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 农牧业工作总结(实用9篇)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 农牧业工作总结(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3 04:24:02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 农牧业工作总结(实用9篇)
时间:2023-10-23 04:24:02     小编:琉璃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一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xxx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xxx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xx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新增蔬菜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新增苹果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新增茶叶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

xxx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万头和万只,同比增长%、%,出栏牛万头、羊万只,同比增长%、%;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同比增长%和%;鸡出栏万只,同比增长%。肉蛋奶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xx吨,同比增长%。

xxx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亿元,增长%。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xxx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xxx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xxx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二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坚持以经济发展发展、社会稳定为主线,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团结拼搏,全镇农业工作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农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镇始终坚持农牧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充分调动农牧民从事农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对农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牧业科技的推广,不断推进“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抗旱防灾能力,多渠道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20xx年全镇总耕地面积有6251.1亩,机耕面积6030.8亩,机播面积4116.7亩,机收面积485.63亩。油菜播种面积1267亩,产量达88.72吨;青稞种植面积4690亩,产量达1371.68吨;蔬菜种植面积37.01亩,产量达1.9吨;土豆种植250.2亩,产量达81.31吨。虫草采集达719.7斤。全年农业生产总值达3379.02万元,粮油生产总量达1460.4吨。

全镇牲畜总存栏20343头(只、匹),大牲畜17540头(只、匹),其中牦牛13020头,黄牛3359头,犏牛308头,马853匹,羊2405只,猪398头,藏鸡存栏3897羽,适龄母畜7288头,占牲畜总数的45.5%,全年牲畜死亡率控制下0.5%以下。全年出栏牲畜4793头(只、匹)出栏率达19%,全年肉产量达243吨,奶产量407.78吨。牧业总产值1283.41万元。

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造林是惠及子孙的重要工程。20xx年,我镇共植苗300余株。认真做好了森林防火和严格控制乱砍乱伐行为,与各村签订了森林防火合同,建立完善了我镇的森林管护队伍建设,加强了管护人员的巡山力度,并及时发放了管护人员的补贴经费,一年来未发生火灾、火点,使全镇城区内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5、在新生村投入资金55万元,购买犏奶牛130头,建设完成了犏奶牛养殖基地。群众直接现金收入增加了26万余元。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三

1、已形成《县农牧业局财产扶贫项目验收领导小组》,主要由xx县农牧业局各站、校、室富有实际工作经验、实地考察阅历的站长及工作人员构成,以欢迎20xx年底贫困村子出列中财产扶贫验收工作。

2、xx县农业局内部每月至少召开两次财产扶贫推进会,现已形发展效机制,积极推动财产扶贫工作。在往后行业部门按期会谈中积极施展财产扶贫部门职责,加强工作合力。

3、我局已成立《xx县农牧业局财产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分工,已派出相关人员到扶贫办学习相关优秀经验,此项工作还会继承开展下去,赓续优化财产扶贫工作。

1、“清零达标”专项行动已经展开,、台账已初步树立,安排会议已开展完毕。现已进入自查阶段。目前xx县2716名贫困人口劳动力预计主要由根基种养殖业及招商引资企业消化,对这些具有劳动力的人口预计进行逐一跟进工作,力图20xx年底“清零达标”。

2、集中安置点财产项目扶植工作已与发改委、xx县扶贫办项目股进行了工尴尬刁难接,以便继承开展后续财产连接工作。

xx县农广校在20xx培育一千人次的根基上订定《xx县农广校20xx年新型职业农牧民年度培训实施规划》、《xx县农广校20xx年财产扶贫培训实施规划》优先培育对贫困户有带动作用的种养殖大户,富厚培训方法,加大对贫困户的联络。

1、《xx县财产扶贫成长指导员诨名》已录制完成,各贫困村子财产成长指导员已初步肯定,通过指导贫困户科学选择财产,对贫困户开展生产技巧指导,和谐树立利益联络机制,晋升财产扶贫精准脱贫质量。

2、我局已给每一名财产成长指导员进行电话见告,看护工作责任,后续人员更新和工作责任、财产扶贫政策方针及招商引资产生地皮流转和就业机会,会陆续看护到各驻村子书记及财产成长指导员手中,以进步财产扶贫精准度。

1、帮忙加快推进。持续增强京蒙两地交流协作,充分施展京蒙对口帮扶联结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做好两地互访对接工作加快20xx年北京市帮扶的项目扶植进度。

2、指导督匆匆乡镇依托资源天赋、财产根基,认真筹谋京蒙帮扶项目,做好农牧业项目可行性论证,聚焦深度贫困村子和特殊贫困群体,强化与贫困户利益联络,切实进步脱贫质量。

3、京蒙协作项目扶植已洽谈胜利两个项目:xx县察尔湖农业科技财产交融项目及沃圃生农业科技无土栽培蔬菜项目,两个项目预计带动周边500人以上贫困户致富增收。

1、我局局长赵军同志,自巡视整改之后来回北京10余次,为我县再添中国中化团体有限公司和北皮蛋农时代公司两家企业入驻。

2、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增加贫困工具财产收益链,通过地皮流转、增加就业,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收入。现有六家企业落地xx,他们分手是内蒙古乐农薯业有限公司、沃圃生(北京)供应链治理有限公司、辽宁开原川顺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中国中化团体有限公司、振华美科尔(北京)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北皮蛋农时代公司。他们的.落地、扶植,后续的生产、成长都邑给xx县财产扶贫带来宏大的生机和活力。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四

根据旗委发(xxx)xx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关于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的具体落实办法,动员社会各界都参与这一工作,献计献策,群力群办,朝着一定的目标,按着一定的步骤、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这一工作抓出成效,落到实处。

一、稳定发展草原畜牧业 因为目前草原畜牧业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根本,全镇上下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发展规模适度、平衡高效的草原畜牧业,是不能轻视和放松的。今年上半年,我镇在“草畜双承包,草场双权一制”的基础上,认真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大力推广草原围栏,划区轮牧和舍饲半舍饲的生产经营方式,支持牧民发展家庭草库伦,以草定畜,增草增畜,不断提高草原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抓好白绒山羊的畜种改良工作,用科学的人工改良法,培育“高、大、优”个体,繁育“强、健、壮”群体,提高个体单产,提高群体总产,使羊绒产量上新台阶。认真抓好畜产品的销售工作,镇上通过外地生产企业和市场行情,及时了解畜产品价格行情,帮助牧民及时销售畜产品和卖得较好的价格,及时得到相应的现金收入,防止拖欠和上当受骗。鼓励牧户适时育肥羊只,适时出售,适时获得收入。鼓励种养结合,农牧互补,改变靠天养畜的传统落后畜牧业生产现状,使畜牧业向良性循环转变,进一步加大畜群的疫病防治力度,确保每个畜群的防疫安全。

二、鼓励和帮助牧区闲置劳动力求得新的就业机会

三、加快xxx生态农业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今后移民搬迁打好基础

自2002年以来,我镇借助“千村扶贫工程”、“生态移民工程”等项目资金,集中力量进行南深井农业生态园区的开发,几年来先后进行勘察、规划、围栏、打井、整地、培育防风林带等工作,如今已开垦平整耕地60xxxx,种植了玉米、西瓜、籽瓜等,为后续进行规模种植提供示范和经验。今后如果退牧还草,搬迁转移快速实施。我镇将以南深井为基地,大力转移牧区闲置劳动力,减少牧区人口,放弃纯牧业生产,从事种养结合或纯农业种植,为牧民提供新的生存环境和就业空间。今后的南深井地区,我们拟定要围绕农区畜牧业发展种植业,稳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牧草,进一步优化粮、经、草三之结构。加强农田水力设施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立效种植业。大力推广优良种植和其它科技农业技术,使农业种植呈现立效、立产、稳产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麻黄等特种植业,扩大特色生产规模。

四、结合退牧还草,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认真做好牧区老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镇对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摸底,调查和备案建档,按照有关政策向民政、社保障部门进行了申报,要借助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这一契机,把这些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交纳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金,让他们到城镇安享晚年,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迁得出、稳得住、有饭吃。

五、深化农牧区改革,为农牧民增收提供保障

继续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在农牧区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多产、少取、放活”的原则,深化农牧区改革,进一步巩固农牧区改革成果,把减轻农牧民负担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适当向嘎查加强转移,保证嘎查正常运转,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制度,使农牧民也能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活。

当前,全镇上下正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把农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收入当做全镇中心工作抓紧抓好,我们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一定会在这一工作上做出成绩,赢得民心、取得胜利。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五

20xx年上半年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强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大规模养殖场(区)建设力度。上半年畜牧兽医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全县上半年黄牛存栏x头,同比增长x%;生猪存栏x头,同比增长x%;山绵羊存栏x只,同比增长x%;肉牛出栏x头,同比增长x%;山绵羊出栏x只、同比增长x%;生猪出栏x头、同比增长x%。

20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1、上半年实现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率达100%,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全县无动物疫病发生。

2、积极开展疫情检测和消毒工作,在全县范围内统一开展两次养殖场(户)消毒工作,共发放消毒药x吨。

3、在我县边界处,设立了x个临时检查站,防止疫病流入,确保了我县无疫病发生。

4、加强疫病监测工作,完成了全县“两病”监测任务。5、强化检疫手段,新增屠宰生猪旋毛虫检疫项目,确保猪肉质量安全。

1、加大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扶持力度,及时修订扶持政策。

2、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区)x个,新增x个,各类养殖大户达x个,专业养殖合作社正在清理当中。

1、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整治领导小组。

2、上半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次兽药饲料专项整治大检查。查处违禁过期兽药x余种,价值x万余元。并依法集中销毁暴光。

3、与各乡镇政府、养殖大户签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书),层层落实责任制。

1.积极开展黄牛冻精配种工作,举办培训班两次,现有比较成熟配种员x人。

2.上半年开展黄牛冻精配种工作x头,成功率达到x%。

1、上半年举办培训班x次,受训人员达一万多人次。

2、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下乡培训,送科技下乡x次。

今年年初上报xxxxx启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改扩建项目,项目总投资x万元。自筹资金x万元;申请国家补助x万元。

下半年主要工作:

1、继续抓好下半年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疫情。

2、进一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下半年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兽药、饲料专项集中整治工作四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切时做好肉精等检测、检疫工作。

3、切时加强指导与服务,确保畜牧生产完成年初工作任务和目标。

4、极时修定和兑现xxxxx畜牧发展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全县畜牧业发展。

5、切时加强项目争取与项目建设工作,按时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存在的问题

1、xxxx政府机构改革又把畜牧兽医局的行政职能和业务职能例入农业局管理,虽然没有取消畜牧兽医局,实际工作相对独立,可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自己的职责模糊不清,无所事从,与xx年国务院兽医体质改革方案相悖。

2、金融部门对畜牧业贷款发放要求严格,多数不予贷款,养殖户享受不到贷款贴息政策,影响畜牧业发展。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六

全地区各级农牧部门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强化自治区、地区一系列涉农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经济“128”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理清思路,明确责任,精心安排,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克服前期持续干旱、“5?26”强降雨(雪)以及冰雹、洪涝等多灾、重灾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地区农牧业经济取得了好收成,确保了农牧民人均增收既定目标的实现。

一、农牧业经济总体运行情况

1、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年初制定的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亿元、争取国家投资亿元的目标,今年,该地区实际争取农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699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特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313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4950万元;中央扩大内需新增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其他面上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投资万元),国家投资部分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农牧业项目建设到年底完成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亿元(含完成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00万元)。通过实施农牧业各项项目建设,今年项目累计涉及农户72995户,覆盖面达万人,其中羊短期育肥、人工种草、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增收项目项目区人均增收597元。基础建设项目中仅乡镇兽防体系建设项目,参与项目建设的农牧民群众就达32500人次,人均增加现金收入2500元。

2、种植业在多灾重灾影响下获得较好收成。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青稞播种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占总播面积的6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其中油料作物万亩,蔬菜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26%;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4%,粮、经、饲三元比例保持去年的60∶26∶14。据理论测产统计,今年全地区的粮油预计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其中粮食为万吨(青稞产量为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油菜万吨。

3、畜牧业在狠抓疫病防控下稳步发展。全地区仔畜成活达万头(只),成活率%,比去年减少个百分点;成畜死亡99071头(只、匹),死亡率%,比去年增加个百分点;牲畜总增万头(只、匹),总增率%,比去年减少个百分点;预计出栏牲畜万头(只),出栏率%,比去年减少个百分点;年末牲畜存栏控制在万头(只、匹)。预计肉产量万吨,比去年增加万吨;奶产量万吨,比去年增长万吨;绵羊毛2220吨,比去年增加吨;山羊绒265吨,比去年增加吨,禽蛋、禽肉产量分别达360吨、669吨。预计全年完成“w”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畜禽防疫万头(只、羽)。完成牲畜短期育肥68万绵羊单位(含活羊出口25万只),总收入万元,纯利润6975万元。

4、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增收作用明显。预计全地区乡镇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1%;多种经营实现总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5%。发展地区级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3家,至此地区以上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达11家;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103家,其中3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已通过《合作社法》正式挂牌经营。

二、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业越冬度春形势不容乐观。受前期大风天气、后期持续干旱的影响,牧草长势普遍较差,草场返青迟,农作物秸秆产量较大幅度降低,牲畜膘情差,畜牧业越冬度春将面临严峻形势。

2、农牧业、农牧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需要继续加强科技体系、农田与草场、农村能源、农牧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等建设。农牧项目投资问效、后续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七

本文目录

2017年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牧业工作总结

农牧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二、主要工作

(二)突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提质增效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蔬菜产业引进新品种412个,开展试验272个,对已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推广应用面积36万亩,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全市蔬菜型“万元田”面积达到11万亩,生产精细菜5000万公斤。冬播马铃薯面积12万亩,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建立市级山区蔬菜示范点10个、1325亩,推广面积2.27万亩,对发展山区蔬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苹果产业,建成育苗基地100亩,新建标准化苹果园5处,引进新品种接穗32.5万枝,高接换优7万株、人工授粉17万亩;茶叶产业在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上取得了新突破,新发展标准化无性系茶园2736亩;桑园综合管理2.5万亩,新建养蚕大棚46座。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累计达到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42户。新建和续建市场67个(新建38个,续建29个),总投资6.2亿元,已完成投资2.91亿元,目前已建成入市交易的3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个,累计达到925个(专业合作社450个),会员6.4万人,带动农户数18.6万户。据抽样调查,合作社成员比非成员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450元。三是狠抓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市级特色农业发展基金项目14个,扶持资金430万元,已通过项目验收。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资金,共落实资金2223万元,其中畜牧业528万元,中药材1082万元,苹果298万元,蔬菜95万元,龙头企业220万元。

(三)突出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69个,累计达到129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701户,累计达到26918户。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以设施技术为基础、良种技术为核心、饲草饲料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养殖技术。在26户规模养猪场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建发酵床1.32万平方米。推广青贮氨化饲料12.06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率达到31.7%。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85万头,新增猪常温人工授精点1个。推广良种畜禽307.48万头只,种植牧草27.29万亩,共引进推广良种鸡304.84万只,牛5680头,羊2208只,猪1.27万头。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了动物疫病防控“双轨三包两挂钩”工作制度、“事前检查、事中检测、事后追溯”制度和防疫示范点挂牌管理制度,落实防疫经费111万元,全年共免疫各类畜禽2674.85万头(只、匹、次),禽流感免疫密度为94.29%,重点地带达到了100%,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97%,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7.4%。及时有效地处置了1月下旬两当县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认真做好草原火灾、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市级

应急预案

,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大了草原防火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春秋两季防火工作,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灾情发生。

(四)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认真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灾后重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工使用率达到50%以上。我市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5.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占总投资的67%。市直农牧业2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9个,在建13个,累计完成投资3423万元,完成投资比为50%。二是积极争取农牧业重点项目。储备农业项目195个,总投资200.29亿元;上报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14.22亿元;已批复项目20个,争取资金2.2亿元。实施农业项目169个,总投资7.73亿元,已完成投资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6 %。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6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占总投资的98.1%;扩大内需项目11个,总投资0.35亿元,已完成投资0.24亿元,占总投资的70.2%。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0.52亿元,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5%;完成沼气建设20487户,占总任务1.4万户的146%。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促进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项目统计,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旬报、其它项目月报制度。签订了灾后重建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督查组和审计组,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制了《**市农牧业项目管理与申报工作手册》。实行跟踪问效,多次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突出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我们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标准和目标,强化督查考核,靠实工作责任,整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工作。一是实行领导包抓示范点责任制。成立了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审核专家指导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重点建设39个市级、70个县级,共109个示范点;市局和下属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抓1个市级示范点,共包抓35个。对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14个市级示范点分别确定了市局和县区包抓领导、办点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及主办单位和农经、农机、种子、能源等协作单位,整合力量组建了各示范点的工作班子。二是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员驻村抓点。把抓特色农业示范点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从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对特派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市直农牧系统11个单位选派10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小组,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示范社建设工作,实行示范社建设与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抓示范社 “六个一”工作要求。三是制订规划与标准,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示范点建设要求,组织人员按照不同类型,统一制定了4类建设标准和28项技术要点,发放到示范点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编制了市农牧局联系的14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督办册。四是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好市级示范点建设。市农牧单位领导包抓的35个示范点共落实项目62个、3547.53万元,其中14个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示范点落实项目33个、2930.63万元。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850余万元,徽县金牛公司秸秆养畜示范点落实资金270万元,武都区**乡下白杨村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落实资金173万元,三县区草原畜牧业示范点落实办点资金89.4万元。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制定了《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考核办法》,对市级示范点建设情况实行月统计、季度考评、半年检查交流和年终考核制度,并将示范点考核结果作为各县区农牧局、市直农牧各单位及各包抓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科技特派员晋级的依据。通过示范点建设,加快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了产业链条。

(六)狠抓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准入检查46次(市上8次,县区38次),出动监管人员103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49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125个,查处过期、不合格农药427.5公斤,封存高毒农药38.5公斤,没收假劣、过期变质兽药18种693支(瓶),没收“三证”不全饲料120公斤。二是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初与各县区签订了责任书,多次组织专项检查,年终实行专项考核。全年共抽检农产品139次,抽检样品2154份,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9%,畜产品合格率达100%,年内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注册认证工作。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项,无公害产品认证19项,绿色食品认证2项、有机食品认证5项, 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6件。四是积极推动市场准入管理。制定了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市场准入专项整治,为全面开展市场准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全面落实农机补贴,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农机具补贴项目总投资3630万元,比去年3040增加590万元,已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56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62.54万亩、同比增长5.3%,机播33.24万亩、增长5.4%,机收6.33亩.增长18.4%。检验农业机械3866台,检验率89.36 %。全市除成县发生一起拖拉机致一人轻伤的一般性事故外,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八)狠抓农业各项改革,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组建成立了市畜牧兽医局、市农经局、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等4个机构,整合组建了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市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站等2个单位,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县区兽医体制改革,西和县已完成,除武都区、文县的方案待批外,其它六县的方案市政府已经批复实施;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西和已成立了正式机构,其余县区均成立了临时机构;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西和、徽县已成立了正式机构,成县、礼县、武都区已组建了临时机构,其他四县均在农技中心挂靠了临时机构开展工作;县区级农经体制改革,武都区已成立农经局,徽县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待批,其余各县方案已上报县政府研究。徽县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已报市编委待批复,其余县乡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均已报县委政府待研究。灾后重建农业服务体系基层乡站建设88个,总投资4510万元,已完成投资2221万元,占总投资的50.1%,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工作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大部分县区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工作机构,出台了相关土地流转工作意见和管理办法。徽县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市场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待乡镇灾后重建项目竣工后全面投入使用,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0.45万亩,涉及农户5.08万户。

(九)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坚持三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季度考评制、重点工作督办制和局属单位一体化管理。全系统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约束人,用考评评价人,用奖罚激励人”的机关管理模式,形成了“工作有标准、做事有规则、管事有规章、办事讲程序、干事讲效率、考核讲绩效”的工作局面。二是落实七项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实行了亮牌服务、持证上岗,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全体职工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时效观念,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做到随机评价、行政问责。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明确了公开内容,公开形式,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规定了行政问责办法,对在局纪检组监督检查中发现过失的,或群众投诉属实的,对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或追究其责任。四是开展“两竞赛一帮助”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建示范单位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党员服务示范岗竞赛、党员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包抓示范点竞赛和党支部帮助党员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两竞赛一帮助”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市农牧局被市委优化办确定为机关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其经验两次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全系统逐步形成了“勤奋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各项工作。

(十)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农牧系统保持和谐稳定。一是纪检、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市农牧系统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召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准则和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增强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意识。及时办理群众信访,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和市政府办转办答复共5件,办结4件,正在办理1件。二是主动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议案建议8 件、政协委员提案22件,办结率达到100%。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成效显著。信息报送量和采用率名列市直单位前列。四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推荐干部,今年市直农牧系统共推荐提拔正县级实职领导1名,副县级实职领导9名;局属5个单位24个科级岗位开展了竞争上岗,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受“8.12”暴洪灾害的影响,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任务艰巨。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退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路子不宽。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国家对灾后补助政策减弱,靠政策因素增收的空间大大缩小。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灾后重建农民债务较重,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够,将减缓农民增收的速度。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增收渠道相对狭窄。四是县乡级机构改革进展不平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各县区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县乡兽医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制度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改革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改革、农经管理体系改革等,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三、xx年农牧业工作思路和打算

xx年全市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确保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中药材、蔬菜、苹果、茶叶、马铃薯等5类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384万亩;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围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xx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稳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科技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18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85%以上,种子包衣量200万公斤,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0万亩。实施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项目。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是稳步发展产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总体框架。在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交界高寒阴湿区域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建成草原肉牛、羊生产基地;在“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川坝河谷区,突出设施栽培,建立稳定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在宕昌、文县、武都、礼县、西和为主的优势区域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按照适宜区合理覆盖的原则,适度扩大基地规模,落实科技与管理措施,在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建议当年种植中药材53万亩,总面积达到91.8万亩,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57.4万亩,新增马铃薯5万亩,总面积达到164万亩,新栽植苹果3万亩,总面积达到56.87万亩,茶叶0.2万亩,总面积达到13.68万亩。同时,要更加重视特色农业的综合管理和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基地的质量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改扩建6家。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并规范管理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继续抓好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完成订单农业40万亩。三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和销售大户,实现销售促增收。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各类规模养殖。工作重心转向养殖小区、养殖场(户)的标准化建设。年内新增规模养殖户xx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全市出栏牛14.95万头、羊19.41万只、猪102.94万头、鸡41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2.7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300吨。二是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全年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9万头。三是加强草产业开发。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努力实现草畜基本平衡,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5万亩。推广青贮氨饲料15万吨,兴办秸秆种草养畜示范点15个。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调整防疫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向检测补免、偏远村社、流通检疫、外堵设防转移。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市级检测监管机构,建立县级机构,定期对农畜产品和饲料进行抽检,保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工作。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具体办法,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四是加大农产品注册认证申报力度。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定)18项,申报地理标志认证4个,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3件。

(五)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一是适时召开现场会议,促进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前,组织各县区农牧局长、市直农牧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一次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观摩会。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抓好市县级示范点建设。对审核确定建设的109个市县两级特色农业示范点,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集中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重点建设,切实建成一批“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特色农业示范点典型,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靠实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示范点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完善提高建设标准,采取综合措施创建示范点。进一步制定完善建设标准和规划,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全面落实科技措施,创新示范点建设体制机制,提升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层次。促进四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体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有一定带动效应的示范点,特别是与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旅游开发和专合组织相结合建设的示范点,要及时总结经验,将点上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面上,促进全市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以争取国家投入、招商引资和加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政策,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组织专门力量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跑部进京、进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三要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农村沼气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农村沼气项目,严格建设,细化服务,建管结合,注重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续建项目和养殖小区建设、旱作农业项目、良种补贴、科技推广等新建项目。四要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七)继续抓好农业各项改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督促县区全面完成兽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农经等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服务体系、流转市场、信息平台、仲裁机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建立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巩固“一体化”管理成果,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督办、季度考评等各项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管理,努力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进一步加强局机关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行风政风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7年农牧业

工作总结范文

(2) |

返回目录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 莲 山课件 。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工作

开展以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实施。通过全面规划,开展技术培训,落实配套资金,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完成任务的101.2%。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97.7公斤,较半膜亩增产167.4公斤,增幅31.57%,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了2122.4公斤,较半膜亩增产414.8公斤,增幅24.29%,较露地马铃薯亩增产667.8公斤,增幅达45.9%,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二是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项目。全市共完成马铃薯原种生产网棚1243亩,完成任务的124.3%;一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4万亩,完成任务的108.3%,总产种薯2579.2万公斤;二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0.07万亩,完成任务的95%,总产种薯1.7亿公斤;推广脱毒种薯24.1万亩,完成任务的120.5%。建贮藏库11座,贮藏容量1.2万吨。三是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冬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分别落实在礼县、徽县、文县、西和、成县、武都6县(区)的25个乡(镇),任务9万亩,实施9.86万亩,创建万亩示范片9个。各示范区增产效果明显。四是加大种子包衣量,提高良种率。种子包衣量达到208.4万公斤,包衣率达到100%。玉米、水稻基本实现杂交种化,良种率达100%。五是积极推广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286.4万亩,地膜覆盖168.4万亩,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8.3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了85%以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43.6万亩次,积极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研究和以苹果蠹蛾监测为重点的植物检疫工作。

(二)突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提质增效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蔬菜产业引进新品种412个,开展试验272个,对已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推广应用面积36万亩,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全市蔬菜型“万元田”面积达到11万亩,生产精细菜5000万公斤。冬播马铃薯面积12万亩,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建立市级山区蔬菜示范点10个、1325亩,推广面积2.27万亩,对发展山区蔬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苹果产业,建成育苗基地100亩,新建标准化苹果园5处,引进新品种接穗32.5万枝,高接换优7万株、人工授粉17万亩;茶叶产业在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上取得了新突破,新发展标准化无性系茶园2736亩;桑园综合管理2.5万亩,新建养蚕大棚46座。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累计达到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42户。新建和续建市场67个(新建38个,续建29个),总投资6.2亿元,已完成投资2.91亿元,目前已建成入市交易的3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个,累计达到925个(专业合作社450个),会员6.4万人,带动农户数18.6万户。据抽样调查,合作社成员比非成员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450元。三是狠抓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市级特色农业发展基金项目14个,扶持资金430万元,已通过项目验收。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资金,共落实资金2223万元,其中畜牧业528万元,中药材1082万元,苹果298万元,蔬菜95万元,龙头企业220万元。

(三)突出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69个,累计达到129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701户,累计达到26918户。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以设施技术为基础、良种技术为核心、饲草饲料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养殖技术。在26户规模养猪场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建发酵床1.32万平方米。推广青贮氨化饲料12.06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率达到31.7%。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85万头,新增猪常温人工授精点1个。推广良种畜禽307.48万头只,种植牧草27.29万亩,共引进推广良种鸡304.84万只,牛5680头,羊2208只,猪1.27万头。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了动物疫病防控“双轨三包两挂钩”工作制度、“事前检查、事中检测、事后追溯”制度和防疫示范点挂牌管理制度,落实防疫经费111万元,全年共免疫各类畜禽2674.85万头(只、匹、次),禽流感免疫密度为94.29%,重点地带达到了100%,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97%,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7.4%。及时有效地处置了1月下旬两当县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认真做好草原火灾、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市级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大了草原防火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春秋两季防火工作,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灾情发生。

(四)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认真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灾后重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工使用率达到50%以上。我市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5.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占总投资的67%。市直农牧业2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9个,在建13个,累计完成投资3423万元,完成投资比为50%。二是积极争取农牧业重点项目。储备农业项目195个,总投资200.29亿元;上报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14.22亿元;已批复项目20个,争取资金2.2亿元。实施农业项目169个,总投资7.73亿元,已完成投资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6 %。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6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占总投资的98.1%;扩大内需项目11个,总投资0.35亿元,已完成投资0.24亿元,占总投资的70.2%。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0.52亿元,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5%;完成沼气建设20487户,占总任务1.4万户的146%。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促进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项目统计,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旬报、其它项目月报制度。签订了灾后重建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督查组和审计组,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制了《**市农牧业项目管理与申报工作手册》。实行跟踪问效,多次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突出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我们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标准和目标,强化督查考核,靠实工作责任,整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工作。一是实行领导包抓示范点责任制。成立了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审核专家指导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重点建设39个市级、70个县级,共109个示范点;市局和下属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抓1个市级示范点,共包抓35个。对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14个市级示范点分别确定了市局和县区包抓领导、办点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及主办单位和农经、农机、种子、能源等协作单位,整合力量组建了各示范点的工作班子。二是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员驻村抓点。把抓特色农业示范点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从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对特派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市直农牧系统11个单位选派10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小组,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示范社建设工作,实行示范社建设与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抓示范社 “六个一”工作要求。三是制订规划与标准,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示范点建设要求,组织人员按照不同类型,统一制定了4类建设标准和28项技术要点,发放到示范点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编制了市农牧局联系的14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督办册。四是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好市级示范点建设。市农牧单位领导包抓的35个示范点共落实项目62个、3547.53万元,其中14个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示范点落实项目33个、2930.63万元。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850余万元,徽县金牛公司秸秆养畜示范点落实资金270万元,武都区**乡下白杨村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落实资金173万元,三县区草原畜牧业示范点落实办点资金89.4万元。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制定了《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考核办法》,对市级示范点建设情况实行月统计、季度考评、半年检查交流和年终考核制度,并将示范点考核结果作为各县区农牧局、市直农牧各单位及各包抓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科技特派员晋级的依据。通过示范点建设,加快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了产业链条。

(六)狠抓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准入检查46次(市上8次,县区38次),出动监管人员103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49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125个,查处过期、不合格农药427.5公斤,封存高毒农药38.5公斤,没收假劣、过期变质兽药18种693支(瓶),没收“三证”不全饲料120公斤。二是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初与各县区签订了责任书,多次组织专项检查,年终实行专项考核。全年共抽检农产品139次,抽检样品2154份,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9%,畜产品合格率达100%,年内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注册认证工作。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项,无公害产品认证19项,绿色食品认证2项、有机食品认证5项, 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6件。四是积极推动市场准入管理。制定了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市场准入专项整治,为全面开展市场准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全面落实农机补贴,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农机具补贴项目总投资3630万元,比去年3040增加590万元,已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56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62.54万亩、同比增长5.3%,机播33.24万亩、增长5.4%,机收6.33亩.增长18.4%。检验农业机械3866台,检验率89.36 %。全市除成县发生一起拖拉机致一人轻伤的一般性事故外,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八)狠抓农业各项改革,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组建成立了市畜牧兽医局、市农经局、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等4个机构,整合组建了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市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站等2个单位,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县区兽医体制改革,西和县已完成,除武都区、文县的方案待批外,其它六县的方案市政府已经批复实施;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西和已成立了正式机构,其余县区均成立了临时机构;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西和、徽县已成立了正式机构,成县、礼县、武都区已组建了临时机构,其他四县均在农技中心挂靠了临时机构开展工作;县区级农经体制改革,武都区已成立农经局,徽县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待批,其余各县方案已上报县政府研究。徽县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已报市编委待批复,其余县乡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均已报县委政府待研究。灾后重建农业服务体系基层乡站建设88个,总投资4510万元,已完成投资2221万元,占总投资的50.1%,完成了年度计划任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工作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大部分县区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工作机构,出台了相关土地流转工作意见和管理办法。徽县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市场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待乡镇灾后重建项目竣工后全面投入使用,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0.45万亩,涉及农户5.08万户。

(九)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坚持三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季度考评制、重点工作督办制和局属单位一体化管理。全系统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约束人,用考评评价人,用奖罚激励人”的机关管理模式,形成了“工作有标准、做事有规则、管事有规章、办事讲程序、干事讲效率、考核讲绩效”的工作局面。二是落实七项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实行了亮牌服务、持证上岗,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全体职工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时效观念,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做到随机评价、行政问责。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明确了公开内容,公开形式,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规定了行政问责办法,对在局纪检组监督检查中发现过失的,或群众投诉属实的,对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或追究其责任。四是开展“两竞赛一帮助”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建示范单位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党员服务示范岗竞赛、党员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包抓示范点竞赛和党支部帮助党员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两竞赛一帮助”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市农牧局被市委优化办确定为机关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其经验两次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全系统逐步形成了“勤奋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各项工作。

(十)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农牧系统保持和谐稳定。一是纪检、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市农牧系统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召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准则和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增强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意识。及时办理群众信访,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和市政府办转办答复共5件,办结4件,正在办理1件。二是主动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议案建议8 件、政协委员提案22件,办结率达到100%。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成效显著。信息报送量和采用率名列市直单位前列。四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推荐干部,今年市直农牧系统共推荐提拔正县级实职领导1名,副县级实职领导9名;局属5个单位24个科级岗位开展了竞争上岗,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受“8.12”暴洪灾害的影响,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任务艰巨。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退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路子不宽。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国家对灾后补助政策减弱,靠政策因素增收的空间大大缩小。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灾后重建农民债务较重,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够,将减缓农民增收的速度。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增收渠道相对狭窄。四是县乡级机构改革进展不平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各县区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县乡兽医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制度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改革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改革、农经管理体系改革等,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三、xx年农牧业工作思路和打算

xx年全市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确保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中药材、蔬菜、苹果、茶叶、马铃薯等5类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384万亩;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围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xx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稳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科技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18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85%以上,种子包衣量200万公斤,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0万亩。实施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项目。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是稳步发展产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总体框架。在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交界高寒阴湿区域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建成草原肉牛、羊生产基地;在“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川坝河谷区,突出设施栽培,建立稳定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在宕昌、文县、武都、礼县、西和为主的优势区域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按照适宜区合理覆盖的原则,适度扩大基地规模,落实科技与管理措施,在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建议当年种植中药材53万亩,总面积达到91.8万亩,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57.4万亩,新增马铃薯5万亩,总面积达到164万亩,新栽植苹果3万亩,总面积达到56.87万亩,茶叶0.2万亩,总面积达到13.68万亩。同时,要更加重视特色农业的综合管理和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基地的质量效益。 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改扩建6家。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并规范管理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继续抓好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完成订单农业40万亩。三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和销售大户,实现销售促增收。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各类规模养殖。工作重心转向养殖小区、养殖场(户)的标准化建设。年内新增规模养殖户xx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全市出栏牛14.95万头、羊19.41万只、猪102.94万头、鸡41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2.7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300吨。二是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全年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9万头。三是加强草产业开发。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努力实现草畜基本平衡,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5万亩。推广青贮氨饲料15万吨,兴办秸秆种草养畜示范点15个。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调整防疫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向检测补免、偏远村社、流通检疫、外堵设防转移。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市级检测监管机构,建立县级机构,定期对农畜产品和饲料进行抽检,保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工作。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具体办法,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四是加大农产品注册认证申报力度。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定)18项,申报地理标志认证4个,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3件。

(五)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一是适时召开现场会议,促进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前,组织各县区农牧局长、市直农牧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一次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观摩会。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抓好市县级示范点建设。对审核确定建设的109个市县两级特色农业示范点,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集中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重点建设,切实建成一批“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特色农业示范点典型,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靠实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示范点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完善提高建设标准,采取综合措施创建示范点。进一步制定完善建设标准和规划,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全面落实科技措施,创新示范点建设体制机制,提升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层次。促进四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体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有一定带动效应的示范点,特别是与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旅游开发和专合组织相结合建设的示范点,要及时总结经验,将点上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面上,促进全市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以争取国家投入、招商引资和加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政策,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组织专门力量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跑部进京、进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三要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农村沼气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农村沼气项目,严格建设,细化服务,建管结合,注重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续建项目和养殖小区建设、旱作农业项目、良种补贴、科技推广等新建项目。四要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七)继续抓好农业各项改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督促县区全面完成兽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农经等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服务体系、流转市场、信息平台、仲裁机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建立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巩固“一体化”管理成果,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督办、季度考评等各项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管理,努力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进一步加强局机关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行风政风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7年农牧业工作总结范文(3) |

返回目录

xx年,我局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牧业局的关怀支持下,紧紧围绕今年全市、全旗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本着“牧业稳旗”、“生态立旗”的发展战略,以牧业向产业发展、生态向可持续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八

今年,在旗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牧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立足旗情实际,注重调查研究,通过各乡镇统计助理的共同努力,20xx年的农牧业统计工作顺利完成。

(一)认真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常规性统计调查任务

20xx年,通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常规和临时性统计调查任务。先后完成每季度一次的畜禽监测、一年一度的农牧业夏季普查、农作物的预计和实计产量调查和年报统计上报工作及人口抽样调查的协助工作。

(二)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认真做好各项调查工作

为了能够及时、准确的完成各项调查任务,_在旗党委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精心组织下,每一次调查前都组织各乡镇、街道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和辅导,要求统计人员统一服从安排指挥,认真审核每项统计数据,争取不报虚假数据和不经过审核的数据。在每一次的统计调查中,从开始的通知安排到最后的数据审核,我们都做到准确、及时、有效,为各部门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今年是第一次接手农牧业统计工作,对本专业的一些程序掌握的还不够熟练,对一些指标的解释还理解的不够深刻,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多与老前辈进行交流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强,对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总之,20xx年的统计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和报表任务,并得到旗党委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表扬和好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为今后的工作铺好坚实的基石,也为各部门服务作好充分的准备。

20xx年,统计工作将紧密围绕旗党委政府的需求,并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总体要求,严把统计质量关,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在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同时,努力做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我们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各项统计工作制度

为了促使统计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制度化转变,确保统计报表的按时上报和统计数据的质量。一是不断完善各项统计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工作效率要靠好的制度来支撑,所以要制定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度、培训制度、工作业绩评比制度、报表报送制度、乡镇考核制度等;二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今年我们将对各乡镇的报表进行综合考核评比,从报表的及时程度、报表的数据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评比,年终评比出报表及时报表质量高的乡镇给予经济上的奖励。

(二)规范统计基础台帐,努力夯实统计工作基础逐步建立起“农村牧区住户基本情况台帐”,重点保存好夏季普查台帐、农业普查台帐。这些基础台帐要同时建立在镇和各村,以便镇村两级能及时、准确掌握农村的基本情况。这些工作将充分显现它的优越性,在一些专题调查和临时性调查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加强统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做好统计工作,队伍是关键。只有提高基层统计员业务素质,保证基层统计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证基层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密性,才能保证统计基础源头数据的质量,才能促进统计工作朝着“快、精、准”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此20xx年我们将在旗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乡镇统计员进行系统的业务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指导全体统计工作人员立足本职干好工作。

(四)以《统计法》为保障,努力营造和谐的统计环境

依法治统是我们做好一切统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20xx年我们紧紧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一中心环节,以《统计法》为保障,以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目标,积极配合上级统计部门,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统计监督职能,要努力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统工作的顺利开展。总之,做好统计工作制度是保障,队伍是关键,更与领导的支持与关怀密不可分。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还要继续做好各项常规性调查工作。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工作质量,提升统计影响,为旗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牧业工作总结报告篇九

上半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38个。占任务的117据统计。占任务的633%引进推广新技术7项。

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涉及5乡镇。58个村民小组。落实小麦示范田10000亩,10个行政村。1575户。示范推广了苏引10号、长旱58陇鉴301兰天10号四个主导品种,推广了旱作“三墒”整地技术、早春耧播氮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冬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肥液技术、冬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建立了蔡峪千亩示范片和宋畔百亩攻关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高产地块不断涌现,完全能达到目标产量。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实行乡镇干部包片包村、村组干部包农户包地块、技术人员包指导“三包”责任制。占计划的152%推广种植了农玉2号、屯玉42号、承单20号、富农1号、正大12号、正大29号、宏源8号、东单60等玉米新品种8个。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经受住了4-6月的长期干旱的考验,全县落实全膜双垄沟播技术3.04万亩。长势明显好于半膜覆盖玉米,技术推广初见成效。

四郎河川区蔬菜基地建设新建山河解川、永正樊湾子、佛堂大棚瓜菜示范点3处。修复因灾毁损菜棚257座。9000亩,拱架大棚300座。发展中小拱棚3.6万个。及时栽植了寒秀912奥运008津研4号、白叶三,甘科16号、陇椒2号、韩椒21号,甘抗9号、西龙8号,甜掉牙、白沙蜜,108金尊瓜菜新品种12个,现已上市销售,预计每棚收入3000-5000元,做到当年建棚,当年生产,当年收益。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今年继续在八乡镇的80个村中选择小麦科技示范户1000户。搭配陇鉴301推广了旱作“三墒”整地、深耕精播、氮肥后移耧播、配方施肥、叶面喷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六项主推技术。示范小麦平均亩382.6kg增长10.2%比全县小麦平均亩增产19.1以长旱58苏引10号、兰天10号为主导品种。落实小麦示范田10000亩。经测产。

草食畜牧业开发坚持小群体、大规模。扶持发展规模养殖示范村和专业户。今年引进正大标准化养猪技术1项,采用农户贷款、职工担保、政府贴息的运作机制。全县规模养殖户累计达到3712户。新品种3个,其中秦川母牛1680头,绒山羊110只,长白、约克、杜洛克等瘦肉型良种猪2100头。

二、注重资源整合。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务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果品、瓜菜、烤烟、草畜、药材五大产业开发为依托。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重点向农民传授优质苹果生产、高效设施养殖、设施瓜菜生产、烤烟规范化生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农业实用技术,确保户均1名科技明白人,掌握12门实用新技术。县政府以年薪2万元聘任农业大学3名教授为经济顾问,长年为农民提供果、烟、菜、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组织县内技术专家和乡村致富能人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了优质苹果栽培指南》苹果幼园高效套种管理技术》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优质小麦高产技术》优质烤烟生产技术》等科技资料,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培训科技骨干30名,农民技术员110名,下派科技特派员35名,培训重点科技示范户2000户,辐射带动2万户,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0多项。县上先后8次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赴旬邑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并召开专题培训研讨班学习交流;5次组织苹果生产大户赴洛川、礼泉学习优质苹果生产技术,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现场授课、示范指导;4次组织林缘山区群众赴宁县早胜及、等地现场学习实用养殖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草养畜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全县2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技术信息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讲政策、讲技术、讲经验,引导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10个果业协会与日本川宏果业网和三秦果业网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举办培训班70多期,组织技术讲座37场,外出考察3次,邀请专家现场技术咨询15次,发放培训资料5万余份,培训果农1.2万人(次)实现了培训一人致富一户,带富一片”目标。

二是突出农村劳动力输转技能培训。按照“先培训、后输转”原则。抢抓冬闲春节期间务工人员大量返乡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由劳务部门在县职中进行订单式培训后,把加大劳务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输出效益、抢占劳务市场的核心来抓。根据市场需求突出制造、建筑、装饰、餐饮、保安、电子信息等17个专业。直接输送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由劳动保障部门在劳动就业中心进行各类技能培训后向外输转,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由苦力向技能、智力型转变,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截止4月底,全县已培训输转劳务人员1.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00万元。

三是突出思想道德和政策法规培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学习宣传活动。深入乡镇、社区、村组。通过编演乡土小戏、小品、舞蹈等文化节目,从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工作队。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和“双节”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大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结合“五五”普法活动,抽调熟悉法律法规、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各乡镇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点10个,深入宣讲安全生产、公路交通、土地承包、社会救助、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注重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制意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行使权力、履行义务、解决予盾纠纷,使广大农民树立了遵纪守法、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四是突出农村创业性培训。以外出务工人员、立志务农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实施“农民创业性培训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培训了市场开拓、品牌培育、效益管理、合作组织运转等方面知识。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带技术返乡创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其真正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者和领路人。

三、突出信息传送。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今年上半年。全面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通过实施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参与“全省信息联播”信息报送和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

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按照“金塔模式”重点突出建设县、村两级村公共服务网络。编发农情简报7期。以最佳的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准确的市场行情、农资流通渠道和农民增收途径。村收信息服务点已确立30个并编制政策法规、行政许可、技术指南等基础资料工作基本完成。发布“三情”信息105条。

全省信息联播”信息报送确定专人负责。上半年已报送信息32条。已报送信息累计达到180条,按照及时、高效、准确的原则。采用32条。采用180条。

自4月1日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通以来。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热线的使用方法、资费标准、服务内容等。人人皆知,县通过广播、电视、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使12316三农”服务热线家喻户晓。真正成为农民生活中想用、敢用、会用的信息指南。并精心推选专家,组建专家组,接受群众咨询。截止目前,全县共悬挂横幅20条,张贴标语170条,发放宣传资料4300份,举办电视专题讲座2场,咨询量1561个。

尽管我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示范带动作用不够;从培训的情况看,但同上级的要求相比。具体表现是一是科技进步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短时间内掌握一定技能还有一定困难。二是农民文化程度偏低。三是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化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此,今后的工作中,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理念,思路上再完善、机制上再健全、措施上再细化、责任上再靠实、工作上再深入,努力推动我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工作和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