学生交流:(身世坎坷、日夜操劳、勤奋好学——————)
小结: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出生贫穷、生活艰难的女孩却不放弃学习、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她的生命因(富有理想)而壮丽!师引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
(二)逆境二:请教遭训
抽生读,交流:她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锥心之痛、悲痛欲绝、痛不欲生、——————)。
自由读,想:信中哪些字眼让你感到刺心的痛?通过你的朗读来体现。
出示:时代背景资料,想象在当时如果别人看到她在写作会怎么说?她又是怎么做的?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学生交流:(不屈不挠、坚强勇敢、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小结:是的,就是这样在世俗的嘲讽中她没有哭泣,而勇敢地昂起头来坚持写作!她的生命因(不屈不挠)而壮丽!师引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
(三)逆境三:写诗失败
学生交流:好运并没有眷顾夏洛蒂,她又遭遇的逆境是什么?
面对逆境,她是怎么做的?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学生交流:(聪明智慧、开拓创新、——————)
小结:面对失败,她能果断抉择,另辟蹊径,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气呀!她的生命因(开拓创新)而壮丽!
师引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
三、生命的“壮丽”
对夏洛蒂来说一切需要从头再来,她的选择对么?她成功了么?用你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全世界!配乐《怒放的生命》齐读6、7自然段。
她们为什么会成功?谈谈自己的想法。(对梦想的坚持;钢铁般的意志;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
从她们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总结延伸,推荐阅读
1、感受文题的巧妙,体会作者的写作写法。
2、交流生活中逆境成才的例子,师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3、推荐阅读《简·爱》。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2.分析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体会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
一.导课:
二.课前诊断:
1.字词:峰岩重叠妖怪长生不老用斋嘴馋蛤蟆紧箍咒
2.文学常识:写出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作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提出问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部分人物?
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至七自然段
(1)(过渡语)文章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析“一打白骨精”的经过。
1)白骨精为什么要吃唐僧肉?为了达到贪婪的目的怎样做?
2)孙悟空能识破妖精的诡计吗?(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3)结果怎样?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分析了孙悟空“一打白骨精”的经过,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让分析的?
变-识-打-结果
“变-识-打-结果”分析后两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
(3)分析课文过程中,穿插课后习题3
(4)分析完“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白骨精,唐僧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明确:对比,反衬的手法更能体现处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怪的高强本领。)
总结课文:孙悟空除掉白骨精,唐僧师徒再次踏上西天取经的道路,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用于降妖除怪,相信他们一定会化险为夷。
四.课后作业:
练笔:在熟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孙悟空坚定机智的性格,想一想,如果唐僧能退下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孙悟空会不会离开师父?为什么?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的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对具体情节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作发散思维,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放大镜等工具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并用图和文字进行记录。
2、能分析出某一种植物的典型特点或特征(包括形状、颜色、气味等)。
3、能够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共同特征。
4、能根据植物的不同点,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植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交流,找出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科学知识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一些植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点。
3、能感受到地球上的植物种类很丰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地球上的第个角落都有生命的踪迹。它们有的高耸入去,有的体不盈尺;有的剽悍凶猛,有的柔弱温顺;有的重达数百吨,有的小到用肉眼难以发现……生命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各种各样的生物吧!
首先我们先说说植物,在地球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有些植物覆盖在陆地表面,有些生活在海洋、湖泊、河流和池塘中。迄今为止。人们已经知道的植物大约有30万种。今天我们就研究十分普通的植物--小草和大树。
二、新授
1、比较小草和树
(1)让学生分别列举自己见过的一些小草和大树的名称,谈谈自己是怎样区分大树和小草的。
(2)带领学生在学校内或学校附近观察认识的小草(蟋蟀草、狗尾草、芦苇……)和大树(桃树、杨树、梧桐树……),并及时记录它们的特征。收集一些小草带回教室。
(3)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记录,并且概括小草的相同特点和大树的共同特点。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的内容,了解植物可以根据茎的特点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5)看第4页的插图,说说图中的植物哪些属于草本植物?哪些属于木本植物?重点指导香蕉这种植物的分类。
(6)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植物(花生、玉米、高粱、柏树、槐树、爬山虎、榆树……),让学生分类。并相机纠正植株很小的植物一定都是草本植物,高大的植物一定都是木本植物的错误观点。
2、给植物分类
(1)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需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下面也让我们制定标准,给第5页插图中的植物分类吧!
(2)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植物,再仔细观察它们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3)小组合作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图中植物分类。并将本组的植物分类标准和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上。
(4)全班交流,并分析全班找出的分类方法,通过比较,推选了出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并说出理由。
(5)观察不开花植物,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三、布置作业
收集当地的植物,并通过书本、上网搜集植物的有关资料。
[《小草和大树》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三
第二课时
一、回忆文本
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因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出示句子,齐读。)
二、学习第1--6自然段,感悟姥姥剪纸的神。
师: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引来的是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和我的暗暗佩服。
1、快速浏览1--6节,你能找出一个字概括姥姥的剪纸技术吗?
2、默读1--6节,你是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姥姥剪纸的神的?画出相关语句。
3、交流。
(1)“都”字尽显姥姥的高超技艺。
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心里一定非常……
带着自豪的感情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这是从正面写出了姥姥的手艺。
(3)“你姥姥神了……”
这是从……(生答)
有没有发现这句话很有意思,读起来感觉怎样?
(4)岂知工夫不大……
这里写姥姥的技艺,却还写到了“我”的调皮。我变着花样刁难姥姥。我刁难的手段是?
我还耍赖。你耍过赖吗?现在我是姥姥,你来向我耍赖。
你还读出什么?
4、理解“熟能生巧”
姥姥告诉我……(出示句子)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数九寒冬剪……
师引读,生跟读。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姥姥长年累月地剪,久而久之,姥姥的手成了她的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想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熟能生巧的例子?(出示说话练习。)
5、小结: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因此,(出示句子,读。)
三、学习7--12自然段,感悟我与姥姥间浓浓的亲情。
过渡:其实令我心境与梦境变得有声有色的不仅是姥姥为乡亲们剪的各种动物、器物,更是姥姥为我剪的各种老牛和兔,而这些都成了我对姥姥的美好的回忆。
在这些形态各异的老牛和兔中,老牛就是……而兔就是……。
2、出示句子及图,交流理解。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
姥姥“俯首甘为儒子牛”呢。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
表达了姥姥朴素的情感:希望自己和小孙孙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生活着,共享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
3、这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表达的是什么?
4、文中并没有提到“爱”字,但在这句话中(出示句子)却有一个字很好地表达了爱。
出示句子:密云多雨的盛夏……
理解“拴”字,板书。
姥姥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5、想走进那个密云多雨的盛夏吗?
同桌分角色读读。
师生合作表演。
6、之前是姥姥用剪纸拴住我,到后来已变成什么?
出示句子,读。
想像:我是怎么缠姥姥的?会怎么说?
把我当姥姥,来缠缠看。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上学前的我,使我由衷地发出感叹:(出示句子,读)
四、学习第13自然段,感悟我对姥姥的怀念。
1、出示句子,指名读。
2、让我们把目光移到这幅剪纸上,再读。
你读懂这幅剪纸的内涵吗?
姥姥期待什么?(希望我走得更远,多长见识,将来生活得更幸福。)
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
3、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小学、中学、大学,更拴住了我一生。
出示最后两句,齐读。
它不仅拴住了我的身,更拴住了我的心,我的梦。
想想它拴住了我的一颗什么之心?
我心飞扬,我梦依旧。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读这段话。
五、小练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有位同学读完这篇课文后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题目叫《想》(出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
(媒体出示小诗: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月光下的话语/还是那慈祥的面容/还是那恬静的微笑/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亲切的话语/怀念姥姥勤劳的身影/怀念姥姥剪纸的刷刷声/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你能否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小诗呢?
(媒体点击出现空白的诗行:听那悦耳至极的剪纸声/想起月光下姥姥/还是那/还是那/还是那/真想/再一次回到姥姥的身边/怀念姥姥/怀念姥姥/怀念姥姥/好想/一切都回到从前/好想/再回到姥姥的身边)
同学们,也许我们的姥姥、爷爷、奶奶没有这样的绝活,但他们关切的眼神,疼爱的话语,值得我们去回味,去感恩。记住,亲人、故乡永远是你情归的港湾。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幸福地走下去。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夏洛蒂在当时条件下面对传统和偏见追求“妇女的事业”所承受的压力之重和意义之巨。
第二课时
(一)预习反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合作探究:
1、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
3、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
4、探寻“小草”成“大树”的秘诀,并在课本上写上自己的看法。
5、主人公怀这样强烈的要求是想做什么呢?
三、检查合作探究
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组织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点拨学生结合自读收获交流所感受到的人物性格。
(1)抓住“洗衣、烧饭??”等一连串生活琐事引导体会主人公性格;
(2)抓住“始终没有停止??,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点拨感悟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一个部分,体会主人公不平凡的人格魅力。
4.小结并回归中心句,齐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
1.指导学生读好骚塞的回信,感受世俗偏见对主人公的打击之深。
(1)抓住“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句中的“小草”和“大树”点拨学生体会这里“小草”和“大树”的内涵,和骚塞的傲慢、冷漠与陈腐观念的可怕。
勇气才能面对这一切,挑战这一切!
(3)指导抓住语言提示语“傲慢的冷冰冰的、训诫”读好世俗偏见、陈腐观念的恶毒、傲慢和冷漠。
2.面对这些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
(1)指导学生结合自读收获,紧扣“不是妇女的事业”,深度感悟三姐妹的“誓言”所折射出百折不挠、勇敢抗争的光芒!
(2)指导感情朗读誓言的倔强、坚强!
3.小结并回归中心句,齐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
要求学生再读第(4~6)自然段,探寻“小草”成“大树”的秘诀,并在课本上写上自己的看法。
1.指导感悟主人公的坚定信念。
抓住第四自然段中“寥寥无几”、“仅卖出了两本”点拨学生透过主人公的多次失败思考。
2.点拨感悟主人公的聪明智慧。
3.朗读感悟主人公的孜孜不倦。
抓住第六自然段中“强烈”、“随时随地”等重点词句,放手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主人公为改变命运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和坚强。
(1)指点学生以“随时随地”这个词语为抓手,感受文学创作已经成了她们生活的全部这一特定内涵,。
(2)以“强烈”一次促进学生对主人公勤奋努力的朗读自悟活动。
(1)点拨再读题
以课文第七自然段中“小草”成“大树”一句为契机,点拨学生回首文题,领会文题揭示了主人公与命运和偏见抗争的勇气。
(2)回归文本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取得成功的人生启迪。
指导朗读感受主人公成功后的喜悦,并补充了解下列内容:
1.萨克雷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
四、完成当堂检测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材分析:
课文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剪纸,请大家欣赏。(配乐欣赏剪纸)
2、你们知道吗,这几幅剪纸都出自一位老人之手。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位老人的拿手绝活--剪纸。(板书:12、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学效果
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生字词掌握了吗?课文读熟了吗?下面就来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小屯喂猪刁难岂知
庄稼驮着啃食清清爽爽
择菜捂住
(1)指名读。齐读。
(2)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那些不理解需要提出来?
(3)在写前你有没有要提醒同学注意的?
学生完成书上描红。教师
听写生字词。反馈。
2、检查读课文情况。
(1)读了课文,你对哪一个小节印象深刻?
(2)指名读印象深刻的一段,说说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默读课文,思考,姥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交流。
四、作业。
1、补充习题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复习
1、读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姥姥的剪纸怎么样?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活灵活现……)
二、学习1--6小节
1、过渡:姥姥的剪纸的确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能不能找到这个词。
2、交流。相机板书:神
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读后交流:
(1)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在这句话里,你最关注哪个词?(都)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什么?(姥姥的剪纸作品很受家乡人们的欢迎,到处贴着她的作品。我感觉到姥姥这个人真好,是有求必应。)
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自豪、赞叹、开心……)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请你带着赞叹的心情读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2)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师: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指导朗读。
(3)“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姥姥的剪纸形象逼真)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
(4)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术高超。)
指导朗读。
(5)“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
讨论交流:
(1)“熟能生巧,总剪,手就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熟的意思是--熟悉,熟练,巧的意思是--灵巧,灵活。熟悉、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妙的办法,手就会灵活。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的练习,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2)“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过渡: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3)“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三、学习7--12小节。
2、交流:剪得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板书:拴
5、讨论交流
兔子骑在牛背上--疼爱;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6、能不能给这两张剪纸起个名字?
7、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同桌分角色朗读,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8、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9、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四、学习12小节。
(还拴得住。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师: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
(凝望、浓浓的爱……)
3:同学们,姥姥寄给我的剪纸,想对我说什么呀?看到这幅剪纸,我想对姥姥说什么话呢?让我们把姥姥和“我”想说的话写下来好吗?请左边两组同学写姥姥想对我说的话,右边两组同学写我想对姥姥说的话。
4、交流学生的写话。
5:师: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剪纸吗?这分明是我和姥姥之间浓浓的情啊!板书:情
6、过渡:引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7、师: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拴我一世,让我们饱含真情地齐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生: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
2是呀,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回归之心统统被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有一首歌这样唱着: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随后陈红《感恩的心》响起。)
六、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3、4题。
板书设计:
12姥姥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的
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神!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度大度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别人请教等方式了解林肯的生平情况。
2、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学习林肯襟怀坦荡、仁爱正义、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并对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有所领悟。
重难点与关键
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林肯的优秀品质。
2、体会引导学生领悟宽容是一种力量。
教具准备
小黑板、朗读磁带、卡片,课件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卡片),听写部分词语。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二、研读课文,体会“尴尬”。
1、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林肯,谁来说说第一个事例主要讲了什么?
3、反馈学习情况。
(1)当林肯站上演讲台时,参议员的态度是怎样?
(2)林肯在演讲前参议员是怎么嘲笑羞辱林肯的?
出示:“当林肯站上……儿子。”
“所有……大笑?”
(3)个别读。
(4)引读林肯在演讲中、后参议员的态度。
三、研读课文,体会“睿智”
1、林肯在演讲中究竟说了什么,一下子扭转了参议员的态度。
2、抽读、齐读林肯的话。
3、出示林肯的四句话。
4、多读,体会林肯高尚的人格魅力。
5、交流反馈学习情况。
6、教师小结。
四、研读第6自然段,体会“热爱和平、统一”
2、放朗读录音,指导朗读。
3、读林肯在演说中强调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1、你觉得林肯是个怎样的人?
2、你要学习林肯什么品质?
3、总结写法。
六、作业
1、多读课文或有关林肯的资料。
2、选择一两个事例,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或心理进行细节描写,展示其人格魅力。
附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林肯
[鞋匠的儿子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苏教版六年级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依托语词,经历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
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语词引路,把课文读“薄”
(一)一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串声音
1、回顾导入后,读上节课学过的两组词语:
啧啧赞叹左邻右舍
刷刷刷刷择菜薅草
悦耳至极喜鹊登枝
清清爽爽牛驮小兔
2、围绕这两组词语,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二度引路,把课文读成一个词语
1、快速浏览课文,找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对剪纸声欲罢不能的心境与梦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重点释词“有声有色”。
--观察刚才的两组词语,联系“有声有色”这个词语,问学生:有没有发现什么名堂出来?(左边一组跟“声”有关,右边一组跟“色”有关)
--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具体可能各是什么?
--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一番。
二语词扩散,把课文读“厚”
(一)一度扩散,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
1、这“有声有色”的生活中,最让作者欲罢不能的是什么事儿?当作者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他的身心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
2、默读描写“喜鹊登枝”、“牛驮小兔”这些事情的段落,把觉得甜蜜的、温馨的抑或是依恋的地方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组织交流:
--在“喜鹊登枝”的窗花处,抠一个词“熟能生巧”:
先依托有关句子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再问: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师生摸拟剪纸生活场面读上句,让学生在朗读节奏的变化中体会“熟能生巧”。
--在“牛驮小兔”等关于牛、兔主题的窗花处,抠一个字“拴”:
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体会,然后由下面这句话切入: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很传神?(拴)
课文中是说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学前的我呢?请同学到字里行间中去找答案。读后组织交流:
师生表演读描写祖孙俩剪“牛驮小兔”窗花的文字,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师扮姥姥,摸拟作者“缠”姥姥的场景,体会“拴”的神奇功能。
(二)二度扩散,读出笑源的心梦之境
1、后来我越走越远了,姥姥的剪纸还拴的住我吗?(音乐:经典银幕金曲《atimeforus相处岁月》响起)
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齐读上段话。再读这段话中描写剪纸的文字。让学生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
--让学生给“联结”这个词找一个近义词。作者为什么用“联结”这个词语?教师板书“联结”的甲骨文,再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语?(姥姥用“绳子”拴住了我)
--姥姥的剪纸还将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实是我的什么?(心梦)
--在经典银幕金曲《相处岁月》的旋律中饱含真情地齐读上段话。
三语词变异,把课文读活
2、拓展小练笔。
3、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认为姥姥的剪纸拴住的是一颗什么之心?(思念之心、依恋之心、怀旧之心、感恩之心……)最后全课在《感恩的心》音乐中结束。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