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一
教材分析
本专题旨在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本研习,学生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2、学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够准确概括文意,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教学时数10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两篇文言文,疏解词句,理解文意,翻译部分语句。
谛听天籁
教学重点
1、学习对自然美的独特的.审美感悟。
2、学习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3、具体分析两文将审美情趣、景物特征与语言风格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大自然是美丽的,我们来感受、欣赏前人是如何发现、体察、描摹大自然的美。
第1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江南冬景》
逐段研读课文,领会文意,思考讨论:
1、作写了江南冬景的那些景物?作了哪些比较突出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征和情调?
2、文章写景虚实结合,仔细分析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虚景表现了怎样的心境?
3、划出文中引用的诗文,仔细体会在文中表现的意境。
第2课时
教学重点研读《晨昏诺日朗》
思考与讨论的要点
1、章记叙了与诺日朗的几次遭遇,重点写了哪两次?
3、作业摘录文中新颖妥帖的比喻句。
第3课时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写景的意境,并依据课文为p.99~100三幅图片配文字说明。
感悟自然
教学重点
1、把握两文写景、抒情、说理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特色。
2、领会作品独特的韵味,了解作者的处境,理解作者的精神境界,概括作品抒写的人生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导入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静穆,水的灵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本板块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杰作。
思考与讨论作者看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文学常识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
湖山沉思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能把自己看成是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2、研习文本,理解本板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阅读与讨论要点
1、静心感受理解文章所写“寂寞”的含义。
2、狼的一声嚎叫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只有山能客观的听这一声嚎叫?
3、像山那样思考”的含义是什么?
第10课时
教学要点专题小结
1、检查背诵课文《赤壁赋》。
2、文学常识郁达夫苏轼、柳宗元与唐宋八大家赋
3、写出景物特征,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否则难免空洞和肤浅。本专题的文章融写景状物、抒情、说理于一体,表现作者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时的理性思考,回味每篇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表现个性的思考的。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二
看了陈老师公开课的录象,我真的被鸟岛上秀丽的风光,翔集的鸟类吸引住了,仿佛自己就身处课堂,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品位,一起赏析,一起感悟……虽然本课也不尽完美,但它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些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 主动探究
首先陈老师能在上课伊始,播放鸟鸣的音乐,老师带着学生“飞”起来,并徐徐展开画卷,以音乐作为导入新课的凭借,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驰骋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全身心投入本课的学习。
二、学法渗透 扎实有效
陈老师能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重视“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达成,并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整堂课陈老师十分注重读书方法的具体指导,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指导学生时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于我口,使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促进学生感悟课文。此外,陈老师还注重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学习,激发读好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充分朗读第三节的基础上,陈老师让学生画一画鸟窝和鸟蛋,实际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的形象。陈老师让学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鸟窝多、鸟蛋多”图的过程,又促使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研究文本,因此是一个领悟语言文字、体验意境美的过程,同时让语文与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学生可以展开想象,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综合。
三、运用媒体 解决难点
理解“陆续、密密麻麻”,也是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而陈老师巧妙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鸟岛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又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哟,这就是陆续(密密麻麻)呀!”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同时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陈老师还通过课件播放课文朗诵,让学生看到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插图中的静态的、呆板的景物都变成了动态的、活泼的生活画面,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体感知词语,在色彩、形象、声音中整体感知语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语言。
四、读中想象 展现自我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把课上得开放而有活力,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动空间,如:让学生在鸟鸣声中朗读第二节,之后让学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现了自我独特的想象力,争相出来回答,气氛相当热烈。陈老师在开放的课堂上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同时,学生的观察、想象、说话、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陈老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这一环节相当好。学生在介绍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概括能力,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好多学生说到要爱鸟、护鸟,保护生态环境,给鸟类营造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园,让我们看到陈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育人”的目的也已达到了。
总之,本课的教学很好地处理了理解内容与语言实践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教师积极引导的关系,可以看出这位优秀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和不俗的教学技艺。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三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的诗意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2、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面对大自然,有人谛听天籁,描写风景千变万化美;有人感悟自然,咏怀风物变迁,抒写自己的人生感言;更有人反思生态环境恶化,思考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利奥波德这篇文章《像山那样思考》,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悟。
二、文本研习。
接下来就给大家一些时间,我们可以小声地快速地阅读全文。相关字词可以参见大屏幕,希望大家能够把它画出来,标注好。同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阅读,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由是什么?(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4,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自
觉地爱鸟,护鸟.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鸟岛的美丽.
2, 在理解第三段每句话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朗读,感悟探究各句话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祖国的秀丽风光,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1,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2, 对学生初步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闻名中外密密麻麻陆续"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爸爸妈妈带你们旅游过哪些地方 (自由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名字叫"鸟岛"(板书)
二,看题质疑:
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1,学生质疑
2,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她.
三,初读感知:
1,借助拼音读一读,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读不通的要多读几次,并标出自然段.
2,学生读,教师指导.
3,检查自读(在读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些同学遇到了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
4,出示词语
因为 养育 人类 闻名中外
伸手 筑巢 陆续 密密麻麻
(图片出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阅读,并能在朗读中,进行重点指导)
a.指名读 b.齐读
四,细读感悟:
1,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鸟多)板书"多"
你是从哪段知道的 (2,3段)
2,从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呢
引导理解"一群一群","陆续"
3,指导朗读:
a.把你认为写出热闹的词语画一画,读一读.(各种各样,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板书:鸟多,窝多,蛋多
b.出示图片
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 ),有的( ),还有的( ),真逗人喜爱.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想象鸟儿的千姿百态,图片的展示,既出示了练习,又让学生欣赏鸟岛的特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c.指导朗读
d.实景欣赏
(鸟岛真实画面的再现,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片段欣赏,更加让学生体会到鸟岛独特的美景,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5,这么美的地方,她在哪儿呢
理解"闻名中外"
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自豪的语气.
6,美丽的鸟岛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来观赏,他们伸手就能捉到幼鸟,随处都能拾到鸟蛋,可他们都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知道__________.
五,拓展延伸:
看来"鸟岛"这个名字名符其实,之所以会吸引这么象样儿鸟儿来这里筑巢安家,除了自然环境,还有人们的环保意识,所以说我们美丽的家园要靠我们每一个人来爱护,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环保小公民,让我们的祖国多出现像鸟岛这样美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窝
鸟 多 岛
蛋
教学反思:
〈〈鸟岛〉〉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一篇在介绍自然知识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文章,它无论是描绘鸟岛的迷人景色还是表露作者的喜爱之情,无不闪动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而学生对此了解并不多,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利用,征服关系,还是一种和睦相处,永世共存的关系,这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文章体现鸟多,窝多,蛋多的重点部分,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在动听的音乐,逼真的画面中,学生也仿佛如临其境,在美的感受中展开想像.
促进学生感知认识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扩大知识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五
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去年的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于是,鸟儿在灯火前唱起去年的歌。它通过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以其余两个为辅来展开教学流程。
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难点: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间的情谊”有所感染。
针对本课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立足工具,弘扬人文。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努力实现用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我采取了“读悟结合、品词析句、想象补白、读写并行、角色体验”等方法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
说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日记激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多元对话——演读课文,倾心对话——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拓展延伸,多向对话——回归课题,升华理解的教学思路。
(一)日记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鸟儿的日记。
(一)2019年10月28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
(二)2019年12月28日阴
冬天来了,我准备到南方去了,打算明天去向大树告别。
(三)2019年1月12日晴
给好朋友大树唱歌并告别
师导语激趣:同学们,看!这是鸟儿写的日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课题:《去年的树》。
(二)初读课文,多元对话
(三)演读课文,倾心对话
1、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好朋友”入手,让学生找出能体现树和鸟是好朋友的语句,重点指导学习第一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找朋友练读,指名读,抓住“我明年一定回来”体会小鸟与大树感情是深厚。
2、自主学习三组对话。
请学生找出小鸟问的三句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1页例4及练习十八第1~3题。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评析巧设连线游戏,紧扣教材例题,同时又让数学课饶有生趣。任意点8个点,再将每两点连成一条线,看似简单,连线时却很容易出错。这样在课前制造一个悬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师:同学们,用8个点来连线,我们觉得很困难,如果把点减少一些,是不是会容易一些呢?下面我们就先从2个点开始,逐步增加点数,找找其中的规律。
师:2个点可以连1条线段。为了方便表述我们把这两个点设为点a和点b。(同步演示课件,动态连出ab,之后缩小放至表格内,并出现相应数据,如下图)
师:如果增加1个点,我们用点c表示,现在有几个点呢?(生:3个点)
如果每2个点连1条线段,这样会增加几条线段?(生:2条线段,课件动态连线ac和bc)那么3个点就连了几条线段?(生:3条线段)
师:你说得很好!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这次连线情况也记录在表格里。(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
师:如果再增加1个点,用点d表示(课件出现点d)现在有几个点?又会增加几条线段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连线过程)那么4个点可以连出几条线段?(生:4个点可以连出6条线段。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图)
师:大家接着想想5个点可以连出多少条线段?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4个点连了6条线段,再增加1个点后,又会增加4条线段,所以5个点时可以连出10条线段。课件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演示,如下图)
师:现在大家再想想,6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呢?就请同学们翻到书第91页,请看到表格的第6列,自己动手连一连,再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好。(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指名一生展示作品并介绍连线情况,课件演示:完整表格中6个点的图与数据)
评析让学生从2个点开始连线,逐步经历连线过程,随着点数的增多,得出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初步感知点数、增加的线段数和总线段数之间的联系。
2、观察对比,发现增加线段与点数的关系。
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在这张表格里有哪些信息呢?
(引导学生明确:2个点时总条数是1,3个点时就增加2条线段,总条数是3;4个点时增加了3条线段,总条数是6;5个点时增加了4条线段,总条数是10;到6个点时增加了5条线段,总条数是15。)
师:那么,看着这些信息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尝试回答出:2个点时连1条线段,增加到3个点时就增加了2条线段,到4个点时就会再增加3条线段,5个点就增加4条线段,6个点就增加5条线段。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和点数相差1。)
师小结:我们可以发现,每次增加的线段数就是(点数-1)。
评析在经历了丰富的连线过程之后,整体观察和对比表格中的数据,从而进一步发现每次增加条数就是点数-1,为后面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做好铺垫)
3、进一步探究,推导总线段数的算法。
(1)分步指导,逐个列出求总线段数的算式。
(尝试让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从7个点连线的情况去推理8个点的连线情况。)
师追问:如果当点数再大一些时,我们这样去计算是不是很麻烦呢?
师:我们先来看看,3个点时,可以连多少条线段?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接着想想4个点共连了6条线段,这又可以怎么计算呢?(贴示:)
师:计算3个点连出的线段数时,我们用了1+2,再增加1个点,就在增加了3条线段,我们就再加3,所以列式为1+2+3=6(条),那么按着这个方法,你能列出5个点共连线段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贴示:)
(2)观察算式,探究算理。
师:下面,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吗?
生1:计算3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计算4个人的总线段数是1+2+3,计算5个点的总线段数是1+2+3+4,它们都是从1开始依次加的。
生2:我觉得计算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开始加2,加3,加4,一直加到比点数少1的数。
生3 :可以,比如3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加到2;4个点的总线段数,就是从1开始依次加到3,5个点时,就是1一直加到4,这样推理下去,就是从1开始一直加到点数数减1的那个数。
师:那么你说的点数减1的那个数其实是什么数?(生:就是每次增加一个点时,增加的线段数。)
(3)归纳小结,应用规律。
师:下面我们运用这条规律去计算一下6个点和8个点时共连的线段数,就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91页,把算式写在书上相应的横线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之后学生板演算式集体评议)
4、回应课前游戏的设疑,进一步提升。
(1)师:现在我们就知道了课前游戏的答案,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可以连成28条线段。有这么多条,难怪同学们数时会比较麻烦呢!看来利用这个规律可以非常方便的帮助我们计算点数较多时的总线段数。下面你们能根据这个规律,计算出12个点、20个点能连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
师:我们来看看答案吧!(课件示:12个点共连了1+2+3+4+5+6+7+8+9+10+11=45(条)
师:20个点共连的线段数为:1+2+3+4+5一直加到19,为了书写方便,这些列式还可以省略不写中间的一些加数,列式可以写为:1+2+3……+9+10+11=45(条)(课件示)
5、还原生活,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精灵聪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示情景问题:10个好朋友,每2位好朋友握手1次,大家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小组合作交流,之后学生回答:这道题其实就可以把它转化为我们刚才解决的连线问题。那么答案就是1+2+3+…+9=45)
评析在探讨总线段数的算法时,同样延用从简到繁的思考方法,先探究3个点时总线段数怎么计算,之后列出4个点和5个点时总线段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算式的共有特征:都是从1依次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从而让学生明白总线段数其实就是从1依次连加到点数减1的那个数的自然数数列之和。接着让学生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推算6个点,8个点时一共可以连成多少条线段。这样既巩固算法,同时还回应了课前游戏的设疑。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从简单问题去思考,逐步找到其中的规律,从而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书上的几道练习题,看看能不能运用这样的思考方法去解决它们。
1、练习十八第2题。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找找其中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样化解决方法)
2、练习十八第3题。
(1)小组交流
(2)反馈
3、练习十八第1题。
师:同学们,前面几道题我们通过看图列表,或是动手摆小棒等活动,找到一定的规律来解决问题,下面我们来做一道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请翻开书94页,看到第1题,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填写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动态演示)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我们运用了化难为易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了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数学思考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七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鸟岛》。
教学设计理念及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读书自悟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去探索,从而达到培养语感、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通过“读——说——悟”,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了解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喜爱鸟岛的感情基础上产生进一步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海岛风景音乐、海岛背景图、发给学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鸟叫的音乐,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脑海中描绘了一幅鸟儿散步,鸟儿歌唱,鸟儿飞翔,鸟儿栖息的画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这与用多媒体动画相比,留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
二、学习课文
(一)鸟岛正是因为鸟多而出名的。那么鸟岛在什么地方?指名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第一小节。
(二)青海湖鸟岛为什么能闻名中外呢?自由读第二节,边读边把表示鸟多的词语找出来,在下面加点。
1、交流:一群群 陆续
2、出示:“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
(1)(图片展示)理解“一群一群”,表示鸟多
(2)这个“陆续”是什么意思?怎么也表示鸟多?请你再读读句子想一想。(图片展示):一群鸟飞来,又一群鸟飞来。
(3)指导读。
3、 引读:这么多的鸟,飞到这里干什么呀?----生读
(1)“巢”指的是什么?(鸟的窝)
(2)齐读第二句。
4、 指导背诵。师提问题,生用书上的语句回答
学生回答
1、我们书上第三小节也有一段优美的文字,非常适合朗读,你用心去读一读,想想这一小节中你觉得那些词用得好。
多遍自读后交流:鸟的世界、各种各样、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到处。再读。
(这一段的描述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无论是透露着热闹气息的语言描述,还是作者渗透其中的爱鸟之情,都是那么的形象可感。况且学生的心是与作者相通的,他们也爱鸟。所以,在进入学习语言状态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而且是多遍的自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课文语言的学习——结合课文重点词语谈出初步感受。接着,再次回归课文,结合获得的初步感受,利用课文语言将感受具体化。)
2、虽然我们不能亲眼去看看鸟岛,可是我们能用小手亲自来布置一下我们心目中的鸟岛。(出示蓝天、湖泊、小岛背景图)
(1)学生拿出剪好的“鸟儿图”“鸟窝图”“鸟蛋图”陆续上黑板布置。
(再次让学生理解“陆续”一词。潜移默化不留痕迹)
(2)鸟岛被小朋友布置的五彩缤纷,可真漂亮。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呀?
指名回答
(教师出示背景图,播放轻缓的音乐,学生拿出剪好的“鸟儿图”“鸟窝图”“鸟蛋图”上黑板布置。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一个个沉浸在无限美好的遐想与创造中。自主营造与儿童心灵想通的情境,有利于儿童的自主体验,想象放飞、个性张扬,诱发和促成孩子梦的发生。)
3、课文的作者是怎样写“鸟儿多”的呢?你们去读读体会一下。
自读、指名读
(学生面对自己创造的鸟岛,已经异常兴奋,此时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真正做到了自读自悟)
4、仔细瞧瞧,图上这么多的鸟儿都在干什么呀?谁会用上这些话向大伙介绍介绍?
(出示投影: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逗人喜爱!)
(学生要学会迁移、运用。学生在贴一贴、读一读中融入了情境的基础上,如何将学生的激情再次升华。“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而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说一说鸟的姿态。“岛上的鸟儿千姿百态,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逗人喜爱!”学生们展开了“梦”的翅膀,把许多有创意的东西说了出来,把画面美融入了语言美中,每一幅画就是一首奇妙无比的诗歌,每位学生都进行了美的创新。)
5、(指布置好的鸟岛图)你还看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理解:一个挨着一个、密密麻麻、到处。
指导朗读。
6、(指板图)你们布置的鸟窝、鸟蛋太挤了,不好看,老师来拿掉一些。(故意伸手欲拿掉一些)
学生回答。讲得倒是有道理,不过除非你们能用精彩的朗读来说服我。
生投入地读后两句话,力争把一些证明自己观点的词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看来,确实不能拿掉。就像你们说的,岛上正是有了那么多鸟儿,才有了这么多的鸟窝和鸟蛋。
齐读第三节。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鸟岛上鸟多、窝多、蛋多吧。
(过渡:拿小鸟和鸟蛋“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
(四)其实,不光是我们懂得爱鸟、护鸟,来岛上游玩的人知道。游客们是怎么做的呢?齐读第四小节。
三、总结
学生齐读。
总评: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鸟岛》主要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儿活动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了对鸟岛的喜爱,初步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叙述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很适合朗读。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借助图片以朗诵作为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充分发挥以读代讲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说、演、问、思等方式聚合交*。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读自得、以读代答、以读带练的主体建构活动。
一、利用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愿说、乐说、会说的情境。
鸟儿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熟悉,因为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但对于有千千万万只鸟的鸟岛来说,却是很陌生的。新授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相吻合的音乐乐曲,让学生的耳朵、大脑等多种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鸟岛和悦耳动听的鸟叫声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鸟岛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发直接兴趣,达到“课伊始,情亦生”的境界,为学生创设一个说话的情境。
二、利用图片,促进新知识内化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更不全面。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的重、难点不易解决。图片使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探究、体验,而后创设了学生心目中的鸟岛情境,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进一步体会夏天鸟岛热闹的特点。从而把这些来鸟岛的信息转化为自己内在知识储备的部分。
三、借助图片,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妙。
我们祖国的语言,是世界上最丰富、表达最完整、最准确、最活泼的语言之一。学习语文,就是要让学生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取无穷的乐趣。
《鸟岛》这篇课文,用词精妙。如:“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窝里窝外,到处是玉白色的、青绿的鸟蛋。”如一味地就句子来理解句子,就显得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借助图片教学,将画面定格在“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上,学生看看想想,读读议议,都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真正感受到了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体会到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堂课的设计,我以学生贴图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现实的”、“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轻松,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每个人心灵的天空,都飞翔着梦想和精灵,让我们在语文课堂放飞孩子们的五彩梦,充实睿智的感情,激发豪迈的胸襟,提升超凡的精神层面。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八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 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 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知识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
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活动1【表演小品,情感体验】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哈哈哈哈。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活动2【情景探究,运用知识】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活动3【小组讨论,集体探究】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板书)换位思考的实质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活动4【案例分析,运用新知】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过理论知识后,预留10—20分钟,演讲巩固,演讲的主题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略)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九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博大无私的爱心。
(2)懂得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中。
(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
二、教学过程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从这组图片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那到底什么是与人为善?
可见,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而善良又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故事导入】
(一)感悟善良
1、故事《殷雪梅救学生的事迹》视频
一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驱使,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如果怀着自私利己的目的,为了得到某种回报,去做一些看上去善良的事,那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伪善”。所以善良应是无私的。
2、东郭先生(flash播放)
与人为善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善待一切人和事。善恶不辨、是非不分,对坏人、坏事一味放纵、宽容的那种毫无原则的善是“愚善”。所以与人为善应要是非分明。
与人为善是善事,与邪恶为善却是恶事,与人为善不是与恶人相安无事,不是对坏事宽宏大量。善良的人不是无原则的好好先生,而是会与那些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否则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不善。
3、林秀珍的事迹视频
善良之心是博大的
孟子有句话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见善良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子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与人为善不但要关心身边的亲人、朋友,还应关怀那些需要我们帮助支持的陌生人,如社会上的一些残疾人、病人、老人、小孩、灾区的同胞等弱势群体。
(二)发现善良
活动:感动我的人和事——你说我说
只有有善良之心的人才能发现善良,可见我们的同学是多么可爱,多么善良。相信你一定会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万事万物,做正直善良的人,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实践善良。
如何实践善良,如何在帮助他人时体会到生命的快乐,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实践善良
看图片(可怕的冷漠),这幅图片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是否具有与人为善的品德,必须以行动来检验。帮助他人是与人为善在行动上的体现。我们应以实际行动去关怀、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其实让座意识很多人都有,关键是看你能否付诸行动。善良如果只停留在口头上,不是真正的善良,那是一种“虚善”。
(四)布置作业:请大家课下搜集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
1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
《鸟岛》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窝多、蛋多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二. 初读课文。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及时梳理主要问题。)看来大家真是好奇的小游客,我们呢,不乘火车,也不乘飞机去,而是通过读书来一次想象旅行。让我们到课本里去找答案吧。
1. 读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 把你刚认识的字读宝宝放进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注意不要多字少字。
3. 检查生字读音。
4.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及时请学生评议,要发现闪光点。
5. 如果不是很熟,再请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三. 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课件示插图,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内容?
2. 自己轻轻地读读这段。
3. 示:“六月是鸟岛最热闹 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读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看出来的?(各种各样)读词。在你想象中,岛上会有什么样的鸟?(如果学生冷场,继续)虽然你可能说不上它的名字,但你可以把想象中鸟儿的样子告诉小朋友。或者你希望见到什么样的鸟儿(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小朋友说的多不多?读好“各种各样”这个词。老师告诉你,岛上的鸟儿有一百多种呢,我们来看看其中的几种。(课件示各种鸟儿并做简单介绍)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听!(放鸟鸣声),你感觉这时的鸟岛怎样?(热闹)为什么会这么热闹?(鸟太多了)也难怪,有十万多只鸟呢,如果我们现在真登上鸟岛的话,可能连脚都不知道踩哪儿了,所以说,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小岛成了鸟儿的乐园,小岛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岛。
4. 这么多的鸟,你能用你
指名读,齐读。
过渡:因为岛上的鸟多,所以什么也多?
1. 示第二句话,读读这句,你知道了什么?哪里看出窝多?(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
再读读,老师这有好多鸟窝,等会请你贴在岛上,看你读懂了没有?(请数名学生上台贴鸟窝)。
3.
你们布置的鸟窝太挤了,不好看,老师还是来拿掉点吧,同意吗?(伸手欲取)学生不同意,请他们说说原因。(因为是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
4. 你们真会读书,(相机奖小红星)图都能贴那么好,一定也能读的不错。
5.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三句。
过渡:(指黑板)鸟窝里面一定会有鸟蛋,老师帮它画上去。画这两个行不行?你有什么理由来说服老师。(到处)
1. 示第三句。你能读一读吗?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鸟蛋很多。(生边读师边画)
2.
这些够多吗?(还不够)谁再来读?谁还想再读?你们边加上一些动作边读,鸟蛋可真多呀,老师都来不及画了,谁来帮老师画。
3.
4.
过渡:看着眼前这么美的情景,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畅所欲言)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鸟岛真美啊!让我们再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齐读第三自然段。
5. 指导背诵:
)。窝里窝外( )。
学到这,小朋友们一定在想:这些鸟是什么时候飞来的?游人看到这么多的鸟蛋,会不会带回去做个留念?我们留在下堂课学。
四. 学习生字。
玉 密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一
说课人:潘小明
我说课的篇目是《勇气》。
一、 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
我选择的《勇气》编排在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古典、现代、国外的四篇经典小说,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它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时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占区,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国农妇求救。德军发现法国农妇救助了那位美国伞兵就枪杀了她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设法逃了出来,奔向树林。德军立即围追他。走投无路时,美国伞兵“振作”起来,“押了这一注”,他折身回跑,再次向法国农妇求救。法国农妇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三天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至此,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中生字词;
2、能力目标:(1)了解文中情节,主要是掌握两个出其不意的情节安排;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勇气的内涵,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说教学重点: 作为小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主要特征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环境来反映现实生活,据此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小说的出奇制胜的情节,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法国妇女的形象。
2、说教学难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善于把握难点,能解开学生心中的一个个结,我个人认为这一节的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中是如何刻画法国妇女的形象的;二是如何理解文末将军的话。
二、说学情
在说学情方面,我分两方面来谈:一是教学情况分析。本单元是小说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是了解小说的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理清故事情节。前面已学了两篇文章,分别是《空城计》和《美猴王 》(注:《心声》一课没学),通过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小说有总体上有点感性认识,已初步了解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虽有点模糊,所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抓住这一点,相信学生较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
二是学生情况分析。备课中,除了备教材是重要一环,但也不能忘记备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接触,我觉得我所任教的七(6)班有如下特点: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语文功底相对较差,如生字会念不会拼,常写错别字,不敢大胆发言,但他们求学心切,而且有一两个同学较为积极发言,因此,在课堂中需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让这一两位同学带动全班。但有时可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也许会有淡忘差生的现象。
三、 说教法
要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关键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整体感知法
会学。独立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形成独立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节课中,学生要进一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因此,在这节课里面,我也采取了整体感知法。
2、问题导读法。我在这篇文章采用了问题导读法,所设计的两个问题,都是为了理解故事情节和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其实也就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3、讨论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怎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怎样落实新课标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我想小组讨论是一个较好的方法,虽然它也有弊端,也还有其它方法,但为激活学生的思想和开拓他们的思维,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在必要时候我还会采用讨论法。
四、 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步学会圈点勾画法,主要是运用在人物分析上。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
二、出示目标
根据洋思的教法,每节刻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避免盲目,让他们心中知道学什么,结果学得怎样。
三、指导学生学习全文
(一)学习生字词
教学大纲要求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由于学生语文功底较不扎实,因此,在这节课里面设计了生字词教学这一环。这一环节主要有两个骤:
一是掌握生字的读音;二是掌部分词语的含义。这些字词在教案中有列出。
(二)初读全文,
安排初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故事能了解个大概,同时锻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在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两个要求:
1、在5分钟内读完。
2、能把握文中的文要内容,即能说出故事的过程。
(三)理清故事的梗概:复述故事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很明显,就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师介绍故事背景
在学生对故事的梗概有个了解后,为了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了解故事的背景,进一步激发学习的欲望,我就在此时向学生介绍了故事的背景,背景材料如下:
1939年德、意、日和英、美、法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快蔓延全球,短短6个星期之后,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就宣布投降。但具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拿起武器,同世界向往和平的反法西斯的人民一起英勇斗争。1944年6月6日晨,盟军三个伞兵师在德军防线后方空降,本文的故事就是在此时发生了。本文是描写世界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一篇文章,虽然没有描写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写正义之师如何势如破竹,却表现了盟军士兵的机智和勇敢,歌颂了人类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
(五)细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本文情节安排巧妙,那么最让人出乎意料的地方在哪里?
这是学生读的第二步,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文中情节,体会故事的精巧构思,把握住文中的两个出乎意料的情节。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中的两个勇气的含义。
(六)精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法国妇女的句子;
2、这些句子分别属于什么什么描写?刻画了法国妇女怎能样的形象?
设计这一步是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七)难点点拔:在文末,作者借将军之口道出了两种勇气,同时也对法国妇女作了评价,他的话是这样的:“不过,那位法国妇女的勇气呢,是经常同你在一起,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和“也懂得也信仰的是什么。”可能学生不太理解,这里一让学生说,学生说不了则教师作适当补充。
四、课外延伸:
1、今天,我们从《勇气》一课中学习了两种勇气,一是以智取胜与敌人拼到底的勇气;另一是为捍卫和平的崇高信仰而表现出的非凡过人的勇气。那么,在我们学习各生活当中,怎样才算有勇气的表现呢?试举例说说你的看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体味幸福的深意,感受人性美的光辉,在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勇气。也权当作小结吧。
五、课堂作业:
1、从全篇来看,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主体部分来看,用的是第三人称叙
述视角,这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学生体会本文独体的叙述视度,休会这样写的好处,考虑到时间因素,这一环节可能取消。
六、小结
七、课外作业
1、搜集有关勇气的名言名句或诗句。
语文需要积累,积累在于平时,这一作业主要让学生一回顾全文,再一次体会勇气的内涵,增加写作素材。
八、板书设计
16、勇气
板书设计较为简单,只是板出法国妇女的描写和两个勇气。限于空间和能力。这里就无法板示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勇气》这一篇小说的说课,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二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三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四
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教材中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以新课标中“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为依据。让学生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明确换位思考的实质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谈一谈我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 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观点,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2、 能力目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强调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课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教学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分组讨论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的要求,本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上课之初,给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在一次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那些嘉宾纷纷回答:“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接着学生思考:你们想到了这一点吗?
通过故事导入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更好的引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板书)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将准备4个活动。
我会让学生表演小品:《绰号——奇耻大辱》校园一角传来阵阵嬉笑声:“哎,你看见灰太狼了吗?”“谁是灰太狼”“就是咱班那个范小伟,你瞧他长的那样”“哦,太像了,太像了,你简直是太有才了!”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通过表演小品这个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热烈、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情景:乔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住校后,小乔得到同学的许多“关照”,却对别人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同学渐渐疏远了她。
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小乔,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我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板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
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围绕以上问题,我会将全班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分为若干组,限时10分钟,组织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指导。讨论之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完善,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得出结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
(板书)换位思考的实质
通过这种讨论的方法,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案例:在一次心理咨询中碰到一位女学生,她因为宿舍中人际关系紧张而苦恼。在宿舍里同学们互不来往气氛沉闷,她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又不知从何做起。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试着夸奖他人,真心赞赏他人的长处,如:“你的眼睛真亮!”“这件裙子对你再适合不过了!”等等。不久以后,她来告诉我,宿舍的气氛完全变了样,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阅读案例并思考:这位女学生宿舍气氛变样的原因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引导总结: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理解和友善。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
(板书)学会理解欣赏他人
材料阅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教学法之一,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讲完之后,学生互相点评,最后,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种演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的认识。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如同一幕电视剧,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固然不可缺少,扣人心弦的教学过程当然很关键,让人浮想联翩的结尾也十分重要。因此我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来总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接着,我会布置一个拓展性的作业:全班同学合作出一期《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的板报。
这样的作业符合思想品德课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五
知识目标: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能力目标: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难点: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1、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2、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3、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
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
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六
一、活动目标:
(1)明白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产生分歧是在所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解决矛盾。
(2)建立全面的人生观,看问题多角度思考,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不能自私片面。
(3)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生活中多一些互相的理解,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二、活动重点:
着重提高学生对待矛盾的全面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律己宽人的优秀人格。
三、活动形式:小品剧、讨论发言、讲故事、演讲
四、活动准备:
(一)确定一名口才好,思维敏捷的活动主持人,认真做好整个程序的准备工作。
(二)组织部分有能力的同学编排小品剧,并以自愿方式选取演员,提前认真排练。
(三)请班级文笔好,且善长演讲的同学准备配乐演讲和讲述故事,稿件自写。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大大小小的矛盾,这是正常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但是有些问题我们不解决就会破坏我们的友谊,亲情,甚至以后的事业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矛盾,不斤斤计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他人。那么,产生矛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律己宽人呢?这就是我们本次班会探讨的主题。“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图解意:
主持人:首先我们探讨一下看问题角度的问题。下面请大家观看这样一组画面,然后思考一下画中的含义,说明了什么问题。
1、投影仪在屏幕上显示画面。
画面(1)内容:一匹矫健的马站在中央,有四位“伯乐”正在相马。这四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结果都未相中此马。高的嫌矮,矮的嫌高,胖的.嫌瘦,瘦的嫌肥。
画面(2)内容:有两个杨桃,一个是侧面图呈椭圆形,一个是正面图呈五角星形。
主持人:看完了这两幅画面,你们感悟到了什么?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了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理解得都很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我们不能只认定自己的立场是对的,应该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全面地分析原因,认识到别人的难处,消除矛盾,化解隔阂。
(二)小品剧表演: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看看生活中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矛盾。
1.“课间”
2.“课堂上”
主要剧情:上课铃声已响多时,班级仍然乱哄哄一片。年轻和蔼的女教师走上讲台,用微弱的声音,勉强维持了秩序。可是没过多久,同学们又像菜市场一样,说话的说话,吃东西的吃东西,还有照镜子的,睡觉的,简直不像样,女教师十分生气,便停止讲课……。
3.“在家里”
主要剧情:一名同学放学后,便坐在电视机旁看自己喜欢的节目,一会儿,妈妈下班回来了,非常劳累,而这名同学嚷着要吃水果,要妈妈洗水果,妈妈端来果盘,学生又缠着要买新衣服,妈妈不耐烦地说了她几句……。
4.“路上”
某同学起床晚了,因为怕迟到,便快步飞车,路上不管不顾。迎面走来一位女士手提水果,结果两人撞在了一起,水果撒了满地,而这位同学却甩下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呀!”,便继续飞奔……。
(三)讨论分析
主持人:同学们,看完了几个小品后,是否觉得这些事情也经常发生在你的身边呢?请思考和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小品剧“1”中两者是否都有错误?如果一方退步是否会有所缓和呢?
2.小品剧“2”中,如果同学站在老师的位置,会怎样想呢?
3.小品剧“3”中,孩子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呢?
4.小品剧“4”中,换做是你,你会怎样做呢?
【全班分4个小组,各组针对剧情,每组分析一个小品剧,由代表最后发言】
(四)互换位置
由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互换角度,进行表演,并做出正确的处理,得到同学们的赞同。
(五)演讲
主持人:既然我们明白了看问题应从对方角度着想,那么怎么做到这些呢?这又和我们律己宽人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听听两位同学的演讲。
同学a:内容提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误会产生,如刘少奇所说“世界上完全不被别人误会的是没有的,而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我们应该受得起误会,在任何时候都不牵入无原则的斗争,同时也应该警惕,检点自己的思想行动。”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责人之心责已,以怒已之心怒人”,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分裂为团结,使人格优化,美德弘扬,事业也会兴旺发达。
同学b:内容提要:我国有一部古书叫《抱朴子》上指出“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休,不可以小损为无份而无防,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主仁也。”也就是说整治自身修养品性,不要因小的利益不会而斤斤计较,律己宽人从小事做起。
(六)讲故事
主持人: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古语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鉴言,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律己宽人的事例。下面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同学甲《唐太宗下“罪已诏”》
(2)同学乙《蔺相如宽厚待人》
(3)同学丙《杨震辞金》
主持人:同学们,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做得又如何呢?
由几名同学讲述自己过去曾经的做法,结合古今榜样,做出今后的打算。
(七)班主任总结
我们这次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大家都积极参与,热烈地讨论,演员们也辛苦地排练,同学们都从中得到了不少的收获,认识也非常深刻。宽容、理解这是一个人的美德,所谓“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遇到矛盾,我们要冷静。心中有他人,多为别人想想,不能只顾一己私利。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人接触中,宽以待人。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班会上的感悟,付诸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七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快来看看吧!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实际交往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一)导入
情景活动一:某班一度流行起外号
(活动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道理。)
※给同学起外号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班级里有这种现象吗?
※自己不喜欢的事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自己喜欢的事就一定能强加于人吗?为什么?
(二)授新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一)
《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先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是对方,是否愿意受到这种对待。如果我们不愿意,那么我们就不能以此对待别人。
情景活动二:出示事例,让学生讨论:下面的事情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想?怎样做?(三个事例)讨论后教师分别出示三个“温馨提醒”。
结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所在。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我们就能融洽、友善地与人相处。
(2)将心比心,宽以待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二)
情景活动三:讲故事(马和驴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在谋求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
结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别人的好与坏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善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3)设身处地,善解人意(换位思考的方法之三)
情景活动四:就“车上的和车下的”、“管鲍之交”谈谈自己的看法
(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就是社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
管仲与鲍叔牙的友情是建立在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人难免犯错,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宽容的心去面对,去谅解对方,或许会意外地收获一份真挚的友谊。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谅解,而谅解更是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师生进一步讨论:是不是所有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如果不是,那么什么事情是不可谅解的?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辱没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
情景活动五:在辨别中学会选择(设置三个情景,学生分析交流)
(4)换位思考的要求: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5)换位思考的实质: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6)换位思考拓展运用——态度换位
变“挑剔”为“欣赏”;变“计较”为“宽容”;即: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换位思考的方法之四)
(三)小结新课:总结本课知识结构并分析换位思考与与人为善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八
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习惯,他们更多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感受摆在第一位,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这么对你你是什么感受。为此,本活动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因看待事物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同时运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建立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因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会有所不同。懂得换位思考将有助于人际的沟通、矛盾的化解。
2.情感目标:体验尊重他人的看法,感受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同理,学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考虑问题,从而提升个人交际能力,避免人际冲突。
一、主持人(班长和学习委员)开场白:
班长: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认清自己往往比轻视别人更重要。
学委:生活的美,来源于你对生活的热爱;友情的纯真,来源于你对朋友真诚的相待。人生只有一次,它提醒我要珍惜这易逝的时光。
班长:镜子只能照出你的外貌,而生活却能洞照你的心灵。嫉妒是人生进取中最大的敌人。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学委:在最悲伤的时候,不能失去信念;在最幸福的时候,不能忘记挫折。真诚和理解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人们常常慨叹生活中缺少美,那是因为他们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齐: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班会——“学会换位思考”!班长:接下来先有请班主任老师为本次班会做一个简短的演讲。
二、班主任讲话
主要内容围绕作为班主任我的期许有哪些,本次的主题班会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些东西并且时刻牢记,这次班会的目的哪些,还有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纪律环境。然后开始。
三、活动1,先看一则小视频
让同学起来针对小视频,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主任总结。
四、活动2,小品(提前彩排)
五、结束演讲。
根据本次班会作出总结,并提出要求。
六、最后以一首大合唱结束本次班会。
教学设计思考的起点篇十九
4:我知道了,我们还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手指。
(在座学生哄堂大笑)
师:对你说得很好,我们是还可以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生5:不对,这个方法是幼儿园里教的,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还用这种难为情的。
师:(显得很不自在)接着问:还有其他算法吗?
生6: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3根,然后数一数,一共有12根。
生7:还可以摆圆片、摆三角形……
师:把这些方法都一一罗列在黑板上,(显得很自豪)。
二、思考
1、我认为这位教师教学中的算法多样化决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哪样,只要学生回答出的算法多就是算法的多样化,这两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新课标中的算法多样化是指在同一层面内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如:本堂课的前几种算法可以称作为算法的多样化,而后面几种算法正如一位小朋友所说的是幼儿园小朋友才用的和小学生所用的方法属于不同层面的,所以称不上算法的多样化。本堂课这位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在追求新课标理念下的算法多样化,但是他的做法只停留在表面上,是为了多样化才多样化,并不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