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模板8篇)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2 03:41:03
最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模板8篇)
时间:2023-10-22 03:41:03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20xx年11月24—11月26日,我到深圳跟岗学习三天。期间,有机会到指导老师林主任班级上一节交流课。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后,团队的老师们给我评课,提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意见,具体如下:

因为经验不足,也不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情况,我在备课的时候,担心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担心如果学生太活跃,我控制不了怎么办。所以,设计的教学思路,变得很保守,变得我要怎么讲完这节课,而不是怎么带着学生学完这首诗。

比如“懂诗意”这个环节,我出示了直接出示了图片,让学

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图。而且我的答案是预设好的了,那就是古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样一来,学生看着图来描述,没有想象空间,就是被动接受了这些知识,而不是主动发现、建构了这些知识。

课后评课中,老师们指出,备课必须“眼中有学生”。这一环节应该改成这样:让学生自己想象“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象,说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去巡堂指导。或者可以把这个变成口语训练的一个训练点,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说话、表达。

评课时候,老师们指出,我没有把学习古诗的方法归纳出来,没有把方法交给学生。这里让我反思,所谓“一课一得”,在我的这节课上,我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

经过这次的上课和评课,我进一步理解了语文“工具性”的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是得法于课内。那么,我的课上应该这样调整:把和本节课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删去,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紧接着出示和其他西湖有关的一两首古诗,让学生按照这些方法进行学习,做到举一反三。把方法交给学生、把工具交给学生,我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体会。但是,从课堂效果看,都停留在比较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去理解。评课时候,曾雯主任告诉我,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比如,把这首诗画出来、把这首诗表演出来、把这首诗编成故事、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等等。

以上的几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但要求让每个小组有任务、每个学生有事做。曾老师的这个想法,让我瞬间开阔了思维,我认为,这也是让学生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15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通风姿。

本诗的难点应该是重点词的理解及对诗描绘的意境的把握上。因此,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首先,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谚语入手,播放苏杭的画面。然后,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风光图片,并且用优美的语言作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晴天的西湖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还会有哪些美丽的景象?”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又让学生闭上双眼在雨声中冥想:“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通过一系列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体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讲解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

1、苏堤春晓----南宋时,苏堤春晓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相比与之齐名的白堤,少了一份喧闹和嘈杂,多了一份宁静和悠闲。苏堤6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风景各不相同,而在这6桥上几乎能饱览西湖的最好的景观,排名首位当之无愧。

2、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其实包含“曲院、风荷”两部分,现在都在曲院风荷公园里,是难得的.即使游客再多也能让人神往的地方。印象中去曲院风荷的最好的时候是在夏天的一个雨后的天气,荷花盛开,空气清新,清风徐徐,沁人心脾。真正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意境。

3、柳浪闻莺----顾名思义,柳叶成浪,鸟语花香,光听名字足以让人心动,只是一些人工的行为使如此画意的景色有略煞风景之感。此景点本身似乎并不能让人找到什么太过人之处,而是需要慢慢的体味,所以最近来此的外地游人逐渐减少,但是如果不是为了看景而看景的话,来此地往往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深远的感触。

4、平湖秋月----也许平湖秋月的景区范围是所有西湖景点中最小的,但这并没有对她的闻名造成妨碍。做为最佳的晌赏月之地,确实名不虚传。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5、三潭印月----与平湖秋月不同的是,同样因为月亮而出名的景点,三潭印月是以欣赏水中月闻名。据说三座小塔能在水中倒映出月亮来,可惜从来没有亲眼所见。本景点其实还应该包括三潭印月岛,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岛上景色极为秀美,四季花开不断,加上湖光摇曳,让人恍惚迷离,流连忘返。

6、断桥残雪----可能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里最有名的了,这一切源与那美丽动人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可是要真论起景色却与此无关。由于杭州的近年少有纷飞大雪,要想亲眼目睹实在是一种奢望。由于此地实在太出名,游客肯定是最多的,常有人担心由于游人太多而让断桥真正的名副其实一回。如果能有机会在人少的时候来欣赏,绝对能排上前三位,可惜的是这样的时候太少。

7、双峰插云----这种景色似乎只能从风景片中看到,要能真正的看个实在好象不太容易。不过如果能登上北高峰,南高峰,俯瞰西湖,几乎就能把整个西湖一览无遗。加上此二处游人不多,是个难得清净的好去处。

8、南屏晚钟----在杭州,要论佛教圣地,除了灵隐寺,首推净慈寺,那口钟就在净慈寺。若论钟声,我等俗人自然无法听出和普通钟声的不同之处,只是会隐隐觉得它的宏伟和气度。每年除夕的108声钟声也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只是现在普通人只要交上十块钱就能敲上一下,让人觉得实在有玷污佛门圣地之感,实为极其的大煞风景。

9、雷峰夕照----和断桥残雪一样,雷峰塔也因为白娘子而让人觉得神秘和向往。可惜最近轰轰烈烈的雷峰塔地宫的挖掘让人不禁产生一丝寒意。其实自从雷峰塔倒掉以后,这个景点已经永远留在我们的回忆中了,即使现在多大的投资重建,也无法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了。

10、花港观鱼----其实若论风景,花港观鱼实在能排上前5名,甚至可以和曲院风荷一较高下,只是由于游人的众多和商业的兴旺,看到众人在桥上争相往池里扔面包屑喂鱼,总是无法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文档为doc格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20xx年11月24—11月26日,我到深圳跟岗学习三天。期间,有机会到指导老师林主任班级上一节交流课。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后,团队的老师们给我评课,提出了非常多宝贵的意见,具体如下:

因为经验不足,也不了解这个班的学生情况,我在备课的时候,担心这个问题学生不会、担心如果学生太活跃,我控制不了怎么办。所以,设计的教学思路,变得很保守,变得我要怎么讲完这节课,而不是怎么带着学生学完这首诗。

比如“懂诗意”这个环节,我出示了直接出示了图片,让学

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图。而且我的答案是预设好的了,那就是古诗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这样一来,学生看着图来描述,没有想象空间,就是被动接受了这些知识,而不是主动发现、建构了这些知识。

课后评课中,老师们指出,备课必须“眼中有学生”。这一环节应该改成这样:让学生自己想象“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景象,说自己的理解,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去巡堂指导。或者可以把这个变成口语训练的一个训练点,让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说话、表达。

评课时候,老师们指出,我没有把学习古诗的方法归纳出来,没有把方法交给学生。这里让我反思,所谓“一课一得”,在我的这节课上,我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

经过这次的上课和评课,我进一步理解了语文“工具性”的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是得法于课内。那么,我的课上应该这样调整:把和本节课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活动删去,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紧接着出示和其他西湖有关的一两首古诗,让学生按照这些方法进行学习,做到举一反三。把方法交给学生、把工具交给学生,我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

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让学生朗读体会。但是,从课堂效果看,都停留在比较表面,没有让学生深入去理解。评课时候,曾雯主任告诉我,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比如,把这首诗画出来、把这首诗表演出来、把这首诗编成故事、把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等等。

以上的几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但要求让每个小组有任务、每个学生有事做。曾老师的这个想法,让我瞬间开阔了思维,我认为,这也是让学生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浩瀚五千年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无数的文化遗产,而古诗,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那漫天繁星,闪耀了千年文明的美丽夜空。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似乎在走“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的模式化道路。这样学生没有从古诗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古诗教学中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优秀文化遗产就无以继承和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入深体验那源远流长的美好意境,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热情呢?本学期的师徒同课同构,我和候莉莉老师选择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名作《饮湖上初晴后雨》,对古诗教学做了初步地探索。课虽已上完,但意犹未尽、感想颇多!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正因为诗如鼓琴声声见心,易唱动听悦耳感人又因为“俯而读仰而思熟读精思理自知”是传统的教诗方法,所以运用吟诵引入法在实践中是奏效的。它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感染,激发起浓厚的情趣。在本课的开始,我就围绕单元主题“水”带领学生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将进酒》中有关水的名句。通过饱含真情的吟诵带领孩子进入情境,激发孩子学习诗的欲望。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前提。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紧抓住“水光潋滟”、“ 山色空蒙”、“方”、“ 亦”、“ 总相宜”等关键字,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找近义词、结合学过的古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带领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走进诗人描绘的画面。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古诗文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是体味不到的要突出“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和培养想象能力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美轮美奂的西湖画面,配合美妙动听的音乐,把孩子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中去。教师再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带领孩子反复吟诵,进而体会诗歌描写的美好意境。如在教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说:“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湖边,我们会赞叹道——(男生读)细雨蒙蒙,我们荡舟湖边,我们会赞叹道——(女生读)。让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在吟诵中体会。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活动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在学完全文后,我让学生用今天积累的词语,想象古诗描写的西湖美景,写写你心目中的西湖。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更进一步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世界。

不足之处:

1、学生读诗的韵味不够浓,由于没有把导语很好的记下来,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创设出想象中的诗情画意,学生的朗读也不够深入。应该让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感受意境之后,再让学生在想象中读,学生读诗的韵味会更浓。

2、教学设计过于面面俱到,容量过大,再加上没有掌握好时间,整堂课有些前紧后松。后面的内容没有讲深讲透。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大胆的尝试,对以后的诗词教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借鉴和帮助。每一次尝试,每一次收获,每一次新的挑战。让我们一起用诗一样的精巧锻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意蕴营造课堂,用诗一样的激情澎湃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因诗歌教学而充满浓浓的诗意,让学生的精神生命诗意地栖居。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五

执教《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我在阅读苏轼相关资料后的一个选择。因对苏轼特别的喜欢,让我也就特别喜欢他的这首诗。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依然在牵挂着以前在陈店小学所参加的一个课题——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的语言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但是诗中的某些词语的理解却是可意会而不好言传的。

备课也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反复领悟古诗,了解学情,课堂中每个问题的设计,过渡语的反复斟酌我都经历了反复思考反复推敲的过程。备课结束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引得太多,放手不够,课堂中老师要说的话也太多。后又经历了几次修改,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执教的过程中,很多问题由于在备课的时候不够周全,因此,问题就开始显山露水了。

第一,孩子们的课堂常规训练不够到位。上整堂课,虽然我仔细观察了孩子们,他们没有任何出格的行为,但是我认为很多孩子是心不在焉的,是学习不够认真的。我在想,第一是我的孩子没有学会听课,其次就是因为我的课不够吸引孩子们。第三就是孩子们见不得三宝,来了几位老师听课,他们就手足无措了,发言不够踊跃,朗读不够放开。听了黄组长的课,我才知道,其实三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也是少不了的程序,特别是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组织教学,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课件的制作不精细。淡妆浓抹的链接就不到位。因为课件是我在家里制作的,边制作边修改,家里的电脑有点小问题,保存的时候容易出故障,后来在教室里播放课件的时候,没有关注这个小细节。因此在执教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

第三,了解学情不够。应该说,我对孩子们还是不太了解,比如我问总相宜是怎么理解的,孩子们是全然不知,回答的是风马牛不相及。这就是我对孩子们的估计不足。在三6班上课的时候,我发现他们不懂淡妆浓抹是什么意思,我立刻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本打算将那个问题抛给学生的,我换成了两幅对比图片来帮助孩子理解,应该说那两幅图解决了淡妆浓抹的问题,但是我没有将这个好的契机和总相宜结合起来。正如黄老师所说的那样,直接问孩子们,这两幅图美不美?孩子们肯定肯定回答,美,然后我直接总结,这就是总相宜,那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四,就是课前的预设还是不够精细,这点从每个环节的设计连贯度就可以看出来。

虽然说我在预设的时候还是关注了如何让每个环节更连贯,让过渡语更自然一些,也许是我教案记得不熟练,也许是我的临场机智不够,反正表现不尽人意。

第五,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让课堂教学语言更美一些,让教学流程更清晰一些,让评价更多样一些,让普通话更标准一些,让语气更抑扬顿挫一些,让感情更充沛一点,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散发勃勃的生命活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六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讲解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

1、苏堤春晓----南宋时,苏堤春晓就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相比与之齐名的白堤,少了一份喧闹和嘈杂,多了一份宁静和悠闲。苏堤6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风景各不相同,而在这6桥上几乎能饱览西湖的最好的景观,排名首位当之无愧。

2、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其实包含“曲院、风荷”两部分,现在都在曲院风荷公园里,是难得的即使游客再多也能让人神往的地方。印象中去曲院风荷的最好的'时候是在夏天的一个雨后的天气,荷花盛开,空气清新,清风徐徐,沁人心脾。真正的“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的意境。

3、柳浪闻莺----顾名思义,柳叶成浪,鸟语花香,光听名字足以让人心动,只是一些人工的行为使如此画意的景色有略煞风景之感。此景点本身似乎并不能让人找到什么太过人之处,而是需要慢慢的体味,所以最近来此的外地游人逐渐减少,但是如果不是为了看景而看景的话,来此地往往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深远的感触。

4、平湖秋月----也许平湖秋月的景区范围是所有西湖景点中最小的,但这并没有对她的闻名造成妨碍。做为最佳的晌赏月之地,确实名不虚传。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清骆成骧有撰有一副楹联:“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5、三潭印月----与平湖秋月不同的是,同样因为月亮而出名的景点,三潭印月是以欣赏水中月闻名。据说三座小塔能在水中倒映出月亮来,可惜从来没有亲眼所见。本景点其实还应该包括三潭印月岛,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岛上景色极为秀美,四季花开不断,加上湖光摇曳,让人恍惚迷离,流连忘返。

6、断桥残雪----可能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里最有名的了,这一切源与那美丽动人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可是要真论起景色却与此无关。由于杭州的近年少有纷飞大雪,要想亲眼目睹实在是一种奢望。由于此地实在太出名,游客肯定是最多的,常有人担心由于游人太多而让断桥真正的名副其实一回。如果能有机会在人少的时候来欣赏,绝对能排上前三位,可惜的是这样的时候太少。

7、双峰插云----这种景色似乎只能从风景片中看到,要能真正的看个实在好象不太容易。不过如果能登上北高峰,南高峰,俯瞰西湖,几乎就能把整个西湖一览无遗。加上此二处游人不多,是个难得清净的好去处。

8、南屏晚钟----在杭州,要论佛教圣地,除了灵隐寺,首推净慈寺,那口钟就在净慈寺。若论钟声,我等俗人自然无法听出和普通钟声的不同之处,只是会隐隐觉得它的宏伟和气度。每年除夕的108声钟声也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只是现在普通人只要交上十块钱就能敲上一下,让人觉得实在有玷污佛门圣地之感,实为极其的大煞风景。

9、雷峰夕照----和断桥残雪一样,雷峰塔也因为白娘子而让人觉得神秘和向往。可惜最近轰轰烈烈的雷峰塔地宫的挖掘让人不禁产生一丝寒意。其实自从雷峰塔倒掉以后,这个景点已经永远留在我们的回忆中了,即使现在多大的投资重建,也无法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了。

10、花港观鱼----其实若论风景,花港观鱼实在能排上前5名,甚至可以和曲院风荷一较高下,只是由于游人的众多和商业的兴旺,看到众人在桥上争相往池里扔面包屑喂鱼,总是无法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七

xx年xx月xx日,我非常幸运的参加了由xx市优质化工程组组织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我校吴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李xx老师,冯xx老师一起来到xx市xx实验学校,与这里的老师共同执教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使我感受到了浙江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让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研究,教法也改进了许多。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和浙江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示了南北方不同的教学特色。比如,我就属于大嗓门,激情高涨。用我们北方人特有的豪放,引领学生尽情的表达着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而浙江的老师就是温文尔雅,似乎就是西湖的代表和象征。那种流淌于心底的最真挚的情感,也在老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指导下,表达的尽善尽美。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俩的着重点也各有所不同。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西湖美,让学生想象除了晴雨天,西湖在其他时间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力求润物无声的理解“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含义。而姚北的老师则是在后两句上下功夫。我注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自由读、个别读、范读、分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接读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朗读活动的开展,把古诗的学习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不仅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越来越透彻,渐渐体悟到了诗人的情感,而且背诵也在不经意间顺利完成。姚北的这位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当堂会背古诗,还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当然,我们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不约而同的重视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有所突破和发展。在项目组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新的提升,我渴望“做一个有追求的老师”,渴望让自己更优秀、更卓越。所以,同课异构活动虽然结束,但我对古诗教学的探究却没有停止。我渴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上出有特色的小学古诗教学课,让古诗这朵中华文明之花绽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让中华文明之火,代代相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八

1、在学生谈到西施的美美在何处时,学生无法感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魅力,对西施浓淡相宜的美无法领悟时,我的教学环节就显得过于守旧,不知道恰当的引导,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其实可以引导学生,西施和西湖有什么相似之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说,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被错过了。

2、平时学生习惯了那种一本书一支笔的课堂学习模式,师生间的交流和默契显得较为生疏,导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教师要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环节的安排要合理紧凑。

4、教学中在对诗歌整体进行感悟理解的同时,不能削弱甚至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如:生字书写,重点词语的理解。特别是在公开课上,部分老师可能出现为了展现对诗情意境的感悟,而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也许滔滔不绝的谈感悟,而在进行书面练习时,却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