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一
教学目标: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二、复习指导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习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习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习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三、总结、布置作业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二
冀教版教材8-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退位)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本节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的“对位”这一难点,而进位的难点留在下节课解决,三是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 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 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 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会正确书写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强调“对位”。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观察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学生列式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要求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怎样列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22=?
那么,要求23+22=?我们可以怎样算呢?
请大家独立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23+20=43 43+2=45
(2)20+20=40 3+2=5 40+5=45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如果学生提不出这种算法,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来。)
2、讨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试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交流。重点是竖式的对位和书写及计算顺序。
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 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摘桃子。
设计一个摘桃子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摘到的桃子最多。
小组内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做完后订正。
3. 完成身边的数学。
教师出示图和问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说一说。
四、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笔算。57+20= 45+41= 62+34= 83+16=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想到多种方法计算,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在用竖式计算时,通过学生试算,纠错,掌握了竖式的计算过程,书写比较规范。但个别学生还没养成用尺子画横线的习惯,要逐步培养。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三
出示:(一组混乱的计算题)79×52≈700×50=15×20=40×60=
18×26=15×21≈39×60≈16×42=
师:能将上面的计算题按一定的规律重新分类吗?
生:(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若与教师思路发生冲突可逐步引导)
课件显示:(按一定的先后顺序出现)
口算估算笔算
40×60=39×60≈18×26=
15×20=15×21≈16×42=
700×50=19×52≈
都学了有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哪些知识?板书
口算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
解决问题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先来算一下第一组的题目要用什么方法呢?
1、口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2、(1)学生独立计算,开火车交流,选二题说说算理。
(2)师:说说这类题目的特点生:他们的末位都是零,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师:能说说你算这种题目的思路吗?
生: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在乘得的数的末尾
添写0,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末尾添几个0。
师:什么样的计算题用口算?怎么口算的?
生:比较简单的计算,也即数字是整十整百的计算。
3、估算的判断及方法的梳理
(1)学生独立计算
师:那38和19离39和21也很近啊?生:它们虽说也很近但数字计算起来不方便。
师:那也就是说我们在估算时所看作的数字既要比较接近原数也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最好是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师:那你是怎么知道这组题要用估算来计算的?生:因为它是约等于。
师:(归纳)题目对结果的要求不是很精确的情况下我们用估算就可以了,估算应遵循简单好算、离准确值近的原则。
3.笔算方法的回顾
(1)指名2位同学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展示计算结果,同时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4)像这样比较难算得要用笔算
4.解决问题
三(2)班去春游,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
共收到:
面值/元502010521
张数/张21215241814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口算
70×30=90×30=20×60=80×40=80×80=
50×70=15×20=400×20=23×20=
2、估算19×29≈12×41≈11×89≈99×91≈39×33≈45×29≈
3、笔算:
16×42=18×65=31×32=27×34=
4、比较大小
12×13○21×13
15×24○24×15
61×35○35×62
54×12○540
21×43○20×43+43
(1)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21×4320×43+43提示学生从乘法的意义来思考。
师:这题如何思考?
生:先求出31辆大客车能坐多少人?然后与1200比较大小。
师:很好,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31乘42呢?
小组交流。反馈:
生甲:用笔算最好了,只有算出准确值与1200比较大小才能知道是否坐得下。
生乙:不必要那样做,用估算更快。
生丙:估算的不是准确得数怎么能知道是否坐得下呢?
生乙:因为31看作30,42看作40,估算得1200,得出的得数肯定比准确的得数小,看小了之后都有1200,人数也是1200,所以能坐下,用估算也可以。
师小结:说的真好,题目也没有一定要求我们算出准确值,而我们用估算也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用估算了。
四、拓展练习思考题
三(2)班去春游,每人交12元钱,如果全班53人参加,共收到:
面值/元502010521
张数/张21215241814
请你们帮他们算一算,他们交上来的钱对吗?
(1)学生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人员交流。
(2)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五、总结并揭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板书课题),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文档为doc格式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学习方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师:大家想象着:如果在好人的后面也存在着那么一条对称轴的话,根据读音对称应该是:(大家一块说)人好。(点击第二个)我爱你——你爱我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六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
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4
(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25×3285×16
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理性思考
师: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肯定吗?
3、学生展开争论
4、获得结论
5、99×99怎样计算会更方便?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七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八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计算、巧算的巩固练习。
(2)、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得出结论、提出质疑、完善结论,上孩子们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培养探究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引导,得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并理解掌握此结论。
启发诱导法、讲授法、探究法
练习法、探究法、小组交流法、观察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从画画开始!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如果老师画的是整个图形的一半,谁愿意帮老师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让学生补充完整)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画的对吗?是的,图形当中有这样的对称现象!其实,在我们的`语言当中也有这样的对称现象。
(老师点击屏幕,出现——好人)
蓝天——天蓝,喜欢我——我欢喜,老师希望我们整节课都欢欢喜喜!好,上课!
(二)新课教学
学生猜想:每组两对称算式的乘积是否相等?(老师复述)如果让你去研究,你就会研究它们的积是不是一样的,对不对?哦,我觉得这是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去研究!
哎,我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学过估算吗?对于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用估算来试试看!
生1:第一组算式,可以把21看作20,36×20=720;把63看作60,12×60=72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40,20×40=8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不相等。
生3:我想把每个数都往小了估:如果把21看作20、36看作30,20×30=600;把63看作60、12看作10,60×10=600,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笔算。
那同学们还等什么,拿出你手中的笔和纸,选择其中的一组,算一算,好吗?(学生练习)算好的。可以坐直,心里已经有结论的,我们先把笑藏在心里。
看到同学们都算的这样认真,我心里非常感动,同学们,我们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学生交流计算结果)那通过我们的计算,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如果孩子们得不出结论,让提出猜想的孩子复述他的猜想)
(学生得出结论)对称算式的乘积是相等的!(电脑呈现结论):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老师反问)同学们现在都相信这个结论吗?相信吗?我再问一问,有没有人怀疑这个结论的?要不,老师再写一个试一试,好不好?(老师又写了一个算式62×39),孩子们写出了对称算式,并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依然正确。
老师:现在还有没有怀疑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结论已经深信不疑了。像刚才那样通过几个例子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主人买回了一只公鸡,第一天,主人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第二天,主人仍然给公鸡为了一把大米,到了第三天,主人依旧给公鸡为一把大米,主人每天都给公鸡一把大米,连续给了九十九天,公鸡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此时,公鸡想:我每天都会从主人那儿得到一把大米,可是结果却不在美丽,到了第一百天,家里来了客人,公鸡没有再得到那把大米,而是被主人杀了。
好了,同学们,公鸡通过九十九天的得到的结论居然是错误的,是的,不完全归纳法,有时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而有时得到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后来人们把不完全归纳法得到错误结论的那一种情况戏称为“公鸡归纳法”。
师:好了,现在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对这个结论还深信不疑的请坐直,有怀疑的请举手?
(大部分孩子都举手)怎么现在个个都怀疑了?为什么都怀疑了?如果你怀疑了,请说出你的理由!
(一个孩子举例说明14×16不等于61×41)
师:同学们,某某某不仅提出了质疑,而且他还在举例子,如果他举得例子是特殊的。你们试一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反例!(同学们拿出笔试着举例)同学们,你们找到反例了吗?其实。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刚才的结论,哎呀,我看到同学们兴奋地眼神了,如果你真找到反例了,你可以先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了!我看到每个人都在交流,我让几个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提问:(一个孩子举例)46×61不等于16×64。
我看到已经有同学举起了智慧的手!
(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我发现一些同学已经有想法了,难道老师写的算式里真有一些秘密呀?(学生交流发现的秘密)这位同学说:老师写的算式都符合十位上的数乘十位上的数等于个位上的数乘个位上的数,真的是这样吗?(老师同学一块验证)
师:那大家既然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你们觉得我们这个结论该怎么改才能完善?(学生补充,老师总结)
得出结论:十位乘积等于个位乘积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对称算式的乘积相等。
师:现在大家对于这个结论,你们怀疑吗?如果还有怀疑,怎么办?大家商量商量,再举例验证。
好了,同学们,思考是美丽的,看到同学们都能认真的思考。我很欣慰!我想,同学们心里可能都在想:这个结论到底正确与否?为什么会是这样?在乘法中怎么会有这么有趣的现象?在除法中、加法中、减法中是不是也有一些有趣的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都能带着这种精神,真正走进我们的数学世界!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九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知识。
1、向学生生动地讲述这个小故事,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想法。
2、看书p68页故事的文字叙述,提出问题。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方法,并将小组内的方法汇总。
(1)出示各组的方法,并请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对学生想出的.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和讲评。例如: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可以得到精确的数字,但费事费力,不宜操作。
(3)借助学生所用的估算、笔算等方法,让学生回顾口算、估算、笔算方法,并说说计算过程。
2、练习十七第1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对快!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引导其总结出规律
3、练习十七第2题
(1)谁能说说企鹅的生活习性?
(2)出示企鹅卡片:它们要选择一块属于冰块嬉戏,大家愿意帮助它们吗?
(3)核对大家选择的结果,表扬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4、练习十七第4题
(1)观察情境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说说题意,问题是什么,基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需要哪些数据,怎样列式计算等。
(3)请学生说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2、作业
(1)将你自己总结出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规律和你认为要注意的问题写在作业本止。
(2)回家收集有关世界杯足球赛的资料,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十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3、通过把算式填完整,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和推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计算、分析、概括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诊断、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算法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通过把算式填完整的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综合应用能力。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来练一练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揭示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
一、引入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抢答游戏,全班分成两组,1-3为第一组,知道结果的同学请起立,4-7组为第二组,做小老师,用手势判断对错。
师:你们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真快!
二、布置合作任务和要求
接下来老师把难度增加到用(竖式)进行计算,这个本领你会么?
(一)复习计算法则
1、媒体呈现:一道进位加法计算48+36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竖式计算过程吗?(同桌交流)
(板贴: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进一)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竖式计算过程吗?(同桌交流)
师:我们在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板贴:退一作十)
(二)改错
师:错在哪里(个位、十位)?应该怎么改?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避免这样的错误?(回到计算法则)
诊断——纠错——避免错误的方法
1、十位漏进1;个位上7+6=13,写3进1,十位上2+3+1=6;当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减数颠倒,直接用大数减小数;漏退1;个位上1-8不够减,向十位借1做10,11-8=3,十位上5退掉1是4,4-2=2;当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
4、个位上减法误看成加法;个位上2-6不够减,向十位借1做10,12-6=6,十位上4退掉1是3,2-2=1;检查。
(三)练习
师:刚才我们既复习了竖式计算法则,还帮助小胖找出计算中的错误。
接下来,我们用这个本领来做个“夺星星比赛”的游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颗星。
21+55=38+57=65+19=18+36=
打开学习任务单第二题,左边有4道,右边有4道,一共有8道计算题,计算的时候把竖式列在左边,右边用来订正(投影展示)。时间是四分钟,我说停你就(停),准备开始。
操作1:学生之间互相当小老师批改,将错的圈出来,正确的画一颗五角星。
操作2:展示做得最多的作业,帮助他核对。
反馈:你做了几题,得到了几颗星星?
看来我们不仅要做得快,还要做得对!
三、探究练习,拓展思路
师:这些小朋友们在干什么?(摘水果)
(一)猜一猜:苹果和梨分别是几?
1、师审题:两个一样的梨子相加等于4,两个一样的苹果相加等于6。
跟左边一样,两个一样的梨子相加等于4,而两个一样的苹果相加等于7。
你能猜猜它们分别表示几吗?
2、生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3、师小结:
a、梨子、苹果表示的数量是一样的。两个梨子加在一起是4,一个梨子表示2;两个苹果加在一起是6,一个苹果表示3。
b、十位上两个苹果加起来是7,想一想,两个相同的数加起来一定是一个(双数),7是(单数),那我们就要考虑下个位上进位了。现在,个位上两个梨子加起来是14,一个梨子表示7,十位上进了1,所以两个苹果加在一起是6,一个苹果表示3。
有小朋友摘了4个水果吗?举举手。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填一填:水果背后的数字是几?
师小结:
1、个位上:7+()=1,考虑进位,7+()=11,=4;
十位上:()+2+1=8,=5。
2、个位上()-4=6,考虑退位,()-4=6,水果(6)=0
十位上9已经借了1,9-1-()=1,草莓=7
(三)动脑筋
同桌讨论,在纸上填一填;学生交流想法,可以填哪些数。
师小结:如果考虑不进位加法,个位上()+()=5,十位上7+1=8;
如果考虑进位加法,个位上()+()=15,十位上7+1+1=9。
拓展:如果把加号变成减号呢?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究这个问题。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们小朋友不仅能够更加仔细地对待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还能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十一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8-9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退位)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利用情境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本节主要解决不进位加法的“对位”这一难点,而进位的难点留在下节课解决,三是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计算不仅为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会正确书写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强调“对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观察少年合唱团的情境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学生列式并交流自己的算法。
要求少年合唱队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应怎样列式?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22=?
那么,要求23+22=?我们可以怎样算呢?
请大家独立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再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算法时,只要学生汇报的思路准确,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可能有这些想法:
(1)23+20=4343+2=45
(2)20+20=403+2=540+5=45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如果学生提不出这种算法,教师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来。)
……
2、讨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生试算,再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全班交流。重点是竖式的对位和书写及计算顺序。
质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摘桃子。
设计一个摘桃子的游戏,比一比看谁摘到的桃子最多。
小组内以比赛的形式完成,做完后订正。
3.完成身边的数学。
教师出示图和问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做完后说一说。
四、总结提升,自我建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笔算。57+20=45+41=62+34=83+16=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能想到多种方法计算,体验到算法的多样性,在用竖式计算时,通过学生试算,纠错,掌握了竖式的计算过程,书写比较规范。但个别学生还没养成用尺子画横线的.习惯,要逐步培养。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
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4
(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 25×32 85×16
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理性思考
师: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肯定吗?
3、学生展开争论
4、获得结论
5、99×99怎样计算会更方便?
四、课堂总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设计答辩题篇十三
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课件
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50×5300×1
40×4400×9300×3
12×443×233×3
23×1311×715×5
2、说一说30×4、300×9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例题1
(1)运用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学以致用
80×10=60×20=50×40=24×10=
700×20=90×90=40×80=10×200=
2、火眼金睛
下面计算正确吗?
(1)40×50=200
(2)30×40=700
3、游戏。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4、小试牛刀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5、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