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一
1、认知目标: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讲评第一题)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二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观察图形,想象不能看到的面: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知识点是长方体的前面和后面一样,左边和右边一样,上面和下面一样。左边不知道,可以看右边。
补砖块问题。
出示完整的一面墙(图片)
1学生观察。
2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每块完整砖块的长度是一样的;每行的砖块数是一样的;单数行和单数行摆的一样,双数行和双数行摆的一样。
3出示不完整的一面墙,“补砖块”
(1)这儿缺了几块?你能用刚才的发现来猜一猜吗?
(2)验证猜想。
方法一:学生可能会用画一画,补一补的方法。
师可以提问:你想怎么补?来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画的时候,引导学生用行之间的关系来画砖缝。
方法二:学生直接用数砖块的方法,那就不用补了。
师:一行有几块砖块?第一行缺了几块?
师总结方法:数出每一行缺的砖块数,再加一加。
老师对于这两种或更多的方法予以肯定及表扬。
(3)练一练。
完成p6补砖块练习。1、提问: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2、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3、小结:如果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是什么形,那么它就可以画出什么形状来。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直观演示。用后面书上提供的卡片。
(2)直观演示,边讲解。4旁边的数学在4的左边和右边,剩下一个数字在4的后面。
(4)总结。对面的那个数总是与原来的数隔着一个位置。
(5)应用规律。6的对面是?(隔着一个数字,是5)2的对面是几?
1、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2、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
3、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图形的拼组整理与复习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三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四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五
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六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理解“0”的含义。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七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数的具体含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读写5以内各数。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1―5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1―5各数。
教学关键: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所以教师的组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活动课,坦克等图片,点子图,田字格。
学生:5根小棒或小正方体块。
活动一:谈话引入
活动二:教学1―5各数的意义。
1、同学们在做什么?(指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
小女孩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坦克有几辆?”谁来告诉她?
谁能试着提出类似的问题?
谁能帮他解决?你是怎么知道的?注意对数数方法的指导。
按顺序板贴:火箭、坦克、汽车、机器人和飞机图。
2、小结:一辆坦克我们可以画一个点子,用数字1表示;两支火箭画几个点子,用数字几表示?等等。(板书)
活动三:1―5各数的书写
1、刚才老师写的数字漂亮吗?你想不想写写看?
教师在田字格中边示范边讲解1―5各数的写法,重点说明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及在方格中的布局。(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讲解,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2、学生练习。
3、师生评价同学书写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书写。
活动四:1―5各数的组成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师条理地进行板书。
3、教学2、3、5的'组成时,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学生想,有困难的可以摆小棒。
4、对口令游戏:
(老师演示:某某同学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或:5可以分成几和3?或:2和3组成几?)
同桌游戏。
活动五:自主练习
第1题:图上画了哪些文具?橡皮有3块,连数字3;小刀、铅笔、文具盒各有多少,用哪个数字表示呢,连一连。
指导学生用直尺连线。
第2题:把各种水果的数量在田字格中记下来,比一比,谁写的漂亮。
第3题:根据计数器珠子的变化,感受数的顺序,并根据珠子的数量画点子,再用数字表示出来。
活动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学得高兴吗?课下寻找数量是1―5的物体,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八
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发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6、7的基数及序数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1.观察主题图。
2.教学6和7
(1)、认识6
师:图上有几位小朋友在打扫卫生?还有数量是6的事物吗?
6张桌子、6个小朋友,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6个小朋友,6张课桌,6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6像什么?
(2)、认识7
师:图上有数量是7的事物吗?7个人、7把椅子都可以用几个圆来表示?
像7个人,7把椅子、7个圆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观察一下?7像什么?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个新朋友,6和7
(出示课题):6和7的认识
3、摆一摆
师:请小朋友们先拿出6根小棒,请你用这6根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摆的又快又好(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
4、拨一拨
师:请一位小朋友认真看,仔细数,看他拨的对不对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你能把这把直尺补充完整吗?为什么这样填?
填完后让同学拍着手读一读
5、比大小
1、教学金鱼图
提问:左数第一瓶有几条鱼?左数第六瓶有几条鱼
有6条鱼的是第几瓶?左数第7瓶有几条鱼
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几个问题?并且你自己指名回答
2、游戏
师:请今天表现好的小朋友来前面扮演小动物
(1)、老师提问题,下面的同学注意听,看谁回答的又对又好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两个朋友啊?
同学们认识了6和7,那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写6和7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九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一、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数一数”这节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
连加
课时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2页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
2、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的计算。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课型
运用图理解连加含义
教具
小棒等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4+3+1=8
复习时反复巩固两个数相加表示把两个数和起来的意思,由此自然将知识迁移到三个数相加,也表示把三个数和起来,从算式意义的理解上就容易多了,再将计算弄懂深化,效果较好。
环节设计说明或修改
1、口算。
8+2=10-3=8-7=6+4=0+9=
5+5=10-8=2+5=3+7=10-2=
4+3=7+1=
2、看图写算式。
(手绘图)
提问: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加法计算?
1、教材72页小鸡图(1)
电脑显示:先出现地上有5只觅食的小鸡,然后,从竹林后面跑来2只小鸡,然后再出现1只小鸡,观察完动态画面后,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问:地上的小鸡由哪几个部分组成?(3个部分)
再把7只小鸡和最后跑来的1只小鸡加起来,(把7和1用线连起来,成5+2+1,就是8只小鸡,在算式后面写“=8”)
让学生说一说连加应该怎样计算?
小结:三个数连加,要先加前面两个数,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2、教材72页做一做左边第一道题。
摆小棒。在自己的课桌上先摆4根小棒,再白3根小棒,(与前面4根要分开距离)最后再摆1根小棒。
根据自己摆的图,想一想该怎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板演。4+3+1=8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连加的时候要怎样计算呢?这些问题先让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学的是3个数连加,计算连加的时候,要先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再把得数加第3个数。
1、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一题。
2、教材73页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引导看燕子图,先把题意理解清楚。
问:电线上停着几只小燕子?又飞来几只?后面又再来几只?让学生填写算式。
问:3+4表示什么?再加2又表示什么?
3、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三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评讲,对个别题进行提问:你是怎样算的?
4、教材73页的练习十一的第四题。
要求: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都要占一小格两个算式之间要空两个小格。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本节的“用数学”是让学生能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计算出结果,侧重通过计算得出,而不是去数未知数的数量,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文应用题。所以,本节课力图基于传统教学手段,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情境和时空,着力指导学生运用所获知识,看图解决问题,找出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用加法解决,而求“剩下几个向日葵?”用减法解决,让学生初步知道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以“一同去郊游”为主线,创造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理解图画内容,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创设亲身经历用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时空,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3.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魅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5.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热爱我们的生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知道图上“大括号”和“?”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画面内容表达的意思,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方法算出要求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活动式的情景图、小黑板、《一同去郊游》乐曲、录音机、图卡、口算卡片。
一、激情引题
1、谈话: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对了,秋天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学校组织大家到郊外去游玩,你想参加吗?(想)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闯过两个数学大关,你们敢闯关吗?(敢)那就来吧!
2、闯关。
第一关:快速抢答。(卡片出示)
3+4=1+6=7-3=4+2=1+5=
7-5=5+2=6-2=6-3=7-1=
第二关:方框再现。(小黑板出示)
3、师:好,大家都闯过了关,我们现在就出发吧!请闭上你的小眼睛,拍起你的小手掌,摇起你的小脑袋,不一会儿,我们就会到达目的地的,走吧!
4、播放《一同去郊游》的歌曲并出示挂图——美丽的郊外秋天景色。
5、师:睁开眼睛,多美的乡村风光,你们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6、揭示课题。
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草地上玩儿,不过要请大家用数学帮助老师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做到吗?(能)(出示课题: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一)引导学生学习加法图文应用题。
(1)师:我们先看一下草坪上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数学信息?(草地上有4个小朋友在捕蝴蝶,又来了2个小朋友。)
(2)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3)引出大括号、问号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在图上怎样直观地表示出来呢?我们的数学家找到了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你们想知道吗?(想)好,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新的数学朋友吧!
2、出示、粘贴大括号: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叫大括号,它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在一起。
3、出示、粘贴“?个”: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它表示我们提出来的问题。
4、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先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大家把答案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师巡视)
5、生交流,师板书:4+2=6(个)。
(二)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图文应用题。
(1)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一个问题,而且认识了两个新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位叔叔家,他有东西送给大家。快猜猜他会送什么呢?(向日葵)
(2)师:对了,他要送向日葵。为了保护环境,老师先替你们收下,待回校再分,师边说边从图上摘下3个向日葵。
(3)师:此时,你们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快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地里一共有7个向日葵,老师摘下了3个向日葵,还剩下几个向日葵?)
(4)师:那怎样表示?怎样解决呢?
(5)小组讨论。
(6)汇报交流。师适时粘贴图画,并让学生说清楚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解决?
(7)小结:比较异同。
提问:这两幅图在表示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都用到了“大括号”和“问号”;不同的地方:第一幅图的“?”表示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求一共有几人。第二幅图的“?”表示两部分中的一部分,求还剩几个。)解法又有什么不同呢?(求整体,用加法计算,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叔叔还有东西送给大家,是什么呢?请看这儿。
1、师出示、粘贴石榴、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师出示、粘贴蝴蝶、大括号和问号图卡,先让学生看图自己解决,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拓展延伸
1、师:你们还想到其它地方玩玩,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吗?(想)那还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拍起小手掌,摇起小脑袋,一同出发吧!
2、播放《一同去郊游》伴奏乐,生课间休息,师出示美丽的大池塘图。
3、让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看图独立完成后,再集体订正。(选一小题让生说说想法。)
4、拓展延伸。让学生寻找周围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暂时找不到身边数学信息的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今天的郊游,你学会了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师讲述:小朋友真聪明,这次郊游大家发现了许多数学信息,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并解决了它们。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善于用好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现在,我们回家吧!下课。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二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3、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4、培养运算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三
1、教师都能按照要求提前备一周的课,课时量充足。能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二次备课,逐步完善预设的过程。如王校长《识字6》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请你向外国友人介绍一处景点”的活动,让学生将词串表现的情境用语言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说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夏金侠老师《识字8》教学预设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设计了“我做你猜”的游戏和“看图说句话转转盘”的预设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字形和字义;陆璐老师设计《朱德的扁担》一课时通过具体语境和插图理解“山高路陡”,显得扎实有效。
2、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能运用新理念设计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能注重关注学生个体,注重情境创设和兴趣培养,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积累与内化,注重实践性与拓展性。如:丁礼秀、石德芬老师在备课中进行了很好的体现。
3、教师们能重视作业设计和板书设计,使板书真正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张灵宁老师让学生画一画秋姑娘写的信的样子,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王越越老师设计“秋姑娘的信还会写给谁?”鼓励孩子想象写话,捕捉了文本中生成点;毕言琳老师设计让学生编课本剧演一演,注重了语文的实践性。陈晓飞老师的《梅兰芳学艺》板书设计抓住“勤学苦练”突出从“没有神儿”到“有神儿”的变化,理清了文脉。
4、教师们对教学的反思态度,比以前更认真了。很多教师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总结得失,撰写课后反思,写得实在,具体,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进一步改进。如杨霞兰老师能从指导朗读方面反思了《我叫神舟号》的成功做法;刘暄老师在《江南》一课反思时不仅反思了自己的教法还反思学生的学法;周寰寅老师反思《识字7》时围绕“图文结合识字”深入展开,针对性强;潘成越、朱小力老师的课后反思详实、丰富,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一读。
5、手写备课的教师态度认真,页面整洁、清楚、美观。老师们备课态度认真,工作扎实。母案中圈圈点点,并且对现成的内容进行了针对性地增、删、改、批,留下了老师辛勤耕耘的串串足迹。如王越越老师、陆璐老师的备课笔记看着真是一种享受。
6、方余顺、周寰寅和满斌三位教师的工作态度更是值得学习,他们不仅要备好自己主学科的课程内容,在兼职学科的备课上也毫不马虎,教案备得非常认真。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四
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
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
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
课件
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
1、8的加减法
a、独立思考
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
出示课件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
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
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
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
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减法
小朋友们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树,结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课件出示:两棵桃树,一棵树上有7个桃子,一棵树上有2个桃子
请你们用学具代替桃子来摆一摆,然后独立写出算式。
谁愿意向大家说出你的算式,评价:你认为哪个组写的好?
2、学生分组拿出数字卡片,同组两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两个数。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苹果的游戏来完成。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一年级的认识篇十五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习。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习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习,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