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制调查报告篇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和“六五”普法启动情况的报告,5月中旬至6月上旬,调查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德康带领下开展了相关调查活动。调查组在听取了市司法局等20个市直有关部门普法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分别对市教育局、国资委等市直部门和瓯海、瑞安、永嘉等7个县(市、区)开展了调查,同时调查组一行还进机关、赴社区、看学校、访企业,实地察看和听取基层干部、代表、群众对普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五”普法工作基本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积极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建设“法治温州”营造了浓厚氛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领导重视,普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五五”普法作为“法治温州”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市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与部署普法工作,加强对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工作督导,全市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居建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法制宣传联络员,形成了系统化的普法组织网络。组建了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村(居)法律顾问等队伍,形成了比较专业化的普法师资力量。市、县政府将普法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不断提高标准,有关单位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普法活动,经费保障基本落实到位。市普法办积极探索普法工作新机制,制定出台普法工作要点、目标责任分解等相关制度性文件,加强工作考核,促进了普法工作责任落实。
(二)分类施教,普法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展。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深入开展。政府及其部门充分利用办公会议、专题学习、党校培训等平台与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并建立实施分级法律考试等各项制度,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围绕民生问题和政府工作重点,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加强对民事纠纷、土地征用、村组织换届选举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依法办事。学校将法制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注重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预防毒品和公共安全等主题教育,注重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法律课程学习,组织律师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相关职能部门结合执法工作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增强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意识与能力。市、县普法办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新温州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拓展了普法工作覆盖面。
(三)载体创新,普法工作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市、县普法办和各部门联动开展“迎奥运、庆国庆”、“百名律师进千村”等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以点带面推进普法工作。结合有关“主题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深入开展专题普法,通过悬挂横幅标语、举办图片展、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制文艺汇演、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举行法律咨询等各种形式活动,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普法效果。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拓展普法平台,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开设法制专栏、专题节目、网络课堂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瑞安的《云江警视》、泰顺的《警民桥》等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节目,受到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瓯海、瑞安等县(市、区)司法部门还运用qq、微博、手机报等新兴科技平台,开展普法工作,活跃了普法形式。有关部门还在法院、劳教所等单位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通过组织旁听庭审、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苍南、洞头等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还通过各种载体,把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人民调解工作之中,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深入到重点工程建设服务之中,进一步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普治并举,普法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政府及其部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推动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提升法治水平。特别是“五五”普法围绕“平安温州”、“法治温州”建设,在各领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县(市、区)大力开展“法治县(市、区)”创建,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市各行业专项整治、重点工程建设、换届选举等重大活动,坚持普法先行、依法实施。有关单位紧紧抓好“民主法治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个体户)”等创建活动,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总之,通过“五五”普法,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法治温州”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
二、普法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普法工作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一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优良传统,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法制文化的需求和普法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普法工作积累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部分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的认识有待深化。对普法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使得个别地区、部门(单位)普法工作开展力度不大,应付思想、形式主义仍一定程度存在。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认为普法工作只是“法治温州”建设的一个环节,没有进行专题研究和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法制处室承担,工作局面难以打开。个别领导干部对普法工作产生了厌倦情绪,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坚持的必要,影响了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的基层领导干部自觉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高,依法行政的理念不强,普法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个别人有法不依、违法行政,甚至目无法纪、贪赃枉法,严重影响了普法效果。调查座谈中,基层干部和群众普遍认为,“领导干部依法办事,是最有效的普法;违法行政是对法治的最大破坏”。
(二)普法工作开展不平衡现象有待改变。普法工作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重点对象之间,开展不平衡的情况仍一定程度存在。各县(市、区)在普法经费支出、力量配备、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20,洞头县普法经费以人均1.5元纳入财政预算,而有的县(市、区)普法经费仍不足人均0.4元。有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普法工作已经实现了常态化并不断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而有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仅在相关宣传日开展口号式宣传,难以使法律入脑入心。部门(单位)对普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平衡,承担执法任务、同群众联系较密切的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普法力度相对较大,而有的决策型、管理型部门没有将依法行政和法制宣传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往往依赖于政府法制部门和党校培训。在普法对象上,公务员接受法制教育的机会较多,而领导干部学法的时间不多,农民、青少年、企业管理者和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为此突出重点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仍是一项紧迫任务。
(三)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增强。有的地区、部门没有认真把握服务大局、服务群众的要求,没能够抓住重大活动契机宣传法律精神和政府的法治理念,没有及时向群众普及所需的法律知识和解答有关法律问题。一些部门重执法行动而轻法制教育,重政策处理而轻法律宣传。同时,法制宣传教育内容乏味、形式呆板、互动不足等问题仍一定程度存在。在内容上,有的部门注重学习宣传与工作职责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注意学习宣传宪法和基本法律,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形式上,有的部门在普法工作中“照本宣科”,没有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生动的群众语言,在普法中擅于贴标语、喊口号,不擅于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方式。有基层干部反映,农村普法花钱请人讲课,还要花钱请人听课。在成效上,没有将提高法治实践水平作为衡量普法成绩的基本标准,一些部门重台帐制作,“台帐一大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工作形式化,针对性不强,实效不明显。
(四)普法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加强。一是仍需重视普法工作领导体制建设。一些部门(单位)认为,市、县普法办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有待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普法职责要进一步明确、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大普法工作格局需要加快形成。部分基层干部和学校、企业代表认为,市、县普法办需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切实抓好普法讲师团、法制副校长、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基层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二是仍需加强普法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当前,市本级人均普法经费仅为0.15元,各县(市、区)大多为人均0.4元纳入财政预算。多数部门反映,基层普法成本较高,一些普法资源又难以实现共享,普法经费捉襟见肘,制约了活动的开展。在人员保障方面,市、县普法办力量较为薄弱,有的市直部门仍未设立法制处室,法律专业人员从事普法工作比较缺乏。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普法资料,法制副校长工作由于缺乏制度性规定,作用发挥也相对有限;参加座谈的老师认为,在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法律没有纳入必修课程,学校法制教育就难以实行常态化。三是仍需健全普法工作监督体系。普法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考评标准不够科学,责任落实与追究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导致普法工作“失之于软”,务虚而不务实。
法制调查报告篇二
法制观念的调查报告 专业班级:矿业学院地质工程13级1班 姓名:田爽 学号:1301050121 引言: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0日 至2016年11月12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调查对象:百度辽宁程程技术大学贴吧网民 一、社会现状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因缺乏了解渠道和普法途径造成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同时群众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并对法治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以及法律成为某些人的工具,这些现象导致许多群众对法治整体意识的偏见。当他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了了之。其中不乏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的可能,产生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多数人在不了解相关法律的情况下采取了不当的行为而触犯了法律,这也是由于法制观念不足,对相关法规未能做到查阅、参考的情况下产生的诸多问题之一。
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大学生有着较为长远的目光和开放的思想,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法律基础已作为必修科目在大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将来适应法治 社会的需要。2002年发生的北京的大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2003年发生的周一超考公务员被拒录杀人案,2004年发生的马加爵杀害舍友案等。一系列案例的发生表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他们抵御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预防和减少犯罪,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必须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司法机关应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 不断暴露的司法处理问题,司法腐败现象,让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因而加强对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以及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行为作风的整治也越显重要。普法的基础是信仰法,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制进程的关键一环,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单位要立足全局,努力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要改变立法工作方法,完善政府立法的听证、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新闻发布会等制度, 使政府立法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此次调查显示,虽然受访者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呈现“意识先行,基础薄弱”的势态。由此可见,法律基础知识是群众法律素质中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人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99.5%的受访者在购物受骗时会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90%的受访者在受到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随身携带的物品时,会选择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看出,多数受访者已经具备了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意识。对于我国公民的义务调查结果如下:89%的人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其他涉及到我国法律制度、法律监督机制等基础法律知识的认识上,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在已经学习基本法律基础的高校校园中,这种对于我国法律基础的基本认识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调查同时反映出来,虽然大家表现出强烈的维权意识,但只有少数人有过运用法律 的经历,绝大多数人不是没有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而是感到“费时费力、成本太高, 不划算”,对于关乎自身重大权益的问题方面,受访者普遍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但对于小问题,大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消极处理不了了之的情绪出现。
对于执法机关缺乏信任问题。多数的人表示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打交道,还有少数的人表示持有异议,极少数的人也只是持“比较信任”的态度。仅有很少的人对执法机关 “充分信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1.作为未于社会有太多接触的大学生,对于执法机关并没有太多了解。2.对于执法机关开展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进行相关部门职务的了解后这种情况有较大改观。3.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事件的偏颇看待。
根据调查整体来看,我国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虽然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但整体水准不是太高,分析其原因,应有历史和现实两种因素。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也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尤其根深,对民主法制建设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但我们又不能摒弃它们,我们不可能丢掉四大名著,不可能不让人知道什么是三纲五常,更抹灭不了人们对皇权贵族的崇拜,很多很多。如果人不能从那些腐朽的封建思想中自拔出来,对其民主法制意识的影响可想而知。现实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国家具体民主法制执行情况。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公民民主法制意识也越低,经济越发达,公民民主法制意识越高。教育水平对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影响也是如此。当然,经济发展水平又影响着教育水平的高低。而那些负面的民主法制执行情况,如人情势力,权力滥用,甚至贪赃枉法,权钱交易,都极大地动摇着人们对民主法制的信心,使人们不相信民主法制的公正性,公平性,不相信民主法制能为其做主,还其公道。这些不但阻碍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甚至影响民主法制意识在其心中的确立。
对于此次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而言,法制观念在群众中是有相当广泛的基础的,同时也因为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认知不同。其中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义务自觉性,但群众中的其他群体在相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凸显了推广法制观念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四、结语 在此次法制观念调查中,在对各个方面群体的调查之后,使得我对于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步骤,不论在何时都应将次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进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对于社会法制观念的认知不足,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了解自身健全自身法律意识也是同等重要的目标,在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上,与法制观念为伍,在法制社会中前行。
附:调查报告问题列表
5.您认为法院适用法律是公正的么: a.一定是 b.大体上是 c.一般 d.不是
9.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
19.在赶时间或车辆较少时你会闯红灯么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法制调查报告篇三
今年,我局的法制工作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市、区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的要求,建立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具体落实到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制定了监督检查、考核办法,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了责权明确,依法行政的执法机制,确保了我局的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现对全年的法制工作总结如下:
按照中央、省、市、区政法委和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安排和要求,我局开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各项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xxx省、市、区政法委和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有关文件、资料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通过学习提高我局干部、职工对依法治国理念的认识,增强做好具体工作的自觉性。
2、端正执法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教育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亲民、近民、爱民、为民的思想,始终坚持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转变观念,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权利,人性化执法和服务人民的意识。进一步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真正深入群众,贴近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化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和法律服务工作的动力。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3、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加强法律服务。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主动服务于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深入新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断满足社会对法律的需求,为全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为了全面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提高行政效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局建立并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
1、建立了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取得执法资格证与持证上岗率达100。
2、建立了学习培训制度。对申办《行政执法证》的`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等基础和专业法律、法规的培训面和合格率达100。
3、建立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法定的执法范围、职责、标准、条件、时限、程序及《部门规范化服务细则》和办事流程等进行公示,公示率达100。
4、建立了投诉、举报和案件回访制度,对相对人的投诉、举报依法受理率达100。
5、建立并实施了“局长接待日”制度,加强了值班岗、双休日、节假日值班,具体责任落实到局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
6、律师参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为规范性文件提出法律建议,促进了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
三、依法管理,严格执法
我局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律师法》、《公证法》、《基层法律服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机关人员、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建立健全局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了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加强了对公证服务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查禁了××××、××××公证处在我区跨区域违法执业的行为,维护了公证服务市场秩序。在法律服务人员中树立“忠于法律、维护正义、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严格自律”的思想,充分发挥机关干部、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民主法制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以及执法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了我区司法行政法制建设,提高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水平。全年没有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案件,全面完成了法制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推动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法制调查报告篇四
法律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法治意识则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遵从和服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公民现代法律观念,推动公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就成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的栋梁,所以我们要了解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并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现状。
因此我们是418寝室采用网络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在微信、qq等平台,让更多大学生参与到调查中来。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治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企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此次调查更加真实有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方式,即前六道题目单选题,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取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最后一道题作为简答题,我们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共43份。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什么?”,有72.09%的人回答对了,说明各位大学生对我国总体政策把握还是十分正确的。
“国家宪法日是哪一天?”,其中只有58.14%的同学回答对,因为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面更广,很多同学只知总体方针,对这方面详细了解却不够。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了解法治的?”32%的人回答小学,41%初中,20%高中,4%大学。由此可看出我们如今的法治普及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许多同学在入大学前便已接触了法治。
“你对法律有多少了解?”,其中有76.74%的同学了解40%,23.26%的同学了解60%,80%、100%的了解却一个都没有。我觉得也比较正常,毕竟我们不是法律专业的,只要大概了解法律,拥有法制意识即可。
“当你在网络上看到有人向他人实施不法侵害时,你会点赞吗?”,81.4%的同学不会点赞,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至少知道在网络上的违法行为也是不行的,也是违法的。可见,他们正确的是非观念。
“遇到人生安全的危害,你会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其中有95%的同学会报警,通过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这说明绝大部分都有法治法律意识。
最后,我们通过一道简答题了解了同学们内心深处,法律与道德的占比及关系。大部分都认为两者应是相辅相成,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两种都是手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我们大学生基本的法治意识还是有的,只不过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深入了解则需要学校尽可能开展一些活动,去宣扬或者组织一些典型案件的庭审,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
法制调查报告篇五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法治建设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就目前来讲,农村仍然是最薄弱的区域,农业仍然是最弱质的产业,农民仍然是最弱势的群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加快建设法治农村刻不容缓。
一、我乡农村当前法治工作的现状
1、对农村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钱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实绩的标准,因此,农民对依法办事及农村法治工作的认识大大减少,而村民委员会借口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对农村法治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认为组织农民学法是增加农民负担,而且农村中的老人因年纪大且没文化,对法律法治搞不懂、听不进、没法用。作为村民委员会,忽视了农村法治工作对以法治村及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
2、农村法治工作“三无”现象依然存在。所谓“三无”是指农村无专职依法治理工作队伍、无专门的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农村法治基本流于形式,大多数村普遍存在简单、陈旧的宣传手段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3、农村法治存在的难点。在农村开展法治工作,一是集中村民学习难。主要是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大多是不识字的老人,在时间、地点上无法统一,若分小组分散学习、人员太少,所以很难集中组织学习;二是农村中法治骨干难找,农村的村社干部文化水平低,对他们的法律培训又少,他们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不多,让他们给村社讲解法治,也只能念念法律条款,所以学习法律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难抓到点子,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学法基本上处于被动,大多数村民只有遇到纠纷才去了解法律;四是认同度不高,一些村民认为,在农村抓法治是搞形式,导致权大法的认识存在,个别村民遇到涉法问题时,习惯于求助家族势力,找关系,托熟人解决,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村民学法的积极性。
4、农村依法治理基本保障有待及时落实,依法治理力度不强。目前,我乡没有司法助理员,有阵地无人员的现象长期存在,给开展依法治理工作造成不便。
二、我乡农村法治工作难开展的原因
1、法治观念上重视不够,认识不清。一是村民法纪观念淡薄,工作难以开展,上面只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不重视,村里干部不会主动搞,个别村干部认为村民越懂法,工作越被动,因此对依法治理工作应付了事。
2、对法治工作责任不明确。区、乡的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健全,但到了村一级就无人“接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就成了无人管事的工作,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较为突出。
3、开展法治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硬。首先,上级缺乏对农村依法治理工作的分析研究,形式过多,活动开展较少,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我乡农村法治工作的对策
1、着力建立农村法治工作机制,引导依法治理工作。一是配强农村依法治理工作骨干,做到有人管事,确立专职的法治宣传员,并与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真正把法治工作纳入村级事务管理中;二是落实工作责任,把农村法治工作纳入综合治理并与工作绩效挂钩,纳入乡对村的目标管理之中。
2、着力加强对村社干部的法律培训。对农村专职法治宣传员要分级负责,层层抓好培训,充分发挥法律培训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乡要负责抓好村社干部的法律培训,村负责抓好对户主的法律培训,通过培训,真正实现村、社、户都有法律明白人。
3、着力抓好学校的普法工作,辐射农村法治工作。开展农村普法工作,要利用学校这一有利条件,在学校中普及法律知识,培训学生宣传员,让学生把学到的法律知识带回家,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一所学校带动几个村,从而促进农村法治工作有序开展。
4、着力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农村法治工作。依法治理是一项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很难开展的,因此,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点开展法治宣传专栏,加大普法力度,要以基层为依托、以部门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掀起依法治理的高潮。
法制调查报告篇六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你的性别
a男45.61%b女54.39%
你的你所在年级
a大一23.68%b大二65.79%c大三4.39%d大四6.14%
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
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
a很重视40.29%b一般关心56.12%c无所谓3.6%
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
a很强13.67%b一般62.59%c较弱17.88%d很弱5.87%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
a很紧密41.77%b一般50.21%c几乎没有8.02%
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何而来
大多数同学的法律知识来源于课本与电视,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接下来的三个小题,我就参加调查的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了测试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当被问到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时,只有38.6%的同学选择了一定会,大部分的选则了偶尔会,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该有的权益。
当被问到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绝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才是合乎法律的行为。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学需要完善。
当被问到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时,答案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法制宣传日是每年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还有54.55%的同学选择了我所设置的干扰项,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知识缺失。
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多选)
这是两个带有主观色彩和建议性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够完善和教育制度的问题是引起法律意识缺失,同时他们愿意并且希望学校能够以相关法律课程以及宣传的形式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
你对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建设方面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不是必须答的问答题,一共有55人回答了我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认为,大家现在基本的法律意识是有的,并且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不应该。但是具体到生活中如何实际运用这些知识并且切实让他们发挥功用就不得而知了。他们认为,应该告诉大学生,如何合理合法的保护自己,对现在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作出合理的规避与应对。
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习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的重任,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受教育者法制意识的培养,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长期不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改进意见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硬法律知识法制教育对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极为重要.通过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判断能力.自觉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于培养他们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因此.不仅在课堂上要宣讲法律知识.法制理论,还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闭路电视等多种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竞赛,典型生动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于乐,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学生知晓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时时处处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他们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系统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提高为完整,系统和科学的法律观念,使他们从法律方面认识到自已的权益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法,学法,懂法。
结束语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是我们保护合理权益的武器,尤其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合法的权益,而知法,守法,维权更是我们了解法律的过程。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国家,个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附录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您认真,如实填写。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
a很重视b一般关心c无所谓
4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
a很强b一般c较弱d很弱
5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
a很紧密b一般c几乎没有
6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何而来(多选)
a电视b报纸c课本d家庭e其他
7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一定会b偶然会c无必要d无所谓
8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9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11月4日b11月27日c12月1日d12月4日
10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a考试教育制度不合理b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c和会不够发展d其他
11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多选)
法制调查报告篇七
有些偏远的行政村没有公有经济,欠发达的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只能保工资保运转,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普法读本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也难做到“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以上种种原因制约着我国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普法工作的有效展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思考。
首先,要更新农村普法教育观念。
普法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同步,与农民思想合拍,与时代发展共进。在活动形式上求新。运用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法律,让农民眼里看得到、耳里听得到、脑里想得到。针对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各自为阵”、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开展“便民、近民、利民”的“送法入户”活动。寻找普法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效地解决农村普法“空对空”、农民不想学、用不上、效果差的问题。
其次,要丰富农村普法教育的内容。
结合农村山权林界、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问题,选择与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普法融入农民生产生活,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让广大村民做到“法律要求什么我学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用什么就信什么”,依法调解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使广大农民主动融入到普法教育,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良性循环。再次,注重农村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普法教育的核心是取得实效,让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农民点头认可,变“要我学法”为“我要学法”,在农村树立“建设新农村、法治是保证”,“家庭经济再发展,一人违法成枉然”的观念,时刻绷紧依法办事、合法经营这根弦,达到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民主管理的水平、实现农村文明和谐的目标。
最后,调整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经费,向经济欠发达乡镇倾斜。按照分级管理负责,条块结合的普法工作原则,对那些既无司法所,又无财力支持普法经费的乡镇,县级财政要适当进行倾斜,以便法制宣传教育的顺利开展。
总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宣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政治主张,坚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法制调查报告篇八
采用网络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113份。
法制调查报告篇九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
1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
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3调查方法与过程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4调查结果及分析(原始问卷见附录)
你的性别
a男45.61%b女54.39%
你的你所在年级
a大一23.68%b大二65.79%c大三4.39%d大四6.14%
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
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
a很重视40.29%b一般关心56.12%c无所谓3.6%
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
a很强13.67%b一般62.59%c较弱17.88%d很弱5.87%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
a很紧密41.77%b一般50.21%c几乎没有8.02%
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重视程度不够,总体意识不强,这就是当代大学生对于法律意识最重要的问题。
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何而来
大多数同学的法律知识来源于课本与电视,课本上知识过于局限,过于书面化,没有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而电视上的,虽然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专业性不够,甚至有可能还有错误,对接收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限制。
接下来的三个小题,我就参加调查的同学的法律意识做了测试
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当被问到“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时,只有38.6%的同学选择了一定会,大部分的选则了偶尔会,这就表示了大学生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意识,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保护自己应该有的权益。
当被问到“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时,绝大多数的同学会选择
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还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才是合乎法律的行为。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学需要完善。
当被问到“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时,答案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法制宣传日是每年12月4日,但是只有45.45%的同学知道,还有54.55%的同学选择了我所设置的干扰项,这就证明,法制的宣传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并没有在12月4日得时候开展相应的法制宣传活动,致使大学生法律知识缺失。
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多选)
这是两个带有主观色彩和建议性的问题,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够完善和教育制度的问题是引起法律意识缺失,同时他们愿意并且希望学校能够以相关法律课程以及宣传的形式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与法律意识。
你对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建设方面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不是必须答的问答题,一共有55人回答了我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认为,大家现在基本的法律意识是有的,并且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不应该。但是具体到生活中如何实际运用这些知识并且切实让他们发挥功用就不得而知了。他们认为,应该告诉大学生,如何合理合法的保护自己,对现在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作出合理的规避与应对。
5对于结果的评价
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识,并不是完全的法盲,每个学子从小到大受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对法律基本知识早已耳濡目染,尽管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但是我院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素质还可以的,这里所说的只是基本常识,而不是深沉的理论,当今我院大学生也没有必要对法律学习得面面俱到。
知法并不代表能运用法律,它们是两码事,运用主要是以知道为基础,由于当今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社会经验不足,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行动容易冲动,易受别人的煽动,追求时尚和个性,好面子,在处理具体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确使用法律,甚至做出违法的事情。
而维权更不用说了,当今大学生遇到侵犯个人权益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选择回避,忍让,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虽然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识经济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高校作为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来迎接世界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务。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发展的重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国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国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中不能忽略对受教育者法制意识的培养,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长期不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改进意见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通过老师的讲授,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解决,在课时的内容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讲授一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对学习方法进行改革,不仅仅采用老师讲授,还要采用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录象等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大学校园发生的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以及反省发生的原因,同时适当的进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学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硬法律知识法制教育对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极为重要。通过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判断能力。自觉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于培养他们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因此。不仅在课堂上要宣讲法律知识。法制理论,还要充分利用广播,校报,闭路电视等多种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竞赛,典型生动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于乐,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学生知晓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时时处处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把他们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系统的法制意识,法律观念提高为完整,系统和科学的法律观念,使他们从法律方面认识到自已的权益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知法,学法,懂法。
结束语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法律是我们保护合理权益的武器,尤其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该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保护我们的合法的权益,而知法,守法,维权更是我们了解法律的过程。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国家,个人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
附录
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特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请您认真,如实填写。
1你的性别
a男b女
2你的你所在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
a很重视b一般关心c无所谓
4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
a很强b一般c较弱d很弱
5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
a很紧密b一般c几乎没有
6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何而来(多选)
a电视b报纸c课本d家庭e其他
7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吗
a一定会b偶然会c无必要d无所谓
8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9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
a11月4日b11月27日c12月1日d12月4日
10你认为不少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是什么?
a考试教育制度不合理b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c和会不够发展d其他
11你认为学校可以通过那些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多选)
12你对现在大学生法律意识建设方面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