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工作能手先进事迹材料(大全9篇)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工作能手先进事迹材料(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00:57:03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 群众工作能手先进事迹材料(大全9篇)
时间:2023-10-20 00:57:03     小编:笔舞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一

小华同志是我们常温一车间罐头工段的检质员。一年来,她在其工作中,认真落实本工段的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在工段中树立了牢固的食品安全生产意识,辅助工段长使现场各项管理工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为本车间的食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是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模范遵守现场质量各项工作要求。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现场的质量把控行为规范及日常车间要求的执行均起到表率作用,在其工作岗位上,带头和带领本工段人员认真完成质量专业线相关工作、严格监控现场产品质量,认真完成工段内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及相关要求并能很好的辅助工段长工作。

二是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工程管理的重要位置,强化安全责任,狠抓安全落实。作为工段的质检员,对食品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工段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该同志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工艺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规定,并督促本工段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在生产过程只能怪严格执行。要求本工段检品员认真检查,发现现场产品质量出现偏差立即指出问题,并进行现场整改。要求本工段人员对本职工作的相关内容达到熟练水平。每天对工段现场的食品安全都进行检查,确保了本工段食品安全的稳定。本管理范围内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在德、能、勤三个方面表现突出。

三是积极配合并认真完成车间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为提升车间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奋斗。不仅带领该工段人员积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还要求和督促工段人员配合车间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生产月”、等丰富多彩的食品安全生产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食品安全活动中,不断的在为提升车间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安全文化素养而积极努力。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以榜样为力量

从我做起

28日,黎定琦被邀请上台演讲。

朴实无华的语言、平凡感人的事迹、催人泪下的情节„„4月28日上午,“群众在我心中”海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优秀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来自文昌市直各单位及公检法等上千名党员干部聆听报告,接受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随着报告团成员的深情讲诉,周经发、牛开成、黎定琦、许小东、省小额信贷青年团队等5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经历的人物形象逐渐立体起来。

他们爱岗敬业、牢记党的宗旨、为民务实清廉的先进事迹撞击着心灵,让人们在震撼中感悟、凝聚着正能量。报告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南国都市报记者 王渝 文/图

讲述先进事迹

台下同感受共振奋

一次次掌声雷动,一次次热泪盈眶,台上,或哽咽或激昂,台下,同感受共振奋。新形势下,如何保持优良作风、践行群众路线?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践行宗旨、服务人民?一位位优秀共产党员以实际行动作出响亮回答。

群众路线,贵在践行。文昌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周经发一心扑在扶贫事业上,即使在与死神赛跑的日子里,也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什么是为民?什么是务实?什么是清廉?什么是奉献?我们从周经发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人民检察官的不朽丰碑!”周经发的同事钱晶晶深情追忆。

1999年9月,昌江县公安局副政委黎定琦在一次抓捕罪犯的行动中身负重伤,命是保住了,但一只眼看不见,另一只眼也几乎失明,视力只有0.02。现在他的眼睛里和胸肺部还留着10多粒铁砂枪弹无法取出。历时近一年,做了6次大手术,终于将濒临死亡的黎定琦救了回来。那一年,他32岁。如今,这位被当地群众称为“瞎眼警察”的他仍在第一线工作。

“是什么让定琦有如此坚强的意志?我想,那一定是爱,是对事业的热爱,是对群众的真爱。”报告中,黎定琦的妻子回忆丈夫几度哽咽,数次红了眼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一名共产党员,站起来就要像一把伞,为老百姓挡风遮雨;俯下身就要像老黄牛,一生勤恳为人民!”被邀请上台的黎定琦话语朴实,台下掌声雷动。

服务人民,重在坚持。在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是金融行业最年轻的一支专司农民小额贷款的队伍,这支队伍有541位兄弟姐妹,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清一色大学毕业生。他们每天奔波在海南18个市县的203个乡镇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金融服务。6年来,他们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63万笔,130多亿元,惠及农户高达51.8万户,从而走出了一条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路。

虽然职务不同、岗位各异,为民情怀始终如一。儋州市雅星镇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牛开成、海南公安边防总队三亚边防支队许小东等报告团成员,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或同事、家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抒发了忠诚于党、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台上饱含深情的讲述,台下静静聆听的感动。听到动情处,有人拿起随身携带的纸笔,记录下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感情。没有煽情的语言,只有最真实的讲述,最自然的流露,却依旧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在场听众深受教育、鼓舞和启迪,不禁对这些先进人物肃然起敬。

以榜样为力量

从我做起马上行动

真实感人、贴近实际的报告,让大家收获颇多、感触颇深。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结束了,带给人们的感动、留给人们的动力却没有停止。

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引发听众强烈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文昌市委副书记符永丰表示,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他们当作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努力查找并解决自身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效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先进的热潮,全面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增强教育实践活动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他们的先进事迹是群众路线教育难得的活教材,听了颇受触动,启发很大。”文昌市体育管理局局长朱贝兼说,报告团成员虽然岗位不同,职业各异,但他们都怀有真挚的爱民之心,都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大事,对党忠诚,爱岗敬业,不负使命,充分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文昌市政务中心主任钟小雪说,每个党员干部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应该把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作为价值追求。

以先进为镜子,以榜样为标杆。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要把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从本职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立足平凡、无私奉献。”当日,报告团把一个个平凡又伟大的形象立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热潮,正在文昌大地上涌动。

先进事迹1

本报“感动海南2013十大人物”周经发

一心为民 两袖清风

在文昌有个古老的习俗,活着的人从不为逝者送殡。但在2013年6月18日那天傍晚,文昌市龙楼镇的街道上排满了为周经发送行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臂上缠着黑纱,胸前佩着白花,举着大大小小的花圈默默聚在一起。———就是在这一天的凌晨,周经发因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年仅56岁。

送行的人群中有位悲痛欲绝的中年人,他叫陈宋霖。原来,陈宋霖因为一块承包地与同村一位村民产生了纠纷,对方堵死了陈宋霖地里的水管,整亩的辣椒被毁掉了。陈宋霖起诉到文昌法院被驳回,又申诉到检察院,周经发受理了案件。

那天,天下着大雨,周经发去现场调查。陈宋霖的辣椒地位置偏僻,车根本开不进去,周经发硬是冒着雨,徒步走了1个多小时,路上要跨过一条宽达5米的臭水沟,周经发就脱下鞋袜、卷起裤腿,深一脚浅一脚趟过去。到了那块有纠纷的辣椒地后,他又下到田里,探查被堵塞的水管,双腿沾满了大大小小的蚂蟥。陈宋霖看到这位市里下来的检察官,为他的事竟然如此操心,感动得要掉眼泪。周经发却一边用手拍打着腿上的蚂蟥,一边笑着说,“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你的难处!”陈宋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兄弟般的温暖亲情。

几天后,在周经发协调下,法院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承包地的权属争议解决了,陈某也获得了赔偿。

周经发担任公诉科科长三年间,主持和直接承办案件417件、664人,无一起错案。担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三年,周经发处理平息了110多起民事纠纷,办理了34件民事督促起诉案件,挽回经济损失高达3.44亿元。

他与家人约法三章:第一,不得参与和案件有关的活动;第二,不得和他人谈论跟案件有关的话题;第三,不得接受任何涉案人的礼品。周经发的妻子1993年下岗,找不到工作,只好在检查院旁边的街道上摆水果摊,寒酸的小本生意,连检察院的同事们看着都心疼。他们劝周经发,你就不能找人帮忙给嫂子安排个工作吗?要不然,跟院领导提提?但周经发连连摇头,“家里事怎么去给组织添乱?至于找人帮忙,像我们这种身份,求人不好。”

2013年 3月,他的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医生警告他,不能劳累,一定要多休息!但周经发总是不听,依然不分日夜地工作。当收到湖山水库污染严重,直接影响到4万多群众用水安全的举报。周经发急了,带病走访国土资源局、水务局,三次到库区4镇18村调查取证,每日往返行程300多公里。暴烈的阳光,连续的奔波,过度的操劳,使他的心脏负荷几乎达到了极限。一次走访途中,他突然捂着胸口,豆大的汗珠滴湿了衣领。同事劝他赶紧上医院,周经发却咬着牙说,“再挺挺,办结这个案子再去。”———但这一次,他———终于没能挺过去。

文昌人流着泪说,周经发是累死的啊,他做的事太多了,操的心太多了„„

先进事迹2

本报“感动海南2014十大人物”候选人“小额团队”

服务三农

奉献青春

在海南,“农信社小额信贷技术员团队”是金融行业最年轻的一支专司农民小额贷款的队伍,团队有541位兄弟姐妹,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清一色大学毕业生。他们每天奔波在海南18个市县的203个乡镇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金融服务。6年来,团队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超过63万笔,130多亿元,惠及农户高达51.8万户,从而走出了一条农村金融改革的新路。

在实践中,团队总结出了一套“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的工作方法,提炼出“走千山万水、访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理千头万绪、吃千辛万苦”的服务精神。在雨林深深的鹦歌岭,团队送贷上门;在山高路险的五指山,他们为黎族同胞送去脱贫致富的希望。为了帮助农民摆脱贫穷,他们不怕吃苦,甚至不怕流血伤残。

曾有农民说:“不是我不愿还款,而是我贷款时被‘短斤少两’了,贷了5000元,到手4500,还有500上哪去了?当然是作为辛苦费给银行工作人员啦。”

一语点破风险的根源,曾经发生在信贷领域的腐败事件,警醒着他们。实践证明,化解风险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廉洁办贷、公平办贷。团队统一服装,佩戴工牌,党员戴党徽,团员戴团徽,主动将“阳光信贷”服务承诺书粘贴到每一个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公开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他们下乡吃喝自带,开销自理,践行着“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抽客户一支烟、不拿客户一分钱”的行为准则。他们用行动,为建立海南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筑起一道屏闭风险的防线。

就这样,乡亲们更加信任他们。2010年,北京有位领导到屯昌调研,想召集农民了解三农情况。团队的小额信贷技术员梁其聪,一个瘦瘦小小的小女孩,不到半小时就召来200多个村民。北京来的领导很感叹,他说,“一个小额信贷技术员竟有这样的号召力!你们不是村官,却胜似村官,你们选择的不仅是一份职业,还是一份伟大的事业。你们不在于发放了多少贷款,而在于打破了农民贷款难的‘铁桶’。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大有可为!”

这几年,有很多从外地来海南调研考察的同行,他们说,不到海南,真想象不到一家农村金融机构,能将农民小额贷款做得如此有声有色。而我们认为,与农民打交道,不在于学问有多高,能力有多强,而在于对农民付出的感情有多真!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小米,男,库木库萨尔派出所民警,该同志自2015年11月入警以来,长期扎根基层警务室。他说,选择警察就是选择了无悔付出,选择警察就是选择了奉献自己的一切。

两年前,他因工作突出,调至库木库萨尔派出所,成为一名基层警务室民警。辖区居民500余户,1525余人,因矛盾纠纷多发,木沙·阿布力米提积极入户访民情、走访知民意,随着一件件小事的解决,辖区治安状况日趋好转。

去年5月,辖区群众家中突发大火,居民手足无措,木沙·阿布力米提第一时间赶到,迅速组织附近群众进行救火,并联系120、119进行支援,身先士众,直冲火场,经历半个多小时的救火,火灾终于被扑灭,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这件事让木沙·阿布力米提时时记挂心中,“这类警情,要是防范工作再做细点,完全就不会发生。”

那段时间,木沙·阿布力米提带着警务室所有人日夜兼程的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对辖区所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形成机制,每周一排查,辖区群众的安全感逐年上升。

面带微笑、谈吐得体,这是木沙·阿布力米提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木沙·阿布力米提做起事来一贯严谨认真,丝毫不含糊。

随着棉花的成熟,外来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多,辖区矛盾纠纷随之增多,由于务工人员普遍学历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调解矛盾难度随之增大。木沙·阿布力米提了解到辖区老干部、老党员平时会和他们闲聊,关系比较亲近,在群众中威望较高,一方面邀请辖区老干部、老党员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自己去进入到务工人员中,和他们一起干活、聊天,走进他们的心中,了解他们的难处,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再调解矛盾纠纷。

随着一件件矛盾的调解,木沙·阿布力米提真正的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辖区群众提起他,无不赞叹。前段时间,木沙·阿布力米提在外培训,辖区居民的电话一天能接到十多个,都是在问这么久了,没见到他,害怕他被调走,舍不得他,希望他可以一直在这里任职。

“我们所做的很多都是‘小事’,却是群众生活中的‘大事’,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就一定要把‘小事’做好,‘小事’做好了,才能做好‘大事’,真正让群众满意。”木沙·阿布力米提憨厚的笑容中透着执着。

守护辖区平安,是木沙·阿布力米提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聚焦辖区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拿出“钉钉子”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排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针对辖区老年人较多,其获取信息渠道较少、防范意识较低的实际,木沙·阿布力米提把每天的大量时间都放在了走访上,每天除了在走访就是在走访的路上,在路上了解研究居民日常,以便更好开展工作,到了孤寡老人家,亲切的和老人唠家常,谈生活,通过进一步的聊天,再向其传导安全防范知识。

日常工作中,木沙·阿布力米提在“防”字上下功夫,防患于未然,经常深入辖区街道、田间地头,向群众进行防盗、防骗等安全防范常识宣传教育,安排人员加强治安巡逻,全面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木沙·阿布力米提所做的一切被辖区居民看在眼里,同时也受到了居民的高度认可。

“他做的好事太多了,大事小事一大堆。”“自从他来了,辖区群众的笑容多了很多。”“以前小孩子看见穿警服的就会害怕,现在孩子们看见木沙·阿布力米提就都跑过去玩去了”提起木沙·阿布力米提,辖区的居民是这样说的。

迎难而上、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让生命在坚守战位中绽放耀眼的光华!木沙·阿布力米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人民警察对使命与职责的有力担当。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四

小王同志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在150挤出机台担任机长,为挤出机生产任务的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多次荣获九星控股集团“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称号。

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20xx年,小王同志来到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设备车间工作。“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他就暗暗下决心,不懂技术仅会操作没出息。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工作思路不仅要了解设备的性能,还要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虚心学习,了解各种挤出机的生产原理和操作过程,不论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车间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每一个操作关键部位都有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王靠熟练的技术水平,成为交联车间挤出机的主操作手。在车间生产过程中,任何挤出机台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无论哪个岗位缺少人手,他就主动到哪个岗位上工作,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利益得失。150挤出机台是生产电缆的最后一道工序,电缆表面质量的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机台是担任机长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工作中,小王认真地研究生产工艺,不仅要把电缆的护套做好,还要为企业节省原材料。生产电缆用的护套料每吨七千多,他在生产过程中,每个月都能节省出不少的原材料,为电缆产品成本的降低做出了贡献。

在实践中他渐渐明白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内涵。当别人在家庭、爱情中忙碌时,他在枯燥的宿舍、车间“两点一线”生活中坚持把学习挤出机生产知识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把自己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学理论、钻技术、结合车间实际反复推敲,在知识的海洋里进一步充实和提高自己,通过几年来的学习和实践,他的生产一线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也正是这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深刻体会,使他在艰辛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成长为九星控股集团的劳动模范。

十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创造性的实践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期劳动者之歌。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小王同志一如既往地沿着“岗位成才”之路,扎根一线,不断地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张超同志,1997年参加工作,历任车间成缆班长。十几年来,工作中,他严以律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积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由于成绩突出,他多次被集团评为“先进个人称号”。

在工作生产中,张超同志凭着一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自身素质,被上级领导任命为车间机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面对重重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把压力变动力,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积极与职工谈心交流思想,积极配合领导工作,充分发挥自身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领职工思想积极向上,勤奋作业。身为机长,他清醒地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规章制度他带头遵守,难活累活他身先士卒。他积极协助上级领导从强化管理入手,在内强素质、狠下功夫,顶着巨大压力,不畏强险,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依的推行各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产品质量化。工作中他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奖罚分明。同时他还积极鼓励职工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苦练业务技能。张超同志在实践工作中,深刻意识到:机长是各班组工作的组织者和当家人,有责任对业务相关的疑难问题进行妥善处理。他在工作中不怕得罪人,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一次工作中,他发现一名本班职工责任心差,完成质量不好,他当即对其提出批评,并晓之以厉害关系,要求其重新返工。他缜密和严厉的工作态度影响着每一名职工。在他的严格管理下,1.6米成缆的质量和效率日益提高,较好地展现了身为一名机长自身的重大责任。用真诚的态度创造新的业绩,用满腔的热情奉献火红的青春。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创举,平凡的张超同志用他不平凡的事迹在机长岗位上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青春凯歌。

在公司的车间生产中,战斗着许多勇于奉献、甘于吃苦、不计名利的员工,他们在企业的生产制造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沈阳电缆公司生产车间维修钳工孟宪礼同志就是其中一位。作为维修班班长,孟宪礼同志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以严格的标准率先垂范,团结班子,第一时间完成设备维修工作。

由于修理工是公司最脏、最累、且没人愿意干的一个岗位,因为工作岗位的需要,公司几次招聘修理工,但都是到车间干干就跳槽,可孟宪礼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从无半点怨言。刚来时,车间一点设备加工能力都没有,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新机床、新设备的安装、调试,都是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建立完善起来的。设备安装好后,新工人进来了,他们对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不熟悉。孟宪礼同志就着手开展了对新工人的教育和培训,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知识,对车间的年青员工进行“传、帮、带”,发挥了一个先进模范作用。使维修中心在很短时间内就具备了对电缆各种生产设备维修的能力。为维修中心车间的工作走向正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困难面前,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以单位为家,每天早来晚走,特别是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早早来到生产车间,无论白天晚上,在车间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了提高自我,他以身作则树榜样,将自己锻炼成为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树立自己在职工中的良好威信,孟宪礼同志还把学习视为自己的“第二工作,他虚心向其他同志学习,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职工的带头人。

他在修理工作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不计报酬,一干就是十年,他三伏顶烈日、三九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加班加点,默默无闻的为公司的发展贡献着,岗位虽然是平凡的,真诚确是火热的,孟宪礼同志凭着一颗质朴、善良的心,一股火一样的热情,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的作风,谱写着他如歌的人生。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五

她是焉耆县一名土生土长的回族妇女,现在的职务是:五号渠乡党委副书记,查汗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你可千万别小看了她,因为她可不是一般的人物——

她所在的村是全州“一村一品示范村”“大棚示范村”;

她是焉耆县唯一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女村官。

还不止这些,她还是——

杨xx,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官,凭啥能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

做强村富民的带头人

11月16日清晨,焉耆县五号渠乡查汗渠村,初冬的暖阳照在寒风中打着旋的斑斓落叶上,杨xx推开院门,快步朝着即将搬迁入内的新村委会大院走去。

年初以来,查汗渠村推行了“七日特色工作法”,当天正是包村领导驻村集中接待日,杨xx急着要向包村领导汇报一些事。

杨xx走得很快,记者不得不加快了脚步,生怕被今年已52岁的她落下。

2002年,杨xx任查汗渠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民每亩地的收入仅为1000元。

村里人多地少,人均两亩九分地,如果指望靠种小麦、种玉米实现致富,显然不行!咋办?

“只有走发展设施农业这条路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才能改变我们村的先天不足!”曾经去河北考察过的杨xx亲眼目睹了当地农民靠设施农业走上富裕路,心里自然有本明白账。

查汗渠村是少数民族聚居村,想让村民一下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又谈何容易?

“那时候,我没白天没黑夜,走家串户做工作,嘴都要磨破了。但光动嘴哪行?村里之前有零星的几户人家种了大棚,他们的收益村民是看在眼里的。”杨xx说。

“一亩大棚可育4000钵盘的苗,每盘卖8.5元,去掉育苗成本、水电和人工,一钵盘苗有4元左右的利润,这样一亩地可获利一万多呢。”最早在村里搞育苗的赵洪浩说。

村民们渐渐被杨xx的执着和辛劳打动,但手里没钱没技术却是摆在村民面前的难题。

对此,杨xx早有打算:没钱可以先用土地进行抵押贷款,有收益了再还,没技术可以学嘛。

杨xx带头和村干部们参加技术学习,她说,村干部首先要是一个种地的好手,而且是一个能依靠科技种地的能手。

但育出的苗和种出来的菜将来往哪儿销呢?

“市场是跑出来的。”杨xx利用焉耆县独特的地域优势,带着大家就往北四县跑销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查汗渠村相继接到了来自焉耆、博湖、和硕、和静等县的农业订单。“我们根据农民的需求去育苗,这样收入有保障。”杨xx说。

“那时候,她就像一个农村经纪人,晒得黑黑的,累不说还没少看别人脸色,但她从来都没叫屈过。”丈夫张现洲说。

为了打造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杨xx相继成立了向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营收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现在,村里所生产的毛芹菜、莲花白、芦笋、辣子等在北四县占领了市场。

截至目前,查汗渠村已有占地总面积191亩的250个大棚,村民每亩地的收入达到了17000元。

做处事断事的公道人

“当村干部不是当和事佬,既要讲原则,还要讲民主,更要讲大局。”这是杨xx常说的一句话。

在查汗渠村2组,艾沙·吐逊一家正在地里忙着削甜菜。

今年,艾xx承包的15亩甜菜亩产超过5吨,按目前415元/吨的收购价计算,每亩地纯利润超过1000元。“这多亏杨书记给我们及时解决了浇水的难题啊。”艾沙·吐逊告诉记者。

在“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中,杨xx按照“四类管理法”带头入户走访,掌握社情民意,敏锐地发现浇地用水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极易引发矛盾。为了公平、公正地处理这一热点问题,村里规定:不管是谁,谁交费谁用水,先交先用。

“看面子的事情没有,就算是村干部的地浇水也都必须遵守。”艾沙·吐逊的妻子玛日古丽·阿巴斯说。

在这方面,杨xx有她自己的心得:作为村支书如果因为优亲厚友或贪图私利而丧失了原则,今天照顾这个,明天照顾那个,看人办事、看钱办事,最终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在农村,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若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化解,小问题就有可能引发大事端,影响到农村的稳定。杨xx说,做为一名村支书面对这些情况,千万不能拖、不能躲、不能推,“你要是敷衍塞责,那不仅是把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砸,同时也拖冷了群众的心,拖没了自己的威望,更拖冷了群众对党的感情;你要是对棘手的事情躲得远远的,群众还会信任你吗;群众遇到难题来找你,你推三推四,群众会对你产生反感甚至是对立,以后还咋样开展工作?”

杨xx说,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特别是在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方面,推行村级事务与警务联动联考,为村民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民们有困难了,你就不能坐视不理,你给群众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感谢你,你说话就有分量,开展工作就有了群众基础。”

“我们村能有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环境,归根结底是村党支部是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村委会副主任吐尔洪·买合木提说。

作为一名村支书,在思想上,要解决好敢不敢讲民主,想不想搞公开的问题;在工作上,要坚持民主议事,充分尊重“两委”班子成员意见,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认真抓好民主公开,公开了,群众明白不猜疑,不公开,做得再公正,群众也会有疑虑。这是杨xx的体会。

做党员群众的贴心人

从艾沙·吐逊的地里出来,杨xx说,在农村,群众把村支书当成党和政府形象的化身,村支部书记能把群众冷暖系心头,关心他们、体贴他们,群众就认为是党和政府在关心他们、体贴他们,从而会增加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

“哎,杨书记,你来了,到我新房子看看嘛。”当天中午,杨xx刚到3组,一位村民远远地就朝她喊了起来。

他叫艾沙·木沙,由于经济条件差,一家四口人都还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杨xx了解他的难处。

今年4月,村党支部开展“国家为我谋福祉、我为国家做贡献”大讨论活动,在“我为乡亲办一件实事”分析会上,杨xx向大家介绍了艾沙·木沙的基本情况,“根据有关政策,他可以获得建抗震安居房的28500元补贴,我们应该让他尽快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建一座60平方米的抗震安居房需要4万多,剩下的这2万多咋办?艾沙·木沙发愁了……

“我先垫上吧,早点开工,争取在年底前能搬进去。”杨xx不仅垫上了2万元的建房启动资金,还帮艾沙·木沙办理了养殖贷款手续。

“当时我连欠条都没有打,杨书记说她相信我,今后我要是不好好干,以后咋好意思见杨书记呢。”艾xx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杨xx以个人名义贷款22万元,帮助村里的建房困难户解决缺口资金,建成集中连片富民安居房22户;先后为准备发展养殖的32户村民,办理了共计217万元的贴息贷款。

杨xx说:“我们帮老百姓办个事,跑个腿,为他们服务,虽然事情可能也不大,但这些事也许能改变他们的生活。事实证明,我们每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凝聚一份力量。”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杨xx知道,现在一部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党组织要发挥好引导作用,通过开展一些农村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可以更好地让大家享受到农村发展带来的实惠。“我是一名农家子女,我了解农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在农村做任何事,都得以人为本,只有心里装着老百姓,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才能当好这个村官,才能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杨xx说。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六

小薛,女,1987年1月出生,2008年毕业于池州学院,2009年3月份参加市长热线服务中心工作,现为交办督办处班长。入职10年来,她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紧盯问题不放松,始终用心用情为民服务,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班组的一致认可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12345市长热线工作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小薛同志积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理念,运用业务知识真心为民排忧解难。2019年机构改革后,涉及较多职能转隶,她连续用半个月的时间认真学习研究各单位“三定方案”,弄清改革后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能,对于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行深入学习、钻研,形成资料供同事参考,确保问题精准交办、督办。她利用工作之余,完成“专升本”学业,并自费购买《沟通技巧与方法》《演讲与口才》《高难度谈话》等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对于那些难以沟通的问题都是由她亲自与来电人联系解决。

交办督办处主要把各类投诉、建议等问题转交给各相关成员单位办理,一要确保精准交办,二要把关办理质量。对职能交叉,成员单位存在推诿扯皮的事项,她能快速精准判断牵头单位、协同单位。当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时,她紧盯不放,通过下派督办单或到现场的方式抓整改落实。她每月梳理群众不满意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部分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的问题再整理、再交办。2019年1月以来,督办处共受理群众来电反映问题约5万件,办结率达到99.4%,其中整理上报各类疑难问题300件,通过下发督办单协调处理13件,现场协调处理6件,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收到群众感谢电话107次。

2019年3月份,市民反映南谯区双郢路有许多通讯窨井盖缺失。交办后,因涉及多家单位,无人牵头处理,导致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她迅速联系相关单位共同赶赴现场,划定责任,最终问题得到解决。

随着交办事项增多,考核任务加重,加班加点成了常态,陪伴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内心是愧疚的,加班后顾不上吃饭,第一时间赶回家陪伴孩子,遇到紧急事项不能回家时,孩子总是会带着哭腔打电话央求道:“妈妈,怎么还不回家,你不是说会早点回来陪我的吗!”她只能连哄带骗的听着孩子哭闹声挂断电话,心里是对孩子满满的愧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奔波在单位与家庭的两点一线,变化的是孩子的成长、父母的衰老,不变的是她对热线工作的执着以及对群众的温度。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七

李同志现任电务车间xx综合工区工长。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任劳任怨、乐于助人,得到了车间上下和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08年,他在推进“6s”管理、qcd改善和信号设备安装、维护及抢修等工作中突出成绩。:

xx综合工区是电务车间08年推进“6s”管理和qcd改善的重点班组,结合实际,把学习到和借鉴到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带回班组,带领班员进行扩大仓库、搭货架,开辟电动机检修工作间、搭雨蓬等一系列改善措施。科学实效地管理仓库,使班组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扎扎实实开好班前会。每天早上召集全班人员一起分析昨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疑;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对于当天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和安全等问题,更是再三强调。在他的有效管理下,该班生产任务总能顺利完成,从未发生过安全和责任事故。

xx综合工区包含多个工种,也是车间最大的班组。他这个班长所付出的自然要比班里其他员工多。今年夏天,帮助顾家岗工区对进站高柱信号机进行大修,没有现代化安装工具,完全靠人爬到十米高的机柱上换装百余斤的信号机构。任务紧、危险程度高,很多信号工都不愿干。他二话没说系上安全带爬上十米高的机柱,一干就是两个小时,任务圆满完成了,从机柱上下来的他却像水洗的一样。

他勇于钻研、善于用脑,问题越难钻得越起。多年来,就是靠着一股子钻劲,他搞出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对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作出了突出贡献。电务车间因设备老化经常出现隐性故障,时好时坏,一般维修人员无法判断故障出原因。xx自己一连几天吃住在信号楼,反复观察设备运行状况,详细记录各种数据。直到查出设备故障原因。

今年8月,他对112dg轨道电路的送受电端进行革新改造,对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后,发现我处铁路与路局接轨处夹角太小,规定位置内不能设置轨道箱。成立课题攻关,设计解决方案,彻底消除电压降低而引起的轨道电路故障。降低了维修人员日常保养与维修的劳动强度,故障处理更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区段的使用效率和车站编组作业能力,使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降。

11月车间更换电源屏任务下达,他利用休息时间在2米多的组合走线架上来回穿梭,复核、记录,并把有出入的做上记录,绘成施工图纸。为以后的标准化检修工作垫定了基础。

不管什么时候,无论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都会伸出热情的手,他还经常帮有特殊情况的员工值班甚至连班,从来不记较个人得失。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其他工区处理故障。12月8日,张湾站更换四组道岔,xx带领班组的精兵强将,赶赴现场,通过四天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兄弟班组的好评。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朴实的信号工,同志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热情团结,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了铁路工人的责任感、事业心。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八

习近平总书记19日下午前往x腾冲和顺古镇考察调研。他沿着古镇小巷步行,和沿途的游客、村民亲切地打招呼。有个游客问:彭妈妈呢?总书记回答说:“没来,过年了,都在家里忙着呢。”总书记与群众“拉家常”的视频一时间成为热点,古镇上笑声阵阵。

俗话说,乡里乡亲,下乡才亲。“拉家常”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路上的一种交流艺术,更是一种工作能力。党员干部要把约会与群众“拉家常”作为必修课,下苦功夫学习掌握,才能更好将党的温暖传递到人民群众心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俘获群众“芳心”,成为群众“贴心人”。

诚以待人,“拉”近距离。拉家常,重要的是要会“拉”,所谓“拉”字,强调唠嗑双方的关系。群众可能羞涩、有戒心,要在短时间内“拉”近距离,只能凭借真诚。反之,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一等”,唠几句,自己别扭,对方也不舒服。同群众打交道,真情是关键,沉下身融入基层、零距离和群众“拉家常”,体现的是我们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一份真情、一种作风的转变。学会和群众拉家常,就要求广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自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习惯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说话,在一句温暖的许诺、一声亲切的问候中,拉近党群之间鱼水之情。

贴近生活,以“家”为本。拉家常,关键的是找准“家”一个“家”字,强调唠嗑的内容。不仅不说官话,还要避免“打哈哈”。茶米油盐、菜价工资,都是“家”事。党员干部唯有多关注人民群众的“家事”,人民群众才会拿出真情。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近、离实情就有多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下基层、同群众“拉家常”,不能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更不能讲派头、摆官架子,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实打实与群众聊“家事”。与群众“拉家常”,就是要以群众家为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鸡毛蒜皮的小事里解民忧,在家常里短的寒暄里暖民心。

夯实作风,形成“常”态。拉家常,可贵的是做到“常”一个“常”字,强调唠嗑的精髓。拉家常成为常态,才能密切联系群众。那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把深入群众工具化庸俗化,不仅无助交流,反而会让群众寒心。党群干群关系是干部作风的晴雨表,和群众“拉家常”是做群众工作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党员干部要多和群众“拉家常”,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拉家常”常态化、制度化,才能在“拉家常”中把问题找准,解决实,让群众满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拉家常”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一课,看似清风拂面,实则功力很深。唯有让“拉家常”成为工作常态,才能及时掌握群众想法,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深厚。

群众先进事迹材料篇九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各地干群众学习沈浩精神侧记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连日来,全省各地的干部群众广泛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他们通过专题学习、座谈会、收听事迹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进取意识,纷纷表示,要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勤奋工作,多作贡献。

“沈浩扎根群众,与时俱进,公而忘私,是我们下派干部和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宣城市财政局民生办副主任、第三批下派干部王军这样说。沈浩先进事迹在宣州大地掀起广泛学习热潮,该市要求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选派干部、选聘生的生动教材。鳌峰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制定了

学习计划

,围绕“差什么、学什么、怎样学”等开展讨论交流,围绕“如何对待责任,如何对待原则,如何对待事业,如何对待人生”等,对照分析检查,明确努力方向。

1月3日18时许,萧县圣泉乡金黄庄村的群众涌入村委会会议室,集中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及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会议室挤满了干部群众。“沈浩是我们村的人,他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他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金黄庄村村支部书记孙忠玉说。据了解,当晚,萧县收看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党员干部有1万多人。

连日来,黄山市屯溪区、歙县等地党组织通过“学习上网络”、“学习进客厅”、“学习在实践”等形式,组织广大干群认真学习沈浩的先进事迹。在屯溪区挂职即将期满的四川松潘县干部刘晓东表示,将把沈浩的工作作风带回家乡、带到工作岗位,为松潘建设努力。歙县徽城镇金山村村委会主任郑志文说,我们将以沈浩为榜样,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争做一名受群众欢迎的村干部。徽州区富溪乡是革命老区,前不久,组织上准备提拔该乡选派干部张杰山回区直单位工作,但他主动选择继续留在老区工作。

他深有感触地说道:“我是区财政局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同沈浩一样,都属财政系统。我要以他为标杆,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广大农村群众。”来自上海闵行区的大学生村官郭玲表示,作为一名到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我将对照沈浩的言行,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我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繁昌县繁阳镇大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孙其干在开展学习沈浩活动的征文中写道。近一段时间以来,沈浩先进事迹在芜湖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市各级党组织分别通过先锋网、远程教育站点、党务公开栏等,学习、宣传沈浩先进事迹,准确把握沈浩精神的深刻内涵,同时将沈浩先进事迹作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生动教材,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繁昌县孙村镇八分村党总支书记助理 、大学生村官张兰兰说,沈浩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伟大哲理,作为大学生村官,我要尽职尽责履行使命,尽心尽力服务“三农”,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奉献青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