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一
策略一:在“真交际”中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一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策略二:在“真角色”中体验情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悟去塑造个性化的角色。
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演员萨尔维尼,主张演员在表演时应生活于角色的生活之中,每次演出都要感受角色的感情。二十世纪初期,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推崇其表演主张,强调表演艺术必须以内部体验(感受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景)为基础,将内部体验过程视为演员创作的步骤。这就是著名的“体验艺术学派”表演理论。“感受同角色相类似的情景”就是做一个“真角色”,因为只有成为一个“真角色”,才可能用“那一个”角色特有的语气去说话,去行走,去思想,才能成为不同于任何角色的个性化角色。这不正和作文教学体验性原则相通吗?例如,写想象类的作文,学生很容易出现想象雷同、不合情理的毛病。但如果让学生进入想象中的“真角色”,效果就截然不同。以续编故事《狐假虎威》为例,我先让学生重温故事,揣摩角色。五年级学生都熟悉《狐假虎威》这个故事,因此播放故事前我提出更高要求: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很精彩,你能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吗?学生讲完后,进行评比.“谁讲得更精彩,为什么?”提示学生明白:要想把故事写得吸引人,必须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述。“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老虎?”让学生体悟到狐狸的狡猾与沉着,老虎的愚钝与暴躁。这为想象故事的生动性和对角色的主调把握奠定了一个基础。通过想、议、演、说,把学生置于“真角色”境地:“假如你现在就是那只倒霉的小狐狸,在老虎的魔掌下你会怎样说,怎样做来逃脱此难呢?”“这屋子里现在有62只小狐狸,比-比哪一只小狐狸的办法天衣无缝,没有漏洞。”学生冥思苦想,议论纷纷。想出的办法先不说,而和老虎(老师扮演)现场表演。表演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合理的想象。这一过程,老师成了愚钝暴躁的老虎,学生成了狡猾沉着的狐狸,老虎稍一放松警惕就有被骗的可能,狐狸稍一疏忽就有被吃掉的危险,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活,一个个充满智慧的脱身之计应运而生!不仅如此,活动结束后,“幸存的狐狸”还主动帮助“被吃掉的狐狸”分析原因,另想对策。教与乐之间,学生完成了一篇情感激荡、足智多谋的纯体验作文。
策略三:在“真观感”中体验精蕴,让学生学会精细的观察和准确的表达。
“接触了生活并不-定认识生活,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而且了解其‘精蕴’,才能成为写作的材料。”(参见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第252页,开明出版社,19版)“精蕴”即事理的深奥处细密处,这是小学生在观察生活时很难认识到的,但如果给学生-个亲身体验的、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观察点,必能激发观察意向,揣摩观察方法,获取深刻而细致的“观感”(看到事物以后所产生的印象和感想)。例如,让学生亲手种植牵牛花,写观察体验日记。老师发给学生一些种子,但并不告诉他们是什么种子。四月下旬开始培土和播种,学生从形状、颜色、硬度、重量等方面观察种子,并记录下种的时间、经过及对种子的寄语。一个孩子写到:种子像芝麻一样,黑黑的。而有的孩子细致观察后指出表述不合实际,应为:种子比芝麻略小,黑中微黄。可见有的孩子观察更精细了。7至10天后出芽了,孩子们惊叫起来,花苗渐渐长大,孩子非常想知道是什么花,查阅了很多有关植物的书籍,有的甚至端着花钵向花匠请教。当他们看见花苗长出细藤时,便确定是牵牛花了。但自己种的牵牛花会开出什么颜色呢?对照资料,根据花苗叶子的形状和大小推测花的颜色。他们意外地从网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果把-朵红色的牵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牵牛花就由红变成蓝,如果把已变成蓝色的牵牛花再浸到稀盐酸的溶液里,则牵牛花又恢复到原来的红色。孩子们又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对“花瓣细胞里的花青素”的研究。自主探究的激情一旦迸发,孩子们就好象长出了第三只眼,走进事物深奥的殿堂,发现了粗浅观察不能发现的新天地。八月中旬,牵牛花大多开了,虽然是在暑假,很多孩子还是打电话告诉了我喜讯,他们又发现了新问题:没有一个孩子亲眼目睹到花开的经过。后来他们告诉我,牵牛花大多凌晨3点开始绽放,四点左右花开结束,每朵花只有一天的寿命一一他们都快成牵牛花专家了。花开了,孩子的心扉也打开了,充满想象与创造的文字诞生了:“在微风中,柔弱美丽的牵牛花飘然若仙”“她抖抖沾满露珠的紫裙,挺起胸脯,吹着喇叭,又努力攀登,我发现她比昨天又高了一截。”“它细细的茎蔓不停地向上缠,我用手把它向上提了一把,没想到不到一个时辰,它又倔强地退回原地,慢吞吞地自己爬,原来它也有思想呀!”……深秋,花枯萎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摘下花籽,准备第二年春天播种。
[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例谈]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二
摘要: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如何实施简约化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目标简约;过程高效;练习精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更加追求简约化课堂,简约化课堂教学具有目标简明、内容简练、过程简化、语言简朴等特征,它追求一种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清晰明快、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教学境界。简约化教学符合语文文言文的文体特点,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有意识地打造简约、高效、生动的文言文课堂。
一、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
毋庸置疑,要实现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简约化这一任务,语文教师首先要追求教学目标的明晰简约化。诚然,只有明晰简约、简明扼要且引导性强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和支撑文言文教学的高效进行。不得不说的是,新课改下很多教师为了凸显和迎合三维目标,将教学目标设定得五花八门,繁琐不堪,殊不知三维目标中的后两个目标是和谐统一、相互渗透的,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将二者进行融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的高效学习。例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如想凸显三维目标,可用简约的形式将其一一呈现: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多媒体网络进行互动学习,并进行分角色表演;3.情感态度目标:对荆轲刺秦一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当然,目标2与3可合并为: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其领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毫无疑问,言简意赅的教学目标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强化学生的学,可谓一举两得。
二、关注教学过程的简约高效化
随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多种现代教学模式的相继出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尝试,有的倾向于微视频教学法,有的倾向于情境教学法,有的更偏爱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这些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但教师倘若对以上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就很可能会造成文言文课堂“虚假繁荣”的现象,学生在热闹斐然的教学过程中看似活泼愉悦,实则却收获甚微。因此,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要褪尽繁华的外衣,回归简约平淡,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在《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讨论任务,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也有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作者提倡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以最简单的方式推动合作学习的进行,如规定讨论时间、代表发言时间、总结反馈时间,使整个过程简约高效且又有条不紊,这样便是把握好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度”,是简约教学的一种有效举措。
三、文言文课堂练习要简约精致化
对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文言文是其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文言基础知识薄弱、文言知识运用能力偏低等都制约着学生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会为学生设计很多课堂练习,以此来强化文言文训练。但在习题设置方面,要么连篇累牍、繁琐复杂,要么只重拓展不重基础,教师的这些做法让学生在读题之后不知所措,题目的“新颖”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最终并没有达到夯实学生文言知识的目的。鉴于此,文言文课堂练习要尽可能简明扼要、单刀直入、切中要害,避免繁冗复杂、盘根错节,以最鲜明、最直接的方式呈现问题,提高文言文练习效率。例如,《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文言文,其不仅涉及古代思想政治观点,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其间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类基础知识。在教学结束后,关于本文的古今异义词,教师可设置以下练习题: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含义:
1.不能不及中人。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今词语是();古义是();今义是()。这样的出题方式简约直接,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做题要点,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文言知识,锻炼学生的文言能力。总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多篇文质兼美、言简意赅、意蕴深刻的文言文作品,高中文言文教学旨在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文言文作品的学习,掌握一定阅读浅显文言文作品的能力,学会灵活运用少量古汉语知识,培养文学审美能力,提高古汉语素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很多高中语文教学追求课堂的繁杂趣味,而忽视了课堂的简约淳朴,这使学生眼花缭乱,方向性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因此,教师在追求花哨趣味性的同时,也要关注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简约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用最简约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素养,以此构建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红容.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11).
[2]姚维领.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d].烟台:鲁东大学,2012.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三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书分析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情形并提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如何教的的有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
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二)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四
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和反思活动,从具体数学问题和范例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数学思想观点为指导,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范例教学通过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创造性和审美性的例题和练习进行。要注意设计具有探索性的范例和能从中抽象一般和特殊规律的范例,在对其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展示数学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对某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多种方法,从各条途径寻求答案,找出最优方法,培养学生的变通性;对某些问题可以进行由简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推论,让学生大胆联系和猜想,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对某些问题可以分析其特殊性,克服惯性思维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一些条件、因素较多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全面分析、系统综合各个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培养其横向思维等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解题以后的反思,优化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五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者:陈艳作者单位: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刊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427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学生学习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六
摘要: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学生而言,文言文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学生学习过古诗、古代的名人名言;陌生是因为学生从小到大学习的都是白话文,缺少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本文以此为背景,探究了文言文有效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新中国成立之后,白话文就取代了文言文,日常生活中几乎难以看到文言文的使用。现代教育中,学生在小学阶段一般不会去学习文言文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这方面的基础完全依赖初中教师的教导。虽然现在白话文是通用语言,但文言文作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不能将之抛弃。这是一种精神方面的遗产,作为华人,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所以,我们要学习文言文,从初中就开始。但是文言文有自己一套独立的语法结构,再加上通假字,单字成词等,让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不知所云,难以搞清楚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虽然我们认识字,但连成句段,就仿佛是另一种语言了。要教好文言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解决一些列的问题。
1、角色带入法
虽然文言文用字精准,语句晦涩难懂,但人的情感是共通的,更何况我们身处于同一种文化,更容易产生共鸣。所以在很多无法翻译的时候,可以尝试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来揣测文章的大意。文言文以写景、叙事相关,前者一般都会蕴含作者的情感,而后者也会有一定的情感倾向。这很有利于我们进行角色换位,从作者或者文章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文章的句子。角色带入法是将自己带入到文中情境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获得一些对理解文言文有帮助的心得。
比如《童趣》这篇文章,描述作者小时候玩耍的趣事。学生都是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的,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耍的情景,再去阅读文章,寻找相似的地方。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文章非常生动有趣,学生需要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跟随作者的语句一同神游于土墙凹凸之间,看二虫相斗,体会其中的物外之趣。每个人的童年经历都不一样,但小孩子的心理非常相似,可能大部分的学生都有着类似的体验。虽然说对于文章中生僻字词、语句还是难以理解,但对全文的把握会更加准确。这就是角色代入法的优势,虽然一些细节方面不能研究透彻,但不影响对于全文的理解。主体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有的论述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一但学生懂得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那么在做字词、语句方面的讲解时,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升,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
2、抓住常用字词、句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要注意一些常用字词、句式的教学,它们在很多文言文中都会出现,而且大多和现代汉语的用法存在较大差异。文言文难以读懂就是因为这些生僻的字词,以及特殊的句式,与我们的语言习惯出入很大。像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等,是很常见的用法,而在现代汉语中很少有这种用法。“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字,应该翻译为每天,作为状语使用。如果不知道这种特殊的用法,就无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读起来会觉得非常地不顺口。像这样的用法在古文中比比皆是,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就寸步难行。还有一些也是需要注意的,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之类的固定用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何陋之有?”(出自《陋室铭》)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句子中间加了一个“之”字作为助词,把宾语提到了句首。像这种句子看着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在不懂得句子结构的情况下,找不出主谓宾,根本无法连成一句话,也无法正确翻译,这些是文言文中的语法规则,是学习文言文无法避开的部分。其实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看到这样的句子很自然的就能看懂。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句子再怎么变化也都要遵从语法。就像我们读白话文一样,不是只要识字就能读懂的,语法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内心,在阅读的时候不需要过多地思索,就能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
3、营造意境
写文章讲究有感而发,无病呻吟是大忌。古人写作或抒发心中的郁结,亦或者是表达强烈情感……而其中比较常见的手法有借物抒怀和寓情于景,不管是哪种形式,肯定会很注重意境的渲染。古人都很擅长通过对外物的描写来侧面衬托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需要仔细体会这种情感,对学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刻意地还原这种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
比如曹操的名篇《观沧海》,文章气势磅礴,曹操的豪情壮志直冲云霄,读起来不禁令人热血沸腾。而全文主要是描写各种壮丽的景色,却能让人读出曹操想要一匡天下的心理。这不是一篇简单的写景类文章,在讲解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看一些与之类似的景象,帮助学生感受文中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再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当时的创作背景,最大化地还原文章的意境。初中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如此,包含着独特的意境,蕴含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文言文不是单纯地学习语言,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古文的审美价值,优美的文笔下是深远的意境,构成一幅唯美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应该要看到其中隐含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品位。
4、结语
文言文是我国独有的文化遗产,虽然它不再被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我们从来都没有遗忘,一直都坚持把它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修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七
摘要:中华五千年,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源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流传至今。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的浅显易懂,在教学中,初中生基本上是以接触白话文为主,文言文对于乡镇学校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较为吃力。主要分析了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教学策略作出相应探讨。
关键词:文言文;存在问题;教学策略
文言文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学校初中生来说比较难懂、难学,但只要学生合理掌握学习方式,就能感受到来自于文言文的美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文言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文言文和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并将其实践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一、存在问题
文言文不同于白话文般通俗易懂,乡镇学校的学生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从小学开始接触的文言文就不是很多。到了初中,一下子接触到篇幅比较长的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中的内容难以理解,就很难提起兴趣,文言文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文言文教学效果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找出其源头,以便加以改进。1.自主学习空间不足二期课改中指出:教师应该首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变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探究)性学习。根本改变重教法而轻学法的状况,使学生真正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把本来应该让教师分析、总结、归纳、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来解决,因此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但是对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都是教师作为主导的,其讲授方式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让学生自己先阅读全文,让其能够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和其相应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落实句意为主,让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成了被动接受的对象,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受到了挫伤。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文言文中的历史借鉴与人物思想都没有相应的领悟,就囫囵吞枣,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违背了课程改革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习目的尚不明确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字的应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言文年代久远,不同于白话文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学习汉字,还需要克服学习期间存在的枯燥、困惑情绪。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学习书面上的人造古汉语,导致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明确学习目的,失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但是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形式之一,有着不容置疑的传承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明确引导学生了解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联,让其能够明白文言文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1]。
二、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阅读兴趣对于文言文教学,六年级的入门阶段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在这个关键阶段把握好教学时机,适时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文言文,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和积极学习的态度。针对文言文的学习,教师需要避免传统模式下的文章翻译与讲解,可以尝试从美学的角度来启发学生,并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中华古典文化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探究,让其能够在古典文化中发现美、感受美。2.指导含情朗诵,倡导自主学习文言文具有哲理深刻、节奏感强的特点,且我们课堂中所学的文言文,大多都是出自大家之手,在主题的设计、词汇运用以及语言表达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哲学理念。文言文中的含义和优美还需要学生用心来体会和感悟,当其能够感受到文言文中的美感时便能激发出学生对文言文的热情,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古训中有一句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适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学习的障碍,让其能够学会领悟文言文的正确方法。在对文言文进行理解时,可以创设出语境,并借助课程内容作出合理教学[2]。针对初中生的特点与文言文的特征,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带入文言文的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先转化教学观念,尝试用文言文的美来启发学生,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地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其能在朗诵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可以通过多种媒介的方式对学生的教学作出相应的情境设置,让其融入教学氛围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让其能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5):111.
[2]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82,219.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八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学的明珠,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好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更是学习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文言文篇目都是经典名篇,文质兼美,流传久远。《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但是,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不愿学;教师也不愿意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方法。农村文言文教学成了一个教学死角,学生害怕,教师头痛。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成了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各种内容丰富多彩的资讯通过电脑、手机每时每刻都在刷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文言文教材从内容上、形式上都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学生无法从文言文课文中找到情感上的认同感,无法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自然对文言文无法产生兴趣。再加上农村初中生留守儿童较多,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没有文言文知识,不能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对于文言文课文更加反感。
(二)文言文教学日益功利化
在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迫于升学压力,在学生还没有“读”到位时,就要求学生功利性地“背”。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课文时,教师已在做思想内容分析了。有些教师更是直接点出名言名句,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而忽略了文言文整体教学,违背了文言文教学的初衷。
(三)文言文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在农村,许多语文教师还是采用落后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写生字,学习新词,读课文,翻译课文,分析课本内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性地死记硬背,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意境,教师不能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微澜,使学生更加排斥、疏离、拒绝文言文。
(四)教师对文言文教学效果认识片面化
许多农村教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够,片面地认为初中阶段学生只要懂一点点文言文知识就行了,忽视了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忽视了文言文教学的课外延展。其实,高质量的文言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而且可以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教师应该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解读。
二、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就会有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的愿望,并且能在未知、探索、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犹如一场好戏要演好开头的序幕才能吸引观众。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似石头投入平静之水,如奇峰突起,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的状态,可抓住学生的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原有知识,传授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黔之驴》一课时,我运用了《驴和狼》的故事进行导入;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电影《花木兰》的片段进行导入;在教学《伯乐善鼓琴》时,用成语“高山流水”进行导入;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抛出“何以‘方正’?”这一问题进行导入。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对文言文充满了兴趣。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有声有色”,学生会更加感兴趣,教学成效也能达到事半功倍。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让学生通过电影更能体会到木兰从军的艰辛和困难;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就制作中秋节家人团聚吃月饼、赏月的画面,播放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学生看着这些画面,听着优美的歌曲,再去朗读课文,就很快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明白作者心中的希冀和向往,从而领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在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通过播放三峡的视频、音频和图片介绍,展现三峡早晚之景、春夏秋冬四季之美。多媒体教学能改变传统教学刻板、沉闷的气氛,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享受审美的愉悦,从而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认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文言文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表演能让文言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文言文是中國传统文化的精华,但是文言文的历史背景离现代学生的确非常久远。要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笔者常用的办法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演绎。例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就把课文改编成舞台剧让学生上台进行表演。通过学生的演绎,塑造陈太丘、友人、元方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哪个守信、哪个不守信让人一目了然。表演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真正领悟文章的精髓,而且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联想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个好办法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即引导学生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穿越时空,走近作者或者文章的主人公,切身体会作者或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联想,联想自己心中桃花源的样子,再与作者所写的桃花源进行对比,就不难理解作者借助文学创作来抒写情怀,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的心情。
(二)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
因为文言文的年代比较久远,文中的字词比较生僻,因此文言文的课前预习非常重要。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就要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找资料,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
2。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反复朗读,口熟而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特殊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加强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训练。例如:在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朗读,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以及岳阳楼的阴冷、晴明等景象,感悟作者登岳阳楼时的悲喜心态,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慨。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让学生沉浸在文中所创作的意境中,“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文言文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3。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文言文应该根据它的特点,掌握灵活的方法。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大多强调背诵和记忆,这样虽然能够增加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但这只是进行机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系统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三)分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大大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把全班学生按好、中、差的层次进行搭配,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中再进行细致划分,有的学生负责查字典,有的学生负责找资料,有的学生负责汇总制作表格。通过分组学习,每一位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高涨。
(四)现学现用,开拓文言文实用性
不少学生认为文言文不实用,“之乎者也”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文言文在现代失去了生命力”。其实不然。只要语文教师能在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开拓文言文的人文内涵,抓住“实用性”这一要点,一定能突破文言文实用的瓶颈,把文言文实用的一面展现出来。
1。制作座右铭。
文言文中有许多流传很广的名言警句,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人行,必有我师”……鼓励学生运用这些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用于激励学习,克服困难,改变生活态度或者立下志向。
2。设置采集本。
文言文中有许多描写花、鸟、虫、鱼、四季、月亮、雨雪等景物的好词好句,把它们分类整理收集起來,运用到实际生活或者写作当中。
3。结合写作训练。
许多文言文短小精悍却立意深远,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改写或者扩写。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总结
总之,文言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模式上,农村语文教师要根据现实教学情况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对文言文喜学、爱学,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九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我根据自己在三个月的实习期间里在一线教学的亲身体会和深入课堂的观察和访谈结果设计了一份“高中语文课课堂管理现状问题问卷调查表”,并在石柱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进行了实地调查。
1 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问卷主要从明了课堂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科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追求自己的兴趣、体验成功、收到迅速,真实的反馈、受到合理的约束、整合学习的时间、与同学积极交往、得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相匹配的教学,共10项问题进行调查。
1.2调查结果分析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在不断优化,取得很多成就。金无足赤。当前普通高中语文课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1、3、4、5、6、8、10题依次反映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层面的具体问题);二是教学交往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2、9题所反映的.);三是教学纪律管理方面的问题(问卷的第7题所反映的)。
首先,教师过多强调对学生的管束和学生的顺从,而较少给学生留出自由的空间。我国现阶段的课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很多地区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管理观基本上是倾向于课堂秩序的控制和维护教师的权威,在绝大多数学校里,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是安静的课堂,能够控制的课堂,学生听从指挥的课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多,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了习惯,所以他们不会经常主动回答问题,更不会提出改进我们的教学的意见了。
其次,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花在小组和全班活动的时间极不平衡,绝大多时候课堂上进行的是单一的全班活动,课堂交往时间比重的失调导致学生个体意识的缺乏。 再次,我们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出现:教师往往对活跃而爱表现的学生予以较多的关注,而对沉默的学生缺少关爱、缺少尊重,以至于在课堂交往中,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贵族”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沦落为交往的“奴隶”,甚至出现了教师教学失明失聪的现象。
2.2 相应对策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交往氛围是课堂交往和谐进行的基础。
1、养成平等对话的教学风格。现代教育学认为,教与学的平等互尊是促进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其个性和需求;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实现,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发现、创造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自由、灵活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信任并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真诚的信任、赏识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交往信心,“伙伴式”的师生关系,又可增进学生的“向师性”,促进师生友谊,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现合作学习,强调生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交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一环,是一种促使学生之间人际交往和合作互动的基本形式。最初学生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和他人交流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我们可以在两个步骤上掌握这一过程:学会珍惜合作,掌握合作的技巧。 第一步,让学生必须懂得珍惜合作。如,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完成任务。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使其意识到彼此的需要,彼此能够互相帮助。
第二步,学生在逐渐适应合作后,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参与塑造团体形象、增强小组凝聚力的活动。如让小组设计横幅或海报展示小组的名字和标志。为了确保每个人都参与设计,可以要求在内容上必须有每个成员的作为。在学生慢慢学会了合作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种团队竞赛,如“知识接龙”,“辩论赛”等。 总之,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可以培养学生的“竞合”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在啊竞争中胜出,还要学会在合作中超越!
三、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的课堂交往技巧。
1.教师要学会实现心理角色换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实现师生双向互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依次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低层次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当人们的这一高层次的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人们才会产生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进取的渴望,也才会有开朗的性格,形成优良的个性。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需求、愿望的动机,才能创设相应环境,激发学生潜能,保证教育最佳接受效果的出现。
2.教师应该擅长使用一些小技巧。如,准时上课、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等获取心理优势;掌握课堂提问、师生对话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策略和具体方法必将营造出优质高效的课堂交往。 教无定法。我们的教学本就是充满激情和生命理想的师生共识、共享和共进的过程,让我们师生双方用心用智慧去实现和升华这一过程。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十
附城中学 谢火亮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虽然教师备课时花大量时间弄清每个字词,在课堂上很费力地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在拼命的记笔记以外,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很沉闷。课后的检测结果也很糟糕。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成了新教材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曾有相当长的时间,文言文教学是重“言”轻“文”的,但也不可否认,在新课程推进时,一些教师中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重“文”而轻“言”。这两种情况,其实是重工具性还是重人文性的问题。那么,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呢?我以为教“文”和“言”,即语言、文章、文化。具体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古汉语字词句的知识;又要注重文本的整体把握,赏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技法;更要强调文本之后的思想情感和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熏陶。以文章为中心,结合文章语境积累文言,进而体悟文化,使文言、文章、文化融为一体,使“文”“言”不分,“文”“言”并重。五月八日在南排河张巨河学校听了一节文言课,我感慨良多。我觉得文言文教学不妨做些这样的尝试。
一、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我以为,文言文教学中“言”的解读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这一点,那么其中蕴含的古典美人文美我们就很难领略到了。因此我们应在理解“言”的基础上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如此方能体会音韵之美,步入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达成感情共鸣。“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赏结合便可渐入佳境的意思。所以,我们教学文言文应该从“读”入手,以顺利达到解读鉴赏文言文之目的。
朗读课文要求老师给学生明确的方法指导。1读准字音,字正腔圆。2读清节奏,缓急有致。3读出韵味,抑扬顿挫。朗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可以有范读、自由读、齐读、指导读、展示读等等。老师提出听读的要求后,辅之以检测,通过老师评、学生互评的方式,落实朗读的要求,学生们才能读的自然,读得有序,读的有致。总之,朗读文言文时,读的要求要合乎实际,读的指导要追求实效,读的环节安排要合乎规律。通过读促进理解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理解了文章,自然就对文章产生了兴趣。另外,需要提起注意的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朗读作为一个环节,要把朗读贯穿全文,贯穿课堂的始终。读是开启文言语感大门的钥匙,离开了读,学习文言文就等于在空中建楼阁;读能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文言学习的效率。
二、译读课文,积累词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简约、典雅之美。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积累重要的词句,翻译时注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现象。古代实词最大的特点是一词多义。我们要教给学生注意总结一词多义的规律,这样就记得牢,记的多,记得有意思。对于注释未涉及而自己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对查阅相关工具书,直接记录课文原文旁边;对于一些重要的常见的字词则要求学生对这个字词的几种重要的含义进行归纳和积累。
译文时,要明确翻译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语句流畅。译文时给学生阶段性的总结和方法性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文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落到实处。
三、品读课文,赏析妙处。
教改后,新编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文言文都是古典文学的精品,其深刻的思想、精妙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都值得我们去揣摩。因此,仅仅解决了语言文字关,了解了其中的大意是远远不够的。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由粗知文章的内容,到了解文章的结构,到懂得语言运用的技巧,再到能复述文章的大意,最终能够感悟到透过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和感染。
首先,抓住遣词造句精当、叙事描写特别富于表现力的地方,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字里行间的情趣、意趣、理趣。《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可以抓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来赏析。“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先写了水色,继写水中诸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写了庭下诸景后,跳出这样一句:“盖竹柏影也。”文意陡然一变,用语出奇制胜。作者初写庭下积水、水中藻荇,都是为了写竹柏投影,是用视觉的错觉从反面敷墨,形成文字的波澜、节奏。而竹柏所以能投影庭下,作者不施一笔,这正是用墨高明、精妙之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苏轼在此文中处处扣住个“月”字写夜游,这是特点之一。他写月,不像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繁词竞采,而是轻点几笔,则境界全出。这是特点之二。苏轼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空明,这是特点之三。由于抓到了特点,整个描述就显得传神了。
其次,抓住感情最丰富、最强烈的地方,唤醒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促进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价值观念。《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就是感情最丰富、最强烈的地方。此时插入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介绍,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何夜无明月临照,何处没有竹枝柏影,却很少有“如吾两人者”。广袤的时空对“吾两人”的以大衬小,不言情,而其情自见,情感深蓄在语词之中。而这种感情有其特定性,表现为旷达。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种旷达情绪反映了这个时期苏轼的思想状况,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由此,学生们透过文章优美凝练的语言就可以感悟到苏轼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更学习了他在逆境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四、悟读课文,感受精彩。
古典文学经历了上千年的锤炼,淘沙炼金,去粗取精,如《史记》、《论语》等,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这些以生命写成的颇见性情的篇章,表现出来的是独特语言形式,是那个时代历史风貌、政治概况、文化风情的绝好体现,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由此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不知不觉间情感会变得雅致、俊朗、博大。古文是一篇篇文质兼美、蕴含着作者情思的文章,不能把它看成由古文字堆积而成的语言材料,领悟了就能发现渗透在文章中的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文言文教学中,在学生们领悟了作者的思想之后教师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就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价值,感悟文本所蕴含的精神,培养学生们优秀的思想品质。然后再把这些形成语言文字积累起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意义就会变得普遍而深远了。如学《口技》,我们领略了口技人精湛的技艺,老师可以引领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口技人为什么会有如此精湛的技艺?学生们自然就会答出靠的是勤学苦练,靠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练习。若是学生们再能举出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奥运冠军李小双等人勤学苦练成功的例子,就更能激起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里学会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精神。
文言文不是白话文,它比白话文更经典;文言文不是外文,它比外文更文化。文言文教学理应是语文教学中最受追棒的篇章,理应是课堂上的一份精美大餐。面对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我们要通过学习先哲们的经典文章,来倾听圣贤之教悔,沐浴母语之灵光。传承深邃厚实的古代文化,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古文阅读习惯,通过教师的引导、督促,提高学生重视文章的解读和文化内涵的体悟,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文言文的积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乃至人生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愿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四步走能助一线的语文老师一臂之力。
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篇十一
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更讲究韵律,追求声韵。入选课本的篇目,更是文质兼美,朗朗上口的佳作。同学熟读、背诵经典名篇,对于培养兴趣、形成语感有益,对于应对考试、准确答题则有用。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背诵篇目的“研究与练习”都设置相应题目,引导同学理清结构层次,尽快熟悉课文(语段)。同学如能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对于提高效率,熟读成诵是很有帮助的。
二、重视预习复习
课前预习的基本要求,即结合注释,疏通文义。对于暂时无法理解的字、句,如有可能,应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揣摩、判断,并注意课上老师的讲解、说明。“带着问题”上课,“有的放矢”学习,无疑事半功倍。而课后复习则应注意归纳、积累。同学可以侧重对文言现象,如通假字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进行整理,以期巩固学习成果,加深知识理解。
两点建议:1.必须依托相应例句,以免知识点成为无本之木;2.尽量自己动手整理(可以参考、对照,但非依赖、照抄教辅,尽管其可能一应俱全),避免放开教辅就寸步难行。同时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自觉检测、认真订正”,完成一定练习使知识点得以进一步落实。
三、适当延伸拓展
其一,可通过课外阅读学习文言。同学可在老师指导下阅读与课文相关联的作品,在对照阅读中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从而开阔视野,训练思维,提高阅读水平。如学完贾谊的《过秦论》,可同时阅读苏洵的《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