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高一历史教学反思(大全20篇)

最新高一历史教学反思(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5 10:57:03
最新高一历史教学反思(大全20篇)
时间:2023-10-25 10:57:03     小编:LZ文人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一

本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高一(18)(19)(20)(21)(22)五个平行班的历史课。因为学生还处在高一年级这一非常特殊的学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个重点中学,学校上上下下一切为理科的学习科目马首是瞻,每周和音体美相同的课时,还恨不得再减去一节留给学生自习。于是这就将我们历史原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科推上了一个极为难堪和尴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原则,我还是认真地去备好每一节课,尽量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了解历史的真实,让可怜的国民再找回一丝历史的责任感,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让学生喜欢全国人民都不重视的历史课。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他们就会认真地听课,也就自然避免了我们通常认为的历史课就是自习课就是有老师的休息课的窘迫困境,学生爱学这一科,觉得这一科对自己有用,自然上课就不会说话,打瞌睡了。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认识到不能再同我上学时那样教学方式了,现在应该教的不是书本上死的东西了,那些学生都能知道,“读史可以明志,学史可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但是就像有些领导说的那样“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不久的年轻教师”要想泰人自若的驾驭课堂实现上述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诸多不可能之下,我尽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实现,所有首先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我觉得对所教教材还不熟,对于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真备课,敷衍了事。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精明的很,老师是否认真地备课了,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广博的知识素养,不出一周,学生便会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应付和得过且过的行为和想法都是极其可怕的,它会断送学生对你的信任,甚至彻底颠覆学生对为人师表的教师的高大形象。所以我丝毫不敢放松备课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在讲每一节新课前,我都会通过对新老教材的对比,查阅相关资料。在头脑中多次设想,在这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我该如何解答才会给他们最满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与现实联系很密切的问题时,我都会通过网络或向政治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等途径,尽量挖掘出历史与现实的某种联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历史并不是真正的“无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而事实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素质较高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善于表现自己。我就利用了他们这个特点,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有所收效。这几个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都很高,我就尽量使他们成为带动全班学习历史的.动力。毫不吝啬的表扬他们,其他同学受到了感染,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研究成果,后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21班的学生,声情并茂讲的非常好。

通过这半个学期的教学,也有很多遗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作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我觉得,我们只有把握住新课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学生敞开学史之门,指明知史之路,让每位学生畅所欲言,遨游史海,创新思维,施展才能。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魅力,不断地向课堂注入“活水”,真正“点燃学生思辩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头跳舞”无趣且无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二

本人任高一级历史教学工作,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的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

在学习人教版教科书必修1第八单元第27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时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本学期在学习人教版教科书必修2第三单元第10课《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可由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对中华民族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的原因则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在学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时,通过“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发挥想象力,设想‘如果你是一名生活在厦门的纺织手工业者,你会发现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在鸦片战争前后有什么变化?’”和“如果你是当年的荣家兄弟,请进行讨论,展开市场分析”这些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换位思考,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通过“有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同意这些观点吗?”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通过“从材料一人物挂冠从商中,我们应学习他怎样的精神?”问题思考,达到读史明智,渗透情感教育。

我们应辨证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具体的教学要求,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质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在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下,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领导不重视,教师无压力,学生无所谓。一些学校不开或少开历史课,把时间留给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即使开了历史课,也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农村历史专任教师少,教师不留作业。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

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就不知如何下手了。部分学生的课本在使用两个月之后如同新书一样,上面居然没写一个字,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许多学生还固守着学习历史也就是上课听一听,考前背一背的老观念。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但只靠单抢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如我在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反复推敲,就是难以找到突破“曲折”这一难点的有关材料,最后只好用教师可以讲解来解决这一难点,后来听了专家的课后,顿时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且由此获得了教学新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三

根据校行政的安排,本学期改上八年级的历史。上半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开展社区历

史小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了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班与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较差,这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审题能力、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的能力以及书写表达能力均与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四

历史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际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代的历史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结合多年的尝试,要把最新的时政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

据调查,高中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学生不喜欢历史课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师教学的因素。反思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不得不思考高中历史究竟该怎么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课,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在原有的备课讲课的基础上继续下大功夫,争取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在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以便给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时间趁热打铁,记忆刚刚学过的内容;每堂课前的温习很重要,我在每节课前精心准备检测题,上课前用投影仪打出来,让同窗们照着温习。这样通过上课和温习两个环节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点的记忆。

第二、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比较、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及历史人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方法,即一分为二,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突出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例如证讲到罗斯福新政,给学生介绍罗斯福这个历史人物,罗斯福总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是唯一一位终生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但他身残志坚,为美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走出三十年代大萧条的困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成就在美国总统史上仅次于华盛顿与林肯,受到美国人民的怀念与尊敬。请牢记他的名言:“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其不畏艰难险阻,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第三、注重发挥多媒体电脑教学优势,精心准备课件,力争做到课件最优化,把文字、图片、地图、表格、动画融为一体,讲练结合。

第四、以说服教育为主,忌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忌讽刺、挖苦及辱骂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

在今后教学实践中,要多学习、学无止境,多反思,宁静以致远。多虚心听取学生、同行的意见与建议,教学相长,谦虚谨慎,与时俱进,善于开拓创新,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五

在6班讲到美国用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陆战给盟军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时。我说:当时美国军方准备把两颗原子弹扔在东京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临时改变了计划。学生挺好奇,就问我,什么原因呀?我就陈述了一个理由,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美国飞行员定位不准确,再加上紧张,错误地投放了地点。我自以为给了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回答,满足了学生对历史之谜的好奇。

孰料,6班平时一个性格活泼的.女生打断了我,她指了指她后面一个男生:老师,他不同意你的解释。我没有生气,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稳、朴素,我有点印象,他经常在我讲一些内容之前,能预先说出我要讲的主题,是一位对历史有浓厚兴趣且历史储备丰富的学生。我示意他发言。他说:当时美国军方没有准备轰炸东京,对长崎和广岛的轰炸是事先定好的,并不是飞行员的失误造成的。我让他坐了下去,实际上我对这个事件并没有细致查找资料。课堂上刚才的这番解释记忆里也是听某位同行说的。后来回到办公室,迅速查了相关资料,果然学生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不禁汗颜,看来,我的备课还必须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识性错误可不是好现象,会误人子弟的。同时也要感谢我的那位学生,师生相长,的确,我们要平等地和学生相处,不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识上。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六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第四个年头,从20xx年9月新学期开始到20xx年1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引进试题)结束,,整整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已经过去了,以下是我对一个学期来历史教学的总结和引进试题考试情况的总结。

本学期是学习必修一政治史模块,从中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新课程理念将原来老教材的一维教育观推进至立体的三维理念。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这中间,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我们目前高中历史教育的灵魂。

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部分尽量放弃,集中精力突破某一课的核心条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兴趣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其他知识点,在情感上催生学生对教师和本学科的道德和价值认同,从而构建平衡稳健的教学软环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极好地利用了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和各种有效资源,老师讲授、板书、投影展示和学生辩论、情景扮演等师生间的互动式教学得以铺展开来。总的来说,这一套教学思路是行之有效的`,老师在发言中同与会的全市老师们交流了我校历史教学的心得,引起良好的反响。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课程实践,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改老教材以“知识点带线索”的教学套路,而代之以“以线索带知识点”的方法,重点突出历史教育的审美和价值引导的职能,为下一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次历史考试引进试题,难度中等、题量适中、教学重难点都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命题较为成功的试卷。客观题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均在此有所反映,该部分得分情况较为正常,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较为扎实;主观题部分相对而言考得更富灵活性,考到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道题虽然总体难度不是很高,但是出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对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要求更为显著,因此,主观题失分较为严重,其中尤以第32题西方代议制这一题为答得最差,对于西方代议制源头的“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知识点的把握最成问题。这些因素都制约了高分段学生的产生,这次考试最高分也就是75分。

从中我们看到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即在抓高一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和适应解题,由此,下一阶段我们主要是在保证基础知识的大方向上,加强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融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战中的解题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总体应试能力,为学生走向高年级做好坚实的准备。

第一学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立足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在第二学期有更为艰巨的工作在等待着我们。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七

新教材必修部分编排与现有教材有较大变化,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大容量课程,通过试教实践,总结几点反思。

新教材必修部分中对于知识点的编排突出中外历史的主干线索发展,旨在揭示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因而取名《中外历史纲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以纲要作为主线,着力于梳理中外历史流变,突显基本规律。本人探索出两个方法供参考:

1、是以课标重难点为中心,删繁就简,直奔主题。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秉承新教材的用意,用五个禁锢与五个解放来串联整节课,使学生掌握西欧思想解放的基本脉络,课堂节奏虽然紧凑,但也是有条不紊,取得良好效果。

2、根据课标要求详略得当,有所取舍,本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详细讲述,宗教改革、科学革命略讲,提供思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实践,该策略不失为一个高效途径。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八

今年,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与去年相比,我在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上课时的条理性更强了,能够较好的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第二,在这一年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够较好的做到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在讲课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做到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恰当的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方面的资料,尽可能的为学生展现一个鲜活的历史。

一、回顾经历,积累经验。教师在上每节课时,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气愤,在这不同的情绪中,往往蕴藏着宝贵的经验教训。寻找闪光点真诚赞美、赏识激励,这一条作为宝贵的工作经验被我收入行囊,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运用,成效很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二、发现问题,寻找方法。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经验+反思=成长。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浪淘沙,回顾反思我不再一味重复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尝试中变化、改进。

一、责任重大。备课,要新课、复习课一起备,但责任心让我非常明确,教师努力的一切关乎学生的未来,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与耐心去备课,这样才可以说得上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身为教师的这颗心。作为老师,在学习上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情与学情的调节,既要系统知识体系,也要不断渗透方法,用一颗充满责任感的心去与学生交流,那么学生会以一种重视但心中很踏实的感觉走好这一年。这是给教师本人和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氛围,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的责任心,责任重于泰山,实际上何止于此!

二、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师这个行业决定着这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行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可能人们更重视经验的积累,但实际上经验一定要与学习相结合这样二者才能真正焕发魅力。

三、多与学生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他们的需要。成绩好的学生需要在难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绩中等的学生系统知识,化解过去遗留的难点和盲点;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强化基础提高应试技巧等等,这都需要需要区别对待,而这与学生的主动交流分不开,有些问题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与空间让学生和老师交流起来课堂活跃,学生自主学习气氛很强,老师和学生都会进步。而且一定要记录和沉淀这样一年下来才会留下很多。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九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课时,气氛比较沉闷,提到分封制、宗法制这些历史概念时,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及内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诸侯联系的纽带是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学生反应迟钝,表情木然。及至后来用ppt展示秦统一的过程时,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对照着屏幕作一些记录。

课后,我仔细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课堂的沉闷以及师生互动的减少呢?这堂课安排在上午第一节,也是我新课的第一节课;课堂设计中也许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计的问题理解要求高,给学生的铺垫性知识太少,造成学生思维难以跟上课堂节奏;这几天,翻了几本教学理论书籍,书中提到课堂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不是发展了是判断教学成败的关键,看来,我更多的是关注了我如何去上课,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成为装饰门面的做法,课件中堆砌了过多的知识点体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图片,上课时更多地是在展示课件,学生是不是有兴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则关注得太少。其实我还是充分地准备这节课的,但课堂瞬息万变,看来预先设计好教案,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课堂是生成性的,根据学生和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课堂设计应是我下面着重要做的一件事。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课也是这样的,讲的知识点,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听得懂,并且因为你上课有生成性知识出现,有启发,这课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学就是有效性教学。

今天在高一(7)班上课时,这种体会颇深。课的题目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首先分析题目,让学生对本课结构有一个总体性的认识。

师:课文各子目与课题存在怎样内在的联系?

生:法令出一叙述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及逐步完备。

(我补充了古代官僚体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即维护皇权,皇权至高无上。自我感觉这样设计还是有必要的。)

师:君权与相权这一目与课文主题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君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是皇权越来越大,君主专制政体欲来欲强化。

可是对于选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题的关系,叫起来的几个学生都不能阐述,呆站在那里。

思考后,才明白高一学生毕竟是从初中才上来的,并且初中历史边缘化已是普遍化现象,因此,提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这里,可以试着把明显的联系让学生回答,而理解难度较大的则通过教师通俗讲解让学生明白。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一

一个学期的时间过去了,本学期教高一年历史,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对我来说压力大,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所以在这一学期除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外,教学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同时也找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确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 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1,在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对于刚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来讲,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努力让学生在课堂40分钟的学习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就结合历史这门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2,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鉴身"现在教给他们的是就某个知识应怎样分析理解,使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教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二

无处不在的精品-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课,讲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我从课件里调出来袁世凯的人物像,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声音,不是一、二个人,几乎是全体学生,我便问:难道这个袁世凯和你们想象中的袁世凯有很大的差距吗?学生们点头,并补充:真实的袁世凯怎么哪么矮小啊?(注,我投影的袁世凯正和一群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难道袁世凯一定要高大吗?我心里也在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事会有这样的印象呢?接着,我又补充了袁世凯脚不灵便,生有子女三十几个。学生们好像更好奇了,顺水推舟,我引导:邓老师讲的内容都是图书馆里《袁世凯传记》里读过来的,你们与其下课打闹,时间花在闲话,闲心,闲思方面,还不如多读一些历史传记呢,可以增加人文素养。学生点头称是。

也是在这节课上,我介绍了年幼的小皇帝溥仪被袁世凯逼迫下台,可怜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学生们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对于溥仪的经历并不清楚,我就说:学校图书馆空着呢,里面躺着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读了这两本书,中国近代的政坛风云,名人轶事也可以窥见个大概了。

又说到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在屏幕上打出了《与妻书》,我说这是感天动地的信呀,学生好奇,我便翻译给他们:意映我妻,你看到这封信时,我已与你永别了,你现在还是现世的.一个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个鬼了。个别学生有所触动了,大部分还没有多大感觉,可能与我设置方式有问,如果配上图像和哀感的音乐,再让感性化的学生朗读,是不是更能打动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绍了《与妻书》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诸葛亮的《出师表》。

扩大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涉猎书籍,我觉得有必要。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三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增。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仔细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抓关键的字词。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圈点批划

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它的作用是:

(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3)可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和“再创造”,使书本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掌握,创作出新东西。

总之,圈点批划是用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对教材所作的不断加工、分解和初步消化,也是把书本知识化为自身知识。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四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二)分析和理清知识层次或结构。充分利用课本的目录,探求章目、节目和子目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深化理解;同时又能系统化课本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学生通过平时不断地回顾、巩固,考试中,特别是在做大题时就能做到“信手拈来”,而能不或尽量少地减少知识点的遗漏。

(三)、提炼和概括要点。学习历史必须理清线索,掌握要点,这是将厚书读薄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所谓“要点”,就是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骨架,是历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提炼要点,必须具有逻辑概括的能力,这样才能从繁杂的内容中提炼出记忆的要点,从而以纲带目,化难为易,执简驭繁。

(四)、仔细推敲词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必须对教材重点和难点中的有关词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深刻的理解,进行一番“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这样才能正确、深入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进而达到培养智能的目的。

(1)抓关键的'字词。仔细领会,有利于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

(3)抓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句。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它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要求(果)。掌握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凭借推理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圈点批划

所谓圈点批划,就是做记号(圈、点、划)和写批注。

它的作用是:

(1)可经常提醒我们细心读书,用脑思考,加深印象,帮助记忆;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五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我们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创新的起始点。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在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以多媒体的手段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因此,我们要注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在学习了《英国的制度创新》、《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和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我就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观后感的小论文。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由于历史在初中是所谓的“副科”,学生不太重视,因此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贫乏,掌握得太少、太散了,如简单的朝代更替、朝代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不知道,而历史主干知识、历史体系更无从谈及。而高一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时间的跨度大,类似于以前的专题史。如必修1的第1单元,内容综合的程度是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政治专题中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积累、时间的跨度是史无前例的:从夏商周一直到晚清上下几千年。因此,学生根本搞不清缘由,记忆起来难度很大,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也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重视和加强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必要时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这样,学生就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就可能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在学习时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不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并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注意总结提高,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好。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六

本组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学备课有以下几点反思:

在备课时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利用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明白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历史老师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备教案同时也要备学案。为学生提供哪些课外阅读?什么情况下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历史专题讲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片等。都要预先计划好,做到有备无患。备课过程中要本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扩大涉猎的知识面;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审美教育。正确认识并处理好课内外教学的关系,努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互相促进。

《课程标准》把原有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务和教育功能与学生掌握基本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为基于历史知识信息传递的教学课堂,就必须要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一方面上,忌讳只是勾划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这恰恰是历史教学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学中不摒弃让学生完全地记诵知识点,不教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绝不是新理念下新课程的历史教学。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七

今年中考历史考试依然以基础题为主,但与去年相比,其考试的'难度有所增加,题型有所变化,考题有所创新。考试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不断改进。

一、研究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率。

认真钻研教材,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解读,转变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备,讲,批,辅,改的常规教学,准确把握重难点做到周密设计,科学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备课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广泛阅读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认真学习,积极参加课程培训和继续教育及听评课活动,从知识、能力全方位充实、提高自己。

三、加强中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考命题趋势。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每年中考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考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切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在本学年教学中,虽然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开展这项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今后在教学中应多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一注重以上问题,营造和睦、融洽的课堂气氛,并扭转学生“开卷考,只要了解知识点在什么地方就可以”的错误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并且提高成绩。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八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十九

高一新课程教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

创新

,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一、成功与喜悦

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

(1)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明确教学内容目标性。 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的思想,凸显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别于过去教学大纲时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专业性,教师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内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指导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而进一步全面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在“一纲多本”的时代,如何在课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具体内容处理教材,是课改中教学

创新

的起始点。

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对“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教学难点的完成,教师可以用讲解法或材料解读法来突破。这样即可灵活处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紧扣课标要求完成教学目标。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就谈不上历史教学改革,教师的美好愿望也就无从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使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运用知识,努力创设新的历史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历史学习方式转变为科学的新型的历史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自己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断得到发展。

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导入新课和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并结合相关资料,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观看“欧共体形成”的录像,让学生感性地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哪些影响?”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精神,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使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图示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的现象,使所学知识具体化、直观化。通过“对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我们有何启示?”问题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

(3)以培养多元智能为宗旨,转变单一评价机制,增加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明确指出:“遵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提问创新,有时学生提问很有深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不仅课堂气氛活跃了,思维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学习。观看《大国崛起》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写出

观后感的小

论文

。学生兴趣很高,在观看之余,积极撰写

读后感

。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感化和爱国情结的升华。

二、问题与困惑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主观愿望良好,但与教学实际总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与学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

首先,现实中存在着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导致进入高中以后,初中的历史基础严重脱节,严重影响高中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高中教材内容与观点与初中相脱节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教学内容严重脱节,初中内容蜻蜓点水,高中内容要求入木三分,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同时,有些观点过于“超前”与初中所学的观点存在着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2)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把历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时,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而还是等老师在复习时给他划重点;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一到考前复习时,就不知道如何自主复习、理解地掌握历史知识。再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针对学生学习基础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课前就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教学新知之前,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在学习时能使自己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让同学在课前的学习活动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到了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并通过充分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的新课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学习良性循环,并为下次学习探索积累经验。

(2)、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

新教材注视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在容量难度上和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同时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这种的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而且应是校际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总之,新课改毕竟还是一个新事物,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我们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我们同一起点和机遇。我们只有坚定信念,迎浪而上,内强素质,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篇二十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担任高一年级10班班主任,并担任9班、10班、11班、12班历史教学工作。9、10、11班都是普通班,出很好的成绩不容易,加上很多学生(包括12班这个实验班)都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所以过会考都很困难。这样就要求我必须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把历史课本教好,还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并加入许多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重视会考。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对学校的深厚感情,我潜心研究新教材,着力明晰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和知识体系。通过不断深入学习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付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科知识的教授和基本科学素质的培养,同时促进了优秀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在这一年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和不足,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历史教学要重视研究性教学,历史课要寓教于乐。高一的历史课难度不深,但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要十分扎实。因此我在备课时,注意史论结合,课上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和经验,同时加入许多历史背后的故事辅助教学,让学生认识历史真相,客观看待历史。为此,我带领学生查找资料、讨论、学习,上了一堂评价李鸿章的研究课,效果很好。与此同时,我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每一堂课都进行提问和默写,让学生逐渐养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增强紧迫感。

2、一定要重视学生感受,带领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识的形成。我还介绍自己高考时的学习和生活,告诉她们我是怎样从成绩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后考上大学的,这不仅给了他们经验,也鼓舞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他们经常向我请教方法和经验,与我探讨,及时向我报告学习状态和心态,我从来都是耐心、高兴的听取,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取得了好成绩。

3、不要放弃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了解到很多学习差的学生是遇到了困难,他们渴望老师的帮助却又不敢,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表示了我愿意帮助他们的心情。学生都很感激,于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让他们分批利用课间、自习等时间来找我背书、做练习。他们平时没有养成坚持的习惯,容易忘记,于是我就经常提醒和督促他们,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们,使他们养成了习惯,终于都能够按时找我复习,甚至一有空就来问问题,因此在会考前,他们的成绩都获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进步的喜悦挂在了他们的眉梢和嘴角,心里也默默的祝福他们会考能有个好成绩。

虽然这一年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教学任务也不轻,但我始终充满了热情、信心和爱心,在这一年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经验,还得到了学生的爱戴和信任,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将继续鼓舞我在从教这条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断前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