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模板13篇)

2023年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6 00:07:14
2023年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0-16 00:07:14     小编:文锋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一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和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二

民主社区为了紧密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我社区坚持开展“以人为本,服务村民,共筑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达到融洽社区和村民关系,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全民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思想品德,使辖区呈现出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局面。现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和谐社区整体水平,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精神,以和谐社区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提出的构建和谐社区建设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步伐,创建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为构建和谐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 社区为创省级和谐社区成立了领导小组

以“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为社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了工作制度,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由社区干部分工负责,实行了不定期检查,作为干部成绩考核标准,弘扬先进,针对村民反映的困难和矛盾不过夜及时解决,使社区近年来无一例刑事案件发生。

三、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工作目标。在辖区迅速掀起开展争创省级“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活动的热潮,并开展建设管理有序型家园、建设温馨和谐型家园、全员参与建设团结民主型家园、建设和谐友爱型家园为目的的新民主。

(二)主要任务。

一是民主自治,自我管理和谐。

二是管理有序,各种利益关系和谐。

三是服务完善,人际关系和谐。

四是治安良好,社会秩序和谐。

五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

六是社区党建扎实,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社区瞄准这个目标,将创建任务、目标、责任进行细化、分解,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示范社区标准,层层抓好落实。

四、方法步骤

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区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 “建设和谐示范社区”实施方案 ;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将创建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到单位、到人。社区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可行的创建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创建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按照《示范社区评分细则》做好每项工作,并及时总结上报上级单位。

民主社区

20xx月20日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三

智慧社区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一)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民生服务体系。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和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和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和本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和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和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鼓励有关部门和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数据和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络覆盖率。(牵头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规模和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通过政府和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和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和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和基础信息采集功能。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和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和满意度。(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和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鼓励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牵头部门: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验。(牵头部门:市网信办;配合部门:市民政局、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和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和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和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和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和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和智能服务。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牵头部门:市民政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口式办理。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和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和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和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社区所有政务和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他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网信办、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市网信办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和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和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推动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和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和网络实行准入机制。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二)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和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和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和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和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和流程。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牵头单位: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牵头单位: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和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和星级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各镇。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和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和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和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

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相关经费。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四

为全面落实《“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xx-20xx年)》,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现按照省卫计委《关于开展省级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市卫计委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目标

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坚持全区联动、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完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规范开展健康促进、健康干预和健康评估,完善健康促进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区实际、促进居民健康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项目目标

1.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各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

2.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动员媒体和社会广泛参与,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区域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

1.把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订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方案。建立和培训指导制度和督导考核等项目管理制度。

2.建立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领导协调机制。成立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领导小组,完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3.建立覆盖全区各部门、乡(镇、办)、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定期培训。

4.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各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并定期培训。

5.探索创新。在多部门协作、卫生计生系统内部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

(二)确定重点健康问题

1.开展社区诊断或需求评估。了解我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开发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确定主要健康问题。根据社区诊断或需求分析情况,分析我区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重点人群和优先干预的健康问题。

3.结合省健康促进县(区)评价标准(附件1),研究制定适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策略和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

(三)培训和能力建设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区的认识和工作能力。

1.卫生计生部门。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区的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政府和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区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

(四)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1.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2.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3.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相关部门和乡(镇、办)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4.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针对项目确定的重点问题和优先领域,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

(五)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和公共环境

1.乡(镇、办)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建设,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社区/健康村,评选出100个健康家庭。相关标准见附件2-3。

2.全面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建设一定比例的健康促进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等)、健康促进学校(包括高中、初中、小学)、健康促进机关(包括机关和事业单位)、健康促进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居民和职工的健康素养(相关标准见附件4-7)。

3.建设无烟环境。无烟环境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

(六)开展健康教育

1.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居民在科学健康观、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妇幼健康素养、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等领域的健康素养。

2.开展“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与全国行动一致,发挥卫生计生机构主体作用,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健康中国行”的品牌效应。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按照服务规范要求,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质量和可及性,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区试点活动。

4.卫生日主题活动。在世界卫生日、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结核病日、艾滋病日等卫生日时段内,多部门联合、深入城乡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5.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和干预效果评估。

(七)营造健康环境

1.建设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空气、饮用水、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都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经过试点建设,反映环境健康影响因素的敏感指标有所改善或达到一定水平,积极应对老龄化。

2.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在濮阳市(区)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濮阳日报等媒体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区理念、试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八)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经过试点工作,辖区居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吸烟情况、合理膳食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所改善,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九)试点区工作评估

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评价建设效果,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好的做法,推广好的经验。每年编写、发布全区人群健康状况及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一)组织保障

区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区建康促进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组织落实健康促进试点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区健康促进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协作。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网络,积极做好健康促进试点区建设工作。

区卫计委负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具体承担项目组织实施工作。在上级指导下完成基线调查,发现我区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和措施,开展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工作,在规定时间节点提交相关资料,接受国家和省市级的监督指导与考核评估。

(二)政策保障

区政府把健康促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全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出台相关政策;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并推动各相关部门制定健康促进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健康教育科普知识和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健康生活。区人社局负责完善落实健康促进相关公共惠民政策,将常见慢性病检查、治疗费用纳入城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统筹补偿范围;区卫计委负责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措施;区民政局负责制定扶贫有关规定,将目标人群健康促进工作纳入帮扶项目。

(三)经费保障

区政府将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纳入政府预算给予支持,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项目补助资金规范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以外用途,保障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

(四)队伍保障

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人参与健康促进试点区建设工作;区卫计委负责组建健康促进专业队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区健康教育所、区疾控中心负责试点区建设的人员培训、评价指导等工作。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固定专人负责健康促进工作。

(五)责任保障

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明确分工,按照华龙区健康促进试点区工作任务的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确保健康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区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的督导与考核,并制定督导检查、考核评估方案,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健康促进长效机制。

各乡(镇、办)、区政府各部门要自觉接受区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现场督导、指导及工作效果评估,督导情况及评估结果将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

(一)20xx年6月正式启动,完成项目申报和备案,举行健康促进试点区建设工作启动仪式。

(二)20xx年10月底前广泛动员,制定健康促进区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全面启动建设。

(三)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基线调查,对各参建单位和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各参建单位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健康促进工作方案,细化责任。

(四)20xx年3月底前,各参建单位按照“华龙区健康促进试点区台账”要求,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健康教育技术指导组对各参建单位的健康促进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健康促进督查考核组对各参建单位进行督导、检查。

(五)20xx年4月底前,完成效果评估,向上级提交评估资料。

(六)20xx年5月15日前,迎接市级效果评估。

(七)20xx年6月,迎接省级效果评估。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五

为保护施工场地及周边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及水土流失建设环保绿色工程,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北京市建设工程《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标准》、北京市政集团公司iso14001环境保护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方案。

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工作,坚持“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防止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控制施工噪声;采取高新技术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噪声污染,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污染及可能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1、职责范围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执行集团公司、业主、项目部的安全管理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决策、部署项目部环境保护的重大事项。

(2)分析、部署、监督、检查各作业队、班组的工作或活动,听取安全日常管理部门的环保检查汇报,对破坏环境的作业队及其相关个人实施处罚;对生产过程中保护环境工作典型和突出贡献的作业队及其个人实行精神、物质表彰和奖励。每月15日定时组织工程部、安保部、技质部、实验室、物资部进行全面的环保专项检查。

(3)任命环保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并配备项目相应的使其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技术保障。被任命的全体管理人员须具备与本项目施工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和资质,且保持安全管理人员(专职、兼职)的相对稳定。

(4)加大必要的经济投入,保障生产环境保护条件;积极开展集团公司和业主组织的“安全质量标准(样板)工地”创建活动,完成合同标书的安全管理目标的承诺。

(5)就本项目部安全环保生产情况与业主、监理单位、安全质量环保监督单位等部门进行联系。

(6)对本项目部相应等级的安全质量环保事故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职工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的原则作出处理建议或意见。

3、办事机构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保部,负责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安保部部长兼任。

职责:负责环境保护小组会议的筹备、组织工作;监督检查环保小组会议执行落实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和实施材料向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提交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奖励、处罚、审核事项及事故处理的初步建议和意见;负责起草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会议,按程序及时办理事故报告的上报工作;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召开责任单位环境事故交谈会。

环境保护小组负责督促作业队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合理安排有关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尤其对施工因素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或水土破坏,开工前均应制定可行、有效的保护防护方案,经审查后允许方可工程动工。影响环境及水土保持的特殊工程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编制监控、观测方案,落实措施及人员。

神话四路桥梁工程在施工期间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针对项目工程施工可能出现的有关环境影响因素,项目分部制定相应的重要环境因素影响一览表,以指导本标段现场施工管理。

重大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一览表

1、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gb/t1252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和gb12523《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2、施工场地的高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采取降噪声措施。

(1)为减轻噪声对施工场地外的影响,可以对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隔声措施,从噪声源减少噪声。

(2)鼓励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选用噪声低的施工机械、设备,对机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同时做好设备日常维保工作。

(3)施工现场场界噪声应符合下表规定:施工阶段噪声限值表

3、运输材料的车辆进入施工现场,应减少鸣笛。装卸材料应首选机械装卸,人工装卸时严禁抛扔。

1、施工现场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和过往社会车辆的影响。

2、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1、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行驶重载车辆道路可采用可重复利用的承重砖(构件)进行处理;一般走道,可铺设可重复利用的渗水砖。

2、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3、施工现场应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和土方转运频次,有场地堆放条件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存放量。

5、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设施,出场时必须将车辆清理干净,不得将泥沙带出现场。

6、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密闭存放。

7、遇有四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土方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

8、应对施工现场、施工周边环境(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适当的绿化和美化工作,改善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

9、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10、施工现场进行机械剔凿作业时,作业面局部应遮挡、掩盖或采取水淋等降尘措施。

11、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2、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

(1)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等应定期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车辆尾气中有害物质成分的含量,选用清洁燃油、代用燃料或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和高效燃料添加剂等。

3、施工材料应有合格证明。对含有害物质的材料应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4、施工中所使用的阻燃剂、混凝土外加剂中氨的释放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8588-20xx《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的规定。

1、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混凝土输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当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2、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3、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4、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5、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6、施工作业现场宜采用环保移动厕所。

7、有毒有害废弃物定期委托清运单位及时清理。清运单位须持有相关部门批准的废弃物消纳资质证明和经营许可证。

1、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固体废弃物。工程结束后,对施工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全部清除。

2、塔吊基础是遗留在土地中的施工固体废弃物之一,有条件的施工现场可采用可拆卸式塔吊基础,以减少地下固体废弃物的产生。

3、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1)建筑垃圾是主要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

(2)鼓励将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其中可直接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1、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制定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保护的,工程开工前,应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施工。

3、施工中涉及古树名木确需迁移,应按照古树名木移植的有关规定办理移植许可证和组织施工。

4、对场地内无法移栽、必须原地保留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严格履行园林部门批准的保护方案,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管理部门。

6、施工现场内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地上文物,应积极履行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原址保护方案,确保其不受施工活动损害。

7、对于因施工破坏植被造成的裸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土壤侵蚀、流失。如采取覆盖砂石、种植速生草种等措施。施工结束后,被破坏的原有植被场地必须恢复或进行合理绿化。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六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xx〕29号)精神,根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2021年度浙江省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慢病防控综合示范区等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健康永嘉”建设,全面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加强社区健康行动,发展个人健康技能,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一)全面建立健全健康促进机制

1.公开承诺开展创建工作。把健康促进县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健康促进县发展规划。

2.完善健康促进协调机制。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各有关单位及乡镇(街道)为成员的永嘉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通报工作进展。

3.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个单位要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并建立健全健康促进相关工作制度。

4.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医院、公共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每个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职人员。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为辖区各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开展建设工作督导和考核。制订健康促进县发展规划,将健康促进县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由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牵头开展健康促进县建设督导、考核工作。

(二)全面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

1.梳理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各相关部门梳理现有与健康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结合实际进行评估,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方案,充分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

2.建立健康政策审查机制。有关单位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增加健康审查,即在政策的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环节中,充分考虑健康因素。在涉及健康相关政策需要相关部门审查的,由政策起草单位汇总到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后,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审查。

3.倡导健康优先理念。各部门在推进政府各项工作任务中,要始终秉持“科学健康观”,将“健康优先理念”融入部门决策、制定、实施、总结的各个阶段,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地。

(三)全面提升健康促进培训能力

1.针对卫生健康部门。重点强化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县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和二级培训的能力。

2.针对政府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政府部门、社区(村)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县理念和策略的认识。

3.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开展卫健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四)全面落实优先领域干预措施

1.开展基线调查。统计汇总我县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有关部门健康相关政策制定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

2.确定优先干预领域。结合健康促进县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分析我县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制定干预工作策略和措施,实施干预计划。

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干预措施。

(五)积极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1.大力开展创建宣传,营造舆论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创建工作理念和策略的认识,加大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及开展的重点工作和活动成效,为健康促进县的创建营造社会舆论氛围。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人居环境。以美丽永嘉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大拆大整”“大建大美”,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成果。

3.加快健康场地建设,完善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县体育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工作建设。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学校、体育场所等公共体育设施的社会开放利用率。完善健身场地和健康设施、健康教育馆、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街区、健康超市、健康社团等场地设施,实现全民健身设施全覆盖。

(六)加强创建健康促进场所

1.开展健康社区(村)、健康家庭创建。继续深入开展健康社区(村)创建,将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纳入文化礼堂建设和活动内容。开展健康家庭创建,培育一批室内外环境整洁、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素养较高的示范家庭。全县40%的社区(村)符合健康社区(村)标准,建设20%的健康家庭,并优中选优创建不少于100户的示范健康家庭,城乡社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县知晓率达到70%。

2.深化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发挥已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达到80%。

3.深入健康促进医院创建。贯彻以患者和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继续推进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医护人员、患者和公众健康水平提高。二级以上医院全面达到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温州市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4.推进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发挥政府机关和干部职工的社会表率作用,组织动员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创建,提高机关干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达到50%。

5.推动健康促进企业创建。分析评估不同企业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工作措施,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创建计划,提升企业及其员工健康促进意识,提高企业员工健康水平。大中型企业符合国家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达到20%。

6.全面推进无烟单位创建。辖区内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加强机关单位控烟工作,打造无烟政府。将各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的会议室和办公室全面禁烟工作,纳入全县爱国卫生和建设“健康永嘉”工作任务。

(七)广泛开展健康促进重点活动

1.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在电视、报纸、广播和新媒体等媒体播放健康公益广告,传播健康素养核心信息。面向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村)和居民群众,深入开展健康素养大讲堂活动,提高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质量和覆盖面。

2.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在重点节日纪念日,多部门联合深入开展健康主题活动,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参与程度。

3.公共卫生健康服务项目。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服务,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推行分级诊疗,深耕社区(村),当好健康“守门人”。深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水平,重点落实高危孕产妇管理,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等优生优育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人口素质。

浙江省健康促进县创建工作时间为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启动阶段(2022年4月底前)。建立健康促进县工作机制,广泛社会动员;开展基线调查,制定健康促进县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二)全面建设阶段(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相关部门制定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和重点人群开展多部门联合的健康行动,加强监督指导。开展绩效评估,并针对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

(三)考核评估阶段(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开展项目自评估,迎接省级考核组考核。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县财政局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将创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全面推动创建工作。

(二)强化督导监测,实施考核评价。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严格对照标准和任务分工,细化责任,强化落实,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对创建实施情况的日常监督管理与指导,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施。

(三)总结经验成果,确保创建成效。在创建过程中积极总结适合我县、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落实健康促进长效工作机制。培育不同类型的健康促进示范典型,加强经验交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确保创成浙江省健康促进县。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七

为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切实帮助失业人员特别是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再就业,根据_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通知》(浙政发[20_]21号)和_市就业局《关于印发_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金市就[20_]16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县开展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工作目标

1、创建目标

根据20_年全县30%以上城市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的要求,城区每个街道确定一个社区作为试点社区。试点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率达到96%;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基本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在7月20日前向_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年底(约11月份)由县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初评,争取通过省、市组织的充分就业社区试点评估验收。

2、工作重点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点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是指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生活较困难的居民家庭中,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办理提前退休人员等除外)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家庭。

二、明确工作任务

1、各试点社区要建立创建组织,落实创建责任,制定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

2、各试点社区开展城镇家庭劳动力基础状况调查,摸清本辖区劳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做到家庭情况清、健康状况清、就业状况清、失业人员培训愿望清、失业人员就业意向清。在此基础上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基础台帐。

3、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县就业处要做好《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工作,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方便申领,做到应发尽发;各社区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做到政策宣传入户到人、落实到位。

4、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各试点社区结合实际,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根据社区居民生活需要,以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等多种方式,创造一批社区就业岗位;挖掘辖区内各类单位的空岗信息,提供给失业人员。

5、开展社区就业援助,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各试点社区落实专人,定期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家庭,跟踪了解其他就业再就业情况;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推荐其参加就业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都参与到积极的就业准备活动中。

三、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1、就业帮扶组织体系健全。各试点社区建有就业服务站和创建工作组织,有专人承担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失业人员帮扶就业工作,且有服务场所和工作设施。

2、就业帮扶制度和基础台帐健全。各试点社区有失业人员就业服务系列制度。辖区劳动人口、失业人员分别建有登记和帮扶就业台帐,主要有:《就业再就业基础报表台帐》、《失业人员分台帐》、《就业困难人员分台帐》、《零就业家庭分台帐》、《帮扶就业工作台帐》。

3、失业人员就业帮扶工作有效落实。各试点社区具有适用本社区且有利于失业人员就业的工作措施,服务水平高,工作有创新。

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比例80%以上;对每一就业困难人员建有就业计划书,登记失业人员均进行过职业指导;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切实开展就业推介,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得到有效援助,就业渠道畅通,自主创业环境宽松。

4、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各试点社区中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总体就业达到较高比例。

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就业率达到96%以上(含灵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无连续一年以上失业;“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均推荐就业达二次以上。

四、提高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各街道、社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参与,营造良好的舆论论氛围,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八

(一)强化校园文化管理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2、加大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需要,筹集校园文化建设专项基金。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宣传橱窗、黑板报、图书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和教书育人理念。 4、成立学校校园广播站,及时播放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5、展出学生书画作品。

1、成立艺术、球类、体操队等兴趣小组。 2、成立兴趣小组。3、重视学校的传统教育。

第一阶段:启动实施,发动宣传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考不深,必然会导致行动不力。因此,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特色建设理论的学习宣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思想讨论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对特色建设的基本理论入耳入脑,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追求。通过学习认识到,提升学校文化是新形势下学校向前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必要手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确立以下几个观点:第一,提升学校文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形成特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优化的过程。无论办学质量和水平处于哪个层面的学校,特色建设力度越大,整体办学水平提高就越快;特色越明显的学校,社会关注程度就越高,办学业绩就越好。第二,提升学校文化是学校各种资源配置的最佳结合点。提升学校文化是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潜能”,行之有效地对教育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较为合理的调控、优化和改善,使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因素、各个环节,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扬己长、避己短,从而使中学教育有以较少的投入获取较大产出,以此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第二阶段:稳步推进,初具规模

1、抓德育工作管理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发展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品质、道德和习惯的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探索班级建设新模式。以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精神教育和感染学生。主要做法有:

“抓规范、重养成、求实效”为基本思路,突出“三自教育”:即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教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形成德育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体系。

2严抓教学管理 为创建特色学校夯实基础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新课改又为特色创建提供难得契机。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校教学计划、教研计划,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严格管理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会加速学校特色的形成,特色的创建又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抓好科研工作,依托科研,提升内涵。

一是有效地将特色教育与教科研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科研课题为先导,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教育规律,积累工作经验,使特色教育校本化、课程化、理论化。从而促进我校特色教育工作的进一步登台阶,上水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也为我校的特色教育成果在更大层面上推广,提供经验和借鉴,更好地起到了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学校要继续苦练办学内功。要引导学校在遵循教育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创建自己的特色,在执行教育法规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办学品牌的打造在通过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提高育人水平,创造出个性化的育人经验。必须坚持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为指导,以加强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开发优质资源,发展优质教育。

二是要开展“特色建设+课题研究”活动。要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意识,加强对特色建设理论的学习,组织力量对特色项目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把课题研究作为推进学校特色建设、提升特色层次的有效手段。

三是拓宽特色建设的内涵。要从最初的以第二课堂内容为主,逐步扩展到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努力形成“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环境课程”同步推进的创建格局。要积极推进第一课堂改革,开展学科特色建设,把特色创建与新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要积极发展第三课堂,整合学校环境资源,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从而使多姿多彩的特色内容,都能够有所体现。

第三阶段提升校园文化,形成办学特色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教职员工是学校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载体,忽视了教职员工自身的发展,必将成为学校加快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同样,在学校特色建设过程中,校长和教师的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首先,要着力造就一批敬业进取、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要创制条件通过举办“交流讨论”,邀请专家学者讲学,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交流,举行有关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讲座,加强教师现代办学思想、特色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思想,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品质的领导风格和办学思路,从而努力提高特色管理、特色育人的功能。

其次,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强烈事业心、精湛教学艺术和改革创新精神、富有个性特色的优秀教师群体。要通过开展“内培、外学、引进”的办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优化教师的素质结构。要引导教师自加压力,潜心钻研,在干中学,在教学实践中磨练和提高自身素质。要提高对创建特色、培植品牌的重要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业务、学技能,掌握一定的创建特色技艺,引导每位教师都成为创特色品牌的参与者、实施者,人人为创特色献计献策,个个为树品牌出力流汗。将特色建设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范围,对那些在学校特色建设中做出贡献的教师在评优、晋级时优先考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人文科技、文娱体育、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推进学校广泛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讲解”工作,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加强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完善依法治校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加强校园法制文化建设、廉洁文化建设,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社区,文明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实施目标:

1、优化校园内部环境。

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巧妙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课前一分钟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政教处、总务处负责)

2、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氛围

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与追求的黑板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政教处、各班级负责)

3、努力构建数字校园。

我校拥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技术过硬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过程中,要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九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众场合吸烟更是害人害己。小编准备了几篇社区控烟实施方案,仅供参考。

为辖区居民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根据关于展开控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辖区控烟工作的深入展开,完成无烟社区的工作,把展开无烟社区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活动。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文明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辖区环境,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二、任务措施

1、调整“控烟工作小组”组成成员,明确分工。在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布置检查“控烟”工作。

2、宣传发动,通过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3、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烟制度。

4、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禁烟标志,提醒吸烟者自觉禁烟。

5、在会议室和办公室设置禁烟标志。

三、工作要点

1、贯彻各种卫生工作评估细则要求,努力做好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控烟和健康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一到两次宣传卫生保健控烟知识,增长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定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怡情操。

3、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坚持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工作,并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不设置吸烟的器具,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控烟活动。要围绕以上工作要点积极开展工作,加强检查和自检,形成人人参与的有效机制,切实把控烟工作落到实处。

江州区财政局

控烟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广大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以提高干部职工健康质量为目的,以依法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的监管和教育,引导职工拒绝、控制吸烟为手段,全面开展公共场所控烟活动,逐步降低吸烟率和吸烟量,降低吸烟造成的公共危害,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质量。

二、基本原则

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全员参与、加强引导、严格管理"的原则。

三、主要内容

办公室、会议室及其它需要控烟的公共场所。

四、主要任务

(一)明确责任,规范管理

一是成立公共场所控烟工作领导小组;

三是积极开展干部职工控烟宣传工作;

四是干部职工积极戒烟,不向来客及不接受来客敬烟;

五是对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行为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惩戒。

(二)健全制度,强化监督

1.建立健全专项检查制度

单位设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控烟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对控烟工作定期抽查暗访,每次检查要及时进行通报。对于执行不力、屡查不改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2.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

诚恳接受本单位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本单位控烟情况的监督举报,欢迎新闻单位监督,结果在委机关内部通报。

(三)控制吸烟,防治并举

通过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未成年人"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签名,"健康生活与您同行"戒烟讲座等多种活动,使公众认识烟草危害,远离烟草。

江州财政局

xxx年3月25日

社区开展控烟活动实施方案范文根据关于展开控烟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辖区控烟工作的深入展开,完成无烟社区的工作,把展开无烟社区活动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辖区居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控烟活动,为辖区居民群众打造一个良好的无烟环境。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文明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辖区环境,增强全社会卫生意识,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二、任务措施

1、调整“控烟工作小组”组成成员,明确分工。在控烟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定期布置检查“控烟”工作。

2、宣传发动,通过以“吸烟有害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健康教育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明确要求,落实措施。

3、加强督查,严格执行控烟制度。

4、在公共场所醒目处设置禁烟标志,提醒吸烟者自觉禁烟。

5、在会议室和办公室设置禁烟标志。

三、工作要点

1、贯彻各种卫生工作评估细则要求,努力做好控烟和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控烟和健康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一到两次宣传卫生保健控烟知识,增长健康知识,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定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和娱乐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怡情操。

3、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坚持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工作,并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的标志,不设置吸烟的器具,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控烟活动。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十

__年文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示范区为主线,以“完善设施、提升素质、惠及群众”为重点,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质量,为公共文化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机制,不断开创全县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完成文化馆的新馆搬迁工作。完善其服务功能及流动文化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机制,延伸服务领域,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使广大群众能够就近方便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标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陈展室);加强管理和规范化建设,__年6月底前达到国家二级文化馆条件并通过验收。

(二)完善县图书馆、展览中心、塞上江南博物馆的功能和网络配套体系建设。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建立信息网站;增加馆藏图书,全县人均藏书量达到0.4册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2册以上;加强管理,拓宽服务渠道,加大图书流通量,提高利用率,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达到0.5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达到0.2次以上。

(三)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的达标建设,规范全县各乡镇文化站的管理,完善其功能定位,使其具备多功能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排练室及室外文化活动广场的功能设施。有效做好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培育好中心乡镇、村文化大舞台并使之发挥作用。在公共文化标准化、均等化的基础上定向施策,重点打造黄渠桥(辐射带动宝丰、高庄)、姚伏(辐射带动通伏)、头闸(辐射带动灵沙、渠口)、陶乐(辐射带动红崖子、高仁)、崇岗(辐射带动工业园区)中心文化集镇,从资金、设备上予以倾斜支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打造109国道两侧乡镇的重点村(每个乡镇抽选2-3个村),发挥现有文化舞台、文化设备作用,从辅导师资上予以倾斜,从基层群众文化中体现老百姓“乐在其中”的主题。

(四)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水平。为城关镇北苑社区、陶乐镇西街社区等xxx个社区配置调音台、功放、音响等文化器材,使其达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部标准。

(五)全面加强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完善全县xxx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的配套设施,使之免费对群众开放。

(一)设立精品文化奖项,发挥文联各协会作用。以文联为牵头单位,以各协会为成员单位,在全县各界(如中小学、乡村成立各分支协会,广泛发现、培养文化、文艺人才。(此方案由文联制定)

(二)继续举办“__好声音”、“今天我登台”大型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从社会各界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建立__县文化人才库。

(三)深入全县各行业,挖掘、整合民间文化人才,对文化工作执着、贡献大,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大的民间艺人、文化工作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对全县各类民间文化社团评星定级,以星级兑现权利、义务。发挥民间艺人、优秀文化工作者的作用,使其成为普及群众文化的重要力量。

(四)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__县社火为地方特色、举办社火编排、鼓手等不同类型的培训班,采取由文化馆牵头,民间社团艺人授课,辅之以外聘老师的办法,对全县xxx个乡镇的文化站干及乡镇文化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使之形成乡乡有自己的社火人才、社火队伍的工作格局。

(一)推进全县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积极更新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服务项目,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免费开放水平。图书馆、文化馆、文化展览中心和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农家书屋等免费向社会开放,实现文化馆、文化展览中心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综合文化站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每周不少于42小时。

(二)创新节庆文化、广场文化、送文化下乡下基层等形式和内容。

年内全县完成各类文化活动300场(次),目前已经完成71场(其中包括:冬季“三下乡”37场、团拜会1场、春节期间“送戏下乡”32场、欢乐闹元宵专题晚会1场。)

(1)__县__年广场及群众文化活动安排102场,其中包括:机关单位广场文化活动21场、民间社团演出9场、社区文艺展演5场、乡镇文艺展演5场、大型文化活动(__好声音、广场舞大赛)2场、__年全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专场演出50场(由__县天河湾演艺有限公司独立承担完成)。

(2)民间社团公益性演出36场。

(3)政府公益性购买活动91场,其中包括:市局下达的“送戏下乡”活动50场、“六进”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演出41场。

2、举办乡镇文化、社区展演集,密集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形式、月月有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形成基层文化“动”起来、群众文化“活”起来、全县文化繁荣起来的文化格局。

3、适时举办行业、部门“中国梦·__梦”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文化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文化、认同文化、参与文化的良好氛围,为全县文化繁荣积聚力量。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十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党委、 市委和旗委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现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社区中开展以扩大党组织组建面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创社区党建工作“五个好” ?创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建指导员、优秀党员志愿者“四个优”为主要内容的“双扩双创”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二)工作原则?坚持围绕中心、分类指导、 统筹协调、求实创新的原则。

以促进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组织为主题?围绕社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开展好党建工作?从社区的实际出发?加强分领域、分情况、分层次的具体指导?既坚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又要有效地整合现有的组织资源?把“双创”工作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监督、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方面的经验及由此形成的制度资源?保证和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二、 “双扩双创”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任务

(一)“双扩双创”活动的内容?在社区开展以扩大党组织建设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创社区党建工作“五个好” ?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 工作机制好、 工作业绩好、 群众反映好? 、“四个优”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建指导员或联络员、优秀党员志愿者?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二? “双扩双创”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是?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的要求?努力扩大党组织的组建面、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实现创“五个好”党组织和“四个优”个人的目标任务。

1、 扩大党组织组建面的目标任务。

要坚持 “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 把党组织的组建与巩固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切实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

2、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目标任务。

要认真履行 《党章》 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八项基本职责?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的要求?积极扩大党组织的工作领域? ?1?要从关心退休人员?下岗人员?流动人员中党员的思想和生产生活入手?因人制宜地加 4 强和改进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让他们采取适当的方式参加组织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

?2?要认真做好在居民群众及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3?要进一步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基层党组织的联系?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三?创社区党建工作“五个好”的目标任务 要坚持把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群众作为重点?领导行政组织、居民自治充分行使职权。

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居务公开?一般的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

领导或指导“两新”组织?群众开展党的工作?协调利益关系?动员各方力量?创建惠及群众关心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 5 新社区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领导班子及其他成员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社区工作者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共产党员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组织工作制度健全、运行规范?社区党建协调机制完善? 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社区治安良好?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对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满意率达 80%以上?社区党组织得到社区群众的拥护。

?四?创建社区党建工作“四个优”的目标任务

1、优秀共产党员。

要理想信念坚定?模范地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中央提出的党员先进性基本要求?要在社区各项事务中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努力钻研、熟练掌握本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工作兢兢业业? 乐于奉献?全心全意服务社区群众?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6 2、优秀党务工作者。

要牢固树立党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热爱并熟悉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创新?认真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党性强?作风正?密切联系群众?受到党员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好评。

3、优秀党建指导员?联络员? 。

要不断增强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履行个项职责?工作扎实?讲究方法?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党员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区健康、快速、科学发展等方面业绩突出?作风正派?廉洁公道?得到派出单位党组织和工作对象的充分肯定。

4、优秀党员志愿者。

要从积极参加社区和社会志愿者活动的党员中评选?热心社区和其他社会事业?认真参与党的`工作、社区建设和管理?做事积极主动、责任心强?甘于吃苦奉献?任劳任怨?在建设新型社区与和谐社会中表现突出。

三、创建措施 7

(一)重点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 尤其是注意选好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促进党的工作建设。

(二)树立相互结合的意识。

把党员发展、党务干部培训一并纳入社区党的建设?做到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三)建立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

要借鉴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做法?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培训内容?落实培训任务。

为深入推进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创先争优,切实把“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为巩固和拓展利用远程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根据区、街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的统一部署,在社区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双创双争”活动,即创建先进教学服务平台、创建示范终端站点、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争当学用标兵。

社区党支部在党员中深入开展“双创双争”活动,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是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远程教育服务党的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

开展“双创双争”活动,以创先争优精神不断深化远程教育工作,积极响应街道要求,落实好“以通为先、以用为本”的要求,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学服务平台和终端站点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学用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远程教育工作和社区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保证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

社区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双创双争”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地实际,扎实推进活动深入开展。

既要突出抓好创建先进典型,又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社区通过“双创双争”活动,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整个远程教育工作上水平、见实效。

要切实解决管理不到位、学用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远程教育工作,使之更好地服务党员干部和群众、服务基层组织建设、服务科学发展。

示范终端站点的基本要求:一是设施设备完善。

二是站点管理规范。

三是学用组织有力。

四是站点使用率高。

优秀站点管理员的基本要求:一是履职尽责好。

二是操作维护好。

三是服务效果好。

四是群众反应好。

学用标兵的基本要求:一是学习好。

二是运用好。

三是示范好。

三、开展”双创双争”活动的步骤安排

根据区委要求,全区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两个重大节点展开,有计划、按步骤推进“双创双争”活动。

(一)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7月下旬)。

按照“双创双争”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二)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8月上旬)。

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动员,把很多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集中创争阶段(20xx月中旬-9月)。

集中做好先进信息服务平台、示范终端站点、优秀站点管理员、学用标兵的创争工作。

(四)检查督导阶段(20xx年9月-10月)。

加强督查指导,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四、切实加强对“双创双争”活动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党支部成立”双创双争”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社区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

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在街道党工委和区委”双创双争”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社区党支部要把在远程教育工作中开展“双创双争”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大机遇和强大动力,把开展”双创双争”活动同社区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创先争优的具体目标。

通过开展”双创双争”活动促进各项工作,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衡量和检验”双创双争”活动成效。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推动淮北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三)加强督导,考核评议。

通过深入基层实地查看,加强督查指导,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验做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搞好考核评议工作。

社区党支部抓好终端站点的考核评议工作,定期检查终端站点工作情况,采用党员群众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检验工作成效,从社区看效果、让党员做评议。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十二

社区减负是指在社区发展中,减少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使社区回归到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上。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一篇范文,让大家了解社区减负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为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减负工作,理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和服务效能,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民发〔2015〕136号)和北京市民政局、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意见》(京民基发〔2016〕105号)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16年底,全区完成社区减负各项清理工作,完成

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职责权利更加清晰,自治功能进一步强化,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成为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社区减负内容

(一)依法确定社区工作事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社区依法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和《社区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主要事项》两份清单,进一步明确社区居委会36项权责范围。

凡属于各部门、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转嫁给社区,不得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向社区派任务、下指标。

凡属社区居民自治的事务,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要充分尊重社区的自主权,支持和帮助社区实行民主管理。

委托社区承接和办理的公益性、专业性、技术性服务等相关事项,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交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承担。

凡不属于“项目清单”范围内的工作事项,但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协办的,实行准入审批制度。

由申请单位向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政策、文件依据、工作方案等材料。

区领导小组对申请项目的内容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报送至区委、区政府审批,由区委、区政府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二)规范社区机构和挂牌

根据社区工作清单,对各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设立台账进行规范清理。

按照《取消社区工作机构指导目录》,取消《社区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27个工作机构,对没有列出但按照减负精神需要取消的,坚决取消。

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和中央、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外,各职能部门不得要求在社区设立工作机构、专门场所和配备人员,不得要求社区建立各级职能部门业务台账;不得随意借调社区工作人员。

精简和压缩各类报表,对于社区依法承担、协助完成的工作确需保留记录的,可依托社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建立电子台账。

社区办公场所外,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三个组织机构的牌子,其他牌子一律取消。

(三)压缩社区创建达标评比项目

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各类创建达标、检查评比项目,除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开展外,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置面向社区的创建达标项目,最大限度减轻社区负担。

鼓励社区自主开展创建活动,打造特色品牌。

以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为单位对社区工作实行综合考核评比,建立以社区居民群众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社区考核机制,取消对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

(四)严格社区印章管理使用

社区印章是指社区居民委员会印章,用途分为工作用章和为辖区居民出具证明用章。

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需社区提供证明,在《社区居委会日常出具证明事项》15项清单内的,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可盖章证明。

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依法、依规要求社区为居民出具证明的事项,须提供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具体条款内容,居民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证和户口本及证明事项的有关佐证材料,并说明出具证明的原因、用途,承诺有关证明信息属实。

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职责范围内的证明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

(五)提升自治功能和服务水平

推进社区议事协商,引导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推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提高为民服务效能,发挥社区在社会动员、服务居民、协调利益关系和维护基层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统一社区信息网络

整合社区信息资源,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

精简各部门建设和部署在社区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服务终端,部门新建业务应用系统不再单设服务终端或向社区延伸,已建成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要逐步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

规范各类业务应用系统与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共享范围、共享方式和共享标准,实现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

三、实施时间与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6年9月13日至11月18日)

各单位、街道、镇要及时组织专题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工作重点。

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及时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梳理涉及到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6年11月21日至12月31日)

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抓好减负增效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全面清理社区工作机构和牌子,明确职责和协助基层政府办理事项,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实现社区减负增效。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

对社区减负增效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已经完成的,跟踪问效、巩固提升,防止“反弹”;对推进缓慢的,再次“会诊”,强化措施,落实责任,促进工作落实。

研究制定深化工作成果的务实管用措施,有的放矢提出防止反弹的应对办法。

全面总结提炼社区减负增效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形成加强社区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社区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协同参与的社区减负工作领导体制,确保此项工作落地见效。

(二)加大舆论宣传

各部门、各街道、各社区要加大社区减负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有依托社区开展工作的部门,适应社区发展需要,主动开展社区减负,推进社区减负工作顺利开展。

要注意总结在推进社区减负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进行宣传推广,形成长效机制。

(三)加强督促检查

各部门要认真对照社区减负方案要求,加强检查、督查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公开治理项目、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让群众充分知情,接受群众监督。

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将在减负工作开展期间对全区社区减负工作专项治理成效和建章立制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将予以通报批评,确保全区社区减负工作有序推进、见到实效。

创建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篇十三

为进一步加大庐城城市管理力度,强力推进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完善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城管执法进社区”管理模式,结合庐城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围绕争创全国文明县城的总体目标,以“城管执法进社区”为载体,强化源头管理措施。通过城管执法进社区,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能,确定管理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控制和拆除违法建设纳入社区(村)常态化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实现城管执法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执法管理质量,密切群众关系,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从而使庐城实现“净化、序化”和违法建设零增长的目标。

(一)工作体制。城管执法进社区,就是打破现有管理体制,以社区(村)为单位,城管队员全部入驻社区(村),根据社区(村)管辖面积、人口数量、管理任务轻重确定队员人数,实行城管队员与社区(村)工作人员合署办公,组建综合管理执法中队(下称驻点执法中队),形成相互配合、联动管理的工作局面。驻点执法中队实行以镇区和相关部门为主、社区(村)为辅的双重领导体制,日常工作安排由社区(村)负责。建立条块联合考评考核机制,庐城镇、经开区、城东新区指挥部办公室(“一镇两区”)和县城管局共同对驻点执法中队进行考核,实行重奖严罚,充分调动驻点队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队伍配置。庐城规划区内共有13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每个社区驻点执法中队4至6名,每个行政村驻点执法中队2至4名,每个驻点执法中队设队长一名,队长由“一镇两区”安排在社区(村)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县城管局成立一支机动中队,机动中队由15至17人组成,专门负责对驻点执法中队队员在岗履职情况进行巡查、督查,调度力量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详见附件《庐城规划区城管执法进社区人员名单》)

各驻点中队要以服务社区(村)为宗旨,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和违法建设零增长为目标,具体负责辖区内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驻点执法中队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处理违法建设行为,必须把违法建设遏制在运输材料或开挖地基阶段。同时做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市容市政管理工作。

四、完善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了扎实推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县政府成立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兼任组长, “一镇两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任人副组长,各单位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城管局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城管进社区日常工作,分析研判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报县政府研究。

(二)确保经费投入。为保障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正常开展,县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驻点执法中队城管队员每人每月增资500元,另外每人每月浮动500元作为绩效工资;社区(村)每月根据绩效情况奖罚4000元,全年50000元。xx年5月23日《庐城控违拆违长效管理机制》(庐政办〔〕66号)下发前存量违法建筑,县城管局会同“一镇两区”及相关社区(村)组织力量拆除的,由县监察局会同县财政局审核后,按每平方米40元的标准奖励,奖金使用由县城管局安排。县财政局负责另行制定城管执法进社区经费保障和使用管理办法。

(三)完善奖惩机制。一是联合考核。 “一镇两区”会同县城管局对社区(村)、驻点执法中队进行考核,实行重奖严罚,充分调动驻点队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考核结果,由“一镇两区”会同相关部门对驻点队员进行不定期轮(换)岗和末位淘汰。二是分类考核。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由县城管局牵头制定驻点执法中队控违拆违考评办法;“一镇两区”负责制定所辖社区(村)控违拆违考评办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等市容市政管理工作考核,由县文明办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县城网格化管理办法另行制定考核办法。

(四)健全群众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举报违法建设行为,凡举报违法建设的,经查实后,根据面积和性质每起奖励200-500元,奖励办法由县城管局会同县财政局另行制定。

(五)建立 “零报告、周小结、月通报”制度。各驻点执法中队于当日下午5时将本区域内的违法建设巡查、发现情况(不论有无情况),分别报送“一镇两区”、县城管局;次日上午9时前县城管局汇总后在县政府网站公示,并报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备案。每周一上午“一镇两区”向县城管局报送上周控违拆违情况汇总分析报告,每周一下午县城管局向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报送上周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情况报告,同时抄送县监察局、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城管局根据各驻点执法中队每天“零报告”、“一镇两区”每周情况分析报告,每月对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进行一次形势分析研判,并于每月5日前形成上月分析研判通报,报送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并抄送“一镇两区”及各驻点执法中队。

(六)继续实行暗访督查制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要每月不定期对庐城规划区内的违法建设发生情况不少于3次暗访,并将暗访情况记录备案;通过查看控违拆违工作登记表,到各违建项目现场进行走访,利用照片、影像等取证手段,对控违拆违工作进行突击检查,下发督查通报,确保督查实效。对新建违章建筑查处中存在的监督不到位、查处不及时、查处力度不够等情况,由县监察局按照干部(人员)管理权限提出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七)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对各驻点执法中队控违拆违工作每月进行考评兑现一次,凡经群众举报、执法机关或县暗访组发现,一个社区(村)内出现一起违法建设,在24小时内未被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的,扣减社区(村)财政保障补助经费4000元,扣减驻点执法中队直接(分片专管员)责任人绩效工资500元;同时对照庐办发〔201x〕15号文件规定处理到位。凡当月发生的违法建设未被发现,次月经群众举报、执法机关、镇区或县暗访组发现的,双倍扣减社区(村)直接(网格)责任人保证金,双倍扣减社区(村)财政保障补助经费,双倍扣减驻点队员上月已发基础工资、绩效工资。

二是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工作实行同奖同罚,严格按照庐办发〔201x〕15号文件规定追究 “一镇两区” 、社区(村)及驻点执法中队有关责任人责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行城管执法进社区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探索,是破解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管理和控违拆违难题的有效之举,是加强城市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一镇两区”和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把该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确立全局观念,明确工作责任。城管进社区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作。县城管局是这项工作的牵头部门,庐城镇、经开区、城东新区指挥部办公室、社区(村)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建立奖惩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财政局要确保工作经费足额到位,保障“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县城管局派驻社区(村)驻点队员要立即明确到位与社区(村)网络责任人混合编组开展社区(村)综合执法工作,庐城镇、经开区、城东新区指挥部办公室做好协调。由县监察局牵头,在15日内开展一次全面督查,并上报督查结果。县城管局要尽快会同县人社局等部门制定城管执法进社区考评办法;县财政局牵头制定经费保障、资金使用办法。庐城规划区控违拆违责任主体仍按庐办发〔201x〕15号文件规定执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