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弟子规广播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又到了广播时间。
(主持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们把他教育徒弟的言论编成了一篇著名的经文,它里面也向我们讲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篇经文后来成为了我国从古至今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读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吧。
(主持乙诵读:)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怎么样?这篇脍炙人口的经文你一定很熟悉吧!我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还为它谱上了好听的曲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这首好听的《弟子规》吧!
——播放歌曲《弟子规》
(主持乙:)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广播站“
国学
经典诵读”栏目的广播时间又要结束了。(主持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下面,进入《国学小讲堂》!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他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后来,他根据传统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据传,后来有一位叫贾存仁的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修定,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也就是我们今后几期将要诵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从书名上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弟子”,它有多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不仅限于儿童、少年、弟子,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适用的。而“规”就是指规矩,行为规范。因此,《弟子规》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学习、遵守的规矩礼节。
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可见懂规矩、守规矩是多么的重要。《弟子规》作为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概括为开篇的八句总叙即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得有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个身边美德少年的故事,大家想想在他身上体现了《弟子规》中哪方面的良好规范呢。(举一个事例)
弟子规广播稿篇二
下面,进入《国学小讲堂》!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弟子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1080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他在研究《大学》、《中庸》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后来,他根据传统对蒙童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据传,后来有一位叫贾存仁的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修定,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也就是我们今后几期将要诵读和学习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从书名上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先来看“弟子”,它有多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不仅限于儿童、少年、弟子,可以指我们每一个人。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适用的。而“规”就是指规矩,行为规范。因此,《弟子规》讲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学习、遵守的规矩礼节。
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服务社会。可见懂规矩、守规矩是多么的重要。《弟子规》作为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爱。概括为开篇的八句总叙即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就是说:我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去努力实践,假如你还觉得有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能力、有多余的时间,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学文”在这里,并不仅仅是学文字,也不仅仅是学文学,这个“学文”,泛指一切学问。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要求孩子首先树立一个观念,要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这个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让我们听一个身边美德少年的故事,大家想想在他身上体现了《弟子规》中哪方面的良好规范呢。(举一个事例)
弟子规广播稿篇三
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人告诉我们,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是非常喜悦的。
男:对,践行弟子规,带给别人的是温暖,流淌在我们内心的是喜悦。
女:家里的灯熄了,耳边《弟子规》的朗诵响起,我在梦里还在温习着做人的道理。
男: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响起大家诵读《弟子规》的声音。
女:下课了、放学了、回家了??无论何时何地,耳边总有《弟子规》的声音,在不厌其烦地教导着我该怎样做人。
合: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男:诵读《弟子规》,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女:践行《弟子规》,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践行《弟子规》,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父母,感谢老师!
女:感谢这所有的美好。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弟子规》如同一条生命之河,缓缓流过我们的心间,带走我们的忧伤,留给我们无限的喜悦。
男: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把我们养育,感恩老师把我们教导,感恩《弟子规》教会我们做人!感谢这美好的所有。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我们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衷心祝愿大家努力践行弟子规,都能像《弟子规》最后几句所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女:同学们,让《弟子规》伴随我们的童年时光,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聆听老师的教诲,学好做人,学好知识,早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弟子规广播稿篇四
《弟子规》这本书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仔细阅读《弟子规》就会发现从中得到的东西会使我们受益一生。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信”即诚信待人,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另外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著,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
“泛爱众”即众人平等,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当他人有困难时,应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不要自私自利。另外要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设身处地为别人著想。
“亲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最后是“余力学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值得我们全心全力去研读,读书的时候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不耻下问,要心平气和,要温故知新,如此才能读好书并从中取得最大收益。
读完《弟子规》后,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单在孝方面就觉得做的远远不够,虽然没有做过对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对他们也没有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衣百顺,照顾到家,我想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地满足我。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觉得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自己,哆嗦了几句,反而责骂他们,讨厌他们,那多不应该啊!作为子女,应按《弟子规》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弟子规广播稿篇五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又到了广播时间。
(主持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们把他教育徒弟的言论编成了一篇著名的'经文,它里面也向我们讲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篇经文后来成为了我国从古至今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读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吧。
(主持乙诵读:)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怎么样?这篇脍炙人口的经文你一定很熟悉吧!我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还为它谱上了好听的曲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这首好听的《弟子规》吧!
——播放歌曲《弟子规》
(主持乙:)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广播站“国学经典诵读”栏目的广播时间又要结束了。
(主持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
弟子规广播稿篇六
《弟子规》的由来: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分为五个部份,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加以演述,编纂成一份《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是旧时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我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教之道,贵以专”,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
《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弟、为人子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
典故: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弟子规广播稿篇七
弟子规广播稿:
《弟子规》的由来: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分为五个部份,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加以演述,编纂成一份《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是旧时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薰习我们,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我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关心教育的家长,千万不可轻忽。“教之道,贵以专”,特别应注意“广博不如专精”,是故一部经典,应读诵百至千遍,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苏东坡云:“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圣先贤常说:“经读千遍,其义自见。”孔老夫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串书的绳子,断过三次,可见夫子用功之深。
《弟子规》顾名思义,就是为人弟、为人子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无五音难正六律”,《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关爱兄弟、修身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的生活基础规范。“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是教做人。能够做好这些,还有精力,才可以学习知识。
典故: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
古人黄香九岁为双亲温席;沈云英替父亲守卫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双亲;董永卖身葬父;陆绩怀橘遗亲;王祥为母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
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直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学习先辈们以父母为首的优良品德,把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精神发扬光大。
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天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弟子规广播稿篇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又到了广播时间。
(主持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人们把他教育徒弟的言论编成了一篇著名的'经文,它里面也向我们讲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篇经文后来成为了我国从古至今教育孩子最好的启蒙读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它吧。
(主持乙诵读:)
弟子规(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怎么样?这篇脍炙人口的经文你一定很熟悉吧!我们国家著名的音乐家谷建芬老师,还为它谱上了好听的曲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边听边唱这首好听的《弟子规》吧!
——播放歌曲《弟子规》
(主持乙:)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广播站“经典诵读”栏目的广播时间又要结束了。
(主持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