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福建导游词必背(优秀10篇)

2023年福建导游词必背(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3 12:31:21
2023年福建导游词必背(优秀10篇)
时间:2023-10-13 12:31:21     小编:念青松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一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 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 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 ”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 ;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二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福州马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它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的背景下,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就在这里创办了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严复、詹天佑、萨镇冰、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并提出“冷眼向洋看世界”的大胆口号,被称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活化石”。有史学家认为,读懂了“船政”,就读懂了近代史。因而,船政文化主题公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船政文化基地和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位朋友都知道,马尾不仅是中国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马尾船政主题公园便是在这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以罗星塔和马限山两座公园为基础,景点主要有“两园两馆一船玛”。“两园”即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两馆”是马江海战纪念馆和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一船坞”则是一号船坞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船政“时空遂道”,它将带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尾四十余载的造船史。里面的这三个台阶展示的是船政造船四十余年中的三个阶段。大家有没有发现它们所用的材料都是不一样的呢?第一个阶梯是木制地板,反映的是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但是,很快我们就走进了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再登上第三个台阶,就意味着我们进人了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而且这也是一艘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产生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中国海军第一所学校一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中国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方的“磨心”二字?过去整座罗星山是由屹立在江心的岩礁形成,形状就像石磨的心,于是取名“磨心”。因为福州方言“磨心”有“无心”“没心”之意,为避不吉利,所以取其谐音“罗星”,而山便得名罗星山。罗星塔公园中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形式展示了当年船政人物的风采,再现了船政的创办情况。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组雕塑是“左沈右襄”,端坐在中间的就是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乏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总理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而左手边的这位是当时的船政监督日意格。

各位游客朋友,请看这组雕塑,叫“同舟共练”,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占中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三

大家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张龙旅行社的导游员张龙,希望今天的讲解能为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

大家都知道在厦门的“二十名景”中,就有“东渡飞虹-----海沧大桥”。那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现在就请大家随着我一起走近它吧!

海沧大桥东岸游览区位于厦门东渡港,占地面积近10万平方米,东岸游览区主要是由桥梁博物馆和海沧大桥观景平台组成。在周末如果你有驱车经过东渡濠头,你肯定会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或者你受到它的吸引驻足一看,一定会被它那壮观的景像所吓住。展现在你眼前可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型的人工跌泉它,它的高度有41米,宽有20米,投资320万,可能会有人问那它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它所用的水都是自来水,每次跌泉开放,就有近150吨的自来水从40多米高的山顶跌落而下,水喷撞到石头时的声音,就像千军万马同时顿足,声音震耳欲聋。水落下后流到下面的蓄水池里再抽上去,是循环的一个过程。你不觉得在这喧嚣的城市中,它是显得那样的别具风格。

看完跌泉,我们就来到了去观景平台的大门前,沿着红色的沥青路缓缓而上,在路旁边栽的就是我们厦门市的市花三角梅,火红的花儿就是在迎接各位的到来。来到了观景平台,看见的就是那富有欧洲风情的摇椅,还有那盖在上面像只展翅欲飞的大白鹭的膜亭,它是由奥大利亚进口的,它的功能有很多,除了能为我们挡雨外,它还能防火、防紫外线、防尘。傍晚,相约观景平台,感受大海的气息,在这如此美妙的意境,别有一番情趣。嗯,那边还有人在留影呢!怎么老站那姿式呀!这你就不知道了,那可是我们景区内独特的“超大型螺母工艺品”,它是工艺设计师从海沧大桥建完以后的边角料中设计出来的,富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现在,我们到的地点就是观看海沧大桥最佳的位置。在大家的眼前就是大桥的主桥身,它是那样的宠大,银蓝色的桥身就像一条银色的飞龙,把厦门和海沧连为了一体。海沧大桥是继厦门大桥之后又一座主要对外的交通要道。在1994年6月份江泽民同志视察厦门时,曾提到“如果从厦门到海沧建一座大桥,那海沧地区就活了”,因此我们就按照厦门来规划,采用了西起海沧的马青路,跨越厦门的西海域在和东渡、仙岳相连的路线,全程长5926.527米,主桥长1108米,主跨648米,也因此形成了一条集科普、景观、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独特线路。

海沧大桥在世界排名第二、亚洲第一,那它吸引人的是它独特的桥型,三跨连续全飘浮体系的钢箱梁悬索桥。“三跨连续:就是主桥部份三个跨段是用94块钢箱梁连续焊接成一体,每块钢箱梁高3米,宽敞36.6米,长12米,重156-206吨,总重15800吨,“全飘浮”:也就是桥面实际上和桥塔是没有交接点,它们之间的距离有2米高,桥塔是支撑起两根主缆,还有是固定住桥面不让它左右幌动。在看一下桥上的两根主缆,你可别小看它,它可不是普通的钢缆,它是由二万二十根直径5.1豪米的镀锌高强钢丝编成的,每根主缆的直径长570豪米,它是采用先缠丝后涂装的技术,你看得出它一共穿了“七件衣服”吗?,实际上是它的外表裹了七层的涂料,这些涂料都是为了使它的生命更长久,主要是起到防水防腐蚀的作用。

每根主缆的长度是1227米,如果把它里面的钢丝一根一根接起来,那长度是24624公里足够从厦门到北京拉十几个来回,你说长不长呢?我们现在再看一下那两个三角形的建筑物,一个屹立在火烧屿,一个镇守在牛头山,它呢就是大桥最重要的受力部件“锚碇”。海沧大桥东西两个锚碇属于“扩大基础的重力式锚”采用的是“轻巧”空腹三角形结构,这种设计即可起到锚碇的作用里面的空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建一个锚碇所用的混凝土量是6.5万立方米,也就是相当于可建一座厦门大桥,,你可以想像一下。,两个锚碇是厦门市的两个科普基地,东锚碇是桥梁博物馆,西锚碇是青少年科技馆。两个地方都是青少年朋友学习的好去处。

锚碇把主桥和引桥相连,主缆在空中通过桥塔把3万吨的载重吊起,这时你看到的海沧大桥是不是更加的雄伟呢!

而当时在建设的时候曾经提出多种的建桥方案,如:海底隧道、 斜拉式桥,但是由于大桥所在的位置比较特殊,上空是厦门航空港的飞机降落航线,海域又是万吨巨轮频繁进出的主航线,因此加大了大桥的建设难度。如果选建拉式大桥,那在同等的跨度下,斜拉式大桥的塔柱必须建200多米,而我们的航空限高只有133.53米,已远远超过飞机航线的要求,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桥塔高度是128.025米,水面和桥面的距离有55米,在高潮位时5万吨的巨轮都可以顺利通航;如果用海底隧道,可能在埋隧道时整个海面都要封航,那这样可能对码头的运作业比较不利,而且在隧址方面也发现了数条的断裂层,所以在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建悬索桥的方案。

厦门地处沿海城市,是多台风的天气,对于海沧大桥整体抗风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在经过多次的研究论证下,采用了全飘浮的柔性体系的悬索桥,在低速风洞试验中抗风达到的风速是120米/秒,相当于是3倍的12级台风,并且又经历过99年14号台风的正面袭击,更证明了海沧大桥抗风抗震性能的完善。

海沧大桥是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桥面沥青是采用sma改性沥青,由于大桥桥身是钢板的在夏天时的温度可达70多度,普通的沥青在那么高的温度下很容易软化,长时间雨水的冲涮沥青和沙子很容易分开,于是在沥青里加进橡胶、塑胶、化学剂使它的粘付性更好。

海沧大桥的建设从1996年12月18日开始到1999年12月30日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完成,但这靠的是一群不畏艰苦的工人、科技工作者和出色的领导人员。就我们刚才说到的,主桥面是钢箱梁焊接的,而当时焊接的季节正是厦门的夏季,焊接是在梁段里头,里面的温度高达七八十度,而这些焊接工人必须全裹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汗水滴到钢板影响焊接的质量,她们每15分钟至20分钟轮换一次,那是一种我们无法体会得到的滋味。

在“创建一流景观,精品工程”的建桥宗旨下,海沧大桥所有别出心裁的景观设计,你都看到了解了吗?从瓶状的桥墩,门式的桥塔,皇冠式的塔帽到那和蓝天、碧海、青山同为一体的桥身时,一切是显得那么的怡静,在徐徐的晚风中,和着灯光看到的海沧大桥像是一只欲飞出东方的巨龙。

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四

嗨!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我是蓝天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徐,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旅客1:圆形的;游客2:方形的)……

大家都很棒!都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福建土楼标性建筑物——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是个充满传说的好地方,顾名思义,大家就会联想到田螺姑娘。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走到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风景秀美,是块风水宝地,而且地里有很多的田螺,于是就在这里安家立业、开基传延。下面就是观景台,可以看到土楼群的全貌。田螺坑土楼群是由四座圆楼和一座方楼组成的,其中有一座是椭圆形的,方楼在中间,看起来就象“四菜一汤”。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的就是裕昌楼。这座楼的东边向外倾,看起来就象倒塌下来,而它的西边每根柱子都是斜的,歪歪扭扭,所以大家都叫它“东倒西歪”楼。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叫做塔下村。一条小溪从村中穿过,房子沿溪而建,象江南的周庄一样,是个标准的山中水乡,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边有座祠堂,叫德远堂,是客家人张氏家庙。祠堂间树着21根石旗杆,旗杆上面有的雕着狮子,有的雕着毛笔尖,据说只有事业有成的人才能树旗杆,雕狮子的表示是武官,雕毛笔尖的是文官。

各位旅客,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有了不少的收获,希望大家以后常常想起南靖的土楼,常来看看!在这里,小徐祝大家旅途愉快!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五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前来厦门观光旅游表示热忱的欢迎!

厦门市地处中国东南部、台湾海峡两岸,背靠漳州、泉州平原,面对金门诸岛,是一个风姿绰约的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内陆九龙江北岸沿海部分地区组成,总面积1565平方公里。下辖开元、思明、湖里、鼓浪屿、集美、杏林、同安7个区,人口为131万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0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91.5亿元。厦门的地方方言是我国八大方言之一的闽南话。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厦门城市的总体风格是“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拥有34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岸线长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线28公里。面积为1.91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和面积为133.54平方公里的厦门岛均为海水环绕。厦门岛通过厦门大桥、海沧大桥、集美海堤与岛外大陆相连。厦门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厦门角屿距台湾金门岛为1.31海里,厦门港距离台湾高雄港为165海里。

游客们:厦门历史悠久,但作为港口城市崛起才几百年时间。厦门的历史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句话是“古同安今厦门”。同安首次设县是在公元28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同安第二次设县是在公元933年。从行政区划来看,从同安第二次设县到1912年厦门岛及周边诸岛从同安县分出另设思明县为止,厦门岛及周边诸岛都是同安县的组成部分。

第二句话是“扼台湾之要,为东南之门户”。这句话点出了厦门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军事、交通一上的战略地位。作为福建沿海的重要军事据点,明朝政府于1394年在厦门岛修筑了厦门城,并驻兵防守。16世纪下半叶起,厦门不仅成为福建华侨最重要的进出港口,还逐渐代替了泉州的刺桐港和漳州的月港,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17世纪中叶,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厦门作为抗清驱荷复明”的基地,并积极发展海上对外贸易,并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七

各位游客朋友: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旅游区。它位于福州市中心,占地约383500平方米。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鼎盛于明清,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坊、巷,呈鱼骨状散开。其中“三坊”是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分别是杨桥巷、朗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坊巷内至今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更是数量众多。这里还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400多位,尤其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琢、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都是曾对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使得这块不足400000的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从而成就了“一片三坊七巷,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2015年,三坊七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三坊”:一是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宋代宣和年间(公元1119一1125年)陆蕴、陆藻兄弟居住在此,两兄弟才华横溢,名重一时。陆蕴官任福州知州,陆藻官任泉州知州,两人回乡时曾命名此地为“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王样任江东提刑,退休后也居于此地,将棣锦改名为衣锦,以示衣锦返乡之意。二是文儒坊,旧时叫山阴巷,最初叫儒林坊,到了宋代祭酒郑穆居住于此,改为文儒坊。因为坊里除了郑穆之外,还先后住有九门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抗倭名将、七省经略张经、清光绪皇帝老师陈宝琛之父陈承裘、《福建通志》主编陈衍等儒林名士,因此称儒林坊也是名副其实。三是光禄坊,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以光禄大夫身份任福州知州的程师孟,常到坊里的法禅寺游览,见池畔有一块大岩石,便登石吟诗,故被称为“光禄吟台”,而此坊也改名为光禄坊。程师孟题吟的“光禄吟台”四个篆字石刻至今尚存。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去看看“七巷”。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古名登俊坊,后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也叫“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就有对这一故居的生动描述。

杨桥巷往南,就到了郎官巷,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宋代诗人陈烈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写道“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郎官巷再往南,就到了塔巷。塔巷有千年的历史,顾名思义,这里曾经有座塔,这便是唐代闽王王审知的部下建造的“育王塔”。这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曾被视为是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可惜在明代,这座塔就废弃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内砌造了半;h的袖珍小塔,作为古迹纪念。20世纪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所立,并流传有一首赞誉他的诗:“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在塔巷之南,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固始人黄元方避乱人闽,落户于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人福州时,因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时均要“灭烛而过”,不得打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

安民巷名称的由来,也与黄巢有关,据说他人闽时曾在这里出示安民,因此得名。旧时这里多为社会贤达居住之所。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吉庇巷俗称“吉避巷”。宋代郑姓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之意。

各位游客朋友,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曾经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现在是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您可以在这里品尝鱼丸、肉燕等福州传统特色小吃。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八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九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闽西连城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

位于连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丽质,清纯可人。这里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潭等五个景区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于一体。相传冠豸山的开发始于宋朝,有八闽名胜”美称。因与武夷山同处于一条山脉,都是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是石门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乘船游览石门湖景区。大家请看石门湖景区虽小但却不失浩渺,清幽、秀丽、亭亭玉立,犹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之门,它不是抽象的符号,它是直观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构筑出石门湖阴柔的羞涩风景,让人看过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征着母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团友,下了船,翻过鲤鱼背,我们便来到冠豸山景点最集中、最壮观的长寿峦。大家现在看到山谷中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门被人们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好,大家随我过一线天,我们来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请大家往上看,这座山的主峰两边紧挨着两座山,而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种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咱们现在的执法官可不戴这种帽子哦!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名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各位来宾知道什么叫獬豸”吗?相传它是古代的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理亏的一方。后来由于方言的原因,咱们闽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这个词,这也就是这座山名的由来了,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这里水处(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观便是这冠豸山,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誉为闽西第一关”,上游第一关。

朋友们,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仅在于它集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山。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数百年的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书院的兴盛,文人墨客的纷沓而至,在山间留存一批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和题匾,以及一篇篇歌咏冠豸山水的诗赋文章。最为珍贵的是,东山草堂内珍藏的两块题匾:一块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另一块是大才子纪晓岚留下的追步东山”墨宝。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的摇篮。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赣龙铁路,漳龙高速,龙岩冠豸山机场的开通,会加快闽西旅游前进的步伐,真诚地欢迎各位再到闽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导游词必背篇十

金门县,历史上属泉州所辖。旧名浯洲,又称仙洲、浯岛、沧浯、浯江、浯海。古为荒岛,晋元帝建武年(265),中原发生五胡乱华,原居中原的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民众,不甘受异族的统治,于是搬迁于此,这是金门最早有民众定居的记载。……1937年被日军侵占,1945年光复。金门本岛沦陷后,县政府迁大嶝乡。1949年,大、小嶝岛及角屿解放后,成立大嶝区,由南安县代管。1955年,成立金门县人民政府。1970年,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1985年地市合并,金门县归属泉州市。现金门县由台湾当局暂时管辖。现辖有金城镇、金沙镇、金湖镇、金宁乡、烈屿乡等。

历史沿革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浯江、沧浯等。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防御倭寇侵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筑五卫十二所,以加强海防,金门守御千户所,此其一也。因与厦门共扼福建东南海口,有“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称,故取名为“金门”。

明末,郑成功以金厦为基地,抗清复台,行政中心设在厦门,军事大本营设在金门。南明永历十八年(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兵攻占金厦,实行迁界政策,把人民迁到距海30里外,金门成废墟。康熙十三年至十八年(1674-1679年),金门复为郑成功所踞,此时郑氏政权中心仍在台湾,金门成为双方拉锯作战的突出部。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兵入金门岛后,仍沿袭旧制,隶属于同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金门通判移马巷,其时,金门的都增至六个(十五至二十都),并辖有大嶝、小嶝、刘浦、仓湖、后浦、烈屿六个保。1914年,废除清制,厦门成立思明县,金门隶属思明县,派分治员驻金门。

1915年,金门按原有四岛置县,名金门县,归厦门道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金门列入泉州区划内。

金门四面临海,风力强大无阻。每年9月中旬起,东北季风渐强,海面风浪较大,至翌年4月风力转弱,5月至8月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3.5米以上。

因丘陵起伏,雨量不均,金门年平均雨量为990毫米,4-9月为雨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