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优秀12篇)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优秀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5 12:10:03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优秀12篇)
时间:2023-10-25 12:10:03     小编:ZS文王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二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

四、应用练习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五、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三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醋精了学生知识的内化。

(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分人物头像。

(1)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4)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5)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6)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陈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

颜色 形状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四

1、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会按不同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

课件、气球卡片。

气球卡片,白纸

一、导入

师:上课,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共同上好这节课。

(乱七八糟)

师:他的家该整理整理了,谁能帮助他。

(生回答,师适时评价)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是想把服装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们把同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类。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类与整理(师板题,生书空)

二、过程

师:你们问完了,老师又有想问的了,老师想知道每个气球有几个,怎么办?

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用分类的方法来知道气球有几个,那么应该怎么分呢?

(生汇报,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师提醒)

可以按形状分(板书)可以按颜色分(板书)

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动手分一分,好吗?不过,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摆的过程可以找一名学生上前面摆

出示学生整理结果。

生汇报,师相机补充并指导。师还要完善学生的整理结果,

可以按图表示整理结果,还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结果。

师:这两种表示方法一样吗?为什么?(因为分类的标准一样。)

师:这是我们按形状分类的结果,老师很满意同学们的表现,给你们点个赞。

师:除了按形状分类外,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类?(颜色)

就请大家拿出刚才的学具重新按颜色分一分,和刚才的要求一样,记录并整理,一会向大家汇报。

生汇报

师:这两种分类方法的结果一样么?为什么?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给物品分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来分。大家知道了吗?

我们学习了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下面老师就来检验一下大家,老师设计了两个关口,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闯关成功。

出示检测题。

师:在生活中,大家还见过哪些分类现象?(垃圾分类,渗透德育教育)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五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p24—25页)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了“青蛙吃害虫”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然后,用计数器帮助学生建立加减的直观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这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助于对加减法的理解。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内容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3、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4、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积极的主动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三课时,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两节课做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也就是相同数位相加减。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对学生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前准备

(1) 填一填

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50里面有( )个十,30里面有( )个十,合起来是( )个十

【复习数的组成,为学生铺垫了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2)小竞赛

26+3 88-5 30+20 83+6

2、猜谜语,揭示课题

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打一动物----青蛙)

青蛙现在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田里做什么呢?(吃害虫)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蛙吃害虫”(出示课题)

青蛙可以把庄稼里的害虫吃掉,农民就不用把农药喷撒在庄稼上,这对我们的环境就可以起到净化的作用,我们就能吃上绿色食品。青蛙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不能捉它,要保护它)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过度:

比赛的现场可真热闹呀!看,有两只青蛙正抢着吃害虫呢!它们都说什么话呢?

生1: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

生2:大青蛙说:“我吃了56只害虫”。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六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简单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明确求平均数与平均分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小华4天读完60页书,平均每天读几页?

3.小明和小刚的体重和是160斤,平均体重多少斤?

师:上述1、2两题都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每一份都一样多,而第3题是把两个数的和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不一定是实际数.所以,求几个数的平均数与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是有区别的.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过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

2.教学例2.

(2)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水面高度同样的高度值.

(4)学生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

(5)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

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入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入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7)引导学生列式计算.

(6+3+5+2)4

=164

=4(厘米)

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

小结:通过上题的计算,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除以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

(8)看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即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的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并不要求发生变化.

(9)反馈练习.

小强投掷三次垒球,每次的成绩分别是:28米、29米、27米.求平均成绩.

3.教学例3.

(1)出示例3: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6个同学,第二组有7个同学,下面是两组同学身高的统计表(单位:厘米)

(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

(4)列式计算.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6+142+140+135+137+144)6

=8346

=139(厘米)

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132+141+133+138+145+135+142)7

=9667

=138(厘米)

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

139--1(厘米)

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

(5)反馈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七

1.探索图形的奥秘,学习观察、判断、分类。

2.巩固对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能按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3.体验动脑、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圆形拼贴画一幅。

2.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幼儿人手一份。

3.图形胸饰一套。

活动过程

1.看图找形,处事拼贴图样引导幼儿观察,启发幼儿说出每种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如“大树时有三角形和长方形拼成的。”。“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你喜欢春天里的什么?”

2.送图形回家。

请幼儿将图形按特征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小图片分别放在相应的“图形房”里。

3.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特征将自己的各种卡片进行分类(根据图形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

4.游戏《找朋友》。

玩法:在音乐中,幼儿找与自己胸饰的形状、颜色相同的为自己的好朋友。

5.活动延伸:《图形变变变》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八

《物体分类》一课,是“空间与图形”有关教学内容的起始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描述几何体。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

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每一次活动前说好要求,做好示范,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去做。

2、学生回答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指名让学生说说你听懂了什么。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与专家交流后我也对本节课有了进一步的思考,虽然我在教学时注意关注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但是还没有真正的将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到心里,如:

1、猜一猜的游戏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想要完成计定的任务,所以只是找两个同学做了一下,没有让全体学生都去参与,使学生失去了再次感知想像的机会,我想如果能重上这节课,我会真正的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让学生去玩一玩。

2、在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当学生提出翻一面来比时,由于我没有理解学生的意思,所以没有抓这个闪光点,如果当时我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将是一个多好的生成。

3、评价方式没有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想的是我要奖给学生什么,我的.喜欢就是学生应遵守的。课后专家们关于评价提出了建议,身体的语言是一种发自于情感的评价,胜过小红花这样物质的奖励,评价是可以延续的。

虽然这节课已经成为时间长河中的一个小沙粒,但他留给我的思考却会一直督促我不断探索前进。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九

操场上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发展他们的数感.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发展他们的数感.并且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

(少)几”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理解情境图

(一)理解主题图

1.出示图片:操场上

2.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1)男生有( )人;

(2)女生有( )人;

(3)男生与女生共有( )人;

(4)男生比女生多( )人;

(5)女生比男生少( )人;

……

(二)尝试解决问题

1.出示图片:学生与椅子

2.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1)学生列式:10-9 = 1 10-8 = 2

(2)教师提问:“1”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老师和同学的人数多1或者老师和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1.

(3)教师提问:“2”是什么意思?

椅子的数量比同学的人数多2或者同学的人数比椅子的数量少2.

3.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一)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图片:摆一摆1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图片:摆一摆2

教师: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图片:摆一摆3

(2)怎样列式?

4.出示图片:鸭子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一)出示图片: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汇报.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列出一个比较单子同学明天互相交流.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十

说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

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

1、房间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每小组一份)

2、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二、创设时空、自主探究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三、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5、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四、评价反思、自我体验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有什么遗憾?

五、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己提出分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既是方便我们的生活,又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类、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长假休息期间,带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鸿儒教材教法研究所举办全国四市十二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研讨会。带孩子玩了两天后,放弃了游玩时间,和孩子一起听课了。

因此,有幸听到了吉林市船营区实验小学的张秋菊上的一节课《分类》,所不同的是这是北师大教材的。张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几个活动――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贴动物、分卡片、整理书包,体会了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后,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梅安妮老师的指点,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节课的一个缺憾。在张老师这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上完课后,感觉比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这个重点突出不够,学生尽管已经会分类了,但是还没弄清楚什么是类。在学生整理完房间后,还有个小结:“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书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间现在怎么样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学习了,上哪找?”这部分其实就是突出类和分类的,这只有下一节课中强化了。

又如,给动物分类,还欠考虑。学生出现了“狮子老虎放远点!”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看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欠缺,低估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还有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课堂虽然活,但是感觉有点乱。努力做到活而不乱,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的祈望。因为活,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不重要,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听了贺老师的评课,我更清楚该怎么上好这节课了。

《分类》评课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事物的用途、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也就是单一标准。那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呢?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是本节课学生所要感受的重点。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十一

第三节 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 1 2 3 4 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

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 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 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点评: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为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 (1、2、3、4、5)

(四)指导书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点评: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分类一年级数学教案题篇十二

教学内容:教材p42――44

教学目的:

1、能按照给定的含有两个因素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体会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新授

教学例1

请同学门给你们桌上的图形分下类,看谁分得又块又好!(生分类)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现在按形状不同分类的同学举手。

按颜色分的同学有哪些?请你们将形状相同的分在意。

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图形分一下类

(小组分类、师巡视,向有困难的组提示:刚才是怎样分的,先怎样分的饿,再怎样分)

同学门,刚才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块又好,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p44课堂活动、1

读题,动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课堂活动、2

理解题意,先找能飞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课堂活动、3

小组讨论怎样分,交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