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20篇)

2023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01:47:02
2023年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精选20篇)
时间:2023-10-20 01:47:02     小编:碧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一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城乡,说到佳所腌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地有歌云:“佳所腌鱼最醇香,制作工艺独精良。开胃生津老少宜,稀客佳肴滋味长。”

这种腌鱼,风味独特,由咸、辣、酸、甜几味组成,吃起来鲜嫩可口,味道鲜美香郁,营养丰富。腌鱼可出桶即食,也可煎食、火烤、炒食,具有增强食欲、生津助消化和健脾开胃之功效。

最为独特的是,佳所腌鱼不用刮鳞,吃起来不仅鲜香酸辣还回甜。

然而就是这千百年来的侗乡佳肴,却藏在大山深处,只作招待贵宾好友的的美味特色菜。乡亲们每到节庆,偶尔吃上两三次。佳所村独一无二的水土,独一无二的腌鱼配方,成就了佳所的品牌,却没有给乡亲们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2月13日,李克强总理到黎平视察,在黎平县蒲洞村慰问当地群众时,佳所村的腌鱼和侗果,就是总理慰问群众的新春慰问品之一。

这种情况,让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曾在广州南方报业做财经记者、有着11年媒体与品牌规划管理经验的詹家雨,深感揪心。她决心回乡创业,把佳所腌鱼这个品牌塑造起来推广出去,为了追求自己“有田有地有园,做一名快乐简单的农妇”的理想,毅然回到家乡黎平县中潮镇佳所侗寨开展电商新业,让侗乡的美味佳肴--佳所腌鱼名声在外,形成属于自己的致富产业链,分享故乡的美食、感受吃腌鱼配糯米饭的快乐,让母亲们的智慧得到释放,让乡亲们都能增收致富。

令她的家人担心的是,事实上,村里曾有人做过腌鱼,都没成功。很多人认为腌鱼这个产品口味小众,难在全国推广,但詹家雨不怕,她有自己的布局和思路。“佳所腌鱼都是用稻花鱼腌制的,而稻花鱼是喝泉水吃稻花长大的‘仙女’,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很看重,纯粹的原生态食品才是最健康的。我们要把这些故事摆给大家听。”

8月8日,詹家雨回到黎平县佳所老家,创办了“贵州佳人食品公司”,旗下品牌即“楊氏詹老奶”侗家乡土手工美食,主要研发生产正宗佳所腌鱼、侗果和油茶。她把佳所侗寨最有声望、做腌鱼侗果做得最好的农村妇女请来当核心师傅,聘请本村寨无固定职业的妇女具体负责腌鱼的制作流程,让妇女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詹家雨的精心策划下,目前已在贵阳、广州、长沙、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建立了网络销售,通过电商平台提高销路。短短三个月,“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腌鱼的名号在移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目前,詹家雨团队打造的腌鱼品牌,通过网上销售,已经接到全国各地的订单,腌鱼、侗果等侗族佳肴得到快速提升,12月,詹家雨团队打造的腌鱼品牌,通过网上销售,要求订货的侗果8000公斤,腌鱼5000公斤。“楊氏詹老奶”正宗佳所腌鱼、侗果等侗族佳肴将分别提升到30000公斤的产量,带动佳所村近百人就业。不仅客商对詹家雨的品牌感兴趣,也有不少天使投资人向她表示了投资诚意,但她都婉言拒绝了。其实她的答案很简单“做食品,首先得有良心才会长久,到时财富自己会跟着来。”

因为詹家雨本身就是女性,对女性自然会关注多一些。她想通过“楊氏詹老奶”这个品牌,让农村妇女找到自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人;也希望通过这个品牌,让全世界热爱土地眷恋故乡的吃货分享到佳所侗家独一无二的乡土手工美食——腌鱼、侗果、油茶和侗乡田园风情;重要的是,在家乡,还有很多心灵手巧、淳朴善良的农妇,但是她们的智慧一直被现实遮蔽。她更希望通过“楊氏詹老奶”品牌,让这些热爱生活的农妇们重树信心,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詹家雨想让传统农耕文明和现代科技力量碰撞,裂变出非凡的创业火花。詹家雨说“现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电子商务会让‘楊氏詹老奶’走的更远,我们团队核心成员结构饱满,已经研究好顶层设计和商业模式,我们有方法、有路径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让更多热爱土地和眷恋故乡的人爱上乡土物产,爱上‘楊氏詹老奶’”。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二

从20xx年开始,当每年春秋换季之时,驻平65571部队某连队的官兵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家住铁西区北沟街西二里委七组的老人每在这个时候都会把自我亲手缝制的拥军鞋垫拿到连队,亲手分发到部队的战士手中。

今年76岁的,从原市二轻局秘书科退休,是一名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人有三儿一女,各自成家,他和老伴张玉平独自生活。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组织部门把他的关联转到了北沟街社区,便在西二里社区这个大家庭里发挥着余热。2019年的夏天,西二里社区与驻平65571部队某连官兵一齐联欢,得知战士们离家都很远,平时训练很艰苦,鞋垫磨损得也十分快,外面买的鞋垫不结实,用不了几天就穿破了。联欢会结束时,老人为部队战士缝鞋垫的念头油然而生,他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张玉平的大力支持。他们每年都会根据共建连队的官兵需求,为大家制作拥军鞋垫,之后,又开始为连队的战士们制作帽子和手套,从2019年至今,他已经做了超过700双鞋垫,不仅仅温暖了官兵们的双脚,更温暖了他们的心。

老人会缝鞋垫缘于他年轻时学过缝纫手艺。17岁那年,他在四平市工艺绣品厂当工人时,向厂里的师傅学习并领悟了缝纫和刺绣,之后,家里买了缝纫机和码边机,一些缝缝补补的活计就在家里解决了。说,"缝制鞋垫也要讲究技巧,布料务必铺平,针线还要匀称,否则硌脚。"闲不住的老人用退休金买来线团和大绒面料。为了保证鞋垫合脚,他特意要来了每个战士的鞋号。

说起制作拥军鞋垫等物品的时候,王老露出了愉悦幸福的笑容:"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说句心里话,缝制鞋垫的工序很复杂,要经过黏合、裁剪、缝制等步骤。老伴张玉平先将垫布一层一层地挂浆、粘贴,烘干后,他再照鞋样裁剪,最后一针一线缝制,一双鞋垫要缝上几百针。65571部队某连战士李青海对记者说,王大爷很辛苦,经常来帮忙咱们,他缝制的鞋垫吸水性好,牢固,冬天穿起来很舒服、很暖和。今年,又给咱们炊事班做起了帽子、套袖。一次,王大爷在给部队送鞋垫的时候,一位山东籍小战士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咱们必须不辜负您的期望,必须站好岗,放好哨,做优秀的士兵。"共建连队的穿过鞋垫的战士高双印把老人的生活挂在了心上。今年夏天,高双印等三名小战士打着雨伞,抬着一箱新鲜蔬菜找到老人的家,战士们把亲手栽植的茄子、柿子和黄瓜等蔬菜送给王大爷。老人被这种军民鱼水之情深深地感染着。

西二里社区主任陈世艳对记者说,王大爷为社区做的事从来不和别人提起,但也有人讽刺过他,"哎呀,老王头,你没事就帮社区、帮部队做活,你得到什么好处了,"王大爷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挺坦然的就过去了。他就是凭心去做,去感染身边的人。几乎西二里社区的每个居民都认识老人,社区老年活动室方凳上的坐垫是他亲手缝制的;社区里40多平方米的老年秧歌场地是他一锹一锹平整的;居民邻里纠纷是他赶去进行调解和好的。与老人家住一个楼栋的西二里社区居民吕连霞说,是咱们社区的优秀共产党员,经常为咱们服务,缝制暖气片套,还给咱们做鞋垫,正因王大爷也很大年纪了,他还帮咱们做这些,咱们很感动。这不,社区那套新棉裤、新棉袄是他刚刚送来准备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大家感到钦佩。

居住的北沟街西二里委曾是我市的棚户区改造1号地,去年夏天,和其他1000多户居民高高兴兴地回迁到被命名为"滨河家园"小区,今冬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暖气楼。"这楼房建的多好啊,此刻屋里热乎乎的,阳光一进来,满屋子通亮,棚户区居民生活很幸福,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能够为战士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感到欣慰,我对子弟兵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要为战士们继续缝制下去,"老人自豪地说。(关心的话语)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三

张德华,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下岗职工。20xx年4月—20xx年11月任路北区文化路街道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自20xx年4月从事社区工作以来,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身正气、一心向党、一心为民的服务精神赢得了社区党员、居民的赞誉。山西南里社区20xx年被评为市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模式推广先进单位,20xx年获路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文明社区,20xx年荣获河北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河北省千万妇女“争创‘三新’大行动助力三年大变样”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20xx年荣获路北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社区先进集体”。

20xx年4月刚刚担任山西南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张德华就赶上社区2楼2门203室(原名宋秀珍)宋侠静为儿子冯炳章(原名冯光)求学进京上访,当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当晚10点30分驱车进京寻找母子二人。当看到宋大姐母子二人时心感震惊,心想母子俩跑这么远上访一定有诉求,一定要帮助她们母子俩解决困难。于是他先安抚母子俩住进旅馆,母子求学心情迫切不愿意配合,就耐心细致的和她们母子交谈了解情况,当时可能没得到母子的信任。谈到凌晨3点20分母子俩执意要回唐,我左右为难、既考虑她们母子的安全、又不想让母子俩花钱、又怕忙碌一天的司机连夜返唐路上出现事故。他百般劝阻母子俩就是不听,最终走出了旅馆。出于对母子的关心,他又立即和在唐社区工作人员联系,打探母子的消息,次日8:00社区工作人员告知母子平安到家,才把悬着的心放下。

从此他便以每月平均200元的方式进行帮扶,关注母子俩的生活和上学方面的事情,为了能让冯炳章得到同龄孩子上学待遇,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母亲为儿子求学的愿望,他多次结合有关部门和孩子应在的唐山市第十中校长范林清探讨如何解决孩子入学问题。还通过个人的关系找唐山市教育局局长李全民,说明母子求学的渴望诉求、探讨寻求解决办法。经多方协调最终冯炳章返回盼望已久的学堂。母子求学的愿望实现了,圆了孩子上学的梦。

20xx年2月春节将至,身为社区书记的他,为关心母子俩的生活,多次入户给母子俩送去衣物和慰问品。在一天晚上入户时,正赶上正在学习的冯炳章给他开的门,当他走进屋内发现漆黑一片,原来孩子是点着蜡烛学习,孩子求学的过程是那么的艰苦,在家里学习环境又这么差。他想不能因为没电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因此亲自联系供电等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供电的问题。原因是因为母子俩交不起电费被断电,经核查拖欠电费687.9元。如恢复用电、电表安装费300元、预存电费200元,共需1187.9元才能恢复供电。他知道社区经济紧张,但还必须解决母子俩用电问题,他从家中先拿来钱垫付了供电所需的金额,保障了母子的生活用电。光亮照亮她们的住所也照亮母子俩的心灵,同时也坚定了孩子对学习的信心,经过冯炳章的不断努力,考上了唐山一中并当选了班长。

在20xx年3月2日据居民反映母子俩很少出门,孩子也没上学,他马上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入户了解情况,得知母子俩患感冒已有几天了,母子俩萎缩在一个床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分别发烧38.7和39.5度,立即安排人员给母子俩买来暖壶和食品等生活用品,并让会计拿来1000元作为购买药品和食品的补助资金。

在交谈中他感觉室内有点凉,发现没有供暖设施。经了解是因生活困难多年未交取暖费,暖气片被供热部门拆除。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保障孩子的健康、保障室内供暖正常。他结合供热部门有关领导,根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方法解决供暖问题。利用周日的时间亲自找来安装工人和部件、暖气片等给母子俩解决了冬季供暖问题。

20xx年8月8日上午宋侠静、冯炳章母子来到了社区说:冯炳章高三年级的返校报到时间在8月10日,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上学的各种费用,找到了他给予帮助解决,不然孩子面临辍学。他知道孩子学习好、智商高,一但辍学结交社会闲杂人员,有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更大的危害。当时他就说:“你们娘俩放心,我尽最大努力和唐山一中校领导联系,哪怕我自己拿钱也一定让孩子上学”。当天下午他联系派出所社区中队长潘娜一同驱车赶往唐山一中找到学校领导,把冯炳章的家庭情况和在学校学习情况进行了结合,希望校领导考虑冯炳章好学上进的基础上,能否在奖学金和减免学杂费等生活费补贴方面予以照顾。通过合理的建议协商,校领高度重视决定免减冯炳章在校的各种学杂费,并每月给500元补助作为生活费。

8月9日下午5点20分,他去冯炳章家中告知冯炳章可以正常报到。母子俩百感交集的说:“刚才我们娘俩还说呢,张书记现在还没有来,恐怕这学上不了了”。当冯炳章得知可以报到上学便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大家希望,使学习的信心更加坚定,在冯炳章刻苦努力下考上了广西大学,为了鼓励孩子他给了1000元钱作为学费,圆了孩子的大学梦。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四

杨老师,男,今年50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9年,现任教育科学系副主任。他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曾荣获“学院优秀教师”、“思想政治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在“三育人”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杨老师不断开拓新教学视野,树立新教育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以适应教学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 铸师魂,强师能,修师德,以高度自觉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较高的学识修养和严谨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先后担任过12门专业课和公修课,教授过数以万计的学生,“桃李满天下”。他自觉遵守教学规范,无任何教学事故,执教严谨,注重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寓于专业教学之中。认真备课,真正做到“每课必备,每课必新”。课堂上,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构建良好和谐课堂秩序,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课堂上,善于掌握学生听课动态,语言流畅生动幽默、逻辑性强、条理分明;课堂上,善于同学生交流,把握学生心理,以生动的示例启发学生,及时调整学生情绪,寓教于乐,寓教于理;讲课内容适时引入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向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既注意教书又注意育人,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历次的教师教学测评和学生网上评教中均获得95分以上好成绩,深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在完成大量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谈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文获国家级素质教育成果二等奖,获省厅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获地市级科研成果奖4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参编专著、教材3部,其中《太平洋贸易网500年》一书,是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为他的教学增添了色彩,对学生崇尚科学,追求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

作为系副主任,杨老师注重业务学习,刻苦钻研,掌握新的教学管理理念,吸收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杨老师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时传达和落实学院和教育科学系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恪尽职守。结合教育科学系实际,优化教学环境,落实教风、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加强对教师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经常性教育,使教育科学系形成了一支专业思想牢固、团结向上、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师资队伍。在学风建设方面,注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杨老师对每一届系学生会、团委、班委成员进行培训,告诫他们: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坚力量,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学生干部服务好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教育、管理等等。每学期还把各班班长和学习委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与班委进行座谈,让他们反映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五

她,82岁,省吃俭用,将自己仅有的房子卖掉,只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没有钱请保姆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却将积攒下来的一万元在国家首个“扶贫日”捐助给了20名残疾康复者。

她,就是拉巴卓玛,一位平凡普通却又让人心生敬爱和尊重的老人。

初见老人,是今年10月17日在区残联办公室。当问及为何要为一位老人、一万元举办一场专门的捐赠仪式时,区残联理事长黄建国感慨地说:“因为我们全体职工、康复中心的全体残疾康复人员,都被拉巴卓玛老人这种无私的大爱深深地感动。82岁的老人家不图名不图利,靠着一分一分积攒下来的积蓄来帮助别人,这种善心值得尊重,更值得我们所有的人学习……”

捐赠仪式上,受捐的残疾人康复者们纷纷自发地给老人家献上哈达。可在接受了一条哈达后,老人婉拒了后面的哈达,理由很简单,一条就可以了,多了浪费。老人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让人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不愁吃不愁穿,节约下来的钱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这让我很开心,很满足。他们都还是孩子,我这一点点的帮助希望能让他们开心一点儿、幸福一点儿。”当在场的人向老人鞠躬以示感谢的时候,老人笑着说。

其实,说起老人的爱心故事,要追溯到2008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世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作为第一建筑公司的退休职工,拉巴卓玛老人当时并没有太多积蓄,就捐了100元钱。这件事情以后,老人一直感觉很歉疚。“那么多人没吃没喝没地方住,我却只能捐出100元,我每天都很自责。为此,我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单位分给自己唯一的住房卖了,卖房的10多万元钱委托给自治区红十字会,通过红十字会同志的帮助,一笔一笔捐给有需要的人,直到用完为止。”说起卖房的这一举动,老人没有半点悔意。

走进老人租住的屋子,映入眼帘的一张小床、一张小桌子和一台老电视机。“房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笔开销。根据我的情况,本来可以到养老院生活,但是我身体还很硬朗,不想给政府添麻烦,所以就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着。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2000元,我还要继续攒钱,到1万元就捐出去给有需要的人。”老人一边忙着给我们倒水,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听到老人的话语,随行的同事终于难控情绪哭出了声:“一个都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却时时惦记着别人。”听到同事的哽咽声,老人走过来,抱着她笑着说:“我身体好着呢,多做好事,心情好,身体就好。这可是我健康的秘诀!”

眼前的一幕,让记者想起一个朋友曾经说过的一个典故:相传,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只有每年秋分时节会有一米长的阳光照下来,传说被这一米阳光照到的人就能拥有美丽的爱情。现在在记者心里,老人就如那一米阳光,而被她帮助的人恰如被阳光照耀的人,相信他们必将有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六

李云海,男,1973年5月出生,群众,浙江绍兴诸暨市人,诸暨市民个协店口分会副会长,浙江洁利达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先后被授予“省诚信民营企业”、“省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绍兴市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事迹被多家新闻媒体所报道。在十年的创业之路上,他恪守诚心、真心、实心、爱心的“四心”精神,不断拓展诚信的外延和内涵,在创建服务、质量诚信、保障员工福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了不懈地努力,他说,“诚信,是我创业之中不变的承诺”。

叶先生是大连一商贸公司的老总,他与洁利达的当家人李云海曾经有过口头约定,将把洁利达产品推广到大连的某个项目工地上,若推销成功,洁利达将该项目的利润如数奖励给叶先生。不过,事后叶先生因事务繁多并没有及时跟进,该项目也被一家沈阳的供应商捷足先登了。货虽然没有通过叶先生的公司销出去,但毕竟是销出去了,于是,在是否该奖励叶先生公司的议题上一些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无功不受禄,叶先生自己都没有提出这个主张,公司也无须凭空奖励他。对此,李云海解释说,“说到就要做到,要让客户看到我们的诚心。”他二话不说,批了这个笔奖励款。

而这样的事例在洁利达却并不是个例,远在西安的张总对此就身有感受,前年的一个上午,张总要拿一个地暖产品去工程放样,可手头却没有样品,情急之下,他向远在浙江的洁利达公司求助,希望下午就能要到货。这可给洁利达公司出了个难题,怎么办?有人建议放弃,李云海不同意,他说,既然客户有急需我们能帮的就一定要帮。他想到了飞机空运,于是,把样品打包,驱车送往百里之外的杭州机场。下午一点,当张先生在西安顺利取到了空运的样品时不竟心头一震,他被洁利达人客户至上的诚心打动了,以后他逢人便说洁利达好,还说,跟这样的公司合作,放心!

在洁利达员工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员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最大财富”。这话一点不假,李云海对每一位员工都充满真心,这真心,体现在对员工福利的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员工点点滴滴的尊重和关爱之中。

创业之初,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有人出了个歪点子,说可以在100多号员工身上做做文章,一来把员工的报酬压低一些,二来把当月发放的工资顺延两月发放,这样,流动资金就盘活了。李云海一听就火了,他说,这种损害员工利益的事我们不干,企业再困难,员工的工资一分不能少,不能拖。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七

xxx,共产党员,村小组长,她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参加活动,无私奉献。在村里她家是一个普通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里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全家人遵纪守法,崇尚科学,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为人科善,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好评。

她与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子、儿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她的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互相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关爱的文明家风。平时忙完农活尽量多做家务,减轻老人的负担。婆婆年老多病,一发现老人身体不舒服,及时请医拿药,问寒问暖,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了安慰,身心上得到了健康;在对待邻里的关系上,xxx总是能够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能做到相互照应,互相团结。邻里谁家有事主动去帮忙,xxx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邻里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这却使他们的这个家庭更加和睦,更加美满幸福。

她积极支持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村里开展的每一项受捐助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与并慷慨解囊。

她那和蔼可亲的脸上总是透露着灿烂的笑容,她那热心助人的事迹,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一颗关心他人、温暖别人、金子般的心肠,构成了她外表与内在的统一美。

今年3月的一天,村民xxx发现自己的小儿子不知为何不吃

饭,老是哭,还发高烧。丈夫又不在家,xxx一人在家,急得直掉眼泪。xxx知道后,立即赶到xxx家,抱起孩子说:“走,快送医院,给孩子看病要紧”。经检查,孩子患了肠套叠,来晚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由于治疗及时,一周后,孩子康复了。正是这点点的爱心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的航向。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八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价值是无限的。我愿用我有限的时间,来创造我无限的价值。身边的好人好事无疑都是一段段的雷锋故事。 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调皮地钻进了我们的耳朵里,作文 班上的好人好事。同学们都迈着轻快的步伐朝门外跑去。

“咣当”只听见一声巨响,原本摆放整齐的凳子从桌子上滑落下来。要寻找“肇事者”显然不太可能,于是同学们便把凳子摆放好,便想起身离开。可这时,陈澜同学的心情可和同学们不太一样。她先是吸鼻子,好像在制止哭泣,接着就是轻声的抽泣,然后就是放声大哭。同学们赶紧上去安慰她:“陈澜,别哭了。”“陈澜你怎么了?”“对呀,你为什么哭呀?”“你倒是快说呀,这样我们才能帮你呀!”……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陈澜也慢慢不哭了。她带着哭腔说:“凳……凳子掉下来的时……时候砸到我的脚上了,还擦破了皮,好……好痛!”

只见这时,钟佳桦同学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手上还拿着一个药瓶,她卷起陈澜的裤角,用棉签沾了点药,把药均匀地涂在陈澜破皮的地方。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扶着陈澜,陪着她走下楼梯。一边走还一边告诫她,千万不要再摔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这位钟佳桦同学学习,要助人为乐。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共度难关!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九

××,女,25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xx医院护士。她的十佳护士事迹如下:

在从事护理工作5年来,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以高尚的医德,优质的服务态度和勇于吃苦的精神,得到了同事的尊敬,患者的信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不平凡的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获得了医院优秀护士称号。

在从事护士工作五年来,我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病人待病人如亲人,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把爱心献给每位患者。护理工作是繁杂而辛苦的,在临床一线的工作中,做好等级护理,对病情较重,变化较快的情况,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基础护理,耐心细致的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三查七对”从不含糊,熟练运用护理操作技能,真正做到待患如亲人。

记得在某次值班的一个晚上,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是因脑出血而入院。病人家属焦急的跑到护士办公室叫我,说老人家已经四、五天未解大便,现在正腹痛,腹胀难忍。医生又关照过不能用力解便,以预防出血再次加重。

当时我也深知这个道理,我急切的走进才人家的病房,优秀护士先进事迹安慰老人家不要着急,一定会有解决办法,当时是大冬天,我先将自己的双手捂热,然后放在老人家的腹部行顺时针工的循环按摩。嘱老人家不要焦急,深呼吸,慢慢的,老人家似乎没之前那么难受了,可我又想,如果大便解不出来,这个似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在医生的同意下我动作轻柔的帮老人家在肛周打了两只开塞露,眼看大便就快出来了,可却堵在肛门口。当时老人家又痛苦的呻吟起来了,我当时也有点急了,心想千万不能让病人再这样痛苦了,看此情景,于是毫不犹豫的带起手套,手指轻柔的插进病人的肛门,将堵在肛门口的粪块搁了出来。这时,老人家终于停止了呻吟轻松了。在场的每一位家属都惊呆了,他们感激的对我说:“太感谢你了,小王护士,你帮我家人解决了痛苦,不怕脏不怕累,我们都不如你啊。虽说是我们的家人,真要说起来,优秀护士事迹我们恐怕都没这个勇气帮家人搁大便,更何况我们只是病人而已,您真是把病人当亲人待啊!”我笑着回答他们:“不用谢,我们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记得是去年一位患子宫肌瘤的妇女住进我院,令医生护士感到奇怪的是,一连几天,病人的丈夫都没有在病房露过面。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正面临感情危机,正是因为闹着离婚,丈夫才不来照顾妻子。了解情况后,院里安排照料了生活起居,我们总是准时把饭菜送到病人的床头,我还经常开导病人人,要以包容理解的心态对待任何事情。妻子得到很好的照料的消息传到丈夫耳朵里时,他还不相信,傍晚时分,我下班后,正和半卧床的病人聊天,他悄悄来到病房,看着我和妻子网说说笑笑的。谈心时,丈夫不由愧疚不已,感慨万分。向我连连道谢,并握着妻子的手,自责地说:“非亲非故的护士都能如此照顾你,我还有什么理由对你不管不顾不问呢?就冲着这些好心人,我们也要好好地重新来过。”是的,这就是爱,虽然平凡,但却伟大。

还有一次,一位产妇住院分娩,由于家境贫寒,婴儿衣服包裹等没有置办,护士先进事迹一家人个个愁容满面,面对这一切,我们又一次献出了关爱,大家纷纷从家中拿来衣服、被褥,望着躺在我们捐赠的包裹里甜甜睡着的婴儿,产妇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这样的例子很多,正因为做的比说的多,做的比说的好,所以赢得了家属的赞誉,领导的肯定。我深知要做一名好护士,工作不能网简单地停留在打针、发药执行医嘱上,更重要地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力,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培养理论强,技术硬的基本技能,我会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注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我要谢谢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帮助,肯定和荣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为医院,为护理工作做出贡献。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

移民组组长贺xx,19xx年7月因青龙湾水库建设搬迁到我村,这十多年来一直非常支持村委会的一切工作,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1999年7月,为移民搬迁事宜,贺xx积极为广大移民分忧解愁,帮助移民群众安置房屋,丈量田地。牺牲自己将近一年时间未出去打工挣钱,等到移民搬迁全部结束,安定下来才出去打工。这次牺牲让移民群众记住了他,所以到成立移民组时,贺xx全票当选为移民组组长。从这时候起更加坚定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信心。

移民组准备实施“户户通”水泥路工程时,贺组长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占田占地村民的思想工作,调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纠纷。从“户户通”工程完工后,贺组长自动承担义务清扫垃圾的任务,他每天起早贪黑,不论刮风下雨都坚持将道路打扫一遍,再将垃圾集中到垃圾池,不让路上有一点垃圾出现,让移民组一直保持着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群众对贺组长为大家服务,义务奉献的事情铭记于心,也就更加支持他的工作。

“户户通”附属工程道路亮化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贺组长每天早上4点准时开灯,6点熄灯;等到晚上6点开灯,10点熄灯。虽然每天就只有“按一下,关一下”,但就是这两个动作他一直坚持了二年多,尽管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这两个动作,但这两个动作中充满了他对群众的体贴之情,关心之情,群众被他放在心里最重要的地位。他说过:“不能让大家在黑暗中摸索,虽然我每天浪费这点时间,但是增强了大家的安全感也值了。现在他又自掏腰包将手动开关换成定时自动开关,这样就能节约更多的时间为群众服务了。

与”户户通“水泥路工程同时启动的饮水工程,在开工时,许多村民就管道从自家田地经过的问题有些想法,不大情愿,贺组长多次与这些村民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工作,最后大家想通了,顺利的将管道铺设到每家每户。在后来的使用中抽水机多次发生故障,贺组长不是管理员却主动帮助管理员进行维修,400多斤的盖板他们抬不动,只能用撬棍慢慢地移,因天气炎热,没等盖板移开后,两人的衣服早已汗湿了好几遍,有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可是他一直没有任何怨言。

贺组长在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对组内的五保户、困难户问寒问暖,询问有没有困难,要不要帮助。每年过年过节贺组长都会亲自去看看他们,这样他才可以安心,这些举动让五保户、困难户很是感动。

贺组长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公益事业操心受累,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在工作上是移民的组长,在生活上更像他们的儿子、大哥和家长。他表示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将这些“小事”一直做下去。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一

马海亭,男,汉族,1988年2月出生,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油气储运专业。20xx年7月入职,20xx年9月至9月分至宜春分输站工作,10月份调入生产调度中心担任调度员一职。

自加入公司以来,无论在场站还是在调度中心,他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诚实守信”,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是最朴实最贴心的。20xx年,他还被公司评为20xx年度“先进个人”。

在他看来,诚信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一种力量。一直以来,他也一直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行为准则,也一直用诚信来面对每一位同事,来面对身边的人,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他处处率先垂范,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答应同事的事情都努力做到,看到谁需要帮忙,就主动去帮忙。有一次,他答应了一个新来的同事要教他熟悉站内的工艺设备,那天早上他才下了夜班,一个晚上没有睡觉,站长和同事们都让他先去休息好了再教,他坚持说答应了别人的事就得做了,而且还得做好,在工艺区里大至每一个设备小至每一个阀门,他都讲解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一直到了中午,双眼熬得通红,我们看了都觉得心疼,在同事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去休息。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工作上对的起领导和同事的信任,时刻牢记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以高度的`责任感从严从实从细的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零事故,确保身边同事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安全更高效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二

----爱岗敬业的志愿者王志超同学英勇拦阻携带危险品的.乘客

我校高职青年志愿者——08轨道驾驶班王志超同学积极参与世博交通安全志愿者服务,扎实奉献在世博专线岗位上。20xx年4月25日16时许,正在卢浦大桥世博29路执勤的王志超发现一名乘客携带了危险品,第一时间与民警取得联系,协调现场民警劝阻了该名乘客的上车,并及时汇报组织,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巴士六汽三分公司的通报表扬。受到表彰的王志超则表示,这完全是自己应该做的,作为志愿者并不是在站点摆摆样子,而是要真正履行志愿者的承诺。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三

当xxx成为市公安局巡警支队这支光荣的警种中一员的那一天,他就深深地懂得,他站在了人民群众与公安机关的连接点上。一面,他将承载人民警察的宗旨、责任、义务、态度、作用;一面,他将承担人民群众的依靠、信任、期望、慰籍、托付、保障。而把这些融合起来,转化为一种精神的时候,一个人就能甘愿在这个岗位上,默默燃烧自己的青春与激情,哪管是十年,或者更久。

这种精神,xxx的表述是:为人民当警察,当警察保安宁。心中有爱,爱在心中。当你心中有了那一份浓烈的对人民的爱,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会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还是20xx年5月的一天,一个仅有20个月的大胖小子,机警地逃出了幼儿园阿姨的视线,来到马路中央欣赏车水马龙的美景。这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决然没有想到他的好奇,造成了交通混乱。张珂萱及队友接到110报警电话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二话不说,急忙抱起孩子,离开险地。

孩子安全了,麻烦却来了。那呀呀的婴儿语言,是怎么也听不出其父母的姓名及幼儿园的名字的。这怀着的天真的小东西,如何处置啊。张珂萱并没有把孩子送往附近的派出所,而是直接抱回了家,交给妻子照料。孩子尿了,妻子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找来换上,孩子饿了,妻子就又喂奶又喂饭的。直到下午4时,指挥中心接到孩子的父母报警,而此时离孩子丢失已过了6个多小时。当这对夫妻赶到张珂萱家时,看到孩子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玩具,妻子激动地哭出声来。

还是能年的12月份,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回家的途中不慎摔倒。张珂萱接到110指挥部报警电话后,急忙驱车来到现场,不有多问,就抱起老人直奔医院,并同老人家属取得联系。为了尽快让老人进行住院治疗,他在老人家属没有赶到的情况下,替老人办理了入院手续及住院押金,并一直陪伴着老人,直到老人儿子来到医院。张珂萱在看到老人情绪稳定之后,才离开医院。

心中有情,用行动表露。心中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就能勇敢面对凶犯,用自己的身躯在群众与违法犯罪分子直接筑一道安全屏障。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四

在xx实验小学三年级三班,有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她虽然不是很漂亮,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她个头虽然不高,但却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追求,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却有着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多年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德、智、体、美、劳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她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所在班集体的班长,在老师的关爱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付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同学们的信赖、家长们的喜爱——她就是三年级三班的族彤彤同学。

她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从踏入小学校园连续三年来,先后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还多次在绘画、书法、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奖。

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灵。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族彤彤同学有一颗洁白无暇、善良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她文明礼貌、与人为善,休息时间绝不会制造噪音影响邻里的休息,深得邻里喜爱。在学校,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对于困难同学,她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为乐,真诚奉贤,有时同学忘了带课本回家,她知道后总是赶紧做完作业把课本借给同学使用。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她也是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对于博大复杂的世界,她有一颗天真的童心,小小心灵装满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她有一股执着向上的追求。“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力量源泉,族彤彤同学的身上有着一股强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从呀呀学语到接受家庭启蒙和幼儿、小学教育,初谙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个好孩子,做个好学生”。她尊敬长辈和师长,团结同学,遵守校规校纪,对人讲礼貌,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深得邻居、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进入小学校园不久,通过学习,当她知道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的先进组织后,她每时每刻就把自己置于组织的'约束之下,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少先队员的先进性;她追求学习向上。对待学习,她一丝不苟,并有一股可贵的钻劲儿和韧劲儿,语文、数学、英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发展,她兴趣广泛,除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外,她还特别喜欢看书、绘画、体育和音乐。

她有一腔勇于负责的精神。在学校里她力争成为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服务员。族彤彤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当选为班长,自当上班长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一份责任。一年级时她管着教室的钥匙,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提前进教室,她总是比其他同学提前到校,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她常年坚持,从没有失误过一次。在各项活动中她总是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因为她是班长,劳动时她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从不偷懒,也不会拿出班长的架子只指挥别人干,下课后同学们休息她却还在忙着收发作业本。有同学不守纪律了,她会及时给同学们指出来。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她要耐心辅导,连放学后还有同学甚至是家长找她问这问那。对于这些,她没有半句怨言。

她爱学习、爱思考、勤于实践,坚持努力学好各门功课,并且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了解社会,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她善于观察,勤学好问,根据自己的想象,经常在家制作一些小东西,种植一些小植物,实践让她吸取了甘甜,拥有了丰润,丰满了羽翼。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五

她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朴实无华的她在教育这块沃土里坚持信守承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默默地奉献着。

她于1980年参加教育工作,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奋斗在教学的第一线,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她曾经两次离职进修,于1987年6月取得中师学历;1990年6月取得大专学历。在教育教学中她的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多次受到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在学校,她是大家公认的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好弟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照顾兄弟姊妹,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几十年如一日,受到领导、同事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她就是我们大榆树中学的刘宝琴老师。

下面就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说一说这位身边的好人。

那是1981年9月的一天下午,刘老师带领10来个小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从远处迎面飞奔来一匹拖着缰绳的骡子,她急呼:“赶紧躲开!”同学们急忙躲到路的两边,但是有一名小女生惊呆在了路中间,在这危急时刻,她飞奔过去,把小女孩推向路边,奋力拉住受惊的骡子,由于身单力薄,受惊的骡子脱缰而去,她却倒在了血泊中。至今嘴巴上还留有一道长约九厘米的伤疤,那年她才18岁。

百善孝为先。刘老师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她的婆婆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公公患有精神分裂症和肺心病。二老均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家庭的困难,她不抛弃,不放弃,为了更好的照顾二老,婚后就同二老住在一个间房里,这一住就是六年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刘老师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

如果说孝敬老人天经地义,长期照顾和资助叔嫂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公公、婆婆去世后,小叔子又到了已婚年龄,为了给其成家,她东奔西跑可以说是操碎了心,终于在1998年用多年的积蓄给小叔子安了一个家。她总算可以为自己打算了,但正值为自己筹建新房时,小叔子又离婚了,没办法刘老师又借贷款为其多盖出两间新房供小叔子居住。从20xx年至今,刘老师家不但为其无偿提供食宿,还为小叔子又买了房子,春节小叔子终于有了对象,现在刘老师又为其结婚而筹备着,期盼着他有一个好归宿。

的8岁,小的4岁),大哥又忙于秋收,照顾大嫂的重任自然又落在了她的肩上,150多斤重的大嫂卧床不起长达10天,每天喂饭、喂药、洗漱更衣、倒屎倒尿,她还要经常给她翻身、擦洗按摩,每次翻身都要费好大的劲,特别是每次的大小便都令她筋疲力尽。为了不耽误照顾大嫂,不耽误秋收,不耽误正常上班,她坚韧的支撑着。照顾大嫂、照顾两家的3个孩子及家务长达一个多月,大嫂终于站起来了,而她却因疲劳过度晕倒了2次(就连自己的丈夫都不知情)。20xx年的春天,为了解决大嫂家的经济困难,竟然劝说丈夫把自己家唯一的5亩农田无偿的转让给了大伯哥耕种至今。在她的鼎力资助下,大伯哥家在20xx年也盖上了新房。身边的好人事迹材料她不仅对兄弟姊妹照顾倍加,对亲戚朋友也是关心备至,从1996年至20xx年亲戚家的5个孩子相继无偿居住在她家完成了初中的学业。20xx年,同村姨婆婆家的孙子患上了脑结核,表弟夫妇陪孩子住院长达半年,家里的二位老人体弱多病,其他子女又不在身边,她为了解除表弟夫妇的后顾之忧,又主动承担起照顾二位老人责任,病了送医院、节假日把二老接到家中,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30多年来,在刘宝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挺身救危、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但她那种不计得失的博大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是常人所难做到的。正如她所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亲情才是永恒的。

王美霞同志多年来服务在社区一线,是一名小区平安志愿者,多年被评为小区优秀志愿者和街道优秀统战信息员和工作者称号,也是宝山区统战部民族联合会第五届、第六届少数民族代表,是注册的上海市少数民族志愿者。她热心为老人服务,在担任老伙伴志愿者工作中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经常打电话关心慰问,还挨家挨户上门看望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问寒问暖、陪他们聊天,并将自己家中的电话和手机号留给他们,不管在任何时间遇到困难都可以联系她,并能及时地将小区内老伙伴的情况汇报给居委会,小区内的老人都夸她是老年人的贴心人。

王美霞同志在做好老伙伴工作同时还积极参加小区的志愿者活动,在创建文明和谐小区、清洁卫生家园的活动中,从不叫苦叫累。她还每天自动打扫小区的老年活动室,给大家烧好开水,同大家聊天谈心,碰到小区举行为民服务日活动,总是帮助搀扶老年人上台阶。她还积极参加老年大学举办的讲座活动,认真听课,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她本人表示要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热心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为了小区的老伙伴们、为了共康雅苑的和谐稳定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志愿者。

3月20日晚上,初二三班谭笑同学上完晚自习后返回宿舍,在宿舍楼五楼楼梯口发现了一张崭新的一百元人民币。在没有找到失主的情况下,先返回了518宿舍,并把捡到一百元这件事和舍友们说了一下。有同学提出:“没找到失主,那应该怎么处理它呀?”谭笑回答道:“我们也不能贸然去寻找失主,不如把它交给值班老师,让老师去处理吧。”同学们都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谭笑同学去三楼,把钱交给了值班老师,并把捡钱的经过讲述了一下。值班老师高兴的说:“谭笑同学,你捡了一百元钱能做到拾金不昧,很好!”

同时,谭笑同学在班内是班委,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总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帮助班内需要帮助的同学,为班集体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刚进入初一的时候,班主任组织大家一起学习《弟子规》。当班主任正在为很多同学没有《弟子规》这本书而苦恼的时候,谭笑同学主动承担这个任务,联系自己的父母,送来了80本崭新的《弟子规》,之后随着《弟子规》的推广,又为整个级部送来了680本《弟子规》,让级部的学生都一人一本。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六

宋年忠家住新闸路568弄,自幼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行走,父母相继去世后,一日三餐成了她生活中最大的困难。1993年,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师生得知社区里有这样一名残疾人需要照顾后,决定每一天免费为宋年忠带给一顿午餐。自此,学校高年级学生组成了一支送饭队伍,每一天为宋阿姨送饭成为他们学习之外的一项重要任务,无论刮风下雨,送饭从没有间断过。每到中午时分,同学们下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食堂去拿饭,他们端着饭盒、拎着汤,赶往宋阿姨家,让宋阿姨吃上热乎乎的饭菜,自我再回到学校用餐,天冷时自我的饭菜都凉了,可同学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学校校长换了一任又一任,学生送走一届又一届。领导层变了,送饭的人也变了。唯有送饭的路没有变,送饭的职责更没有变。爱心接力棒在学生手中届届相传,爱心的种子在校园里年年播撒。为了坚守承诺,静安区第三中心小的学生们如一日,成千上万人次的学生,担起爱心小使者的重任,风雨无阻地走过那条送饭的小路。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七

有一天下课的时候,我与同学在操场上追逐打闹,一不小心,我摔倒了,手和腿被磕破了,看着流出的'血我一时不知所措,xx连忙跑过来问我:“你怎么样了,我带你去医务室吧!”她边说边把我扶起,送我去医务室。给我上了药,xx安慰我说:“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我心想:还是我的同学好啊!不仅帮我上药进行包扎,还安慰我。这是我第一次被同学帮助呢!虽然我也知道经过处理伤口,没事了,但听了她的话,我的心比吃蜜糖还要甜呢!

上完药后,我的腿和手没那么疼了,xx问我:“还疼吗?”我笑着回答说:“有你的关心,就已经不疼了!”我们开心地笑了。她把我扶进了教室,对我说:“下回可要小心一点了!”我说:“不会有下次了!”

从此,我们的友谊更深了!每个人都可以做好事!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让我们的心里都充满阳光!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八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价值是无限的。我愿用我有限的时间,来创造我无限的价值。身边的好人好事无疑都是一段段的雷锋故事。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好人好事事迹材料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叮铃铃,叮铃铃”放学的铃声调皮地钻进了我们的耳朵里,作文班上的好人好事。同学们都迈着轻快的步伐朝门外跑去。

“咣当”只听见一声巨响,原本摆放整齐的凳子从桌子上滑落下来。要寻找“肇事者”显然不太可能,于是同学们便把凳子摆放好,便想起身离开。可这时,陈澜同学的心情可和同学们不太一样。她先是吸鼻子,好像在制止哭泣,接着就是轻声的抽泣,然后就是放声大哭。同学们赶紧上去安慰她:“陈澜,别哭了。”“陈澜你怎么了?”“对呀,你为什么哭呀?”“你倒是快说呀,这样我们才能帮你呀!”……听着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陈澜也慢慢不哭了。她带着哭腔说:“凳……凳子掉下来的时……时候砸到我的脚上了,还擦破了皮,好……好痛!”

只见这时,钟佳桦同学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手上还拿着一个药瓶,她卷起陈澜的裤角,用棉签沾了点药,把药均匀地涂在陈澜破皮的地方。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扶着陈澜,陪着她走下楼梯。一边走还一边告诫她,千万不要再摔了。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这位钟佳桦同学学习,要助人为乐。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及时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别人共度难关!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十九

尚军龙,男,现年57岁,永寿县广场社区居民,现任永寿县市场管理局检测检验所所长。妻子李艳在饮食街经营着一间百货门市部,他在工作之余一直帮助妻子。20xx年2月颐和d区一位老人经过他门口,由于路上结冰,老太太突然一滑,重重的摔倒在地,正好被她们看到,尚军龙立刻上前搀扶,发现老人不能站立,又没带手机,不能和家人联系,他便从家里拖出一个被子,铺在自己的三轮车上,然后把老人拖上车,直奔医院而去,检查、化验、缴费、办理住院手续,一直忙到晚上九点,老太太的家人才闻讯而来。

20xx年10月,饮食街状元楼饭店因厨师操作失误引发大火,一时间整条街浓烟弥漫,引起群众围观,老尚赶到现场立刻找来物业管理人员,紧急断电,然后二话不说一边从一间车库提水泼向大火,一边吩咐围观群众撤离,报警。不大一会儿浓烟已经把他熏满脸灰尘,满头大汗,变成了一个“大花脸”。但他仍然拼命地提水泼水,不断叮咛周围群众撤离,最后在消防人员的协助下,才将大火扑灭,而他已经累的席地而坐,喘着粗气。

尚军龙就是这样,谁家有忙他就帮,谁家有难他就助。从不追求个人得失,也不管自己安危的人。在整条饮食街是大名鼎鼎的.好人、热心人、他就是这样一个见义勇为的人。

好人好事事迹材料真实篇二十

2012年3月19日上午9时许,罗店镇张士村村民徐秀珍跟往常一样,到自家的自留地里弄了点蔬菜后,准备到家附近的南泾河边清洗一下。当她走近河旁的水桥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离水桥外2米处,有个幼童溺水了。只见小孩面向水里、背朝天半沉半浮在河水中,已无力挣扎。在这命悬一线的危难时刻,徐秀珍没有多想,扔掉手中的菜篮子,顾不上脱下身上厚厚的棉衣,就跳进了河水中。她一只手抓住水桥边的面板,另一只手向孩子的方向伸去,希望能够拉到小孩,但由于离小孩较远还是无法抓到孩子。3月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水又比较深,而且身上厚厚的棉衣,被水一浸变得重起来,73岁的徐秀珍老人每挪动一步都很艰难,但她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此时耽误一分钟,孩子就可能没命了。她奋力用手划着水面,向孩子的方向挪去,冒着生命危险挽救了一个幼小的生命。当周围的邻居、村民问徐秀珍:“你都73岁了,当时哪来的这么大勇气跳入河中?”她笑呵呵地回答道:“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你看见一个孩子在水中奄奄一息时,能忍心不救吗?换作谁都会这样做的。”几十年来,徐秀珍帮助的人、做过的好事,没人数得清,她的高尚品格已根植在街坊邻居的心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