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一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最后一节过关课,为了这次课,精心准备了两天,由于之前的评优课评选教师语言太多,没有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次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新知。
这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六年级的《百分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很活跃,由于稍有些紧张,时间短任务重,整体这节课语速有些快。以后讲课时语速还要提起注意。
由于临近期末,学生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没让他们做课前准备,放在课堂新授上,学生在课下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在生活中搜集资料,首先对课堂有所了解,其次体会百分数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容易突破本课重难点。
讲完课之后对本课进行总结,总结的语言太繁琐,以后需要更简练些。把重难点突出出来。
当然,本节课还是进步的,刚开始让学生看题目想问题,整体感受百分数,让学生熟知认读百分数的方法。在讲解完百分数的主要内容之后,回过头一起根据问题找答案,简单回顾之前的知识,加深理解,在这方面做得相对比较好。以后要继续发扬。
总体来说,和之前的授课有些进步。以后授课要充分准备。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同样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尝试着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以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直接发现结果,然后根据折出来的结果探索计算法则,放弃了教材中两次折、画的方法。刚上完课,表面上感觉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教学过程有点脱节。
敢于冲击教材。
改变了情景中的主人公,把教材中的粉墙改成了一位老师家的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质疑的兴趣。
关注动态生成。
在课的开始,我激活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面对“老师家粉刷墙壁”的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冲动。在学生形成的关于问题的多种原始想法中,我关注了动态的生成,抓住鲜活的生成资源,筛选出了关键的问题,使本节课的目标及教学重点成为学生的探讨焦点,体现了教与学的主体地位。
敢于放手研讨。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折纸是为了理解意义。当学生由1/2×2的意义推测出1/4×1/2的意义是表示求1/4的1/2是多少时,我知道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说。正是通过折纸,学生理解了1/4的意义,1/2的意义,才能理解1/4×1/2的意义。因为学生只有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才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三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因此,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和合格率等。因此,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1.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在教学中,通过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生活中百分数的信息,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人们喜欢使用百分数?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利于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百分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与分数有所不同,但它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用分数基本相同。教学中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注重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百分数和分数虽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在意义上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比较差。
重点抓住百分数的意义教学,让学生对于百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能够深刻理解,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才会起到很好的衔接。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四
百分数的知识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百分数这一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得十分广泛。在教学百分数意义这一内容时,我发现教材是通过呈现一些生活当中存在的百分数的例子,提供一些实际的素材,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这样安排,我觉得略显单薄,似乎不能完全体现百分数产生的价值及在比较中的优势。在教学中我就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想了解些什么。
1、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分母是100的分数是不是百分数?
3、一支铅笔长多少米,可不可以说“一支铅笔长17%米”?
4、100%是不是最大的百分数。
这样既关注了让学生经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又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百分数产生的价值和作用。
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我力争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借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有效地帮助了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实用价值。注重改变应用题的表述形式,丰富信息的呈现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例题、习题时,呈现形式应力求多样、活泼,让学生多种感官一起参与,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1、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关注不够,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学策略还需要调整,不能凭想当然通过一个例子或演示,就抽象出数学概念,然后让学生背概念。由于学生对概念学习缺乏参与和体验,因此对概念的理解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今后应注意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2、对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多样化及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到位,对于百分数应用题的开放练习及加深练习训练得也比较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都还有待提高。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五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单从每节课的课堂作业看和每天的家庭作业看,孩子们当天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说明我每天的认真备课还是起到了作用,。但是通过整理与复习,发现他们对只是的遗忘速度也还够快,好多知识点都已经混淆不清了,胡乱运用了。学生的错误主要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分数化百分数时,要先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大概有20%的学生在除不尽时保留两位小数或者四位小数,这样就出现了百分号强是整数或者两位小数的情况,如:20/24,结果就约等于83%或83.33%,而正确表示方法应该是83.3%。
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是明白这个问题说表示的意思,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的那部分占单位一的量的百分之几。在复制到这个问题时学生出现了两种错误:一种是不认真读题,(找错相应的量如:第一天种树320棵,第二天上午种170棵,下午种190棵。第二天种的棵数比第一天多百分之几?有学生做成(190-170)/320,把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部分算成了第二天下午比上午多中的部分。另一种是单位一找错,如:学校总面积是10000平方米,食堂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教学楼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食堂占地面积比教学楼占地面积少百分之几?学生做成:(1000-250)/10000,单位一的量明明是教学楼占地面积,却找成了学校总面积。
百分数问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学生必须牢牢掌握。为提高正确率,我还需在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后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任务是认识单位“1”和理解分数的意义,由于之前学生对分数有过一定的接触,用一节课来解决这些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因此我大胆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我提倡合作学习,具体采用小组交流、对组学习、大组讨论等形式,其核心问题注重是合作学习的实效性,通过为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而体现的合作形式。教学中,我设计一个问题是:把一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橡皮泥的
4
1
,取其中3份是4
3
,学生回答的很快、很活跃。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了,老师立刻说:“下面小组4人讨论一下”,学生快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不一会答案就出来了。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橡皮泥的4
1
,取两份是2/4,3份的4
3
,4份的4/4。我抓住这一困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相探究,很快解决了问题,针对性、实效性很强,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要求:要有明确的任务和问题,而且要有一定难度,问题应有一定挑战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保证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小组研讨要具有民主性、超越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实施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本课完成后效果较好。1、转变了教育观念。
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理念另我耳目一新。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这么上。让学生先进行练习思维碰壁,然后在方法上教师以适当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毛塞顿开的效果。整节课孩子都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这都是以往的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教学效果。这也达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会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基础与能力。
2、课堂教学变化明显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后,我对尝试教学的方法在头脑中有了一个全新的表象,在听了济南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之后,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上有了更清新的思路。明确了高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尝试教学法的实施。我们班的孩子几本全是农村的孩子,平时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问题,语言表达也很欠缺,怎么能让他们去试着讲课呢?我先从教他们合作学习开始。先把前后桌四人分为一小组,指定出组长,分配任务时尽量细一点,每个人都有任务。锻炼他们自己说。汇报时引导他们能大声地把他们的意见说清楚就可以了。实行奖励机制,达到老师要求的及时奖励小红花。定期根据小红花的数量发奖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的班级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简单点的内容他们可以讲给同学们听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潜意识中发生着变化。
我觉得尝试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忙碌起来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强了。相信长此以往必将收获硕果。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七
xx省xx市实验小学的xx老师执教一课,朱老师提出要“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准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课前朱老师做出这样的思考:“学生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首先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的形成过程,感受并认同假分数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从学习基础分析,当学生面对一个真分数时,已经能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释。比如,可以从部分与整体(一个物体或一个群体)的层面进行解读,也可以理解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即一个量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我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一个假分数时,能利用已有的经验从不同的维度去解读它,对它的理解程度能与真分数等同了,才算真正实现了假分数意义的构建。”
教学片断: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吗?
学生个性化画图。
教师和学生从四分之一开始,每一次增加一个分数单位,学生很自然也很顺利地完成。
师:看着这5个分数,你有觉得谁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为分子比分母还要大。
师:还有谁比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样大。
师:像这样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笔者在课堂巡视时看到了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数,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分数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即“学生认识到假分数在形式上与真分数是不一样的,但其实质都是分数单位累加的结果。”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篇八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上进行学习的。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最基础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中,找准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是解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在新课之前,我出示了这样一组练习做铺垫:
(背投出示)
1、列式解答
(1)20的1/5是多少?(2)6的3/4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2、找单位“1”,说关系式
(1)、男生占总人数的2/3。
(2)、红花占总数的5/6。
(3)、一本书,读了3/4。
(4)、一条路,还剩下1/4没有修。
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了准备。
小学生思维处于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过渡这个阶段,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在教学这节课时,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分析表示数量间关系的句子,也就是关键句,在关键句中找出哪个量是单位“1”,哪一个是比较的量,然后分析分率的意义,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根据线段图列出等量关系,寻求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关系进行解答。
解答分数问题的关键是弄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运用直观的线段图来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在这节课上,我让每个孩子动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线段图,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得出哪种线段图最完整,能够看图就能知道题的意思。这一环节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认真的参与到学习之中。
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因为这一段学习的都是分数乘法,学生更多的时候不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往往想也不想看到分数就与整数相乘,就知道列乘法算式,好像在套模式。看来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认识还是不那么理解。我想,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与除法进行对比练习后,学生可能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