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30 20:41:17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时间:2023-10-30 20:41:17     小编:梦幻泡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语文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刻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思考与总结,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体悟,从而也更加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之道。

第一段: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之前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需求制定的,是课程设计的核心,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安排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段: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

制定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散,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展开。此外,教学目标要求既有个体化的特点,也要有整体化的意识。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忽视了个体化的特点,教学目标就会变得单一、刻板,不符合教学实际情况。

第三段: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与策略

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索。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尽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段:评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评估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和记录,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第五段:对教学目标的思考与反思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达成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实际达到,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目标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总结: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思考和总结,我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悟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同时,我也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的道理,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

比如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

1、“爸爸小时候的趣事”。请你做一回小记者,采访一下爸爸小时候的故事,了解爸爸儿时的生活经历,然后选择一件有趣的事记下来。有兴趣的话,可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投送给学校广播台或某报刊编辑部。

2、请你做一天小当家,体验父母在家庭生活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写一则日记。

3、“妈妈的唠叨”。模拟一种生活场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想试试吗?

4、“电视机前的评论”。在电视机前,你们一家人会说些什么呢?请以三位同学一组进行小品表演。

5、想尝试一下做主持人的感觉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搞一次“家庭联欢会”,主持人就由你担当,从中还可以体验到家的温馨与幸福。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

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4、“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

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

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它有着许多个体学习所不能代替的功能。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可以增加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可以设计若干子课题,倡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们安排了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大的主题之下包含着四个子课题:

1、地球妈妈的眼泪(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2、我是地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3、绿化家园植树活动(小组合作植活一棵树,并记录小树苗的成长过程)

4、写给全人类的一封信(写作、大组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的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办报纸、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颂会,进行书法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作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在以“保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活动:

1、访谈。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建设工厂掩埋了多少条水渠和池塘以及水污染的情况。

2、调查。调查马路积水、小河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管理机构对水资源的管理。

3、讨论。讨论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对策。

4、写建议书。集体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写成建议书,张贴在社区,提高居民的认识水平和环保意识。在这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走访”、“调查”,便是运用语言跟人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并且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把水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写成建议书,这便是运用语文解决生活问题。如此,借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就达到了“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的效果,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手段,以拓展综合性学习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比如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的综合性学习中,可让学生实地采访、网上采集,经加工、存储后成文,最后在网上传送,根据需要进行现场交流。在“我的宠物”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让学生自由挑选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并在电脑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旁边可配上简短的文字,介绍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等。我曾听过一节以“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网上搜集、整理的有关“乾隆皇帝水上游览线”、“扬州美食”“扬州园林”方面的资料进行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并让学生分小组成立小小旅行社,针对扬州旅游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再把这些意见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各旅游景点的负责人。在这节课上,学生不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认为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综合性学习,能促使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交汇,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向21世纪,人类社会呈现出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在价值观、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一、引言(100字)

小学语文教学视频是当今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视频,学生可以很直观地了解老师的讲解、演示、示范,学校也可以对视频进行抽查,确保教学质量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可以随时任意观看,时间、地点、人数、地点等也没有限制,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得到了更自由、更开放的学习体验。

二、视频内容(300字)

我所观看的小学语文教学视频,涵盖了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语文的基础知识、语言运用、古诗文、作文等方面,每天都有老师在视频中讲解,这使我们平时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比较好的提升。而且,教师的示范教学十分重要,通过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课堂上老师是如何授课的,是如何引导我们学习的。这些方法借鉴会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三、视频对学生的帮助与促进(400字)

小学语文教学视频带给我们的好处很多。首先,视频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只要点开视频,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授课内容全面、详细,我们也可以选择对我们个人成长有益的内容来观看。其次,视频为我们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学习,掌握语文知识,以便更好地跟上课堂进度和掌握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视频不需要像课本一样手写笔记,又省去很多时间,对我们的学习效率有非凡的提升。最后,视频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听、看、思考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使得我们更容易接受新的想法和经验知识。并且,这种接受是一种悦耳、舒适和自在的体验。

四、视频对老师的帮助与推广(200字)

小学语文教学视频不仅使学生受益,老师们也获得很多实用价值。视频不仅为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还为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学生档案记录的方法。通过视频记录,老师们可以准确查看、记录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更科学地分析和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和家长沟通和交流,使教育更高效,更互利,更切实可行。

五、结语(200字)

总之,通过这段时间的视频观看,我们获得了极大的收获和实际经验。小学语文教学视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语文的新方式,为我们省去很多时间,提供了随意、随地的机会,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自由、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我相信这种学习方式,将会得到越来越多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是一种有益于小学教育推广的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潮中,许多优秀教师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精彩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几年过去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发现许多教师是在邯郸学步,更多的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许多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呈现出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的状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差距甚远。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经过洋思中学的学习让我有了一些收获。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

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查阅工具书等,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我刚带语文的时候,心理没底,不知道如何讲,如何抓学生,怕带不好,我想只能从小学生入手,抓好预习工作。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就告诉他们预习的要求。课文读两遍,标自然段,画生字、词。写出文章主要内容,分段、写段意。找近义词、反义次。画出最喜欢的句、段,写出感受。这样学生通过头天的预习,课文比较熟悉了,讲起来比较轻松。效果也很好。还要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同时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精于设问,增强教学问题的有效性

研究发现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之所以无效或低效,主要是不能激活学生的思想。许多教师的提问并不一定都能够成为好问题,我们发现,许多问题是“假问题”,是“浅问题”。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说,问题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一个教学问题至少应具有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尚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东西;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一个好问题具有较好的拓展性,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仅仅停留在“是”或“错”的机械性答案上,要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有所建树。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整节课就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个问题:海鸥和老人之间有什么样的感情,你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划出句子、批注感受。第二个问题:安放老人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划出句子、批注感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讨论地非常激烈,兴趣非常浓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培养自学能力的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自主能动性,学会自学。但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自学活动,老师教得既轻松,学生学得又愉快。所以,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代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知识变化日新月异。人们要为断的学习知识,才能跟得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阶段自学能力的培养,会对学生终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教学中的具体措施是从以下几方面抓起的:

首先,从课前预习入手,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在每个新的教学内容开始之前,老师布置目的明确的课前预习任务。如:熟读课文、请家长帮助听写生字并订正、找出优美的句子、词语、解释词语并造句、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其次,紧抓课堂预习成果展示。可以通过练习展示字词的预习,教师通过练习中捕捉到的信息,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指导,及时帮学生解决预习中在字词方面遇到的难题。对课文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以互帮解决难读的句子和段落的形式进行。既展示了个人预习的成果,又互相帮助解决了各自预习中的难题。老师也感到比较轻松。对句子的预习展示,可以采取指名读优美句,并说出理由,让其他同学评价、补充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观察角度不同,可以把课文中各种有特点的句子都找出来,在互相交流展示中自学完成。

再次,经典的设计问题,写在黑板上,规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先解决。自学形式可采取多种,如独自、同桌、小组等。然后在全班展示自学成果,共同交流讨论解决重难点。采取多种形式及时鼓励肯定好的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例如:我教学《海豚救人》一课时,因为它是自渎课文,让学生认真预习、并根据课文分组讨论课后问题,第二天进行汇报,可以是小记者采访式、可以是汇报资料,可以是办手抄报的形式。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性很高,效果明显,课文理解透彻。

三、静动结合,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波纹不兴,是死水一潭;波涛汹涌,是洪水猛兽。只有潺潺流水才是有源活水。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才是一堂好课!

四、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l、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五、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课改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经过学习了解,每个学校到教师都有自己的模式,但大致不外乎是这样的: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交流展示、随堂反馈、拓展延伸,如何在小学语文课上用好这些模式是个难题,特别是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实施起来更是举步维艰,是事实就应该承认,是问题就应该面对,凭借本人的努力摸索,总结出以下一些措施,以供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农村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很多已学字不能正确书写,或能正确书写笔顺也不对,在展示环节中我经常让听写板演,若有问题及时纠正,或者让书写能力较好一些的同学帮扶差的,对于普遍难写的字就共同口述笔顺,课下作业也多以熟悉字词为主,经过一番训练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提升。

课改模式主要是用于新授课的,讲题中套用这些模式可算是白手起家,我试着也找到了一些方法,讲试卷或练习册,通常先让学生自己修改力所能及的题目,自己不能解决的找同桌帮忙,同桌也不会的就让班里做对的同学讲,最后只留下共性问题老师才讲,即便讲也是一步一步引到那重意思上,只要靠谱就予以赞许。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阅读课上出语文味就应该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学习阅读,提出问题学语文。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这是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最基本的一点。

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组织和实施自己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授语文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模仿教育、探究问题方法的教育、做人的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尊敬师长和长辈教育、实现整体素质教育、培养完整人的教育。

农村孩子在记忆力方面可不比城里差,这一点也是最让我欣慰的,正是应了幼学如漆之说,抓住这个长处培养语感正合时宜,于是我想出了课堂竞争背诵完成学习任务,当堂就可以完成背诵诸如古诗或课文段落的学习任务,较好地展示了新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多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时间,发现他们记得越多就越爱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利用课前1~2分钟的时间,让每个人说一句歇后语或名人名言或谚语,一条龙式逐个进行并养成习惯,既是个人展示又是互相学习积累的过程。同时把自己的座右铭做成书签,在动手中玩味比生硬的说教能更好地获得感染和熏陶,而且在条件简陋的农村搞这样的形式,学生非常乐意表现自己。

合作学习这是一种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语文不同于数学逻辑缜密,如果学生肚里缺少相应的东西再怎么鼓励讨论发言也是无济于事,我想老师的帮、扶、带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见缝插针随机穿插逐步过度,只要学生能想到那层意思就告知其表述方式,顺势也帮助他们记忆积累。如果实在回答不上老师的提问就罚讲个故事或笑话。

总之,我认为新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教条化,而应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迈向城镇,去领略外面的精彩。本人本着少谈大道理多谈心得,把自己半年来教学实践体会汇总成文,潜心探索,为农村孩子能有个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如何搞好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写作水平不高是现实。那么,我们不能束手待毙,那样只能恶性循环。如何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突破它,我在实践中,采取了下列方法:

出题激发: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作文时出好题,避免陈旧,不能一看便索然无味,无话可写;出的题要能写,有的,新颖性强。看见题就想写出来,一吐为快。比如:《论“弯腰”》、《我的名字》等等。有时,我让学生出题,且每次不止一个题,任选。有时,无题,随意写,只限定训练目标。“放胆文”时常写一写,也很好。

随笔激发:拿出一个笔记本,全班按学号写,每天一人。一般是后一人,一是看看前一人有作文,且要求一人写出三言两语的评价。学生很看重“面子”问题。随笔不规定题目、内容,只要语文课代表的后记便知:我们不必担心写跑题,不用苦恼没话说,不用害怕不及格,我们放马在心的中原,毫不岩石地写出心里话......我们写着,说着,甚至笑着, 哭着......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足迹。

批语激发:我喜欢热爱我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一点进步,一个优点,我都在批语中表扬。哪怕与作文无关的,比如,祝贺你期中考试获得第一名;祝贺你当上班长;你的.字真漂亮;才女 ......这里成了我和学生沟通,交流的好地方。不要小看它,你的一句关心话,他可能记一辈子,作为教师,要承认个性差异,优点要去挖掘。

张贴激发:这是一个老办法。优秀作文,我贴在走廊里,令年纪甚至全校师生都知道。有时要主动去找其他的老师或领导,要求他表扬一下某位同学。这个作用可大了,他们的成就感一下就上来了。被张贴三次以上的,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个纪念品,再奖励性地告诉他,可以免写一次作文。实际上没有不做的,他还争取第四次张贴呢。

结集激发:开学初,我就宣布:今年作文要结集,作为纪念品,永远保存。实际上就是作者把优秀作文打印若干份,装订成册。有一次,我们把作文集赠送给外校来参观的领导老师,并得到了他们的夸奖。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有的呕吐能够学还把作文集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他们极为荣耀。人人都努力写好作文,争取人选。

目标激发:把作文要求,分解细化落实到每次作文之中。每次作文只提一两项要求,只要达到这个要求,哪怕其他方面差点,也是好文,也表扬,缺点不足下次改就行了。我想降低要求,学生容易成功,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喜悦,成功会激励他们再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给分激发:平时的每次作文,我都给打分,且都尽量给高分。目的就是激励他们,给他们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作文还不错,有时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作文不值这些分,但他们心里还是很喜悦。每次发作文都喜悦,每次都感觉自己在进步,这样,学生也有积极性,因为我知道,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技法激发:学生作文,有时是不自觉地运用一些作文技法,他们没有意识到,我就尽量挖掘出来,还往往批上:某某大作家就用过这种方法,很好!再家上一个感叹号,表达我的赞许。另外,我还告诉给他们一些技巧,用“如果用上什么什么方法,你的分数还会提高5分......”的话,巧妙地激发他们协作的积极性。协作是输出,如果不读书输出,哪来的才输出呢。这个道理,我也常跟他们讲。

演讲激发:演讲两分钟,一种是每天课上前五分钟,找一个学生口头演讲,题目不限,练习他们“说”的能力。因为“说”与“写”是分不开的。另一种就是自己的优秀作文,因为,让他们“背”下来,当众演说一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不管是哪一种,师生都进行点评。因为不是按学号,不是人人都有这种机会,被选上的学生,很自豪。点评时,有时还发生争执,场面很热烈。

模仿激发:被模仿文有时是学生的习作。经过反复修改,成为佳作。让全班同学模仿优秀作文的思路、写法、语言等等,重新写一篇。作者很高兴,很得意。这实际上是一题多作,也是一种修改训练。也有不屑的,那就个他叫板,让他拿出更优秀的。

“发表”激发:鼓励优秀作文给报纸杂志上投稿。发表后,让作者在全班朗读,谈体会。大家再给点评。全体气力,鼓掌致谢。因为他为班级、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实践表明,学生内心潜藏着巨大的写作能量,需要我们去点燃,激发。我们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写作。

我觉得,首先语 文老师要热爱学生,像喜欢自己的孩子一样喜欢他们。为他们一点进步,而欢呼欢欣鼓舞,切不可搞那种“恨铁不成钢”的训练,也不要抱着“爱之深,责之切”不放,责之太切,他们不接受,而往往又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培养了一批失败者。要懂的“亲其师信其道”,你爱他们,他们也爱你才成。

其次,要研究他们心理,学习心理,写作心理。学生往往争强好胜,很要“面子”,喜欢听表扬的,渴望成功,你要推波助澜,不是“逆水行舟”,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请记住,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

第三,作为语文教师,你要关注、关心他们。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像他们的父母那样关心他们,要像优秀的上家对待“上帝”那样,热情周到地服务。我是说,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老师对我最好。改变他们那种“你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这个境界,一切都好办了。投入感情很重要。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小学语文是其他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而如何可以进一步的教好小学语文,是现今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本人的工作,结合实际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加以进一步的阐述,供同行指正。

每一门学科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就形式上并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最为主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方式与方法就有很大的区别。对低年级的学生必须从“零”开始,必须手把手地教。

老师必须必须要具备充足的细心和耐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就大大不同了,在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由扶到放,提出要求,放手自学,重点指导,并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古代的教育大家孔子在教学中也曾主张“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而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各阶段的教学规律不同,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做出分类,给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好语文的关键。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

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走之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现象是与学生发展极不适应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改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写作教科书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写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对话”是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写作教学必须从传统“授受范式样”走向“对话范式”,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必须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一、在与课程的关系上,由写作课程的被动使用者变为写作课程的主动开发者

传统的写作教学,写作教师对课程没有编写的权利,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教师接受并教授课程内容,写作教师成为写作课程的被动使用者,这种传统的强制性的教师角色定位,不利于写作的有效教学,存在种种弊端。

(一)写作课程的使用者和传递者角色的特点与弊端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通过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实施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严密的“科层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教师无法参与课程的编订,缺乏课程改革的权利,因此处于最底层的教师容易沦为消极、被动的课程使用者,大多数写作教师只是把教学当作一种生存手段,很少有教师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事业追求,在这种体制下,教师只能扮演被动的使用者角色。

1、是专家编制的写作课程的简单搬运工,教学缺乏实际针对性

我国传统的写作课程一直沿袭中央集权模式,课程决策、设计与评价由政府主管部门和课程专家操作与控制,实行“上所定,下所行”的研究思路,一线教师不能参与其中。然而课程编订者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甚至没有实践经验,因此编制的课程与实际的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如:城区写作课程与农村写作课程在我国传统写作课程中没有差异,但实际情况是,农村学生与城区学生在成长环境,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按课程内容教学,往往不能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脱离了生活。

2、是陈述性写作知识的单一“代言人”,无法进行教学创新

传统的写作教学无论是题目的确定体裁的选择,还是表达的方式,多由教师指令,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写作课程只是把传递和继承已有的写作知识作为主要任务,即要求学生认字写字,掌握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等,关注学生写作知识即题目、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修改、表达方式、方法、文风和文体等的掌握,而这种陈述性知识又是建立在传统的理性主义知识观基础之上的,从而造成学校写作课程片面地强调接受而忽视发现,强调继承而忽视创新,写作教师成为写作知识的“代言人”,只是注重现成写作知识的生硬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导致学校写作课程无法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

针对写作教学的这种忽视过程与方法,忽视对学生情感价值培养的现状,新课改中,国家采取了有效措施。其中针对课程改革国家放宽了对课程的编写限制,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由以往单一的国家统一编写,变为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这种改革所包涵的理念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并管理课程的权力,写作教师也将成为写作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从被动的课程使用者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写作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实施写作教学。教师涉猎课程开发便于教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才情,写作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采取有效措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可是教师要顺利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许多条件,这要求教师转变自身角色。

3、是缺乏激情的重复劳动者,教学方法单一

多年教授单一重复的知识导致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很少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同时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也不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施展自身优势与特点。最终导致教师上课无热情,无激情,学生听课无动机,无兴趣。长此恶性循环,使写作教学任务无法有效落实,写作教学成效低。

(二)写作课程的开发者和组织者角色要求分析

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为写作教师走进课程、参与课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较多,这就对写作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站在新课程的制高点,对写作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写作教师要融入整个课程编写过程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逐渐发展成为课程方面的专家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这一领域,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进去,同时注意把学生的经验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里。

其次,写作教师要主动加强与课程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利用专家学者的理论素养来熏陶自己。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学习和研究共同体。

2、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自主编排课程

写作教师往往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经验,在长期的工作中能够真正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能在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握上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但这也要求写作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因为课程的编写对理论素养要求较高,教师应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学习课程心理学、课程社会学、课程原理等,提高自身课程理论基础。教师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终身学习和探究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不可能凭借一次教育就能适应迅速变化而且节奏不断加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写作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理论来充实自己。未来写作教师的权威不仅来自于拥有知识量的多少,而且更来自于教师自身不懈追求真知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来自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显现的对于学习的需要、信心和能力,一种让学习者从教师言传身教中感受到的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写作教师也只有从自己终身学习体验中领悟到生命价值,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影响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浓烈的求知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否开展?怎样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姓“语”还是姓“综”?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照样可以有声有色地有效开展,活动应该以“语文综合”为前提,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语文体悟”为情感教育方式,以“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以小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实际为出发点,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实践。与此同时,有机适时地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下面重点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谈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以“语文综合”为前提,学习资源立足于语文“维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选择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主题,然后选择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活动方式来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是我校开展的以“兰文化”研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设计方案。

1、“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背景

(1)历史文化背景:绍兴漓渚的“兰渚山”传说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种兰之地,我们的家乡不愧为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文化的发祥地,“兰渚山”也不愧为兰花的祖地。

(2)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漓渚是绍兴县西南部古老而繁华的历史名镇。又是“中国花木之乡”和“浙江省十强花木乡镇”。镇内有“中国春兰样品园”。全镇花卉大户有400家,花木面积在10亩以上的有345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也达43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经超过1200亩。

2、“兰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系列活动设计

设计一:探寻家乡“兰文化”的历史

有“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变节。”的诗句,寓以兰自勉。也有陆游诗句写到“漓渚满目绿无涯,棠棣无处不逢花。”又有“君不见城南卖花翁,朝卖一枝红,暮卖一串紫……卖得花钱进酒家,取酒尽时还卖花”,这是当时绍兴花市闹猛的生动写照。

设计二:搜索历来“兰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践来兰渚山养兰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颂兰,屈原佩兰,朱德爱兰,鲁迅采兰等名人与兰花的不解之缘的小故事。

设计三:寻找富有“兰文化”的作品

有兰的绘画,兰的照片,兰的书法,兰的文学作品等。绍兴四名人组成了“句践种兰”、“书圣写兰”、“文豪咏兰”、“总理爱兰”。“绍兴莲花戏”电视剧《三朵兰花》等。

以上设计体现知识的整合,实现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特色。新课程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乡土文化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对各学科、各领域收集的资源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学会合理地选择与吸纳,进行有效地语文实践。有些材料是非语文领域中获得,已经跨越了语文学科本身,正真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弥补了语文课程的不足,使课程之间加强了应有的沟通与交融。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活动形式来实现,以体现实践活动的活力,活动需要载体,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讲故事、诗文朗诵、戏曲欣赏、自由画画、考察采编、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让语文充满语文味,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提高语文能力,让农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紧紧抓住综合活动,积极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整体训练,以“语文学习”为核心,加强语言训练和文字表达,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四:寻访家乡“兰文化”场景

1、“小记者”实地走访镇内“中国春兰样品园”,采访兰园主人,听听他的养兰经,学习养花秘诀。

2、小学生考察“兰渚山”、“兰花山庄”等名胜,了解家乡养兰的历史与父辈种兰、养兰雅致情趣和经济效益。

3、拍摄照片进行展示,欣赏作品。

设计五:表达家乡“兰文化”发展

1、写一写走访、考察的收获。

2、说一说感受,可朗读自己馔写的考察文章。

3、编写家乡“兰文化”场景的导游词。

4、做一回“小导游”,解说采编的导游词。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考察、采编撰写、表演解说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亲身感受,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尝试发现,在实践中碰撞,在探究中共鸣,在创作中提高。有感而发,从闭门造车中走出来,灵心表演,从死读书中解放出来。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文能力。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相当重要的,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重点要放在语文学习的“体悟”上,是一种和风细雨的潜移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审美教育,让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但学语言,而且得到情感熏陶和审美体验,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出一个健全的现代人。

设计六:赞美家乡“兰文化”

1、赞一赞家乡的兰花,兰花作为我们的校花,绍兴的市花,富有什么优点,具有什么精神品格。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2、家乡的人民如何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来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我们怎样做一个像兰一样高雅、大气、热烈绽放小学生。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也不能束缚于课本、课堂,把学习活动的视野投向生活,通过赞美家乡和家乡的人们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谈理想,做一个具有兰花一样品格的人,加强学生真善美的教育,让小学生在幼小的心灵土壤中播下一颗健全的种子,以后必将收获完美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说”是“读”的反馈、“写” 桥梁,所以“说”是作文起步训练的关键。

6至8岁是儿童语言、智力发展比较关键的时期,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敢说到会说,激励学生爱说,说得有条理。这要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说”的条件。

1.玩中说。玩是学生最有兴趣的事情,如果他们玩得有趣,说得也会有趣,训练沉重我口说我心,我口说我手。

2.学中说。从学第一个拼音字母“a”开始,便让一年级的沉重开口说话,说说教师的口形是怎样的。说的练习便从这里开始。讲读每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情况;讲课时让生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学到哪些知识。

3.做中说。让学生把在学校、家庭做的事,参加的活动说出来。

4.听中说。听得好,才能说得好。多听(听广播、听录音),并把听来的故事复述下来,借此提高表达能力。

5.看中说。看是看图说话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图是说话的依据,学习看图说话,首先学会看图。首先要整体感知图意,再具体看图,最后综合看图,由一幅图到几幅图地看,由一句话到几句话地说。这样沉重就能由易到难,看出主次,说得具体。其次,看得有顺序,才能说得有条理,教会沉重按一定顺序看图,说图。再次,根据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低年级的孩子联想丰富,想象能力强。老师要鼓励他们去联想,翅想象,并把想到的说出来。

“说”介于“看”和“写”之间,“说”得好,就为今后写话,写片段乃至写成篇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一个将要毕业的高校生,即将走出校内,真正的踏上工作岗位,心中有无限的不舍,也有无限的渴望。

经过为期数月的实习训练,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老师的欢乐,也体会到了工作的难与累。然而,一个毕业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现实的。在这几个月的实习生涯中,作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语 文老师,有太多的体会和感悟,下面就和大家共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

首先,激发孩子的学习爱好,是相当重要的。爱好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探求学问的内在动力。有了爱好,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留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爱好,使之乐意学。

五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挚友,最简单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奇妙创设各种好玩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爱好地主动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比如,学习一篇多角色的课文时,可以让同学们分角色的阅读,甚至表演,这样,学生们的`爱好大增,如身临其境,能更深切的理解课文,而且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促进团结。这对孩子们来说,学习无疑变成了一种欢乐,达到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其次,变换形式,是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心理学探讨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留意时间短,无意留意占优势。依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爱好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意学生的新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嬉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老师要找准嬉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嬉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索,玩中创新。在“玩”中学,是吸引学生留意的一个极佳的方法,也是五年级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第三,老师是学生的一个引导者,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课文。记得在教《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由于起先时用钟表等道具的正确引导,学生们最终正学的理解了时间的珍贵,时间一去不复返,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看法达到了肯定的效果。然而,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学生的感情深度问题,一起先就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于我的引导有些偏颇,结果不甚佳。

还有,就是我国自古以来就讲究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唯言是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教学制度严峻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民主化。在教学中,我没有将学生视为容纳学问的器皿,而是从人格同等的基本观念动身,允许堂上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创设同等的氛围,消退老师的神奇感和权威性,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可以向我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怀疑,我对于他们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肯定要劝服,这样学生就会敢于提出疑问,自信念也会增加很多,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也就会相应地提高。而且,还要融入学生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放下长者的威历,去掉肃穆的表情,和学生们成为挚友,许多时候,以挚友的身份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此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老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忱的主动状态,将学问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老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切学生和爱惜学生,主动主动地创建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可观的。

然而,终归我只是一个实习语文老师,教学经验有限,心得也有很多不足或偏差之处,不足以与大家公论,总结的这么些,或许也不能表现些什么,但是希望与大家共享,共同体会语文教学这一门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有幸参与本次研讨学习,观看了五位老师不同的课堂展示,我能感受到她们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她们敢于大胆尝试,做先行者,这种精神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课例,可谓各有所长。教研室王万军主任亲临指导,清晰明了又直中要害的点拨,让人思路更明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教研进行总结。

王主任提到,要树立三种意识:课程意识、文体意识、运用意识。我认为课程意识和文体意识都是语用的基础。语用在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一个地位。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就需要我们去继续揣摩,是否是语用的直观体现。老师应将理解的重心聚焦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不能仅是理解和知道。运用才是最好的理解。当然,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能离开“理解”这个基础,“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所以,阅读过程是理解和运用相互融合的共生过程。

张彩虹老师所授《感受乡村生活》,能寻求《乡下人家》和《麦哨》的共同点,这一点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老师善于把握学材,能有效将其整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老师这节的不足也是在此,未将文本挖透、挖深,找对真正对学生有用、有效的教学点,原本的授课让人听来仍是过于繁琐,训练点不够突出,领悟表达方面也只是将其中写作顺序、修辞手法提了出来。重构后的教学设计就做到了注重领悟表达,让学生关注“场面描写”这个点,进而引导学生去感受场面描写中的语言美,最后能使学生对乡下、对田园风光有更清晰的感受,也会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生活的美好;通过再次引领朗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表达的特点并学着运用,顺其自然不刻意。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学会了运用作者的表达,能够一举两得。“语用”点清晰,又不单独分离于文本。

首先,我要做到的是:具备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情的能力;其次,要树立大语文观,时刻谨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不要教课文,而是要教语文。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去教方法。我所理解的语用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领悟到作者的表达后,将作者的表达方式(用语言的方式)运用到自身。因此,拿起课文,我就要去关注到教学的语言训练点。相信每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风景”。“风景”各不相同,必须做到“一课一得”。具备以上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要多去尝试,敢于打破陈旧模式,摒弃低效课堂。尽管开始实践阶段很吃力,尽管会经历很多失败,但一想到单元整体教学势在必行,要想将教语文这条路走下去,就必须在一次次实践和思索中让自己的教学尽快走上光明大道。

也许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但足够的理论是披荆斩棘的一大法宝。老师要去读《学会阅读》,去读《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等书籍,去学习名师课堂,去接触教育专著,丰富理论素养,沉淀自己。带着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路,相信我们会走得更稳、更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时,要求学生背诵全文。我一直认为这篇美文值得学生记住,不只因为她的文词,更因为它的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作者的写法,语言与今天的语言习惯不太一致,所以学生纷纷说难背。我说:“如果你们背过了一,二段,我就背诵第三段。"本来这句话只是随口一说,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竟然点燃了学生的背诵热情。展示的时候,许多学生连第三段都完成背诵了。正在我非常满意地表扬学生时,王萌说:“老师,你不是说我们背过一二段,你就背第三段吗?”

“哦!我……”

话未出口,学生们都鼓起掌来。没有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说:“我来试试吧,背不好请大家原谅!毕竟老师的记忆力不如你们了……”我开始背诵:“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背不下去了,学生热情地为我提醒。在学生们的.帮助下,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背完了。当时,惭愧极了。然而,学生却给了我热烈的掌声。面对64双纯洁热情的眼睛,耳听着哗哗的掌声,我简直无地自容!

同时也想到,平常自己对答错了问题或者背不上来的学生经常发火,看看学生对自己的热情,更加意识到宽容是一种多么重要的美德!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