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 丰碑教学设计(模板8篇)

2023年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 丰碑教学设计(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0 11:51:06
2023年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 丰碑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0 11:51:06     小编:笔舞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一

《丰碑》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级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篇课文。这篇课文意境优美,人物形象鲜明行动,感情真挚浓烈,给人经呼之欲出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按照本组“详写和略写”的训练要求:一要从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崇敬的情绪;二要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晶莹的丰碑”的特殊含义。据此说明,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将军语言、神态的变化是详写;红军部队艰难前进、种种考验等是略写。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以联系的方式“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设计特色]

立足整体,突出重点;强化联系,促进感悟。

《丰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三、学习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5)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描述将军部分,过渡导入:将军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军神态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学习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军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军本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军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军,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军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全体起立,敬礼!”

(3)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独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军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军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3、同学们军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军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二

1.了解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一.谈话揭题,简介背景。

二.学习课后生字。

三.听录音,注意读音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五.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1 自然段)

第二段(2 自然段)

第三段(3—13 自然段)

第四段(14 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思考:从哪里看出部队在艰难地前进?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这一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2.讨论:

(1)“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说明了什么?

(2)面对这些困难,将军想到的是什么?

3.回答以上问题。

4.概括段意。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布置自学思考题:

(1)将军的神态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说说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和穿着。

(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3.学生按思考题思考以上问题。

4.指名回答问题。

5.概括段意。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思考: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考验,将军还有疑虑吗?

2.讨论:

(1)为什么“将军什么话也没说”?

(2)“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3)“那声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3.回答问题并概括段意。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三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难点理解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时光二课时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教具多媒体、录音带

一、揭题导入

同学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以前有无数个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这天,让我们的思绪再次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去聆听一个发生在行军途中真实感人的故事,认识一位无名英雄。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25课《丰碑》。(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谁告诉大家,“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丰碑”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二、自主读文,围绕难点,抓住重点,理解教材

1、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打开课本124页,选取自我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读读下方的词语。

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

树干塑像单薄严峻倚靠

(2)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透过读书,你还明白了什么?(板书:军需处长)

(4)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一段点明了这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是用来纪念军需处长的。

2、课件出示13小节:

(2)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肯定:好,你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读书是解决问题最好办法。带着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述将军神态的语句。

三、学习描述军需处长神态的部分。

1、谁告诉大家,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部分在文章的哪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谁来把这一段有关军需处长神态描述的语句给大家读读。

(1)“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2)这位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了,为什么还那么镇定、安详?请你结合这一段描述、联系课文资料,谈谈自我的理解。

(5)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我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在他身上,有一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一齐来读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描述将军部分,过渡导入:将军看到这位被冻僵的老战士,会有什么反应呢?

1、你刚才读书时,画出了那几处将军神态描述的句子?

(1)交流学习成果

a、透过神态语言体会将军生气、震怒、悲伤、内疚、感动、敬佩的情感变化。

b、自由读,师生对读体会、生生反复读体会。

c、将军本以为是军需处长的失职致使老战士被严寒冻死,他十分生气、愤怒,但当他得知眼前这位冻僵的老战士竟然就是那位给战士们分发棉衣的军需处长时,内疚、感动、敬佩一齐涌上心头,军需处长身上有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啊!将军的眼睛湿润了,百感交集的他将自我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出示课件插图:这就是当时那感人的一幕)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图中的将军,看着眼前被严寒冻死,渐渐和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你心里会想些什么?让我们也跟将军一齐把由衷的敬意化作一个庄严的军礼。“全体起立,敬礼!”

(3)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心中惟独没有他自我,他这种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不仅仅成了将军心中的丰碑,也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让我们一齐再来读读文中的这段话?(课件配乐,出示13小节资料)

(4)同学们,请你联系课文资料,谈一谈对“晶莹的丰碑”的理解(板书:一心为公、舍已为人)。

小结: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像一座晶莹的丰碑,更重要的是一座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精神是不朽的,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丰碑。(同时插掉黑板遗留的问题)

(5)同学们,你由眼前的军需处长想到了哪些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课件:由插图依次闪现刘胡兰,董存瑞……)小结:其实,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像军需处长这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

(6)那么,处在这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白衣天使、抗洪英雄等)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我们,不,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五、同学们,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齐读14小节。

六、小结

1、学到这儿,老师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跟我一样呢?假如你就是一位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情绪?请同学们在课文的插图下题一两句碑文。

3、同学们军需处长走了,他坦然从容的走了,没有人明白他的真实姓名,但是他那一心为公、舍已为人的精神就是一座丰碑,(构画丰碑图)留在了将军的心中,留在了战士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四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培养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的能力。

3、学习写文章时把重点的内容写详细,把其它内容写简略的写作方法。

理解课文,从军需处长被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及将军的心情变化,体会军需处长的献身精神。

弄清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一)情景导入。

视频显示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二)略读第二自然段。

引导质疑,设置悬念:将军最忧虑的'是什么?

(三)研读第三至十三自然段。

1、范读,初步感知。

2、品读第七自然段。

视频显示冻死的军需处长,抓住关键词,读悟老战士的品质。

3、读议八至十二自然段。

(1)自读、自悟,体会将军的心情变化。

(2)视频显示配文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丰碑的含义。

(四)略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

2、释除悬念,将军此时的忧虑不存在了。

(五)总结课文。

22、丰碑

军 舍

需 己

处 为

长 人

严峻考验 ? 沉着坚定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五

1、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丰碑”的含义。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领悟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品格。

4、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理解“丰碑”的含义。

1、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激情介绍,创设情感基调。

1、伴乐师朗诵《长征》,同学们,当你们坐在宽敞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时,可曾想到过今天这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辈通过浴血奋战换来的吗?你们可知道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的革命先辈抛洒热血?你们可知道在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时,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的途中,无数战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其中一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丰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课文。

2、师生交流主要内容。

学习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

3、师:说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随着红军队伍,走进茫茫的雪山……(播放红军过雪山的录像)。看后,你想说什么?(……)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读出当时红军处境的艰辛。引读:“严寒把云中山……。狂风呼啸,……,似乎要……。等待着他们的是……,可能……可能……可能……可能……”还可能发生什么事?(生说)正因为种种的可能,作为一个将军必然会担心:这只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生读)最终,他还有这样的担心吗?(没有)从课文哪句话看出,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来。

幻灯片出示重点句子: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这是一句反问句。谁能把他改为陈述句?

点击幻灯片出示: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读了这句话,你最大的疑问是什么?(怎样的队伍,为什么一定属于?)

过渡:究竟是过雪山中哪一幕让将军坚定了这个信念?

三、抓住重点,感受崇高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3-13小节,找出那震撼人心的一幕。

2、反馈。

幻灯片出示第7小节。

这个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军需处长是负责什么的?(负责部队给养的)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这位军需处长身上。

幻灯片出示要求:

(1)自由读一读这段话,如果哪个词哪句话深深地揪着你的心,就把他划下来。

(2)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预设:

(1)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a、说说你的理解。

c、幻灯片出示:“左手微微向前……好像在向战士借火,又好像在______。”

d、从这份镇定、安详里你看出了什么?(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是的,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看着这幅图,看着他的脸,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死亡毫无畏惧,谁能读出来?(指导朗读)

(2)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a、为什么他的衣服是如此的单薄破旧?(让给别人了)从这你想到什么?(舍己为人、一心只为他人着想……)

b、我们一般都说衣服穿在身上,而文中却用“贴”,从这“贴”字你体会出什么?(军需处长穿得十分单薄,在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上可想而知有多么地寒冷)读出这份寒冷。

读了这么多,现在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生答。(略)

师:是啊,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在风雪中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也冷极了,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让我们读出心中深深的敬意。(播放音乐,配乐齐读)

四、情感升华,领会将军的伟大精神。

1、师:这一幕也深深地刺痛了将军的心。将军的神态又有哪些变化,在文中都划出来。提示:在6-12小节。

2、反馈:

a、当他听说有人冻死了,将军的神情是?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为什么愣了一下?

b、当他真切地看到一位冻僵的老战士时,他的神情是?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从嘴角抽动里,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痛苦、愤怒、生气)从他痛苦生气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将军?(关心爱护下属的好上级)

c、当他误以为这一切是军需处长失职造成时,他的愤怒到了极点,神情是?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他的两腮的肌肉抖动着,样子十分可怕。”(指导朗读)

d、最后,当他得知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军长时,他又是怎样的?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范读,此时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同学们想想:

幻灯片出示: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他心里无比,因为。

过渡:是啊,震惊、难过、内疚、敬佩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的他将自己的千言万语化做了一个志高无上的军礼。引读后半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敬了一个军礼。)

朗读:这个军礼包含了太多要说的话,这个军礼是对军需处长牺牲的沉痛哀悼,请女生读出那沉痛的心情。这个军礼更是对军需处长的崇敬。男生们读出你们的崇敬。(配乐)

五、知情融合,理解“丰碑”含义。

1、风更狂了……(出示句子:“风更狂了……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齐读。

2、军需处长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让我们最后再去看一眼。(插图)这里的丰碑指什么?仅仅指被雪冻住的军需处长身体像一座丰碑吗?(生说)

3、是啊,军需处长这种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像立在战士们心中的一块丰碑,激励着红军战士勇往直前。全体起立(生起立),让我们再次赞颂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齐读),最后让我们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礼毕,请坐。

4、老师还又一个疑问:丰碑仅仅指军需处长一个人吗?不是,还指谁?(将军,所有的战士)

过渡:是的,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看,这支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中的队伍,不正是许许多多的军需处长吗?他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冒险挽救人民的生命,这支队伍不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而且一直走到了今天。

六、拓展延伸,撰写纪念碑文。

1、所以将军和战友们都坚信: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关心战友)

幻灯片出示,语段练习:

长征队伍中,正因为有这样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军需处长,所以;正因为有这样关心战士,身先士卒的将军,所以;正因为有这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红军战士,所以。

是啊,这崇高的红军精神,就是一座丰碑,在中华大地上永存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进。在战争年代,你想到了哪些英雄?那么,在今天的和平时期,你能说出你心中的丰碑吗?是啊,他们和军需处长一样,成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不朽的丰碑,成了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让我们把他们牢牢地记在心中吧!——丰碑。

2、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把你心中最真切感受写出来。你可以写几个词,也可以写几句话。

(巍巍雪山埋忠骨,皓皓长空荡英魂。)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六

1、了解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弄清课文中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理解课文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1、文字投影片二框

2、音乐一段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板书课题丰碑(bei)

“碑”字正音、辨形。

“丰碑”是指什么?

2、师范读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教流

问:知道军需处长是做什么工作的?

军需处是一个怎样的部门呢?

4、介绍时代背景

《丰碑》这是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当时物质条件极端贫乏,忍饥挨饿是常有的事,为了革命不少革命战士倒下了。课文中的军需处长就是其中的一个。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

6、指名分段,讨论分段段意:

一(1)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一(1—2)

二(2)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二(3—7)

三(3—13)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三(8—11)

四(14)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四(12—14)

1、指名读第一段,找出这一段的一个中心词。什么叫艰难?

2、讨论:从哪儿看出红军在艰难地前进?你找了哪些词语?

(1)“冰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大冰坨比喻什么?这里用大冰坨比喻大雪冰封的云中山。

(2)“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3)“吞掉”说明风雪之大,大得要把这之队伍吃掉。

3、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染了,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4、小结:这一段的天气描写为下文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

1、默读第二段。思考: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亏困难?把描写这些困难的句子找出来,自己站起来读一读。

2、灯片出示第三句

“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

(1)释“恶劣”、“袭击”

(2)除了恶劣的环境,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指名读。

板书:遇到的困难可能……可能……可能……可能……

a、提示:“吃不上饭”时说什么呢?

“睡雪窝”呢?

“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呢?

“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呢?

b、那么,你能想象一下,红军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c、这句话,一连串用了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前进中将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是的,读了这个句子,红军战士所遇到的一个一个困难都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朗读、

(4)这个长句写得也很有顺序,它按什么结构来写的呢?我请全体同学读总述的句子,四个大组分别读分述的四个可能。

3、小结引读第四句

板书:严峻的考验

4、齐读第二小节

5、配乐感读1、2节

1、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经受住各种( )的考验。

(2)李老师对同学们的要求一贯( )。

(3)对待工作,我们的态度要( )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4)爸爸的目光变得( )起来,弟弟惭愧地低下了头。

2、抄写词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七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行进,为后继部队开辟了一条通路。当时供应非常困难,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自己只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过云中山时被冻死了。课文赞扬了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学情分析:

教学时要抓住军需处长冻死这一情节作重点分析,体会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革命精神,还要抓住将军神态的几次变化(吃惊、激动、难过、内疚、自豪等表情),体会军需处长高尚品德的感人。另外要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晶莹、丰碑”等词语。

2、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正确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进行记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理解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同学们,在六十年代前,为了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为了北上抗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条件极为艰苦。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板书课题:25、丰碑),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征途中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2)、特别指导。劣lie、润run、覆fu的读音,碑、豹、润、覆的写法。

2、学习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冰坨:坨,是成块成堆的东西。冰坨就是冰山。文中是说整个云中山冰封雪冻,看去简直就是一座冰山,气候极其严寒,行军艰难。

严峻:严厉、严格。

丰碑:本指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文中指冻僵了的军需处长。

晶莹:光明而透亮。文中一方面指雪冻结后,本身光明而透亮,另一方面又喻指军需处长的形象光彩照人,闪闪生辉。

3、检查读课文,及时纠正。

4、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将了一件什么事?(红军二万五钱里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的感人故事)。

三、自读课文。

理清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介绍行军途中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有介绍了还将遇到的更多困难,然后介绍了军队中被动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最后是作者的想法,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熟读课文,提出问题。

1、同桌互读,提高熟练程度,体会军需处长感人之处。

2、归纳提出的问题,下节课自学解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领会军需处长那种坦然自若的神态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刚强,把生命的希望留给自己,面对困难和死亡泰然处之的忘我精神。

一、质疑,明确学习任务。

二、指导自学。

1、自读课文,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2、交流,教师点拨。

三、学习课文。

1、理解第一、二自然段,明确为什么说红军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a、画出重点词:可能……可能……可能……可能、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

b、边读边画出描写“冰天雪地”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个大冰坨。整个云中山被大雪覆盖,像一个巨大的冰块,战士的周围、脚下都是冰,用这个比喻说明天气非常寒冷。再加上“狂风呼啸,大雪纷飞”说明天气十分寒冷、恶劣,使得队伍行军十分困难。

c、连用四个“可能”,写出了红军在前进路上还会遇到的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残酷。

第一个“可能”是吃不上饭。冰雪封山,没有烧饭的柴火,没法做饭。带的粮食路上吃完了,又不可能找到野菜和野果。

第二个“可能”是睡雪窝。茫茫风雪路,脚下一走一滑,一天不可能走过雪山,过夜是自然而然的事。战士们又累又饿,一停下来,马上就会睡着。连棉衣都很缺乏的情况下,上哪去弄棉被呢,只好睡在雪窝里。

第三个“可能”是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以稍加计算,体会一天走一百几十里路的困难。

第四个“可能”是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红军在长征路上,一直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天上还有敌机轰炸,敌人的追兵随时都可能追来。

2、体会将军的心情:

3、了解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

动僵的军需处长怎么样?请画出他的动作、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小组讨论。(启发联系1、2自然段写装备差、天气冷,联系军需处长自己负责发棉衣的工作,体会如此安详的神态,说明他非常乐意把自己的棉衣让给战士穿,保护战士的生命,这充分体现出军需处长毫不利己、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4、理解将军的心情。

读8——12自然段面对动僵的老战士,将军的心情怎样?联系“吼道、红着眼睛、豹子、抖动”等重点词语理解。

读8——10自然段,体会将军愤怒的心情。

体会军礼的庄严及将军由衷的崇敬之情。

对比:他举起右手,敬了一个军礼。

他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敬了一个军礼。

5、理解“丰碑”的含义。

体会军需处长那克己奉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是不朽的,是永远光闪闪、亮晶晶的。军需处长已成为将军和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6、战士们的脚步声为什么是“沉重而坚定”的。有感情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指导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要求:这篇课文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朗读时应注意什么?

2、分组讨论

(感情基调——歌颂、怀念;基本语调——沉重、悲壮;基本语速——缓慢)

3、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4、集体评价。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指导写碑文。

1、碑文的内容:主要介绍军需处长的身份、职务,英雄事迹及我们对他的评价歌颂。

2、注意:语言要精练,用词要准确,标点要正确。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丰碑教学设计和板书篇八

1、谈话:同学们,此时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你们感到骄傲吗?感到幸福吗?可是,你们知道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有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就是——丰碑。

2、板书课题,让我们饱含深情地齐读课题。

3、理解课题:谁能说说什么是碑?(生说…)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组有关碑的图片(漂亮吗?师作"碑"的解释:碑,是刻上文字纪念事业、功勋或做标志的石头。)

"丰碑"又是什么意思呢?(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那么,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相信通过第一遍读课文你们一定有所了解。

1、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要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课文读完了,谁能说说本文中的"丰碑"指的是谁?(师相机板书:军需处长)

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是干什么的?(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

3、出示词语卡片。(通过刚才读课文,老师发现同学们有几个词语读得不是很准确,谁愿当小老师领大家读这些词语?——你这个小老师当得真够格!请同学们齐读这些词语1、2——好样的!)

(混沌迷蒙咳嗽恶劣淹没两腮)(找生领读,打乱顺齐读。)

4、那么,谁又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下面,老师要找几名同学合作接读课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被严寒冻死的故事。)

1、看录像,体会环境恶劣

引入:那么,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现在,请同学们边看录像边思考。

2、看后谈感受:在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体会到了什么?(师: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很糟糕。)

3、略读第一、二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样糟糕的环境?(第一自然段)

b谁愿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中的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环境的糟糕?(学生汇报。师生结合课文理解:"呼啸"的意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是呀,环境这么糟糕,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这支队伍将会面临着什么困难呢?请快速地浏览第二自然段,谁找到了?(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

a此时此刻,将军会想些什么?谁愿读给大家听?

b这里连续出现了一个词,谁注意到了?这多次的"可能"说明了什么?(困难重重)

(一)学习第七自然段

引入:此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这支队伍能否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那么,在接下来的行军途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令人辛酸的画面。

1多媒体课件显示:军需处长牺牲的感人场面。

2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军需处长被冻死了———你观察得真认真;军需处长被冻僵了———冻僵了你都看出来了,你真了不起!)

3课文哪一自然段描写了这一画面?(第7自然段)

4谁愿把第7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军需处长动作、神态、衣着的词语。(生回答,师板书:倚靠、坐着、镇定、安详、单薄、破旧、贴)(理解镇定、安详的意思)(看来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

5作者描写军需处长时,哪一方面写得比较详细?(神态)

6、谁能把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找生读出相关的句子)

7比较句子。(现在我们把这句话,改写成下面的句子)(请认真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以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要采用这种写作方式)

a:…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b:…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原句不但写出了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还通过左手和右手的姿势具体写出了老战士的神态如何镇定、安详。

8请同学们想一想,军需处长为什么那么镇定、安详呢?(因为作为一名军需处长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他无愧于每一位战士,所以他牺牲的时候是十分坦然、从容的。)

9、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去读?(2名生)

10、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天气这么寒冷,作为掌管军需物资的军需处长因衣服单薄而冻死了,多不可思易呀,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导入:此时,当面对眼前这令人辛酸的画面以后,将军会有哪些表现呢?

(二)学习课文描写将军的部分。

1、接下来,请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八、九自然段,(请看自学提纲:(1)、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将军语言、神态的句子。(2)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

谁愿读给大家听?声音非常洪亮。

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小组内交流。

2、这三句话描写了将军的语言、神态。(出示三句话)首先,请看第一句。

3、学生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相关的句子。

a: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1)找生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很愤怒、很生气)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呢?(严峻、抽动,及将军的语言)

"严峻"是什么意思?

(2)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怎样去读?谁能带着愤怒的语气和表情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找生读,评,找生读)

b: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发怒的豹子"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做一下这个表情?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愤怒到了极点)

(2)在读这句话时,我们应该怎样去读?找生读。(谁还想挑战一下)

(3)丰富想像: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在等待的时候,将军会做些什么呢?

c:"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1)找生读。

(2)这句与第一句比感情有什么变化呢?(由"叫来"发展到"跑步过来",由"抽动"转化为"抖动")

(3)它两在表现程度上有什么不同呢?(特别激动、气愤)在读这句话时,语气要比第一句更强烈。(找生读)

(4)将军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5)假如你是将军,面对跑来的军需处长,你会说些什么?

导入:正当将军大发雷霆的时候,有人告诉他:"这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

(三)学习第11自然段。

1此时将军的心情如何?请你们猜猜。

2谁能带着这种惊讶、悲痛,而又沉重的心情把十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3、演示课件,向军需处长敬礼。(庄重)

这就是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此时此刻将军什么话也没说,敬一个军礼是表达他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向这位无私忘我的军需处长敬个队礼吧!起立,敬礼!礼毕!请坐!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读:此时此刻,"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这句话中的"晶莹"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确实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3理解后,指导朗读。

接下来,让我们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无限崇敬和赞美之情齐读12自然段。

导入:军需处长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红军战士奋勇前进。

(五)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队伍"指的是什么样的队伍?

(这样的队伍是受了军需处长崇高精神鼓舞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战胜的,所以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最后,让我们带着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齐读这句话。

同学们,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但他那种一心为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他成了我们心中的丰碑。(画碑)

此时此刻,面对眼前这位可敬、可赞军需处长,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提一句碑词,来表达对军需处长最崇高的敬意。(老师也提了碑词,请同学们齐读。)

同学们,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下请完成拓展作业。

六拓展作业:(任选其一)

1有关红军的故事有很多,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主题,写一篇读书笔记。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描写军需处长牺牲时英雄形象的段落。

3课外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