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大全10篇)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大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8 13:19:02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大全10篇)
时间:2023-10-08 13:19:02     小编:灵魂曲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教学目标:

1.懂得只有集体成员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才能建立一个温暖的班集体。

2.养成自主管理、民主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

3.感受集体温暖,进一步增进热爱集体的情感。教学过程:

1.导入。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2页的插图和文字“真情互助”。教师提问:“张明走到台前给大家鞠躬时,可能想到了什么?”(对全班同学深深的感激,为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温暖。)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你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班集体里?为了将我们的班集体建设成优秀班集体,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请学生自由发言。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班级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友好交流与合作是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如果哪个同学有困难,大家都来关心,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大家都会感到很温暖。在你生活的班集体里有没有发生过‘真情互助’的感人故事?”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悟给予他人帮助的快乐和得到他人帮助的喜悦上,从而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班集体的可爱之处。

4.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页小文说的一段话。教师引导:“老师是我们班集体的一员,为了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时刻都在关心、爱护着我们。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让老师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呢?教科书上的同学们做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请学生边读教科书第3~4页的文字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引导:“同学们准备搞些什么样的活动?他们是如何做的?你们对他们的活动计划有什么意见?你们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2、在集体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

3.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一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话”发布会做准备。

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和总结。

3、展示集体的智慧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的成功与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3.初步知道设计徽章及网页标识的一些常识,通过设计班徽,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了解学生网上学习的情况,并让几名学生谈一谈他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体会。

2.阅读与讨论。布置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制作网页标识?制作网页标识有什么要求?”

3.欣赏与探究。让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页的文字和插图,并对书上的标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提问学生:“怎样才能制作出好的网页标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达成以下共识:应该能够反映出本班的特点,代表班集体的团队精神;还应该设计得美观大方,等等。

4.讲解与练习。教师说明:“设计网页标识可以借鉴旗帜和徽章的制作过程与方法,它是依靠集体智慧完成的。一个好的图案,往往是从众多的方案中选出来的,而且大多曾经做过许多次的修改,使之不断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第7页和第8页的练习,帮助学生通过了解旗帜、徽章的制作过程及涵义,进一步感悟到应该如何设计网页标识。

5.小组准备。让学生欣赏教科书第8页的网页标识。在欣赏之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协商,为班集体精心设计自己满意的网页标识。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

6.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相互交流做准备。

2.全班交流。通过各小组的相互交流与评议,评选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3.教师点评和总结。

4、我为集体添光彩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乐于为集体做贡献。

2.学会观察与思考,为集体的进步出主意想办法,培养主人翁责任感。教学过程:

1.导入。展示或播放集体参加比赛活动时的照片或录像。教师引导:“集体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为集体添光彩呢?”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乐乐和教师的对话,并讨论“班集体需要做的事情”“我能为集体做的事情”,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并尽自己的所能为集体贡献力量。教师进一步提问学生:“为集体服务,除擦黑板、摆桌椅、出板报、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同学解答学习上的问题以外,还有哪些?”

3.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讨论教科书第10页的四个问题,并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引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分析“很少有人做的原因”,认识到关心集体需要坚持,需要付出。

4.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讨论班集体的优点与不足,并为争当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归纳整理,要帮助学生具体而准确地思考和认识自己班级的实际状况、与优秀班集体的差距、为了争取优秀班集体应当做些什么等。

5.教师总结:“建设一个好的集体,为集体添光彩,人人有责。今天,许多同学为集体提的建议都得到了大家的赞同,相信在每个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集体会更加进步。”

5、自主选举班委会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民主选举。

2.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

3.初步感受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形成积极的现代民主参与意识及能力。

4.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课文,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班从前的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你们对自己选举班委会有什么看法?”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全班讨论。教师引导:“由同学们自主选举班委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全班同学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并得到锻炼。但自主选举也是一件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所以今天我们就进行专门的学习,看看应当如何进行民主选举。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12~13页,看看为了把班委会选举活动搞好,教科书上的同学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请学生自由发言。(他们征求了老师的意见,请教了高年级同学,进行了专门的讨论,确定和公布了班干部的职务和职责,产生和通过了专门的选举程序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的疑问做进一步说明,比如为什么要按照程序进行(保证选举的公平和公正)等。

3.小组活动。教师布置任务:“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自主选举这种形式,我们要在下次课上模拟进行选举活动。今天小组活动的内容,就是为这次模拟活动制定一个选举程序。请同学们参照教科书第13页上的程序,每个小组也提出一个选举程序。既可以采用教科书上的程序,也可以有所改变,但每个小组必须提出自己的理由。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选举程序,提醒他们参考教科书及教师提出的要求。

4.全班活动。每个小组介绍本组提出的程序,并说明理由。教师说明:“下面,根据教科书上的程序和每个小组的程序,通过全班讨论,我们确定一个正式的选举程序,下次的选举将按照同学们自己确定的程序进行。”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并布置家庭作业。

6、每个同学的权利

教学目标:

1.体验并思考民主选举的完整过程。

2.懂得成为被选举者和选举者都是自己的权利。

3.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

2.模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上次课确定的程序进行班委会选举。教师应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并适时地在活动中穿插讲解和讨论,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

候选人提名。可以给学生一些酝酿时间,要将所有被提名人的名字都记录下来,可以写在黑板上。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是否同意所有的同学都有资格成为候选人,提名自己对不对等。竞选演说。包括候选人向大家做介绍,以及回答大家的问题。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竞选演说应包括哪些内容(准备竞选什么职务、自己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当选准备怎样工作等),怎样才是好的竞选演说,竞选演说对大家最后投票会有什么影响等。

投票表决。可以先研究讨论教科书上投票选举的过程,选举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等,然后由教师引导进行投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填写选票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投票 每个学生将自己填写好的选票投入选票箱;计票人在黑板上按照选票格式写出班委会的各项职务,以及相应候选人的姓名。

唱票 监票人和唱票人一起唱票,计票人根据唱票人所报姓名在黑板上候选人姓名下计数,可用“正”字表示。

统计 监票人和唱票人协助计票人统计每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并标出每个职务得票最多的人。

宣布结果 应说明每个人的得票情况、选举是否有效、最终的当选者是谁等。例如:“根据大家投票的结果,新的班委会产生了,他们是„„我们要向模拟活动中产生的班委会同学表示祝贺。虽然是模拟活动,但大家都很投入,也很认真。活动是模拟的,但同学们的收获却是真实而丰富的。”

讲解和讨论的要点包括:为什么要分别有监票、唱票和计票,选票为什么不记名,等等。

5.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7、大家都来参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学会思考集体发展的得失。

3.增加对集体的责任感。

4.提高对于班级事务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上方的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做好班级工作,仅仅选出班委会是不够的,不能只依靠班委会的几个人,而要靠大家的参与。今天,新的班委会和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探讨如何做好我们的班级工作。”

2.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19页的内容,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们认为教科书上新的班委会的计划怎么样?你们对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提出的补充和反对意见怎样看?你们对小文提出的问题怎么看?咱们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你们怎样理解老师关于权利所说的话?”

3.介绍与提问。请新当选的班委会向全班公布自己制定的计划。在介绍过程中应允许其他同学就不明确的方面提出问题。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计划,并对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学生提出的意见应当明确具体,修改和补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讨论的结果,班委会成员做记录。

6.教师总结。鼓励班委会吸收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布置家庭作业。

8、社区民主生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9、人民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3.知道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

4.初步了解人民代表的工作方式。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的课文。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共和国”“公民”“人民代表”三个概念,请学生就自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判断正确与否。教师应告诉学生,今天的学习就是要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三个概念。

2.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讨论上述三个概念。

共和国 “是一种国家性质,即国家是什么样的。除了共和国,还有其他体制的国家,如封建国家。我们国家几千年来一直是封建国家,而共和国是没有皇帝、国王的国家。封建国家是属于君主的,共和国则是属于人民的。”

公民

“在封建国家,国家的主人是皇帝、国王等君主。在共和国,国家的主人是公民。那么,什么是主人?同学们认为主人是什么样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得出如下意见:“主人是可以做主的人,比如决定各种事情,在家庭里如要不要买房子、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什么地方的房子,要不要让孩子参加围棋班,假期是回老家走亲戚还是外出旅游,只有自己家的人才能决定(小学生也是小主人)等,外人不能替家庭的人做决定,这个家庭的人才是主人。又如,有的同学可能养过小猫、小狗等宠物,对于这些宠物,你们就是主人,你可以决定是不是带它出去、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决定喂它吃什么、什么时间替它洗澡等,总之替它决定许多事情,甚至决定它的命运―――是不是把它送人等。”

“作为国家的主人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要管理国家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要对国家负责。我们国家的主人是所有的公民,所有的公民都要管理国家,对国家负责。而在封建国家,只有国王或皇帝才能做决定,而且他可以决定所有人的命运。”

“公民怎样管理国家的各种事情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一种,就是自己直接参加投票选举,比如自己选举居委会、村委会,直接参与决策;又如,虎子所在村的全体村民投票决定开办土豆加工厂等;再如,同学们自己也亲身经历了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自己投票选出了班旗和班徽。不过,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每个公民去讨论、决定和投票,是不是可能?”请学生参考教科书进行发言,将他们的意见引导到选举代表的答案上来。

人民代表 “所有的公民都有权利对国家的事情提出批评和建议。但是,我国有13亿公民,不可能所有重大的事情都让大家停下自己的工作去讨论、决定,所以必须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就是由公民选举出来,代表公民参加国家或地方管理的人。”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再学习教科书第23页的课文。

3.阅读讨论。教师提问:“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3~24页,通过提问确认学生基本清楚了学校门口设立安全标志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和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些什么,并且用左侧方框中的文字加以强调和概括。

4.小组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任务:“同学们从教科书上了解了人民代表是怎样工作的,我们每个小组在下次课上要完成一个任务,通过模拟活动,表现一位人民代表代表公民对地方或者国家的事情提出建议。”教师应提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提到的姚老师是怎样做的,人民代表工作的基本原则―――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然后让学生准备。教师巡视并为学生提供帮助。每个小组应当有一个同学模拟人民代表,其他同学模拟普通公民。要表现出通过公民向代表反映意见、提出要求、人民代表了解情况、写出提案、告诉公民自己准备怎样在代表大会上提出等完整的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设计好在自己的小组中普通公民是什么人,应当与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一致,比如,农民反映假种子问题、某地居民要求本地的企业解决排放污水问题等。

5.教师小结,对学生的活动做必要的提示,布置家庭作业。

10、“法”在我身边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2.知道法律广泛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与每个人相伴终身。

3.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4.知道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权利和义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三年级学习有关规则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法律,并有一个简单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什么是法律?”请几个学生回答。(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法律是最大的规则。)

教师告诉学生:“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法律和我们每个人的关系。首先,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法律与我们小学生的关系。”

2.全班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的两幅图画及相应的文字,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加以引导,以便使学生的意见具体准确。比如两幅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哪部法有相关的规定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3.伙伴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5页下方民警的话,并提问学生,是否见到过,或者自己有过民警叔叔提到的小学生违法的行为;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看法。教师给学生一些时间,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请他们发表意见。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进行评价,解释什么是“训诫”(批评、学校处分等),并鼓励学生今后遵纪守法,做优秀小公民。

4.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法律与小学生的密切关系。布置家庭作业。

第二课时

1.导入。请学生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应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告诉他们,这节课要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2.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教科书第26~27页的图画和文字,就每一幅图画及文字的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这个法律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内容?教师可以逐一提问学生,看他们是否真正明白了,并加以补充、解释和说明。

3.教师强调: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阅读教科书第27页上方小文的话。

4.阅读与讲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

教师讲解:“前面谈到了,在共和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的安全、利益都有充分的保证,然而如何保障呢?最根本的保障就是靠国家的宪法。”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8页教师的话,告诉学生:“人民选出的代表制定宪法,整个国家,每个机构、单位和个人都按照宪法行动,同学们经常听到的‘依法治国’就是这个意思。宪法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简单解释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做什么,义务―――必须做什么)。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就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部分权利和义务。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补充,并将答案分别写在黑板上。权利包括:(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平等地劳动、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言论、出版、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被救助的权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其他的义务。

“从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了解了我们国家的许多法律,它们与宪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既然宪法已经确定了公民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为什么还要有各种各样其他的法律呢?”(因为宪法是根本大法,不可能把每项权利和义务都解释得非常具体清楚,因此,要根据这些权利和义务制定更详细的法律。比如,宪法中规定公民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所得税法;宪法中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根据这一条,就制定了各种教育法。所以说,宪法是“根本大法”。)

教师提问学生:“是不是只有共和国才有法律?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有没有法律?那时的法律与今天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也有法律,但那时的皇帝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是君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在内容上主要是限制人民,要人民服从。如必须做什么、不许做什么,如果触犯了就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只有义务和被惩罚,几乎没有权利。现代的法律不同,因为公民是主人,法律是公民通过代表大会自己制定,并以此来管理国家的。它不仅规定了义务,而且规定了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古代的法律所不能比拟的。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11、秦汉一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统一对国家发展的好处。

3.学会全面地看待历史人物。

4.学会计算历史年代。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0页的课文。教师提问:“课文里的问题和赞叹,你也曾经有过吗?你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吗?下面的图你见过吗?它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交流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及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导读图的理解:“这支阵容齐整、装备齐备、威风凛凛、气吞山河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似乎在向我们展示秦始皇当年无往不胜的浩荡军队,显示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文明。”(板书课题)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并对每一句话的内容做简要的提问和说明,帮助学生了解秦朝和汉朝分别是我国历史上的第几个朝代。

3.理解与计算。(1)让学生查看教科书上的历史年表,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并给予说明解释。(2)请学生计算一下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3)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明确谁是谁非,应借此介绍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以公元1年―――公元元年为纪年开始的标志,由元年向后推算,称为××年。由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前××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百年为一个世纪。请学生想一个办法,用一个图表来表示公元纪年的方法,并想一想它与数轴有什么不同(无零);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其间共相距多少年(325年);秦朝至汉朝共经历了多少年(440年)。

4.讲解与思考。教师提问:“你能从课题中看出,秦汉440年的历史特征是什么吗?”(统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上面的课文后,简单讲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然后出示战国七雄分布图,并做讲解:“秦王嬴政继位时,与秦国并立存在的还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他运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举统一了中国。”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叫“第一个”“统一的”。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多民族”和“统一”的意义。(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秦汉时期都是统一的国家。)

5.模拟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内容(文字、货币、度量衡、道路等)讨论统一的意义,并准备向全班做介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品表演等形式把讨论的结果表现出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统一有什么好处?不统一行不行?你能从教科书第32页的故事和大家的模拟表演中得到答案吗?不统一文字行不行,统一有什么好处?”(统一结束了战争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安定,而安定的社会才能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

6.讲解与讨论。请学生讨论秦始皇名字的由来。教师可做如下补充:“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觉得如果再用王等称谓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认为自己统一了天下,功绩卓著,‘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就将两者合二为一,叫做‘皇帝’。他自认为是第一个皇帝,历史称他为‘始皇帝’。虽然,秦始皇自称是第一个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一系,子子孙孙传下去,可是,秦朝只经历了15年就灭亡了。”

7.思考与评价。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3页乐乐的话,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秦始皇。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教科书第33页教师和乐乐的话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发言,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的统一,使中国结束了连绵不断的战争。由于没有战争,人们的生活安定,社会财富可以积累,为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秦始皇还有另外一面,即他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统治者。)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巡视,并用上面括号中的要点加以启发,鼓励他们在发言中加以论证。教师应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8.教师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12、唐朝盛世

教学目标:

1.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知道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是什么时候?盛世的唐朝是怎样一种状况?”教师简介:唐朝(公元618―917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期。

2.讨论与讲解。学习有关唐太宗的内容,全班交流:“关于唐太宗,你知道多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李世民被称为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为唐朝的第二位君主,他是高祖李渊的次子。唐太宗即李世民,“世民”的含义是“济世安民”。

唐太宗受到历代帝王将相和百姓的推崇与赞美。唐太宗在位共23年,虽然他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远远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业绩却是在历史上最杰出的。正是由于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处于当时世界上领先地位。

3.探究与交流。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关于唐太宗的简单介绍,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这篇短文和你从其他地方了解到的,你能否说出唐太宗治理国家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吗?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地方?为什么?你怎样理解‘皇帝好比是船,老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你怎样理解‘任人唯贤,取人之长’这句话?它有什么好处?”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38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故事。教师提问:“什么叫‘纳谏’?什么叫‘进谏’?(谏,是意见、主张,臣子对皇帝提意见叫做进谏,皇帝倾听意见叫做纳谏。)什么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你觉得魏征这句话有什么道理吗?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情由于‘兼听’带来了好的结果,哪些事情由于‘偏听’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魏征常常顶撞唐太宗,而唐太宗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比做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你是否体会到了唐太宗与众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4.教师总结:“由于唐太宗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秩序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布置家庭作业。

13、世界在发展,生活在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区别。

2.初步体验和认识工业化对于人类的重大意义。

3.学习运用批判性思维认识工业化,认识中国的近代史。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谈一谈对爱迪生的认识和了解,并比较与教科书上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2.自由讨论。肯定学生对爱迪生这位科学家的了解,并告诉学生,爱迪生是对工业革命以及后来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8页的课文,并提问学生“什么是工业化”。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工业化。

你们穿的鞋子、衣服是从哪里来的?(工厂制造出来的。)

在工厂里是怎样制造的?(工人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有的学生了解有关情况,请他们讲一讲生产流水线等情况。)

那么,在人类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一直是这样的吗?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得到鞋子和衣服的?(自己制作或者由鞋匠、裁缝制作。今天虽然也有,但却很少。)

自己制作与用机器制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利用机器制作,效率会大大提高,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还可以降低成本。)教师告诉学生:“鞋匠、裁缝是靠自己的技术用手工生产鞋子和衣服的,因此人们把这种生产叫做手工业。工业化,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的手工和技术进行生产,它的标志之一就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在蒸汽机之后,人类又有了许多重要的发明,而且有许多在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科书上有两个年表,列举了一些发明,下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3.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年表中选择一或两项发明进行讨论:它为人类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巡视并适当地提供帮助,提醒学生向全班汇报时要以具体的问题来说明。比如:一位鞋匠一天做一双鞋子已经是很快的了,如果采用蒸汽机带动机器,会怎么样;过去纺线用小纺车,一天纺的纱不够做一件衣服的,如果用纺织机呢;没有天花疫苗时,一旦天花流行会怎么样,等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5.教师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进行评价,强调工业化对人类进步的意义。布置家庭作业。

14、血与火的时代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中国到埃及、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15、罪恶的战争

教学目标:

1.知道西方殖民者蓄谋已久的企图,卑鄙的英国人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知道1840年我国在那场罪恶战争中所遭受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知道列强的强盗行径,了解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振奋民族意识。

3.知道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英勇反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生产的发展,刺激了各国贸易的发展。他们积极开展航运贸易,大力开拓殖民地,占领市场,进行掠夺。当然,他们也把触角伸向了文明富裕的中国。可是他们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没有占到大便宜,于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罪恶的阴谋出笼了。”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5页及第56页上部的课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祖国的屈辱、民族的灾难是怎样造成的?列强是怎样敲开中国的国门?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

教师总结:“19世纪初年,西方列强用罪恶的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是用一种名叫罂粟的植物果实中的浆液熬制出来的毒品。人们吸食以后,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形成毒瘾,腐蚀身体和精神。西方列强把这种害人的东西走私运进我国,骗走我国大量的白银。教科书第55页的内容告诉我们,从1800―1840年的40年间,英国走私到我国的鸦片就有40多万箱,从我国掠夺了三四亿银元。大量的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中国陷入了‘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的局面,面临深重的灾难。”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上部关于鸦片来源及危害的课文。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根据你所知道的,说说毒品对人的巨大危害。”

4.讨论。“英国商人为什么把在英国禁吸的鸦片偷运到中国,诱使中国人吸食?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英国商人深知鸦片的毒害作用,他们就是利用被诱使吸食鸦片上瘾的中国人所产生的依赖性,不断扩大对中国的鸦片走私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阴险目的。所以课文里用了‘卑鄙’二字来说明英国殖民者的阴险,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

5.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9世纪初期,英国殖民者精心策划的卑鄙阴谋,利用走私的手段对中国大肆开展鸦片贸易,大量地骗取中国的钱财,腐蚀中国人的身心,阴谋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

第二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19世纪初年,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为了达到控制中国、不断掠夺中国的目的,对中国大肆开展了卑鄙的鸦片毒品走私贸易,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衰败。面对列强精心设计的深渊,中国人怎么办呢?”

2.教师讲授:“大规模的鸦片贸易,不仅使中国的白银源源外流,而且有许多中国人大量吸食鸦片,沾染上毒瘾,身体和精神都被腐蚀,形同骷髅。这时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大臣上书道光皇帝,主张严禁鸦片。”

3.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6页下部和第57页的课文及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会得到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林则徐禁烟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复杂,一把火烧掉不是很简单吗?”

教师总结:“广州地区是英国商人走私鸦片集中的地区,广东的军民耳闻目睹,甚至是身受鸦片的毒害,亲身感受到了英国商人的恶毒,早已是义愤填膺了。现在终于有了主持正义的官吏来解决鸦片问题,揭发英国商人的阴谋,领头反击外国侵略者的侵略,在爱国和民族情绪不断高涨的情况下,广大军民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支持林则徐的禁烟主张。”

“鸦片这种毒品不像其他物质,它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烟气会对人造成危害,燃烧以后所产生的灰烬易燃有毒,所以不能够简单地一把火烧掉。林则徐虎门销烟,将鸦片用盐水浸泡后,用生石灰煮沸的方法,造成鸦片、盐、石灰和海水混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彻底地消除了鸦片的毒性,所产生的渣沫再也不能够被吸食,海水的退潮把这些废渣排入大海,整个过程不会对人造成危害,销毁得十分干净。这既是对英国商人有力的回击,又反映了我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4.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图”。

教师讲述:“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立即下令收缴鸦片,驱逐外国鸦片商,缉拿烟贩,严令进口船只写出书面保证:‘永不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收缴了鸦片1188127千克。1839年6月3日开始,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在海滩上挖出了两个很大的方形水池,池中灌满了海水,成箱的鸦片被切碎了倒进水池中,再倒进生石灰,水池中顿时沸腾起来,热气蒸腾,列强用来毒害中国人的罪恶的鸦片就这样被销毁了。虎门海滩上,人山人海的围观人群发出了雷霆般的欢呼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进行了23天,销毁了全部收缴的鸦片。”

5.全班讨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说明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一壮举洗去了给中国带来的耻辱,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6.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及插图。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让学生参考教科书讨论,并予以补充修正。

“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怎样对待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了的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个怎样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中,可以向学生介绍老将关天培抗英献身的故事,介绍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事迹。

教师讲解:“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人民开展的禁烟运动,粉碎了英国等列强利用鸦片掠夺中国财富的美梦,英国依靠其坚船利炮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了割让香港岛。我们在上个学期学过的‘游子回家’一课中介绍的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的香港,就是那个时候被英国侵略者强占去的。《南京条约》还规定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5个通商口岸等屈辱条款,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词的含义。“殖民地是一个国家被其他国家统治。中国虽然没有完全被某个西方列强所完全统治,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但是,当时的中国政府软弱无能,与多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所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野心家袁世凯篡夺,此后的历届政府,也都没有真正完成反封建任务,没有真正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国社会实际上还被很严重的封建制度所统治。”

7.自由讨论。阅读教科书第58页讨论标识所引出的问题,以及下面的相关链接,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看法。

8.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面对英国卑鄙的鸦片走私贸易阴谋,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得到了广大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响应,虎门销烟的壮举给英国人以有力的打击。恼羞成怒的鸦片贩子和英国政府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腐朽的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布置家庭作业:就教科书第58页的讨论标识中的问题及刚才的讨论,写出自己的答案。

16、走访遗迹看历史

教学目标:

1.知道帝国主义对中国野蛮侵略的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斗争,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上一节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你们说一说《南京条约》的内容。”

2.导入。“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由于列强无耻而且凶残地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空前的耻辱,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的民族,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尊严,面对强权,无所畏惧,开展了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在鸦片战争中就出现了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抗击英国侵略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感人事迹。在这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北京条约》。”

3.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59页的图片。“在当时中国的国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但是,在140多年前的1860年,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攻陷了大沽口炮台,占领了天津,直逼北京。10月18日,在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英法联军在连续两天疯狂地抢掠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之后,又焚烧了中华文明的瑰宝,毁灭了这座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聚集了无数古今艺术珍品,全世界少有的壮丽宫殿,制造了一场人类文明的大劫难,犯下了万劫不复的罪行。”

4.同桌阅读。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59页小文的日记“凭吊圆明园”,然后以同桌为伴,观察该页圆明园西洋楼残景的照片,并与左下角的原景观图进行比较,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请几组同桌发表意见。

5.教师总结:“在国家强盛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创造一个建筑奇迹。当国家衰败的时候,我们连保护它的资格和能力也丧失了。国家的强盛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文化财富的命运,我们应该牢记国耻,树立振兴中华的志向!”

17、屈辱的条约

教学目标:

1.知道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日益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历史危机。

3.思考中国富强的道路和途径。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英法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加上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一次战争不以中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随之而来的就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中国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

2.阅读教科书第61页和第62页上部的课文及插图,了解《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卖国条款。

3.教师讲授:“尤其是1900年6月,英、法、俄、德、意、奥、美、日组成了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8月又攻占了北京,与清政府勾结在一起,疯狂地镇压了英勇奋战的义和团运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之后,各列强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更是把中国社会进一步推向了灾难的深渊。”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表格第三栏中的内容,了解《辛丑条约》规定了哪些屈辱的卖国条款。同桌之间讨论:“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约8000万两白银,全国有4亿多人口,算一算,要还清《辛丑条约》的赔款,每个中国人要负担多少?”

5.课堂练习作业。学生根据讨论交流的体会,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作业。

6.小组探究。分小组阅读教科书第63页的时局图,讨论其中的含义,思考这幅图说明了什么。教师巡视并适当帮助学生。

7.全班交流,各小组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予以补充。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言而喻――指时局图显示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目了然――指时局图表明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8.教师总结:“19世纪末,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疯狂掠夺,纷纷在中国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妄图瓜分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在危机关头,中国人民逐渐觉醒,不间断地进行着顽强的探索,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18、天下为公

教学目标:

1.了解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英雄事迹,崇敬革命先辈,振奋民族意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2.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教学过程:

1.导入。“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和一系列丧权辱国屈辱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国力越来越衰败。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每一个中国人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许多仁人志士苦苦追寻救国之路,但大多以失败告终。但有一位革命者从来没有气馁,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最终领导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4页的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及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无数革命志士献出了生命,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历史,而且鼓舞着无数的后人。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民主革命英烈的事迹,如陆皓东、鉴湖女侠秋瑾、林觉民等。

3.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和武昌的新军在湖北武昌发动了起义,取得了胜利,清王朝土崩瓦解了。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做‘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到南京开会,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教师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武昌起义图”。

4.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和图片,并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讨论:孙中山先生题词的“天下为公”的含义;建立民国以后,废除了哪些封建传统,开创了哪些新的社会风气;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内容以外,还知道哪些内容。(例如:废除磕头礼;废除拱手礼,改行握手礼;解放妇女,妇女可以进入学堂读书受教育,可以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废除缠足等。)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总结。

19、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反对封建势力出卖中国主权的革命运动。

2.体验和感受革命先辈英勇顽强的斗争意志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在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水火之中。”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第二段课文,教师要注意讲清以下要点:(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意、奥三国为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发动的一场肮脏的战争。(2)当时中国也“参加”了这场战争,并且是“战胜国”。(3)战后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实际上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分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取消列强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却反而要把战败国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4)当时的北洋政府中的亲日派卖国贼竟然命令中国代表在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5)消息传到了国内,举国上下群情激愤。

3.小组讨论:“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能够向中国提出如此无理的要求?”

4.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的后三段课文。教师可以把参加五四集会的群情激愤的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的故事补充介绍得详细。

5、小组讨论:“五四运动的壮举说明了什么?”然后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教师主持。讨论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右下方“豆博士”的话,知道我国把五月四日定为青年节,既是为了对1919年青年学生爱国壮举的纪念,也是要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永远铭记这次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

6.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汉白玉浮雕“五四运动图”。

20、开天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了解老一辈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教学过程:

1.导入。“中国的仁人志士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寻找一条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不久,孙中山先生领导取得的革命成果就被袁世凯篡夺,在帝国主义的挑唆和支持下,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泥潭。中国的广阔大地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向何处去?就在这个时候,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学生可能不了解十月革命,教师可以做简单介绍:“由列宁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1917年10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2.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资料。教师讲授:“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一批具有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热情开始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出现了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李大钊主办的《每周评论》、毛泽东主办的《湘江评论》等。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还在各地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长沙发起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周恩来等人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这些团体的宣传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在这期间,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的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各地的早期共产主义组织深入到工人群众之中,创办供工人阅读的刊物、开办工人夜校、帮助工人组织工会,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3.播放《国际歌》。

4.阅读与讲授。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68页的课文和图片。教师讲述,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在五四运动的基础上,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件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当时,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政党被军阀统治者宣布是非法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一定要残酷镇压。所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秘密举行的。教师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了解答案。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2名代表是谁?(12名代表是:毛泽东、何叔衡、李汉俊、李达、董必武、陈潭秋、王烬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等。)

他们12个人代表着多少党员?(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

这次大会做了什么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党旗上的镰刀和锤子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表示中国共产党是工农联盟。)

5.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的课文“毛泽东的抱负”和乐乐的体会,讨论“毛泽东从青年时期就立下了宏伟的志向,你从伟人的胸怀中感受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然后向全班谈自己的体会。

6.教师总结:“从12名代表、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强大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曲折和流血牺牲。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1、红旗飘飘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过程。

2.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热爱解放军的教育。

3.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导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广泛发动了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香港海员罢工,并最终取得胜利;领导广东、湖南许多地区组织了农民协会,开展反对土豪劣绅和减租斗争,农民运动蓬勃展开,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共产党的帮助,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开始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革命势力很快从广东扩展到长江流域,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播放并学唱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打倒列强》。

4.教师讲述:“在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就应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透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资料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个性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年级作文重点是练习'写出资料比较具体的片断',在实践中,我把写好总分段作为写段的基本训练。并坚持写好总分段的几条具体要:

1.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

主要练习形式有板有眼种:

1.补段.补总述句和总结句;或补分说句。2.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

此外,我还经常训练另一种段式,即在一段话里要内含时、地、人、事四要素,对'事'要用几句话写明白。写好这种方式,对学生初步掌握记叙文的要求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此刻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但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职责的“创新”“活动”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职责的“胡编乱造”。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超多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到达感悟和体验的。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2018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快随一起来了解下。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期间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着不少的收获。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三.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出,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四.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

总之,经过了这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个人觉得应该积极学习新课程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老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加强转劣培优力度,加强教学反思。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握还要不断积累,不断探索,使学生因乐学而学好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由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志,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经常检查,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注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虚心向有经验老师学习,做好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反思、总结,本学期我的论文《让低年级学生的说演绎数学课堂的精彩》获市级一等奖;《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让爱作主》获区级三等奖;参加小学数学教师水评测试获二等奖;参加本校数学课堂竞赛获二等奖;参加本校课堂教学展示课获一等奖。

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新的一年的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水平。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数 学 第 六 册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本学期已近尾声,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采取了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能够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数学。从这一意义出发,在教学中,我着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现在,我将本学期的数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探究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的生活空间,生活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着好奇。我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挖掘生活中数学素材,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把我们本册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先向学生展示了2005年和2006年的年历,然后根据年历讲解关于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最后让学生每人制作一个年历表,或是月历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联系实际生活,探究数学知识。

生活是数学知识源泉,数学知识是生活的提炼括。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我教学生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营造生活问题情境,尽量让学生实践、观察、操作、感知、猜想、联想,把学习空间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如在教学“混合运算、应用题”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我启发学生通过生活实际问题解决所学知识,把生活中的问题编成数学题目,然后分析解决。从而,培养了学生数学联系生活的意识。

三、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尽在百度

决问题,我不只是想在脑子中,更是落实到教学过程中,我不看学生能解决多少道数学题,而是看他们能否把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去。通过过去四余月的学习,我发现自己的学生已能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相关问题,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也是值得强化和发展的。

通过挖掘生活,激发兴趣,联系生活,探究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三大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了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

工作总结、教学总结----尽在百度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今年我再次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三年级是一个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阶段,也是一个在小学阶段较为关键的一个年级。因为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思考的问题。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我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就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

二、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用心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用心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潜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潜力只能靠潜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能够透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资料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就应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

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我在教学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提问,让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习的主人。自然而然感受作者的心情,体验诗歌的意境。

智力作为一个整体,是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通常人们的认识活动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识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学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诸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尝试借鉴了了几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语文的课堂上,把肢体运作学习活动和语文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搭一搭、动一动、演一演、说一说,将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课堂上表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记忆,从中也加强了肢体运作智能、交际智能和语言智能。

2、几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吟诵的方式代代流传说明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将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适时地穿插些音乐,不仅可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而且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3、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的发现和提出,经常意味着一个新领域的开辟”。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可以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内省智能、交际智能得到了培养。

以上只是我对多元智能的粗浅、片面的认识,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提高。总之,单一学科的培养,并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只有学科的综合,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化,才可能提高效率,完成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体目标。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九

三年级下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本学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决服从各级领导的安排,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护学生,作到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点点滴滴做学生的表率。在做到这些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爱祖国,爱民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为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本学期,我承担了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对于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新知识,教师传授新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如一地贯彻了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育局、教研室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来实现新知识的传授,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改变教师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证明,这种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经线,以任务型教学和贴近生活实际的一系列活动为纬线编织的课堂教学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建了一个快乐高效的英语教学课堂。

(2)在辅导学生方面

首先,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不多,中差生却俯视皆是。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如,手拉手互助学习,小组内竞赛,小组间竞赛以增强差生的自信心,个别辅导,重点督促,与家长沟通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大大提高。

本学期我校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实效。积极参加网络研修,做好笔记,每个人都能用积极的态度迎接进修学校的抽测。同时,校园的博客风很浓,我也爱上了博客,喜欢在那里抒发我的情感,展现我的教学实际和反思。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敢于创新,构建符合自身特色和本校学生的新的教育方式。

本学期中我努力做到出满勤、干满点,不早退,不旷工。有事请假,到校后及时给学生补课,从没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积极参加县、学校等各级组织的教研会议,不缺勤,不迟到,不早退。

本学期,经过各级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我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所教班级的成绩优异,期中期末均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改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部分差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在教育科研方面,由于我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和各种科研会议及培训,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个人修养、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事业,他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探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岗位,并愿为此奋斗一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选择的事业。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人教版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篇十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教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有针对性地写好教学反思。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做好学生错题的整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强练习,有效地让学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有两名后进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同学们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尊重知识,也遵守了纪律。要求学生要放得开,收得住。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喜欢我,理解我。

每件事情我都先做好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对工作要投入,认真,负责。利用课间和学生一起谈笑,一起沟通思想,了解情况,让学和真正喜欢上数学。当然,工作中也存在较多的不足,如:如何让后进生更好更快地进步;如何拓宽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的渠道;如何注意平时积累自己的教学资料;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等等都是我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会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勤于积累,争取不断地超越自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