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对图形进行分类。以集体、个别、小组的形式,学习用两个标记卡记录三角形、长方形的不同点。
2、学习按标记记录数量幼儿一次按标记集体、分组操作记录相应图形的数量(用数字卡表示)。3、引导幼儿学习讲述操作结果要求幼儿看着标记图,说一说,图中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反思
此次活动,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精心设计,抓住幼儿好动的天性,巧妙地创设数学王国这一情境。在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参与性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和掌握知识,使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1、利用学具学习8的组成。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六型学具每人一套、奖券、积木等奖品、红花若干
1、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7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
生:赵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
2、出示红花,让幼儿用学具摆出8的组成。
老师拿来了8朵红花,要把它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有的幼儿说:“左边1朵,右边7朵。”――用学具数字摆
有的幼儿说:“左边2朵,右边6朵。”――用学具数字摆
教师总结:8有7种分法:8能分成1和7、8能分成2和6、8能分成3和5、
8能分成4和4、8能分成5和3、8能分成6和2、8能分成7和1。
3、让幼儿观察学具寻找数的组成规律。
让幼儿观察学具,说出数的组成规律。左边的数是1、2、3、4、5、6、7,右边的数是7、6、5、4、3、2、1,左边的数递增,右边的数递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7,8分成7和1,叫互换规律。
4、领奖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1)交代游戏规则。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发奖品给你们。但领奖品有一个规则:请幼儿先在自己的游戏区领一张奖券,看清奖券上的数字是几,就代表有几元钱,然后可以去领两种奖品,但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钱要是奖券上的数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根据奖券自由选择奖品,老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动脑筋,又玩了游戏,还领了奖品,我们下次再来玩。
5、放音乐出游戏区。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仔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结束。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图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并正确区分。
2、游戏环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观察能力。
纸箱(魔法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卡片;三幅图画(图形拼成的);小蜜蜂、小狗和小鸽子的头饰;魔术卡片。
(一)导入(语言导入):
1、手指游戏(集中幼儿注意力)
"咕噜咕噜锤;咕噜咕噜叉;咕噜咕噜一个变成三;三变五,五变八;八八八,看谁是个乖娃娃。"
2、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能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
(二)摸一摸"魔术箱"
(2)教师:魔术箱里东西多,我请xx小朋友摸一摸。(分别请两位小朋友,摸出圆形镜子和三角板,教师同上提问,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有正方形的盒子、圆形的镜子、三角形的三角板。(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三)魔法口诀
教师:教师这儿有三个魔法口诀,可以帮助你们又快又准的认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仔细听。
(1)"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这是什么图形呀?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三角形(拿出三角形卡片教具观察并重复口诀),这么奇妙的魔法口诀,你们想不想学啊?跟老师说一遍,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大家一起说一遍。
(2)"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这是什么图形呀?那小朋友们见过哪些滚来滚去的圆?让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口诀,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口诀。
(3)"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大家一起来说是什么图形?(拿出正方形卡片教具观察并重复口诀)下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口诀。
(四)游戏"谁的本领大"
教师:小朋友们都记住这三个魔法口诀的吗?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老师用魔法把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藏到了图片里,看看哪个小朋友本领大,能把它们全找出。(逐一展示并结合提问魔法口诀)
(五)游戏"小动物找家"
(3)同上,鸽子家是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
好,下面小朋友们上来把手中迷路的小动物送回家吧。
(4)教师:刚刚是哪位小朋友帮小蜜蜂送回家的?你是怎么找到小蜜蜂的家的,它的家是什么样子?(依次提问并巩固魔法口诀)
(六)游戏"魔法礼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找到家了,它们给我们送来了魔法礼物,我们一起看看吧。
展示魔术
老师把这个魔法礼物放到区角,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着玩,好不好?
(七)活动延伸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1、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幼儿画册》,笔。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用点表示5。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个苹果,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个苹果。
2、用点表示6。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6个西瓜,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首先这节课是让幼儿以游戏和拟人化的形式来完成数量的一一配对,从形式上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突破了数学的枯燥。以拍手的形式进入环节,让孩子减少了疲惫感,感觉好像是在玩游戏,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其次,以小兔和水果卡片满足了幼儿的视觉感。
不过从作业的结果中来看,有很多小朋友对物体和小圆点的一一对应掌握得不太好,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下面就来欣赏下孩子们在做作业时的情景吧!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1.增强对图形的辨认能力。
2.认识部分和全部的概念。
3.了解部分动物的简单特征及习性。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具图卡、幼儿学具卡、操作册、音乐《我的身体》
(一)引起动机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魔术表演,小朋友们准备好了没有?(准备好了)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仔细听:魔法变变变!你们猜猜变出了什么?(苹果、雪梨、橘子)玩此游戏时教师挡住实物一半请幼儿猜出全部)
(二)情景海报讨论
2、咦?这颗树后面躲着一只小动物,请小朋友猜猜它是谁?(狮子)狮子身上有什么特征?(简单描述:狮子有一头长毛)什么动物在树上?(猴子--猴子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圆圆的脑袋和一双大耳朵;松鼠--松鼠身体小小的,有一根大大的尾巴,最爱吃松果)还有几只调皮的小动物藏起来了,小朋友仔细观察它们躲在哪里?(小兔子躲在房子的后面--小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最爱吃胡萝卜;有只小猪躲在了石头后面--长着胖乎乎身体,有两个大鼻孔;数学龙宝宝和一只梅花鹿躲在了草丛里--数学龙宝宝头上有双短短的角,而梅花鹿的角长长的像树枝一样,身上有许多像梅花一样的点点)。
3、天上有小鸟飞来飞去,你能数出有几只吗?让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3只小鸟)除了小鸟还有什么动物在天上飞呢?(蜜蜂、蝴蝶、蜻蜓)
4、有什么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鱼,没有脚,靠鱼鳍和鱼尾在水里游泳)小结: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谁来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教育幼儿不要伤害小动物。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展示多媒体"部分与全部"的操作题,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两张漂亮的照片,可是有一部分不小心弄丢了,我们来观察和猜猜这是谁?(象,有双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真可爱)请小朋友拿出图卡,将缺失的部分补上。
2、操作题二:下面哪两张图卡可以组合出完整的图形呢?将它们连起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部分与全部,通过观察许多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就能猜出它是谁,能想到它全身的样子。今天有几只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不见了,但通过小朋友的帮忙,把丢失的部分全部找回来,大家都非常棒。我们身体上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缺失,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收到伤害,也要注意不伤害到别人!
(四)、律动音乐《我的身体》,小朋友们一起来做健康操,我们要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活动结束。
1、上课时我会让他们的发言权多一些,尽量让他们多与老师小朋友开口说话,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大家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会让他们来观察小朋友,让他们与老师示范动作,让他们感受到都是老师的好宝宝。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在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孩子和家里人之间的亲和力比较强,易沟通,放学的时候我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孩子交谈,关于幼儿园的事情,询问一下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关系及其他们的点滴琐事,让他们喜欢说话善于交流。
3、幼儿之间的互动也逐渐频繁了,要充分利用幼儿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契机,引导幼儿乐于交往,会交往,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1、学习将物品按用途分类
2、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3、仔活动中学习,能够有条理的对物品进行收拾和整理
1、首先以圣诞节到了,帮助托板的小朋友整理收到的礼物为情景展开活动,出示图片,让幼儿知有哪些礼物。
2、首先让幼儿自主分类(有的按形状、有的按颜色、有的按质量的软硬等等),并让幼儿说出为什么这样分。
3、以托班只有三个箱子为由,引导幼儿按物品的用途分三类,把那个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分?(引导幼儿说出吃的、用的、玩的)
4、分好后,为了让托班的小朋友更容易的辨认箱子里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做标记,并在纸上画出来。
活动结束。
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得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课程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一节课的活动下来,总体上的还是不错的。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多加一些家具类的或者幼儿部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这样加大了难度,拓展了幼儿的认知面,如果仅限于幼儿常见的物品的话,拓展的部分就无法显现。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九
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很快辨认6以内的数字组合(物体)
积极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喜欢上数学活动课。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以实物代替单调的“数字”,活学活用。
能够快速反应6以内的数字将数字活化。
1—6数字图片、六个实物标示的大圆圈。
一、数数复习,自然导入
通过复习1—50的数字,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活动,数数字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了,他们已经能够很流畅的数出1—50的`数字,有的甚至能数更多。
(通过数字宝宝这一游戏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
二、数字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清楚喽,左边呢有数量不等的棒棒糖,右边是数字宝宝,哪些数字呢?我们来数一数……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左边有一根棒棒糖,那么我们就把这根棒棒棒和右边的数字“1”连起来,好朋友,要手拉手对不对!
这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实物与“数字”的关系。
三、你大我小比一比
宝贝们这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给它们比一比谁多谁少
这个游戏设定是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进行数的比较,更是对数数的进一步训练。
四、游戏大比拼
这一游戏帮助孩子们快速反应数字,训练数字敏感度。
五、“画”数字
这属于拓展延伸,仍然是要求幼儿用实物代替数字,在白纸上画好1—6。
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6以内的数,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十
1、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字,并且能够很快辨认6以内的数字组合(物体)
2、积极参与集体教学活动,喜欢上数学活动课。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以实物代替单调的“数字”,活学活用。
2、能够快速反应6以内的数字将数字活化。
1—6数字图片、六个实物标示的大圆圈。
一、数数复习,自然导入
通过复习1—50的数字,自然过度到本次教学活动,数数字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难题了,他们已经能够很流畅的数出1—50的数字,有的甚至能数更多。
(通过数字宝宝这一游戏直接过度到下一环节)
二、数字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清楚喽,左边呢有数量不等的棒棒糖,右边是数字宝宝,哪些数字呢?我们来数一数……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呢?左边有一根棒棒糖,那么我们就把这根棒棒棒和右边的数字“1”连起来,好朋友,要手拉手对不对!
这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实物与“数字”的关系。
三、你大我小比一比
宝贝们这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给它们比一比谁多谁少
这个游戏设定是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进行数的比较,更是对数数的进一步训练。
四、游戏大比拼
这一游戏帮助孩子们快速反应数字,训练数字敏感度。
五、“画”数字
这属于拓展延伸,仍然是要求幼儿用实物代替数字,在白纸上画好1—6。
帮助孩子加深理解!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6以内的数,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生日聚会中班数学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感知图形》,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