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一
1、教材简析: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编写意图及本课语言生动,感情真挚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二、抓住重点词句,精讲探究,学中悟法
“学贵有疑,疑则进、”我先提出问题:文中具体写了燕子的几种飞行姿势?让学生自由读文后,再指名让学生回答、只要回答有关于内容的,我都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回答不上来就由他自己寻找具体哪位同学帮助,我并要求演一演燕子飞行的姿势、我根据学生汇报板书:飞行的燕子、这样是增添课堂气氛。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二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标"关于这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和"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句、精彩句段".本组课文的单元要求是要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想想为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什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燕子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获救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唤人们要保护动物。
中年级的孩子们比较喜欢钻研故事,喜欢有悬念的故事。所以,《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依据年段目标及本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难点:领会描写恶劣气候和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一切语文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之上,只有先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流利了,才能够继续进行其它的学习。因此,我采用以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去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书声琅琅,读读议议,互动交流,真正奏响了"读"这一主旋律,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采用多种形式地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不只是单纯的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1、课外预习为提高自学能力服务。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重点,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将由学生在家预习完成。
2、在读中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以读促理解;学习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善于启发引导,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3、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和运用。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默读,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培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内容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一、导入
1、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说起,从专机,专款,专家说到专列。
温总理赶到灾区乘坐的飞机叫————专机;各级财政,单位专门用于救灾的钱款叫————专款;在抗震救灾医疗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的人————专家;专为救灾物资开出的列车————专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恶劣的环境
先是学生默读,在书上找出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然后是同桌合作学习。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然后交流。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简单了解冒号的用法,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次朗读。
(二)政府救燕子
着重于一个词的理解"呼吁",瑞士政府是怎样救燕子的? "立即"说明了什么?通过广播通过电视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里有个词语叫————呼吁。再设置情景: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让学生现场模拟播音员呼吁。
(三)居民们救助燕子
1、听到呼吁后,居民们是怎样行动的?先学生自由说,再对照书上的段落朗读。
2、引导理解居民们的爱心,有哪些人去找燕子了?(引导从年龄、职业等方面说)理解"纷纷".反复朗读重点段。
出示带点的词。学生从内容体会思想,通过多次的朗读了解普通的居民不畏严寒、以极大的热心和热情投入了拯救燕子的行动。学生在读中议、议中读,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在自读自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
3、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蒂的可贵行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课文中的含蓄的词语、深刻的句子、精彩的场面、生动的意境,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朗读,才能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课堂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
(四)燕子致谢
1、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前苏联优秀教师阿英那什维里曾说:"学生不是需要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想象说话也是如此,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三、拓展延伸
1、爱心专列
燕子专列正徐徐启程,这仅仅是燕子专列吗?这还会是装载什么的专列呢?引导出爱心专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精神影响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2、姑娘徐秀娟大学毕业后来到丹顶鹤保护区工作,后来为了救助一只陷入沼泽的丹顶鹤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的故事。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配上丹顶鹤优美的身姿,加上感人的旋律,激起学生无限的深思-------爱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三
《燕子》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作家郑振铎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状物散文,主要描绘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翔,在电线上停歇的画面,给春天带来了许多生机。课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描绘外形美);第二部分写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生趣。(写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写燕子飞行时的情景(写出动态美);第四部分写燕子停歇时的特点(这是静态美)。文章的篇幅短小,画面生动,文质优美,蕴含想象,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美丽的春天,既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的好文章,也是本单元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好材料,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素材。
本文通过看图,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学文,帮助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可定为: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燕子、轻快、增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图文结合,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感情。
4、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其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活泼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学文,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及文章最后两句话"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歇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可采用板画、音乐、幻灯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
本课除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有序看图、分清主次、据图读文、图文对照"等看图学文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给学生图文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朗读、绘图理解、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采用质疑问难法、小结法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大纲》和教材,体现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看、听、说、读、写、练促读的教学思路,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从图到文,紧扣题目,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第二课时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品词析句,积累和运用语言。整个教学真正体现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五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课文的导入,可采用创设情境法。
教师边播放歌曲《小燕子》,边辅之以优美、生动的导语:春天来了,在农村,在城市,在田野,在树林,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可爱的小燕子。瞧,燕子从南方赶来了(教师板画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多么美丽啊!
通过教师形象生动的导语和欢乐的音乐渲染及简单的板画,创设出具有春天气息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投入自觉的、全身心的、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设置氛围中,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让学生结合"预习提示"部分对全文进行感知性阅读,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相互提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尝试解题,质疑问难,既是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法,又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自学能力,进而达到自能读书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质疑问难,调整自己的教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有的放矢,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三)图文对照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图文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
(1)看图,我看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看到了什么。
(2)看图,我是怎样看的;学文,了解作者是怎样看的。
(3)看图,我想到了什么;学文,了解作者想到了什么。学生经历这一训练过程之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理出本课作者的写作思路(师板书):
a、燕子的外形美;
b、燕子从哪儿来;
c、燕子飞行时的动态美;
d、燕子停歇时的静态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了画面和课文内容,学习了作者抓特点,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了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并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从而使学生的学路和作者的思路相吻合,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的作用: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对课文的记忆,辅助背诵;
(2)理清文章思路;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
(4)简笔画起到了直观效果。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四
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理解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在表达中心思想时的作用;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合作交流,通过情感朗读,感受课文中质朴的语言,感悟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音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对动物的珍爱之情,培养热爱动物并能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生活经验和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和贯穿全文的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三四自然段中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同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打算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在教学中,采用“读为基础,读中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同时注意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2、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利用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发挥想象,释放自己的情感。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准备教给学生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求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中相互学习,学会找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理清课文思路;通过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词义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词义的能力。
2、朗读感悟。尊重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默读,引读、配乐读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想象说话。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课后练习题三设计了这三个想象说话练习,旨在挖掘文本的留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超越文本。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落实了人文性的教育目标。
围绕以上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6个环节。
环节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
首先板书“燕子”,引导学生背诵《燕子》中描写燕子的句子,然后问学生对燕子还有哪些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燕子的资料。使学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为学生的信息交流创设平台,同时为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引发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
2.板书“专”要求学生扩词,再板书“专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专列”的意思。并让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质疑后,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以备研读。在这里通过语言文字的多方位解读,和对课题的质疑,养成学生读文先读题,看题学文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环节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披文入境,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以其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的作用。
最后,小组交流后,再组织班级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随机点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环节三:由疑入境,统领全文
首先以“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并统领全文。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即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
接着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燕子遇到的麻烦:冷、饿、累。并随文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濒临死亡”。通过观看图片,学生谈此时的心情(着急、担心等);再充分创设当时寒冷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并通过多次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和分析。
2.学生充分感受到燕子的困境后,教师提问:但燕子非常幸运的逃脱了这场灾难,它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根据学生回答,师板相机板书:政府居民贝蒂。
3.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在自己的有感悟的地方画出横线。养成读书做批注的好习惯。学生自主学习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绪,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集体交流时,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教学体会“居民、贝蒂、政府”的爱——
教学感悟居民的爱中:
先在学生汇后,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二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再组织集体交流时点拨:“纷纷”表示很多居民走出来。这居民当中都有谁呢?“可能有……可能有……”让学生感受人们都在行动。“四处”:都是哪些地方?“在……在……”让学生感受人们到处寻找,不畏艰辛。
理解后,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注意以情感人,用自己的激情的言语感化着学生的心灵,用自己诚挚的情感,带领学生走进那个冰天雪地的瑞士,去跟随那里的居民一起来寻找濒临死亡的燕子。
在感受贝蒂的爱中:
(1)、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冻僵、僵硬、皑皑白雪、冻得通红”,感受到贝蒂不畏寒冷去拯救比自己更为弱小的、更需要保护的燕子,进一步感受了人们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博大的爱心。
(2)、在学生情感朗读后,提问:贝蒂她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什么?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感情蓄势到一定程度得到及时宣泄,也是加强理解,内化情感的一种手段。
(3)、在学生深切体会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感受贝蒂对燕子的关爱之情。(相机板书:爱)带着体会到的感觉,再一次深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强调评出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紧紧抓住文本,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多次的情感朗读中,入情入境,以读导悟,再感受人物崇高思想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文本的留白处,开启学生思维,发挥想象。
感受政府的爱时:
用“关于瑞士政府又做了哪些事?”一句过渡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交流中谈谈自己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中尝试着去感悟。也使整节课做到松弛有度。
环节四:想像说话,升华情感。
出示站台上人头攒动,与正待启程的列车挥手告别的画面,并轻轻响起音乐《爱的奉献》。
(1)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爱驶向温暖(板书:温暖)的远方;(随机板书:画列车)燕子在车厢里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同学们配乐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抓住契机经行想象说话练习。丰富的想象激发丰富的情感,丰富的情感又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当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步入其境,真情萌发时,学生的火种就会点燃起来。
环节五:拓展文本内化情感
1、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可爱的燕子快乐地乘着幸福的列车驶向远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接着下发阅读材料:《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自主阅读。
2.学了课文,听了故事后进行写话练习。
(1)我想对贝蒂说:“。”
(2)我想对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生命的小女孩说:“。”
(3)我想对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一段,可以随便发表自己的真实感想。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也符合了学生智力发展的多元性。
3.学生写话完后,随机展示。教师恰当评价后再进行总结: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用爱、用情编织更美好的故事。由于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环节六:布置实践活动
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共同搜集人们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资料,用自己的行动向自己周围的人呼吁“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体现了语文的综合实践性。
关键一中我先板书(燕子),引导门生交换关于燕子的信息,接着板书(专列)开导门生举行质疑。关键三中用题目“燕子得到了那些人的资助?”相机板书(住民、当局、贝蒂),在感悟贝蒂的支付时板书(爱)。关键四中使用过渡语“列车开动了,载着燕子的列车,带着人类的爱驶向温暖的远方。”(随机板书:温暖并画列车)
我的板书形象生动、简明扼要,可以大概捉住题眼。到达“高效能、简约化”的成果,有利于门生明白文本主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五
各位评委:
下午好,我叫张桂英,来自后栗园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12课《燕子妈妈笑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人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体验到小燕子与妈妈的心情变化,受到情感的熏陶。《新课标》还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在课上,我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燕子妈妈笑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小故事,讲了燕子妈妈为了教会小燕子观察的本领,三次让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在燕子妈的耐心指点下,小燕子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这篇课文告诉孩子们:对一件事物,只有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整篇课文充满了童趣,语言浅显易懂,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课文。课文有两幅插图,一幅画的是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聊天;另一幅画的是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图画色彩先明,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学到了观察事物的方法。
我们班的学生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思维活跃,见解独特、个性体验丰富,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好读、好问、好想、好说,再加上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既给学生创造单独读书、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观察方法的感悟。此外,一年级学生学生的说话、写话的能力还很低,我在讲读结束后安排了词语搭配、说句子的练习,使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逐步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既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等在内的人文素养。”因此,依据课标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燕子先后观察了三次,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
3、学习小燕子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4、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5、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说话、写话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小燕子三次仔细地观察冬瓜与茄子不同之处的喜悦,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朗读童话故事,让他们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2、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三次对话。
3、能用“认真”说一句话。
(二)教学难点: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通过观察实物进行语言训练。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水果或蔬菜。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安排了以下环节: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提问题的学生才是最会学习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上课,我就直奔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燕子妈妈笑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燕子妈妈笑了。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教师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立刻提出问题: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我在课题后边用红粉笔写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表扬质疑的学生:你提出的问题直奔学习难点,了不起!老师相信,通过仔细读课文,你会找到答案的。
这样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也带着问题,怀着迫切的心情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了解不同。
学生说教师板书:大小
青紫
细毛小刺
让学生回忆妈妈平时是怎样对自己说话的,是为了让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口头填空,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又渗透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三)深入理解,指导朗读。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我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小燕子每次回来后对妈妈说的话,用曲线划出妈妈说的话。(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汇报交流:小燕子第一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学生矫正后自由读,指名读读出高兴的语气)妈妈是怎么说的?(学生说教师出示课件,再次问:你们和老师划得一样吗?矫正后体会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读课件中的对话。可爱的小燕子第二次看回来是怎样告诉妈妈的?妈妈又是怎样说的?(随生说打出课件:自由读——指名读——生生分角色读)聪明的小燕子第三次看回来后怎样告诉妈妈的?(随生说打出课件)教师引导:(1)“高兴的叫着”什么样?所有的小燕子都高兴地冲着燕子妈妈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2)小燕子这次说的和前两次有什么不一样?(体会“发现”。)
小燕子这么高兴,妈妈会怎样?齐读第六自然段。追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燕子每次去都有收获;它一次比一次进步;它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妈妈让它去那么多次,它都不怕麻烦,师:它很有耐心。多可爱的小燕子呀!此时此刻,你想对它说点什么?(发散练习,情感熏陶。)学生迫不急待地说:小燕子,你能把冬瓜和茄子的不同都观察出来,你真了不起!小燕子,我也要像你那样仔细观察身边的东西;小燕子,以后,我也要听妈妈的话。小燕子听到你们的话,一定很高兴。冬瓜和茄子还有不同呢!你们快去第一自然段中找一找。打出课件:让学生在读中知道冬瓜是“躺”在地上的,茄子是“挂”在枝上的。然后让学生把“冬瓜和茄子”图片贴在语文书的插图上,怎么样贴是“躺”,怎样贴是“挂”,学生贴完后,教师出示课件,直观理解这两个词。学生贴的过程就是对“躺”和“挂”理解的过程,使识字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最后,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出示课件:自由填——指名填——齐读)
(四)学以致用,说话写话。
你们想不想像小燕子那样学习观察的本领?好!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出示课件:黄瓜图。学生观察,通过看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黄瓜是长的;黄瓜是绿的;黄瓜的皮上有小刺;黄瓜的顶上有黄花。你们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说,指名说,出示教师的范文,学生读一读。看到这么诱人的黄瓜,你最想说什么?出示第二句话。通读描写黄瓜的句子,感悟写法。在生活中,有许多蔬菜和水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图片,叫岀蔬菜和水果的名字。在观察自己喜欢的蔬菜和水果时,我们除了用眼睛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学生说得非常好,有的说:“可以用手摸。”有的说:“可以用耳朵听。”有的说:“可以用鼻子闻。”、还有的说:“可以用嘴尝。”孩子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蔬菜或水果吧!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介绍,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指名介绍,听后评议。
这样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了高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五)词语搭配,突出重点。
通过你们的认真观察,你们能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课件出示:认真()学生进行词语搭配,教师点出答案。再出示:()认真,学生填空,教师点出答案。读出所有的词组,开阔视野,为用认真说句子奠定基础。
学生知道“认真”都能和哪些词搭配了,教师再引导学生用认真说句子,随着教学进程,学生说出的句子越来越具体了。这样设计,既进行了词语积累,又使不同的学生学会了说话写话。
在本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上,我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探索下去。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六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儿歌《小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燕子是春天来临的象征,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熟悉的一种动物。大班孩子已经认识过燕子外形特征,对他们来讲燕子区别其他鸟类的标志是像剪刀一样的尾巴。他们还了解了燕子是益鸟、喜欢捉小虫,喜欢在屋檐下做窝,燕子颜色很漂亮,是黑白两色的……孩子们通过科学活动获得了有关于燕子特征的认知经验。而儿歌《小燕子》则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引领幼儿感知、认识燕子,以儿歌语言特有的规律和节奏,向幼儿描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因为大班孩子已经有的一定的认知经验,所以将这个活动放入大班教学就比较合适。
儿歌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对燕子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了动态的描述,以燕子的剪刀尾巴将整首儿歌串起,仔细品味就能够发现前面两句写出了燕子轻巧的体态和标志性的特征;中间两句使用方位词“上”和“下”写出了燕子飞翔时的情景;后两句中“茅草当枕头”和“泥巴搭窝窝”则是对燕子做窝的说明,就六句儿歌将小燕子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念诵而歌后,还发现和押韵,儿歌每“巧”和“刀”、“朵”和“云”、“头”和“窝”,读起来琅琅上口。儿歌的中间两句把燕子活泼、俏皮表现得非常到位,使人不由自主地喜欢燕子,同时对大自然发生浓厚的兴趣。
儿歌是属于语言领域的范畴,但儿歌中的内容有一些科学领域的东西,所以这首儿歌是一个很好的教材,既能让孩子学些儿歌,又能通过儿歌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科学知识,体现了现代幼儿教育的相互渗透教育理念。
前面我已提到过大班,因为大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对新的东西有着很强的学习欲望,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而且他们还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喜欢解决问题后带给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会因此而快乐、因此而满足。所以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解读,我把此儿歌的教学对象定位在大班,因为儿歌《小燕子》不仅需要孩子有良好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引导幼儿扩展孩子的思维。我们给孩子安排的学习内容如果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迎合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这是在新纲要明确指出的,也是要求我们在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在目标的制定中要考虑全面一些,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提高。要通过能力培养,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2.1、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并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仿编诗歌。
2.2、培养幼儿喜欢燕子、愿意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为什么这样定目标呢?因为目标1渗透了认知和能力内容,这是整个活动的主心骨,重在帮助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来运用已有经验仿编诗儿歌。目标2是情感目标,在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爱燕子、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3、说重、难点
我将此次的活动重点定位为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先前的知识准备,和对诗歌的结构分析来突破的。
2.4、说活动准备:
包括知识准备和物质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请孩子在家长帮助下收集燕子的图片和资料,加深对燕子的了解。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根据儿歌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幼儿对儿歌的理解。
我在此次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了观察法、视听结合法、提问法及相互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多媒体教具帮助孩子直观感受并理解作品内容。在相互的谈体会中获得交流,使得一个人的经验融集成为大家共同的经验。同时通过教师及孩子的问题,启发幼儿观察事物及积极思维,培养幼儿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使孩子发展成独立学习能力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孩子学习的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为基点,让孩子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的活动气氛中理解儿歌的内容,幼儿在相互的讨论、谈话中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同时在相互的交流中并理解活动中的重难点。
整个活动分为导入、理解、创编儿歌三部分,下面作简单的说明:
第一部分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燕子的谜面来感知、复习燕子的外形特点,并以此为导入,请孩子谈谈我所知道的燕子。主要是通过此环节为下面的儿歌学习做准备,这也是课前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收集所需资料。学习自我的资料收集及养成这种习惯,对孩子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理解儿歌是通过直接播放课件,通过孩子的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画面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孩子讲述的基础上帮助孩子用儿歌的语言进行概述、根据孩子的情况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尝试着用儿歌的语言说。教师的完整朗诵帮助孩子欣赏,感受诗歌中燕子的形象和儿歌的韵律美。在此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孩子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在商榷中共同解决。
第三部分主要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收集的资料,按照儿歌的形式仿编儿歌。这个活动有点难,正是有点难才对孩子有吸引力,才能让孩子体验突破的快乐。
儿歌《小燕子》的教学活动其是教育的一个载体,我们的幼儿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问、乐于与同伴交流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儿歌的设计中就很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制定中就考虑了能力因素,在之前的知识准备中我就鼓励孩子自己找资料,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孩子的需求放到首位,让孩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敢于发问,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有一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反思、探索,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七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第一课《燕子》。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课: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本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记叙的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识记部分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经分析得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我将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重要途径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中,可以了解到:
三年级学生善于想象,但缺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基于上述原因,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欣赏燕子俊俏、灵巧的美。
为了完成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法:
1.图片扩展法。
2.以读代讲法。
3.创设情景法
结合教法,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朗读品味
2.想象体验
呆会儿,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一)成语引入,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让学生说一说描写春天的成语,当学生说至"莺歌燕舞"一词时,提问:这里的燕指的是什么?倘若学生未说到"莺歌燕舞"一词,可以送成语的形式,向同学介绍本词。进而引出: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无限的生机,板书课题,由于"燕"为本课生字,而且笔画复杂,所以通过形象记忆法帮助学生识记。提示:"廿"是燕子的头,"口"为燕子的身体,"北"为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此后,安排学生与文本进行第一次对话。要求学生:边读,边回忆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燕子图?即: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为后文细读品悟做好铺垫。
通过阅读,可知作者依次描绘了燕子外形图、燕子归来图、燕子飞行图以及燕子停歇图。首先,欣赏第一幅:燕子外形图。也就进入了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细读品悟,学习语言
1.小燕子的外形究竟有怎样的特点呢?我组织学生以小老师领读的形式温习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词语,接着出示填空,以词语搭配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填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绿色字体,发现作者描写燕子外形的视角是由整体到局部,通过观察红色字体可以发现作者正是从颜色、动作、形态三个方面将小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特点跃然纸上。从而为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
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放声朗读。
2.那么是谁在召唤着春之使者——燕子,赶快归来呢?当然是春天里的伙伴们,要求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中描写的景物。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即播放春景近景图。柳丝千条万条、小草挨挨挤挤、绿叶碧玉葱茏、各色野花竞相开放,大家你追我赶、争着抢着聚集到一起绽放光彩。用文中的一句话说就是——赶*似的聚拢来。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四字词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及热爱之情。进而追问:假若你是燕子,看到伙伴们这样卖力的为春光增添生机。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心情的理解,体会小燕子为春天增添生机的迫切心情以及"赶来"一词应用的准确性。
进而引导学生带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齐读本段。
那么燕子的到来为这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怎样的生机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燕子飞行图
首先要求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的语句,很容易会找到"斜着"、"掠着"、"掠过"这几个词,进而以联系课文内容调换词语的形式帮助学生体会燕子飞行的特点。将"斜着"换成"歪着"不行,因为不够美。将"掠过"换成"飞过"呢?通过后文的"一转眼"可以体会到,"飞着"显然不够快。将"横掠"换成"横擦"更不行,因为那就体现不出燕子尾尖一沾水面轻滑而过的轻盈,显然不够轻。
进而引导学生发现,燕子的飞行是快速中带有自由轻盈的柔美,此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本段。
引导学生发现正是有的关联词的使用,让我们看到看了燕子丰富多彩的飞行生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那女生对读本段。朗读过后呈现画面,激发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这是柳树枝头的燕子、横掠过湖面的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的燕子,又有飞翔的燕子还会飞到哪呢?也许会在枝头嬉戏,也许会在桥栏上极目远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让学生用上"有的"关联词语将想象到的画面,汇总起来说,从而达到丰富积累的目的。
通过语言叙述,引导学生发现这景虽美,但仿佛还缺少点什么。听,田野里的歌唱家在谱写新曲。你听懂她的在说什麽了吗?它的心情怎样?入情入境后,再回归到文本让学生寻找描写燕子声音的词语,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描写动物时声音词语的运用,能使画面更加充满生命力。随即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燕子的快乐心情。
(三)对比联想,自读感悟。
燕子飞倦了会落在电线上停歇,此刻也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
通过燕子停歇图与五线谱图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痕"字使用的精当,用五线谱来比喻燕子停歇情景的巧妙,进而组织学生以为图片配上注解的形式,进行赛读,评选出最佳播音员。
(四)回顾全文,总结升华
至此,四幅美丽的燕子图欣赏完毕,让我们再将那无数的美丽瞬间定格回放,仔细端详能感受到燕子俊俏的外形美,放眼望去,可以欣赏到燕子飞行的动态美,极目远望,燕子的静态美让人一览无余。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视角正是由近至远。此后安排学生同桌间,看图片复述全文,从而实现语言文字在脑海中再造想象的过程,达到积累佳句,升华情感的目的。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八
1、教材分析
《燕子》这篇课文选自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2篇文章。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走进春天。本组教材以优美的诗句及文字,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展示了生机勃勃、姹紫嫣红的春光。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语言非常优美,文中的小燕子活泼可爱,是春天的使者,给春天带来了生机。作者描绘了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全文结构清晰,共四个自然段,分别讲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为春天增添生机;飞行中燕子的行态;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2、教学目标
在学完第一课《春的消息》后,学生们对于春天的景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春天的感悟有一些自己的体会。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上还有一定难度。根据单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光的美好,了解燕子样子、性情、飞行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3、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题目是燕子,因此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
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读中悟情”的方法进行本课教学。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等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由听儿歌《小燕子》引入课题,并让学生跟唱。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既触动了儿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同时让学生齐唱,无形中让学生对歌词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觉,同时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课文能为识字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句子做铺垫。)
课件出示,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相机指导易读错的字音,如“俊”、
“痕”、“凑”、“泼”等。并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出示形近字“凑——奏”、“泼——拨”进行区别,使学生掌握生字“凑”和“泼”的写法。提醒学生“翅”和“痕”都是半包围结构,注意书写。在集体认读和交流中,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3、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再读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外形、春归、飞行、停歇四方面描写燕子的。初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春天的光彩夺目。
然后布置作业:熟读课文,书写生字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下面具体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外形、春归、飞行、停歇。
(设计意图: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又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
2、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方面细细品读语句,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感悟。在这里强调学生读书要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小组内相互交流体现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全班交流时,学生说到哪个方面,教师就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相对应的段落。
(设计意图:设计这样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增大,学习兴趣增强。)
预设:
(1)燕子的外形特点:
学生说到第一自然段时,师提问:这段话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小燕子?(羽毛、翅膀、尾巴)
出示课件:燕子图,让学生完成练习。
一身()的羽毛,一对()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指名说说所填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结合图使学生直观理解“乌黑光亮”,感受到燕子羽毛的颜色美观。让学生谈谈是怎么理解“俊俏轻快”的,从而体会出燕子的机灵、活泼。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比喻句的妙处所在,从而对燕子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掌握燕子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燕子的喜欢之情,同时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春归:
第二自然段着重描写了燕子飞来的季节——光彩夺目的春天,学习时让大家思考:这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直线画一画。让学生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
重点比较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才下过几阵雨,风吹拂着柳丝。草、叶、花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第二个句子,作者用了丰富的表现颜色的词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光彩夺目、色彩斑斓的画中,真是太美了。这时小燕子从南方赶来,更为这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生机。
出示美丽的春光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并通过指名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感悟作者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和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感知语言文字,品词析句的能力。)
(3)体会飞行之美。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想象、说话训练,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丰富了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行指名读、竞赛读、师引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4)体会停歇之美。
在这里让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和句子用得好,说说自己的体会。
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几痕”和“几根”进行比较,“几根”太实,显不出电线的细和蓝天的旷远;“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结合课件了解电杆和燕子组成的画面,与五线谱比较,体会比喻句好处。再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赞歌”在唱什么?感悟歌颂春天的主题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的欲望。)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我时时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突破重、难点。
3、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在学生品析完燕子的外形、春归、飞行、停歇之后,教师总结全文,作者赞美了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完成板书)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4、拓展延伸,自由创作。
在这里通过布置作业来延伸课堂:任选其一
1、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绝不仅局限于课文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激发学生创作及写作热情,发展创新能力,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春归赞美
飞行
停歇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关于田田等人呵护生命,保护环境的课文————《燕子回家的路》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系列人与动物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燕子回家的路》这篇课文讲述了田田、爷爷和韩奶奶为了让出去觅食的燕子妈妈能顺利地回家,守在二楼楼梯口看着窗口的事。这件事情虽然很小,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也能让孩子们进一步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着和谐友爱的关系。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他们天性善良,喜爱小动物,对自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积累上,仍需要老师加强指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级段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二单元的训练重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对动物的关爱。
3、品味重点词句,感知文中人物角色的心理,体会到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懂得人与动物应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文中三个人物对小燕子相同而又不同的爱,深刻明白人和动物要和谐相处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写想象型的读书笔记。
教学中,我本着“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教学思想,运用朗读感悟法,想象品味法激发和升华情感,让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真情播撒在每个孩子的心田。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读为本,组织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分角色表演等多种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在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大胆想象的方式中理解课文内容,练习续写故事,将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简笔画来冲击学生的视觉器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填写积累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优化了课堂教学。
一、谈话导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法要遵循课内代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在导入新课时,我由本册书学过的《燕子》和《燕子专列》导入,同时给孩子一个展示课外积累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九岁的儿童是从兴趣的角度去读书的,至于怎么读和应读懂些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教师应从方法上多给予具体的指导,所以,在此环节,我引导孩子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不懂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后再遇到不理解的词,就不用只依靠词典了,同时孩子们也懂得了自己在初读课文时,都应该做些什么。
三、细读课文,倾心对话,体会情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儿童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也是阅读指导课的重要任务。在此环节,我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认真品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为接下来的分角色朗读打好基础,而分角色朗读又能使学生动心动情,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四、引导想象,体会爱心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本文的好词好句虽不太多,但也不能放弃,也应引导学生摘抄。
正是因为课文的好词好句不算太多,我决定运用想象教学法设置疑问,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思索、去填空、去补叙。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是这样引导的:
3、请你再想象一下,明年春天小燕子还会来吗?
这一环节过后,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在学生续写完故事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是这样设计的: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现在你就可以选定一个人物,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文本主题得到了升华,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板书是一门艺术。精湛的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本课板书,我将二楼楼梯窗口及燕子窝和乳燕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下面写着爱心也是无价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
因本人从未尝试过此类教学,再加上能力有限,在此次授课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些问题,敬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十
本课教学围绕突出燕子精神、让燕子精神感染学生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这就决定了要把读好描写燕子的几个重点句,作为本课时的一个语言能力训练目标,因为读又是语言教学中人文性、情感性的表现,因此,读这些句子也是达到情感目标的一个体现。编者把这篇文章安排在“读懂一段话,要从读懂句子开始”的单元里,就是要求学生在多读感悟这些句子的同时,注重抓句子中“不分昼夜、落下来、付在甲板上、展翅起飞”等词语,教会学生利用抓词语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这是本课的技能目标。教学本课,大致采用“强化语言——读中悟情——迁移激情”的教学步骤。先说第一环节教学。课文第一段的语言极其优美——“海有多大?天连水,水连天,望也望不到边。”应该说是描写海的一句独特的句子,让学生积累在头脑中有极大好处。它是在第一课时教的,为了强化对这一句语言的巩固,课伊始,让学生背背这句话。学生能背得有气势的话,一开始,马上有一种海很大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为了下面燕子要飞过如此大海是非常辛苦的作了感情的铺垫。背后,要求学生静下心来,把课文读上3分钟。学生读课文要以时间为准,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参与,不然,优秀学生一读好,其余学生都会戛然而止,不能保证学生充分地读。有了时间标准,好的学生可以读上几遍,也保证后进生至少读一遍课文,长久如此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会提高,速度会加快。再读之后,给学生一个开放的问题:说说你对燕子有什么感受?这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就能给学生一个敞开心灵空间的机会,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次“摸底”,使教师在教学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发挥人最为感动。还是要求学生读书,把描写燕子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读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读、划,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给予需要的学生个别指点。交流划下的句子,把这些句子投影在屏幕上。这些句子是:
燕子从寒冷的北方飞到温暖的南方去,在海上不分昼夜地飞呀飞。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就像雨点一样地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又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在到达目的地以前,它们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为了体现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以选择权,把自己认为能读好的句子多读读。同时也是自信心培养的好时机——自己认为能读好可以是读一句,也可以是读多句。学生在充分的自己练习朗读基础上,进行朗读的交流与指导,每一句都要读到入情入境之境界。指导学生要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试着把重点词读好,读出味,句子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如“像雨点一样落下来”的“落”字,“伏在甲板上休息”的“伏”字,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就是对燕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最好理解。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燕子是多么艰难,以使学生动情,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学生的感情朗读中,学生的心灵才能得到震撼,内心才能有感触——燕子是非常艰辛的,我们要爱护它;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不是要有这种咬定目标不放松的精神吗?这些都不能靠教师贴标签式地塞给学生,可都在读中传递着。总之,一句话,千言万语都在“读”中。以上教学也可以说是形成了一个教学板块,是在“读中悟情”。应该说板块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之一,它往往能使一个问题得到深究,使学生的收效达到最理想状态。这篇课文中还有对水手的描写,其实作者描写水手,也是为了衬托燕子的精神,所以我们学习水手的语言,也要放入对燕子的崇敬之情中,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种情感的熏陶。为此,在教学时,我用极富情感的语言说道:“燕子的精神感动了水手们,我们来看对水手的描写——”即转入另一板块学习:让学生朗读“水手们用崇敬的目光,望着那些越飞越远的燕子,又怀着沉重的心情,把那些躺在甲板上的燕子,轻轻地放到大海的怀里。”读这句话,就是对燕子精神的再次深化体会,学生绘声绘色地读着水手们“崇敬的目光、沉重的心情、轻轻地放”等词语,心中必定会激起对燕子的崇敬之情。通过读的教学方法,语言得到训练,情感得到熏陶,可谓一举两得,艺术化地达到了教学目标。课文有一个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怀着……的心情……(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说话。怎么训练呢?我也是放在对燕子情感感受之中落实了句式训练,要求学生用“(燕子)怀着……的心情……(干什么)”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这实际上是对课文再一次深度内化,有的填上“燕子怀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情,朝着南方永远不停地飞。”有的填上“燕子怀着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也要坚持到底的心情,飞到自己的目的地。”这既是句式的训练,又是对课文的理解,是我们阅读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综观全课,我把体会燕子的艰辛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为突破这个重点我把学语文与悟情感相结合作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多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多探究语言,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由此,学生也运用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在读中体验着情感,在读中领悟语言规律,以达到培养语感之目的,叶圣陶说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燕子说课稿部编版篇十一
燕子 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为"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而燕子又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之一,它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那标志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燕子》这首儿歌正是抓住了这个特点,整首诗从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写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整首儿歌始终围绕着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个"剪"字来贯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话对小燕子的形态、生活习性、场景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前两句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间两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写了燕子的飞行场景;最后两句运用联想的方法描写了燕子的住所"窝".
大班的孩子对燕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习性都是孩子们所关注的,这为他们的学习儿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居住在楼房里孩子对燕子又可以说是陌生的,他们很少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燕子搭窝、觅食和喂哺的情景.因此教师就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使幼儿积累有关的经验,为幼儿的顺利学习打下基础.
这首儿歌中蕴涵着许多领域的教育价值.科学领域:通过对儿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有关燕子的科学知识;社会领域:可以通过对燕子的了解、朗诵儿歌激发幼儿喜爱燕子,喜爱大自然的情感;艺术领域:儿歌的每一句话都可使孩子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头脑中产生有关的联想,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而教育价值最大的则是语言领域,儿歌中的语言比较压韵、节奏明快,而理解儿歌的内容又需要幼儿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把这个教材内容放在大班.
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大班幼儿知识能力框架的结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订了我的活动目标.活动目标如下:
1 、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 、运用有关的生活经验创编儿歌的部分诗句.
3 、萌发对燕子、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重点是目标一:感受诗歌中描写的优美意境,理解儿歌的内容. 《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社会、认知是密切相关的.我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幼儿理解儿歌,在观察燕子的基础上描述燕子活泼可爱的形象. 我制订的重点从目标本身出发,因为是语言活动,又是以儿歌为主轴,所以理解儿歌所表达的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儿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动的重心,所以我把重点定位在此.通过教师逐句的讲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气象,从而帮助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突破活动的重点部分.
活动的难点则是仿编儿歌.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由于对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还相对较少,因此他们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创编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如果教师能做好幼儿前期的知识、情感的准备工作,让幼儿对燕子进行资料的查询,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提供必要的图片或课件,帮助幼儿形成鲜明的表象,我想仿编儿歌也就会有所突破,从而使幼儿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1 、前期知识准备:请幼儿搜集、观看有关燕子的书本、图片或视频,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2 、活动中的准备:
( 1 )与诗歌内容有关的课件,内容分别为燕子的外形特写,燕子在空中飞行、在河面掠过点击河面后水波荡漾的画面、燕子衔茅草、衔泥巴搭窝的画面.
( 2 )在教师里张贴幼儿收集的关于燕子的图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背景音乐,创编诗歌用的小图片(如).
共分五个流程:引题——理解内容——朗诵、表演——仿编——延伸
1 、引题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带,师生共同演唱,激发幼儿的情感,把幼儿带入到优美、抒情的意境中来.
2 、理解儿歌:
1 )通过提问:"你知道燕子吗?把你知道的有关燕子的事情告诉大家吧!"幼儿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习性、飞行、搭窝、觅食、喂哺以及一些趣事.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语言运用情景.《纲要》指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鉴于此,教师就要注意激发幼儿的说话愿望,提供幼儿说话的机会,并保护他们说话的积极性.正由于幼儿有了前期的知识准备,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有话可说",从而体验到说话的乐趣和成功感.同时,此3环节也为以后的仿编儿歌打下了伏笔,为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2 )播放课件两遍,同时教师配以儿歌的朗诵.
(课件的提供为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把儿歌所表达的内容直观、鲜明地呈现在幼儿的面前.从而来突破教学的重点.)
(前一串提问是帮助幼儿逐句分析诗句所包含的含义,而后一串的提问则是让幼儿理解儿歌所运用的描写方法,通过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征和它的生活情景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教师提问:你还有什么不懂或需要帮助的地方吗?
(这个环节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纲要》中指出:"孩子疑问和质疑类言语行动的不足,有可能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行动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增加儿童质疑提问的机会.)
3 、朗诵、表演儿歌
1 )采用整首跟读的形式让幼儿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中学习朗诵,激发情感的共鸣.
2 )幼儿运用肢体动作边朗诵边表演儿歌.(让幼儿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更有利于学习和儿歌的记忆,同时也使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使孩子更加轻松.)
4 、仿编儿歌:
提问:燕子还会在哪些地方飞行?(如湖面,田野、林间)在那些地方飞行时它会剪些什么呢?它在搭窝时还会用到哪些材料?(树枝、枯叶、稻草、小石子等)它会把这些材料当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小图片,,以帮助幼儿的仿编.)
大班幼儿对儿歌的仿编已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会找出相关的字词来替换儿歌中原有的字词,从而创编出独特的儿歌来.考虑到在一个活动中让幼儿没有参照物进行创编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提供了小图片来帮助幼儿的仿编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大多数的幼儿都能体会到仿编带来的新奇感受.当幼儿对儿歌的结构非常熟悉时,也可以让幼儿直接地进行创编.
5 、延伸活动:根据幼儿对燕子的了解或儿歌所提供的内容,幼儿自愿选择有关的内容进行绘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多媒体教具的运用: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课件的运用让孩子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珍视幼儿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地利用教具,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领幼儿启迪联想……让幼儿自己对儿歌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灌输,用幼儿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
视听讲做结合法: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以及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听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细致地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述,以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做就是让幼儿运用肢体进行表演.视听讲做结合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1 、倾听表述法:
首先,让幼儿带着自己对燕子的了解,大家来分享、交流,激发幼儿"想说"的愿望.其次,利用各种教法,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并通过语言的激励调动幼儿仿编诗歌的积极性,让幼儿"敢说".
2 、探索仿编法:新《纲要》指出:儿童语言学习是开放而平等的学习.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因此,我为幼儿创设了支持性的语言教育环境,支持幼儿在活动中拓展语言经验.我在引导幼儿进行仿编诗歌的同时,提供了各种小图片,以引起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