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2、学唱歌曲《小蜜蜂》,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以欢快的情绪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并启发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读谱视唱与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优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进度:第三教时。
教具准备:头饰、磁带、口琴、图画、打击乐器等。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
情境激发 情 境 体 验 情境创造
情境导入激发思维 初步感知想象理解-- 体验歌曲 吸收表现 激发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拍手歌》进教室并做简单律动。
2、问好:一半学生吹奏口琴,一半学生唱。
3、模仿练习与重点乐句解决:
a、模仿练习:听、唱几组模仿进行的音。
b、重点乐句:
(2)板书出示
提问:这条旋律除了模仿外还有什么手法吗?(重复)
(3)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师用g大调的音高唱一遍。
提问: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吗?
学生回答:略
引出教师唱的是g大调。
方式:抽一个学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学小组进行。
(5)纠正答案,并让学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4、情境布置的导入:
(1)学生吹奏刚才的旋律,教师配唱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2)设问:是谁要飞到大树林中来?
5、情境布置:
师生在《小蜜蜂》音乐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
流 程 说 明
情境导入可以景激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
学习欲望,情境布置时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乐可使学生熟悉音乐,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
二、情境体验:
1、导入:同学们布置时,教师已躲到花丛后,布置完后,突然从花丛后伸出手(手中拿着小蜜蜂的图画)说:“咦!是谁飞来了!”
学生回答:小蜜蜂!
2、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
a、教师边用 lu 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乐飞舞。
b、师生共同用 lu 哼唱。
教师评价学生想象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d、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3、学唱歌曲
a、导入:
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就让我们在口琴的帮助下自学。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二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派、引”等9个字,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4、了解阅读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比较”、“语气朗读”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多媒体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2、板书课题,指导“蜂、引”二字的书写。
二、自读故事,解决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加拼音;画出不懂的词,想想它的意思(可以自己查资料,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2)给自然段标序号,想想这个故事讲了关于谁的什么事。
(3)争取把故事读熟练。
(提醒学生读完,完成学习任务后坐端正)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3、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词指生读,指导“敲、派”二字的书写
(2)出示带生词的句子指生读。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三、引读故事,了解内容。
1、指生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若学生答不出可进行分步引导:(1)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两个人物,教师板书并指导“列”的书写;(2)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列宁”与“养蜂人”二词之间补充“找”字。)
2、结合句子,理解“谈天”。
(1)提问:列宁常常找养蜂人干什么?(板书“谈天”,指导“谈”字书写)
(2)出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句指读,想象:他们会谈什么?(学生答)
(3)教师总结:随便谈,什么都谈,这就叫“谈天”。
3、比较理解“常常”与“往常”。
过渡:这句话中有一个“常常”,课文中还有一个带“常”的句子,我们看。
(1)出示“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一句指生读。
(2)提问:这里的“往常”跟“常常”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二词的近义词并记录在书上)
4、引读后半部分,理解“惊讶”。
(1)过渡: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学生答,教师在“找”后补充“到”)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列宁确实找到养蜂人了,我请一位同学把那句话找出来读一下。(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最后一句)
(2)引导学生读第四段。
a、学生分角色朗读。
b指名分角色读,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理解“惊讶”(可教师采访“养蜂人”:“你看到列宁感到怎样?为什么‘惊讶’?你能读出‘惊讶’的感觉吗?”)。
四、引读第三段,了解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
2、学生默读第三段。
3、引导学生概括列宁的特点(细心观察)。
4、交流,板画:
(2)板画列宁住处,理解“附近”。
a、提问:先说说列宁住在哪儿?(板画“莫斯科”)
b、板画“小山”,调整其与“莫斯科”的距离理解“附近”。
c、引导学生用“附近”说话:学校附近有什么?你的家在什么附近?谁能自己用“附近”说一句话?(此作为机动环节)
(3)引导读第三段第一句,板画“花丛、蜜蜂”,引导思考:列宁看到蜜蜂会想什么?
(5)房子里是养蜂人吗?(出示“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一句指读,结合句子理解“果然”的意思。)
4、再读第三段,补充板书:列宁靠( )和( )找到养蜂人。
五、小结。
1、看板书,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想一想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
板画
列宁 靠 仔细观察和用心思考 找 到 养蜂人 。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三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知道些什么吗?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做向导、辨认方向)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二、初读课文。
2、学生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指生当小老师读。
(2)去掉拼音带词读。
(3)分析生字结构,说说识记方法。
(4)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解决。
(5)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闷几尽)
4、说说课文讲了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三、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试验过程。
1、读课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做这样的试验呢?
3、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4、学生画,回答,(用“先……接着……然后……最后……”)
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5、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6、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7、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或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测、括、确、误、途、超”,组词朗读。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书写。
四、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生字词,学生齐读。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结果
1、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3、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蜜蜂是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面在近处则主要靠颜色和气味来寻找巢门位置的。在没有明显标志物时蜜蜂也会迷巢的。
偏振光导航是蜜蜂特殊的本领,蜜蜂复眼顶部的一少部分小眼能够利用天空中紫外偏振光进行定向和导航,并通过在巢脾的竖直平面或水平面上的舞蹈,将蜂箱、食物和太阳三者联系起来加上视觉、嗅觉建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4、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五、作业
1、摘抄好词句。
2、阅读讲述关于其它动物有趣的故事的书籍。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实验——飞回来
无法解释本能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四
1.能正确的进行点与数的配对。
2.知道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收获,愿意向小蜜蜂学习,做爱劳动的好宝宝。
教学准备
1.教学内容相关ppt。
2.大底板两张,小蜂蜜胸贴、密封罐纸板与蜂蜜块纸板若干。
教学重点
与难点
能根据实物的数量和相应数量的实物进行匹配。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音乐导入、欣赏画面,导入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跳舞,进入情境。
2、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小蜜蜂吗?
3、提问:小蜜蜂们在做什么呢?
4、师:采蜜是坟场辛苦的工作,小蜜蜂真勤劳。你们愿意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吗?
幼儿认真思考回忆,自由讨论并积极回答,大胆发表自己对小蜜蜂的认识。
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到蜜蜂是勤劳的小动物,并以情境的展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学习,初步了解小蜜蜂采蜜的规律。
1、出示画面,提问:花蜜在哪里?
2、师:每一只小蜜蜂喜欢采的花蜜,各不相同,我这只小蜜蜂呀,喜欢数字3的花蜜,我要去采花蜜了,采了一份有3朵小花的蜂蜜,再采一份有数字3的花蜜。
4、教师示范采蜜。
5、请个别幼儿示范采蜜。
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寻找花蜜的位置。
幼儿观察小蜜蜂的花筒上有什么。
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认真思考,积极猜测。
幼儿认真观看教师示范。
通过画面的展示,让幼儿寻找出细节,发现小蜜蜂采蜜的规律。小蜜蜂的花筒上图案的数量,与采蜜蜂蜜的数量,应相对应相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的示范,帮助孩子们知道采蜜的正确方法。请个别幼儿的上台示范,激发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三、幼儿操作,进行实物数量与相应实物数量的匹配。
2、提出要求:先观察自己的蜂蜜罐上的给出的数量,思考过后进行采蜜。一次采一个花蜜。
3、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积极响应教师,表达自己愿意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幼儿根据教师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通过支持与鼓励的语气,来激发幼儿做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并再次强调操作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正确操作。同时播放小蜜蜂的相关音乐,提升幼儿体验情境操作的乐趣。
四、总结。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五
1、初步学会看图谱并根据图谱进行节奏练习。
2、乐意与同伴一起进行节奏活动。
3、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能跟上节奏,并能根据指挥灵活变换节奏。
:节奏图谱一张,指挥棒一根,贴绒小红花若干朵。半圆形座位,进退场音乐,录音机。
一、进场《火车快飞》。
“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坐着火车去旅行吧。”
二、律动:《生活模仿动作》要求幼儿动作合拍。
三、节奏练习《蜜蜂做工》。
1、出示图谱。
2、幼儿看图谱,有节奏地拍手。
a.“小蜜蜂说你们能把这上面的节奏拍对了,它就把这些花送给小朋友。”
b、“一朵红花拍一下手,一朵红花拍一下手。”
c、“花儿在笑了,我们来做一下,拍一下手,打开。”(两手拍一下打开。)
d、“呀,这是什么呀?”(指毛毛虫)“毛毛虫来吃花了,怎么办?”(教师暗示性地用力拍一下手)“我们和小蜜蜂一起来拍,这么多呢,快。”教师和幼儿一起拍这四小节节奏。(练习2遍)e、“毛毛虫拍死了,花儿又开了。”拍最后四小节。
3、完整练习2-3遍。
“小朋友真能干,小蜜蜂要把这几朵花送给这几位小朋友。(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要求它们能跟上集体的`节奏,并能根据老师的指挥灵活变换节奏。及时鼓励,把花都送给幼儿。)四、结束部分“小朋友得到了小蜜蜂送的花高兴吗?我们应该对小蜜蜂说什么?”(谢谢)“现在小蜜蜂又要去采花蜜了,我们和它一起去好吗?快,拿好你的小花,我们和小蜜蜂一起去吧!”(随音乐做小鸟飞出场。)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六
1、会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2、学习密封勤劳做工的精神。
1、蜜蜂头饰,塑料雪花积木插好的花朵。
2、歌曲磁带。
2、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并回答问题:歌曲里的小蜜蜂做了哪些事情?
(2、)幼儿跟教师学打节奏,边念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3、)听着歌曲旋律,尝试回忆歌词并演唱。
(4、)看着教师的动作提示,会用轻快,活泼的歌声演唱歌曲。
3、创编动作,自由表现歌曲。
用塑料积木插好的花朵布置倩景,幼儿戴上蜜蜂头饰,边唱歌边跳舞。
4、总结评价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学习蜜蜂勤劳做工的精神。
通过学习,幼儿会演唱歌曲,并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词大意。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七
爱劳动的小蜜蜂
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八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弄清实验过程。
教学流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旧知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2)交流是怎么认识生字的,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
(1)明确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论、试、验、袋、证、概、阻,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书写,然后,教师用投影展示,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2.抄写词语。
五、作业设计
练习默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五、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2、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情感目标的落实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九
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和多音字:
试验证实阻力推测包括准确无误沿途
陌生超常(多种形式读)
闷了好久几乎尽管(指读,并用不同的音组词)
2、指读全文。
三、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作者做起了试验?
指名回答,师板书:听说辨别方向
2、默读课文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
3、交流作者实验的经过、结果、结论。老师板书:
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板书:捉放纸袋)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板书:做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板书:两里外放飞)
(4)、检查蜂窝。(板书:检查蜂窝)
结果:飞回来十七只(板书:十七只飞回来了)
结论: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板书:靠的不是记忆力,而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4、自由组合或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蜜蜂靠的不是记忆力?并从中领悟作者的优秀品质。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教师点拨,把握要点:
1)、装进纸袋:纸不透明,蜜蜂看不见去时的路。
2)、在两里外放飞:使蜜蜂认不得回家的路。
3)、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触到了地面:蜜蜂飞那么低,不可能看见回家的路。
师:这已经充分说明,蜜蜂能够回家,靠的不是记忆力。
从作者的做法里,可以看出作者做事怎样?
(周到,细致,严谨,善于观察)板书:严谨善于观察
问: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他做事严谨?
学生讨论交流,老师把握要点:
1)、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
2)、做白色记号,是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
3)、让小女孩在蜂窝旁等着,是为了准确记录蜜蜂飞回的时间。
4)、“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可以看出他精确计算时间。
5)、放飞二十只,先飞回来两只,后来又飞回来十五只。准确记录蜜蜂的数量。
师引导:作者“听说蜜蜂能辨别方向,就做试验”又看出什么?(敢于实践、敢于探索)
从这个实验确实能充分证实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但靠的是什么呢?从这个实验能知道吗?(不能)这又看出什么呢?(求实)
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作者这种求实的态度?
(放飞二十只,飞回十七只,是试验真实的记录。)
四、归纳小结:正是这种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使他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用了一生的精力,一边观察,一边试验,一边记录,完成了长达十卷的科学著作《昆虫记》。
他的这种对待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来学习。
五、指名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我们学习法布尔边观察边试验的方法,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并记录下来。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十
中班的幼儿的年龄决定了,孩子们喜爱春天、喜爱小动物,更喜欢模仿小动物的一些动作。
1、幼儿通过儿歌了解蜜蜂的知识
2、向幼儿渗透向勤劳的小蜜蜂学习的教育。
3、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趣味
通过学习儿歌引导幼儿感受蜜蜂的勤劳精神
幼儿用书幼儿光碟小蜜蜂头饰
一、想一想,说一说。
二、听一听。教师读儿歌,幼儿仔细倾听
2、教师讲述有关蜜蜂的知识:蜜蜂是一种会飞行的昆虫,有一对翅膀,利用翅膀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蜜蜂为了取得食物不停的工作,从白天到晚上,从春天都秋天,只要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就天天忙碌不惜,冬季是蜜蜂唯一的休闲时间(引导幼儿要向蜜蜂学习做一个勤劳的人,不要做懒惰的人)
3、全体幼儿跟老师一起模仿小蜜蜂的声音
4、教师读儿歌,幼儿跟读。
5、教师播放光碟,幼儿独立跟光碟指读儿歌
三、游戏:我是小蜜蜂。
1、教师邀请个别幼儿戴头饰模仿小蜜蜂飞行,看谁模仿得最像。
2、全体幼儿跟蜜蜂一起模仿小蜜蜂飞行。
四、活动小结:我们通过学习了这一首儿歌,我们知道了蜜蜂是一种勤劳的小动物,我们要向蜜蜂学习它勤劳的精神。
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能够动起来,在学和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到儿歌带来的快乐,但我也发现了教学中很多的不足。
1、幼儿在表演结束后没有及时评价与提高
2、可能是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太熟悉,因此,在实施幼儿跟着老师念儿歌,再以多种形式念儿歌环节时,幼儿有些跟不上节奏,导致有部分环节没有完全落实。
3、我还应该注意幼儿园的活动应注重故事情节的展现,以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能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学习。
4,没有做到课后延伸,幼儿学习了蜜蜂勤劳的精神,应把这种精神延伸到家庭或者学校,让幼儿更加深刻的记住这样的一种精神,不要做个懒惰的人。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要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十一
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积累语言。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一、交流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板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读文
1、布置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字卡,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b、出示重点句,读一读: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
“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c、分段读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者做了一个什么试验。
2、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请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b、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板书:听说)
d、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读一读并组词。
2、归类识字,观察字形:
a、左右结构的字中,有“论、试、证、误”四个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形声字,左形右声,左窄右宽。
b、“途、超”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捺划的指导。
c、“袋”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没有小撇。
3、师范写,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卡,学生抽读或开火车读。
2、“我”想做一个什么实验?
3、那“我”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板:做实验)
二、研读课文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a、抽生反馈,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b、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学习三、四自然段:
a、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来?
c、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第三、四段,大家评议。)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3、研读第五自然段:
a、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
b、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3、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板:结论)
3)、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4)、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三、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外阅读《昆虫记》。
听说做试验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十二
1、感受音乐旋律,轻快的`节奏。
2、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尝试肢体语言表演小蜜蜂飞和采花。
3、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跳舞的快乐。
1、图片(小蜜蜂采花蜜)
2、音乐
1、介绍故事情节。
在美丽的大花园里,有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小蜜蜂飞呀飞呀,看到了一朵美丽的花,就停下来采花蜜。
2、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a段音乐做小蜜蜂飞、小蜜蜂采花蜜的动作。
3、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a段动作。
4、随b段音乐创编小蜜蜂找朋友的动作。
采完花蜜之后,小蜜蜂开心地和小伙伴一起跳起舞来。
5、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b段动作。
6、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完整地跳舞。
7、在音乐伴奏下,幼儿结伴跳舞。
蜜蜂教案一等奖篇十三
在动物世界中,完美的伪装,可以让猛兽避免浪费过多能力,更容易狩猎到猎物,对于弱者动物,则能更好躲避天敌,所以伪装在动物中是一种很强的技能。都知道蜘蛛大多数是靠织网狩猎昆虫的,也有很多种类蜘蛛是不织网的,例如这种蜘蛛就善于伪装——秋麒麟蟹蛛,躲在花朵上,静候来采蜜的昆虫。
花蜜和花粉是蜜蜂的食物,这也是蜜蜂每天的工作,所以蜜蜂每天都是飞在美丽的花朵上,不停地采蜜,只是有时美丽的花朵上也藏着杀机,也会一些猎食者伪装在花朵上,等待蜜蜂自动送上门。
这只白色的.秋麒麟蟹蛛就非常聪明,采用完美的伪装,和白色花朵融为一体,当蜜蜂在采蜜放松警惕时,被蜘蛛轻易猎杀蜜蜂,蜘蛛可是一种捕杀能力很强的节肢动物,蜜蜂最终难逃食物链的弱肉强食法则。
白色蜘蛛选择在白色花朵上,就像是白色花朵的一部分,这就是大自然中一种拟态伪装行为,通过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一致,可以躲避天敌,避免被吞食,也有利于捕食,其它动物难于发现白色蜘蛛的踪迹,最终落入它的伏击圈,成为白色蜘蛛的食物!
白色并不是秋麒麟蟹蛛的唯一颜色,因为这种蜘蛛还具有变色能力,会根据周围的环境,切换伪装色,主要切换为金黄色和白色,且只能切换为这两种颜色,其中金黄色的秋麒麟蟹蛛最多,因为这些蜘蛛栖息地主要为雏菊、秋麒麟等花卉上,这些植物花朵是金黄色的,秋麒麟蟹蛛要与这些花朵融为一体,皮肤颜色就金黄色的偏多。
秋麒麟蟹蛛的变色功能,就是根据选择颜色花朵而改变,便会相应地改变体色,这种变色通过液态色素从下层“皮肤”流入上层“皮肤”加以实现,让秋麒麟蟹蛛能够融入环境之中,让它们能适应大自然生存的法则。
关注六维自然顺其自然认识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