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扶贫民情日记篇一
春寒料峭,阴雨霏霏。但想着去联系村开始新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心头不禁涌起一阵暖意。
与驻村队友一行驱车由城区出发,行驶在曲折的乡村公路上。2016年来来回回走了五十多次,对这条路早已熟记于心。可每次走的心情却总不一样,第一次拿到包保任务时,忐忑不安;第一次送温暖进村时,热情澎湃;第一次进村查看洪灾时,心急如焚;第一次得知包保户脱贫时,欢欣鼓舞……约四十分钟后,车子到达了村部,一路上竟丝毫感觉不到颠簸,而我的心情也像这条路一样平实而富有力量。
红山镇石桥村共有82户贫困户,2015年脱贫了13户,2016年脱贫了17户,政府兜底负责22户,2017年尚有30户。公安驻村工作队负责的有15户。这15户都是人均年收入未达到3420元的,这便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没有村集体的帮助,他们连日常生活都得不到充足的保障。
到达村部时,村支书陈敬云同志已经等在那里了,我们一起座谈,回顾总结了去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并就今年如何开展推进做好规划,形成了共识。随后,我们分头去包保对象家里走访慰问。
我们来到一组陈守义的家中,这是个因病返贫户,七十岁的老人,自身罹患癌症,手术后一直在化疗,老伴因患严重的类风湿,手关节已经抽搐变形丧失了劳动力。四十多岁的儿子为多年前妻子难产、大人小孩都未保住,因伤心过度,也一直未成家。如今一家生活来源仅靠儿子长年在外打工的微薄工资。
2016年,我们多次前往老陈家走访慰问,也曾或多或少的给予经济扶助,并于年底与红山镇政府、民政局多方联系,帮其解决了3000元的医疗救助款。如今,老陈家虽然已经顺利脱贫,但是夫妻二人的医疗费依然压力很大。2017年,对于二人的医疗救助,我想我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接下来去看望五十多岁的帮扶对象冯帮恒,老冯和妻子都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日常生活仅靠农业生产自给,25岁的儿子在外务工,还未成家,其工资是全家开支唯一的来源。他家的土砖房子已被列入危房,特别是2016年洪灾期间,由于大雨冲洗,家里的后沟被堵塞,险些将房子挤垮,我们驻队十几个人齐心协力帮助其清理。为了缓解其日常经济困难,我们还和村里为其量身打造了脱贫项目——养殖山羊。老冯春节前卖掉了十几头山羊,除去春节的各项开支,还有节余。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老冯家虽然还未脱贫,但目前养殖的山羊还有存栏,短期的生活费用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当前的住房岌岌可危,急待解决。年前,我们把老冯家新房改造确定为扶贫的重点项目上报,今天商讨着等到开春天气晴好,便着手动工新建。我与老冯聊着,安慰鼓励他把羊养好,把自己的身体养好,不久就能住上新房子了。老冯从一年前初见我们时的愁眉苦脸,到如今看到我们已是满脸笑容。
在村里走了几个小组,看到路边的绿化,看到农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支书说,这些都要感谢公安局的支持,为村里送来垃圾清理车,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我们看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前景。这一切,不能不说,“精准扶贫”是扶到了实处,解决了实际问题。
扶贫民情日记篇二
记得去年十月初,我们第一次开车来到拉卡山村,当时进村的路上摊满了油菜杆,村里的田地里麦草乱堆,村道两旁全是碎屑和杂草,河道里随处可见群众倒放的生活垃圾,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让人惊讶。很多群众家里、院子里也是乱糟糟的,看的出来很久没有打扫过卫生。
我们走访了解到,拉卡山村里没娶到媳妇的年轻小伙有60多人,群众告诉我们外村的姑娘不愿意嫁到村子里来,我个人觉得这和环境脏乱差是脱不了关系的!村子里脏,家里也脏,哪个姑娘愿意嫁过来?脏乱差从一个方面真实的反映出了部分群众干事懒惰,没有积极性。
要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改变群众心里“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起昂扬向上的生活热情,打扫环境卫生应该是最见效的一个方法。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去年11月份开始,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三清六乱”卫生大清扫活动,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把村里的环境卫生,尤其是卫生死角进行了大扫除,脏乱差的现象彻底得到了改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看着现在的拉卡山,道路干净,河道清澈,空气清新怡人,党员群众精神面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大家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也就更加坚定,脱贫攻坚这场战役,我们一定能打赢!
2.关于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3.干部三进三帮民情日记
5.干部走访群众民情日记
7.下乡走访民情日记
10.下基层民情日记范文2017
扶贫民情日记篇三
我再一次到单位帮扶村观音村,配合村干部工作一周多了,全面了解了村情民情,深入走访了这个村的25户贫困户生活状况,尤其是自己联系的贫穷户白福堂家,儿子白军刚从银川打工回来,他说“现在外地打工不行了,花费太高,今年只拿回来5000元,听说您又来住我们村帮我们脱贫致富,我就急忙回家了,去年年初,你给我家制定了五年脱贫计划,自己打算今年新建三间温棚牛舍,扩大养牛”,并请我帮他设计一套温棚牛舍和永久性青贮窖的建造图纸,我立刻答应一定得尽快弄好给带上去。
二月三十日早,我拿着我设计好的图纸来到他家,现场进行了规划及资金概算,他自己先拿出15000元马上动工筹建,下剩购买母牛所需资金我给他联系“双联”贷款来解决。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我们“驻村帮扶工作干部”只要深入贴近群众,多跟他们打交道,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人民群众才会树立致富信心,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扶贫民情日记篇四
民情日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方设法尽快帮助解决。下面是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桂林市全州县检察院选派群众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干警深入到挂点帮扶的该县咸水镇古流、黄沙两村210余户群众家中,开展精准扶贫调研活动。
据了解,全州县检察院检察干警深入挂点帮扶村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访民情解民意。期间,该院驻村干警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驻村日记两万余字,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驻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精准扶贫有助于将国家各种惠民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帮助困难群众脱贫,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全州县检察院检察长王唐飞介绍,该院今后将充分发挥驻村检察干警“民情日记”的作用,切实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通过“民情日记”,干警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了联系村、联系农户脱贫致富步伐。
自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市委办公厅自上而下高度重视,多次进村入户,并派遣领导干部轮流驻村,积极与帮扶对象对接、沟通,并为联系户谋划发展思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政策的宣传,使他们对省委作出的这项惠民之举、利民之策大加赞许,同时对自己脱贫致富奔小康也充满了信心。这当然也是我们作为帮扶者感到最高兴的事情。
今天早上,我们一行6人迎着朝霞,踏着晨露前往办公厅帮扶点之一的火家台村开展驻村帮扶活动。在赶往联系点的路上,领导向大家明确了本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搞调研、出主意、进村入户宣传政策、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等惠民工程。并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宣传“双联”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参与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争取把工作做到实处。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武胜驿镇火家台村委会的驻村点上,短期的休整之后我们就来到村上原先最贫困的人家进行入户。由于村中道路已经铺设整改完毕,并不难走,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困难户”李师傅家门口。一进大门就发现院中一座新盖的房屋展现在眼前,窗明几净,院落宽敞,原先的两间土房子变成了水泥浇筑的敞亮新房了。主人热情的一边领我们进屋,一边诉说的自己惊天的变化,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双联活动带给群众的实惠。让我对通过“双联”活动使群众富起来的信心更强了几分。
我们走访第二家是一个留守老人,家中唯一的儿子外出打工,自己一个人带着孙子,虽然政府帮忙翻修了新房,并在生活上给予一些补助,但是因为缺少劳力的情况下,老人的日子依然过的很辛苦。
通过对几个富起来的贫困户走访,我了解到双联活动带给群
众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扶贫是个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就双联前景来说,还有很多已知或未知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如火家台村民用水问题。一直以来火家台村民生活用水是个大问题,村上几年前铺设的自来水管道因各种因素已近无法使用,村名习惯了饮用河沟里的水,用饮用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单位筹集款项,组织施工队进行自来水管道铺设工程,但因工程量大,所需资金部分需由村民自筹,多数村民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并缴纳工程款,但是仍有部分村民对铺设自来水管道的热情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拒不缴纳自来水入户款。晚饭过后,我们一行人在社长的带领下对个别“钉子户”入户,讲解安全、卫生用水的好处,了解到安全用水的重要性,使得大家对安全用水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并承诺按时缴纳自来水入户费用。
通过这次进村入户,我了解到双联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好处,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但是双联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双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得兢兢业业,坚持不懈。
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议刚刚结束,在办公室的我有点坐不住了,双联行动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具体工作从何着手,一定要再入户看看,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实际情况,才能理出思路。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也好,环境恶劣有些问题才能显露出来,叫上张组长,马上出发。
我们驱车径直来到土门镇永东村北城组的一户人家,几间80年代的土坯房里住着一家四口,户主叫朱光林,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妻子郁海棠身体不好,只能做做家务,照顾照顾孩子,只有朱光林一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家庭收入也基本来自10亩地的几千元种植收入,由于供养负担重,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看着这位比我年长不了几岁,但被生活的担子压得显得有点苍老的一家之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了朱光林家,我们又来到永东村车院组的一户农家,穿过泥泞的小院,来到了堂屋,大炕上躺着一位年逾花甲、重病在身的老人,老人由儿子王奋仁夫妇照顾,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正在镇上的小学上课,一家五口人住在几间年久失修、已成危房的土坯房里,每年来自10亩地的一点收入,除了家庭正常开支、给母亲看病、供孩子上学外所剩无几,靠享受政府低保勉强维持生计。
4.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精选】
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
7.2016年精准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9.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10.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民情日记篇五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外出务工的人数与日俱增,留守儿童被迫留守,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掌握更多留守儿童信息,了解“留守儿童”目前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5月28日下午,我与村王浩书记一起到我村王庙小学去调研,校长肖崇军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了该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全校共有学生326人,有127名留守儿童,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有7位。
肖校长说:从在校表现来看,有不少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作为临时“监护”的人,大多或是年迈的祖辈,或是工作也相当繁忙的亲戚,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能力,也缺乏教育的常识,加上孩子自律能力差,监护人管不住,这样就造成留守儿童不思进取,人生理想普遍不明;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缺乏关爱,性格内向、自卑;儿童自律能力差,纪律散漫,不听老师的话,说谎、甚至打架,玩游戏等,做些违法乱纪的事。也有一些经济条件较宽裕的家长,由于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用钱上十分慷慨,使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养成从小花钱如流水的坏习惯。
得知该情况后,我决定去走访两位特困留守儿童,我首先到留守儿童王雪晴的家,了解到王雪晴同学现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正在服刑母亲改嫁。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王雪晴同学不善于交谈,性格较内向,在校总体表现还可以,就是在上课时经常走神,而爷爷奶奶年纪也大,平时农活也较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她的各个方面。我给她谈心,询问学习方面的情况,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平时可以跟同学多玩耍,或者跟老师谈谈心里的想法。通过交谈,王雪晴同学逐步释放心怀,问我几道数学题目,然后主动要和我做游戏,脸上露出久违天真的笑容。学生李辰,父亲病故母亲常年在外打工,随爷爷生活,性格较内向,总是低头不作声,问话总是点头,不善于交谈,在班级成绩在中等左右徘徊,由于爷爷年纪也大,还有农活要做,无力也没有时间照顾到各个方面。我给李辰做了思想工作,需要给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多交流,不能自卑,听老师和爷爷的话,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调研结束,我回到村部,夜深了,回想“家长”那一双双焦急渴望无助的眼神,看到孩子们心里的孤独无助和复杂的心理,我心情沉重,作为家庭,他们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怎样才能走出贫困;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怎样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安心学习、幸福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我想,对这样的孩子,作为一名下派书记,我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吗?我所面临的这些“留守儿童”仅仅需要物质上的填补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他们需要的是关爱。
我想,我能做的就是自己要关爱他们,呼吁社会要关爱他们。老师们,只有用爱的行为和举止,才会叩响留守儿童心灵深处的琴弦,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才会使留守儿童懂得和接受老师的教诲,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才能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将来成为有用之才。作为一名下派书记,我只能提供一些物质的帮助,把慰问7名特困留守儿童的想法给余红梅局长汇报,立即得到她的大力支持,当即安排慰问金每位学生200元,书包和一些学习用具一套。30日上午,卫生局陈光琳副局长在镇委蒋鹏副书记和村两委的陪同下到王庙小学对这7位学生进行慰问及“六一”儿童节的祝贺,他们背上新书包,看到新学习用品,非常高兴,他们还高兴地给各位领导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并合影留念,看到孩子们脸上都露出天真灿烂的笑容,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只要有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教育,领导干部的关心爱护和支持,孩子们才有笑容,才能为家长们解除后顾之忧。
随后召开了全校老师的座谈会,我对留守儿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他们也渴望得到快乐的成长,而我们要常开导他们,主动去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用耐心、爱心和恒心去感染他们,用真诚关心他们,营造宽松、仁爱、平等、尊重的氛围和人际关系,让他们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双联民情日记:201*年6月11日星期一多云转阴
早上5点多钟,手机响了,我一看是正在进行拆迁工作的北西组组长李淮亮打来的。“杜书记,昨天到你同学家动员她搬迁,她说啥都不愿意,现在他都影响了一大片,你看咋办吧?”李淮亮带气的说到。挂上电话,我就想,一定是她――赵红梅,我初中的同学。
6点20分,我赶到了同学家。没想到刚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哎呦,杜书记,那么早大驾光临,有啥事,说吧。”那说话的语气就像吃了酸葡萄一样――“咧牙”!我笑着答道:“俺这不是没吃早饭吗,想到老同学你这,蹭碗稀饭喝。”就这样,我开始了今天的“正事”.我们从同学时的生活,谈到了毕业后的娶亲生子,最后她谈到了自己的今天。她现在患红斑狼疮多年,常年靠药物维持。有一次发病,她把刚炒好的一锅菜都倒在了自己的身上,现在脖子下面留下了一片疤痕。一对双胞胎儿女,都在上高中。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每月千把块钱,没有低保,家里的日子过得挺紧。我一看,火候到了,就对他说:“你有实际困难可以提出来,我们想办法给你解决,可咱也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搬家,这样会影响大局的。”当着她的面,我同社区书记、主任通了电话,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对于向赵红梅这样的户,确实有实际困难,符合低保申报条件,应及时予以申报”.我当场给予她答复:“你把所需的申报材料准备好,交给我,社区会尽快给你申报的。”想不到,她这时候还逗我一句:“杜书记,这算不算走后门呀?”
10点10分了,她说:“我现在还不能搬,我不能干活,得等俺对象来搬。”我一听,这咋行,得趁热打铁。我一拍胸脯说道:“你找人搬,费用我个人给你出,况且今天是5月8号,农历四月十八,好日子,就今天搬完。”见我如是说,她也没好再说什么了。
就这样,我运用“友情牌”在拆迁中打了个硬仗,把我同学的家“拆”了。
双联民情日记:201*年6月14号星期四多云转晴
上午9:00,天气晴好,今天是村妇检的最后一天,我和村书记陪同镇里的蒋书记及镇计生办王主任检查刘楼村妇检工作。散会时村主任带来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来到办公室,主任说:这个小伙子是俺庄的,是一名离校大学生,名叫陶亚彬,有点事想和新来的第一书记说说。
我递过一杯茶过去,小伙子很文静腼腆,说话怯生生的,农村的风吹日晒使他脸变得黝黑,但仍从他的眉宇间看到不同于一般农民的特质。不待他开口,村文书在一旁介绍说:小伙子母亲早几年患病去世,为治病花光了家中的积蓄。但他人穷志不穷,在发奋上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内的一所大学。但天有不测风云,小伙子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憧憬着大学校园生活时,父亲陶兴力8月份突遭车祸,造成半身瘫痪,右眼残疾。生活的变故一下子击碎了美好大学梦。()“屋漏偏逢连阴雨”,母亲病逝已欠下了近十万元的外债,如今给父亲住院治疗又花了近20多万元。尽管村里及亲戚邻居尽全力帮助,但救命的钱尚不够,哪里能再去上大学呢。小伙子兄妹4人,他是长子,为了照顾父亲,他只好含泪放弃学业。这么多年来,生活的重担自然一下子落在了他身上。他是有名的孝子,在我们这方圆十几里一提起亚彬弃学照顾父亲的事迹,在同情他的同时,更多的是竖起大拇指啧啧夸赞。
出于同情,更多的是出于对农村小伙子面对磨难坚强不屈的精神而感动,我决定到小伙子家看看。
小陶家离村很远,约摸有10里的路程。10:30我们到了这个贫困的家庭。当看到三间旧房暗缩左右高大楼房的阴影下,我的心猛地一抖:现在农村还有这样低矮的老房。
小伙子忙端茶倒水。我说:“我们去看看你爸爸吧。”他说:“爸爸大脑一直没有清醒,还不能说话。”走进东房,简陋的家俱,但很干净。床上躺着一位50多岁的男人,长期卧床的原因,脸孔是没有生机的苍白。显然神志不清,无法与人对话,但病人的被褥洗涮得很干净。
屋内的一个小书桌及上面的书籍给这个小屋带来了新鲜的气息。上面除了高中的书本外还有许多关于农业方面的书籍。陶主任说:“他和我一个庄住,由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他三个弟弟和妹妹都在外面打工,家中只有他和爸爸相依为命。但小伙子一直没有落志,每天照顾他爸很是辛苦,但天天看书学习,想在农村改变传统种植,早上到村里去也就是想和村聊聊大棚种植的思路。”
和小伙子聊了很多,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当代新农民的一种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力量,当不幸降临,他们不低头,敢于和命运抗争。
12:00.小伙子执意做饭,我们婉言谢绝。临走时我握着他的手说:“你是不幸的,因为在你应是上大学时,苦难和挫折来临;但你是值得庆幸的,因为你有一股和磨难抗争的力量,至少你还有梦。你家的困难作为村两委最近会想尽办法为你解决,党和政府会时刻挂念着群众的冷暖。”
晚上,躺在床上,小伙子的影子一直在心头徘徊。在大部分农民富了同时,还有小部分农民因种种原因至今生活还很困难,他们是弱势群体,但他们更需要党和政府的关心。
胡锦涛曾说过:“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谆谆教诲,让我感同身受地更加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心灵上倍感充实!
巴金曾说过:”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
我知道在这短短的二年内要为他们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我只是比他们先进了城的农民,我们本是一家人。
兄弟,当你就要倒下的时候,我们会拉上你一把。
扶贫民情日记篇六
民情日记就是根据现实的民众情况,回报给上级,想办法解决其问题。
2月20日 晴
天不亮我们几个人就全醒了,比平时在家醒得还早。
按照计划,今天早晨要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学习强卫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并研究近期宣讲活动的要点,这是我们驻村后开的第一个会,虽谈不上正规,但要让参加会议的老乡们听得懂,听得明白,大家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想不到乡亲们的积极性这么高,刚吃了早饭,村委会里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会议首先从学习省委书记写给县委书记的信开始。读罢两封信的全文,大伙的感受很多,说得最多的是省委书记心里始终记挂着咱们农民。大家还说,要切实按照强卫书记在信中提出的希望和要求,紧密结合上庄村实际,认真规划,营造好科学发展的氛围,抓好乡村党建工作,加快上庄村的发展。
看着乡亲们被激发起来的热情,我们几个也给大伙表了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喊出来的,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艰苦奋斗,用干部的辛勤劳动,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会散了,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压力也更大了,强书记的信不但对我们做好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五送五帮五推”活动注入了精神动力,也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午,结合这两天进村入户所掌握的情况,工作组按照万名干部下乡要求,提出了工作目标: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资源,找准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破解资金短缺、带动乏力的问题。
经过集思广益,大家梳理出当前的工作重点: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选准选好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努力破解生产力落后、难以增效的难题。坚持旅游富民、商贸活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努力破解人才匮乏、后劲不足的问题。大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稳步实施义务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培训;努力破解规划不全、导向不明的问题。科学发展规划,要符合地区实际,突出重点,规划一项,成一项,切实帮助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作用,进一步完善交通、卫生、文化、教育等建设。今后,我们就要按照这些思路展开工作,帮助上庄村人生活得更幸福。
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下午,我们来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断村组公路的排危作业现场(该路断位于双河村委会老街安置点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处),因下雨路滑推车溅了一身泥的蒋支书指着工人正在破碎的石头对我们说:9月14日,我们接到村民险情报告,当天就组织人员安全转移了涉及危险威胁的5户18人。同时还在在公路两头加设了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这几天,虽然天天都是秋雨,险断边坡还不时有石头、泥土滚落,但是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险情处置及时,险情预警预报有力,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大关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齐步康庄大道。
**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听完蒋支书的情况介绍后,我们一行6人从村委会出发,踏着泥泞小道、爬坡上坎,走访扶贫对象72户。下晚返回到村委会休整,明天还将继续进村走访扶贫对象。
2.扶贫工作之民情日记范文精选
3.2015年驻村工作民情日记
4.
走访困难户民情日记(选编)
7.联村联户民情小故事日记
扶贫民情日记篇七
9月8日,我和队员陈进在安乡县开过扶贫会后,又驱车前往我所驻点帮扶的贫困村——安乡县大湖口镇岩桥村。
早上,家人的提醒,我才知道,这一天是我的农历生日。家里原本是想准备给我做一顿“大餐”,以示庆贺的。但最近扶贫的工作让人应接不暇,除了省、市扶贫办有新的任务布置,村里正在进行的扶贫项目,也必须着手处理。
我本不喜欢热闹,大部分生日都是安安静静过的,第一次在扶贫村度过的生日,不仅安静,而且赋予了不同的意义。
从县城到所在镇的道路正在扩建改造。我们只得绕道走小路,到村里已经很晚了。村里很安静,没有月亮,依稀可见几颗寥落的星星。少数农户家里隐约可见到一点灯光,大部分屋舍都隐在黑色的天幕里。道旁,有树影在风里摇曳,飒飒作响。这是今年三月科技局干部职工结对扶贫时种下的红叶石楠。几个月过去,长高了不少,为村庄增添了不少生气。
到了驻地,我和工作队员陈进一起商讨落实最近扶贫工作新要求以及“挂图作战”的事情。陈进是社会学研究生,市委党校的讲师,他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认真的态度,让我们的扶贫工作得以更加顺利地开展。
虽然十五年以前,我也曾在乡镇工作,对农村工作并不陌生。但是,自去年领命进村担任市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以来,面对村里的现状和即将开展的扶贫工作,仍然觉得千头万绪,一筹莫展。现在的农村工作,对比十五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农民的诉求和愿望,与十五年前,也不能同日而语了。靠吃老本肯定是不行的,必须静下心来,沉下身来,学习新的政策要求,掌握新的工作方法。
9月9日上午,我和陈进、岩桥村支书刘学文碰了一下头,对产业扶贫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议。扶贫工作,最重要是的实现“造血”,“造血”的良方是发展扶贫产业。我们已经在村里建立了20多亩黄秋葵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最近成立了“兴创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作为向上报告,将其列为重点扶持的扶贫合作社,吸纳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作为社员,充分利用好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政策,让扶贫户用贷款入股,实行分贷统还,让贫困户通过股金分红,获得收益。光伏发电扶贫产业也正在正行手续报批中。这项工作开始了两个多月了,光选址就几易其址,但是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扶贫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发挥效益,让人不禁有些焦急。
之后,我们到村部整理了扶贫档案,联系了扶贫政策解读和漫画宣传挂图制作、张贴事宜。处理完以上琐事,便到了第八村民小组宾远福、李祖斌等危房改造户家中实地察看,一色的红瓦灰墙,房屋整修一新,看得出来,均是按照住建部门要求进行的改造。我们再到五组,金可贵家的房屋修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村里今年已动工改造的危房户有8户,有3户已经通过了验收,第二批将有30户以上进行危房改造。一路上,不时有村民看到我们,围拢过来,问询危房改造的政策。我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当下,会慢慢成为现实的。
9月10日,是周六。扶贫后盾单位湖南金天钛业有限公司到村里进行结对扶贫。这个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航天航空钛材,今年正值新产品试生产的关键时期,平常公司都在加班加点,结对扶贫只能利用周末的时间。另一个后盾单位常德市二中,也是如此。作为扶贫工作队长,我非常感谢他们的付出,正是他们对扶贫工作给予的积极帮助和支持,才让村里的扶贫工作不断有了新的起色。
扶贫工作的三天,不过是所有扶贫人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扶贫人,想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付出,一步一个脚印,让贫困村的面貌有所改变。
扶贫民情日记篇八
“五一”假期刚过,昨天中午市委办公室进村入户工作队就再次进驻达仁村。根据工作安排和分组要求,今早八点我们小组4人在办公室杨思锋副主任带领下,一路颠簸,来到达仁村最远的回头山社,任务是走访5到6家贫困群众,对群众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情况做一个细致的了解和摸底。
在一处路面稍宽的地方,回头山社李银华社长已在等候我们一行,昨天下午在村里开会时我们已经认识,今天让他给我们带路。就在路边,李社长给我们介绍了全社的一些基本情况:回头山社现有26户人家,119人;现在还栽种的水稻田只有15亩,群众粮食基本全部靠买;全社有茶地450亩,有茶所一个,治安情况较好,这几年基本没有什么案件发生,没有上访户;社里主要的问题是道路雨天泥泞难走,干冬时人畜饮水不够。
大家边走边谈,转个弯就见路边有一栋空心砖搭建的简易房屋,屋顶是石棉瓦,两间房30平米左右,靠西那间临路开成一间小卖铺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走访的第一家:户主叫李智华(汉族,31岁,初中文化,健康),长年在广东省东菀的一家灯具厂打工,今年刚过完年就又去了,每月可以寄回家1000元左右,家里只有媳妇赵蕊萍(汉族,31岁,高中文化,健康。)和6岁在上学前班的女儿李卓。结婚分家出来后在路边盖了这间简易房住着,为了平时生计,开了很小的小卖铺,每天有100元左右的营业额,可以赚到20元左右;家里有田2分,每年可收获300斤左右谷子,茶地有2亩,去年有3000元左右收入,还栽有50棵核桃树,小树刚挂果,都没投产;家里现在有0元欠款(信用社8000元,私人12000元)。虽然生活很艰辛,可我能从女主人的脸上看到开朗的笑容,在交谈中感到她的坚强和自信,细细的想想,男人打工每年可寄回家10000元左右,不用几年核桃树长大投产,虽然目前她很困难,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告别了坚强自信的'赵蕊萍家,走了很长的崎岖山路,来到另一家(这里一家和一家相距很远,看着好像没多远,山高洼深,一家到一家要走很长一段山路。),户主:李子庭(汉族,49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老父亲:李子梦(80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妻子:罗雪梅(汉族,46岁,小学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大儿子:李晓华(23岁,现在西南林学院读大四),小儿子:李佳华(18岁,初中文化,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家里有茶地10亩,去年收入10000多元;有核桃树200棵,都还小,部分刚刚挂果,去年只有400元收入;田地都种茶和核桃树了,粮食全靠买。家里养有36只山羊,去年收入有3000多元,小儿子农闲时就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40元,但不是长期的,有一天算一天,去年也收入3000多元。全家一年收入虽然有20000多元,但因为供大儿子读大学,开支很大,现在已欠下40000多元的债务,好在儿子还有几月就毕业了。说到儿子,做父亲的李子庭露出很骄傲和满足的神情,全没有了先前愁苦的模样。大家坐在院子中聊着,进来一位背着一筐青草的矮小老人,看到我们,脸上满是爽朗的笑容,很利索的放下背篓,进屋端出一碗瓜子,客气的让我们吃。这位老人是李子庭80岁的老父亲李自梦,看到老人家已80岁的高龄,身体还这么好,家里那36只羊就是他养的,大家都很吃惊。老人坐下和我们高兴的聊了几句家常,一个劲的笑,一直在说:“好多了,好多了!现在共产党的政策好,村里的干部好,比早些年好多了”。离开时,老人客气的送我们出来,走到门外指着4棵胸径30多厘米,高有10多米的杉木树说:“这几棵树都是我爬上去修剪的”,看着修剪得笔直,只有树尖一米左右才有枝条的4棵杉木树,我们不由的发出惊叹!这还是80岁的老人吗!大家围着老人,惊叹着,劝老人要保重身体,不能再爬那么高去修剪了,老人笑呵呵的,满脸的自豪。想象着老人家那c小身躯爬在这10多米高的杉木树上的身影,回想老人放的那36只山羊,背的那筐牧草,端出一碗瓜子的满是青筋和老茧,变形的黑黑的指甲双手,我的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老人家您真是达仁村的“达人”啊!
扶贫民情日记篇九
经过多次深入调研,报社今年的又一个帮扶项目定下来了,将在邑慈碑村委会迤席村一组实施“美丽宜居乡村”项目建设。通过道路硬化、人畜分离项目、公厕建设、垃圾房建设、村庄绿化美化……迤席村将会变成美丽的彝家山寨。
今年的政策真好,建档立卡户拆危房建新房可以补助5万块钱。不过这里的危房改造活计可不好干,村里外出务工存下钱的村民,建房意愿普遍不高,而长期留在村里的贫困户因为积蓄不多拿不出钱来建房,一听到剩余的建房资金要自己筹集,有的村民就打退堂鼓了。
第一次动员,一户报名的都没有,我们有些沮丧。
“多去几次,一定能突破的。”“建房机会难得,5万块钱对于贫困家庭不是小数目。”“我们语言交流上有障碍,跟村委会的干部一起下去,更好交流。”回到住处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出主意。
一次、两次、三次……一次又一次地宣传动员,一户、两户、三户……报名的户数多了起来。今天,终于体会到付出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今天,袁国华家的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就要竣工了,看着这个实际使用面积比我的住房还要舒适宽敞很多的房子,我特意向当家的女主人打听了一下,到底花了多少钱?国珍姐告诉我,除了自己亲弟弟的工钱没开以外,大概花了6万元。自己女儿赞助了点,向亲友借了点,只要危房改造政策补贴到位,应该不会差蛮多钱!从言语表情感觉得到,国珍姐眼看到要住上心仪已久的新房,心里美气得很!
她给我说的应该是实话,我也一直想在老家给年迈的父母把房子翻修一下,好让父母安度晚年,只是心里没底。记得去年刚来走访时,国珍姐曾含着眼泪说,自己也想住新房子,这个房子不但年久失修,危在旦夕,而且阴暗潮湿,夏秋季蛇虫出没,每年都要打死10多条蛇,每天都胆战心惊怕蛇咬伤。只是自己体弱多病,仅靠老公打工赚点钱还不够自己看病住院花费;再说*俩都50多岁了,年龄再大打工也没人要了,儿子袁波坐在轮椅上已经20多年,说不定还会走在自己两口子前面,女儿远嫁到山东,家庭也不富裕,一年顶多回来一次,别说没钱盖房,即使盖起来也没多大用,还不如租个廉租房混日子算啦!说实话,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很无奈,但也明显有些悲观丧气,心灰意冷。
好在去年国珍姐的心脏病在亲友资助下,手术十分成功,而且民政部门和医保部门报销了大部分费用,看病留下的窟窿不是很大。今年初,我们积极动员他们家进行危房改造或异地扶贫搬迁,由于搬迁政策不十分明朗,面临无处可搬的困境,最后帮他们争取危房改造计划。当时帮他们算计过,现在钢材、水泥、沙石、砖瓦等建材十分便宜,建房主要是人工工资太高,他可以请自己做泥瓦匠的亲弟弟来帮助设计施工,说服老公袁国华就当小工,相当于给自己打工,赚自己的钱,这样限度控制了建房的人工成本。再说,危房改造补贴是对危房改建的奖励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建房资金,不改建就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
终于,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游说下,他们家终于列入到了危房改造的计划。如今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袁国华高兴地说:“打了一辈子工,给别人盖房子,别人享受了,自己老婆孩子还在住危房,今年在家虽然没出去打工赚钱,但是自己一家认终于可以住上新房了。”
今天是老黄冲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老黄冲村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河道整治工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终于开工建设了。
上午9点,河道两边,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在一阵鞭炮声过后,挖掘机、载重车开始轰鸣起来,村里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因为这条溪流是他们的母亲河,滋养了他们的祖祖辈辈,他们都曾经在这里下河洗澡、捉鱼虾、打水仗,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但同样是这条河也给他们留下很多伤心和惊魂,记忆中这条河也夺取过2位村民的性命,也曾经危机四伏,泛滥成灾,损毁农田、道路,给鱼宴公路及沿线3000名村民出行、上学造成极大不便。整治河道,消除水患是这些村民多年来的梦想,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村内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姚沅焕带领村民发扬农业学大寨精神,自力更生,累石筑堤,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缺乏水泥沙石,泥巴垒起来的河堤怎能抵挡住洪水冲刷?以至于目前河坝基础被洪水掏空,挡墙上千疮百孔,河道里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每逢汛期,都会堵塞河道,损毁良田。今天,眼看着河道整治开工,他们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河道整治工程是我们驻村以来开展的第一个影响较大的帮扶项目,得到了局党组的肯定,也得到了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的一致通过。虽然没有邀请有关领导,没有举办像样的开工仪式,但是看着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十分欣慰。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11月4日星期一 天气阴
早晨刚送女儿到学校门口,仲副乡长来电话说他到平安了。他因家在互助,所以买了一辆私家车,每周一早晨去民和的单位上班,到周五下班后回互助。所以我俩商定每周一早晨一块出发。回家赶紧收拾些东西,我们就上路了,一起前往的还有xx乡的石副乡长,她家也在平安,也是周一去上班,周五下班后回平安。
九点多时,我们到了乡上。不一会儿村支部马祥义书记也开车到了乡上。马书记搬到老县城居住已有三年了。他的儿子在内地当阿文翻译,收入不错,所以去年给他买了一辆私家车,日子过得很不错。听乡上的干部说这两年马书记工作不太积极,也很少去村里。但是自从我们驻村后,他配合得很好,基本上每天都陪我们去村上开展工作,或许是我们的工作给他鼓了点勇气和信心。他人也挺好,性格随和,办事沉稳。他早年当过多年的民办教师,但由于中途间断未能转正,因此也有良好的素质和文化程度。
每周一早晨乡上都开例会,听取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上周的工作汇报。等xx包村干部老谢开完会,我们坐上村支部马书记的小车到了村上。这几天村民们忙着开展秋季覆膜,所以到村委马主任家领取地膜的村民很多。这两年马主任发放地膜很有经验,他说因为有些村民领上地膜后在家里偷偷积压,所以他让村民们第二次领取地膜时必须把上次领取的地膜卷轴交回来,否则不让领,这样就避免了村民们多领地膜。我暗暗为马主任的土办法叫绝,如果是我们机关干部恐怕一时还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按照计划我们今天去二社弯子走访。走到村务公开栏处时,我看见我们前些日子办的黑板报下边打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号,错号刚好打在了我们驻村帮扶组名单上,一看就是个小的小学生所为。我觉得好笑,和我们帮扶组同志们开玩笑说:“看样子孩子们对我们的工作不认可啊!要不怎么在我们头上打错号”,大家哈哈大笑。随后我们就到了二社弯子。从弯子社的山梁上向下望去,大部分农家尽收眼底,东一户、西一家,破旧的庄廓杂乱无章,废弃的房舍随处可见,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我们去的第一户人家门口一帮人正在宰牛,忙的不亦乐乎!见到我们,他们拎着双手热情地问好。一问才得知,他家的老爷子去沙特朝觐,明天就要归来。按照回族的规矩,其“者麻其”及亲友都要去隆重的庆贺。是庆贺所以去的人要随礼,东家要大摆宴席,其规模不亚于操办一桩婚宴。这种大操大办的习俗明显加重群众负担,因此前些年政府明确反对。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干脆把前来帮忙的几位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进行询问,了解各家的家庭情况,并向他们传达了开展秋季覆膜、上缴农村养老保险金等一些当前工作,对身上带有现金的,村支部马书记还就地收缴了养老金。
随后,我们又走访了冶万林等4户农户。期间我们听群众反映村医冶兆虎在给村内小孩接种疫苗时收取费用,后经群众举报、乡卫生院督促,退还了一部分,但对村内老实巴交的几户农户至今没有退,而且他的医疗技术很差,药品价格很高。于是,我们商议到村医冶兆虎家走访。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院内脱粒机上脱玉米,人很热情。粗略的看其家境,在村内也算是中上人家。屋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件,都是冶兆虎的村医培训证什么的,可是有些证件上是他老婆的照片和名字,我在心里觉得很好笑,不过也没问。在攀谈中我们得知,他的工作只是开展个接种疫苗,其他的如诊断常规病、打个点滴这些他都不会,村民们也基本没人来,但是他否认药价高。关于收取疫苗接种费用的事,我们婉转的进行了询问,但是他说没收。我们离开他家临出门时,他急急忙忙的给我说:“我家上午领的地膜已铺完了,下午要去,但是没有地膜”。我心想这还了得,最近动员村民开展秋季覆膜是头等大事,地膜没了不行啊!我赶紧给村委马主任打电话说给冶兆虎领两卷地膜,马主任说让他来领。冶兆虎让儿子赶紧去领,说是领来后就下地。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村医冶兆虎是个“老狐狸”!我们走访完后见到村委马主任时,他笑着说:“今天你们上当了,人家冶兆虎早上领了两捆地膜,今天根本没有下地。他每年都是想方设法领地膜在家里积压,真正铺在地里的很少”。我们都大喊上当!没办法,当已经上了,呵呵,下不为例吧!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一
扶贫工作队民情
日记
20xx年11月16日星期三多云见阴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
口号
有了更深切的认识。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20xx年8月21日星期日阴有阵雨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xx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xx多口人。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疾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承包地没人种了,不能出外打工了,更何况,为了治病,为了救命,可能把很紧巴攒下的一点钱全花出去,还可能拉下几年也还不完的饥荒。这样的家庭生活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世界第一经济体唾手可及的情况下,却还有大量的人群生活在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准之下。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那里的弱势群体实在太多,他们的孩子为了追求现代生活,走出大山去城里打工,在农村的许多地区已经很少看到年轻的面孔。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中老年妇女和孩子,所谓的“386199部队”。这些留守的人群,很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为了生计每天在苦苦挣扎,他们病痛中孤寂中苦苦煎熬、苦苦忍受。现代化和他们离得很远,文明对他们说来说是一个很奢侈的名词,每天被疾病折磨无钱医治只能一把一把吃止痛片的人们,何谈幸福指数、小康生活?!在我们很多专家在测量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何时全面进小康的时候,我不能不说,这里是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快要忘记的角落。
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深山里农民的觉悟。当他们接过慰问品时,都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有的说党没有忘了他们,习主席没有忘了他们。有的老人接过慰问金,流下了眼泪,这让我们内心里很不好受。有一个老党员,多年义务看护烈士陵园,每下一场雪,都第一个去村外把陵园打扫干干净净。今天又下了很大的雪,老人说雪大干不动了,于是打发儿子去清扫。他说,要让埋在地下的烈士有一个好的环境。还有的老党员对党刊特别地亲,一期不拉都要看,《共产党员》杂志一期不能少。他说,党刊就是我的命根子。
心酸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也还有很多很多。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质朴而感动,被他们的善良而感染,被他们的真情而感化。我想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带上一襟他们的质朴情怀,情为他们系,心为他们牵。
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山里人淳朴,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技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山里人有觉悟,那种觉悟深深地植根在黑土上,会让成天为如何弘扬核心价值观大伤脑筋的理论家们有所启迪。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二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小编整理了相关的作文,快来看看吧。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 -30日,市政务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速的人,立即向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打听,最终与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9月24日,从早8时开始进村入户,到晚18时45分,我们一行6人终于完成了每人12户扶贫对象的调查摸底和访问任务,平安返回县城。
一大早,雨下个不停,仿佛为我们洗尘。心里惦记着住在山一家、水一家的乡亲们,我们继续冒雨进入双河村营头、团山自然村,走进贫困农户家中完成昨天未走访完的任务。走在滑溜溜、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上,坚定的脚印浅一脚深两脚的通向远方的家。走进村民家中,老乡们把我们视亲人般递水让座。我们同乡亲们拉着家常、讲解扶贫政策,用笔记录生产、生活困难情况,用相机见证一瓦一房一家人的境况。秋雨也不一直下了,汗水也不一股脑流了,大家心里都暖暖的。那天大的困难也一下子让微笑着的精气神赶跑了。
中午,我们走访到双河村监督委员赵德芳老人家。75高龄的赵老也是团山自然村老社长,一位在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位老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精神矍铄的赵老告诉我们,他当了32年的社长,为村民们发展生产、生活做了一些力所能尽的事,获得了一些荣誉。看着墙上的荣誉牌,赵老喜滋滋告诉我们,这是2013年12月天星镇党委、政府首届“十佳道德模范”评选给他的“敬业奉献模范”先进个人奖牌。同行的蒋贵强村支书介绍说:老社长没读过两天书,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思想先进、热爱集体、爱学习,处事公道、为人正派,敢说敢想敢做,乡亲们都佩服他、敬重他。村里大小事都听他的意见和安排。前年,团山公路有一段路被山洪冲毁,急需要恢复,村委会帮助解决了5吨水泥,老社长硬是发动了100余名村民,花了两天时间,自力更生把近100米的损毁路面打成了水泥路,这段路至今都保持了顺畅通车。蒋支书还给我们介绍说:今年,老社长动员发展了村里有志青年罗国文成为团山社的第一个养殖大户。我们随后走访进入罗国文家,参观了他今年新修的养猪场。罗国文介绍说:他年初投入了50余万元资金,喂养了100余头猪,长势良好,猪价也看好。在谈到今后打算时,他期盼帮扶资金支持,通过联户经营、群众入股、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周围乡里乡亲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壮大养殖规模,为大家脱贫致富尽一份力。 下午,我们来到在9月17日被近300方危石阻断村组公路的排危作业现场(该路断位于双河村委会老街安置点去榨房自然村20余米入口处),因下雨路滑推车溅了一身泥的蒋支书指着工人正在破碎的石头对我们说:9月14日,我们接到村民险情报告,当天就组织人员安全转移了涉及危险威胁的5户18人。同时还在在公路两头加设了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这几天,虽然天天都是秋雨,险断边坡还不时有石头、泥土滚落,但是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险情处置及时,险情预警预报有力,当地群众生命安全和过往车辆行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山路在延伸,脚步在丈量,梦想在心中,希望在前方。我们坚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举全社会之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大关贫困群众必将与全国人民一道齐步康庄大道。
201* 年8 月23 日
车在新修的高速公路上跑的飞快,只一个小时,我们就已经到了。赵会宁和媳妇早早就等着了,见我们进了门,接过我带给他们的白糖和茶叶,就赶快就去切西瓜。会宁媳妇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嗔怪的说”来就来,又带东西。“我呵呵的笑着。
会宁说他刚把砖拉回来,准备这两天把手头活干完,就准备盖猪圈,捉几头猪,争取年底出栏,卖个好价钱。又说今年西瓜收成比往年好,他这两天都卖了6000 多元了。听了这话,我心里由衷的替他们高兴。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之初,我们单位就按照方案要求,将沟圈村180 户人家走了个遍,最终确定了13 户贫穷且有致富愿望的农户为帮联户,赵会宁也就成了我的帮联对象。
回想第一次入户,我就发现这小两口虽然住的是窑洞,但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门前的一亩地规划的整整齐齐,他们还告诉我今年想买新农村的住宅。一问年龄,两口子又是我的同龄人,也许是缘分,我就决定帮联他们。
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制定了今年的致富计划,种些西瓜、药材,会宁利用闲暇时帮人拉砖挣些运费,我再帮忙贷2 万元,盖一所猪圈,养几头猪,粗略一算,一年能挣3 万元。这小两口人勤快踏实,说干就干,我也尽已所能在春耕时送去化肥、农忙时送去补贴、炎夏时送去消暑用品。每次来,他们都会告诉我这段时间都在干什么,有什么成效,我也会为他们鼓劲,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这一来二往,我也与会宁一家建立了感情,认了一门亲戚。
吃完西瓜,来到门外,我拿出提前绘制好的猪圈施工图,与会宁商量着如何建。我们研究了地形,量了面积,决定先盖四间,留出一块空地,等年底如果效益好,明年再加盖几间。随后,就用什么做柱子,用什么做顶子,怎么保暖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沟通。
4.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精选】
6.精准扶贫民情日记模板
7.2016年精准扶贫驻村民情日记
9.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10.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三
20xx扶贫帮困民情
日记
【篇一】为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三、解难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十一月十六日,在市保密局刘光奇局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苍龙街道办事处,对办事处所辖的苍头坝社区和下坝村进行了解。在苍龙街道代主任的介绍下,我们对所辖的两个区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两个区域。我们便直奔苍龙社区和下坝村。
进入苍龙社区和下坝村,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由于此项活动工作开展的紧迫性、重要性,刘光奇局长便及时组织召开了村委工作会议。
会议上,刘光奇局长认真传达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的重要性,并号召村委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积极行动起来,在苍龙社区和下坝村开展好牵手**活动。刘光奇局长还指出“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是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把党的关怀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
20xx扶贫帮困民情日记【篇二】
20xx年4月21日,星期日,下雪初春的巴音布鲁克依然冰雪交融,寒冷刺骨,昨晚起下个不停的大雪使本来略微转暖的天气犹如又回到了冬季。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想着巴西里克村的贫困牧民,我也顾不上下雪的问题了,牧民们从“冬窝子”返回不久, 棉被很单薄,御寒物品少,这样的大雪日子过得怎么样了?每当想到他们,我的心里就沉甸甸的。
冒着齐膝的大雪,踩着泥泞的道路,我们首先来到了残疾牧民党杰家。眼前的景象让我吃了一惊,离4 a级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景区不过几公里路,而党界家却还住着泥土堆砌的房子,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这样的房子在别的乡镇都很难看到了。党界今年51岁,家里一共四口人,因为身患疾病身体残疾,是村里的无畜户,全靠他妻子和女儿给大户放牧打工,女儿很早就辍学在家,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走进他家的院子,一家人放下手中的活,与我们攀谈了起来。我问他们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党界说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通过他们的劳动能过上与别人一样的幸福日子。听着他含糊的讲话,看着他蹒跚的步伐,我的心就象外面的天气一样阴郁难受,深深感受到了身上的担子……把带去的棉被发放到他手中。
后来又走访了几家牧民,虽然在每户困难家庭,我们都给他们送去了慰问品,但我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些微薄的慰问品对于他们困难的生活状况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然而令我感动的是,虽然今天我们的走访不会给他们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重大改善,但他们依然对我们的到来充满了感激,再三感谢党和政府想着他们,关心着他们,即使一些行动不便的牧民,在我们离开时也不顾我再三劝阻,坚持要冒着雪送到院子外面。他们的淳朴与善良深深地感动着我,也让我更加理解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更加感受到扶贫助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坚定了我要为牧民多办实事办好事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现在我的梦想就是通过我们的苦干实干,让贫困牧民尽快脱贫。衷心希望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20xx扶贫帮困民情日记【篇三】
今天是农历年二十七,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碌着准备过年,村里热闹起来。我站在村委会门囗,看着匆匆而过的村民和不时传来的打趣声、嬉笑声,为村民能过个祥和、快乐的春节而高兴,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的归来使这个僻远、沉寂的山村充满活力,真让人兴奋。我兴奋着同时也思考着:
农业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选择适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如何帮助**村找出一个符合**村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是我所焦虑的问题。
经过40余天对192户村民走访了解,**村基本情况为:**村属石芫乡较僻山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散落在前后相距6公里的狭长山谷中,全村共有农户246户,人口1150人,其中劳力461人,常年在县域外务工人员276人,占总劳力59%,在村外县域内务工人员118人,占总劳力25%,外出务工人员合计394人,占劳力总数461人的85%,村里常住人口基本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村现有农田555亩,山地11800亩,全年人均收入1400元左右,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寄回收入。村经济以自然经济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少量甜叶菊,山地主要为工业林业及少量油茶、毛竹,农产品主要为自产自用,商品活动较少。**村主要矛盾在于留村劳力太少,劳力缺乏成为产业发展和结构...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四
驻村扶贫民情
日记
一20xx年3月2日 星期日 天气晴
“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今天,搭乘乡包村领导朱少海的车,我再次驻村后第一次踏入了双贡村。因为去年在猴场乡补那村驻村,参与猴场乡做发展规划,对于猴场乡的每个村都比较熟悉,依旧是弯弯曲曲的盘山土路,路旁依旧是陡坡地,听乡领导介绍,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40多分钟的路程后,我们到达了双贡村活动室,乡包村干部和村干部听说我今天来报道,都已经在村活动室等着了,这是欢迎我的到来吧。想着去年驻猴场乡补那村的时候,为补那的猕猴桃产业做了点事情,建成全省首个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地理信息系统,建成喀斯特山区自动喷灌系统,还给全乡老百姓做过农业方面的培训,今天到双贡村,感到了村干部的期盼和老百姓盼富的热情,让我对驻村工作倍感重任在肩。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二
20xx年3月6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我组织全村召开第一次产业经济发展讨论会,这是来这里的第五天,经过3天不分昼夜的走村入户调研了解,基本摸清了村里资源优势、产业情况及贫困状况,对村里以后的发展也有了初步想法。参加会议的有贫困百姓代表、致富能手、村民小组组长、村委委员和乡里的领导,小小的会议室第一次显得这么拥挤,气氛第一次这么热烈,在听大家的意见后,充分考虑村现地理区位情况、依托现有村里种养业平衡,传统农业占全村比重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3155”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提出了将村建设成为猴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创造以生态循环为基础的高质的农产品,在农产品品质和价格上寻求出路。
找准目标后,如何带动村民们发展,全村的父老乡亲都期盼着我。无不是深深的期待、重重的责任。而我能做的就只有在驻村这一年的时间里,忘记身体、忘记疲劳,带领村民早日致富。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三
20xx年4月10日 星期四 天气晴
“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四
20xx年4月22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下午,我请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在村里吃了顿便饭。吃完晚饭,大家又都回到活动室,召开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布会议,对于村委来说,这确实是个不曾接触的事情,我将核心区的土地功能图和发展想法对村委会做了汇报,大家听后,有点雾头雾脑。村主任李兴隆第一个发言:“我们也想发展微小企业,苦于找不到地点,现在核心区有地了,大家就可以去规划区发展呀,不是很好吗?”。支书刘佐军仍然苦苦思考着,过了一会才蹦出话来:“不知道七组的乡亲能不能通过产业发展来我们核心区找到活干,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从岩头上搬下来了,还可以争取政府农村保障性住房补贴,这样他们就不会贫困了”。渐渐的,大家开始了土地功能讨论,“要修路,占到我家的地,我无偿拿出来。”致富能手吴知达首先表态了。辅路修好了,小学生上学安全多了,而且我们村还是5个村烟草收集地,不修路和广场的话,到了收烟时间天天都交通堵起了。修,路一定要修。最后,通过讨论,生活污水处理的土地规划了,中型沼气池的地点落实了。
“每个人不敢想象,可现在充满了想象”,我仅仅是用了美丽乡村的图纸化表现,他们就懂得了发展。不敢想到敢想,不可为到可为,作为驻村干部,我给他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作为驻村干部,我更要将为实现这份梦想而努力。
截至目前:双贡村规划种植的50亩红米基地已在进行育秧,还从省农委相关培训经费拿出5万元用于传统红米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另外,结合“美丽乡村·四在农家”建设,积极向省农委争取“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联系水城县烟草公司拟在村活动室旁修建烤烟接待中心,方便收购烟叶。同时,围绕村级发展,谋划村级经济积累方式,筹划建立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以项目入股、服务咨询、技术指导和销售提成等方式壮大村级经济积累。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五
早晨七点,我们一行六人准时出发,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了临河农场四分场,随即认领了今天的任务---完成2个巷道周围的环境卫生清理。分别领到锹、耙子和扫帚后,大家立即投入工作。
我们先从巷道最里面开始清理,这是农户刘建明三兄弟的院落外围。三家人住一个院里,自然乱七八糟的东西多,墙根下杂草丛生,还横七竖八地扔着废弃的沙发、旧衣物、煤渣、棍子等等,脏乱不堪。看得出,今天的工作量不小。大家一起动手,先将棍棒、砖头、沙发等挪开,然后用锹使劲儿将杂草斩断,再用耙子搂到一起装上车。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清运工作一点点推进,经过几个来回,当最后一车垃圾运走后,大家才得空展了展腰。车子渐渐远去,回头望望先前还脏乱的巷道而今已如此干净整洁,大家欣慰地笑了。
1.建设扶贫民情日记
6.扶贫民情日记2017年
7.2017年扶贫民情日记
8.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
9.双联扶贫民情日记范文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六
贫开发工作主旨就是帮助扶贫开发对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扶贫工作
日记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今天,冒着辽东山区铺天盖地的雪,和同事去社科院的扶贫点新宾县响水河子乡扶贫。今天主要是走访贫困户,并和乡领导座谈。
说实在话,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省内的一些城市和农村社区走访贫困户,这其中既有单位的扶贫联系点,也有个人的联系点。每次到那些贫困户家里走访,都会受到一番心灵洗礼。今天,又受到了一次心灵洗礼。
我们到的是该乡政府所在地响水河子汉族村,这个村是由原来的四个村合并而成的大村,有20xx多口人。今天由村里安排的十户村民家,都是在村里很典型的贫困户。家庭状况各不一样,但都是一个特色,就是贫困。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农村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有的是因病致贫,这一会儿再说;有的是因老致贫,农民因年岁数大了,劳动能力下降,又缺少青壮年劳动力,导致收入下降,生活境况窘迫;有的是因学致贫,农村孩子升学是农民最大的开销之一,孩子考上大学是件喜事,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农民家庭是天文数字,靠泥土里刨食,根本无法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有的是因愚致贫,个别农民由于智力障碍或者没有文化知识而导致贫困,他们思想保守,不外出打工,也不懂得积累,甚至因为赌博、玩“六合彩”,造成家里一贫如洗。
在导致农民贫困的各项因素中,最主要的无疑是因病致贫。今天村里安排的十户贫困户,基本都是有病患的家庭。徐某某,男,本人患有哮喘、心脏病;柳某某,女,三个女儿先后患病去世,一个人生活;周某某,男,年老体弱,患有心脏病、脑血栓,前列腺肥大,独自一个人生活;杨某某,男,本人患有脑血栓;艾某某,患有脑血栓;梁某某,夫妻二人都是智障;周某某,男,本人患有尿毒症,每周透析两次;赵某某,男,年老体弱,多年患有心脏病,一人生活;吴某,母亲患有脑血栓,卧病在床;张某某,一人生活,是肢体残疾人。疾病是农民的大敌。一个农民家庭,如果其主要劳动力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如果有一人得了大病,对这个家庭来说,生活将被彻底打乱,那就是致命的打击、无法承受的天大的灾难。承包地没人种了,不能出外打工了,更何况,为了治病,为了救命,可能把很紧巴攒下的一点钱全花出去,还可能拉下几年也还不完的饥荒。这样的家庭生活随即就会陷入困顿,陷入无奈,陷入绝望。
在我国经济突飞猛进,世界第一经济体唾手可及的情况下,却还有大量的人群生活在全社会平均生活水准之下。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那里的弱势群体实在太多,他们的孩子为了追求现代生活,走出大山去城里打工,在农村的许多地区已经很少看到年轻的面孔。留下来的都是老人、中老年妇女和孩子,所谓的“386199部队”。这些留守的人群,很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为了生计每天在苦苦挣扎,他们病痛中孤寂中苦苦煎熬、苦苦忍受。现代化和他们离得很远,文明对他们说来说是一个很奢侈的名词,每天被疾病折磨无钱医治只能一把一把吃止痛片的人们,何谈幸福指数、小康生活?!在我们很多专家在测量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何时全面进小康的时候,我不能不说,这里是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快要忘记的角落。
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深山里农民的觉悟。当他们接过慰问品时,都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有的说党没有忘了他们,没有忘了他们。有的老人接过慰问金,流下了眼泪,这让我们内心里很不好受。有一个老党员,多年义务看护烈士陵园,每下一场雪,都第一个去村外把陵园打扫干干净净。今天又下了很大的雪,老人说雪大干不动了,于是打发儿子去清扫。他说,要让埋在地下的烈士有一个好的环境。还有的老党员对党刊特别地亲,一期不拉都要看,《共产党员》杂志一期不能少。他说,党刊就是我的命根子。
心酸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也还有很多很多。我深深地被他们的质朴而感动,被他们的善良而感染,被他们的真情而感化。我想我会在自己的工作中带上一襟他们的质朴情怀,情为他们系,心为他们牵。
山里人贫困,那种贫困的状况绝非你坐在办公室里能够想象;山里人淳朴,那种淳朴会让在商场、职场激烈竞技中的越来越世故的城里人汗颜;山里人有觉悟,那种觉悟深深地植根在黑土上,会让成天为如何弘扬核心价值观大伤脑筋的理论家们有所启迪。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xx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工作要求,根据粮食局机关工作的总体部署,经粮食局、锦屏镇人民政府、东庄村三家联合摸底,在贫困人口库中,确定了全村51户贫困户,分配给我局12名干部职工帮扶16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是今年重新确定的。从20xx年3月份开始我们帮扶的一批贫困户至目前已脱贫,退出了帮扶序列, 20xx年我的两户帮扶户杨广生、甘银海在东庄村四社,今年这次重新调整的两户甘富存、甘作鹏也在东庄村四社。 通过入户调查和实际分析,我认为贫困户的贫穷原因大致是:一是因病,医疗费用高,家庭劳动力减少、可用资金更少;二是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反映迟钝。
我将通过以下措施来帮扶:一是宣传党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政策,改变帮扶户思想行为;二是动员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制定帮扶计,鼓励多学文化知识,处处留心皆学文;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产业,如甘福存户的养殖猪,甘作鹏户的电焊技术;四是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动员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合等国家保险,宣传健康养生知识,预防疾病发生,结合粮食行业宣传粮食安全知识。五是留心国家扶贫政策,与相关单位衔接帮助贫困户治病。
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党和国家给了我这个平台,我愿努力。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七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
日记
【篇一】“今年驻村工作队计划为村里打两口水井,预算得100多万元,我们下午去找河南孟电集团方面谈一谈,看他们能资助多少钱。如果还有缺口,我们再去相关部门试试能不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拍石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郭垒一边说,一边翻看着自己每天记下的民情日记。
4月19日上午9时,当记者见到郭垒时,他正在和拍石头村的两名村干部开“碰头会”,很多扶贫思路也都是在这样的“碰头会”上逐渐清晰起来的。作为驻村干部,郭垒来到拍石头村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了。驻村工作队由他和另外两名队员组成,工作内容只有一个——扶贫。
据郭垒介绍,用水困难是制约拍石头村发展的瓶颈,要想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解决用水问题。由于水位连年下降,水井年久失修,拍石头村的农田灌溉基本靠附近水库放水,生活用水则靠水窖储存雨水。驻村工作队今年计划协调水利部门打两口深水井解决生活和农业用水问题,并修建配套管网,送水入户。“这一项整体下来预计需要100多万元。拍石头村地处山区,地下配套管网的修建难度很大,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困难。”郭垒说。
在郭垒的民情日记上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日志,也记下了村里33个贫困户的基本信息。他根据精准扶贫原则,将这些贫困户分成产业扶持、劳动就业、医疗救助、助学帮扶、低保兜底、集中供养、搬迁扶贫7个帮扶类别。拍石头村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负责的扶贫点,除了派出驻村工作队外,还安排有机关工作人员对村里33个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我们就是开展扶贫工作的排头兵,负责搜集信息传给后方,以便制定精准的扶贫政策。”郭垒说话句句离不开扶贫。
作为辉县市市委办公室调研科科长,之前郭垒是坐在办公室里和材料打交道,成为驻村干部要求必须食宿都在村里,深入基层群众中去,这种转变,他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但当第一次走访拍石头村贫困户时,他被深深地触动了。那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丈夫瘫痪在床,妻子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还正在上学,十几平米的老屋破旧不堪,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这一幕令郭垒感到特别心酸,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的阴霾。
去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拍石头村亮起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和文化墙,山村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些曾经记录在郭垒民情日记上的内容都变成了过去式。现如今,用水困难、就业问题等贫困因素又被他记在了今年的民情日记上。
在记者对郭垒的采访过程中,他一会接电话为群众解答扶贫政策,一会又给队友介绍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采访被一次次地打断。他说,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就是这么忙,不过扶贫干部越忙越能说明群众脱贫的急迫性。由于白天工作太多了,入户走访只能放到晚上了,因此驻村工作队每人都买了一个手电筒。
接受完记者的采访,郭垒又要出门去河南孟电集团协商修建水井资金和安排村民劳动就业事宜了。像这样外出寻求经济或政策上的帮助,被他形象地称为“化缘”。每天,郭垒不是在记录民情日记,就是奔波在“化缘”的路上。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篇二】
上午十时许,我独自入户走访民情。苟仁福,他是我结亲帮扶的老党员。从与苟仁福老人家交谈得知:他家共6人,三代同堂,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患病在家,儿媳外出务工,老伴年近七旬,由于苟仁福与儿子苟文忠长期患病,又没有稳定收入,现负债420xx元。
一个小时后,我走进了苟仁辉家,苟仁辉身强力壮,妻子患间隙神经分离症,家里家外由苟仁辉一人担当。去年,苟仁辉种8亩烤烟,因种植技术较差,没有好收成,今年,他租地种植烤烟40亩。
下午三点左右,我又来到苟仁 家,苟仁 ,三十来岁,身患颈、腰椎病,行走需用拐杖,妻子就近做杂工,供他吃药,孩子上学和全家生活用,家境日子不好过。
三户的共同点:病人长期在就近医院诊治,日长月久,患者病情加重,家庭主要劳力偿失,家境贫困,三户的共同心声:希望老人、妻子与丈夫能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幸福家。
在与他们交谈中,建议他们一是要有信心,将病人送市级以上医院确诊根治;二是用好农业生产适用技术,科学种植;三是搞好家禽养殖.
20xx年驻村扶贫民情日记【篇三】
昨天,省局薛建英局长带领省、市国税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帮扶工作,邀请省、市烟草公司相关负责人参加。
在深入隆兴镇莲池村、三龙村、浣溪村,上坝乡八一村,玉溪镇淞江村、巴渔村,县国税局实地调研,听取道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汇报后,薛建英表示,省国税局将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有效资源,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力争帮到点子上、扶到关键处,做到帮忙而不添乱、到位而不越位,坚持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放手;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重点,采取部门联动、招商引资等方式,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项一项地落实,一件一件地办理,把好事办得更好、实事办得更实,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民生建设力度,与道真干部群众一道完成全面小康历史任务。同时,省烟草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办公室主任朱诗恒表示,公司将从烟水配套、烟区公路、烟草新农村建设和烤房等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限度地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道真发展烤烟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此次帮扶,共落实或意向落实项目4大类10余个,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
驻村感言: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都离不开项目,通过多方争取协调项目支持道真发展。我坚信,道真创建全面小康大有希望。
扶贫民情日记篇十八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
日记
【篇一】20xx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雨
找“穷根” 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二】
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 -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夏天贩西瓜,冬天贩桔子。每天3、4点钟起床,拉着货物到益阳农贸市场占摊位,因为这样可以省去租场地的开支。妻子在俏嘴巴食品厂做临时工,每月工作20来天。2个小孩加上年过七旬的父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说,今年桔子行情好,自己熟悉销路,想收贮保鲜,春节上市时卖个好价钱,就是没本钱,如果有几万元贷款就好了。我们觉得这是个好想法!
工作队员、中心副主任张硕是个办事迅即的人,立即调动自己的关系,和信用社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落实了贷款事宜。我们和村支书周红兵等领导商议,由政务中心贴息,下月初为金洪波贷款5-6万元,支持他收贮桔子保鲜。我们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他个人的勤奋努力,4年以后,这个对象一定会如期进入小康,实现市委的既定目标。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篇三】
从乡上回村已四点多钟了,村委马主任夫妇二人下田挖洋芋去了。于是,我打算到村里转转,顺便了解点民情。
从村主任家出门不远,就走上了山梁。站在山梁上远远望去,xx庄乡及xx镇的许多村社尽收眼底。这里都是成片的玉米田,在夕阳的照耀下,黄澄澄的十分好看,不过大部分农田已收割。
这时我想起了我们人大秦主任经常给我讲xx山区推广双垄全膜玉米的事。他当时给我讲,以前的xx山区群众都是和海东的其他山区一样,大部分都种植小麦、豌豆等作物,对种植玉米想都不敢想。可是在前些年通过省上和地区的扶持,以及县上的大力推广,整个xx山区的大部分农村都大面积种植双垄全膜玉米,农民受益匪浅,是一场农业上的“大革命”。当时我还有点半信半疑,总认为海拔较高的干旱山区种植玉米不大可行。可是在今天看来,这不是神话,确有其事。就在前两天,我送财经城建委朱进成主任去中川乡时,就的的确确见识了。我们是从xx庄乡出发,又从xx乡翻越山岭抄近路,经巴州去中川的。所以看见了山上正在收购的成片成片的双垄玉米带状田。
正在边走边想时,迎面遇上了一位回族老乡。打了个招呼后,我们闲聊起来。我问他以前对种植玉米怎么看?他说以前根本没想过种植玉米,也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干旱大山里能种植玉米。说到这里,他感叹:这些年党和政府确实好啊!就拿种植玉米这件事说吧,刚刚推广的时候,政府免费提供地膜、种子、化肥,乡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动员,但大家就是不种。现在呢?我们都尝到了甜头,大家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每年都在增加,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政府。我说今年玉米的收成咋样?他说一亩地的玉米少说也能收入一千元以上,种植小麦的话,再多也只能收入个四、五百块,根本不划算。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秦主任去年让我在“两化”(化隆、循化)经济社会发展调研报告中写:在浅山山区推广种植双垄全膜玉米的事。当时我还有点想不通,现在想来真有点惭愧啊!当时我对秦主任说化隆的干部、群众都可能没有积极性。主任说那是县上的领导们没下决心,只要领导干部们下决心,出实招,肯定能行。今天,我对主任的话彻底地信了!期望再过几年,
我的家乡
化隆也能看到漫山遍野金灿灿的玉米带状田!扶贫民情日记篇十九
今天一早,就陪同李主任去看路。李主任提出规划两条路,都亲自走了一遍,我认为小学后面的那条路没必要建设,一是因为施工难度大,二是受益群众少(只有3户人),三是群众没有积极性甚至反对。从进村公路接新村公所的那条道倒是十分有必要修建,因为这条路已经挖开了一段毛路,剩下的部分施工难度也不大,占地也不多,修好后易地安置就可随公路而建了。
下午,我和村干部去做农户土地流转思想工作。我们准备先找社长和思想觉悟比较高的群众先开会统一思想,再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社长和群众代表的思想工作很快就做通了。于是我们商议马上召开群众大会。因现在是农忙时节,群众大多没在家,我们决定分两组晚上八点准时召开群众大会,商议土地流转事宜。
我在寨堡社那组,七点半我们就出发了。到了社长家,已经有村民在那里了,但等到八点,到的群众也不多,我心想,这个群众大会怕是开不下去了。村干部告诉我,别着急,再等十分钟,农户下地,他们要收拾一下。群众陆陆续续来了,社长家本来宽敞的客厅也显得拥挤了。
主持人宣布会议始后,本来喧闹的人群众马上安静下来了,特别是在我讲话的时候,我发现群众听得特别认真,我本来没打算多讲的,但看见群众求知若渴的眼神,都忍不住多讲了几句。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召开群众大会,我一直担心开不下,没想到会议异常成功,大家都赞同流转土地,只是有个别农户提出地里的经济果木能不能保留,已种植的能不能有所补助?我觉得这都是合情合理的要求。群众会胜利结束,虽然在返回村公所时遭遇瓢泼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心里是高兴的。老百姓大多还是讲道理的,只要你跟他把道讲深讲透。(元坪工作队郭云花)
好班子好思路是关键
5月10日上午9时,冒着炎炎烈日,我与大关县供电公司驻青林村工作队员王明伟、悦乐镇挂钩青林村干部石修春一行三人乘车从青林村委会出发,前往青林村冒水孔村民小组开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冒水孔距离村委会13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有61户355人,其中选民261人。该小组属青林村的高山,气候温凉,平常多雨多雾,难得今天太阳高挂。中午11点,选举正式开始。看到一个个的选民到来,我们清点选票,发放选票,收回选票,密封选票,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选民们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对于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的高山村民小组,来之前我心里很有些担忧,怕不能选出群众满意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但通过今天的所见所闻、亲身体会,改变了我的认识,也增强了对下步帮扶的信心,感觉收获很大,也有一定体会。
一是选好村“两委”班子是关键。在农村,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一支战斗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谈脱贫是空话,谈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二是好的思路是否脱贫的关键。我们工作队要帮助村干部理清思路,因地制宜谋发展、转思想、上项目、兴产业,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将扶贫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三是要及时举办技能培训。农民思想解放程度和观念更新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的发展。但是群众思想观念和技术都很落后,也还没有真正的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四是扶贫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让群众得到实惠。让群众亲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这是我们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与全国一道同步奔赴小康要做的具体事情,也是驻村干部的任务与使命。(青林工作队李宏刚)
充分尊重民意
5月18日,村里安排我、镇干部姚元梅、村官林选钟下乡入户,开展走访调查。他们比较熟悉各家各户的情况所以我们很快完成了入户调查工作。当准备返回村委会时,村副支书陈元毅负责、挂片的田坝社3点钟要进行“回头看”民主评议贫困户,提出让我留下一起完成田坝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
田坝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民主评议工作由村干部陈元毅、镇干部蒋必春负责。3点钟刚过,人已到齐,首先由村副支书陈元毅介绍会议召开的动因、主题、贫困户标准及范围,并引荐、邀请我发言、讲话。作为从省上下来的同志,亲自参加村社会议,群众相当期待。当我站起自我介绍、讲话时,大家都聚神凝听。我也放慢语速、吐清字眼,尽量避免因普通话造成部分老年人听不懂的问题。我介绍自己会全力以赴做好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里的发展困难。但是,前提是认定真正困难的家庭,扶真贫,真扶贫。所以,这次一定要评议出真正贫困、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希望每位乡亲要客观、公正、出于公心、发自良心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贫困家庭。我讲完后,陈副支书接过话题,进一步强调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客观评议,并请蒋必春宣读贫困户候选名单,请大家评议。
第一个参加评议的是一位老党员。他不评议自己,而是评他的一个神经有问题、受过车撞、腿有残疾、媳妇跑掉、留下2个孙子的大儿子。在贫困程度上,他认为其子的家庭在整个石灰村也是数一数二的。还有有一户人本身有病,难以治愈,家庭困难,还没有纳入建档立卡户。因申请低保名额,与村干部有过争执。另外也还有一户新申请。我提醒主持人不妨都纳入,由群众来决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有公断。
我和镇干部蒋老师及时编写贫困家庭候选代号,将制作好的选票发给现场群众,同时提醒群众因为名额问题,在12户中只能选中9户,可以少选,但多选属于废票。有几个家庭户主选择弃权,有几户代表表示不会识字、不会写字,有几户认为选谁都可以,自己无意见。结果,最后清点票数,可能不想得罪人,仍然有多张全选票,从而成了废票。
作为反映民意的投票环节,其中的公开唱票、公开计票就成为了关键的核心节点。现场公开唱票、现场计票、现场公布结果,随即展开。将废票剔出,最后原9户候选对象中当选8家,新纳入候选对象的3家有1家当选,随之,张榜公示。
投票前,原先的9户候选贫困对象就坚定地表示,如果此次投票就是落选,也保证承认结果。结果揭晓后,原先喊叫得很凶、争着加入候选贫困户对象的2家没有了意见和声音。评议后,参会家庭认为,此种办法好,是真正的民主,能够真实地发映民意,符合实际。既选出了真正的贫困家庭,又化解了冲突和不满,还不会制造矛盾,避免了得罪乡里乡亲。
如果需要总结此次民主评议活动的话,可以得出,一要勇敢地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办法,自荐、他荐、荐人、上级推荐,拿出候选对象。只要统一了标准、范围和条件,明确了界线,就会推出合适的候选对象。因为,群众心中有杆称。二要会议领导人员当机立断,及时纠偏,保证主题,同时,主持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到客观公正、公道正派,就会有威信,就能服从。三要全程公开透明,现场公开唱票、计票、公布结果,真正赢得在场群众的认可和信服。共产党人不怕民主,并且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的旗帜。只要我们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树立群众工作路线,在法治的原则和框架下,民主就能充分反映民意,就能符合实际情况,就会是好东西。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切为了百姓,我们就能好事办好!
扶贫民情日记篇二十
帮扶扶贫民情
日记
范文一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针对性,个旧市保和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难题。
“民情日记”虽小,却寄托了每一个普通群众的诉求和希望,是折射党风政风的大事,是指导扶贫脱贫工作的有益帮手。保和乡扶贫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不单记在 “笔头”,更是记在“心头”。队员们充分发挥“民情日记”作用,切实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民情日记的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
通过“民情日记”,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致富步伐。截至目前,保和乡10名工作队员共记录驻村日记140篇5万余字,入户走访群众已达600余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介绍农资新品种5项,新发展种养项目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个,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帮扶扶贫民情日记范文二
和往常一样,我坐上早班车赶到了驻村点,一下车我习惯先到住地把行李放好,然后去村主任那里报到.我住的地方是镇里领导特别关照的,就在村委会对面的企业办二楼,底层是办公室,二楼有两房一厅,就我一人住在那,环境挺好的.
是谁呢?我心里在捉摸着,突然,我发现桌面上茶杯下压着一封信,谁写的?我好奇地拿来一看,驻村干部收,信没有封上,我连忙打开:邻居您好,
自我介绍
一下,我叫张林,一名”选派”干部,是全市统一选派的,平远五名选派干部之一,昨天才报到,镇领导安排住在这里,因没有时间跟你联系,擅自搬移你的书房,```````见谅!新来了一位邻居?得去会会他,放好行李后,我来不及去村主任家报到,直接就去了镇政府找他.我走进镇大楼,静悄悄的,都九点多了,往日这时候已是车水马龙干部们都忙不过来了,领导干部下乡啦?我走到黑板前看工作安排表,全体镇干部放假三天[农忙假.]都放假啦,他会不会也回家了?我心里在猜想着,信步来到办公室,办公室门没有关,突然眼前一亮,一个陌生的男人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看资料,难道就是他?应该就是他,因为镇干部我都认识.
他,看见有人走进办公室马上站起来,操着一付浓浓的兴宁口音:同志你找谁?有什么事吗?镇里放假,我是值班干部``````看他显出一付主人翁的样子,我一下子笑啦,我是驻村干部,住在你隔壁的邻居,来这里随便走走的,他一听是驻村干部赶忙倒茶递水让我坐,一阵忙碌后我们相互交谈起来,他是一名大学生,刚毕业,安排在镇办公室上班,我也简单向他说明了我驻村的基本情况,渐渐地我们双方熟悉起来,他对我驻村工作特别感兴趣,问这问那的,于是我对他说:干脆你把电话联在手机上我带你周围转转.
最后一站,我带他来到村主任家,一进大门我就习惯地大喊一声:主任我来啦!主任听到叫喊声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昨天你打电话说坐早车来,为什么现在才到?我笑了笑,人家有事吗,来,向你介绍这位新来的镇干部,小张,选派干部,在办公室工作,主任热情地申出手走向前,欢迎欢迎,欢迎你到村指导工作,以后你得多关心我村的事业啊,一阵寒暄后我把话题引到驻村工作上来,主任,一个星期没来啦,村里有什么紧要的事吗?张叔的烟叶卖了吗?刘大哥的仙人草晒干了吗?王大妈生姜不知怎样了?还有李大嫂的稻割了吗?她是单亲家庭人手少``````主任笑了笑,你成快嘴婆啦,一口气就问了那么多,张叔的烟卖啦,今年价格低了点,才五快钱,刘大哥的仙人草晒干了,正等着收购,张大妈的生姜要过段时间才拔,就是李大嫂的一亩多的稻还没割,我在村里组织了几个人明天就帮她.这时的小张听得是一片茫然,只是点头说道:你真行!驻村半年就对村里这么了解,我有个提议,不如明天我们一起去帮李大嫂割稻.我一听兴奋地跳了起来,好啊,反正明天没啥事,去煅练一下,主任忙摇着头说:不行,不行,那能让干部做农细.怎么好让年轻干部晒太阳啊!就是我们年轻才更要去体验农村生活,小张诚恳地回答着.
开饭啦,主任夫人叫喊着,可能知道我会来早已安排了午餐.......
帮扶扶贫民情日记范文三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