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财政所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最新财政所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3 18:51:08
最新财政所调查报告(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3 18:51:08     小编:紫衣梦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一

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危机四伏,严重影响着乡镇政权的稳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破解乡镇的巨大债务难题已迫在眉睫。

一、新形势下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财源建设慢,收入增长难。笔者走访全县乡镇,从各镇财政所综合上来的情况看,搞财源建设,抓财政收入已成为乡镇财政工作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财源建设搞不好,财税收入上不来,过半或年终任务完不成,乡镇干部便得垫税预交,这是所有乡镇干部不能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实。而且,要搞好财源建设,不仅要政策、科技和信息投入,更需要资金投入,而目前的乡镇财政基本上是一个“吃饭”财政,对财源建设根本无力投入资金,财源建设成了纸上谈兵,收入增长乏力。

(二)乡镇责大权小,正常运转难。乡镇政府是责大权小的政府,却承担了太多的工作任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许多事情都最终要落实到乡镇上。县乡财政是最苦的财政,县乡没有自己稳定的收入来源,特别乡镇财政更是难上加难。但群众对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与乡镇财政收入的来源形成鲜明对比,常常是没有这方面的收入,却有这方面的支出。比如道路、桥梁建设,乡镇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收入,却要承担这方面的义务,于是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从农村“普九”教育的责任来看,乡镇财政也很难以胜任。早几年前的教育投入,已使不少乡镇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为乡镇债务的主要来源。

(三)可用财力少,公共服务难。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蛋糕”越做越小,据统计,今年免征农业税后,乡镇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713万元,可支配财力更少了。但在减少乡镇财权的同时,乡镇事权却比以前有所增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保障支出、农村卫生、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等等。支出的压力又日益加重,在财政保支出、保运转的压力困难的情况下,根本无力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四)干部苦且累,待遇落实难。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的其他收费渠道已经堵死,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完全依赖的也只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难以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在镇村运转困难,债务持续增加、财政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祁阳县县乡干部拿的都是裸体工资,更别说其他政策性补贴了。由于乡镇干部要拿工资来垫付税款,干部情绪较大。

(五)财政负债重,消赤减债难。我县的乡镇财政赤字负债额大、面广、偿还难,并呈增长趋势。据统计,目前我县27个乡镇赤字总额达2577万元,平均每个乡镇95.4万元,负债总额达23760万元,平均每个乡镇880万元,不少乡镇已到“工资停发、发票停报、车子停开、电话停打”的地步。我县有一个1995年撤并建时成立的新镇,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已累计赤字和负债582万元,挂账的还有221万元,沉重的财政包袱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即便从现在起只收不用,也要5年才能消化完。乡镇负债是一个亟需解决而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难题,基层政府对此也无能为力。

二、摆脱乡镇财政困境的几点建议

乡镇财政目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在乡镇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是体制不完善的具体表现。要逐步摆脱乡镇财政困境,必须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上着力,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培植乡镇财源,进一步增强乡镇财政实力。发展农村经济,培植乡镇财源是乡镇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基础财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发展地方特色名优农产品,并通过政策引导、生产扶持、系列服务等措施,引导农民由零星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中连片的大规模经营转变。在此基础上,培育壮大加工型、流通型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增值率,提高农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是要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建设新兴财源。要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结合现有乡镇企业的转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尽快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竞争发展的经济格局,不断提高来自民营经济的财政收入份额,形成多层次、多主体的乡镇财源结构。三是要稳步推进农村城镇化,开辟亮点财源。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稳步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出既能带动经济发展,又能突出区位、资源、产业优势的小城镇。应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吸引外来资本、当地民间资本参与小城镇开发,通过引商入市、以市活商、以商促贸、以贸活财,不断提高工商税收比重,涵养并壮大新的后续财源。同时,各地要抓好土地出让转让收益、基础设施建设收益以及各种罚没、收费的收缴与管理,不断扩大补充性财源。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二

“皇粮国税”不收了,从事税收工作的乡镇财税干部现在干什么?今后怎么干?思想动态如何?带着这一串问题,我们与乡镇党政领导、财政所长、财税人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座谈调研。

*县25个乡镇财税所现共有在编人员179人。其中:男,150人,女,29人;在岗160人,离岗6人,借调13人(县财政局9人、农税局4人);35岁以下18人,36—45岁115人,46—54岁46人;55岁以上6人;研究生1人,大学7人,大专32人,中专95人,高中26人,初中5人;正式干部11人,合同制干部139人,工人身份29人;每个乡镇平均6.3人,最多的15人,最少的3人。

调查显示,农业税免征后,乡镇财政干部并没有完全沉湎于自身何去何从的困惑之中,而是按照县财政会议精神,服从大局,顺应变革,不等不靠,开拓创新,在职能转变上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转移重心,抓好乡镇财政管理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如勉阳镇针对辖区各单位经济活动频繁、资金流转量较大且管理不够规范的实际,把加强乡镇财政管理、为村级组织搞好财务代理服务作为职能转变的突破口。一是在认真审计的基础上,采取一个单位一本帐、帐户建立到组的办法、共设立116个帐户,将镇机关8个行政事业单位、15个村、93个组全部纳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二是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出租类资产进行核对登记,在“三不变”的原则下,收支两条线,规范运作。三是在镇核算中心分设机关单位核算组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组,2人负责机关单位核算,4人专职为村组服务。同时严格考勤,全天候工作,窗口式服务,保证随到随办事。

2、转换角色,从向农民“收钱”转向给农民“发钱”。

据统计,今年以来,25个乡镇财税所共向全县100576户农民发放政府性补贴资金2569.5万元。其中农业税灾歉减免款110万元,退耕还林管护费、粮食折抵现金2290.2万元,粮食直补资金156.3万元,地膜玉米等其他补助资金13万元。为了把增加农民收入的政府性补贴资金真正发放到农民手中,各财税所在逐户落实、逐项核对的基础上,改过去多头发放、村、组发放为财税所统一发放,同时采用一户一折、资金封闭运行的“直通车”办法,将资金直接打入农户存折。增加了工作量,却防止了资金的“跑、冒、滴、漏”,深受农民欢迎。

3、创新思路,全力清收陈年老帐。

“收帐也是创收”。座谈中,定军山镇财税所长这样认为。他们将所里的10名财政干部分成5个组,责任到人,任务到组,闻风追击,蹲点守候,共清收回财政扶持资金16笔,58.46万元,合作基金会再贷款65万元,农业税尾欠9000多元。苦了自己,却有效化解了乡村债务,缓解了镇上的财政压力。

4、发挥财政监管职能,管好用好专项资金。

随着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力度的加大,财政扶持“三农”的项目和资金也越来越多。如何保证这些为农民造福的项目和资金能更好地发挥效益,是乡镇财税干部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新课题。工作中,他们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不辞劳苦,边学边干,对扶贫移民、天然林保护、重点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等各项涉农资金,从立项、申请、拨付、使用到结算都直接参与、全程服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5、主动配合、积极培植新财源。

如武候镇财税所针对辖区内地广林稀山地多的实际,与林业部门配合,以退耕还林、发展林、果和山地养殖为财源建设重点。老道寺财税所利用地域优势,主动配合党委政府跑项目、跑资金,确立了专业养殖、优质粮种植、新农村建设等六个重点项目。小河庙乡以茶叶、烟叶为主攻方向,张家河乡则把天麻、香菇、木耳的再发展确立为财源增长点。为加强这方面工作,同沟寺镇还大胆探索,在双方自愿、工作不减、待遇不变、身份保留的前提下,安排两名财税干部分别到官沟村和柳坝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6、立足长远,做好农业税免征的善后工作。一是在清理登记农业税尾欠的同时,理清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农户之间的经济手续,消除隐患;二是对清理登记的212.72万农业税尾欠税改前挂帐处理、税改后进入司法程序依法清收;三是从长远着眼、小处着手,整理归档农村税费改革和农业税收的有关资料,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税收体制典定基础。

调查显示,乡镇财税干部除干好以上工作,还要负责包村,配合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等中心工作。座谈中,大部分乡镇领导认为,与其他部门不同,财税干部必须在完成包村等其他任务后加班处理本职业务,即使农业税不收了,他们仍是乡镇机关最忙的人。财税干部的普遍感受是:有税收时,我们上半年“双过半”,下半年抓清欠,一年工作两月干,只要任务完成,其他就“一俊遮百丑”。农业税不收了,事情反而更多,过去可干可不干的弹性工作现在都成了钢性任务,而且考核更细、要求更严、压力更大,我们也由过去全年集中忙两月变成现在的天天忙。

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

1、人员思想波动大。自身何去何从的后顾之忧是当前乡镇农税干部心中的最大困惑。面对变革,虽然大部分人能够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等待观望,消极应付,甚至担心把他们象清退临时工那样处理掉。

2、工作职能不统一。转变职能,服务“三农”,是乡镇农税干部面临的新课题。实践中,各个乡镇都结合自身实际自找事做,自定职责,各自为战,自成一体,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职能定位。

3、村级财务代理服务不规范。工作主体上,有的以财税所为主开展代理服务,如勉阳镇;有的以农经站为主,财税所抽人参与,如武候等乡镇;有的则直接由农经站负责,其他站、办抽人协助,财税所概不过问。如老道寺、定军山等乡镇。服务范围上,目前开展代理服务的村仅有一半,而且是有经济收入的纳入服务对象,没有经济收入的排除在外,即使纳入也是管村不管组,有的甚至两本帐运行。如老道寺镇的17个村只纳入了10个村,其中老道寺村只移交了37万资金,157万资金没有移交。工作管理上,一是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二是没有规范统一的工作要求;三是岗位不固定,职责不明确,责任落的不实。这种说管不管的现状,让财税所处于两难,管吧,与上级要求不符,不管吧,又担心村上出事。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结合乡镇财税干部的思想实际,开展广泛深入的政治学习和形势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中央一号文件等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方针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确立服务意识;二是结合工作实际,集思广益,大胆探索,转变工作职能,提高服务质量,让乡镇财税干部感到农业税不收了不是没事干,反而比以前更忙;三是结合业务实际加强农村财务、公共财政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努力造就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农村财税队伍。

2、定位工作职责,促进平衡发展。

对乡镇财税所的职能转变既要有创新,还要有引导,既要百花齐放,还应规范定位。因此,尽快解决由于认识不同、经济条件差异、地域差别导致的工作内容上的互不相同。

3、未雨缪谋、探索人员分流途径。

按目前现状,各乡镇财税人员并不显多,有的还不够用。但下一步乡镇合并,人员集中后,势必面临富余人员分流问题。对此,一是对现有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清理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二是研究制订优惠政策,划定年龄界限,让年龄偏大,身体状况较差的人员提前离岗。三是借鉴同沟寺镇财税所的做法,安排人员到村上任职。

4、改革现行村级财务代理服务主体。

座谈中,各方面人士都觉得乡镇财税干部对村上情况比较了解,跟村干部关系融洽,业务熟练,目前又具备人力,应结合实际,借鉴勉阳镇的做法,改现行以农经站为主、其他部门配合为以财税所为主、农经站配合的管理模式,同时出台实施细则,制定操作规程,明确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切实加强村级财务代理服务工作。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三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措施及成果

指导教师评语:

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是实践

教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适应和接触社会的能力。该同学作为财政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调查当中。通过对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情况的调查,能够明确的反映主题,其结果也能反映实际,能够通过事实引出观点和结论,但是,调查的范围偏小,没有分析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所提出的建议针对性不强。

成绩:良好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的调查报告

——通辽市地方财政改革措施及成果

时间:2009年8月20日

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对象:财政局

目的:进一步了解通辽市的财政政策

2008年,通辽市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企业主体税种贡献显著,财政收入结构逐步优化,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通辽发电厂、通顺铝业、梅花味精、中电投霍煤股份公司、烟草公司等骨干企业的支撑,有力地拉动了主体税收的增长。在全市财政总收入中,重点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等主体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八成左右。二是县域经济发展增势强劲。收入总量列前三位的旗县区分别是霍林郭勒市86230万元、科尔沁区67952万元、扎鲁特旗25065万元,三个地区的财政收入总量占全市财政收入总量的52.54%,增量占全市财政收入增量的59.08%。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部门的各种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例如,第一机构及人员冗多,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第二,存在部分工资,补助拖欠现象,农牧民税负高,办公经费高。第三,管理人员文化层次不等,素质低下,对新的政策体制理解不够透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有效落实。第四,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网络化程度较低。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财政部门为通辽市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通辽市财政局采取了积极措施进行财政改革,通过改革通辽市财政部门大大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财政部门积极的改革措施

1、撤并机构,裁减冗员,随着农村牧区综合改革的实施,我市乡财县管改革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以及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等同步进行,整体推进。全市苏木乡镇由2005年底的139个合并为2008年的82个,其中:镇61个、苏木16个、街道办事处5个(不包括科尔沁区原有的10 个街道办事处)。减幅为44.6%,乡镇财政工作人员,由2005年末的707名,减少到2008年的418名,减幅达到40.8%,全市苏木乡镇在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等各种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已由改革前的973个减为改革后的231个,减幅达76.25%,减少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139名。各旗县全部撤消了苏木乡镇财政所,撤并了乡镇金库,取消了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各旗县财政局在预算股增设专人从事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有的旗县(开鲁、左中、奈曼)专门成立了“乡财县管”办公室,与此同时,在苏木乡镇政府内设机构—党政综合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乡镇财政工作人员实行由旗县财政局和苏木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苏木乡镇政府为主的体制,有5个旗县的苏木乡镇在党政综合办公室设立“xx苏木乡镇财政结算中心”并挂出牌子,安排3-6人专门从事苏木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有3个旗县的苏木乡镇则在党政综合办公室下设“财政办公室”,安排1-3人专门代理苏木乡镇总预算会计工作,由旗县财政局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的财政收支。从全市情况看,基本上做到了乡镇满意、群众放心、改革的成效已初步显现:强化了财政管理,提高了乡级政府理财水平,遏制了乡镇不良债务的发生,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了基层政权稳定。在财政管理体制上保证了“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原则,保证了乡镇财政供养人员和中、小学教师工资优先发放,保障了乡镇的正常运转。

2、旗县统管,谨防拖欠,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实行“乡财县管”改革,苏木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工资以及农村五保户等民政定补对象的补助,由旗县财政局通过苏木乡镇信用社由“一折通”或“一卡通”的方式直接发放到个人,并且实现按月足额发放,不再形成新的拖欠,乡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年薪制”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各旗县财政局按照自治区财政厅核定苏木乡镇政府的最低公用经费标准,将其如数拨付到苏木乡镇,保证了乡镇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同时,为了确保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后农牧民负担不反弹,进一步巩固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成果,按照自治区财政核定的村级补助标准,根据嘎查村类型分类确定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最低保障标准,增加对村级的转移支付,专项用于嘎查村干部补贴、农村牧区五保户供养和嘎查村办公经费。

3、完善体制,核定基数,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各旗县一方面对乡镇财政收支基

数,补助基数进行了完善,同时实行“增支全补,超收全留”的原则,从而促进乡镇经济发展,缓解乡级财政困难。另一方面针对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确保村干部工资足额发放,各旗县对村级干部领导职数进行了重新设置,同时制定了工资管理办法,以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村干部工资足额发放。

4、培训骨干,提高素质,保证了改革顺畅运行。为配合部门预算改革和2007年政府预算收支科目改革,针对苏木乡镇机构改革,撤乡并镇、乡镇财政工作人员重新组合的新形势,预算科对全市所有苏木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为保证“乡财县管”改革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业务基础。

5、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推进了信息网络化建设。2008年4月,我市确定科尔沁区为“乡财县管”网络化运作模式试点旗县,为了保证网络运作模式顺利实施,科尔沁区高度重视,筹集资金70余万元,为10个乡镇、12个街道办事处配齐设备,并邀请北京及内蒙用友公司专业人员,对40多名乡镇、街道财政人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软件和业务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联网登录操作、软件应用功能操作、票据打印操作、票据扫描传送操作、报表编制打印操作、数据备份操作、简单故障排查等。通过使用乡财县管专用软件,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乡财县管”运行成本,为下半年在全市推行“乡财县管”信息网络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政策改革之下取得的成果

(一)通辽市改革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通辽市已经初步确立了“以预算控制为龙头,以账户统设为主线,以票据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乡财县管”的基本框架。在“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做到了“六个统一”。“三权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六个统一”,即统一编制预算、统一设置账户、统一收付方式、统一办理采购、统一管理票据、统一管理村级资金。与此同时,全市开展对乡镇财政供养人员、乡镇行政事业收费票据、乡镇预算外账户、乡镇政府债务的清理工作,并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通过“缺口上移,财力向下倾斜”充分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逐步缓解乡镇困难,确保“乡财县管”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各旗县的成果

1、科左中旗把有限的财力用在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社会事业上,使该旗保民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初以来,该旗结合“万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牧区零转移家庭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农牧民2332人,劳务输出11.9万人次,人均增收达1068元。城镇新增就业11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城乡居民最低生活补贴每人每年分别提高360元和180元,并新增农村低保3500人;农村牧区“五保户”年救助水平每人提高100元,5791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提高131.0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累计受益群众36895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6.98%;全旗3222名国有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已下拨救助资金536.1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投资216万元的3所基层卫生院和90所标准化嘎查村卫生室建设并投入使用,投入302万元改扩建学校工程全部完工。

益。同时发放良种补贴100万元,10190多名农民受益。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423万元;农村文化支出1665万元,文化专项资金增加13万元;农村卫生支出3323万元,卫生专项增加2177万元,其中640万元用于农村。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通过制定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鼓励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奈曼旗财政安排资金67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12家,吸引各方面投资8700多万元。

三、为进一步促进构建通辽新城市建设,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提出的几点建议

随着党中央对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财政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投入,使通辽市加快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做好优抚安置和军转干部解困工作;统筹安排廉租住房资金,2、支持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继续加快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做好全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工作;落实生源地财政贴息贷款工作,确保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着手化解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普九”债务,3、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和科尔沁区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解决部分村屯通公路难题。积极支持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牧区信息化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城镇就业培训和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继续支持农牧业科技进步、支持科技引进、培训、示范、推广,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

调查者:完成时间:2009年9月5日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四

调研内容:

山区社会民生考察

调研地点:

xx镇中心小学

采访人物:

吴校长

调研目的:

了解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发展现状、发展困难;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

调研结果:

学校基本信息: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25年,是xx县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是一所县级示范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1、2、3、4年级各一个班,5、6年级各3个班。学生共有529人,学生主要来自附近的前畈村。其中住宿生278人,学校一共有12个寝室,这个学校因为有5、6年级所以住校人数较多,而且学校规定家距离学校3公里之外必须住校。学校是天堂寨镇小学里规模最大、发展较为完善的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

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约7600㎡,生均占地面积约14㎡,校舍面积约3690㎡,学校操场总面积2000㎡,学校图书馆现共有各类图书2万册,学生用计算机台数12台。2012该校实施了“班班通“工程,10个教学班级目前均已经开通了“班班通”,学校老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每个教学班级均配备电风扇。

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情况:学校在编教职工22人,主要为扶贫定向老师、当地的特岗教师。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省优秀教师1名,小学高级教师16人。

学校食堂情况,学生基本营养状况:学校通过自己经营食堂,招聘当地村民后勤保障,确保学校食堂的进货和卫生安全。学校每周都会制定合理搭配的菜谱,在实际走访中我们也看到学校确实为学生制定详细和科学的菜谱,并且进行公示。一荤两素一汤,米饭免费供应。在走访学校学生中我们得知,如果学生对学校饮食不满意可以直接和学校校长反映。国家目前实施了学生营养餐工程,每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每个学生每天早餐补贴三元,当地结合自身实际,将该补贴用在午餐上,每个学生每顿午餐补贴三元,一周(5天)可以获得15元用餐补助,另外学生自己每天交2元用餐补贴。通过个人和财政的共同出资,确保在校学生吃的好、吃的安心。同时我们也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地儿童饮食也越来越丰富合理和有营养,很少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学校发展现状、发展困难:作为一所中心小学,学校的硬件水平在当地小学中已经处于前列。而且有县财政拨款,校园建设发展很快。但是学校目前依然面临着经费不足、教师短缺等诸多问题。因为是县级财政拨款,财力有限,而且目前是按学生人数拨款,经费本身就存在不足,财政拨款还得主要用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上,所以对于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条件的改善投入是不足的;教师工资、福利少。因为村子小、财力不够,教师编制少,学校教师配备不齐,平均1个老师教23个学生。老师月工资2500元,除此之外福利很少,几乎没有;当地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放学出行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走访中得知有的孩子上学甚至得走3个小时左右,翻越几个山头;此外,对于的学生补助也有待提高,目前只有营养午餐和免学费两项工程,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还得依靠社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救助。

其它方面: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当地每三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学校免费提供电话供亲子交流,同时开展少年宫活动,乐器、书法、美术等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当地的辍学现象已经很少见,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初中进镇上学,高中进县城读书现象很常见。作为一所镇中心小学,该校生源质量不错,高考有一个清华学生小学就读于该校。

就像是和谐美丽的天堂寨,我们希望天堂寨镇中心小学伴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能够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当地辛勤的教育者们依然坚守在这片土地,为山区的教育发展默默奉献着。向这些无私的老师们表示敬意,也向关心这里教育发展的每一位社会爱心人士表示敬意。愿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天堂寨镇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文档为doc格式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五

根据《关于做好全省乡镇财政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鄂财函[20xx]134号)文件要求,松滋调研专班从6月10日开始对松滋市基层财政所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涉及乡镇财政所所长、副所长、在职在岗普通干部、改革分流人员、离退人员、提前退养人员,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松滋市局预算科、农村财政管理局、监督局、人教科、调研科等负责人。重点调查单位有八宝镇财政所、洈水镇财政所、新江口镇财政所及沙道观、氵宛市、南海等财政所。调研方法主要采取系统数据统计分析、分类定点重点剖析、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典型案例分析、同类比较分析、公共财政绩效评价分析、行为学分析等。

(1)乡镇财政干部成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买单者。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机构合并、人员分流,其后实行乡财县管,财政所、经管站合并,并按50%的比例分流人员。合并后的财政所确定为乡镇事业单位,承担了乡镇党委、政府不直接办理之外的所有公共事务;财政所干部不是公务员,也不是参公人员,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企业一样,自己掏一半、单位买一半;既不能从行政上提拔,也不能在财政内部调动;工作量对比改革前增长一倍,在惠农政策一项接一项中再增加一倍。分流下岗人员,如同普通工人一样,四出找工作再就业或自己创业,其中素质高的约60%有了着落,40%的人员成为不稳定对象。

(2)“六个关键词”概括乡镇财政干部现状。无论是在岗职工还是分流人员,目前的思想状况、工作状况、对未来的期待,可以用“失落、颓丧、困惑、感恩、呼吁、呐喊”六个关键词来概括。

(3)松滋市动用一切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松滋财政各项改革一直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并以其特有的财政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预算外资金管理“松滋模式”荣誉、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政系统新风颂基层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殊荣,财政队伍整体素质较高、集体荣誉感强、团队管理理念先进。因此,松滋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财政从政策制度、舆论支持、预算安排、人文关怀等各方面倾斜了乡镇财政改革,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维护了基层财政队伍的基本稳定。

(4)财政所职能定位不清、干部身份不明、事权大于财权的现状导致乡镇财政暗流涌动、危机四伏。事权无限大与经费无保障、责任无限与地位最底层、持续的无偿付出与长久的无望期盼可能导致基层财政运行系统的崩溃。

(5)重新定位乡镇财政所——财政所职能是管理乡镇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所机构属于行政单位性质,财政所人员的身份是公务员。

1、改革前后乡镇财政所职能演变。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主要履行七项职能:

(1)负责乡镇财政的预决算和预算执行管理等工作;

(2)负责农村税收政策的执行和农业四税的征收管理;

(3)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

(4)负责乡镇预算外资金和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

(5)负责维持乡镇政府的运转;

(6)负责对乡镇“七站八所”实行“零户统管”;

(7)负责乡镇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

税费改革后,为确保乡镇正常运转,松滋市实行了乡财县管,把乡镇视同市直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调整了县、乡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所不再承担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任务,但乡镇财政支出资金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支出管理型的特征十分突出。二是由预算管理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变。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取消了“七站八所”、财政所和经管站进行了合并,乡镇实行预算管理的单位仅剩乡镇政府和财政所两家,预算管理职能在削弱。通过实行“村帐镇管”以后,在保持资金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统一核算,乡镇财政所的财务核算管理职能得到了增强。三是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所不可替代地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而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乡镇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税改后的乡镇财政所主要履行17项职能:

(1)乡镇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2)“乡财县管”改革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与监督;

(3)农村公益性服务中心“以钱养事”资金、财务管理;

(4)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

(5)惠农补贴资金、社保资金的发放及政策的落实;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

(7)乡镇非税收入、票据管理;

(8)乡镇国有资产及村级资产、资源管理;

(9)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10)农村财务、资金“双代理”;

(11)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土地纠纷调解;

(12)乡村两级债权、债务监管;

(13)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14)农村经济经营统计;

(15)农村综合改革日常工作;

(16)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

(17)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及其他工作等。

2、机构设置变化。农村税费改革前,松滋全市21个乡镇、2个开发区,共有21个乡镇财政所、2个财政分局,23个经管站。农村税费改革后,松滋行政区划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46家机构合并为16个乡镇财政所,各所加挂经管站牌子。合并机构从属于乡镇开发区行政合并,最少二合一,最多六合一。

3、人员配置变化。税费改革前,松滋市乡镇财政所、开发区分局、经管站共有624人(其中:男441人,女183人)。改革后,在岗270人,分流241人,离退休84人,临时工29人。按学历划分:研究所学历2人,大学学历48人,大专学历332人,中专学历46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96人。其中,党员414人。

现有在岗人员270人(不含临时工29人),其中:男187人,女83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34人,大专学历203人,中专及高中学历32人;党员246人。

从年龄结构上划分:30岁以下25人,占总人数的9.3%,31岁—35岁39人,占总人数的14.4%,36岁—40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1岁—45岁68人,占总人数的25.2%,46岁—50岁30人,占总人数的11.1%,50岁以上40人,占总人数的14.8%。

1、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错位。从中央有关文件来看,乡镇财政所理应为行政编制。中央编办《关于地方机构改革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编办发[1995]3号)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央核定的各级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包括地方税务部门……及乡镇财政所的人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市县乡人员编制精简的意见》(中办发[xx]30号)再次明确财政所编制为行政编制(原文:行政编制精减范围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机关的编制,包括基层工商所、税务所、物价所、财政所、人民武装部、国家级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机关的编制及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机关编制。今后,行政机关不得再使用事业编制)。xx年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发文,将基层财政所定位为事业单位,改变了乡镇财政所机构性质。究其原因,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为了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由于时间紧迫,需要快刀斩乱麻,“七站八所”撤销或转制,财政所机构性质降格有利于缩小与其他站所命运的差距。而时至今日,财政所虽然免除了农业税征收的职能,但新征了更多的财政支出管理的职责,不断扩大的事权与其机构性质极不相称;按照“对等性原理”应该及时归位到行政单位序列。

2、乡镇财政所“三管齐下”,职能无法不越位。八宝镇党委书记、镇长张小军在座谈中说,目前财政所的职能依然是管帐管钱管稳定,凡是党委政府要管的财政所必须管,只是管的内容有很大的变化。一是管帐更规范。村账镇管后,20个村居单位、原来“七站八所”“以钱养事”的收支账务都由财政所负责,全镇范围内的财务状况一清二楚。二是管钱以惠农资金为主。改革后我市对乡镇实行部门预算、“乡财县管”,只有乡镇机关和财政两家,管钱压力不大,压力主要在筹措经费缺口。惠农资金的管理要占据财政所60%以上的精力,而且支付成本大。三是管稳定。无财政不稳定,“人民内部矛盾80%可用人民币解决”。全镇2900多万元的镇级债务、村级三角债、土地纠纷,日常应付靠财政为政府挡,财政所承担了巨大压力。财政所工作人员目前的状态可以说,工作苦、待遇差、困惑大。针对现状,我有三个建议:一是完善财政监管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监管。如农村公路建设,农民自筹部分不到位怎么办?虽然有“农村公益事业促进会”,但只管计划、管工程完工、不管自筹资金缺口。财政所不加强管理,将会形成新的历史包袱。二是逐步提高待遇,可以参加政府。三是争取明确身份。

新江口镇镇委副书记、人大主任易法金为财政所呼吁,一定要提高基层财政所地位,明确干部身份,理解财政所在改革后“贴钱贴米搞服务”的实情,对分流人员出台下岗再就业、创业培训等优惠政策。

财政所干部也好、职工也好,他们究竟承担多大的工作量?看一看八宝镇财政所的内部分工: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六

作为中铁局分公司,在项目部做财务工作,兼任本项目部团支书一名团干,近1个月以来,我采取重点走访、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围绕开展调研研究、搞好服务建制、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和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等多项内容,加强对青年工作和青年问题进行了课题研讨,尤其是重点围绕基层项目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了调研。在为期1个多月的调研里,共深入到个团小组,与小组的团员及部分青年代表等进行座谈,基本掌握了基层项目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的运行状况,根据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自己所思考的重要性、对策与建议汇报交流如下:

一、建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团组织建设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基层团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团组织是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表示党组织和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决定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置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进一步讲,我们中铁项目遍及全国,党建与团建工作目标是一致,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组织与党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所以,不能撇开团建单纯的谈党建,或者撇开党建单纯的.谈团建,通过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其次,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的领导,带动基层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党、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团组织的生机和省略,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党建带团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党建带团建是夯实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巩固和发展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新时期,增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识,明确党建带团建的首要任务,抓住党建带团建的中心工作,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才能完成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工作长效机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让基层团干有更多的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机会,了解党的活动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助手作用。同时,团组织要结合中铁项目生产经营特点,牢固树立“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的工作理念,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功立业。

(一)列入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机制

项目部党支部会每季至少专题研究1-2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协调解决共青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每月听取一次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确定共青团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共青团工作专题会议。在参加党政有关会议时,团组织负责人要精心准备汇报材料,把团组织遇到的困难、发展瓶颈和难点,及时与党政领导沟通,取得人力、物力和经费上的支持,不断开拓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作为基层团干部,要摆对位置,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谨言慎行,勤奋敬业,默契配合。

(二)工作通报,项目部团支部书记参与所项目工作例会

参与项目部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和讨论,从而合共青团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全面、及时地了解所党支部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共青团工作,有效实现团组织工作重心和党组织工作中心的有机统一。另外党支部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将共青团的工作敖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实施。落实所团支部书记与项目部基层党政负责人一道,参与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同步考核。充实加强项目部团组织工作力量,配强班子。对基层团支部书记的年度考核也进一步细化、量化。对团干部工作进行民主测评,从制度上保证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形成制度,使共青团工作干有依据

结合当前基层团建的实际情况,把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实施方式形成文件制度,确定党建带团建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基层团干在工作体制中的职责。同时,要在基层党的建设中形成制度办法。要把团建作为基层党建的工作内容之一写进基层党建的制度办法中去,从制度保障上获取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同时要在基层党建的制度体系中明确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明确基层党组织及负责人在工作体系中的职责。

(四)围绕生产,开展好两个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与项目劳动竞赛相结合。“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为使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更多的服务基层项目施工生产实际需要,在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其与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相结合,将“青年文明号”的争创活动发展为一种服务施工生产的功能更强,与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管理衔接更紧密,受到项目党政更多支持、团员青年更广泛、更乐意参与的劳动竞赛活动。二是深入开展好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与项目的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安全为天,安全管理始终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基层团的工作也应长期紧抓安全管理。为让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更深入广泛地参与到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可以开展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并与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五)工作带动,激发团建工作新活力

其实,实施党建带团建,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激发和发挥团员青年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生力军作用。近几年来,项目党组织十分注重紧扣工作大局,适时指路子、交任务、压担子,指导和劫持团支部开展职业首先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各类岗位培训、技术练兵、五小攻关、操作比开、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今年,项目团组织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年团员政治学习的重点,积极团员青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首先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全项目部团员青年开展了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和团旗在岗位闪光彩活动,开展了“技术攻关小组”及“青年突击队”活动,使基层团组织工作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七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所(局)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开展基层财政“双安”建设工作

基层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和财政所人员的安全尽责,即“双安”,涵盖了基层财政管理各个方面。通过以下几方面在全市基层财政系统开展“双安”建设:一是健全基层财政运行评价机制。对镇政府所属各类资金资产、债权债务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清理,重点对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强化管理的建议。二是建立岗位能力评价机制。根据基层财政业务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对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认各岗位人员的称职度,提出加强岗位建设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通过修订、整合和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改进和完善局对所考核检查机制。以真实为核心开展基层检查考核工作。

为配合“双安”建设工作,市局对各所(局)资金使用、账务核算、涉农政策的落实、内部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检查,对内部岗位分工、账套设置、账户开设进行了调查备案,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跟踪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二、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和农桥建设工作

完成一事一议项目建设71个,总投资3900万元,涉及70个行政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实施三年,已有235个行政村实施项目建设,建成道路、环境整治、绿化、文体广场等项目264个,项目总投资达989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4250万元,涌现了一批质量过硬、环境优美、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亮点项目。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赞许和认可,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完成农桥建设81座,总资金达2064万元。主要做法:一是优先考虑“小而急”,重点安排危、险桥改造;二是把好质量关。实行市级报账办法管理财政资金,由市局统一聘请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各镇村组织施工并落实管护制度到人。

三、完成—20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省级试点

宜兴被列入2017-年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市从实际出发,在自身独特的自然禀赋上做文章,重点推进了以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及清除违法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七村八点”试点工作得到优质高效推进,形成了新的特色、打造了新的亮点。项目总投资达64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1900多万元。

四、全面落实好各类涉农补贴政策

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直农补贴10806万元。在发放过程中,督促农林部门及时做好相关面积申报核实工作;对财政所涉农专管员进行“农民补贴网”软件操作培训,及时补发农户遗失存折、调整农户信息,确保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发放结束后,会同财监科对财政所涉农资金拨付、帐务核算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了涉农政策的落实到位。

五、进一步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能力

一是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今年,我市被列为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县乡联动省级试点,为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xx市乡镇财政实施就地就近监管市镇联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监管机制、市镇工作职责、监管方法和形式等,通过信息通达、监督检查、通报整改等举措,有效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

二是开展“内部管理规范化”专项整治工作。各所(局)按照“规范岗位设置、完善内部会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要求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到每位同志,对照业务工作规范,查找各岗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落实到位。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加强了财政干部廉洁理财意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是推进乡镇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市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完成内、外网隔离工作,确保财政信息安全。

四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今年先后对涉农补贴、一事一议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所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以查促整改、以查促提升。

五是组织举办了岗位业务培训。根据分类分批全员培训的要求,先后组织举办了三期岗位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到了130多人次,实现了乡镇财政干部全员培训目标。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八

引导语:调查报告的调查目的要明确,要想获得丰富的材料,就要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与参考!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运作机制上的不到位

适应不同经济财政模式的基层财政所运作模式不明晰。全区30个街道镇乡以社会、经济、财政应为三大模式,一是城市财政经济模式;二是城郊工业财政经济模式;三是农村产业财政经济模式,应尽快完善。

对大件和不易损耗的采购缺乏专家参与招标,鉴定质量环节。采购商品达不到理想使用年限较为突出,如电脑物件。

乡镇实行传票、报销运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基层运作成本。

街道镇乡对享受中央、市、区的阳光财政 惠民补贴,项目、标准、兑现程序、结算终止日期在村、社区、居民小组,未见到公示榜。

街道镇乡对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村民法律法规、科普教育投入预安排没有措施体现。

(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队伍流失严重。区成立时,全区基层财政所编制人数158人,平均每个乡镇达5人,在我区财政所机构人员确定为事业编制后两年多时间,队伍建设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编制、人数大幅度减少。现在基层财政所编制人员只有120人,在岗人员122人,属财政所编制在岗人员只有103人,与建区时比较,编制人员减少38人,在编在职人员减少36人。二是工作变动频繁,两年多时间,30个街道镇乡中有17个财政所所长发生工作变动,有4个属于提拔,一个属正常调动,2个外出打工,10个由事业转为行政。三是财政所人员身份复杂。如黄溪、白石、五里3个镇乡财政所,人员按在编在岗统计为零,因在财政所上班人员的身份全部挂靠在其他站所。又如财政所长身份,现在就有四种:一是事业编制;二是工人编制;三是行政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挂靠在其它站所的主任科员);四是副处级助理调研员兼任。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九

。日前,记者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只增不减,即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从具体操作上讲,即以xx年亩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则以该年作为新的基期年)。综合考虑当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次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与基期相比,当年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增支较多时,则在上年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当年农资价格不涨或下降时,原则上保持基期补贴存量不变,如果连续三年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统筹当年财力情况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春耕前补贴兑付到户

问:中央财政如何确定年度补贴规模?如何分配和拨付补贴资金?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中央财政将根据当年农资实际涨价情况,统筹粮价上涨因素后,合理安排补贴规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拨付到省。

具体来说,第一步,测算当年因农资涨价引起的增支总额。主要依据国务院价格、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全国亩均化肥、柴油增支额、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来测算。第二步,确定当年补贴规模。按照补贴“只增不减”的原则,基期补贴存量如数安排。同时,财政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农资增支总额,粮价上涨因素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补贴额,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当年补贴增量。基期存量与当年补贴增量之和为补贴总规模。第三步,分配补贴资金。存量补贴资金按基期分配基数不变。增量资金分配,原则上主要考虑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适当考虑地区农资价格差异。补贴资金分配向粮食主产省倾斜。第四步,拨付补贴资金。每年年底确定补贴规模和资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将资金拨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将补贴兑付到农户。

答:种粮农资按大类划分,主要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农药、农膜等。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品种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化肥、柴油增支占农资增支的大头,一般占70%多,对种粮农民收支影响大,且全国种粮农民普遍使用,易监测、好算账;二是农药、农膜支出占种粮农资成本的比例小,对农民种粮影响不大,而且品种多、差价大,价格、用量等均难以监测核实;三是国家已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种子和农机不宜再重复补贴。

财政所调查报告篇十

2018年,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所(局)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开展基层财政“双安”建设工作

基层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和财政所人员的安全尽责,即“双安”,涵盖了基层财政管理各个方面。通过以下几方面在全市基层财政系统开展“双安”建设:一是健全基层财政运行评价机制。对镇政府所属各类资金资产、债权债务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清理,重点对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强化管理的建议。二是建立岗位能力评价机制。根据基层财政业务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对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认各岗位人员的称职度,提出加强岗位建设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通过修订、整合和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改进和完善局对所考核检查机制。以真实为核心开展基层检查考核工作。

为配合“双安”建设工作,市局对各所(局)资金使用、账务核算、涉农政策的落实、内部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检查,对内部岗位分工、账套设置、账户开设进行了调查备案,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跟踪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二、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和农桥建设工作

完成一事一议项目建设71个,总投资3900万元,涉及70个行政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实施三年,已有235个行政村实施项目建设,建成道路、环境整治、绿化、文体广场等项目264个,项目总投资达989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4250万元,涌现了一批质量过硬、环境优美、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亮点项目。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赞许和认可,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完成农桥建设81座,总资金达2064万元。主要做法:一是优先考虑“小而急”,重点安排危、险桥改造;二是把好质量关。实行市级报账办法管理财政资金,由市局统一聘请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各镇村组织施工并落实管护制度到人。

三、完成2017—2018年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省级试点

宜兴被列入2017-2018年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市从实际出发,在自身独特的自然禀赋上做文章,重点推进了以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及清除违法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七村八点”试点工作得到优质高效推进,形成了新的特色、打造了新的亮点。项目总投资达64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1900多万元。

四、全面落实好各类涉农补贴政策

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直农补贴10806万元。在发放过程中,督促农林部门及时做好相关面积申报核实工作;对财政所涉农专管员进行“农民补贴网”软件操作培训,及时补发农户遗失存折、调整农户信息,确保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发放结束后,会同财监科对财政所涉农资金拨付、帐务核算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了涉农政策的落实到位。

五、进一步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能力

一是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今年,我市被列为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县乡联动省级试点,为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xx市乡镇财政实施就地就近监管市镇联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监管机制、市镇工作职责、监管方法和形式等,通过信息通达、监督检查、通报整改等举措,有效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

二是开展“内部管理规范化”专项整治工作。各所(局)按照“规范岗位设置、完善内部会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要求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到每位同志,对照业务工作规范,查找各岗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落实到位。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加强了财政干部廉洁理财意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是推进乡镇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市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完成内、外网隔离工作,确保财政信息安全。

四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今年先后对涉农补贴、一事一议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所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以查促整改、以查促提升。

五是组织举办了岗位业务培训。根据分类分批全员培训的要求,先后组织举办了三期岗位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到了130多人次,实现了乡镇财政干部全员培训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