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一
x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二
xxx,女,汉族,1979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三
我叫xx,家住xx镇水泥预制厂,在xx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xx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四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也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高颖军同志是我校一名教师,在基层教育战线上耕耘了二十余载。他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教育教学业绩十分突出,是教育战线上的的老黄牛。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在学校,他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高老师的家庭比较特殊,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不幸因公去世。靠身体单薄的母亲一人养活他们兄弟姐妹三人,就是那样艰苦的条件,凭着他的勤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走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高老师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是在他的心里:母亲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年迈的老母亲突然晕倒,送到医院已是昏迷状态,医生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当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高老师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帮助母亲穿衣、洗漱,端屎端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高老师却用行动改写了这句话,他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侍奉母亲在床前,从不让母亲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着老人家。经过30多天的抢救治疗和儿子贴心的照顾使老人脱离了危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现在的老人已年过七旬,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特别是在又患上了帕金森病,基本上丧失了自理能力。在老人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以备老人急用。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老人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老师每天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在他的榜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的哥哥、姐姐、妻子、儿子、侄儿、侄女都十分孝顺。姐姐虽然在外地,但是常牵挂着老人,逢年过节都抽空回来看望老人,使老人能享受天伦之乐。
高老师照顾老人十年有余,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高老师没有闲的时候,总是急匆匆的,他除了每天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好家里的里里外外,自己的儿子才2岁多,而且岳父、岳母的身体也不好,有时也需要人照顾,所有这些他都自己扛着,毕竟一家人都指望着他。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母亲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他母亲是慈祥而伟大的,与人为善,与邻里和睦相处。他更是左邻右舍尊老爱亲的楷模,我们真心希望他的母亲能跨过百岁,也衷心地祝福他们一家人幸福安康,把尊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继续发扬光大。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五
xxx,女,汉族,xxxx年2月出生,现年33岁,是xx乡街道村的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家是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上有年迈的祖母、婆婆,下有正在上学的两个女儿,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是种地,全家勤劳节俭。多年来,用自己的爱心操持着整个家庭,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尊敬长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地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在邻居眼中是一位随和的好邻里,在丈夫面前是一位体贴的好妻子,在婆婆眼中更是一位体贴孝顺的好媳妇,在她的孩子面前是一位慈爱的好妈妈。
与丈夫结婚十几年来,一直没有与祖母、婆婆分家,与她们一起吃住,人们常说: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觉得,这个事是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婆婆,像亲闺女一样,就没有处不好的婆婆,儿媳学会了婆婆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娶个儿媳,就是我多了个闺女"这是婆婆对人们说起儿媳时的自豪。祖母年迈,身体也不好,渐渐的脾气也很暴躁,时常为难她,她也感到委屈,但是想到老人的心中也充满了苦与痛,她就不那么委屈了,反而更加的关心老人,陪老人说话,当她出去心中的不悦。说:"她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她的回报。"祖母也非常疼爱这个善良的孙媳妇。祖母经常生病,需要照顾,她认为祖母年纪大了不容易,人都有老的时候,照顾好老人使其安享晚年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她尽全力照顾好两位老人。每天,她除了安排好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外,还要妥善安排好两位老人的起居饮食。平时,两位老人提出的要求她都尽力给予满足。老人年事已高,经常生病,药不离身,端屎端尿倒水送饭她从来毫无怨言。虽然生活拮据,逢年过节她总不忘给老人买点礼物,天冷了,她每天早早为老人生好炉子,让老人从心里觉得暖烘烘的。提起,老人感动得说:这孩子比亲闺女还亲。一次,婆婆不慎摔倒造成骨折需要伺候,她按时按餐给婆婆喂粥喂饭,替婆婆换衣梳洗,任劳任怨,并时常搀扶老人到室外晒太阳,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很快就康复了。
四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因此,误会和摩擦总是难免,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不计较。碰上不顺心的事,不当场理论,等他们心平气和后,再问明原因,和他们谈心、解他们心中的疙瘩。在家庭生活中,对祖母和婆婆的照顾可谓体贴入微。街坊邻居提起她们三代人的关系,总是赞不绝口,她总笑着说:"谁家没有老人?谁没有老的时候?我只不过是在尽自己的义务,为孩子做榜样。"儿女们的善解人意让婆婆也没有了担心,孩子们也在这样和睦的氛围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女儿们在学习上也年年拿先进,不仅精心照顾祖母、婆婆,而且与左邻右舍都友好相处,谁家有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她都会尽量帮忙。
在身上我们看到了几千年来深印在中华儿女心头的"孝"字。她总说:"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没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她们虽然不是我的亲生祖母和妈妈,但尊老爱老的品德一刻也不能忘!今天孝顺父母的人,将来也会得到子女的孝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言传身教下,她的孩子们也打小知道了要孝顺父母的道理,特别孝顺,整天围着曾祖母和奶奶转,妈妈给她们买了什么好吃的她们都拿来给曾祖母和奶奶吃,乐得老人们总是笑的合不拢嘴。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丈夫平时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孩子上学的接送、生活照料、家里的活计全都是一个人承担。孩子教育、管理又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她们的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经常鼓励她们勤奋刻苦学习,同时,还要养成团结同学、礼貌待人的好习惯。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连年被评为优秀生。
事迹在xx乡街道村里传为佳话,但是本人却说,我做的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儿女们的责任、作为父母的义务;村里人提起都竖起大拇指说:"是当之无愧的敬老爱亲的好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六
王小名,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王小名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王小名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王小名的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王小名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王小名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王小名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王小名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王小名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王小名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王小名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王小名的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王小名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王小名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七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杨秋云宋铁军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杨秋云和宋铁军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宋铁军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宋铁军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杨秋云一人身上。尤其是20xx年5月,宋铁军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杨秋云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宋铁军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杨秋云和宋铁军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宋铁军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杨秋云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宋铁军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杨秋云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杨秋云宋铁军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宋铁军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杨秋云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杨秋云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杨秋云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杨秋云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杨秋云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杨秋云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杨秋云和宋铁军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杨秋云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杨秋云宋铁军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杨秋云和宋铁军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20xx年,女儿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杨秋云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杨秋云宋铁军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篇八
任菲莉,女,46岁,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会计师。
任菲莉曾有一个温馨的家,并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不幸的是,1岁7个月时,两个女儿仍不会说话、不能站立和行走,经医院确诊为“痉挛型重度脑瘫”。这个无情的事实将这个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从此,任菲莉就带着一对女儿开始了艰辛又漫长的求医之路。3年多过去了,她的丈夫见一次次的治疗效果甚微,绝望到了极点,最终提出了离婚。
丈夫的离去无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痛苦、难堪、失落,使任菲莉的精神几近崩溃。但面对两个女儿无辜的眼神,任菲莉意识到,她是母亲,必须做她们的守护神,勇敢地挑起抚养、治疗、教育她们的重担。
20年不离不弃,20年乐观向上。为了能让孩子开口说话,任菲莉每天让女儿看着自己的口型,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艰难地发音,渐渐地女儿的发音清晰了,能说很多话了。为了让女儿能站起来,任菲莉独自带着孩子七上北京、两下广州求医问药,每天坚持为孩子做4个多小时的康复训练。1995年女儿在北京动手术,她7天7夜没睡觉,一直守护在女儿的身边,帮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边稍作休息。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她的大女儿终于站了起来!为了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任菲莉鼓励女儿要勇敢地面对别人异样的目光,还带着女儿参加网络比赛,让她们感受到残疾人也能平等参与社会活动。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儿学习。现在,她的大女儿不但能读书、写字、会简单的英语对话,还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做一些简单的网络维护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任菲莉不仅能坦然地面对家庭磨难,还积极地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帮助更多同病相怜的残疾人家庭,2014年3月,任菲莉自费创办了湖南省第一个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的网站——“菲莉雅爱心屋”。网站创办8年来,已为脑瘫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费康复咨询2万多人次,任菲莉也因此成了一些脑瘫患者家长的朋友、一群脑瘫孩子的阿姨。
任菲莉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