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就业创业论文十(通用10篇)

2023年就业创业论文十(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9 07:18:03
2023年就业创业论文十(通用10篇)
时间:2023-10-09 07:18:03     小编:LZ文人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一

摘要: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引起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文首先现简要说明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然后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就业难提出了几条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状;就业难;对策

从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对此,不少人将就业难归咎于扩招政策,认为是扩招导致大学生贬值缩水,供过于求。oecd公布的《20xx年教育展望》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达42%,韩国达40%,加拿大位居全球之首,高达51%。而我国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还不到5%,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即使到20xx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才达20%,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很低的。事实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当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实质上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单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社会体制深层矛盾的具体体现,涉及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问题,关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加强通盘考虑,加强统筹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调查实证研究证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

2.高校盲目扩招。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连年大幅度扩大,虽然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硬件不足,图书、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实验条件简陋;教学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直接导致提高自身能力、科研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得不到及时改善。特别是有些地方性大学和民办高校,办学条件差,教师数量不足且教学水平较低,学科及专业结构矛盾突出,管理混乱,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达不到社会认可。

3.高校专业设置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学生就业渠道不畅。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5.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20xx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xx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

6.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差距。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已有的实践证明,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7.就业观念没有迅速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悄然转变为买方市场。然而,对于这一变化,大学生并没有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自身和职业生涯规范与发展。

(一)就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方向应该从基本的就业理论教学转向更加基础的就业实用性教学,对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工作观念进行改变。我国现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的概念,就业的重要性等等,但是对于实际的就业技巧,就业方式,自身定位,就业情况等等对于大学生就业重要的课程和信息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改革应该更加彻底,课程安排上不能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更应该向着实践看齐。

(二)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就业环境来讲,有必要增加我国的就业岗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增加我国就业缺口中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这样才能将企业从对于一般人才的需求转回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上,同样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再有需要社会进行支持的是,将大学生实习工作落到实处,尽量动员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习机会。

(三)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有相当的重要性。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学生的分流工作,在考研、出国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分流方式。将创业进行到底,国家再有能力的情况下,要更加鼓励大学生创业工作,而且我国可以设立一些的国家性质的大学生二次培养机构或者可以鼓励民办专业技能学校对于大学生进行二次教育。这样就可以使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接收到更多专业性的教育。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一定的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这些学校与传统的技校,专科不同,都是针对于大学生这一人群,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加专业的员工,而且这些学校的教学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工作,这些学校已经想很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这些学校的覆盖程度,专业能力不足,也不够正规,所以国家应该进行扶持一些更加正规规范的民办职业学校,为大学生提供转行的机会,想冷门行业提供更多的员工,减少大学生待业情况。

(四)高校体制改革

高校体制改革可以说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最重要的环节。首先,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发展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开放一定的大学进行实践型技术教育,理论教育放轻。虽然这样的改革必然会减少我国理论研究人才的数量,但是这样的体制改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而且也可以满足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减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再有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与实际的社会需求接轨。学校不能再盲目的设定专业,而是应该随时对就业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合理的设置学校的专业情况。只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降低培养人才的结构失衡问题,减少因为专业过于集中导致的大学生竞争激烈,大量同岗位人员没有工作的机会。最后,我国大学应当注意的是,盲目扩招问题,的确大学扩招使得我国的人口平均素质有了明显地提升,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如果继续大学扩招历程导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不能够有效缓解,依然会造成社会的严重不稳定,这不是提高素质能够解决得了的。所以大学扩招工作应该更加谨慎,在衡量实际的高考人数的情况下和国家适龄学生数量的前提之下,合理的决定大学应当招录的学生数量,这样的才能够有效控制,进入就业阶段的大学生的数量,减轻就业压力。(作者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1]姚佩玲.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及对策[j].商,20xx

[2]张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

[3]阚甜.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xx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二

-----谈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

获得理想的工作是每个高校毕业生的追求。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日益剧增,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准备,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就业的需要,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求职应聘前所应做好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准备

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就业失败要有正确的态度,以平常心来看待失败。第三,正确认识自己,自我剖析。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自负者要经常自我批评,通过不懈努力,弥补自身不足: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因此,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就业面试的准备

题的过程也会减少紧张而且心里有底。同时还要准备好你对应聘单位要问的问题,最好准备好几个围绕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企业发展前景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获取有效信息,同时表达了你对此工作的兴趣以及智慧和热情。

三、认真准备好资料和相关信息的准备

数人获得面试机会,而招聘人员只会在一份简历上停留15秒左右,所以撰写简历的时候一定要写清楚自己的必要内容:基本情况,实践经历,兴趣爱好,获奖情况和联系方式等,还要重点突出自己与岗位相应的亮点,并且在格式上要精心设计,不仅要重点突出,而且让别人在看简历时候很快找到相关内容。总的来说,简历的设计要追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最后编辑排版要规范,整体和谐。

所有的成功者,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他们比普通人有什么特殊的先天优势。要说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只能说是他们有着卓越而坚定的创业信念,同时有着锲而不舍的成功信念。每个人都有相当大的潜在能力,当一个人面临择业,忧心忡忡,担心失败的时候,多半不是真的不行。自己条件并不过硬,但别人也不见得比你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肯定自己,同时做好各项准备,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电子信息系 黄芳

2013/10/25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三

创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综合素质的教育,旨在是通过各种教育指导活动培养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快来看看就业创业经典的论文吧!

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路径探讨

一、我国的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

创业教育系开发青少年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我国创业教育理念普及较晚,至年教育部才召开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视频会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内容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对造就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缓解就业压力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教育部近期强调,各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抓紧制订实施创业教育教学计划、创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建设计划和针对毕业生的创业指导服务计划等四个计划,全面开展创业教育、实践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同时呼吁全社会将大学生创业工作作为国家大事、民族大事、青年大事,携手奋进,全力以赴,努力形成一套完善的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机制,营造一个全社会共同支持和促进的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典型人物。

自主创业只是大学毕业生的一种选择,目前就业依旧是主流取向。就业是毕业生的人生发展需求,也是从求知学子向社会职者转换的重要抉择。

就业辅导旨在使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确立正确就业观,调适心态,端正态度,了解形势,掌握应聘技巧,顺利与单位双向选择。高校就业辅导承担着比以往更迫切的历史责任。如何做好就业辅导,是高校就业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就业之源。大学生是亟待就业的庞大群体,也是潜在的创业力量。就业是人生必走之路,而创业则只是一种选择,二者是必然与或然关系。必然中含或然,或然数量与质量制约着必然。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营造大学校园浓郁的创业与就业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机制和操作模式正是我们亟待探索的课题。

本文旨在从深与广两个维度,探讨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结合之路径,以期推动就业与创业持续发展。

二、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扩展体系

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实践中实行怎样的操作模式和方法。笔者以为,建立二者结合之扩展体系,做到六个结合,就能提高结合之实效性、全员性与整体性,产生增效作用。

1.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2.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加强学风建设相结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升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或创业专业实力。加强学风建设要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有效管理措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得到创业体验和锻炼,增强创业意识和就业创业技能,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和就业变通性、职业适应性。学校应创造条件和机会,在时间、地点、引导、经费、组织等各方面予以支持和落实。

4.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及时疏导就业或创业时的心理困惑,消除心理障碍,保持乐观自信心态,增强心理素质和抗干扰能力。调适就业压力带来的自卑、焦虑、急躁、盲目、依赖等消极心理。

5.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明确改革方向和目标,发挥高职教育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原则,探讨适应性、科学性更强的教学模式,以便加强学生的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应对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

6.创业教育、就业辅导与拓宽就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相结合。学校应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主动寻求与大企业联合办学,采取“订单式培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有条件的可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资助基金,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高校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开展十几年来,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普适化指导到个性化指导,由注重实践操作到关注理论研究,已形成一定特色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模式。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如何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创建统一的有效机制,还需做深入研究和探索。各校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形式,把此项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实践活动体系;

创业教育是为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素质和能力,创造条件,待毕业或就业后走自主创业之路。就业辅导是为激励毕业生积极学习,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有关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观,掌握求职应聘技巧,调适就业心态,乐观面对人生选择。二者都需要正确理念,完善人格,良好心态,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都要有面对社会,经受考验的意志和品质。因此,将二者有机结合,统一进行,建立共同的实践活动体系,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感悟,让毕业生迅速成长,早日成熟,面对社会,迎接挑战。这一实践活动体系基本操作方式可包括:

1.校史教育。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3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苦创业的实践历程与创业精神感召学生,开展校史教育和展览,促使学生体味、领悟,引发心灵震撼,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2.课外活动。持续开展广泛的与创业、就业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加深认知,提高就业与创业素质和能力。

3.社团创业。支持和扶植学生创业社团,提供相应经费,积极引导进行校园创业活动。如“艺绣”绣品社和电子维修社就是榜样。其绣品和维修服务已走向社会,呈现创业雏形。

4.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到本院毕业生开办的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学兄学姊的创业榜样,吸取创业或先就业再创业经验,了解创业甘苦,以便及时规划职业人生。

5.自编教材。结合本院创业历程,充分调研学院先行创业成功典型,联系毕业生创业与职业规划设计,自编校本教材,制作课件与光碟,利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使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6.规划大赛。开展校园职业规划设计和创业设计大赛,提高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意识,明确今后实训、实习、实验的目标性和方向性。

7.演讲报告。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来校演讲,报告,举办座谈会、访谈会等,介绍就业经历与体会,创业历程与成果,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8.创业园区。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本院毕业生创业园设计和建设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教育。有条件的可借助创业孵化基地自主创业。

9.工学交替。积极组织在校生在学习专业课前参加“工学交替”活动,学校与企业对接,课堂与车间合一,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产品制作流程,熟悉企业文化和劳动特点,认识社会和市场,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为回校后学习专业知识和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10.实习锻炼。学校实行“2+1”培养模式,学习两年后,到企业实习锻炼,掌握技术,了解工厂和工人,检验学习知识和技能,锻炼能力和素质,完善人格和品质,做好就业和创业准备。

11.模拟应聘。毕业生在参加正式应聘前,可参加学校组织的模拟应聘,锻炼实战能力,练习应聘技巧,认识自身不足,补缺补差,以便将来能顺利求职应聘。

12.联合创业。毕业生与在校生联合创业,毕业生为主导,在校生勤工俭学一起参与,借此培养创业能力,了解社会,熟悉客户,为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铺平道路。

13.积极实训。实训中心有先进设备,有富有(下转第32页)(上接第30页)经验的指导师傅,学生可根据自己专业,利用课内外时间积极参加实训,学习操作技能,掌握关键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熟练的技术骨干,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14.假期打工。学生利用寒暑假按自己规划或安排,到相关企业、公司打工锻炼,提前与企业联系,建立人脉关系,学习技术,熟悉公司业务流程,对将来应聘或自主创业大有裨益。

15.心理咨询。就业办心理咨询室,负责日常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毕业生求职应聘前,开设心理辅导讲座,个别咨询随时进行。疏导心理,调适心态,让学生保持乐观态度,勇敢面对竞争。

开展上述活动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以主人翁态度参与。自信、自强、勇于拼搏,敢于成功永远是创业者的品格。就业压力虽大,却压不垮勇敢者,不经风雨,永远不会成功。

四、建立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示范促进机制

学院自身是创业典型,自始,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先进集体、就业标兵,2010年被评为安徽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又被评为全国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院长创业的感人事迹,给学生一种无声而深刻的教育,先创业的学子,行业虽各不同,但创业动机和力量却都来自母校。先行创业的毕业生有的已成行业巨子,企业成为行业龙头,他们又成为后毕业学生的榜样,发挥着示范效应。学院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一种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的示范促进机制,持续发挥促进与社会助长作用,有效推进后续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同时也带动学院发展。这一机制主要包括:

1.学院自身创业典型事迹,通过校史教育和展览,对每一届学生发挥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教育背后,学子心潮澎湃,暗潮涌动,一颗创业的种子即刻埋入心田,待机发芽、生长。

2.先毕业学生创业成功,涌现大批创业典型,对学弟学妹发挥直接的示范效应。身边榜样,激励与启发胜过千遍说教。典型带动,学有榜样,有效促进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工作。

3.创业成功学子,心怀感恩之心,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援建母校,对学弟学妹成长和母校持续发展发挥助长促进作用,同时激励在校学子,争走创业之路。

4.毕业生创业典型,应邀返校现身说法,开讲座,作报告,举办座谈会和访谈会,说服力强,感人之深,胜过老师教诲,发挥巨大促进作用。

5.早期创业学子,企业规模较大,为扩大生产,每年来校招聘,促进学院的就业工作。

6.学院领导每年都到企业考察,探望联谊,加强交流,增进感情。毕业生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将有关信息提供母校,作为学院教学改革,修订课程体系,安排就业,规划创业的依据。

五、保证扩展体系与实践活动体系效果的措施

创建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之扩展体系、实践活动体系和示范促进机制,使创业教育和就业辅导融为一体,不断深化和扩展,可成为全院工作的导向盘和助推器。

1.联动运作。此项工作是一个复杂系统,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完成,必须调动全院各部门各系的智慧和力量相互协调,联动运作。

2.措施保证。创业与就业,靠的是实力,学院必须以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改革教学,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管理水平,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措施予以保证。

3.内化机制。创业教育与就业辅导有机结合扩展体系和实践活动体系,对毕业生而言,仅是外部施教与施助,他们能内化到何种程度,则取决于其自身内化机制。因此,要提高实际效果,主要靠启发其自觉性,激励内部动机,自我学习,自我加压,使外因与内因有机融合,促进效益最大化。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四

1。创业

传统意义上,人们认为创业就是创建企业,这种理解有一定的偏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创业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的改变。创业的定义总结为:是指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2。创业教育

创业是种技能,同时这种技能并不是人类生下来就会的。这就必然产生了创业教育。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的研究,基本都是借用其它策略、创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来加以说明研究的。狭义的创业教育仅仅是说那些已经离开学校,但没有合适的.工作,需要一个机构给以教育,目的是提高创新能力,能够自食其力,创业致富。广义创业教育是对包括在校学生在内的社会待业者,其中的代表就是大学生。他们在学校教育系统或非学校教育系统中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学会应对社会的技能,积极探索与创新。

3。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从空间上来说,创业教育是动态的教育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过程。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能力的教育活动。从最开始的入学,就应把创业教育作为学生教学任务的之一,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专业的条件,分析未来的就业方向,进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第一,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推广力度不够。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让人们也意识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多次发布各种相关文件,引导和支持大学生学生积极创业。但这只是一种精神的传达,并没有具体落实。大学生对如何创业,该怎样创业依然是雾里看花,没有真正实践。

第二,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创业教育更需要的是走进社会,踏入大学的大门其实就是踏进了半个社会。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忽略了社会的参与。举个例子,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在报告《高校的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中把创业比作音乐,把创业教育比作音乐教育。音乐离不开观众,而创业离不开的是市场和环境,如果创业教育滞留在学校,就犹如把人关在封闭的空间不能进行空气循环。美国高校的考夫曼基金会,为创业教育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在实习、实践等方面。然而,我国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是:政府不断地积极倡导,不断呼吁,但在具体的落实中根本得不到实际的支持,出现了“呼声高相应少”的画面。第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创业教育的开展关键在于教育管理者的推进,这就需要有一支创业型的教师队伍来把创新精神渗透到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让创新的思想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标杆。学生的可塑性决定他们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从现今开展情况来看,师资的严重短缺已经成为一个瓶颈。

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合现今的教育发展,要将创业教育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理论仅仅是一种理论,特别是从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来看,还是十分不理想的。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立刻走进社会实践中。

1。让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中去,在社会上学习创业。现代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困难是没有机会接触创业实践过程。教育者要以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真实企业的创业过程,在创业过程中理解书本的理论。在每一学期的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学习创业理论的过程中,投入到实际的公司或项目中,经过集体讨论创意,并具体实施方案。在方案的运行中验证理论。通过判断创意的可行性,加深创业理论的理解。当然在各个关键环节,可以请老师和实践人士一起探讨,并根据效果来打分评价。这种创业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创业实践中,也是未来创业的一种模拟,具有极大的优势!

2。创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教育,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各有侧重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有一个创字,从概念的内涵上来说,双方都有创新的含义,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企业家需要的一种企业精神。创业离不开创新,创业也是体现创新最佳表现形式,从客观上来说创业的成败取决于创新的程度。创业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投资的高风险,创业活动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就要让学生体会到真正是在干一件有创意的事情,学会系统思考整个创业过程,从而在项目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又了解和体会了创业实践过程,有效解决了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状。

3。加强师资力量,事实上这是可以分为理论师资和实践师资。为了更好地应对理论实践,学校可以大量从校外聘请创业教育领域中专业的教师或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育环节中来,通过分析案例更好地带领学生。这样就有利地整合了校内外教学资源,体会理论在实践的运用。

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很多,因此需要更全面的研究。从目前依照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如何解决我国现今不利的因素,积极带领大学生从理论中走出来,步入社会的教育实践里,是本文着重讨论的。目前大学生虽然大部分还处在懵懂的阶段,但是已经有很多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业实践的问题了,这将是一种趋势。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五

创新创业是时下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而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又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创新创业就业

论文

,欢迎大家浏览。

创新创业就业论文一

摘要:

近年来,快递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其对文化理念的重视不够,成为其发展的约束。这种现象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所致,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有员工自身的因素,还有社会的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利于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重视文化理念,有效发挥企业理念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业;文化理念;管理;创业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共识及生活准则,是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是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我国快递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创业者加强企业文化理念势必对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的现状

我国快递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其改变了国有邮电局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渐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的格局,现在已经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业务量市场份额分别为22.8%、75.4%和1.8%”的局面。从这一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民营快递业在快递业所占的比重已经占到绝对优势,成为快递行业的主力军。在我国网络购物迅猛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人开始网络购物,因为网购具有方便、快捷和品种多等特点。近年来每逢“双十一”,淘宝、京东等网站纷纷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一时期成为快递业的黄金时期,每年的快递总量都在迅速攀升。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收入204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到140亿件;2015年业务收入达到2650亿元,业务量达到196亿件。但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较单一,一些快递业企业的理念,如提出诸如“企业利益第一”这样的口号,这样的经营理念显然不能与其快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显得过于狭隘,目光过于短浅。这样的口号不仅不能规范企业管理,也不能很好地吸引留住员工,也最终难以形成行业的核心价值观,限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不足的表现

虽然我国快递业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但同时其负面新闻报道经常见之于媒体报端,诸如存在快递员服务态度差、快递损坏、快递调包、拒绝验货、行业监管差、消费维权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这反映出快递业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理念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认同度不够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的正常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企业的经营理念、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确保企业建立起规范的制度。因此,好的文化理念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管理组织能力,对企业形象的打造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亦然。现在快递业的企业文化理念现状不容乐观,有学者对快递业企业文化理念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理念中,“43%的企业缺少企业使命这一项,企业愿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形象口号缺失率达14%”。这一调查结果虽然反映的是一些民企中的现象,但是民营快递在我国快递业中占据三分之二的比例,这种结果充分反映出快递业的企业理念薄弱。此外,即使有些快递企业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理念意识,但是所提出的理念也表现出雷同,或者没能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缺失。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快递市场,快递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升企业文化的内涵,练好企业文化内功,都将在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和长远意义。

2、快递员文化素质低,服务意识淡薄

快递员是快递业与快递用户联系的纽带,是快递业外在形象的反映。由于快递业对快递员的学历要求不高,所以大多数快递员的文化素质不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流动现象频繁,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快递损坏、快件被调包、先签收后验货等现象。随着快递业的迅速发展,每天快递员都要背负着沉重的工作任务,加之快递企业对其员工的培训不够,这就使得快递员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忙碌辛苦的工作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的服务意识有所降低,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因而会发生一些有损客户利益的事情,最终致使快递企业自身的信誉度受到损害。有调查发现,“只有13.29%的快递员每次都会提醒消费者在快递货物时进行保价(保险),只有34.41%的快递员会将货物送到消费者手中亲自签收”。这样淡漠的服务意识,使得其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势必会影响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3、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

快递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高,所以从业人员的来源、层次都比较混杂,这就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现在的快递经营网点大多数规模较小,以加盟化模式进行经营。在网点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企业对经营网点的经营资质缺乏有效审核,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管,造成对所属网点的具体业务缺乏监管,造成快递行业的乱象丛生。同时,由于快递员对企业归属感的缺失,对企业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企业只是单纯讲究投递数量而忽视企业理念的教育,没有对员工实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虽有处罚机制,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不能有效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是造成快递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漠的原因之一。

4、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有限

虽然快递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它们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工作都采用人工进行包装、分拣选和搬运,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粗暴拣选,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快递业务主要靠快递员人工投递,特别是在诸如“双十一”这样的黄金季,就会出现一些物件不能及时投递、投递错误、邮件丢失等现象,且几率明显加大、加剧。这一方面反映出在快递数量突然增加时会造成人员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自动化程度不高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快递业投递模式是单一的,规模不大,投递网点人员少,而这种基本靠人力运作的模式,最终会成为该行业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企业文化理念对创业者的启示

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理念极其重要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在网购已经成为不少人选择的今天,快递成为给人们现实生活中带来便捷的途径。在物流迅速发展的今天,快递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的新途径。据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简称为《报告》),可以充分反映当前中国人使用网络的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规模达6.20亿。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大学生通过物联网进行创业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大学生作为新形势下的知识分子,在面临挑战的同时,更多的是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进行创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2、制定合适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有效的宣传

不同企业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文化理念,不能盲目制定所谓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要通过文化理念来打造企业自身的品牌,使企业理念成为一个企业的标志。所以企业在制定适合的文化理念之前,必须立足于自身企业,并进行一定的市场调研,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合适的文化理念才能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反映企业的社会服务意识。当然好的文化理念还需要被员工所认同,这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宣传,因为宣扬企业文化也是在宣扬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提升员工的素质,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人员文化素质低、组成人员复杂,是物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也要注意这一点。首先要把好用人这一关,对于入职的员工要加强培训,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讲,更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企业理念。当然企业也要爱护关心员工,以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加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企业要鼓励并奖励有优秀表现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使他们真真切切在实际中感受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好的文化理念要通过技术的支持才能有好的发展,所以创业者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理念和优秀人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二者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彼此的积极作用,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也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让创业者最终取得成功。

创新创业就业论文二

摘要:

在经济新常态下,培养、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已成为当前地方各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重点。美国作为世界上创业教育开展最早的国家,已经构建起政府、高校和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教育系统,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文章围绕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系统构建主题,

总结

并借鉴美国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和建议,旨在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与生态教育系统的构建以应有的启示。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美国经验

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经验

(一)充分发挥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在推动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美国各高校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已经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目前,在美国四千多所高校中,有两千多所高校开设三千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另外,各高校还结合自身的优势成立百余所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并为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启动的大学毕业生累积高达5亿美元的扶持资金。其中,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等在美国创业教育研究发展中位居前列。

1.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创建教育生态系统的前提

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前期,主要以培养创业者并能够使创业者开办实体企业项目为目标,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随着创业教育开展的深入,教育的方向也逐渐转化为着力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使受教育者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百森商学院作为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研究最早的商学院,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自身的建院宗旨,即帮助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培养发展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捕捉商机的各种能力。

2.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核心

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尽管美国各高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经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式已由原来的基础课程—其他辅助课程—企业经营战略课程构成的以传授创业知识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步向外延伸并拓展为圆形教育模式。麻省理工学院作为美国开展创业教育的领跑者,经过不断实践和完善,现已形成创业知识普及推广—创业创意设计—创业项目实践体验—创业经验总结评估的系统性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该校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但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而且形成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

3.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

美国高校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要求较为严格,所选用的专业课教师,都具有丰富创业实践经验和具备良好创业职业素养。同时,各高校还十分注重从企业选聘技术骨干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4.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教育氛围是构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动力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创业教育校园文化氛围的培育与营造。各高校不遗余力地强化创业宣传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及创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调查数据显示,美国高校学生具有创业意愿与行动的人数占全部学生人数的60%以上。在美国18周岁到35周岁之间的年轻人中,具有创业想法的占该群体人数的80%左右。另外,美国很多高校每年都要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及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广泛的信息与交流的平台[1]。

(二)为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完善的政策机制保障

1.政府制定扶持高校创业教育政策法规

美国具有鼓励支持创业教育的历史传统。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便制定颁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个人创办企业的相关法律,同时设立专门旨在促进与保护小企业发展的管理委员会;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造就具有创业遗传代码的一代,专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并引导相关人员和企业投入科研发明的行列,同时积极倡导专利成果转化进程并进一步推向市场,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时代的到来,美国政府更加重视创业教育,并把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并颁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2.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美国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国家,为了进一步支持创业教育的发展,采取多项措施来积极健全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一是简化企业创办流程。为简化企业创办程序,美国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流程与窗口,往往创办一家企业从提出申请到注册运营的全部手续只需要短短五天左右就可以办理完毕。二是进一步降低创办企业的准入门槛,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有力支持。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美国申请注册创办一家企业的成本总费用只需七百多美元。三是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制定多项鼓励支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世纪70年代末期,为鼓励民众兴办实体、创办中小企业,美国将资本所得税从50%降至28%;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又进一步降低资本所得税,有力地促进创业及投资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为进一步鼓励创业,美国出台新的市场税收抵免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创投者如果在经济欠发展地区进行投资创办实业,可以从所得税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

(三)为创业教育的积极开展提供有效的社会资源保障

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力量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当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社会资源服务保障体系。其做法如下:一是建立各类创业协会组织,如创业俱乐部、创业研究中心、大学生创业研究所等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咨询和帮助,同时也为大学生加强与金融、商业等领域的专家、企业家的交流、联系提供更好的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最大限度地获取创业所需的信息资源。二是由政府牵头组织知名企业家、法律专家、会计人员等组成创业咨询机构,为大学生进行创业经营战略、创业项目模式选择、创业实践提供咨询服务。三是由政府发起成立创业帮扶活动基金,为高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活动的实施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各项启动和扶持资金。

二、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培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扶持政策不完善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教育部、团中央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并出台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进行创业实践的措施和办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目前,由团中央与国际相关组织联合实施的大学生基础课程创业项目已在我国部分高校实施。但从发展现状来看,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还不完善[2]。在现有的支持政策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于实质性鼓励大学生创业而出台的,主要是站在促进地方或区域创业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实施的,而对大学生创业扶持的政策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部分高校管理机构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

由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发展较晚,加之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高校的决策机构对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另外,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通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创业意愿还不强。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职业院校学生有着较为强烈的创业意愿与创业精神,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资源有限,学生在创业教育、创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等方面还不具备突出优势。为鼓励创业教育的开展,虽然很多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创业大赛等活动,但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与考核激励机制,很多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实质性的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而反观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发展,高校相关组织管理机构不仅能为学生开展创业提供信息、咨询等诸多服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的选择、设计、启动等各项支持。以上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和学习的。

(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从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多数高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也没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讲授创业课程的教师多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创业课程多是作为选修课程来进行学习。这些兼职教师由于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和创业实践经验,特别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因此,缺乏创业教育相关的理论研究,在讲授创业课程时也就只能照本宣科,或者由理论到理论的机械说教,这种现状与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化水平相去甚远。同时,由于高校受办学资源、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教材,鲜见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历的专家或知名企业家走进课堂,向学生传授创业经验或进行创业指导,交流创业心得,实现零距离的互动沟通。因此,无论是对创业学科的发展,还是对学生创业思维的训练、创业精神的培育都没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四)用于支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于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经费投入不足,国家及地方政府还没有设立扶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创业项目实践的专项资金。地方高校由于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也没有足够的配套资金用于支持创业教育的开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叠加,使得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形式化大于实质性意义,不利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3]。同时,地方高校由于自身社会影响有限,很难吸引到来自社会各界用于资助创业教育发展的外来资金。资金匮乏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创业积极性不高

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地方高校基本都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但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科技含量较低、启动资金不足、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因而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十分有限。当前,虽然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师生对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社会各界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大学生选择毕业后进行创业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因此,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还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

三、美国经验对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与社会等三方力量,构建互促互进的良性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为加快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进程,近年来,政府部门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各地高校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创业教育活动,社会各界也行动起来,采取很多有效措施,为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有益贡献。但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中,政府、高校、社会等三方力量多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构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将政府、高校与社会力量结合起来,形成以高校为主体、以政府和社会为支撑的有机整体,并形成一种合力,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

(二)整合资源为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良性运转提供保障

在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中,人才、信息、资金是维持创业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我国地方高校在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中应充分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团体组织的联系,争取与它们建立固定的合作关系,取得它们对创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创新机制,拓展创业教育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加快引进各类教育人才,储备创业教育的人才“森林”。

(三)进一步优化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外部环境

优化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构的外部环境,一是地方高校决策层要从思想上重视创业教育的发展,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业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制约创业教育开展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业的意识与愿望;二是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并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开辟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三是社会媒体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积极弘扬创业文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针对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构,各高校一定要注重创业教育课程的完善和创业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认识到以高校为主体、以政府和社会为辅助的创业教育扶持体系,有效地调动社会人才、资金、信息资源等要素,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平台,让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六

题目:浅谈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管理问题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为确保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成功孵化,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多数高校选择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以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其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成效,试图为大学生创业孵化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孵化

1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开展现状

1.1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定义及特点

大学生创业是指在读大学生抑或是毕业生进行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以及毕业后踏入社会的职业生涯,因此大学生创业是非常关键的人生履历。而大学生创业孵化具体而言即为将大学生的创业理念转化为能为企业实体带来价值的创业过程。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是较为独特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在实践中即为入驻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且满足特定条件并享受政策扶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源自大学生对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设想,是尚未付诸实践的获利模式,主要聚焦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过程。孵化项目类似于尚在母体中孕育的生命,具备新生体的特征但是仍需母体的孵化,还不足以独立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1.2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开展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高校尤为重视创业教育,开设创业课程,建立创业研究中心并获取社会创业基金资助,为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教育部于将清华大学等8所高校纳入创业教育试点,将创业教育作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后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项目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才能提高其成功率,而创业孵化器能为其提供创业所需支撑。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亦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指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服务的后勤保障基地。此处“孵化”的涵义为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来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从而形成较为规范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体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保障,具体表现为不仅能提供创业场所等硬支撑,亦为之提供专职的教师及专家指导等软支撑。在双重保障的基础上可有效地降低大学生创业的盲目性以及风险性,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率。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还可产生集聚效应,有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成本。国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较为成功的案例是沈阳师范大学于创办的核心目标聚焦于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创业孵化基地,构建以创业理论、创业指导以及创业培训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自基地成立后为十数支团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有效地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的成功率,也为其他高校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提供借鉴素材。

2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正处于探索阶段,各大高校纷纷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参差不齐,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管理范式,存在诸多问题。依据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过程可将其分为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立项前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收尾存在的问题等。

2.1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立项前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中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立项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创业教育发展普及性低。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欠缺创业意识。部分高校教师尚未完全接纳创业教育思想,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抱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视自主创业为不务正业。故而,高校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重视程度低,缺乏宣传力度,降低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2)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淡薄,缺乏创业热情。由于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认为一个简单的、粗略的创业计划即可付诸实践,直接导致创业的成功率低。此外,由于创业意识不足从而缺乏创业视野,在浩瀚的创业孵化项目汪洋中寻找不到可行度高的创业点,致使提交的创业孵化项目质量较低。(3)高校不重视创业孵化项目的立项。由于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是新生事物,可借鉴可效仿的对象凤毛麟角,加之高校中有创业经验的教师较少,因此高校不倾向于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来审核创业孵化项目,甚至出现一锅端的极端立项审核方式,从而使得创业孵化项目存在先天质量缺陷。此外,由于尚未形成较为规范的大学生创业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专业的项目立项评审队伍,致使不能对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等进行专业评估,这也成为创业项目孵化的阻力。

2.2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序高效的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监督在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实施中尤为关键。能否按照原定的孵化项目计划有序实施是决定项目能否成功孵化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正处于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尚未有较多可借鉴的管理经验,因此,还未建立标准化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管理机制以及运作机制。多数高校缺乏孵化项目的有效管理与监督,在立项之后未及时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可能仅依据提交的项目中期考核报告来评估孵化项目执行情况,而未对项目进行详细的追踪以及实时监督。因此,较难获取孵化项目的详尽进展情况,诸如,难以得知孵化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算情况、是否存在期限拖延情况等。现有的管理模式多为临时构建的组织或是由其他组织来兼职担任项目管理工作,导致管理权责不明,出现重要的项目事务无专人管理现象,亦可能出现部分项目事务管理重合,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严重降低创业项目成功孵化的几率。因此急需探索适合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管理机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机构。

2.3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收尾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评估体系,诸如,缺乏专业的评审人员对创业孵化项目进行专业性的评价、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创业孵化项目进行指导、缺乏具有可行性的评估指标、评估链条可能脱节等。因此,在创业孵化项目的收尾阶段难以对项目进行双向评价与反馈,进而无法科学有效地评估项目,无法从中吸取可借鉴的经验。此外,部分创业孵化项目前期定位不准,欠缺市场经验,加之立项阶段审核宽松,缺少富有创业精神同时兼具管理经验以及市场运作的创业孵化项目管理团队,致使创业孵化项目中止,即未运行至收尾阶段即孵化失败,损失前期投入。

3提高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成效的措施

3.1全面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全面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可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成功率提供助力。创业孵化基地是高校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因此,急需集聚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的力量,形成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高校与企业共建的.高水平的创业孵化基地。建高台、筑高原,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的政策扶持、资金帮扶以及创业项目引导的关键作用,有效整合政府、高校及企业资源,建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稳健保障的创业孵化体系,形成集法律、财务、专利、咨询、资格认证等于一体的高水平的服务平台,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提供保障服务。

3.2加大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

全面贯彻执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孵化的相关政策,并依此制定适合高校的创业管理模式,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打造优质的创业氛围,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情怀,深入挖掘创业孵化项目。为确保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可持续进行,防止资金链断裂,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与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投融资体系。综合平衡成本与收益,有效使用政府扶持资金、吸引企业投资等,拓宽筹集资金的渠道,并设专门机构监督投资效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地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

3.3革新大学生创业孵化模式

转变以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为核心的模式,将“大学生—高校—社会模式”革新为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同时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高校—大学生”模式。这是典型的重科学、强服务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此种模式以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基地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主要驱动力。有效地整合配置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资源,不断提升项目孵化的成功率,从而实现产、学、研、用的有机深度结合。

4结语

高效整合政府、高校以及企业的资源可为提高大学生创业孵化成功率提供稳健的保障。因此,制定以引导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的战略目标,以提升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成功率为主要路径,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基地,以期达到以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现代商业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代君,张丽芬.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11).

[2]戴维.关于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新思考[j].科教文汇旬刊,(4).

[3]徐江璞.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14).

[4]杨小进,陈洪涛.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11).

[5]张庆祝.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理论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8).

[6]张婷婷,何锦龙.大学生创业孵化体系构建之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6).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七

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的压力和挑战。

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

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次,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以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我们还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

大学生创业特点

(一)积极性高,但实际创业比例低

自从大学生接触并了解大学生创业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激情逐渐增长,创业的速度、人数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生创业欲望强烈,但实际参与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二)科技转化率低

护。

(三)创业的社会文化基础薄弱

风险性。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八

政策内容:本区户籍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在本区成功创办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正常经营满一年,在劳动合同存续期间,残疾人业主为其本人及雇佣残疾员工连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一年以上的,在享受人社部门相关补贴政策后,再给予2万元开办费补贴,同时给与缴费补贴。补贴标准按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单位社会保险费执行,在享受人社部门相关补贴政策后,剩余部分按月给与全额补贴。

对叙范围与条件:

1、本区户籍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

2、创办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正常经营满一年;

3、连续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一年以上。

补贴标准与期限:

1、开办费:给予一次性2万元补贴;

2、社保补贴:补贴标准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单位社会保险费执行,扣除人社部门补贴,给予全额补贴。

申请材料:

1、残疾人证、身份证、户口薄原件、复印件;

2、创办小微企业、民办非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批复证书;

3、残疾业主与残疾雇员社保缴费满一年凭证;

4、人社部门相关补贴凭证;

5、业主本人银行卡复印件;

7、《业主(残疾人)及雇用残疾员工社会保险费补贴申请表》(附表1)。

审批程序:

1、开办费补贴:开办满1年业主一次性提出申请;

2、社保补贴:业主每年3月15日前持申请材料向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镇、街道核实在在10个工作日内报区残联审批,区残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经费结算:

1、开办费补贴:开办满一年即可申请;

2、社保补贴:每年3月15日前,申请人持申请材料向镇、街道残联提出申请,镇、街道核实后上报区残联审批,区残联批准后直接拨付给申请人。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九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当前处于转轨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就高校毕业生来讲,数量大幅度上升,就业压力持续增长。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彻底改变国家的统包统分、毕业即就业的政策。高等院校毕业生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于社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富国强民;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提上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考,回顾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可以明确发现,确实存在了不少的问题。大学生多念了几年书,没增加也没有减少劳动力总量。就这一点讲,和就业压力没有什么直接正相关关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兴邦济世的根本途径之一。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但是我们还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下去。就业难的现象也会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定会妥善解决,高等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过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我们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了,我们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以火一样的热情,大胆创新,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财富,我们年轻,我们就有活力。我们要以火一样的热情,来点燃我们的青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精英式”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就业创业论文十篇十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创新型教育活动,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帮助。首先,要完善创业教育组织。目前,除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外,社会上的创业教育组织普遍是依附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各类项目培训机构。培训的内容、形式、效果参差不齐。应通过成立和完善从事创业教育和培训的管理组织及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创业教育组织的规范和管理。其次,要建立创业教育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和保障。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让更多大学生有想创业的意愿;加强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交流心得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服务的功能,为创业者提供中介服务和后续扶持,创业者在经营中有任何困难,服务机构可安排专家对创业者进行专业化指导,也可转介相关机构协助解决问题。最后,要设立创业基金会。大学生由于没有积累,创业资本往往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可通过设立优秀毕业生创业基金等方式给予创业扶持,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资金的问题。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来自高校、大学生、家庭、政府和社会等各方的支持。只有各方协调联动,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力,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