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备课反思评价篇一
第1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爱幼儿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2、参观幼儿园环境,了解各设施作用,知道优美的环境需大家爱护。
活动准备:
1.事先准备好参观幼儿园的路线。
2.玩具天线宝宝一个。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
(1)参观幼儿园教师办公室、保健室,向老师问好,并请老师介绍自己的工作。老师让幼儿给每位老师送一朵红花,并学说“老师辛苦了!”
(2)带领幼儿来到操场,观看大中班小朋友活动,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请幼儿找一个小哥哥、小姐姐一起玩。
(3)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就回来。
(4)带领幼儿回活动室,介绍活动室环境,让幼儿知道这是我们学习和游戏的地方,有许多好玩的玩具,老师要在这里教我们许多本领,还能结实很多新朋友。
2.谈话,引出课题。
教师: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今天天线宝宝带大家开着火车一起去参观我们美丽的幼儿园。
3.说说自己的幼儿园
幼儿园里有什么?你最喜欢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4.画自己理想的幼儿园。
(1)通过撕贴、添画等方式表现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构图设想。
(2)展出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
教师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走走看看使孩子们知道幼儿园的布局,从而了解幼儿园,了解 幼儿园的设施,喜欢幼儿园。在设计整个活动时,画一画幼儿园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会用绘画的形式画出幼儿园,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孩子的实际水平。
第2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主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喜欢看手偶表演,愿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2、知道要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小朋友的书。数学》;磁带及录音机。
2、小花猫、小白兔、小鸭子手偶;事先请大班幼儿学会手偶表演。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白兔手偶,引出手偶戏。
教师出示小白兔手偶,和小朋友打招呼。小白兔要去哪里呢?
2、哥哥姐姐表演手偶戏“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朋友观看表演。
提问:手偶表演里有哪些小动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上幼儿园路上,小白兔先碰到了谁?后又碰到了谁?(帮助幼儿理解“先”和:“后”)
3、再次表演手偶戏,鼓励幼儿学说各角色的`对话。
小白兔高高兴兴到哪里去?后面来了哪个小动物?它是怎么叫的?
小白兔怎么说?小鸭子怎么回答?它们一起怎么样上幼儿园了?
路上它们又遇到了谁?两个好朋友怎么问?小花猫怎么回答?
三个好朋友怎么样上幼儿园的?我们宝宝是怎么样上幼儿园的?
4、幼儿再次观看手偶表演,鼓励幼儿边看表演边学说角色中的对话。
演出谢幕时请幼儿观看手偶的形象特点及简单的操作技巧。(此环节还可以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手偶)
5、请幼儿翻阅《小朋友的书。我上幼儿园了。第5—8页“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学说手偶表演中的对话。
6、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一天当中的先和后,如:先刷牙、后洗脸;先洗手后吃饭等。
(结束)教学反思: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因此,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孩子的情绪。为了尽快缩短孩子们的入园焦虑期,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从而让幼儿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而特别设计了这一活动。
“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这一活动是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逐渐认识集体,走入集体生活,并渐渐地喜欢集体生活,让幼儿信任我们老师,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感受到各种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希望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满足,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渐渐地孩子们就从不接受老师——接受老师——喜欢老师——离不开老师。但是我知道要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是需要我们班级的老师共同努力的。
在活动中,绝大部分的幼儿能融入进来,有些幼儿因为第一次上幼儿园还正处于哭闹的状态,但是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哭闹的孩子也变的小声了。原来,只要让孩子有事情做,或者说可以让他们忙一点,就会暂时忘却离开爸爸爸妈妈的无安全感,充分感受幼儿园的快乐,真正的达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第3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化蝶》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化蝶》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c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以上这些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恳请领导、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教学反思:
1、孩子们玩得开心、很感兴趣,但也有孩子不能大胆参与,老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引导和关注;
2、大部分孩子玩得投入,认知和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也有少数一两个幼儿一直都在赶节奏,没有自由自在投入游戏的感觉;
3、准备很充分,特别是音乐很贴切、有趣,也大大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也符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4、对少数能力差的幼儿个体关注不够。
第4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说课稿认识时钟含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一、分析教材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笼统的因此,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为: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识别整点、半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协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之间的运转关系。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协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四.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时间,人们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局部
活动中我防止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本环节中,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拟,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惯例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局部:评聪明娃娃
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六.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协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5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说课稿《种子的旅行》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材分析:
种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幼儿所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农作物的种子,都是靠人类来种植的。在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野生植物,他们有各种各样奇特的种子,能借助于外界或自身的力量遍布世界,这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幼儿相对就比较陌生了,然而正是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经验的欠缺,所以能使幼儿产生更浓厚的探索兴趣。《种子的旅行》这一活动,通过让幼儿收集种子实物和种子的图片,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课件和录像资料,让幼儿了解种子的神奇、了解种子传播的秘密。
二、说目标
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知识经验情况,确定目标如下: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种子的传播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种子的传播方式对种子进行分类。
3、知道种子传播的目的是为了繁衍后代。
三、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及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四、说准备:
知识准备:在活动前,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搜集各种种子图片,了解相关的种子传播方面的知识。
材料准备:《种子的旅行》录像和课件、种子的展板、传播方式背景图。
五、说过程
1、参观种子图片展,导入活动。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参观植物及种子图片展。在参观前提出要求:你们见过这些植物和它的种子吗?仔细观察它们长的什么样?在参观结束后进行谈话和讨论,要求幼儿能说出看到的种子名称和不同的形态。
2、通过课件,认识种子特征、了解种子传播方式。
接下来通过课件“种子的旅行”,引导幼儿了解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
首先,教师连续播放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即蒲公英、苍耳、莲蓬和大豆的传播)播放时,为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不放声音只放画面。结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种子?它们是怎样旅行的?
接下来,教师逐一展示四种传播方式的课件,让幼儿深入了解种子的形态和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这是本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下面以蒲公英为例谈谈这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1)、首先教师播放蒲公英的课件,启发幼儿思考:蒲公英的宝宝藏在哪儿?它的种子像什么?它为什么要随着风儿旅行呢?教师引导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和讨论后,共同得出结论:蒲公英种子轻飘并且有绒毛,所以借助风力传播。接下来,播放蒲公英的录像,用实证的方法使幼儿的想法得到证实。最后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种子是借助风力旅行吗”调动幼儿所有的经验思考,并借助于图片让幼儿了解榆树和槭树的种子长着果翅的特点。
最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得知:借助风力传播的种子都具有轻飘的特点,有些还有适合飞翔的绒毛或果翅等。
(2)、用同样的`方式了解其它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如a借助动物和人的活动传播(苍耳、窃衣、鬼针草、荆棘等)b借助水力传播(椰子、莲蓬)c借助于自身弹力传播(大豆、油菜、芝麻、喷瓜)
教师与幼儿共同得出结论: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3)、提出发散性的问题:你还知道种子的其他旅行方式吗?让幼儿思考(蚂蚁搬运种子、松鼠储粮、鸟和动物取食美味水果等都变相的起到传播种子的作用。)
3、游戏《帮助种子去旅行》,进行传播方式分类。
(1)、出示背景图并进行讲解,画面所表示的意思,并提示幼儿能根据图示的意思贴图片。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种子的图片
并帮助它在画面中找到合适的位置,贴好后说出自己所选的种子的名称及传播的方式。
(2)、提问:你们知道种子为什么要去旅行吗?引导幼儿懂得种子的旅行是为了繁殖后代,同时让幼儿知道很多种子是依靠人类来传播的。
4、活动延伸“我带种子去旅行”。
进行“我带种子去旅行”的活动,让幼儿取几颗苍耳种子带回家等明年春天时,带种子去旅游,体验帮助种子传播的乐趣。
教学反思:
植物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贴近生活,对植物奥秘的探索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国中,蕴含着许多的奥秘,其中种子的传播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幼儿知识经验中,对种子的传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记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漫天飞舞的柳絮,随风飘扬的蒲公英,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接触到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其实这些现象就是植物在传播种子。本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认识并了解植物的种子及其传播方式,建构孩子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视野。
第6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秋天的雨》是《江苏省综合活动丛书教师指导用书》中大班上学期的一篇散文欣赏活动。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句式生动,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从幼儿的角度来说,篇幅偏长,容量偏大,特别是散文中一些优美的比喻、描写的意境对幼儿来说很有难度。但有难度并不代表不能欣赏或者说幼儿难以感悟体验。这篇散文的欣赏,我首先对教材上的进度作了适当的调整,原教材是放在主题活动的第一个活动,我把它调整到主题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开展。为保证教学的质量,我精心准备,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详细认真地备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反思一下,主要原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幼儿认识特点,找准散文欣赏的关键点。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阶段,无论从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还是情感特点等方面分析,我认为幼儿园散文欣赏的关键点应该落实在这样几个关键字上:初步理解感悟、兴趣、喜爱。
对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意境情感只要让孩子能够初步的理解、感知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能激发起幼儿对散文欣赏活动的兴趣。于是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没有更多的知识点的传授、字词句的理解。在活动中我更多的是让孩子整体性的感知、尽量的多提的是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什么?你有什么感觉,想法?通过优美的画面、有趣的游戏、快乐的表现等方式让长篇的散文欣赏一点也不觉得乏味、枯燥,始终充满了吸引和乐趣,幼儿乐在其中,对这样的欣赏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这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媒体创设的优美意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文学作品来源生活,高于生活,散文《秋天的雨》将秋天色彩的美、丰收的美、动植物准备过冬的.快乐都集中体现在一起,那飘飞的枫叶、像海洋一样金黄的田野,银杏树叶像扇子扇呀扇,秋天的雨是金色的小喇叭等等,这些意境对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缺乏经验的城市孩子来说是很难体验到的。因此,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在这里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我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创设的意境,制作了非常精美的flash课件。(课件制作是我园的特色,我的课件制作得到了幼儿园老师们的无私帮助)美轮美奂、诗情画意的动态画面配上优美抒情的配乐,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带入秋天美妙的意境,散文所表达的色彩美、画面美轻而易举地让孩子们理解体验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有了美得画面他们爱美得情感就得到了激发,于是他们想说,有了体验也就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我创设的送颜色的多媒体互动游戏,画笔一点,色彩奇妙地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兴趣特别浓厚,不但积极性提高了,对作品感悟更加深刻,这些难点在多媒体的运用下就这样很轻易地得到了化解。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我还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散文欣赏的课件制作一定要精美,如果粗糙,宁可不用,因为差的画面反而起到破坏意境、适得其反的作用。
3、多形式欣赏、多感官参与,保持激情,提高效果。
散文篇幅长,内容多,为了保持幼儿欣赏的积极性,始终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我努力让每一段的欣赏形式都能所变化。色彩美的段落先让幼儿在整体感知画面,自主讲述表达感受的基础上再视听结合欣赏,在此基础上和多媒体课件互动,开展送颜色的游戏。味道美的段落,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乐教师富有情感地朗诵,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脑中再现想象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外显的景物内化为孩子自身的体验。在动植物过冬这段让孩子们扮演角色,边说边演。这些丰富而又富有变化的欣赏形式、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幼儿的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教师的感染力对散文欣赏起到重要的作用。
优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语言来传达,教师的语言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活动中,我在教学基本功上备足了课。课前,我反复朗诵散文,推敲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让自己的教学组织语言富有感染力,朗诵声情并茂,和作品的情感、意境融合,使自己的语言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带幼儿更好地进入情境,感悟作品。另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也努力去感染幼儿、提升幼儿的感受。我想这节教学活动效果比较好,我自已在语言上下了功夫应该也是重要的因素吧。
当然,活动中我也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我觉得该活动我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欣赏的时间和空间还不够,我想到这样一个词:“留白”,我感觉到,散文欣赏的悟很重要,在活动中,很多地方我不需要讲的太多、引得太多,应该更多的留白,更多的给孩子自己去想象、自主去理解。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幼儿园优秀文学作品欣赏教学的研究,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生动、有效,让自己的语言教学课堂充满活力!
第7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进行7以内数数,复习几何图形。
2、体验元宵节里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1、7幅房屋图片、(如图一)门内各有礼物一件(如图二)。
2、灯笼底版(如图三)、灯笼(如图四)。
3、色纸、剪刀、胶水、线等。
活动过程:
1、找礼物:
——“新年已经过了,小朋友收到的礼物是什么?”
a、出示小房屋,幼儿观察并回答:
——“一共有几幢房子?”“有什么不同”?“每种房子各有几幢?”
(引导幼儿从屋顶的形状、房子的颜色、窗的数量等进行观察、数数。)
b、请幼儿打开房门,找出礼物并数数:
——“你找到什么礼物?”“你的礼物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各有几个?”
——“哪些礼物的图形和数量一样多?”“哪种礼物的图形数量最多?哪个最少?”
——“我的房子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房顶是三角形的。”
——“我的房子里还有圆形,就是这个圆圆的窗户。”
——“我的房子有五个窗户”
——“我的房子有红、黄、蓝三种颜色”
2、做花灯:
——“元宵节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看花灯)我们也来做花灯吧?”
a、幼儿每人一张灯笼底版图,去寻找形状、点数均对应的灯笼:
重点指导幼儿正确数数,同时正确辨认几何图形。
b、正确配对以后进行粘贴。穿上线,并用彩纸剪成流苏,装在灯笼上。
3、玩花灯:
——“让我们提着灯笼互相拜年吧!”
——幼儿寻找灯笼形状一样或点数一样的朋友,互相问好,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祝你天天快乐!”“祝你漂亮又健康!”“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8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知道数字无处不在。
2、运用数字进行游戏活动,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周围,幼儿对生活中的数字已有一定的了解。
2、在教师的衣服上贴一套数字,在小椅子上贴上数字,每位幼儿一个数字挂件。
3、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发射升空直播。
活动过程:
一、出示0——9数字宝宝,引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穿了一件奇怪的衣服,你们看看我的衣服上有什么呀?(数字宝宝)都有哪些数字宝宝?(幼儿说出数字,教师贴在黑板上。)
二、找找、说说生活中的数字。
1、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最近我们正在进行关于“数字”的话题,知道了我们周围到处都有数字。今天有很多数字宝宝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把他们找出来?”
2、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你在什么东西上面发现了数字,赶快告诉旁边的好朋友。
(2)谁愿意大胆地到前面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3、回忆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教师:原来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这些,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哪些东西上看到过数字呢?
4、说说自己记得最清楚的数字、最喜欢的数字。
教师: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和我们小朋友也有很密切的关系,那么你记得最清楚的、最喜欢的数字是什么呢今天把它带来了没有?
请小朋友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让人难忘的数字。
教师:现在老师要让小朋友看一段录象,里面讲到的数字在生活中可不是经常能听到的。(观看录象,在发射升空时大家一起倒数)
讨论:刚才的画面你看了以后觉得怎样?
教师小结:神州六号发射成功了,中国人真了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刚才录象里听到的数字真让人难忘啊!
四、玩数字游戏。
教师:数字和我们的关系这么密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们想不想做一个数字宝宝来玩游戏呢?
1、找座位游戏。
教师:老师要给每位小朋友发一个数字挂件,看看你的数字是几,把它挂在脖子上打扮成数字宝宝,现在我们来玩找座位的游戏,要找到比胸前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看谁的动作快。
幼儿找座位,教师及时帮助出错的幼儿。
2、数字宝宝找朋友。
1)请数字宝宝们帮忙把小椅子放到旁边去,分男、女两边。
2)请幼儿遵守规则:音乐开始,数字宝宝们可以跟着音乐跳舞,音乐停时要求两个数字宝宝头靠头做朋友,记住,只能是两个。
3)幼儿游戏。
4)再次游戏,四个数字组合在一起,加大难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竖排。
五、结束:
(综合活动)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
第9篇幼儿园备课反思
经过对幼儿识字的教学,发现人的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我注意到学前班的孩子思维特点是以兴趣为主,识字教学是学前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学前班孩子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孩子从事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孩子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我在教学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孩子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孩子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二、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无意识字
学前班年龄是5—6岁,他们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并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老师也常常随手把一些孩子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孩子看书的时候,老师提醒孩子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伴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孩子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二是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取得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比赛中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
学前班的孩子好胜心强,一提起比赛,他们就来劲了,所以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开火车比赛,教了生字后,开两列火车比赛,看哪组同学读得又快又准,就评出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好;又如组词比赛,教了生字,让孩子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又如说话比赛,让孩子用当堂学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比赛,既能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得益彰。
四、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识字的凭借。
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因此,必须引导孩子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孩子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地名,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引导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孩子的思维特点,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使孩子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孩子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孩子想象,实践,孩子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备课反思评价篇二
四备·四倍
——2013国培上海段微格集体备课收获
沙坪坝区树人景瑞小学 温永林
在上海,30天的学习历程,5次集体备课,5次头脑风暴似的体验。从散文、实用文到诗歌,再到记叙文,可谓小学阶段各种类型的课文都涉及到了。5次经历就是5次成长,受益匪浅,感慨也颇多。回过头梳理梳理,还是从“备”谈起吧。
一、备教材——倍感文本解读之关键
1、基于“这一篇”的解读。
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那教什么呢?内容首先从课文中来。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独特的文本,不仅是学习的材料,也是学习的对象。文本的解读就是要基于“这一篇” 的解读。
记得邓彤博士在我们集体备《祖父的园子》一文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读者,文本解读能力是老师的看家本领。”在备课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道理之深。的确如此,阅读是为了促成学生的理解感受。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必须做一个先行者,自己先去理解感受“这一篇”课文的关键处,也就是特定文字所传递出的作者的认知情感以及与这种独特认知情感融会一体的语句章法和语文知识。因为,自己懂了、透了,才能让学生学明白。
2、基于体式确定“终点”。
“终点”就是学习这一篇课文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关于体式,也是针对“这一篇”而言。不同的文本,体式往往有所不同。比如,《心田上的百合花》是寓言体散文,而《祖父的园子》是回忆性散文。由于体式的不同,我们所确定的终点也就不同了。换句话说,终点的确定一定要基于“这一篇”的体式。就拿《祖父的园子》来说,根据其回忆性散文的体式,我们把握住两点。其一,体味精准的语言表达;其二,分享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继续基于“这一篇”去解读,我们发现文章语言如诗一样美,具有诗化特点。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就是在祖父园子中的那份快乐和自由。于是,我们确定出本文的终点,也就是教学内容为:能较深入地体会作者用诗化语言表达快乐、自由的情感。有了对体式的考虑,我们才能让“这一篇”不但充分体现自身特点,还反应这一类文体的特点,从而让学生通过理解感受去“以篇达类”。
回看自己以前的备课,似乎仅仅是把课文当做了材料,对文字信息关注多,但对体式却处于漠视状态。由于方向不明确,所以,我们老在教,却没教清楚。文本解读的确是关键,只有自己充分理解感受了,才可能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感受。
二、备学生——倍感学情分析之必要
仅仅备教材还不能完全确定“教什么”,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我们所教的必定是他们不能理解、不能感受之处。而要找到这些不能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只有一条途径——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起点。而这“起点”还不能笼而统之,得从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出发去分析。其中,语文经验又包括语言文字、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分析透彻了,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状况,找到基于他们起点的增长点和相应的策略。
那么,如何才能找准学生的起点呢?可以尝试以下两个方法:
1、凭借经验推测。老师把自己当学生去读课文。如果自己看不出好处的地方,学生一定看不出;如果自己看了好几次才看出好处的地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不能理解感受的,就可以作为教学内容了。
2、运用质疑办法。学生读了课文后,让他们提问题,把自己不懂的或疑惑的地方呈现出来,对问题进行归类整合,再针对问题组织教学。让学生从疑惑处学起,体现“顺学而导”。
这就是王荣生教授教给我们的“两头备课法”,即依据体式定终点,根据学情定起点。准确把握住了这“两头”,“教什么”就清晰明了了。
三、备路径——倍感教学方法之重要
我们知道,“教什么”确定了,目标就明确了。但学生的起点和终点的目标之间是有落差的,要跨越这样的落差,合理的路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于是,我们得搭建一个个“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每个“台阶”里有将终点目标分解出的子目标(落点)和方法。“台阶”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层次分明,且有梯度地逐级上升。
为了让学生每上一个台阶,就离终点近一步,我们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在备课实践中,我对两种方法感触较深。
其一,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一篇课文理解不了、感受不到,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用心,而是其生活经验没有被唤起。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展示或者体验等方式,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他们的感知。比如,在《雾凇》一文中,出现了“小冰晶”“霜花”等术语,我们就采用了提供文字和图片等相关材料的方法,唤起或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大意。
其二,指导学生学习新的阅读方法。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带领学生的阅读,都是基于“这一篇”的理解感受。为了使他们的理解感受能够全面一些、深刻一些,我们引导他们学习与“这一篇”相对接的新的阅读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爸爸的老师》是一首叙事诗,诗的情节一波三折,作者的情绪也不断随之变化。针对这一文本特色,我们采用了画曲线图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波三折的情绪变化。这样的图示就是与“这一篇”相呼应的阅读方法,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邓彤博士还说过:“一个好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的设计者。”这里所说的设计,我想就应该是教学路径的设计吧。路径对了,就能将学生快捷而顺利地带进文本,促成其深度的理解感受。
四、备自己——倍感追问审视之紧要
备课时,不管是备教材、备学生,还是备路径,都是基于“这一篇”而言。文本是同一个文本,但是由于个体不同,往往会出现不同的解读。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迫切要做的是备自己。
1、自我追问。追问的过程是不断矫正和建构的过程,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思考,更深入而又科学地解读文本和设计路径。比如:我们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终点?要达成这样的终点,学生具备哪些储备,还存在哪些理解感受的困惑点?设计这样的台阶是否科学?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感受?备课时,多与自己对话,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维也就打开了,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更全面深入了。
2、自我审视。5次集体备课,我们从试水到专家跟踪,再到独立探讨,经历了从“剖腹产”到“难产”的痛苦过程。特别是备《普罗米修斯》一课,我记忆犹新。由于没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如初学走路的孩子没了依靠一样,跌跌撞撞地前行。一个想法抛出来,我们要“挣扎”许久。最终,我们对自己的成果都缺少底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的学养不够,学科知识的储备不够。所以说,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还要进行自我审视,查查自己缺了哪些知识,少了哪些必要的准备。要知道,一个倒不出水的杯子,给任何一个人都是空的。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时常审视自己,而后改进,不断扩大知识的领地,才能有给予学生的空间。
集体备课,我参与着,体验着,也收获着,成长着,更期待着。期待今后的数次学习和体验能让我进入理想状态的“顺产”阶段。
幼儿园备课反思评价篇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们的祖辈、父辈是一本耳熟能详的书,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它的趣味性不及《汤姆 索亚历险记》,故事性不如《西游记》,因而阅读兴趣很淡。但是这本书所崇尚的理想、勇敢、坚持、执着等优秀品质,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想,这也是教材编写者们推荐这本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为了增强课堂气氛的感染力,选择了两首乐曲: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朴树的《白桦林》。这首俄罗斯风味浓郁的歌曲在开场很好的渲染了气氛。二是八只眼乐队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唱出了中国几代人读这本书的感受。因为没有确切的歌词,所以放弃了滚动播放歌词的想法。但是如果在播放这首时,能展示一些前人读这本书的心得,学生听歌的感受可能更深切。
最后的作业设计注重课堂教学的延伸。但是,这份作业再次把学生拖回了名著本身,书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差异,再一次为这份作业的实效性打了折扣。
《风筝》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主要应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在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读中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在学生说课文叙述顺序时,我没有一味要求学生对课文做高度概括,也没有要求语言必须精练,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表达欲望,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话、凭自己读后的印象将课文的内容按叙述顺序讲述下来,当然,也鼓励概括能力强的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理清作者的叙述顺序。
《风筝》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这样一篇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拉近师生距离的机会。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非常童趣的导入——猜谜。“空中一鸟,长线牵牢,不怕风吹,只怕雨打”,学生的情绪一下提高了,为课堂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语文新课标要求读书要有“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基于这点,我把整堂课的重心都放在了朗读上,有进行指名读,同桌交流读,小组竞读等。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孩子朗读精彩时,我都能给于一个鼓励的微笑,当某个孩子胆小声音微弱时,让其他孩子给他鼓掌。看着孩子们因鼓掌而激动的脸庞,我不禁也深深感动了,不经意的一点掌声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啊!但就朗读而言,我个人认为有败点,不应该把齐读放在开端。学生的思想感情还没有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让他们齐读,效果适得其反。
以后我还要多磨练,多给自己敲敲紧钟,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这两天讲授的课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都存在着争议,有的认为要依然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有的则认为应该弱化基础知识,而要侧重让学生去体验课文。关于这些争议可以从各个渠道获知,这里就不再多说。还是讲讲我上课时的一些情况。有一两个亮点:一个就是导入,我还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次讲的故事可以说很符合课文,因为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想象的故事,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导语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就是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武林外传》的小故事,是关于刑捕头吃东西的故事。刑捕头没有钱,他就要了一碗阳春面,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里一直在说“这是肉丝面,这是肉丝面”,结果他就真的把它当肉丝面吃下去了。这个故事告诉同学们的就是:“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只要你是这样想的,事情真的就是这样的。
但是,通过这次《童趣》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二.这是一篇充满趣味和想象的文章,应该可以让学生成为主角,让学生去体验文章里面的乐趣,因为他们才刚刚度过自己的童年,对于自己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还是记忆犹新的。如果能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趣事谈谈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让他们去体验作者当年的乐趣,或许效果会更好。但是实际上这堂课我们大都是在传授文言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觉。这实际上也违背了新课改的精神。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尽量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的作用。
本课教学设一各种形式的朗读,知道学生正确的语言停顿,在朗读中提高语感能力,用以消除“语言习惯”障碍;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是学生消除畏惧心理;通过字词的教学,使学生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实用有效的。
教师授之以法,让学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决问题,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上充满了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就保障了四十五分钟的实效性。
1.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则》了。
2.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3.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读。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做读书积累的习惯。一句话,由“学会”走向“会学”,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